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特殊学校教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深刻论述,我们也可以说,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九大精神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体现。

第一篇:特殊学校教育论文

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

摘 要:家庭教育与支持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中国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及家庭支持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而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建议和方法。研究发现,家庭教育与支持是特殊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支持;特殊教育

近年来,特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弊端与不足,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位,同时家庭更是特殊需要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同时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庭教育。由于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大部分特殊儿童大量的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与父母共同度过的,父母对其实施的补救措施和教育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康复情况及后续发展。相关的研究开始出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影响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了解目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情况能够有效的反映目前社会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有效的投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庭教育与及家庭支持

(1)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家庭教育早已存在,最有影响力的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而特殊需要儿童由于其身心的缺陷与障碍,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特殊需要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异常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两种形式:由特殊教育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对象是因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学龄特殊需要儿童和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同时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由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其重点在于通过儿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习惯,配合学校做好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2)家庭支持是社会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微观支持系统。家庭支持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家庭资源、家庭的关系、家庭功能、生命周期等内容。家庭资源方面设计到家庭的特征、家庭背景、家庭规模、家庭的形式、家庭成员的个人特征。家庭资源在家庭支持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包括物质资源与精神方面的支持,涉及到特殊需要儿童的生存的各个方面和学习方面。家庭关系是指存在家庭中的各种关系,例如夫妻关系、亲子系统、兄弟姐妹系统,不过还要包括家庭以外的亲戚、社团、同事、社区人员、专业人员的系统。近年来,亲子关系的协调已经成为普通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来说,这是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否良好的重要方面。

二、家庭教育及家庭支持的原因

(1)家长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庭作为特殊儿童的生理发育和身心养护的主要场所,家长也是老师,也可以并且应该支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长拥有自己的教养方式,同时有他们自己一套运用于校外学习情境的课程和教学风格,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家庭教育。因此,如果特殊需要儿童想要获得校内外充分的潜在的学习体验,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紧密合作。

(2)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情况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在专业人员试图帮助儿童学习的时候,经常向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教师比家长更关心儿童。

(3)家庭可能是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中唯一的一个成人团队,在持续教育的所有进程中:在儿童教育生活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专业人员。我们应该树立以一种持久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家庭比任何人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某些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每年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校外时间可能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促成他们兴趣的培养、动机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纪律与规则的训练。需求的产生以及健康状态的保持甚至忧虑及压力的出现等。

三、中国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现状

要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就必须考虑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客观困难。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包括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子女的态度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在这几方面都不容乐观:

(1)家长的素质及文化修养有待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他们是特殊需要儿童的启蒙老师,是与儿童朝夕相处的人,了解儿童所有的习惯与爱好,为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能。然而家长的素质及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目前,我们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无法接触专业的特殊教育理论,没有科学的、合适的教育方法,文化素质低等这些因素成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家长的教育态度不积极、教养方式有待改变。在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中,亲子关系成为重点。很多研究都表明,特殊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的剥夺而致使儿童早期经验的缺乏,如缺乏母爱、缺乏社会性接触、缺乏有益于智力发展的感官刺激等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同时,其他服务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够,而已有的支持也是散漫的、无组织的支持,缺乏指导或统一的指导。

四、开展家庭教育与家庭支持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的特殊教育理论的学习。家长通过学习理论,可以了解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就不会盲目的采取不当方法与措施教育儿童。同时家长多参加相关的培訓与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可以制定合适的家庭教育计划,传授文化知识,帮助儿童更好的融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

(2)改变家长的不良态度。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素。加大传媒的宣传,教育部门要向家长讲授对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子女教育。

(3)帮助解决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经济能力低的情况,主要是指解这些家庭家长的就业问题,这样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提供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所需的费用。

(4)相关教育部分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将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支持纳入社区建设和基层卫生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左玉婷,卢珊,周芸芸,曹梦希.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焦虑抑郁状况——融合教育与特殊教育机构的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李佰战.制约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

[3]鲍娜娜.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芦静颍 刘微微 赵云丽 文骥超

第二篇:特殊教学学校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课堂的意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门课程的教学都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知识的讲授。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即使面对的需要培智的学生,教师也要针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相应的美术知识与社会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等充分融合起来,从而构建知识性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智策略;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源,这样可以让学生与小学美术学习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提升教学效果。

一、培智学校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相应的美术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情感。以往的绘画课堂教学就只是老师的言传说教,完全就是照搬课本的无聊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模仿绘画。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对于具体的绘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绘画中的技巧。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有声有色的图像,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对有些较为抽象的美术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效果并不良好,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掌握相应的美术知识,从而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在特殊学校,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就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参与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中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就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有效激励学生知识探索,给予学生学习动力,它是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手段。当智障儿童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有着自主的学习情感,才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思维,去思考,去实践,最终在相应的美术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美术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展示一两张图片,或者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引导儿童对相应的绘画知识以及绘画技巧进行充分的了解,当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再进行引导。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比较单一,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比较被动,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平时生活中不能展示出来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示出来,以及通过动画的方式,将整个绘画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观看的的时候,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对《春天来了》进行学习的时候,单凭教师如何通过语言描写也无法准确展示出春天之美,并且每个人欣赏美的形式和表现都是有所不同的,也许教师描绘出来的春天美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觉得非常美丽。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或者借助于自己的观察经验,都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而借助于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小视频或者图片,可以将春天到来之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春天处处洋溢着美丽画面的时候,内心深处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思维来考虑自己该如何进行绘画,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三、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展示美术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相应的学校目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欣赏相应的美术作品,对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和艺术风格进行不同层次的把握,并且能够自主探究,进行一些浅显的绘画。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与多媒体,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进行初步了解,并且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对待美术作品,感性认识独特的美术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美术感受能力。借助于多媒体,在模拟中将学生带到作品进行体验感悟,在全方位欣赏美术作品之后,这样就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情感,从而展示自己的情感。。学生保持了相应的探索兴趣,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中。借助于学习,引导学生借助于线条,勾画出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美术作品。

比如,在对《小画框》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绘画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用相框将它裱出来,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是很感兴趣的,毕竟这样的作品悬挂在墙上会受到他人的关注。教师可以针对这样的学习实际,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降低美术知识难点

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甚至很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教学的时候,涉及到审美情感的,就显得比较困难。教师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一到学生这儿就变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将一些知识难点充分展示出来,尤其是面对年龄结构尚小的学生,如果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有效理解。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领会教师所讲的技法、要领和表达意图,而更多的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重难点,不能对具体的绘画方面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导致了美术成为了学生消遣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绘画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而借助多信息技术,就能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绘画中的难点,学生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信息中,直觀地感知、反复揣摩绘画技巧和要领,从而能够很轻松地将绘画说需要的要领、步骤和技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把握孩子的学习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术创作保持良好的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借助于相应的美术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绘画难度,让学生很容易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应的绘画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的绘画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上海文艺出版社编;美术欣赏手册[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 吴忠恩;浅析美术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吉林教育;2019年第2期。

作者:王忠玉

第三篇:办好特殊教育,让特殊人群有尊严地生活

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深刻论述,我们也可以说,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九大精神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体现。

曾几何时,教育的阳光还很难惠及大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在近几年,这一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人民日报》2017年11月9日报道指出,截至2016年,盲、聋、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达2080所、在校生达49.2万人,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2012年的平均2000元左右提高至6000元以上……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国家财政投入大幅增长;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当前特殊教育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特殊儿童虽然在肢体、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被无端剥夺。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样都有背上书包上学读书的愿望,可是他们到了入园、入学年龄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有的则被拒收,遭受着身体上的缺陷和心灵上的伤害的双重磨难。对于家长来说,既要为孩子负担高昂的康复、医疗费用,还要为孩子入园、入学伤透脑筋,同样要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因为缺乏特殊设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接纳特殊儿童心存顾虑,担心出现意外,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当前幼儿园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各种理由拒收适龄特殊儿童入园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虽然严格来说,幼儿园还不能算是学校,但是接受完整的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将来顺利入学的前提和保证。尽管幼儿园有权视孩子身体情况做出接收与否的决定,但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在园方和家长之间积极协调,寻求一个既能让孩子接受教育又能尽量避免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解决方案来。至于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只要特殊儿童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就可以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小学,有关学校不得拒收。有关部门应严肃查处拒收符合条件特殊儿童入学的学校,同时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特殊儿童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但仅凭家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还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把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盲、聋哑、智障以及自闭症适龄特殊儿童全部纳入进来。通过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至少,要让他们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

2017年7月下旬,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二期计划》确定,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二期計划》提出了六项主要措施,并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宣传和督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二期计划》是现阶段特教领域的指引性文件,也是今后在特教领域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力保障。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教育之光普照残学子的心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作者:谢庆富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文关怀

摘 要: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提升特殊教育实效性。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重要性;实施策略

人文关怀理念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广大教师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特殊教育学校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从当前特殊教育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广大教师普遍重视人文关怀,而且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当中也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仍然有个别教师对人文关怀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缺乏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一、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从教育领域来看,人文关怀最主要的就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性化教育、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体现人文关怀更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当中。在特殊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能够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特殊教育模式,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管”与“理”之间的关系,如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化管理”,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而且其模式也会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在特殊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残疾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生理缺陷极易导致出现心理缺陷,只有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找出制约因素,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总之,只有将人文关怀有效地落实到特殊教育当中,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特殊教育内容,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针对性、特色化和实效性。

二、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特殊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在特殊教育中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体现人文关怀,首先需要在创新特殊教育理念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特殊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要将“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特别是从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大力加强对他们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欣赏者。创新特殊教育理念,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亲其师、信其道”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才能使人文关怀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成长与进步。

(二)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在特殊教育学校要落实人文关怀,还要在优化和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人文关怀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要将其与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和深度融合,比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帮助解决。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也要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两个主体”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发挥,如,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通过柔性化管理思想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进而才能形成良性机制。

(三)改进特殊教育模式

随着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改进模式,最大限度提升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使残疾学生能够在特殊学校既接受教育,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构建起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情感沟通机制。要更加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特别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强化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特色化,如多开展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文体活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关怀、相互支持,进而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使特殊教育更人性化,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特殊教育改革,重点在创新特殊教育理念、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改进特殊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家校融合理念下的人文关怀:浅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9(9):60-61.

[2]陶郅,苏笑悦,邓寿朋.让特殊变得特别:特殊教育学校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广东省河源市特殊教育学校设计[J].建筑学报,2019(1):93-94.

[3]麦进英.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传奇,2019(2):132-133.

作者:袁永红

第五篇:让特殊教育的阳光普照特殊孩子的心灵

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但是同普通教育相比,我国特殊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递交的提案中显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覆盖面较狭窄,视障、听障、智障三大类残疾少年儿童中相当多的一些人并未接受义务教育。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特殊的教育别样的状况

在人类文明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那些已经残疾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汲取知识、提高素质,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李季仁的一份《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提案,对江西省特殊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全省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11.97万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校率仅为15.6%。在学龄残疾儿童中,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共有18625人,就读特教学校的盲、聋哑、智障三类学生仅3246人,其余均在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据统计,江西省的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1.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9.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34.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101.8万人。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115万,文盲率为41.65%。就全国情况来看,《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发布的资料显示,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71.4%,还有28.6%的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总体来看,全国未上过学的残疾人比例虽略有减少,但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农村的残疾孩子,未上过学和仅上过小学的比例高达76.1%。

说到农村残疾孩子,来自基层的江西省人大代表、南康市赤土乡杏花村油坑代课老师蓝玖连心情沉重。在她家隔壁,就有一个1990年出生的残疾孩子张某,他没有上过一天学。蓝玖连曾多次向张某的家人提出让孩子上学,但忙于生计的农村家庭腾不出人手来背孩子上学。“只要他们能背他来上学,我就一定能坚持背他回去。如果受了教育,这样的孩子也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就等于是废人。”说到这里,蓝玖连的声音有些哽咽。

家住南昌市西湖区一老工厂宿舍的徐文龙已经19岁了,虽然从他两岁开始就被其父不断带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求医,但自幼患有脑瘫的他因运动功能障碍至今仍然被人取笑为“常倒翁”。“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徐父说,残疾的儿子把全家都拖垮了,起初他还会把儿子送到特教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后来发现即使这样,儿子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造成残疾少年儿童不能入学的原因很多,如特教资源主要在城市,而残疾儿童居住的地方却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其中,贫困仍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绝大多数特教学校建在中等以上城市,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大多也在县城,偏远地区的盲童、聋童只能寄宿,必须支付一定的食宿费和交通费,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种不小的困难。

据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江西残疾人教育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队伍流失严重。发达省份特殊学校师生比是1∶25,而江西则是1∶30。目前江西所有本科院校中均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专科院校中也仅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一个特教班。一些特教老师认为前途黯淡而跳槽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南昌一所聋哑学校曾以提拔任副校长为条件,都未能留住一位决意要跳槽的老师。

据李季仁委员分析,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40%~50%,不少教师是转岗过来的。而真正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几乎为零,大专学历的也只在25%左右。江西只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部分残疾专业教师,目前还只有三个班,每年毕业人数少得可怜,无法适应特殊教育需要。江西省只有4所特教学校开办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很多县的特教只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有的只开设到小学三、四年级。

同时,特殊教育经费也捉襟见肘。目前江西省残疾人学校的公用经费与普通学校执行的为同一标准,即每学年每名学生300至500元。但由于残疾学校学生人数少、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总金额偏少,致使学校运转经费入不敷出。教育部规定,30万人口以上要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江西将近100个县市,但因为特殊教育经费困难,全省挂牌的公办特教学校仅70所左右,其中大部分还是以在普通学校设立一个班的方式建立的“校中校”。特教学校设施不少处于“小、破、旧、陋、凑(凑合几间房子)”的状况。

绝大多数特教学校没有成套的康复训练设施和设备。正因为如此,学校无法对有需要的残疾孩子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不能满足残疾儿童进行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运动等康复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学校缺乏必要的图书、影像资料、教具学具、参考资料、网络资源搜索等资源和资源获取渠道,不能满足教师及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

另外,特教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2011年7月,开封市一名13岁的聋哑女孩被同学从学校里带走,然后就失去了音讯。警方在安徽找到带走女孩的嫌疑人后,却未能问出女孩的下落。女孩的父母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竟发现10多个和他们女儿同样上特教学校的聋哑青少年,于近两年接连失踪。其中一名男孩在失踪1年多后,带着判决书和释放证明独自回到家中,他向媒体曝出犯罪团伙拐骗、培训、强迫聋哑青少年实施各种盗窃的惊人内幕。多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残疾人即使读到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读书无用论”在残疾人家庭中是普遍的观点,以至于出现残联出钱让残疾孩子免费读书还需要跟家长做工作的怪现象。一些残疾人在就业中遭遇“假慈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江西省鹰潭市一名严重烧伤的残疾人在政府安排下进了当地一家福利厂工作,不过,她的岗位很快就被身体健康的人所顶替。有些地方的流行做法是,只有在上面来人时,一些残疾人才会被安排“上班”应付检查。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别的关爱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重点是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普通的教师相比,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有普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与细心,以及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进入特殊学校就读的孩子有三种:盲童、聋哑和智障儿童。特殊学校的类型根据对象也大致分为盲童学校、聋哑人学校和培智学校三种。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学校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不同类型的特殊学校重视的专业技能也不同。例如,培智学校比较重视音乐教育,目的在于用音乐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启音学校则有专门的舞蹈课,通过手语和脚步律动进行教学。另外,针对孩子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适当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医疗、康复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特殊教育是很辛苦的岗位,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爱心、耐心和细心这“三颗心”,是很难在特殊学校教学并长期工作的。

汤筱珍老师1994年从南昌师范特教班毕业后,成为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特教老师。由于家长要求,她担任了8年制聋儿一年级的班主任。她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很不容易。”为了帮助聋生尽快学会发音,汤老师自制了一些简单的小卡片和小镜子等教辅用具,让学生拿着小镜子对着嘴唇练发音。为了让学生发音准确,她把自己的嘴唇贴在学生手背上,把学生的脸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喉部,通过手感触摸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发音的振动,同时还要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每天下来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训练,一年级的学生都能掌握单韵母、双韵母的发音,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当一些家长第一次听见孩子叫“爸爸、妈妈”时,就像听到了天外仙音一样,禁不住把孩子搂在怀里,放声大哭。

又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辛勤教学,聋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念儿歌,还经常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到了五、六年级,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只要看到老师或别人张口说话,就能根据口型,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而且可以跟老师直接进行口语交流。到初中毕业,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消除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障碍。

因长期劳累,有一次,汤老师出现尿血,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叮嘱她要注意休息,但她却在病床上构思、制定了学生住宿卡管理制度,使学校实现了对住宿生的安全管理。汤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她的多篇论文分别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2009年,汤筱珍荣获全国特校教师的最高荣誉——“江民特教园丁奖”。获此殊荣的教师全国仅20人。汤筱珍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

吉安县特校的肖琴老师现已50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她是2002年从普通小学调到刚创办的县特校工作的,担任智障班教学并当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彭优入学时只有6岁半,连路都走不稳,见到任何人都叫“妈妈”。写字时,连笔都握不住。根据彭优的身体状况,肖老师先对她进行身体康复训练,让她走稳路、握稳笔,教她学说话。如今,彭优已长成了大姑娘,文化方面达到了四年级的认知水平,能识、写几千个汉字,还能阅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背书非常流利。她还会在电脑上玩QQ,和网友打字聊天,完全具备了正常人的生活、学习能力。

在特校工作9年多,肖琴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这9年多比在普通学校工作20年还累。但是,当看到这群连家长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傻孩子”,如今不但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具有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肖老师就有一种成就感。

特殊教育必须实行“特事特办”

认识问题仍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一定要从政治、科学、人道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切实措施,办好特殊教育事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南昌市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2009年,南昌市政府先后投入1.52亿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现代化、花园式”的特殊教育中心,实现了盲童、启音两所学校易地新建办学。中心占地54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域。

“十一五”以来,南昌市用于改扩建特教学校经费投入近3亿元。东湖区、西湖区、南昌县和新建县分别投入900万元、1100万元、900万元和1000万元新建了特教学校。全市投入3500多万元,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设施达标工程,为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齐通用教学设备和专用设备,配置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及安防系统等。

南昌的特殊教育着力打造“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品牌。南昌市启音学校、培智学校、育智学校等3所学校成为全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验学校(全国仅10所)。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特教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使残疾学生回归社会主流,参与正常社会生活,自食其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能否接受正常教育,不仅事关其前途命运和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更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业。为此,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实施。

《实施意见》提出,江西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办学标准。初步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探索残疾人高等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进一步提高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补助水平。在全省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比照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再增加200元。同时,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结合本地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从2011年起,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省财政继续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实施意见》提出,将组织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到2015年,人口30万以上以及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的县(市、区),要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市、区),在设区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设区市应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市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寄宿制听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省会城市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省的寄宿制视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保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残疾学生将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依托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省教育厅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分级组织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全员培训。要做好特殊教育教师配备工作。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特点,合理核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配齐教职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重点建立县(市、区)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切实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招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保证随班就读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应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残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同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氛围。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舆论氛围。进一步落实国家捐赠及免税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支持特殊教育,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向残疾少年儿童献爱心,为特殊教育做实事。

作者:郭影

上一篇:如何护理论文下一篇:商品学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