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FCM聚类算法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已经实现了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助教学提供相对独特的辅助功能。尽管我国近年出台了有关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的政策和规定,大力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更加准确评价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之间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性发展,基于聚类算法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研究,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类别划分,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不同水平之间的信息化应用的差异性,对逐级提升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了适合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三种类别的学校集群,基于以上的分类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三种类别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出K-means聚类算法下的不同类别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维度下的特殊个性化教学应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性,不能更好的对特殊教育本身所具备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描述。由于K-means聚类的局限性,采用FCM模糊聚类算法对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聚类分析,FCM模糊聚类能够通过隶属度矩阵更加灵活的对特殊教育学校个性化的教学应用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析FCM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出FCM聚类算法更加适用于不同水平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的特征研究,该算法将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特征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应用水平。为了进一步验证FCM聚类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通过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水平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表明,三种不同水平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在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等10个具体应用指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分析,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较好”、“适中”、“不足”,基于不同级别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为逐级提升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聚类分析;K-means;FCM

学科专业:教育信息技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问题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路线

1.4 支撑课题

1.5 文章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现状

2.1.1 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

2.1.2 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

2.2 聚类算法简介

2.2.1 K-means聚类算法

2.2.2 FCM聚类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

3.1 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研究

3.2 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初建

3.3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类算法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

4.1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数据预处理

4.1.1 数据清洗

4.1.2 数据标准化处理

4.2 K-means聚类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4.2.1 K-means聚类结果

4.2.2 K-means聚类结果分析

4.3 FCM聚类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4.3.1 FCM聚类结果

4.3.2 FCM聚类结果分析

4.4 基于FCM聚类分析结果应用

4.4.1 基于FCM聚类结果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

4.4.2 基于FCM聚类结果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

4.4.3 基于FCM聚类结果的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

4.4.4 不同类别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特征

4.5 基于FCM聚类分析结果应用讨论与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特殊教有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调研问卷(2019)

致谢

上一篇:大气压强物理实验论文提纲下一篇:哲学生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