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语文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语文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经过近10年的呼吁与探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

第一篇:特殊教育语文论文

践行叶老语文教育思想 彰显语文创新教育成效

我校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是苏州市“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践行叶老语文教育思想,领悟其精髓,并不断反思,这对促进教师专业的再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再提高,推进我校的语文创新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落实措施,践行叶老语文教育思想

1. 加强学习,理解内化。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依靠教师,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来,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学习理论与付诸实践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汇报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使教师在学习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并且能在教学中运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的理论,大胆实践研究。

2. 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旧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型的新教学模式,即“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的模式,提出“课文自己学,问题自己解,难题大家攻”的口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管理,提倡发现学习,注重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辨别等方式,积极、主动、独立、深入地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开展教后反思活动,检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落实情况,使其植根于语文课堂教学。

3.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惟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坚持每天让学生实践,可以动口说,动手做等。此外还要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捕捉对方的新思想。在合作中,迸发创造的思想火花,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创新的热情。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培植学生的创造力。

4. 调整方向,弥补缺失。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偏离的方向,弥补研究中的缺失。自主识字上,要加强对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尽快编写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校本教材,各科目(阅读课、电脑课)和学生自主识字要紧密结合。对于阅读和作文,根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最终目的,我们的教学研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采用强化预习、导思质疑、自主探究、启发创新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编写一套系统性的作文教学的教材。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层次性,时常对写作困难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感化,帮助他们克服懒惰和冷热病。在情感体验与口语交际训练上,教学设计应该准备详案,在情景的创设上既要适合学生,又要新颖时尚。同时,利用“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形式,举行“口语交际课”研讨活动,打破阅读教学几乎“一统天下”的不合理局面。

二、 反思提升,彰显语文创新教育成效

1. 领悟其精髓,善变自探,实践提升。教师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了再认识,确定了语文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研究性、整合性、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三年多来,总体上完成了各阶段研究目标。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高举 “课文自己学,问题自己解,难题大家攻,争当学习小主人”的旗帜,运用“读、查、搜、思、疑”的预习方法,善变自探。教师以“质疑——探疑——释疑——练习——总结——再质疑” 教学模式,“既严格,又宽容,富有爱心”的待生之道,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养成了自觉阅读和自然交流的习惯。同时“情趣化,个性化”的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总结了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优化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写作能力与个性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在市、省、全国级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作文共有130多篇。研究中也提高了教师相应的教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近50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上海教师》《辽宁教育》《黑龙江教育》《教育周刊》等报刊上发表、获奖。实验教师每学期在校、镇和市上了展示课和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还上了4节课题中期汇报课。两位老师在苏州市“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优秀研究课评选中荣获二、三等奖。

2. 弘扬其思想,汇粹成果,发扬光大。《教育在线》和校园网站为学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叶圣陶理论实践探讨平台,还为学生创新学习和习作展示提供指导。师生共写日记和随笔,丰富了师生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每学期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成果在全校进行交流,以扩大影响力。课题组每月编印简报,每学期编印校刊,出版了论文集《回答未来的挑战》(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丰富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使我校语文教育进入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阶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作者:张正石

第二篇: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教育方针的贯彻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努力建设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意识

首先要弄清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的教育,是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重视个性培养的教育,学生只有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更有利于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才更有利于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衡量质量的高低,转向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要由过去的注重学生智力发展,转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真正树立现代化教育的观念,提高认识,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提高语文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甘愿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爱心奉献,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是世界楷模”。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才会改变教育观念,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育出一流的学生群体。

三、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素质,开发辐射潜能

教师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是成功改革课堂教学的可靠保证。几年来,学校始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重点展开了过两关活动。

1.基本功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基础;是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使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学校启动了“一标、二画(话)、三字、四会”及“一提倡”的基础工程。一标,即教师学历达标。二画(话),即教师能绘美观的简笔画和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三字,即教师能写出工整的钢笔字、毛笔字与粉笔字。四会,即教师对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经验会总结,教研课题会研究。一提倡,提倡电子阅读和多媒体写作技术。与此同时,注重对教师知识渊博、勤业爱岗、终身追求的人格特点的培育。

2.教材关。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认知的客体,是培养能力的凭借。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使教师对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透彻,准确把握教材,挖掘其内涵及外延,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讲座引路、活动探讨、辅导过关的思路,督促教师过好教材关。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学会举办的学科调整和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回校后进行汇报讲座。②逢单周各教研组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课。教研活动通常是先选定课型、课题,全组教师独立备课,然后交流,多案融于一体,形成最佳方案。由一人执教,试教结束集体研讨。对原备方案、过程及其环节进行修正。再选另一人试教,形成系列备课,教案、教学方法再优化。从不同的试教对象、效果的对比中,获取教材研究的高效益。同时极大限度控制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纵有序列、横有联系。

通过讲座引路,辅导过关,各学科教师均能做到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策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

四、整体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做伯乐,教师应该是园丁,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儿童的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作为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必须在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通过教育使某些有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学有所长,也就是不要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为了使素质教育在落实上具体化,我们做了如下工作:①确立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举的教学体制,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②潜移默化利用环境教育学生。③积极开展小学生课外活动,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活动教育过程使每个人都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活动有三种类型:学科活动课、社会活动课、兴趣活动课。我们开设语文、队日、词语积累活动课。通过活动巩固了学生课程所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这些活动课,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教师做好辅导,并积极参加,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和发展,老师也能从中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朝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前进,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林海放

第三篇: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育

经过近10年的呼吁与探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3.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实验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素芳

第四篇: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与创新

摘要:同普通学校中的学生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特别之处,因此其在语文课堂当中所使用到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而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进行了语文教育所使用的创新策略,同时进一步的分析如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型策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特殊教育学校指的就是在各個地区当中,为了一些残疾儿童或青少年所专门成立的学校。特殊学校就是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进一步开发其思维模式,使这些学生的思想态度变得积极乐观,以正确的行为面临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能帮助这一些有缺陷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

现状与分析

开办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有着一定的身体缺陷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语文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的一个途径,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在后续的生活当中始终秉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创新学校的语文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想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进行语文课程的创新,使语文课堂谋求一定的改变,就需要号召学校的语文教师不断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同时不断地创新以及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创新型的形式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本当中的知识以及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学思维,从而帮助这一部分有着生理缺陷的学生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然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情况并不乐观。一是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当中学生的特殊性质,不能很多的实施教学;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依然采用老旧的教学理念,致使所教学的内容同社会发展规律相脱轨;三是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为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以及不能够超出书本的教学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不能够获取意向中的成果,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豪感,无法养成一个积极活泼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态度。

实行创新型教学策略

现如今,想要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当中老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学氛围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在课堂当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接受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水平,选取一些具有更高教育意义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将语文知识素养融入到其中。

通过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积极地获取有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加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使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还能够营造出一个更为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对于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就需要丰富课堂当中的教育知识,将新近发生的新闻时事融入到课本当中;在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课程设定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另外,为了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使用如今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一些趣味性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观看视频以及图片中进一步直观地获悉语文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具有启发性的教育,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则需要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以及了解社会,将自己的残缺之处抛开,从而在语文学习当中怀抱知识,并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其余学科。

对特殊教育学校当中的语文教育进行创新,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保持自信心,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秉承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伟.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吉林教育,2017(34).

[2]罗朝晖.浅谈特教学校培智低年级语文教学方式改革[J].情感读本,2018(12).

[3]张萌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8(35).

[4]陆雪英.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上的应用[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 2018.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刘娜

第五篇:浅析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日益迫切和严格。社会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也受到了极大地重视。

当前我国有数量众多的残障人士,他们缺乏健康的身体,失去了很多快乐,甚至失去了走进校门学习知识的机会。因此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用来改善特殊教育的状况,特殊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寻求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残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

智残儿童难以学习书本上的读、写、算技能,成人后难以自立于社会,在经济上难以自食其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特殊技能补偿,才有可能使他们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结合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智障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生活语文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语文教学可以帮助特殊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启发智慧,将语文教学作为特殊学生的重要课程,有效提高特殊学生的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文化素质。那么如何做好新时代、新要求下的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成为了摆在我们特殊教育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发面寻找突破点。

一、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必须让教学活动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特殊教育针对的都是听力、视力等有障碍的学生。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来感受生活,传统的讲课方式并不完全符合他们学习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为他们以后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鼓励式教育,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特教学生经常会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受到或多或少的歧视,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颇大,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少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自暴自弃,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不愿意敞开心扉。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鼓励式教学为主,多赞扬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毫不吝啬地赞扬或夸奖,对于他们的错误也要寻找适当的方式委婉批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此外,教师应该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意识的变化,在课堂中适时利用教学素材,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幸。针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给予一定的疏导,使他们摆脱心理上的困扰。

三、加大生活实践

应该注意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锻炼。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于生活现象的观察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生活素材,锻炼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四季》章节内容“冬天”的学习时,正值冬天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冬天万物冰封,花草等事物的变化。学习课堂内容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也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入语文教学

由于学生比较特殊,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必然是行不通的,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必须摒弃传统教学固定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学习动力上。特殊学生由于生理机能等缺陷,造成了他们的学习相对较为单调,并且范围相对狭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运用感官教学以及活动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外,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必然。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图像,使知识直观生动,为特殊学生提供形象而逼真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运用多媒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特殊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器官。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注意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使语文学习更高效。如在《大自然是我的好朋友》这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多幅大自然的图片,从河水到山峰、从动物到植物,通过展示美图,促进学生投入到自然中,启发学生说出对自然的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人类需敬畏自然的观点,学生自然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五、与家长交流,获取家长的支持

家庭辅导和训练是特殊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根据学校的要求,通过协作性的辅导和训练,来巩固和深化学校教育的效果,如视功能训练、唇读训练、适应性技能训练、行为矫正等。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积极做好家校联系,探讨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殊教育家庭合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教师或学校与家长的良好沟通。由于角度不同、专业背景知识不同,家校合作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其主要方面来自于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的不同观点。譬如,有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提出许多问题、建议,甚至是非常糟糕的要求,而对老师的专业解释不愿接受,这样往往导致合作中的冲突和困难,影响教育的效果。这些冲突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长的固执己见造成,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家长处于专业的弱势地位,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而感到不安、无奈或困惑。因此家校合作中的沟通、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概而言之,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强化教育的效果,而且也体现了当代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景育人的新理念。家庭中的每一分子,都应积极参与到特殊儿童的教育之中。

语文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适用于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采取适用于特殊人群的教学模式。特教语文教师应注意,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关注教学功能,还应该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特殊教育的真正职能。

作者:刘羽

上一篇: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