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文化消费与扬州文化产业发展

2022-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扬州市居民文化消费情况

扬州市近几年经济发展加快, 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 消费支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14年扬州市居民消费支出比上年提高了10.2%。在消费支出增长的情况下, 从2008年到2014年, 文化产品的消费总体上也呈增长的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2008—2014年《扬州市统计年鉴》整理

从文化消费的结构来看, 教育支出在居民文化消费中的比重较大, 占文化消费总额的近四成。从居民文化消费组成部分的比重来看, 教育支出在文化产品消费中的比重略微下降, 文化娱乐用品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而文化娱乐服务在文化消费中呈增长的趋势。

同时, 数据显示, “十二五”期间, 扬州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居江苏省第位。从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来看, “十二五”期间, 扬州居民文化消费在江苏省位于第四, 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第三。

二、扬州市居民文化消费特点

1.消费需求旺盛, 但仍受经济收入制约。根据《201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扬州市总人口461.34万,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50元。消费支出逐年增加, 消费需求旺盛。居民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基础。一方面, 扬州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近年来虽提高较快,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 扬州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 但仍达37%, 影响了文化消费比重的提高, 也遏制了部分消费欲望。

2.消费形态多样化, 但文化产品供给多样性不足。随着扬州市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完善, 文化消费变得丰富多彩。调查显示, 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的文化休闲娱乐形式中, 从传统的看电视、读书看报转变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获得资讯。同时, 市民逐渐形成走出家门, 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参加体育锻炼, 走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等进行文化消费。特别是电影市场表现强劲, 2014年扬州全市观影总人次达451万, 同比增长37.3%, 票房收入达1.43亿元, 稳居江苏省第6位。但由于文化产品内容、种类过于单一, 缺乏创新和创意, 许多文化产品往往是低端复制, 缺乏个性, 没有现代生活气息, 导致很多消费者持币待购, 大量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无法实现,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休闲旅游市场增长迅速, 但消费观念仍需引导。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出行的方便快捷, 更多的家庭利用节假日享受周边短途休闲旅游。数据显示, 2014 年扬州人均休闲旅游支出779 元, 增长11.3%, 带动文化娱乐支出增长7.4个百分点。但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及住房、养老、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消费压力的影响, 普通居民基本形成了较为保守的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居民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 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不成熟, 加之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制约, 因而人们仍倾向于选择物质生活消费作为其主要的消费内容, 消费理念以实用主义为目的。

三、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 扬州迎来建城2500周年, 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手口相传的文化口碑, 近年来, 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下, 扬州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但与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但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 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 占GDP的比重稳定上升, 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力不断提高, 2012年度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4.69 亿元, 占GDP比重达3.91%, 在全省排名第5。但其中工业类增加值57.28亿元, 占全部增加值比重达49.9%, 接近半壁江山。而纳入统计的文化创意企业总数仅有243家, 2012 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5 亿元, 份额可以说微乎其微。文化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 以“工作室”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比重较小, 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2.产业特色日趋凸显, 但后续发展偏“弱”。扬州已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导、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增长点的“一主一新”产业格局。文化旅游业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为核心, 以“世界公园”和“文博城”建设为抓手,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的大文化旅游格局加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加速集聚, 目前已经形成江苏 (扬州) 信息产业服务基地、扬州智谷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广陵设计硅谷等文化产业基地。

但由于主管部门和开发者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缺乏科学性, 对现在有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准确, 出现投入分散、开发不足、效应较弱的局面。造成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低小散粗”的现象, 致使整个发展后续发展不持久, 发展后劲不足, 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产业集聚步伐加快, 但产业附加值偏“低”。目前, 扬州市拥有文化产业国家级园区4个,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第一家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 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工艺美术集聚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特色基地, 2011 年初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江苏笛莎公主、筑丰软件、3D科技园等60 多家研发机构和企业相继入园。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电子阅读器先进制作基地, 在扬州生产的电子纸占据全球E-INK电子纸市场的90%份额, 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扬州园区”。此外, 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扬州) 入选“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宝应乱针绣文化创意园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 扬州当前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 主要是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品的生产制造, 如工艺美术品、毛绒玩具等, 即“微笑曲线”的低端, 经济附加值低, 而“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均不见长, 与研发设计直接关联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迟缓, 依靠市场营销力量的品牌培育和产品包装又明显滞后, 使得扬州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却始终取得与其“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产业发展成绩和效益。

四、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文化消费能力。一要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同步, 让老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够有明显的增加, 让居民能消费。二要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解决民众后顾之忧, 让居民敢消费。三要提高居民文化素养, 广泛开展消费教育, 通过加强家庭培养、学校教育、传播媒介宣传, 重点引导青少年和农民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人们头脑, 指引人们文明、科学、健康地消费。

2. 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推动文化服务消费。要推动扬州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转变, 一方面需大力推动文化服务消费的增长, 不断开拓新的文化服务消费领域, 不断开发新的文化服务消费项目, 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层次,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文化娱乐服务业的发展, 加大对文化旅游、文艺欣赏、网络、休闲娱乐等行业的投入, 促进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水平提高。同时应该构建和完善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文化消费结构, 使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市民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保持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的关系, 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结构, 使居民能享受到多层次多类别的文化消费。

3. 结合地方特色, 开发特色资源。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各地地域性文化丰富多彩, 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在启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 不能搞一刀切, 而是要针对各地实际, 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做好载体创新。扬州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无数的历史名士, 如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等多处文化古迹, 现代有革命志士、书画家等多人, 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后人应该将这些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让这些文化资源成为财富的源泉。目前扬州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经验不丰富, 体制也不完备。在这样的环境下, 我们就要从扬州自身的有利条件出发, 抓住特色, 打造文化产业链。同时我们不能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截然分离, 尽可能根据现在的产业进行嫁接。

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促使文化产品多样性。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以政府在经济上的大投入,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通过科学的产业导向和专项资金的有效衔接, 形成文化产业“政府、企业、市场”三结合的发展模式, 加大政府投入, 做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盘子。同时整合和统筹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 制定符合扬州市实际情况的扶持文化产业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并将细则落实。政府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积极支持各类人员创办文化创意类企业, 降低文化产业类企业注册资本门槛, 减少审批环节, 简化审批手续, 同时对其给予税费减免、表彰奖励等政策。

5.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文化是旅游富有魅力的卖点, 旅游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所以, 实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发展文化旅游就能有效地促进文化消费。为此, 首先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 合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做到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其次要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与旅游项目,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国内和国外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

摘要:通过分析扬州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 认为影响扬州居民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制约了消费需求;文化产品供给多样性不足;消费观念需要引导。而扬州文化产业呈现了结构偏“重”、后续发展偏“弱”、附加值偏“低”等。针对这些情况, 扬州应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文化消费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推动文化服务消费;结合地方特色, 开发特色资源;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促使文化产品多样;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加快扬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使之成为扬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敏.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1)

[2] 李艳.扩大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2 (03)

上一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下一篇: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