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风险投资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项目前期评价、项目中期评价和项目后评价,它是实现项目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项目;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引语项目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论文 篇1:

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理性选择

【摘要】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是进行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的基础,不同的评价模型会对绩效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的内涵和原则出发,比较分析了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平衡积分卡法三种常见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模型,即基于低碳经济模式和伙伴关系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基于群决策理论和证据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以期为决策者进行理性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共投资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 伙伴关系 群决策理论 证据理论

一、引言

公共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投资力度逐渐加大,公共投资绩效的评估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公共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低效率的重复建设、投资过程的资金浪费流失、对环境保护的忽视等。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公共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对公共投资绩效的综合评判。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加关注公共投资带来的社会性和生态性。因此,基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公共投资项目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模型,对于增强公众满意度,提高公共投资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是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绩效评价,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是指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公共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判。本文基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四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模型,即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基于伙伴关系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基于群决策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和基于证据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为决策者进行理性选择提供依据。

二、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选择的原则

由于公共投资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因而对于公共投资绩效的评价也具有了特殊性,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科学性、经济性、动态性、价值导向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这样才能够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一)科学性原则

一个有效的评价模型首先要使得评价结果公平、客观。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的公共投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公共投资绩效评价如何既要兼顾经济发达地区又要兼顾落后地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公共投资中,有许多指标是很难量化,如人们的满意度等,因此基于客观的事实,选择一种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模型,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客观的评判公共投资的绩效。

(二)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在对公共投资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前提下,选取的评价模型尽可能的简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投资从投入、实施到评估,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需要每个环节都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一个简单、直观的评价模型,不仅便于人们操作,而且能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动态性原则

由于公共投资项目生命周期长,在不同阶段公共投资的投资力度也会发生变化,因而绩效评价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绩效评价也应分阶段进行。如一些大型公共投资项目,在绩效评价时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因此,根据公共投资不同阶段特征选取更为合理的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对于更好的完善公共投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四)价值取向导向性原则

在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过程中,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效率优先为取向的,有的以公平为取向,也有的以生态文明为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如在效率优先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情况下,成本效益模型、投资乘数模型、挣值分析模型等则成为首先考虑的选择;在人们追求公平的前提下,则较多的选择平衡积分卡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满意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模型等作为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在生态文明成为人们价值取向前提下,低碳经济模式评价模型、伙伴关系模式评价模型等则成为了最优选择。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定量分析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定量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指标进行量化,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实际问题。然而,在公共投资中,有许多指标在现有的技术范围内不能量化,无法进行定量分析,这就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因此,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要遵循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两者进行合理而适当的结合,从而全面的评价公共投资的绩效。因此,公共投资绩效评价能否有效的进行,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不同的价值导向下,选取科学、合适的评价模型有利于客观的衡量人们对公共投资的满意度,也有利于公正的评判公共投资的综合效益。

三、公共投资绩效评价常用模型

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平衡积分卡法等,虽然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源于美国通过的《洪水控制法案》,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公共投资领域,成为公共投资决策的基本工具。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基于净现值、成本效益和内部报酬率原则,比较分析一定时期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而获取最优投资方案。但是由于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对成本和效益进行衡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适用范围,即仅适用于能用货币计量成本效益的投资项目。由于公共投资自身的特殊性,用这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如由于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界线模糊,不能准确衡量效益的大小;同时公共物品本身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真正受益的群体范围很难准确的判断。尽管存在局限性,但是在以效率优先为价值导向的投资项目中,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简便可行的选择。

(二)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通过计算多种指标,并赋予一定权重,从而获取综合评价值,进而完成对公共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价。现代综合评价法大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客观赋权评价法,一类是主观赋权评价法。前者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主成成分分析法等,后者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目前在公共投资绩效评价中较为常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1.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即DEA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A. Charnes,W. W. Cooper和E. 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DEA分析法是基于线性规划模型,对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同类可比性单元进行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DEA分析法近年来在公共投资绩效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李忠富和李玉龙(2009)基于2003-2007年我国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DEA的二阶段模型,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进行了相对有效的评价;张心昌(2012)通过构建三阶段的DEA模型对2008-2010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进行了评价。DEA分析法在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指标的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由于此种方法对样本容量的要求较高,同时要对数据的可信性做出判断,因此极大的限制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在进行绩效评价时的相对有效性。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是将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进而对每层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数据对决策变量进行量化,用定量分析来反映人的主观判断。层次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公共投资领域,此方法对于评价公共投资中无法量化的定性问题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由于定量分析的数据较少,定性的成分居多,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另外,当分层的指标过多时,权重的大小难以确定,这无疑给绩效评价带来困难。

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行业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评价指标,其次专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赋予变量一定的权重,并通过建立隶属函数构建评价矩阵,最后通过模糊变换进行评价。我国对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在一些领域也初见成效,如水利、医学、建筑工程等领域。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在公共投资绩效评价中模糊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定量分析,而定性的问题大多是通过专家的主观经验判断进行量化,不可避免的造成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同时,由于评价过程中有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信息不必要的重复。

目前综合评价法在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全面。但在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等方面主观性较强,客观度较弱,操作起来很难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需求,因此在公共投资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平衡积分卡法

平衡积分卡起源于 1990年美国诺顿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衡量组织的未来绩效”。平衡积分卡最初用于评价企业绩效,后来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将其引入了公共投资领域,如张安定(2004)对平衡积分卡在公共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2006年杨文明等对传统的平衡积分卡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平衡积分卡分析法对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为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所谓平衡积分卡是指基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综合评价组织绩效的方法。由于平衡积分卡最初是为企业绩效评价而设计的,而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与公共投资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大相径庭。因此,运用此种方法对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需要对平衡积分卡进行必要的修正。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依据公共投资的特点对平衡积分卡的具体指标进行修正,实施难度大,实施成本高。因此,在现阶段科学合理的运用此种方法对公共投资绩效进行有效的评判很难实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以上三大类绩效评价方法各有利弊,但也有相似之处,即都没有做到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同时对于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做出的判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另外,采用以上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综合考虑各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无法兼顾各方利益的需求。每一种方法带来的绩效评价效果也各有不同,在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针对公共投资的特殊性,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四、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新型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在多元化价值观的驱动下,新型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新型模型。

(一)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3年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上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当前雾霾天气令人堪忧,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环境问题成为了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取而代之的新型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已备受人们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较低,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生态文明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进行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低碳经济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基于低碳经济模式选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模型。要关注公共投资的动态性。由于公共投资周期较长,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具有滞后性,因此,在公共投资的各个阶段要选取动态的绩效评价模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估,进而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公共投资绩效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低碳经济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单靠相关人员的预测和分析,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因此,在使用模型时要较多的采用生态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增加可信度。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公共投资规模和特征选择反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有针对性。

(二)基于伙伴关系模式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

伙伴关系模式最早起源于日本重工业,而后被逐渐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获得了较快发展。伙伴关系模式是指有着共同的目标,具有协商解决冲突的能力,并且相互信任的组织之间的联盟模式。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主体通常是政府,主体单一,无法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而随着我国投资和融资机制的改革,公共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也在发生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而伙伴关系模式一个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公众和执行者等。伙伴关系模式是我国各项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该模式从多元化价值观的角度对公共投资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由于价值取向因人而异,因而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评价主体所作出的评价结果也有所差异。

伙伴关系模式的引入,既是对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式的创新,同时绩效评价的结果又能兼顾各方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了现代社会效率性、公平性、社会性和生态性等多元的价值取向。

(三)基于群决策理论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

群决策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后随着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群决策是指多人对同一问题作出决策的过程。

当前通畅的信息渠道和庞大的信息来源使得决策变得日益复杂,单个人很难对某项决策作出科学的评价,这就需要群体决策的力量。在“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下,更需要借助群决策的力量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必要的监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基于群决策理论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目前采用的绩效评价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仅能反映评估结果的好坏,不能深入反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同时在指标权重确定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基于群决策理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可以将具有评价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相关专家学者和组织者组织起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群决策信息,进而对群决策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最终完成对公共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估。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公平。

构建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而且可以实现从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方面对公共投资的综合评估,有利于提高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基于证据理论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

证据理论最早是由Dempster于1967年提出,而后经过Shafer发展起来,形成了统一的理论,简称D-S证据理论。证据理论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推理理论,是基于人们从客观世界所掌握的证据和知识,对于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度量。

当前在公共投资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信息,这极大地干扰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目前常用的评价模型很难做到对这些信息进行较为客观公正的分析。而证据理论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证据理论能够有效的处理不确定的信息,通过构建信度函数来表示人们所掌握的证据,进而根据数据融合法则对所获取的不确定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对公共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价。

构建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一方面用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作为知识框架,能充分考虑人们的主观诉求,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民主性;另一方面利用证据理论对不确定信息进行定量分析,降低了绩效评价的主观性,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不同的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会对评估结果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没有哪一个评价模型是完美无缺的。如何进行理性的选择,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仍是值得去探索和实践的。只有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动态性、价值导向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原则,根据不同的公共投资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模型,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全面。

参考文献

[1] 普雷姆詹德.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陆庆平.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2003(4):18-20.

[3] 鲍良,杨玉林.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与发展[J].资源与产业,2008(2):54-56.

[4] 王冲.公共投资工程绩效评价研究——基于低碳经济模式[J].企业经济,2014(9):147-150.

[5] 张艳.伙伴关系模式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评价研[M].兰州大学,2007.

[6] 李小皇.基于群决策理论的公共项目投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M].湘潭大学,2012.

[7] 韩德强,等. DS证据理论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J].控制与决策,2014(1):1-7.

[8] CamPbell,McCloy,Oppler, Sager A theory of Performance,In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1993:35-70.

作者:李萍萍 袁建华 安伟

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论文 篇2:

论项目周期与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风险投资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项目前期评价、项目中期评价和项目后评价,它是实现项目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项目;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引语

项目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广义的项目评价是指从投资者的微观角度和全社会的宏观角度出发,对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狭义的项目评价是指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对投资项目给投资者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狭义项目评价仅指项目财务评价,而广义项目评价则在项目财务评价的基础之上,兼顾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更具综合性。

     由于项目评价的广义和狭义之分,项目评价体系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别。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狭义的项目评价体系,即以投资者为评价主体、以项目经济效益为评价客体、以投资者价值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目的的项目评价体系的建立的有关问题。

一、 项目周期与项目评价体系

(一)项目周期

项目周期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项目设想、项目策划、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直至项目终止的全过程。项目的性质不同,则项目周期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短平快的股票交易,其项目周期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大规模成片开发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其项目周期可能是三年五年;核电站建设,其项目周期则可能达到五十年、一百年。

图1 项目生命周期

不考虑项目周期的时间长短,依据项目周期不同阶段工作内容、特点等的差异,一般来说,可以将项目周期分为三个时期:投资前期、投资期和投资后期。以时间序列为轴,项目投资决策及之前的阶段为投资前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的阶段为投资后期,中间的部分即为投资期。

(二)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一项投资项目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决策指导性判断和总结性评价。项目评价的总体目的是要在宏观水平上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投资者价值最大化。

项目评价是提高投资合理性和效益性、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是实现合理化企业资源配置的必然途径。这是因为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从项目开始的,所有项目投资的决策、建设和经验总结都取决于项目评价的结果。因此项目评价工作应使投资项目的设想、制定、选择和执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的经济目标。

(三)项目评价体系与项目周期

项目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与前文中划分的项目周期的三个阶段相对应,项目评价也包含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前期评价)、项目投资期的过程评价(中期评价)和项目投资后期的总结评价(后评价)。前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后评价即构成了项目评价体系。也就是说,项目评价体系是项目评价在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有机组合。

在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项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主要内容、使用的数据来源以及评价结果的用途都有所不同。下文将对前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后评价分别进行详细分析。

二、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

(一) 项目前期评价

项目前期评价包括了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估算、项目评估、勘察、设计、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过程。从项目阶段的投入和影响程度来看,项目前期占整个项目的投入比例较低,而项目建设阶段的投入占整个项目的投入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虽然从资金投入上分析,项目前期的比重较轻,但是从它对整个项目的影响程度上来分析,情况正好相反,它对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影响是最大的。在项目前期把工作做好、做足,可以大大地降低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而很多建设单位并没有意识到项目前期的重要性,对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以及投资估算的投入偏低,项目前期工作草草收场,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到了项目建设阶段,矛盾突显,漏洞百出,补救措施的花费往往超出预算,投资控制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项目效益低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项目投资前期的工作主要围绕项目投资决策展开,目的在于做出是否需要投资、投资于何以及如何投资的决策。项目投资前期是开拓投资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规划、研究和做出决策的时期,可以说,项目投资前期的工作是投资期和投资后期工作的基础,项目投资前期的工作完备与否决定了项目投资有无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项目投资前期进行的项目评价即为项目前期评价,具体是指在投资决策做出之前,对与项目投资有关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的全面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以及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判断。项目前期评价的评价结论直接决定了项目投资能否获得实现,因此项目前期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如果项目前期评价准备充分、执行恰当,评价指标全面,评价结论准确合理,企业通过项目投资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反之,项目投资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项目前期评价与后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评价的目的以及由此决定的评价工作重点上。项目前期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分析项目本身的条件对投资者未来经济利益的作用和影响,并根据预测资料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项目前期评价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各种投资方案本身经济效益性的分析和不同投资方案间经济效益的对比,选择最大化利用企业资源的投资方案或其组合,从而促进投资者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前期评价的缺点在于评价所选用的数据参数均为预测数据或者其他项目的历史数据,数据来源的局限使得项目前期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任何项目前期评价所无法避免的。

(二) 项目中期评价

项目投资期的主要工作是合理调度企业各类资源,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资源最有效配置和最有效利用是这一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着眼点。项目中期评价就是指在项目投资期间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的过程。

项目投资期的良好工作是投资决策效益的保证。项目投资期的各项工作应当按照计划和设计要求来操作,投资者和管理者必须对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的严密监督和全方位的严格控制,以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但是由于项目前期评价依据的资料大部分来源于预测,其余来源于历史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和决策有用性十分有限,导致项目计划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又由于项目实施处于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当中,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可能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一些前期评价所未能纳入考虑范围的事件,这种种因素都使得项目建设难以完全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此时就有必要对项目进行重新评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项目中期评价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与否也至关重要。

与前期评价和后评价相比,中期评价属于事中控制范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中期评价的评价目的是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测项目实施情况与预测目标的偏离程度,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并将有关结论以建议或者指令的形式反馈给项目管理者,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

2、中期评价的工作重点在于诊断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争端,推动和保证项目建设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3、中期评价的评价结果直接作用于项目建设本身,改进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 项目后评价

项目投资后期可以分為生产期和终止期,其主要工作是通过项目运行,最终实现项目投资的效益和效率。项目后评价即是指在项目投资完成后,对项目目的的实现情况、项目建设的效率情况和项目运行的效益情况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项目投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数据的差异,分析和总结差异形成的原因,形成关于本项目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结论,并推广运用到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中。

项目后评价工作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后评价的结论是奖优罚劣、论功行赏的依据。项目建设普遍采用经济责任制,项目目的的完成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通过项目后评价,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价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项目建设的效率情况,对比分析项目实际执行结果与前期评价所确定的项目目的之间的差距,区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项目执行情况的影响,从而形成对相关责任人职责履行情况的结论,对项目管理者的奖惩措施也就根据以上结论和经济责任状的约定而确定了。

第二,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反馈于项目投资决策,有助于提高未来投资决策水平。项目前期评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但是前期评价的结论是否合理,则需要通过后评价来检验。根据项目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项目前期评价和项目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另外,后评价制度的存在本身也会促使前期评价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第三,项目后评价的结论推广到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中,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整体水平。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针对前期评价的再评价,还包括对项目决策及目标本身的合理性的评价,对项目实际运营情况(项目招投标过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等)也要进行深入分析,因此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对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另外,由于项目后评价属于事后控制范畴,其作用限于“亡羊补牢”,后评价已经无法挽回项目本身的损失,只能通过分析项目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投资行为。因此,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势必应当推广到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中,以增强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

三、对我国项目风险投资评价指标的思考

对于退出方式带来的影响有时还要在具体评估业务中要考虑。基于我国基本市场的原因(结果和功能不完善),因此,在退出这一环节上,风险资金的问题比较多,导致在实际业务中海外市场红筹上市这种方式是我国风险企业退出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指标选择还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考虑:

首先,投资方向和项目特点。不同行业都有着不同的指标选取和指标权重,并且对于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反映,对于不同的投资方案,其指标和权重都不同。例如在项目的设想阶段,要对市场前景、盈利模式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较多的考虑,而对于财务和销售情况要较少的考虑,对于较多的考虑财务和销售应在项目运行阶段进行。

其次,效益和风险的平衡。对于指标的选择,应该对不同指标对应的不同效益和风险进行考虑,防止偏差的出现。

再次,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是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其主要就是指政府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包括风险资本市场的供给情况。

第四,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素质对项目风险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项目风险投资时,要加强企业家的素质。

第五,兼顾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公司的利益平衡。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公司两种利益博弈的过程其实就是项目风险评价过程。对于手上的现金的价值是风险投资公司比较看重的,他们对于风险公司的报价进行压低;而对于项目成长和盈利价值是风险公司比较看重的,希望得到风险机构的资金支持花费较低的成本。对于项目评价的同时,对于风险公司对项目的理解和价值的认定是必须要考虑的,项目评价和价值认定的有效性的提高可以通过选择指标二者的均衡来实现,并且对于协议谈判、投资管理都有帮助。

四、总论

项目前期评价、中期评价与后评价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形成项目评价体系。项目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机的评价系统,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项目投资者和管理者对建设项目评价体系的认识还十分不够,人们普遍比较重视项目前期评价,对项目中期评价和后评价的重要性有所忽视。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分类的,项目生命周期同时也是风险的生命周期。在项目风险投资中,风险是自始至终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又可按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来划分,即风险识别阶段,评价指标主要有风险识别询问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分析法、现场勘察法、相关部门配合法、索赔统计记录法和环境分析法;风险分析与评估阶段,评价指标主要有风险的概率分布、历史资料统计、理论分布分析、外推方法、项目风险量测定、项目风险费用分析、项目风险评价准则;风险处理阶段,主要评价指标有风险控制与对策、回避、损失控制、分离、分散、转移、风险财务对策、自留、转移和保险;风险监督阶段,主要评价指标有保险经纪人、项目风险经理、项目风险管理和制度。总之,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项目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许多决策者中存在这样的片面认识,他们认为项目投资已经全部或者大部分投入了,再投入很多费用用于项目中期评价和后评价是不值得的。他们只看到了对项目评价的投入,却没有看到项目评价带来的效益;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忽视了未来利益。另外对于项目后评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评价结果对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对于评价结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却没有太大兴趣。这不能不说是项目评价的遗憾。

笔者认为,项目评价是有效益的,不仅有直接效益,更多的是长期效益。尤其是项目中期评价和项目后评价,前者可以显著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后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未来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这些都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对于致力于创建“百年企业”的中国企业来说,建立并不断完善项目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项目评价结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毕星.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張明.投资项目评估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3]陈荟云.项目投资现代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作者:武健

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论文 篇3:

基于WGCA与DEA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

【摘要】针对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指标多且指标间存在关联性的特点,提出了以加权灰色关联分析(WGCA)为主模型、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辅助模型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的方法。在介绍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4所本科院校的投资效益评价说明方法的运用。示例表明,该方法无指标数限制,克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并通过“非均一”赋权达到优先序评价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

一 引言

近年來,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问题,在研究框架[1]、分析模式[2]、评价模型[3,4]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焦宝聪、唐闻捷等人提出的基于DEA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3,4],是国内较早的进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排序,却无法反映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而且纯粹的DEA模型对评价指标的数量有限制,在评价指标较多时,无法很好区分评价对象间的相对优劣,不利于评价对象间的比较[5]。受限于DEA对指标数的限制,这些研究也未涉及较为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这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克服DEA模型对指标数的限制,并反映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评价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同时,为克服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在权重确定时的主观性,本文采用DEA模型来确定权重向量,通过“非均一”赋权,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最优关联度,实现客观的优先排序评价。为提高所提出的分析模型的实用性,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结构,使模型建立在较为完整的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上。最后,通过示例分析说明模型的应用过程。

二 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

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6]是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7]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通过DEA模型的复合,克服了加权灰色关联分析中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及“均一化”加权无法体现评价的“最优性”与“公正性”的问题。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设有m个比较数列Xi(i=1,2,…,m),1个参考数列X0,每个数列有n个观测点,构建如下的评价矩阵X:

(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 求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各观测点)的点关联系数ξi(k)。

其中λ为分辨系数,一般在0~1之间选取,通常取0.5。ξi (k)是比较数列Xi与参考数列X0在第k个观测点的相对差值,其大小描述了Xi对X0的影响程度,称为Xi与X0在k处的点关联系数。

(4) 求比较数列Xi对参考数列X0的最优加权关联度ri:

设ω i (ω i≥0,і=1,2,…,n; )为反映不同的观测点在总体观测中重要程度的权重,则Xj对X0的加权关联度ri为:

为了科学地确定权重,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根据DEA方法的原理,以各观测点的权重ωr(r=1,2,…,n)为决策变量,对每一个比较数列Xj(j=1,2,…,n)均构造如下线性规划模型,通过“非均一”赋权,求得每一个比较数列Xj对参考数列X0的最优加权关联度ri。

(5) 排序评价。将各比较数列Xj对参考数列X0的最优加权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组成一个关联序,它反映各比较数列对于参考数列来说的“优劣”关系,例如,若ri>rj,则称Xi对于参考数列X0优于Xj,记为Xi>Xj。通过该关联序,实现对各比较数列的优先序评价。

三 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方案设计

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属于多投入多产出的问题,涉及的观测指标众多。不同类型的对象,其投资模式和效益评价的侧重点都不同。评价应在同类对象的比较中进行,并应有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首先应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投资与效益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最后,应用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包括许多项目,涉及到高校教育工作的众多方面。根据目前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我们将投资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学信息化建设投资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资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若干子项目。同样,根据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影响,我们将效益分为教学效益、教育管理效益、科研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四个部分。这些效益大多是非经济效益,是非物质成果,只能通过这些效益的影响因素来衡量。通过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各项投入及效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制定如图1和图2所示的测算指标体系。

2 模型应用流程

首先,构造评价矩阵。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同类学校之间的对比,二是同一学校不同投入模式、不同年度的对比。在使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时,前者以各个学校的投资效益指标观测值构成加权灰色关联分析的比较数列Xi,后者以同一学校不同投入模式或不同年度的投资效益指标观测值构成比较数列Xi,每个评价指标对应于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中的一个观测点。

评价矩阵的参考数列X0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原理构造:投资测算指标选择各列最小值、效益测算指标选择各列最大值,其逻辑含义为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依据上述思想,按评价方式的不同,根据上述投资效益测算指标体系采集数据,建立评价矩阵X。

然后,根据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首先求各评价单元的点关联系数矩阵。然后按公式2-4所构造的DEA模型,求各比较数列对参考数列的最优加权关联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根据关联序得出各评价单元的优劣关系,得到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排序评价。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排名较差的评价对象投资效益改进的指导意见,并反馈结果。

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流程如图3所示。

四 应用示例

为说明本模型方法的应用,假定要评价4所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益,按前述指标体系收集受评院校近三年的指标观测数据(为简化说明,此处从各一级指标中选取若干二级指标进行分析,Cij和Pij与第三节中指标相对应),各投入指标值以万元单位,效益指标中某些无法测量的,采用评价打分法,按相关评价标准打分获取,最终得如表1所示的观测数据。X1、X2、X3、X4代表四所学校,每一行为一所学校的评价指标值向量。X0代表在各评价指标都取得最优值的情况下虚拟的参考学校。

以4所学校的指标值向量为比较数列,以虚拟的参考学校X0的指标值向量为参考数列。将上表数据导入EXCEL中,按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步骤求解。

首先按式2-1和式2-2,计算受评学校各指标的点关联度系数,得点关联系数矩阵(见表2)。

然后,按式2-4构造的DEA模型,利用EXCEL规划求解功能计算各学校的最优关联度,得到4所学校的最优关联度依次为1,0.9969,0.9979,0.9983。

按加权关联分析方法的评价准则,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关联度排序,根据关联序,得4所学校的排序结果为X1>X4>X3>X2,说明学校X1的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最好,其次为X4、X3、X2。

根据上述排序评价结果,对各学校投资效益进行分析。首先,对比X1与X2的情况,X1评价最好而X2评价最差,两所学校规模虽有一定差别,但从两所学校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X2的多媒体教室、应用教学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投资相对较少,学生上机时数、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数及教师科研论文数相对较低,所以X2要提高投资效益,应适度增加多媒体教室、应用教学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上机时数、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资源数和教师科研水平。同理,对于X3,应适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应用教学软件投资,努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教师科研水平;对于X4,各方面投资效益比例与X1基本相似,投入与产出比例基本协调,可考虑适度扩大学生规模,进一步提高效益。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出本方法无指标数限制,能够处理指标间的关联性,应用过程合理简便,有助于较好地评价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五 小结

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对于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必须努力寻求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本文采用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为此还设计了一套在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综合了DEA和加权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既克服了权重确定时的主观性,实现了客观的优先排序评价,又通过“非均一”赋权达到了优先序评价的最优化,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弥补了以前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价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莉,许逵.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框架与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6,(6):18-22.

[2] 郭莉,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成本效益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6):15-18.

[3] 焦宝聪,赵意焕,董黎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4):38-41.

[4] 唐闻捷,熊晶晶,王波.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相对 有效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7):76 -78.

[5] 聂伟,邵春福,杨励雅,等.基于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 公路網综合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7(8):96-100.

[6] 杨印生,谢鹏扬,李洪伟.基于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 33(1):98-101.

[7] DengJL.Control problems of grays ystems[J].Systems&Control Letters,1982,1(5):288-294.

[8] Charnes A.,Cooper W.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es, 1978, 2:429-444.

作者:李普聪 钟元生

上一篇:建筑实习报告(通用3篇)下一篇:工作经验交流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