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情况比较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出压力,许多国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引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中的个人账户一般为缴费确定型,在每个账户下记录着账户的缴费、账户基金投资收益,以及账户支出、管理费用和投资损失等。参保人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是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依据。个人账户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个人要承担基金积累阶段的投资风险。随着个人账户制(包括公共养老金计划中的个人账户制和私人养老金计划中的个人账户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赋予参保人个人投资选择权,使个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实现退休收入保障最大化的目标,成为养老基金管理机构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帐结合的模式,参保人拥有自己的个人账户;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计划采用的是DC型计划,参保的每位职工也拥有自己的个人账户。随着这两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是否也应该赋予参保人投资选择权及通过何种方式实施投资选择权,以提高个人的参保积极性和提升基金投资的价值,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了国外参保人参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的情况,总结出这一制度创新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影响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这一制度实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对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做了简要综述和评析。 第二部分: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及其运作机制研究。首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对基金的投资要求,为个人投资选择权的提出做铺垫;其次对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做出理论阐释,从个人账户的私有产权属性,集中决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理性人假设与个性化需求三个方面论述了设立个人投资选择权的根源;最后,介绍了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三种类型,即管理机构选择权,投资基金选择权和投资产品选择权。并在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个人选择的广度、自由度、默认基金的设置和最低收益保证等角度对国外个人投资选择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因为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现方式属于制度设计中的一环,它依托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因此本文选取了在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上比较有特色的智利,新加坡,瑞典,美国这四个国家。本部分首先对四国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国际比较的经验中对个人投资选择权这一制度创新进行思考,总结了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好处和弊端。最后,本文较为全面的梳理出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个人进行投资选择的约束条件。 第四部分: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下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分析。首先介绍了有限理性假设的提出和行为金融学兴起的背景并概括了行为金融学在投资领域的应用研究。其次,针对个人投资选择权实施中出现的现象,行为金融学做了相关研究并给出了解释,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在现实中总是存在一些障碍和行为挑战而使个人投资者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定,人们试图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但总是做出次优选择。行为金融学从外部因素和投资者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偏差两个方面给予了解释;最后,针对行为金融学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不能盲目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要想使个人投资选择权的设立发挥好的效果,制度设计者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思考,引导人们做出好的投资决策。 第五部分: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发展前景。这一部分首先概括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其次,在国际经验和行为金融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对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适用性上做出分析,指出在现阶段的中国并不适合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最后提出了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指出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影响个人账户制度设计的因素很多,是否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需要谨慎对待。本文认为从长远来看,在企业年金计划中,个人投资选择权的设立,会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完善企业年金投资方式,创造条件,逐步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个人投资选择权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个人账户投资选择权的引入是近年来国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和企业年金计划的成熟运营,是否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必将逐步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问题。二是论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较全面的考察研究了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不同国家的运行状况,对国外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发展特征、运作规律及实施效果进行总结研究,有助于中国针对自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关键词:养老基金;个人账户;投资选择权

学科专业:社会保障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2.1 养老保险基金的不同管理模式及其对投资的要求

2.1.1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

2.1.2 确定给付制和确定缴费制

2.2 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理论阐释

2.2.1 个人账户的私有产权属性

2.2.2 集中决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2.2.3 理性人假设与个性化需求

2.3 个人投资选择权的选择类型及运行机制分析

2.3.1 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三种类型

2.3.2 个人投资选择权运行机制研究

3. 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

3.1 智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体制及个人投资选择权分析

3.1.1 智利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体制

3.1.2 智利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现方式分析

3.1.3 智利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施效果分析

3.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管理体制及个人投资选择权分析

3.2.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投资管理体制

3.2.2 个人投资选择权实现方式——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

3.2.3 中央公积金制度实施效果分析

3.3 瑞典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权分析

3.3.1 积累制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模式

3.3.2 个人投资选择权实现方式的分析

3.3.3 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施效果分析

3.4 美国401(K)计划的投资模式及个人投资选择权分析

3.4.1 401(k)计划的运作模式

3.4.2 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具体阐述

3.4.3 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实施效果

3.5 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3.5.1 个人投资选择权制度的优缺点总结

3.5.2 影响个人投资选择权制度设计的因素分析

3.5.3 个人行使投资选择权的约束条件

4.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分析

4.1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及其在投资领域的应用研究

4.1.1 “有限理性”假设的提出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4.1.2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领域的应用研究

4.2 个人投资选择权实施效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及启示

4.2.1 个人投资选择权实施效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4.2.2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启示

5. 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

5.1 中国个人账户制养老金计划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1.1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1.2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 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5.2.1 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国际经验与教训给中国的启示

5.2.2 个人账户基金在中国的特殊性

5.3 个人投资选择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5.3.1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施养老基金多渠道投资

5.3.2 完善企业年金投资方式,创造条件逐步提供个人投资选择权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班级管理学生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幼儿园教改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