特殊教育德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特殊教育德育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学校逐渐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品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位学生除学习成绩之外应该拥有的道德素养。本文主要对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解决措施,使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绽放其光彩。

第一篇:特殊教育德育论文

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文的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进步。所以说提升语文的德育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将就如何加强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提供些建议。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育;方法策略;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育界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目前,我们的小学教育不仅要求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用来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从而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而且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大多很适合进行德育方面的讲授,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仅仅只开设专门课程为学生讲授,往往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相反,如果把这些教育渗透在语文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在语文教学这样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德育教育。而且德育教育,主要是对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态度的一种塑造过程,小学就是这一过程的最初阶段,对以后的德育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又将德育教育视为教育内容的首位,尤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科的教育过程当中。当前语文课文的选取大多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很适合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所以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性,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的整个阶段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基础。在现阶段的教学观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出高分数的学生,品德素质也一定要具备。我国正处于教育的攻坚时期,社会需要知识和品德同时具备的人才。根据一些研究者的深入调查,有些学校的小学生道德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面对这样的趋势,学校更应该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可以让学生渐渐的接受德育教化,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我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中曾经提到,要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使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品德的培养古已有之,宋代著名思想家周敦颐就曾提到要在文字的教授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并且他还曾提出在文章中一定要突出道德品格的培养,这属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媒介,老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讲授,来表达其中饱含的高尚道德品质。所以这也要求我们在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文章的选取,从而可以推动德育工作的进行。

二、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也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逐渐强化小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呢?

第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的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发觉教材之中的德育内容,从而借助教材来完成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也要注意以小见大,从细节入手,利用语文教学的细微之处来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我们也要发现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他作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小学生往往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对社会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这时,语文教材就成为了他们初步了解社会的重要材料。借助于语文教材,使得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进行了一个从抽象到形象的过程,使他们对社会事物有了较为直观和初步的了解。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就为小学生的德育学习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从我们教材中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大量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如《江南》一诗为我们展现了江南的美丽情景,增强了小学生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升国旗》则展示了升国旗时的庄严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加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为祖国而自豪,进而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深刻的挖掘教材之中的德育内容,为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第二,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实际环节之中,发挥德育教育。所以作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环节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语文教材作为教学主导,学习教材之中的众多德育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社会的认同感。因此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给予课堂教学环节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该环节的德育功能。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授课文内容的同时,融合进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字句时,感受到深刻的爱国之情,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教师最好还能合理运用情感熏陶法,在教授教授课文内容的同时,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情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十分之长,老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向学生展现自己良好的道德思想。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之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应当合理设计、运用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完美地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 2015 (6) :91-91

[2]徐娜,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亚太教育》, 2015 (8) :154-154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394。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 甘肃武威 733100)

作者:李自林

第二篇:挖掘德育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勤抓不懈的主题,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增无减,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如何才能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20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几个方面做了粗略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资源 德育教育实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指出,目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4大误区: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虽然素质教育的概念早已深入每个教师的思想,但是,由于社会功利色彩的浓重,应试教育压力的沉重,也由于不少教师自身对育人理念的忽视或者教育经验的不足等等,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教书是硬任务,考试分数是硬指标,而育人则是难以评估的软任务的认识。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把眼睛盯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注重了智力的培养忽略了德育的发展事实上,无论优秀教师的事例,还是我们身边、我们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都证明了有效教学是必须以有效的德育为前提的,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书也是不能真正教好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课程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联

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抓好地方、校本课程建设是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以社区资源为主要材料的德育地方课程开发和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在按规定开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同时,努力开发地方德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

德育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学校管理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学校德育的统一性,优化学校的德育因素,提高德育的实效;使学校的各种德育课程、德育活动都围绕学校的德育目标开展,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系统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二、网络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天地。网络的开放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便捷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网络的这些特点都是传统德育手段不具备的。但传统德育有其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全盘否定传统德育也无疑是不明智的。诚然,通过网络来进行德育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这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实现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的理想结合,实现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德育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切实的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现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教育现在单靠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做到全面的促进和推动了,因为学校面对的毕竟不是一个,两个孩子,老师也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家长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榜样可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无论孩子的老师怎么变,父母是不会改变的。家庭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已经成了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现在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总觉得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充当的是舵手的角色,而家长则扮演的是护航人的角色。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获得家长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同时,家庭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法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儿童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形成积极的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构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结合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德育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一些因德育失误造成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 在德育理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在德育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3 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4 在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

教育的过程是情感互动的过程,情感教育体现在满足、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上。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时,就会对教师吐露直言,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的要求给予满足,心情给予理解,感受给予尊重,学生就会在行为上自觉按老师的指导办事。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教育只是过程,效果才是目的。而教育效果的取得需要营造自由的教育气氛。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只有在自由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才能充分实现,这种自由运行的条件就是一种和睦的气氛。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提高提供一个和睦的、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作者:陈丽霞

第三篇:解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让德育教育绽放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学校逐渐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品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位学生除学习成绩之外应该拥有的道德素养。本文主要对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解决措施,使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绽放其光彩。

关键词: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绽放;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因此,对于现代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目前学校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德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其自控能力和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迷恋打网游、泡网吧,厌学现象严重

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及全球性经济萎缩,致使人才过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外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等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从而厌学。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或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网吧、游戏室一些娱乐场所就成了这种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养成不良恶习;并将不良恶习带到学校里,造成不良影响。如课桌墙壁甚至厕所中都写着五花八门的污言秽语,乱扔纸屑、果皮等。这种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比比皆是。

2、跟风现象严重,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部分学生发展到盲目追求时尚的地步。如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服饰的牌子特色。致使校内出现了奇装怪发,男生带耳环,女生涂指甲、涂口红;随时听耳机、听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家长的娇宠,学生浪费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学生在学校吃早餐时,往往馒头、面包只吃一口就随手丢,操场、楼梯都随处可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已经被一些学生及家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道德缺失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开始顶撞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别在晚上成群结队出去太晚,他们却深夜未归。老师教导学生要爱护公物,他们偏偏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教室的门窗常被弄坏,学校的电线、电话线常被剪断,学生喊打老师、辱骂老师现象时有发生。

二、影响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少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的不良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有些家长生活不检点,言行不注意,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这无形中使孩子沾染了坏作风。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有些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松了家庭中严格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2、学校因素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社会、家长甚至有关这方面的领导都只注重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而教师在上述压力的影响下,不敢放手搞德育建设,致使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搁浅。

3、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青少年的知识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道德行为认识比较肤浅、片面。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或错误理解。有些学生尽管懂得道德规范,但当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发生矛盾时,由于自身意志薄弱而出现不良行为。如在路上拾到钱,明知道应拾金不昧,但因控制不了诸如玩游戏的诱惑出现了贪财为己的过错;明知道不完成作业不对,但因控制不住自己,去看电视却没有按时交作业,违反按时交作业的纪律等。

三、改善中职学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1、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体制进行整改,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中职学校中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两方面。要创新德育教育體系,建立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德育教育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

2、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教育的方法应改变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空洞说教,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运用详实的数据与事实,引导学生能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学校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实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有效性。

3、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但要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更应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但要学会做事,更要先学会做人,做受家长、老师、同学和企业欢迎的好人。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共同关注。只要社会各部门、家庭积极配合学校各阶段的德育工作,老师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结合心理辅导,齐抓共管、共同负责,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搞好,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志晶,刘海,陈衍,等.中国职教梦[J].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作者:刘璐

第四篇:高校德育教育与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高校的德育教育,是高校实现培养“四有”新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大学直接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知识摇篮,其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对配合、扶持、推动高校德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德育教育教育功能

作者:丁英凤等

第五篇: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也是最强的,因此,开展德育教育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既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又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这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本,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重任。可谓是身兼数职。基于此,本文就如下几点展开探究,具体分析见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水平是评价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善于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入手,展开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品德高尚之人。

例如,在探究《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时,这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同桌之间用色笔画画的故事,整个故事都向学生传达一种启示: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就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借此机会,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假如你们也遇到同学向你们借彩笔,你们会怎么办呢?”当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自然就会有所感悟了。就此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各自表达看法,教师再对学生所发表的看法进行评论,然后再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通过这样一篇简单的课文学习,学生既能从中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还能领悟到其中的做人道理。

二、加强诵读训练,强化德育教育

中国历来都有文品即人品的说法。一篇篇经典文章的诞生,需要站在高点,在文学高度与思想高度上取得极大的突破。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课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之后,反过来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印象。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情性强并且又通俗易懂的课文,比方说《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只需要把课文的教学目标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了。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是仅靠教师讲述就能理解的,而是需要通过诵读由生疏逐渐熟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渐感悟到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自然也能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文中的德育营养也会慢慢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印记。

三、在阅读中学会为人处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为人处事的文章,这些文章也为学生为人处事提供了好的范例。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借鉴这些典范,主动学习这些典范,用这些典范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向母亲要钱买书的经过。当“我”跑到母亲的工厂问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却很大方地给了“我”一元五角钱,但是当“我”想到母亲工作的艰辛,待“我”拿到钱之后,并没有去买书,而且给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母亲把“我”数落了一顿后,又给“我”凑足了够卖《青年近卫军》的钱。这篇小文章主要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非常真实感人,而且还将一段母子真情呈现给读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母爱的伟大。再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严厉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深爱。在组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爱之情,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爱戴自己的父母,并且从父母身上吸取爱的力量,在爱的滋润下走向成功。

四、 写作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作文教学能够抒发学生美好的情感,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丑。鲁讯先生曾说过:“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是更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文如其人”“文为心声”“先学做人”“后学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在习作的过程中既要讲究语言技巧与语言素质,同时还要有进步的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另外,在作文教学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比方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家、关心社会的意识。也可以利用写日记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说真话、记实事,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精神,这样的教学也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发展。

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意识,既能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且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更多丰富的知识,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还能得到正确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学习奠定稳定的根基。作为小学生成长、学习道路上的引航人,我们在承担着教学义务的同时,也要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让他们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钱燕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8(01):47—49.

[2]叶琼.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汇,2007,(23):132-134.

[3]程柳娟.巧觅文眼,突破阅读教学瓶颈.新课程:上,2013(11):116.

[4]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5]赵佳,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6]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语文教研,2008(2).

作者:佐热古丽·塔依尔

上一篇: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下一篇:铁路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