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要想将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理念进行良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因为其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只有公众积极地参与其中,该项工作才可以很好地实施。与此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导融合发展结构并将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地加以完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篇1:

新时期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都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价值取向与产品形式相似性特点,不仅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加强新时期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的力度,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社会各界对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的迅速提升,相关部门不仅深刻认识到体育产业不但具备了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的特点,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充足动力。所以,体育产业应该顺应文化发展的潮流,通过打造赋予文化内涵的体育文化产业活动的方式,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一、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的含义

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是与文化产业的包装和推广同步进行的。虽然我国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以往独立发展的现状,而是呈现出了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而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也认识到了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性,而这也为体育产业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改善,而且为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由于体育产业产生的巨大利润推动了技术手段的改革与发展,为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体育活动中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运用仿生学技术设计的服装有效减少了一旦中身体与空气的摩擦所造成阻力。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后形成的合理制度,不但有效缓解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就业压力,改善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提升了中国体育的国际水平,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为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充足动力。

二、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

(一)丰富体育产业文化内涵

相关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时必须从内涵创新方面着手,深度挖掘体育产业中可以积极借鉴和吸收的文化元素。然后通过打造具有影响力体育文化品牌的方式,从体育活动项目开发、体育节目策划、体育配套产业设计等几方面着手充实文化内涵。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体育运动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区的文化特点,加大趣味性与观赏性体育活动开发的力度。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充分重视配套体育文化用品设计的重要性,力求设计出能够凸显出文化特色的体育配套用品,由此才能在形成民族体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

(二)搭建产业融合的平台

体育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重視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加大网络资源的应用力度。只有通过构建产业融合传播平台的方式推动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才能在满足广大受众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体育赛事需求的前提下扩大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各地区还应通过打造以本地体育、旅游资源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平台的方式向广大受众展示本地区的体育文化特色,将体育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互融合,以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

(三)创设产业融合的环境

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各个产业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而且为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关部门应该紧跟新经济常态发展的步伐,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具体要根据本地区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通过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互动扩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等。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相关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集体、个人积极参与到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潮流中。另外,还要通过营造健康和谐产业发展环境的方式,建立和完善的体育与文化标准体系,促进体育文化产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的朝阳产业,而且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文化诉求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体育产业融入文化元素依然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时应从充实文化内涵着手,通过打造内涵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并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不断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蘅.新时期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22-24.

[2]王芳.论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165-166.

作者:李晓玉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篇2:

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摘 要:要想将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理念进行良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因为其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只有公众积极地参与其中,该项工作才可以很好地实施。与此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导融合发展结构并将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地加以完善。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对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社会的参与度不够、政府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融合发展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中华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作为多体育的国家,体育产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体育产业凝聚着多种多样的体育产业文化,同时更加地突出我国多体育文化的特点。体育产业传统文化需要永久地传承下去,因为其是我国文化产业重要的一部分。

一、体育产业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体育文化,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体育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泛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人类从动物野性变为人性的过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综合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由动物本能改变成人性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体育文化是原始的野性,通过劳动、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逐步地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十分精确严格的定义,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不少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曾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文化包含体育文化,而体育文化只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作为国民经济的其中一个部门,体育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也具有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性。共性是同样讲求经济效益,特性则在于体育产业的重要功能——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发展社会生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体育产业对于空间的依存度很大:体育活动必然要有健身活动场地,经营体育产业还要考虑经营地点的区位因素。对时间消费的要求明显:对于大部分体育消费者而言,在拥有比较充裕的闲暇时光时才会进行体育消费。而且消费层次要求高:体育产业,只有在消费者们有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能力及较高层次的精神娱乐需求时,才会进行消费。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是不同的,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人才管理,一个是谋取利益。体育事业管理,是指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产业管理是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在中国目前的竞赛表演业格局中,门票和衍生品销售只占很小比例。

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有很大的不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是获取经济上的利益,具有商业性质;而体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则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具有福利及公益的性质。中国的体育产业目前已逐步進入了黄金发展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然,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乏力、场馆所有权和运营权的背离、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缺少国际品牌和标准的决定权等。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需要高质量良性发展,消费才是源源不绝的原生动力。

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聚集体育产业的独特文化特征,同时体现出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1]。体育产业所存在的形式是由各个地方精髓汇集,它充分地体现出各个体育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1.体育产业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虽然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文化所展现出的体育特征则是可以将体育文化的共性很好地体现出来。我国疆域辽阔,由55个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与1个汉族体育产业共同组建了一个多体育国家。虽然每一个体育产业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所展现出来的也形色各异,但是每一种体育文化都是每一个体育产业在实践中所得出的成果,充分地体现出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体育传统体育文化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来自于狩猎,体育文化充分地展现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信仰与传承。体育文化既是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独特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竞技。

2.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多样性以及形色各异的传播方式,每一种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都将各自体育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如各体育产业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以及各个体育产业所要展现出的独特精神面貌。

二、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发展是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项目,将各种体育项目的精神文化、特色进行团结的过程是建设中的重点。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可以将我国所具有的独特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是体育繁荣昌盛的另一种体现。但由于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在对其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竞技,但是在传承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

1.重视竞技,忽略发展。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深入人心,尤其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体育竞技更是风靡全球。虽然在进行竞技的过程中,都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但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人们对名次的关注度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而对精神风貌的传承并没有予以更好的重视,在体育竞技发展下,使得体育产业中的竞技表现得更加的明显,体育产业也在体育竞技的影响下更加重视竞技,而忽略了体育产业中所要传递的精神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并没有真正地将两者进行很好的平衡,长此以往,将会严惩阻碍我国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传承[2]。

2.注重形式,忽略文化传播。体育产业所展现的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竞技,而是体育产业通过自身对运动的独到见解所产生的一项运动,但是由于人们对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只是对部分产生认知,所以人们对体育的第一反应是体育竞技。事实上,体育竞技运动仅仅是体育的表现方式之一,体育运动中的各个体育产业所独有的服饰展示、体育产业独特的运动方式、体育产业中所展现的独特精神才是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所要表达的各种文化的传播方式。目前所举办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运动很多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只是将其表层意义规范化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所要传达的精神越来越不被重视。在进行规范化的过程中,对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最终会导致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竞技层面。

三、体育产业文化的传承

1.重视体育产业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是与地区的经济建设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体育文化融入其中,要将经济建设的发展与体育文化的精神进行融合。另外,在发展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教育方面的各项宣传工作,且要将各项发展方针加以贯彻落实[3]。

2.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步进行。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前進的过程中,要将传承与发扬同步实施,要有可以长期施展的计划,要稳打稳扎的进行下去,政府部门要对这方面的事业进行大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传承与发扬齐头并进。

综上所述,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发展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将传统体育运动良好地发展下去,就可以将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不断地发展与传承下去,就可以不断地发挥体育精神,促进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娄章胜,袁校卫,陈薇.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理念融合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69-72.

[2] 李洋,戴国斌,张君贤,等.精英、场域与情景教育:体育民间武术活动传承中共谋性因素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4):37-42.

[3] 张耀杰.社会学视角的体育产业传统体育文化理念融合发展——评《传统体育教学与推广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37.

作者:杨锋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篇3:

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逻辑与发展方略

摘要:在理论层面,关于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互动研究是新命题。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核心和主流,利用网络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进程:重点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融合,利用网络文化产业业态优势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联姻网络营销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影响力,并基于“体验式”网络文化产业推动体育产业业态创新,实现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网络文化产业

On the logic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industry and the 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XIE Xue-fang

(Depart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Key words: sport economics;sport industry;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上,美国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占GDP总量的2%,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则只有0.7%,贡献率仅为美国的1/16[1],这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作为体育大国的国际形象极不相称。鉴于此,下一阶段如何挖掘我国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应考虑借力新兴产业业态的发展。

1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

1.1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的研究是新命题

网络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文化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的体育产业政策。意见强调“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①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已经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而今天网络时代的到来宣告网络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也赋予了体育产业发展全新的生态环境。网络视频、网络出版、体育网站、网络互动社区延伸了人的肢体,与体育赛事等体育产品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可进行在线即时交流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欣赏到全球高水平比赛,也增强了互动与交流,从而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新的传播与体验载体。

从这一层面来讲,关于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研究,将突破单一的体育产业理论范筹的探索。把体育产业作为整体产业,将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边界延伸到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层面,研究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业态间、体育要素与网络文化要素间的种种关系,探索和总结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基本规律和趋向,从而实现对传统体育产业理论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进而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理论体系。

1.2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研究,将为体育产业开拓网络化发展渠道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立足国际,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已多被“体育文化产业”的提法所取代。体育文化产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已是成熟产业,全球每年体育产业总产值已达4 000亿美元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美国和澳大利亚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了铁路、保险、电力等主要行业。实际上,体育运动的国际性和竞技体育的国际化趋势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国际化特征愈发明显,也决定了淡化时空限域、开放性凸显的网络文化产业将彰显其优势,提携体育产业突破国界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经济活动。换言之,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打破了产业边界与国内外区域边界,被赋予了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全球流动性特征,这与体育产业走向国际化的特征不谋而合,在此意义上,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将助推我国体育产业全面崛起的步伐。

立足国内,体育的文化产业化是体育自身发展规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大力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是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娱乐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体育产业中的多项分支门类产业,如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广播电视、体育动漫网游等都表现出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随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创意元素的融合度越来越高,通过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研究,将有利于积极发挥体育创意资源的积聚效应,开拓新兴体育文化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快速走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

鉴于此,顺应体育产业新一轮发展大格局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战略,不仅符合国家战略要求、顺应国际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而且对于壮大体育产业、繁荣体育市场、提高体育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成为当前的重大理论课题。

2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2.1在比较视域的逻辑框架下定性分析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问题

文体不分家,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有着很多的交织部分,在国际层面,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学者埃尔菲•米克认为,体育产业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参与性体育娱乐活动和消费;二是体育产品和服务;三是体育维护组织如协会、市场营销组织等。这一概念本身就体现了体育产业是融入文化产业发展框架中的[2]。在美国,休闲体育产业、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构成体育产业的4大主体,而文化创意元素的融入,使其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意大利的体育产业也突出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健身娱乐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广告业等是重要部分,而其中的足球产业就是包括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俱乐部标志产品营销在内的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典型[3]。立足国内,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也趋向于提出“体育文化产业”的概念。鲍明晓认为体育与产业结合构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形成催生出新的体育文化。②从反面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体育产业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低,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不紧密;③并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这些困境亟需借力和借鉴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有学者指出: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对体育产业来说有促进作用,体育产业可借鉴文化产业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发展程度;同时体育产业也面临同样的发展契机,《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的出台使得体育产业同文化产业一样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还有学者专门提出现代体育产业文化体系,包括体育竞赛文化、运动休闲与健身文化、奥运教育与公民体育文化、体育道德与法制文化、体育文学艺术与影视文化、体育组织与制度文化、体育文化产业与体育文化推广、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4]。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在于体育文化的推广,否则不可能实现与媒体的合作[5]。特别是进入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中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体育旅游产业、体育用品产业和体育休闲产业成为拉动体育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并大有成为体育支柱产业之势[6]。这一研究视角对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走出了体育产业本身的理论局限。

2.2在联动逻辑框架下探索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网络文化产业是较之传统文化产业而言的,是新兴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文化产业发展业态。一方面,网络延伸了人的肢体,互联网技术和体育赛事的结合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新的体验,人们有了自由讨论、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还可以下载、浏览、观看更多的比赛,特别是可以欣赏到全球高水平的比赛;另一方面,作为第4媒体的网络在体育产业营销中起到桥梁和促进作用,它跨越了时空限制,减少了传播的中间环节,使企业和消费者同时受益,从而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7];此外,网络信息在体育管理、体育营销、体育拓展、体育开发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有利于体育服务产品的开发[8]。实际上,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体育产业带来诸多启示——事业、产业分开发展,逐步放开相关领域,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政府在其中主要扮演服务、监督以及适当管理的角色,这些都可以被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体制改革和市场完善所借鉴,文体产业共同发展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3在协调融合框架下研究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路径

这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4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研究侧重关注体育产品内容的科技含量。金元浦[9]曾指出,奥运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文化实践方式,发展奥运创意产业应从高端产业入手,以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介促进产业化进程;消除所有制壁垒、行业壁垒、部门壁垒和地域壁垒,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现代体育赛事的网络传播,这实质上指明了体育赛事的传播需要借力网络文化产业来实现。还有研究强调将网络创新和知识转化为网络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快速生产出廉价、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并充分利用技术推动体育赛事管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二是结构层面。研究强调要加大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形成两者更高的关联度,构建综合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如建设体育赛事网站,开发体育赛事网络直播权——网络在线观看体育节目、体育比赛等[10]。三是传播层面。将网络文化产业业态作为体育传播的重要手段,推动体育产品、体育赛事的网络营销,其模式有网站推广、网络广告、信息服务、在线服务、网上调研等。还有学者关注网络体育赛事转播中的版权保护问题,强调通过网络传播平台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体育赛事的传播。四是人力层面。强调体育产业应关注提高网络时代体育产业经纪人的网络知识和综合服务运用能力。此外,还有相关研究从战略高度,强调制定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体育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为政府部门制定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11]。由上述分析可见,现有研究提出了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策略,并涉及到不同的方面,但研究未能系统从网络文化产业各个业态全面思考与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的契合点,还需要对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方略进行深入的探究。

3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逻辑

所谓体育产业是以竞技健身娱乐业为主,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用品业等产业门类为辅,多业并举,经营项目比较齐备完整的产业体系。据统计,我国的体育及其相关产业规模在未来将达2万亿元,发展潜力巨大。④网络文化产业则是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数字化为核心从事互联网文化内容生产、流通和提供网络文化内容服务活动的经营性产业集合,网络游戏产业、网络视频业、网络资讯业、网络电视与网络电影业、网络出版、博客与BBS等都是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将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这两个独立的个体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讨论,实际上主要源于两者存在的契合点——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在内容体系、产品特性、受众对象、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相似。

网络文化产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桥梁,网络文化产业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传播的中间环节,以更迅速、更直接的方式满足大众的需求,并实现与体育受众的沟通,对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起到了促进作用。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偏差以及忽视市场消费人群的诉求,导致对体育文化理念的淡化和传播的失利,从而导致我国体育人口增长缓慢、体育产业市场不稳、体育产业竞争力不强[12]。于是,体育产业对体育受众的漠视和网络文化产业对网民的极度关注形成鲜明的反差。网络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中国4.2亿互联网用户和2.77亿移动网民。⑤网络时代,网民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无可比拟,网络文化产业各业态的变革与产品的创新都需要融入网民的需要和诉求;而体育产业的主体同样是活跃的个体,体育受众的需要和诉求也必然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潜力。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核心和主流,区别与差异应淡化,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必然要建筑在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的平台上。所谓联动发展是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综合性概念,不仅指体育元素与网络文化元素的联动、体育产业主体与网络文化产业主体的联动,更意指体育产业业态与网络文化产业业态间的联动融合以及其他诸要素的和谐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体育文化消费激增的新时期。体育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产业在战略定位、政策支持、发展模式、产业化程度等比较存在的不平衡性,说明体育产业潜能未能全面释放,不仅不能满足体育文化消费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也限制了体育文化市场空间的扩展,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产业全面崛起提供的良好发展平台,发挥网络文化产业跨跃时空因素全面整合的优势和综合利用体育资源、体育文化元素的集聚效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体育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遵循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挖掘和发挥两者的资源集聚和优势互补,推动网络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融入到体育产业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与运营创新中,整合、搭建网络平台,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全面激活体育产业生产力,实现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4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推进方略

4.1构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高度重视把网络文化产业理论应用于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中,从理论层面指导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实践。建立以联动发展逻辑为分析框架,以互动发展战略体系为内容理论体系,分析推进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方略和路径,并配套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政策法规的创新,以及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体育产业组织创新与协作等。这一理论分析体系,要有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准确定位。在宏观层面,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在做好体育健身事业和赢利性体育产业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网络化进程,激活产业的活力,最终形成多元所有制并存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并在政策上积极推进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鼓励两大产业的融合;在中观层面,推动体育行业加速构建体育产业的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挥体育协会和体育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微观层面,鼓励体育企业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网络化、创意型的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

4.2利用网络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进程

1)推动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融合,全面激活体育产业生产力。

从体育产业发展进程看,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文化内涵、娱乐特征以及关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恰恰与网络文化产业的多元文化、强互动性特征的吻合。文化的力量是体育赛事的核心竞争力,例如,NBA制造的篮球比赛实际是美国化的娱乐和生活方式的表达和传播;英超、环法自行车赛乃至奥运会等品牌赛事都包含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理念的传播,因此,体育产品与网络文化产品的融合创新必须立足挖掘体育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营销。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体育企业与网络文化企业的合作,寻求产品融合的创新,开发交叉性产品;搭建体育产品网络化的生产、交易、营销、版权保护等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要配套推进体育产业网络中介服务建设,更好地为推进体育产业网络化进程提供服务。此外,要积极培育网络时代的体育产业经纪人,既要懂得网络知识,还要了解体育产业的运营,具备综合的服务能力。

2)利用网络文化产业业态优势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推动体育元素和网络文化元素的融合。

一是设立专门的体育新闻资讯门户网站、中国体育网络视频网站、中国体育网络电视台、专业的体育社交网站(网络俱乐部)以及开通体育博客、体育微博网,并推动体育作品的网络出版流程,通过专业的体育网络平台24小时更新的特点更好地进行体育产业的营销和体育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同时,需要建立版权保护体系和培育体育产业的版权保护意识,学习和借鉴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保护的做法,建立起重大体育品牌赛事直播的网络版权保护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国际大型品牌体育赛事、体育信息、体育文化的传播,发挥网络传播快捷、多画面、多角度、动态传播的特征,彰显体育现场的互动功能,展现出网络传播的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中国互联网首个跨领域媒体报道平台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运用,开启了网络文化产业与体育赛事联动的新篇章——网易公司联合百度、迅雷、PPS、优酷、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战略合作伙伴组成“云报道平台”,以“随时随地、任何信息”为目标进行亚运赛事播报,实现了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亚运信息无障碍、低成本、随时随地的传播,网民在互联网上各个应用中都能及时看到亚运资讯,成为运用最新互联网技术、整合互联网全产品线,开放式跨领域跨、平台的典范。⑥

三是推动网络动漫游戏产业与体育元素的结合,开发新型的体育竞技类网络动漫游戏产品和其他类型的网络化体育产品,迎合体育产业进入“体验营销”时代的大趋势,让体育爱好者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体育明星的风范和尝试全新的体育文化。同时,要推动体育健身与网络游戏新业态的融合,网络游戏业人机互动的改革将推动体育健身与人机互动式网络游戏产品的结合,既是对网络游戏产业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也同样会给健身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例如,微软公司开发的Xbox系统应用到网络游戏上,游戏系统无需控制器,它能够通过捕捉游戏玩家的动作模拟体育运动,玩家不再只是单纯观看而是亲身参与游戏的整个过程,用身体甚至语言来控制游戏角色的行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体育健身的元素;同时,X360系统还可以让游戏玩家借助Kinect来观看直播或转播的ESPN体育比赛,用户在观看比赛同时可与其他好友的虚拟化身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对比赛结果进行讨论和投票等[13]。这一趋势足以看见体育健身与网络游戏结合的美好未来。

四是推动将具有中国传统或体现现代化生活的体育项目比赛,如武术、中国式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竞技表演业及其他体育产品或服务,通过与网络视频业,新闻门户网站、网络影视、网络出版等媒介平台的结合,推动这些传统特色体育产品冠名权的网络拍卖、门票的网络平台销售,以及电视转播与网络电视转播的结合,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网民市场规模所潜含的体育市场效应。

3)联姻网络营销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影响力。

体育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体育品牌的战略要义和衍生力。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知名体育品牌,大量引进国际体育品牌从而处于为他人“打工”的窘状。例如,大家熟悉的F1品牌,自从2004年9月F1进军上海,以后的8年中,上海要向F1上交近24亿元的申办费与电视转播权购买费,3年比赛的广告收入也全归F1囊中;而美国NBA篮球赛事每年从中国拿走上亿元的收入。这些事实都足以证明,打造中国本土的著名体育品牌刻不容缓。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全球渗透力和网络营销在年轻一代人中的影响力,借力日益向上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网络营销融入到体育产业的打造体系中。据数据显示,未来我国体育用品市场每年的增速不会低于20%,体育产业的增速将不会低于15%[14]。鉴于此,应抓住发展契机,挖掘网络营销的潜力,特别是重点推动大型体育赛事、文化体育赛事旅游和高端的体育文化产品或体育文化服务的网络营销平台的构建,大力打造文化附加值高的体育产品品牌和相关衍生品,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培养超级体育明星,通过借助网络媒体影响与网络文化产业最密切的一批青少年群体,提高体育明星的影响力,提高体育产业的号召力与衍生力,将体育产业链渗透到运动服装、时尚品牌、广播电视、影视娱乐、广告业、体育图书等领域以及网络文化产业的各个业态。

4)基于“体验式”网络文化产业,推动体育产业业态创新。

在网络社会崛起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赋予更多开放式文化理念,不仅把体育作为休闲放松娱乐的一种健康文化消费方式,还要打造新型的文化休闲娱乐方式,创新虚拟体验式新型体育文化产品或服务,营造以“多元体验”为特征的体育产业新领域,这也是网络文化产业推崇价值分享、彰显网民个体作为主体在体育产业中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众是体育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和表达的载体,不同特征的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具有差异性,而这些发散着文化气息和特性的体育产品和部分受众就构成了小体育文化族群[15]。这就需要体育产业的发展关注不同小体育文化族群的需求,特别是对“体验”式体育文化的诉求。换言之,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基于“体验”的产业,体育产业已经进入“按需定制”的时代。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出个性化的体验式的体育产品或体育项目;同时,也需要通过网民来定义一些新的体育元素和体育文化,通过体验式体育打造快乐元素,创造需求、创造独特的价值,突出网民的个人偏好,并配套一些网络原创表演、抽奖活动及其他娱乐体验,增加体育产品的文化内涵。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浏览、观看、下载、讨论、交流、评论的体验平台,要时刻关注其提出的要求、建议、需求和动向,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完善体育产品来提升体验的水平,打造出真正的网络体验式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品牌。

注释:

①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② 我国著名体育产业领域学者鲍明晓在《体育产业

——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书中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

③ 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张晖明表示,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直接困扰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④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体育及其相关产业规模在未来将达2万亿元。

⑤ 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

⑥ 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互联网首个跨领域媒体报道平台“亚运云报道平台”在北京正式启动。易亚运频道将向“云报道”平台各个合作伙伴输出数据,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以便网友在互联网上各个应用中都能及时看到亚运资讯,这是对大型体育赛事报道革新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帆,齐琳. 体育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公布,2万亿市场待唤醒[N]. 北京商报,2010-03-25.

[2] 杨德云. 体育产业研究进展述评[J]. 市场论坛,2007(1):20-23.

[3] 池深,刘建坤. 美国、意大利、日本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35-39.

[4] 鲍宁,刘寅春. 后奥运时期的北京体育文化产业研究[J]. 城市观察,2009,15(3):20-25.

[5] 阴涛,周勇. 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J]. 四川体育科学,2006(4):36-42.

[6] 于清,袁吉. 论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J]. 体育与科学,2009,30(4):105-110.

[7] 张孔军,于祥. 首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定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8):68-70.

[8] 尹博,冯霞. 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 体育学刊,2010,17(6):21-24.

[9] 金元浦. 从奥运经济到体育创意文化产业[J]. 东岳论丛,2009,20(12):72-75.

[10] 罗林. 从产业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05-108.

[11] 宋远方.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8(1):1-5.

[12] 张锐,王子丹. 体育产业以体育文化为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2006(4):66-70.

[13] Kinect未来路在何方?微软掀起人机互动新浪潮[EB/OL]. http://game.163.com/10/1109/10/6L1RQH5

V00314K95.html,2010-11-09..

[14] 晏琴. 体育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N].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02-26.

[15] 曾世潮. 第一竞争力:成就世界一流的丈化战略[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27-29.

作者:解学芳

上一篇: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