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开拓创新情系基层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9开拓创新情系基层

立足基层 创新实践 开拓党性教育新局面

[摘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紧迫任务。宁夏彭阳县立足实际,坚持不懈加强党性教育工作,在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发展动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性;干部教育;党员

[作者简介]邓万钧(1968-),男,汉族,宁夏彭阳人,中共彭阳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一、彭阳县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索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为“西海固”地区一部分。1983年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团结务实、激情干事的干部队伍,有效保证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综治、党的建设等重难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造了“党建彭阳”、“生态彭阳”、“平安彭阳”、“诚信彭阳”品牌。

(一)着眼于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彭阳县委、政府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理念,做到真抓、真信、真学、真用,形成了虚功实做、比学赶帮的良好风尚。一是开展活动集中学。结合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完善机制经常学。以完善和强化县、乡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制为先导,建立健全“科级干部理论大讲堂”、领导干部上党课、干部理论学习“三个一”(日学1小时、月读1本书、年写1万字心得)等促学机制,以及科级干部、村干部培训轮训等制度,切实将强化宗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经常化、具体化。三是联系实际重点学。县、乡两级中心组学习每次都要联系实际,确定重点篇目、重点议题和重点发言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讨论。“科级干部大讲堂”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学习贯彻中央和区市重要会议精神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解和研讨交流,引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同时,每年安排乡村干部相互观摩学习、或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增强“不进则退,慢也是退”的紧迫感。四是宣讲引导示范学。坚持政策理论下基层活动,每年抽调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组,大张旗鼓地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帮助干部群众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县党校每年都要分层次举办科级干部、村干部专题培训班,采取封闭学习、专题讲座、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等方式,不断强化学习效果。县委主要领导每年都要亲自备课,带头为科级干部和村干部讲党课,以模范行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二)着眼于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着力在联系服务群众上作文章。县委、政府紧扣第一要务,不断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新机制,促使党员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加强党性锻炼,实现自我改造,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建立“三制”工作法。即在抓工作落实上,全面推行承诺、评议、考核三项制度。承诺制:按照中心任务、群众需求和岗位职能,分提出承诺、审核承诺、公开承诺、履行承诺四个步骤实施,挂牌销号,督促落实;评议制:围绕承诺事项、办理结果、存在问题,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四种方式进行,评议结果纳入考核;考核制:采取随机检查、重点抽查、定期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并进行实名通报。使党员干部在工作落实的各个环节上,切切实实地经受到锻炼和考验。二是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机制。采取党费补、财政拿、部门帮、企业捐等多种途径,筹资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发展基金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党员干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让党员干部在服务和带动群众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建立城乡“双进互动共建”机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动农村党建经验进城、城镇党建资源进村,进而构建起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此为抓手,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部门(单位)包抓示范点、干部联农帮困、城乡党员“手拉手”等制度机制,全面推进结对共建、互帮互促,合力破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彭阳县党员干部资助农民群众现金每人每年都在1000以上,领导干部达2000元以上。每年开展为期一月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在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推动“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落实的同时,让党员干部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不断增强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使命感。

(三)着眼于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求突破。彭阳县从激发党员干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昂扬斗志出发,坚持不懈抓作风、树形象、促转变,努力保持务实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凝聚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一是大力弘扬“三苦”作风。建县30多年来,县委、政府高举“生态立县”旗帜,克服等靠依赖、消极畏难思想,大兴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人接茬、事接班,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万众一心、负重拼搏,克难前行、激情创业的良好风气。每年春秋两季干部职工义务植树雷打不动,党员干部带头,一把铁锹、一顶草帽,深入流域治理第一線,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发挥了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彭阳干部群众创造的“88542”反坡造林技术①,在全国同类型地区被广泛推广应用,修造的带子田有媒体称可以绕地球三圈半②。可以说,彭阳县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韧劲、苦劲和干劲,走出了一条改土治水、治贫致富的成功之路。二是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多年来,彭阳县坚持在县直部门和乡镇推行机关“三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民服务承诺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在村组搭建“一体六功能”平台(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构建一体化运作机制,健全惠民便民、民主议事、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功能),在社区落实“三有六服务”要求(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并定期开展科普、文娱、环卫、法制、安全和爱心服务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和“平安彭阳”、“诚信彭阳”创建等活动,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营造了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心血铸造彭阳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彭阳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务实进取、苦干实干的作风日益凸显,激情干事、创新破困的氛围日趋浓厚,有力推动了全县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平安创建等工作相继走向全区前列。对此,《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曾对彭阳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连续报道,对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概括提出了“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在全区掀起了“学习彭阳精神,推广彭阳经验”的热潮。可以说,“彭阳精神”是彭阳干部群众心血汗水的结晶,是彭阳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在实际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不仅得到了全区上下广泛认同和好评,而且成为促进彭阳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启示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审视彭阳县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可以得出以下重要启示。

(一)必须坚定不移扎实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③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造就“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④的前提和基础。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彭阳县把学习摆在首位,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步步推进,久久为功,核心就是做到了“真、狠、实、活”。当今时代,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培训工作不适应、难深入的问题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敢于动真用狠,力求务实灵活。首先,在态度上要“真”要“狠”,就是要真心相信并真正重视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多管齐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狠抓落实。其次,在方式方法上要“实”要“活”,就是要紧贴党员干部实际,生动具体地开展教育培训,综合运用交流互动、观摩体验、宣讲引导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必须积极创设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实践平台。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信念坚定不坚定,光靠理论教育不行,还得看能不能经得起实践考验。彭阳县采取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创设党员“双带”发展和城乡“双进共建”机制等办法,搭建起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实现自我完善、创造人生价值铺设了一条有效的实践渠道。由此将党性教育与党性实践统一起来,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为培训而培训,教育培训与工作实际相互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关键一条就是缺乏实践锻炼的平台和联系服务的渠道。因此,党性修养教育只有跳出空洞说教的老框框,融入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才能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切实走进党员干部内心,走向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三)应当注重塑造有利于党员干部党性养成的精神园地和良好风气。彭阳从建县初期大兴“三苦”作风,建设“生态彭阳”,到新世纪提升工作效能,创建“党建彭阳”,彭阳干部的精神追求和作风倾向十分明显,“彭阳精神”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世所公认。不仅是对过去几代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为不断成长的新的干部群体营造了一片精神家园,树立了奋进的标竿,必然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党员干部坚强党性的锤炼生成,发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党员干部群体精神的塑造,将党性教育推向了更高境界,值得学习借鉴,并在干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当然,树立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党员干部群体的精神形象,绝不是一件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如果单凭人为操作,无论提得多么响亮,恐怕也只能贻笑大方。

[注释]

①刘库,谢应忠等.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退化与恢复——以彭阳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2):54-56.

②彭阳筑起绿色长城可绕地球三圈.寧夏日报,2007-4-12.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6-10-27.

④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2-11.

作者:邓万钧

第2篇:立足基层 开拓创新 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团组织建设

立足基层

开拓创新 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青团隆德县委

2011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农村团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团的工作,是我们基层团组织工作者的新的课题。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说,共青团的根本价值归根结底在于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作为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应当真正关心、联系、服务重要青年群体。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功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各级团组织要坚持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坚定难点工作抓与不抓不一样、狠抓与一般抓不一样、集中力量抓与分散抓不一样的决心,坚定对待重大挑战持之以恒、通过量变就能形成质变的决心,以最大的信心、力气和韧劲持续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级团组织顺应新形势,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的变化,基层团组织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一方面使团组织开展工作联系不便,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兼职观念取向的变化,很多团员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还是挣钱比较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份,疏远了团的组织,脱离了团组织的管理。

二是服务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在服务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农村团组织来讲,在满足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满足当代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还存在差距,这当然与当地青年的就业特点也有直接的关系。在“五四”期间,部分团组织虽能组织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但内容单一,加上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到,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

三是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落实较难。一是部分党组织对团支部书记的关心培养不够,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

2 导少、方法教得少。目前,村团支部书记应享受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是因人而异,因村而异,直接影响团的工作地位;二是由于绝大部分团支部书记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而且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都是义务性质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

四是农村团干部队伍素质亟需提升。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团支部书记的普遍为高中和初中文化,中专、大专的仅仅几个。二是年龄偏大,在村级团支部书记中3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团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五是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困难大。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等问题突出。在我县的农村团员中,90%以上团员在企业或县外工作。同时,由于团的组织生活不正常,再加上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变化,许多青年实际上又多在学校发展,使村级团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的重视不够。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3 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各地基层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种附带“产业”。个别村主要领导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很不重视,对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难度,这就会导致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后继无人,并且这种现象已经凸现出来。

二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措施,影响团组织后备军作用的发挥。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团干部是兼职,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党政布臵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对团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另外部分团干部的政治

4 和经济待遇难以落实,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团员意识的淡薄,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一)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将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以及待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二)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组织设臵模式。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臵模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青

5 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首先,加强团建,重点突破。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社区、行政村、企业、学校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探索组织设臵科学化,工作载体职能化,阵地建设多样化,实现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其次,互联共建、优势互补。就是按照区域相联原则,把人数少、活动难开展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共同开展团组织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团工作的活力。实现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加大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力度,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建设。

(三)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广大青年的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从实际情况看,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创业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

6 切实有效的服务。

(四)以吸纳优秀青年为重点,创新团的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团干部选拔机制。在农村大力开展以选配“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青年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团干部,对年龄偏大、工作力度不大的团支部,积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新的团支部书记和团干部,同时,大力推进乡镇团组织按期换届。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可度为重要尺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联合组织部门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制定详细的协管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基层团干部从事团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团干部的培训。要大力加强基层团干部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要对村团委书记进行一次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在搞好团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使基层团干部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创新团员队伍的管理。根据青年流动日益加剧、工作生活变动日趋频繁的特点,积极探索团员青年管理方式。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衔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结合,以

7 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原则,重点解决好流动团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员的教育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模范作用。

四是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村助理临时团支部的作用。把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助理作为临时团支部成员,并成立临时性团组织。这些大学生吃住、工作在农村,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要求进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相对容易。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把团支部的各项工作结合到一起,利用他们的资源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带动其他团组织活动的全面开展。

第3篇: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思路

创新是党校开展教育并取得实效的灵魂。近年来,沂水党校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积极在创新上做文章,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狠抓“三做两保障”,不断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思路,努力创建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基层党校。

一、坚持“三做”,全方位开拓党校事业

一是把党校事业做下去。基层党校要服务基层。面对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党校必须把根扎下去,主动服务、上门教学,方便基层、麻烦自己。(1)设站布点,搭建平台。在全县18个乡镇、经济开发区设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站,根据农村社区和经济开发区“一区七园”建设情况,在359个农村社区和七个工业园建立教学点。(2)加强协作,借力发力。尤其注重与组织部门的合作,借助和利用好党员教育中心阵地、设备及制度体系建设等资源优势。(3)创新手段,增强效果。既要送教上门,又要采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4)网格管理,落实责任。借鉴沂水县干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党校领导班子成员、处室中层干部和教师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建立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体系。逐步实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二是把党校事业做上去。(1)把办学境界提上去。注意加强与上级党校、高等院校、党校系统内的外地名校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境界。(2)把教学影响力提上去。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招才引智,把党校系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名师、名家以及优秀基层干部、党员、企业家等聘为客座教授,定期请进来办讲座、在主体班次上授课,借才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影响力。(3)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水平提上去。不仅注重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就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到哪里,还要注重党委和政府的关注点在哪里,就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到哪里,努力培养战略眼光,增强预见性,切实发挥好资政作用。目前,我们着眼沂水干部“联系群众 转变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实践创新,精心打造了“强基固本浚源的可贵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在沂水”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还把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进入市委党校和我校主体班次教学课堂,助推了全县及至全市干部联系群众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三是把党校事业做出去。继续保持与寿光市委党校、江阴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大异地培训力度。同时,也要解放思想,树立经营理念,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优势教学资源,把外地的班次吸引到我们这里来。目前,我们以业教转型为契机,成立外联机构,主打沂水旅游、沂水县域经济发展、沂水城建、沂蒙红色文化、党的群众路线在沂水和红色拓展等六大特色专题,大力推介宣传,努力造大影响,拓宽办学路子。

二、坚持“两保障”,分层次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机制保障。在巩固完善“三制”的基础上,借鉴沂水县重点工作绩效跟踪考核机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党校内部的“确立目标——公开承诺——过程控制——考核奖惩”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同时,实行重点调研课题项目化管理,每年确定2—3个重点课题,采取竞标和组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项目组长,由组长指定成员,成立项目组,制定节点计划,搞好过程控制,进行结果考核,落实专项奖惩,激发积极性,打好团体赛,保证年年都有亮点成果。

二是队伍保障。(1)搞好文化引领。建设党校文化,培育“坚持原则、服务大局,求实创新、高质高效,乐学善思、聪颖智慧,友善和谐、阳光成长”的机关精神。(2)强化实践锻炼。走出“象牙塔”,让教职工到基层去,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到一线去,接受发展实践的再教育。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2—3个月的时间,让全体教职工到绩考一线,督导乡镇,服务项目,了解实际,锤炼作风,增长见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今年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以后要形成常态化。(3)实施业务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到上级党校、高等院校接受高层次培训,力争三年轮训一遍。注重充实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我们面向全县普通中学教师,公开考选了2名优秀教师,为党校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4篇:开拓创新 增强活力 努力开创基层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开拓创新增强活力

努力开创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共青团仪阳镇委员会

仪阳镇地处泰山西麓,临近肥城城区,辖49个行政村,4.6万人,其中青年17932人,团员6008人。近年来,仪阳镇团委在肥城团市委和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创新,紧紧围绕镇党政中心工作,做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文章,为加快实现“魅力桃乡,幸福仪阳”的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仪阳镇团委分别荣获“肥城市红旗团委”、“泰安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一、转变工作理念,增强对基层共青团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四项基本职能落实的最基层保障。多年以来,仪阳镇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观念冲突、多元思潮交锋及青年政治和组织意识的多样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环境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具体体现在:基层团组织基础薄弱,凝聚力不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减弱;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团干部战斗力不强,基层团干部客观存在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偏弱的现象比较突出;青年 - 1 -

覆盖面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外出务工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仪阳镇团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制约了基层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立足实际,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大力夯实组织工作基础,搭建、拓宽载体平台,从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和强化机关团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入手,扎实推进基层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搭建帮教载体,深入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创新工作

自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以来,仪阳镇团委积极搭建帮教载体,探索实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牵手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组织,严明责任。专门召开了全镇重点青少年群体帮助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会议,落实各项任务分工。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团委、综治办、司法所等10个部门为成员的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各项工作。二是深入摸底,建档立案。对全镇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个体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摸排,全镇6-25周岁青少年群体中,闲散青少年19人、留守儿童409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22人。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我们重点对22名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并建立了重点青少年群体个人档案。三是搭建帮教载体,推进服务管理。在镇综治工作中心设立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与司法所、综治办联合协调指导青少年事务。按人口总数每200人设立1名舆情监测员的比例,在全镇设置212名舆情监测员,实现舆情监测网络的全覆盖。以“仪阳中学青少年学习教育阳光课堂”为主要

阵地,充分发挥阳光课堂辅导员的作用,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在全镇发布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招募在教育、法律、文艺、医疗等方面有专长的青年志愿者,组建困难群体帮扶、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文化娱乐及社区信息员五支志愿服务队伍,为重点青少年的教育转化打下基础。目前,全镇已招募志愿者57名。四是创新活动,丰富内容。邀请市法院、市交警队就法律自护、安全教育到学校为青少年讲授法制课;利用镇卫生院精神卫生中心的有利条件,不定期联合学校、村居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讲座和辅导活动。积极开展贫困青少年帮扶活动,在福彩公益亲情连线活动中为25名农村留守儿童发放价值1250元的电话卡;为8名残疾青少年提供意外身故险和医疗基金保险;同时对仪阳籍的应届大学贫困新生分别给予一本1000元、二本600元的奖励,今年全镇共发放各类救助金15万余元。

三、夯实组织基础,扎实开展基层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选强配齐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仪阳镇于2010年9月,在全市率先举行全镇团员代表大会,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由9人组成的第十六届仪阳镇团委班子,其中农村致富能手1人(同时也是村党支部书记)、“两新”组织负责人和优秀青年代表2人、大学生村官1人、机关青年干部3人、镇直部门典型代表1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优秀青年的加入,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团委的力量,带动了仪阳共青团整体工作的开展。镇团委副书记青年致富能手、石坊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玉,带领农村青年在村里建设的“石磨坊”开心农场生态园,引导村里的青年劳动致富,为村集体创收;镇团委副书记、卫生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范贤积极加入心理疏导志

愿帮扶队伍,成为服务青年的典型代表。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仪阳镇团委有效整合党群组织资源,形成了“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的新局面,积极扩大“两新”组织建团步伐,进一步消除团建的空白点。目前,已在宇轩工贸公司、陈庄有机蔬菜合作社等14个“两新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实现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四、拓宽活动平台,发挥机关团员青年在服务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成立青年读书会,以学习促发展。去年7月份,在镇党委的安排部署下,结合我镇机关青年干部多、机关氛围活跃的特点,组织机关35岁以下的团员青年和党员干部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在机关倡树“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理念,以“快乐学习,共促发展”为主题,开展好书推荐、精品速摘、图书漂流、视频学习和感悟传递等活动,并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读书会成员积极参与镇机关开展的“机关干部论坛”、“六个一”活动,成为机关干部中能说、会写、肯干的代表。二是成立文体活动工作组,每月举办大型晚会。由镇机关青年成立的活动策划小组,进行各项文体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每月举办一次晚会,从活动方案、节目彩排、会场布置到晚会的各个细节,都有青年干部负责,不仅发挥了他们的专长,还积极推动了“百姓大舞台”和镇村两级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我镇已连续举办了“唱响红歌,凝聚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幸福之路-献给老师的歌 ”三场大型晚会,群众的反响度好,观众均达到千人以上。三是成立青年突击队,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发挥机关团员青年的示范作用,同时体现在积极引导和组

织“80后”青年突击队参与雨季造林、美国白蛾防治、环境卫生整治、桃花节服务等具体工作中。在年初的抗旱水渠挖掘、建设泰山植物园项目抢挖鱼鳞坑等会战中,青年突击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丰富活动内容,激发青年争先进取热情。定期举办运动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了机关团组织的凝聚力。组织青年干部下矿井参观、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通过体验艰辛、团队竞争等形式,激发青年共同进取的热情。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基层团组织只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基层共青团工作新方式、新方法,积极搭建党政需要、青年喜欢的载体和平台,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和先进青年典型和模范的示范带动,就能真正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不断推动工作上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11年9月15日

第5篇:情系农村 扎根基层

张广秀,一位来自沂蒙山区的大学生村官,为帮助村民脱贫尽心尽力,患上白血病后她仍为村里工作忙碌。即使是躺在病床上,她仍挂念她的‚村民‛,生病期间她书写了百余份健康档案,撰写了包村计划。‚治好了病,我还要回去当村官‛。这就是躺在病床上的张广秀憧憬着的一缕阳光,表现出的依旧是坚强和乐观。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大学生村官,看了张广秀的事迹,我感慨万千,既为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病魔折磨而感到痛心,也为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而感到欣慰,更为她这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感到感动。张广秀的精神和感人事迹极大激励着我,在祝福她早日康复的同时,我想,作为大学生村官,我应该向张广秀学习,扎根农村,让我的青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一、 充实自我,不断提升思想高度

在学生时代,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团活动,积极主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这为我在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是学无止境,在任职村官近一年时间中,我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同时,我充分利用‚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认真观看全国各地创先争优先进事迹,增强自我责任意识,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村民需要为出发 1

点,热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享受每一件小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近一年时间里,我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恒心,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二、 转变角色,积极深入农村工作

在张广秀日记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作为大学生村官,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视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先当‘村民’后当‘村官’。‛贴近群众才能贴近生活,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群众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地方,在基层磨练需要让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在基层生活中,只有了解了、认识了群众,让群众接受了、认可了自己,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群众的心声,体会出在基层应该做什么,做什么能给群众排忧解难。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知对新环境的了解、角色理念的转变是我开展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通过与村支书和村主任交谈、走村入户等方式,我及时了解了我村的村情村况,熟悉了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

‚诚信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心拥护‛,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只有切身融入到农村、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以一种积极主动、虚心尊重的态度,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解决农村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胸怀热情,完全融入农村生活

张广秀的日记中还这样写到:‚我记得艾青曾有首诗这样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今,我要借鉴一下。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热爱之心。先爱这片土地,这群百姓,你才有为之幸福而奋斗的动力。‛和张广秀相比,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想我缺少的并不是青春的活力,而是对工作的踏

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执着热爱这片土地的热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村是施展才华、实践人生极好的舞台,生活虽然苦,但苦能锻炼人;工作虽然难,但难能考验人。环境虽然简陋、艰苦,但老百姓是最真诚乐观、勤劳质朴的,用真心对待,用真情付出,收获也是最真实的。在工作中,我要把真心交给村民,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要想到村民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和村民打成一片,才能完全融入农村生活,真正做到‚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

情系农村,扎根基层,新农村建设事业‚任重而道远‛,我的农村工作刚开始不久,我自知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我的基层工作经验欠缺、我的工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与村民沟通,多向村干部学习。我相信,只要我肯俯下身子,踏实做人,勤恳做事,我会用我的青春与激情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写下我永不变的誓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6篇:开拓创新

一、开拓创新

1、带领党员群众走出去到广场、社区街头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册,广告栏、设布标等 2五比五看、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奖勤罚懒,激发职工积极性

4、购买学习书籍, 开展了“天天读”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阅读,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能力素养,形成了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新风尚

二、组织指导能力

1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建立完善了党员示范岗,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2、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在局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局工会的运动会,为他们添置必要的运动器材,既增强了职工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凝聚力。

3、利用七一表彰期间,不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组织党员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三、教育疏导能力

在王口医院工作期间,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坚持树新风,讲风险,树正气,立榜样的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弘扬新风正气,正确使用权力”、“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医院的业务逐渐提高。

四、培训辅导能力

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上党课,传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有课程表,人手一份,有考勤,有存档、有专用笔记本,适时撰写心得体会,年终写一篇思想汇报进行交流

五调查研究能力

经常深入社会、深入群众中,深入科室、深入职工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专业文字能力、实际工作中,非常注重文字书写能力的煅炼与文学水平的修养。平时注重勤学、多练、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扩大知识面,提高思想认识,丰富写作素材。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如何站在历史高度理解为什么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一文在天津市政工师论文集上发表。撰写的《新时期血站文化建设的思索》在天津市卫生行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集上发表。工作中,先后起草了调查报告、血站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简报等材料,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第7篇:勤奋务实 开拓创新

勤奋务实

开拓创新

---------------申报“巴东一中学科带头人”的述职报告

巴东一中 刘德科

1997年8月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从教16年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宋发刚老师和谭明忠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地理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致力于 “学生在快乐中听课和学习,在听课和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教学风格的目标不断努力!

在教学方面:

一、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特别是努力开展兴趣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方法、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地理学科重视基本原理。日常教学中致力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将知识原理讲授给学生,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成绩优异。无论是快班还是平行班和补习班,都走出了一批地理成绩优秀的弟子,如黄玉凤、许波、谭本军、向前、汪远航、杨璇、向国宇、蔡宏恩、赵海青、邓璇、薛丽、催翰文、郑刘竹、谭璐、曾大伟、薛好、朱玉平等。

二、言传身教,做学科带头人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扎实的专业功底,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多年的高考锤炼,使我形成了生动幽默、灵活多变的教学特色。熟练地掌握教学大纲,自如地使用教材和教具,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胜任高中各年段的地理教学。我尊重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了知

1 识,提高了能力。我所教班级的地理成绩十分突出。多年都承担了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给他们上示范课,听他们上课,看他们的教案,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进步明显。2006--2007被学校聘为文泽波老师的指导老师,2007--2008被学校聘为潘德勇老师的指导老师,2011年8月被学校聘为朱毅老师的指导老师,他们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或者正在快速进步中。

自2001年恢复高考地理以来,全校地理老师团结协作、勤奋进取,在学习中改进、在摸索中创新,认真研究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正确把握高考形势和方向,广泛收集来自北京、武汉和网络上的高考信息,认真研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新课教学和复习备考的有效性。辛苦的工作终换来累累硕果:从2001年到2011年的高考中,在学校连续12年获得恩施州第一的同时,地理所在的文科综合也连续12年获得恩施州第一,自2006年有高考成绩分析报告以来,地理的成绩也一直处于恩施州前列,帮助学校文科年年都有一人多则5人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上百人被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巴东一中高考成绩的新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恩施州教育上的奇迹,成就了“巴东教育现象”!

在教研方面

一、在学习中求发展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地理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省州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州级等论文评比中获奖。

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河流》2011年5月获科技节论文二等奖; 论文《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发表于2010年第6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亚洲国家间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发表于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9期;

论文《中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发表于2008年第5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情景材料推陈出新

学科能力要求上升》发表于2008年第

7、8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发表于2006年第3期《中学时光---高中地理》上;

论文《区域地理读图训练》发表于2006年第12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发表于《历史学习》2002年第5期。

1999年撰写的论文《洪灾过后,我们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1998年撰写的论文《借抗洪抢险的成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998年撰写的论文《让学生讲一课》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

2 等奖;

1999年撰写的论文《知识经济时代,山区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因为工作比较突出,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奖励:

2006年被湖北省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办公室评为“湖北省地理学科优秀教师”; 2006年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关于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治理重要性的研究》荣获首届恩施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

2006年主持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垃圾处理与环保》和《地理探究课题》分别获得中央教科所第二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

2002年在恩施州研究性学习活动研讨会上主讲的示范课《地震》得到专家汤吉舜、张世平等人的高度评价;

2004年在巴东一中第一届“教学质量活动月”中主讲的习题讲评课《专题二》被评为“优质课”;

2006年在巴东一中第三届“教学质量活动月”中主讲的《西亚》在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7年在巴东一中第三届“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月”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在巴东一中第十届文化艺术节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8年在巴东一中第四届科技节中撰写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关于黄土坡小区大气质量的调查报告》荣获二等奖;

2008年在巴东一中第四届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评比活动中指导的学生作品《智多星搬运器》荣获二等奖。

以教研促教学,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2011年2月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了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学科子课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负责撰写了课题申报表和课题研究方案。其他研究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作为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由宋发刚老师主持的恩施州“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自2002年立项以来,我主要负责学生研究学习活动案例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案例集,该课题于2005年10月经过汤吉舜等专家组一行评审结题并颁发研究成果证书。

2007年由我主持申报了恩施州“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自申报以来,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已取得《开题报告》、《推荐‘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优秀文章’学习资料集》和《地理课堂过程研究的评课活动资料集》等阶段性成果。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由宋发刚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已于2006年6月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结题证书。

二、抓教研促学科组建设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多年担任学校地理教研组长和所在年级的地理备课组长,领导和组织地理教研活动。我们地理教研组组风正,教研气氛浓厚。我组现有13名地理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名,中级教师5名,5名新教师。身为学校的地理教研组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不仅注重本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的提高,而且要承担其他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任务,特别是全校地理教学方向的把握。所以平时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和沟通,经常帮助、指导青年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起示范作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为青年教师讲示范课、观摩课,得到了领导、同行及学生的好评。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课时,并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学期组织全组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共同研究把握各年段地理学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确保地理教学方向的正确。在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案例课教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开足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各类课型,以使青年教师和新教师快速成长。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地理教研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先后有1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几十篇。

备课组是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的核心组织。日常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考成绩的好坏,都与备课组教研工作组织的好坏息息相关。经认真组织和组员团结协作,高考成绩屡创佳绩: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11年的地理高考成绩居全州前列。

在德育方面:

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巴东一中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工作精神,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学校办学理念,履行“以爱博爱,以德育德,以心换心”的胸怀,在教育中“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

二是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4 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政教处编写的《走进一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

三是重视班团活动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团活动的质量,改进班团活动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

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 →‘挽救’ →‘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

经过不断的努力,所带班级多次获学校奖励: 2008年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2008年获得“巴东一中优秀班主任”称号;

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月”、体育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中获得“先进班集体”、“一等奖”及多名学生获得活动“积极分子”和单项奖;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称号,班团支部也被授予“优秀团支部”称号。

2009年的毕业班三(3)班、2010年的毕业班三(1)班和2011年的毕业班三(2)班无论是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成绩还是高考成绩均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还创造了高分超越中班的优异成绩,特别是在文科综合的备考复习上形成优势和特色!

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早就应该说的一些内心的感谢:感谢宋校长和谭校长两位师傅多年的精心指导和培养,感谢地理组的同事们多年来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感谢全校同事对我多年来的帮助和关心!

巴东一中是我的舞台,更是我的家,我将竭尽所能做好一个演员、一个家庭成员应该做好的事!

我是农民的儿子,读书的时候,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一名好老师的作用;参加工作后,当了一名老师,更知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一直努力着!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我深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上一篇: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下一篇:网师园园林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