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企业文化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开拓创新企业文化

文化营销: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

2008年中国出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外贸企业要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改变传统营销手段,文化营销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营销要素。本文基于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点,揭示我国外贸企业利用文化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成功运用文化营销的有关策略,以期丰富有关的经贸实务研究。

一、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

1. 马斯洛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可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生活需求、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对产品的需求将要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上升到尊重需求、精神需求。消费者从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慢慢向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转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重视商品造型、包装、色彩等外观美,注重商品式样是否流行,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品味等文化内涵。文化经济时代,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一种标志,是消费者追求文化精神满足的重点,而不简单地满足于物美价廉。

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是文化营销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顾客让渡价值。其中,顾客总价值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决定了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从而决定了顾客忠诚度的强弱。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企业必须构造完整的产品价值链,从整体顾客价值着手,在顾客心中实现准确定位。在顾客总成本不变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增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从而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 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而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正就是国际贸易营销中的文化因素。

3. 产品理论

产品理论也为文化营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指出,产品分为5个层次, 分别是核心产品、基础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潜在产品。生产技术的迅速推广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迫使厂商的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定型化,核心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少。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不能仅靠核心产品本身,而要提升产品层次,增加附加产品和心理产品,如品牌、形象和质量保证等,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所承载的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方面。同时,企业对于产品文化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技术创新与改造的成本, 并且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也很难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二、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1.广义的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从广义来讲,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使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它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亲和力,把企业缔造成为文化沟通的主体;通过与消费者与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它不是通过优惠或让利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借助文化的力量达到营销的目的,在对消费者的文化引导中最终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使顾客在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完成购物过程。

文化营销的核心在于寻找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观念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品牌的认同,它寻求的是顾客与企业价值的共鸣,使顾客在购买、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众不同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2.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内涵

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则重点强调,在开拓海外市场,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外贸企业以文化力作为营销利器,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特征,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符号并延伸出品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各个贸易环节进行有效地贯穿和体现。国际贸易文化营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应当包括内外两个链条的同时发展和融合。

一是内部经营体系包括: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企业文化营销三个层次。其核心是企业根据长期的贸易和经营经验所确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国外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国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企业通过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营销的各个环节,构筑一个企业整体形象,让国外消费者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到对企业的信赖再到对产品的忠诚,最终达到占领目标市场的目的。

二是外部贸易体系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包装、产品的仓储与运输、产品的市场推广与销售渠道三个层次。文化在上述主要贸易环节中成为创造价值并获得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要素,贯穿于整个国际贸易活动中。其中,不仅生动地体现着产品文化的创造力、品牌文化的吸引力以及企业文化的生产力,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与他国文化的融合力。内外部两种文化营销体系的有效结合和相互推动,将为外贸企业在国家贸易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以及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创造最大的动力。

3.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特点

(1)时代性。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只有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商机,才会赢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2)地域性。 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营销实践应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长时间感受本土文化熏陶,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并在语言文字、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规范着消费者的行为。外贸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一定要考虑到跨文化的特点,做好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文化障碍,才能较好地推行文化营销的策略。

(3)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目的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企业与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共识。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所以,有效的文化营销能体现外贸企业、国外消费者、国际市场环境的三方诉求,实现外贸企业与国外消费者的“双赢”。

三、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自有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外贸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品牌,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营销有利于品牌的建立传播,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经营则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纽带,利用文化营销可以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人文联系,拉近品牌与公众的距离,强化品牌在国外消费者心理上的认同感并产生共鸣,使其能快速而持久地认可并接受企业的产品,从而赢得顾客群和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在不输产品功能品质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承载的品牌,才能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2.满足高端市场消费者需求

现代的产品观念已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有形物质, 满足消费者物质上的需求,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无形产品,给予消费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越是高端市场中的国外消费者就越看重产品所赋予的承载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文化营销正是适应了这种产品概念和消费趋势, 使产品有可能超越其物质意义而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从精神方面充裕和丰富产品的价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实现贸易价值链拓展

所谓产品价值链,是指产品进入最后消费领域前所经历的阶段或环节,多数产品的价值链通常包括研发、生产、营销三个阶段,一般来讲,越是处于价值链两端的生产环节,附加值通常越高,即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中间部分的附加值较低。我国主要处于价值链中的生产阶段,缺乏创新和营销力度,被动接受海外加工订单,产品同质现象严重。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开展文化营销可以促使企业准确定位市场开发出具有差异性的特色产品,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境遇。

综上所述, 实行文化营销可以给消费者和企业同时带来价值增值,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营销是我国外贸企业的必由之路。具体理论概括如下表1所示:

四、国际贸易中成功文化营销的策略

1.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外贸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推广时,应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并对企业和企业产品文化内涵的发掘,找出企业及其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文化的契合点, 这个契合点决定了企业在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定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识别文化差异,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然后从企业的形象及企业产品的各个层次赋予企业产品消费者认同的文化价值, 这样的产品也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由于国外消费群体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充分的市场细分和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够帮助外贸企业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差异的文化营销渗透方式。

2.推行文化创意,提升进出口环节中的价值

产品是企业文化营销的终极载体,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宣传都将是徒劳的。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进出口企业应注重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文化在贸易领域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设计是体现产品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文化营销的重要策略。如国内的“石头记”从字义、字形、商标设计、色彩选用等使消费者产生联想,把《红楼梦》的浪漫与古典融入现代饰品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较好的市场。

3.塑造传奇故事,让产品成为传说的主角

外贸企业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以及产品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塑造传奇故事,有时一则产品本身的小故事比硬性广告更让消费者印象深刻。例如我国的名茶“雾里青”,它的名声大振与200多年前轰动欧洲的一起沉船事件密切相关。1738年,远洋商船“哥德堡号” 在欧洲瑞典哥德堡建成下水。每次返航,“哥德堡号”都会满载着来自东方的珍珠、香料、丝绸、茶叶归来,而茶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雾里青,其价与珠宝相当。1745年,满载着货物的“哥德堡号”在返航途中不幸触礁,沉入海底。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对这艘古商船进行打捞后发现,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之后,这些用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已经失传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随后瑞典人重造哥德堡号,再次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而“雾里青”经专家的努力也终于重返人间,哥德堡号与雾里青得以续写历史传奇,让雾里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名茶,更是历史的见证,从而轻松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4.结合民族文化和传统,用品牌的历史积淀增强国外消费者的信赖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从未间断过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武术等在海外大受欢迎,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上,外国人历来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好奇和向往,这为中国民族文化通过文化营销推向世界提供了坚实而又庞大的市场基础。最有这方面优势的应当首推中华老字号,可是国内有一千多家老字号,却只有不到10%蓬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行文化营销。

我国的老字号中也有成功的案例——同仁堂。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 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强调历史传统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才是重点。国内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更要尊重目标市场文化传统,以同仁堂为例,若要进入欧美市场,除了要让患者药到病除,心服口服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权威的国际认证(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从法律和科学的高度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扫清障碍,增强目标市场文化认同感。

5.加强品牌理念推广,用文化营销给中国产品注入灵魂

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产品推广时,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魄力”降价,却无法成功地推广品牌理念,从而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事实上,外贸企业应着力宣传企业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国外买家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同时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品牌忠诚度。也就是说,即使国外消费者未必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可以先取得消费者对企业理念的认同,进而再使之树立起企业品牌旗下产品的信赖感。比如一直坚持品质理念的诺基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没有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先喊出一个口号:科技以人为本。恰逢国内科教兴国战略蓬勃兴起,诺基亚宣传的理念与国内大众的心声不谋而合,自然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销售量节节攀升,即使是在手机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也令很多同行望尘莫及。一旦一个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注入某种理念,就相当于给产品注入了灵魂,消费者在选择这种产品的时候也是选择了一种价值观或者某种理念,这些都会大大提升消费者忠诚度。▲

作者:周 婷 李文静

第2篇:攻坚克难 创新管理 开拓破产重组企业发展新局面

【摘 要】本文论述了林西矿业公司自破产重组以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走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之路。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走出困境,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企业利润连年增长,职工工资步步攀升,企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为集团公司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双轮驱动;集约化生产;创新管理

一、前言

开滦林西矿业公司始建于1887年,是有120余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不同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储量枯竭,亏损严重,于2006年8月实施政策性破产,并于2007年7月利用其优良资产,组建了由开滦(集团)公司相对控股、职工参股的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新公司组建后,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公司如何继续生存并换发新的活力,新组建的班子通过深入研讨,认为企业只有走精干高效、内涵式发展之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坚持精采细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稳固原煤主业,做大洗煤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发展,才能实现企业涅槃之路。要沿着这一方向目标前进,主要有两个抓手,实施双轮驱动,一是集约化生产,二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几年来,这公司按照既定目标,从生产、经营管理两方面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使企业组建后生产经营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双轮驱动,走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之路

1.集约化生产,走安全高效之路,为企业蓄势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林西矿业公司是一个百年老矿,生产系统复杂,井深巷远,设备老化,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传统生产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技术装备落后,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公司从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简化系统,加强资源挖潜,促进减人提效等方面入手,走回采掘进机械化、作业模式集约化、生产系统优质化、人员精干高效化的安全高效之路,努力通过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企业蓄势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1)以5、6号井两个主运系统为中心,优化和集中生产系统

通过对西8-10皮带系统进行改造,新建东8-10运输皮带,把主要运输巷道由8水平调整到10水平,取消8水平运输,有效简化了运输环节,11水平实现皮带化运输,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推进大断面巷道掘进,将制约运输能力和安全生产的7m2、9m2巷道,全部改扩为10.4 m2巷道,并推进支护工艺改革,在拱型支架支护基础上,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为推行高效率的皮带运输创造了条件,同时减少了巷道套修量,保障了安全生产。

(2)改进运输方式,全面推广皮带化运输

用皮带运输机替代刮板输送机长距离运输作业。对回采工作面运输系统,由一个工作面20-30部刮板输送机简化为5-6部皮带和转载机。电力功率消耗大大降低,看护用工大幅减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系统的改进与完善,为矿井进入良性生产循环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3)提高机械化程度,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新公司重组以前,这公司一直沿用炮采炮掘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2008年开始,加大了综采、综掘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换液泵、匮电、组合开关等。经过几年努力,使公司的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彻底实现了由“炮采、炮掘”向“综采、综掘”作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改变使单产单进水平提高了1.5倍,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原煤产量由破产前的82.73万吨,提高到125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4)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减人提效

企业破产重组后,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企业员工由9243人减少到了4157人,减少了55%。人员的骤减,企业生产一度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困难再大也要把住进人关。在生产布局上,坚定不移地贯彻减线、减面的方针,实现合理集中生产,6个回采、6个掘进单位分别压缩到3个综采和3个掘进区队,而原煤产量不降反升,2010年至今原煤生产效率达到了3.8吨/工,比破产前的2006年1.84吨/工提高了1倍多。基层单位由26个精简合并到18个。机关部门由18个精简合并到了10个。为把减人提效落到实处,公司还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确保减人不减产。一是积极推进定员定额管理,使减人提效有标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简化环节系统,优化生产布局,实现集约化生产;三是本着精干高效原则,合理调整劳动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合理用工,实现劳动用工的最佳配置;四是把住进口、放开出口,严格控制用工数量,对岗位急需的人员做到及时招录,对不符合岗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及时辞退,提高用工质量,改善员工队伍素质等。

(5)精打细算,挖潜创效降成本

为节省水、电、暖等费用支出,对相对分散的单位和部门进行了办公区域的收缩和集中,在此基础上对水、电、暖跑冒滴漏进行了综合整治,做好了开源节流。实现了物资供应站、设备库、电缆房、机采车间、机修车间、支护用品制修厂、掘进小厂等直接生产服务单位向6号井区域转移,实现了地面服务单位的集中生产维修,有效减少了运输环节和成本投入;实施改造挖潜,对男女更衣室进行了洗浴刷卡设施的改造,定量给水,全年可节约水费及电厂干汽费近210万元;2011年投资9000万元进行了洗煤厂改造,建设了一座年入洗能力180万吨的新洗煤厂,提高洗选效率10个百分点,创效4700万元;加强节电管理,积极实施井下1705、西6-8和3号井的提升绞车变频改造,调整原煤生产班次,组织夜班出煤,通过躲峰填谷,每月可节省电费支出17万元。职工上下井通勤车由火车改为汽车,每年可节省费用100万元;改变煤炭附产品的运输及舍弃方式,每年节约资金500万元;针对矿井水外排即造成污染和浪费的实际,新建矿井水处理厂一座,实現矿井水100%处理后综合利用,年对外供水600多万吨,增效1200多万元。

2.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市场化精细管理

①企业内部市场化精细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构建并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特征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市场体系和管理体制。通过内部市场机制的运行来调节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同时运用一种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精细管理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准、高效、协同进行。首先,从组织机构和薪酬管理上进行改革,构建了内部市场化的基本框架和薪酬管理机制;其次,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在全面实现公司预算管理的前提下,对井下生产单位实行单掌单面预算,对辅助地面单位实行有偿服务预算,形成单一价格和综合价格;第三,形成了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有偿结算,由公司内部银行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往来进行结算,并根据各单位记入的所有收入及全部费用支出,结算出本单位最终经营成果,作为薪酬管理依据;第四,在公司对各市场主体进行结算的基础上,对各市场主体进行了最后的内部核算,即薪酬总额的获得。核算的基本类型包括利润型和服务收入与控制费用型;第五,制定了各种市场化精细管理运行规则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化精细管理调控仲裁规则、资金市场运行办法、各专业市场部的运行规则等。这些规则能有效地调控市场,及时平衡、协调、仲裁市场化精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市场化精细管理中相关业务。

②通过市场化精细管理,使各单位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增强了各单位的自主经营意识,激发了各单位从管理者到班组个人的管理潜能及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单位领导在组织生产时充分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激励了各单位完成本职工作目标,有利于公司总体成本目标的控制,调动了各级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实现了矿井持续健康发展。

(2)企业生产、经营双“三按”管理

双“三按”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采取的较为科学先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即生产管理中“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经营管理中“按设计预算、按预算经营、按标准结算”的管理方法,旨在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此种管理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应用信息管理软件,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及无缝对接,将矿井工程设计、工程文档、工程属性、工程材料、设备清单、生产衔接、工程进度、工程预算、内部核算、工程决算、工资分配等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全部实现信息化处理的管理活动。

①生产“三按”管理的应用。所谓生产“三按”管理,就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采取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三种相互连接的生产管理手段,达到每一生产工程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实现井下巷道工程的免维护效果,主要适应于采掘开工程和单项工程。

②经营“三按”管理的应用。所谓经营“三按”管理,就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按设计预算、按预算经营、按标准结算的三种相互连接的经营管理手段。实现单掌、单面和单项工程的预算管理,实现单位薪酬与预算执行情况、经营成果挂钩,为市场化精细管理打好基础。

③通过实施双“三按”管理,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明显提升。进入2013年以来,这公司实施“三按”施工管理已通过验收的工程为1093和1723工作面,由于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使工程质量保持了动态达标,基本满足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实现了工作面的免维护,避免了重复套修工程,不仅节省了大量套修费用,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按照三按设计要求,掘进工作面铺设的各种管路、电缆、轨道等,均考虑后期工序的使用要求,一次性进行铺设,避免了二次倒装,节省了一定用工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仅铺设轨道一项可提高生产效率40%。1723工作面掘进增加250工,回采、准备减少用工760工,纯减少用工510工。

(3)生产经营承包考核、绩效评价

自破产重组以来,这公司每年年初都根据公司全年生产衔接安排、财务总体预算情况制定本公司承包考核总体方案、基层单位承包考核细则及管技人员绩效管理办法等机制,并年年进行改进和完善。此项政策是公司全体员工一年里工资取得的主要依据,在承包考核细则中,将每个单位生产任务、成本费用、劳务服务等工作内容详实地进行指标及单价确定,按照各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的各项考核结果,认真核算各月的承包考核工资并予以兑现。在绩效评价办法中,对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管技人员,规定了完成本单位或部门的生产、经营、安全、机电、通防、党群、工作落实等所有工作所取得的绩效得分,并按得分情况与工资挂钩核算,促使所有职工都积极主动做好自身工作,完成下达指标任务,实现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效果评价

几年来,通过实施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林西矿业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原煤产量:2007年-2013年环比增长分别为20.88%、11.5%、7.63%、3.75%、4.42%、8.01%。

——生产效率:2007年-2013年环比提高分别为17.4%、14.82%、12.91%、5.72%、8.58%、10.00%。

——企业利润:2007年-2013年分别完成359万元、7049万元、2771万元、23093万元、16186万元、4853万元、3180万元。特别是2009年、2012、2013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煤炭市场低迷的严重影响,企业经营依然实现盈利。

——员工年人均收入:2007年-2013年环比增长分别为59.26%、4.46%、12.67%、17.56%、11.25%、-6.63%。

如今的林西矿业公司,不仅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而且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随着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非煤项目的陆续建立,经济总量还在进一步提升。员工实现了与企业共同发展,幸福指数稳步提高。矿容矿貌明显改观,宽敞平整的矿区道路,规范有序的办公设施,文明靓化的矿区环境,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焕然一新的感觉。员工士氣高涨,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升。企业处处呈现出人心思进、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作者:郑丽红

第3篇: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为此,我们必须把十六大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认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本质内涵,总结以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积极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开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 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结构和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运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重要性进行考察,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综合国力竞争、民族生存发展的角度,把文化与社会进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十六大提出的这个大坐标系中加以考察,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纵向看,寓意深、立意高;横向看,方位全、展延远,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党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清醒,对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在实践中,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党的文献中,党的十四大在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第一次把搞好企业文化提了出来;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角度,提出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在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实现的。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把“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改革精神、“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意识、“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定意识,深深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牢牢结合起来,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虽然着眼于某一个企业的发展,但它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落脚点必须在于社会的全面进步。

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原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说:“企业文化是通用电气最无法替代的资本。”张瑞敏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惠普等,无一例外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我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有利于培育职工的管理意识,推进企业民主建设。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化,必须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式,必须形成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必须形成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形成员工热心并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式。这些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企业文明形象,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员工共享的价值观的过程,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企业以良好的文明形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关系一个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大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传入中国后,企业文化建设便伴随着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企业亟需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劲、持久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近年来,像海尔、联想、同仁堂等一批知名的品牌企业茁壮成长。2002年,海尔位列中国1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之首,张瑞敏还当选为“国际杰出企业家”,国内外对海尔文化给予了一致认同。张瑞敏等优秀企业家被选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证明了党和国家对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证明了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密切关系的高度认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的十六大对以往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从总体上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很不平衡,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工作来做,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来抓。在一些企业,今天把企业文化建设交给这个部门,明天又交给另一个部门;有的企业由党委抓,有的企业由总经理办公室或企业文化建设中心等部门抓。总之,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与此不同,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创造性,形成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员工、社会创造更大财富联在一起。在这里,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与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转、企业员工的行为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与企业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联。这项事业,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倾注心血,也需要企业外部的专家、学者等其它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经济观察报》2002年11月18日刊登了联想集团刚刚上任的年轻副总裁乔健对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见解,她说:“人力资源开发要成为公司的战略伙伴,必须积极主动地提出变革,并且带着公司的员工和文化一起变革”。她还说:“做人力资源更多的是做员工内部的沟通、人力资源政策的沟通、公司发展战略的沟通、文化的沟通”。这就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说明在联想这样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是所有员工共同的事业。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北京金之源服饰有限公司总裁范喜贵。2002年,这位民营企业家把自己经营的公司交给他人打理,自己闭门谢客,撰写并出版了一本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著——《无形·有形》。当有人问他,自己专心写书,正在经营的事业怎么办时,他回答说:“撰写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专著,与我经营现在的公司同样重要,都是我的事业。因为目前的民营企业太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了。”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贯彻十六大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 从三个层面把握报告精神,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首先,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一灵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按照这一根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认真贯彻“先进性”要求,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的认识过程。其次,必须把这些认识的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规章制度,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员工在实践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的过程。第三,必须让员工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看到企业发展的实绩,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使员工真正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强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支持和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用实践检验真理并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性的认识过程。总之,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并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应坚持的根本方向。

其次,牢牢把握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充满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内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展开,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把握和理解这些新的内容。从十六大报告的整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明确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了系统、全面的描绘,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这些目标和部署开展工作。二是,围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并对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本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新”要求,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贯彻这些根本要求。三是,围绕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围绕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这些基本方针。概括来说,即围绕主题、把握灵魂、贯彻方针。另外,十六大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展等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把这些时代精神融入具体实践中,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再次,牢牢把握报告中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原则,并把这些贯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十六大报告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同时,提出了很多方针、政策和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把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具体行动,真正把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包括: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这一方针?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企业如何形成这种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如何营造这种氛围?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进而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原则。企业应如何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企业应该怎样调动积极因素?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调动积极因素的机制?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进而提出,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企业应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就业技能?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企业应如何改革落后的用人机制?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企业应如何培育员工的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导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应如何创新?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等。

这些方针、政策、原则涉及到企业的创新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思想教育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我们应该按照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拟定具体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通过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提升现有的企业文化。

■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洋溢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充满了深刻精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把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层面上把握和理解报告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把观念变革作为首要问题,通过转换观念促进文化建设。观念转变包括:从封闭保守,对改革持恐惧态度,转变为开放向上,拥护和支持改革;从“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向承认能力差别、以绩效定薪酬的分配观念转变;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念向既竞争又合作的协作精神和新型竞争观念转变;从固定专业、单一技能、单一岗位,向多学科、多技能、多岗位的就业观转变;从青春学习向终身学习的知识型社会学习观转变;从坐而论道的虚浮作风向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转变;从消极地对待工作安排,向主动地积极地实现个人价值转变;从讲自由首先讲纪律的约束型自由观向讲自由,强调宽容,强调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强调纪律服务自由、纪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自由观转变;从量的发展、单一或某些方面的发展,向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观转变,等等。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养成了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新理念、崇尚新理念的积极向上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观念的变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迹。由此,海尔集团在产品营销方面实现了“先国外后国内”、“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广西柳工集团克服地域的局限,兼并江苏南部工业发达地区的企业,利用新的区位优势成功招募短缺的人才;而北汽福田更是“自带嫁妆进京城”,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企业一跃而成为有相当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重型卡车生产企业。尽管不同企业变革观念的做法各有特色,但它们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把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方法作为有效形式,在建立新机制,使用新方法的同时,培育新的文化。新机制、新方法的大量采用,有力地改变了企业的原有文化,形成了强劲的文化力量。譬如,充分利用市场的方法配置人才,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1996-2000年的五年内,北汽福田在全国范围内先后29次公开招聘人才,吸引了全国同类企业中5万多人次的拔尖人才前来应聘,共选聘1700多人,形成了以管理和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强劲的中层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2002年,公司又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有120多位发达国家的国际人才前来应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了高效的用人机制。 又如,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企业,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流程进行了再造,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在企业重组再造的同时,实现了文化的再造。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流通业,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和现代流通意识,在短短的两年内成功实现了新老企业的合并重组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山西大齿集团通过引进日本先进的变速箱制造技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现代管理意识,在短短几年内,确立了市场竞争优势;北京的双鹤药业通过导入CIS,积极打造文化链,营造了和谐的双鹤大家庭文化;海尔在实践中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法;很多企业借鉴和采用了现场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等。新方法的采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企业文化传统的价值,形成了与市场相适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的切入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党的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改制改造,企业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绝大多数实现了从单一国有企业向多元投资主体转换,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建立起了一整套责、权、利对称的制度,尽管这些制度需要完善,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新型企业文化已具雏形。随着企业中劳动、人事、工资等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以及其他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绩效意识、参与管理意识等等大大提高。企业中曾经存在的制度稀缺现象,已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基于制度管理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和日趋完善。

■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六大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用这些基本经验指导今后的实践,同时,要积极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经验,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前发展。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在培育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完善新机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于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有些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深入下去,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效果不佳,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总是与企业经营管理“两张皮”。究其原因,缺乏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对理论的研究,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严重挫伤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缺乏对实践的研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无的放矢,致使员工因企业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对理论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所以,应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十六大精神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把十六大精神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企业文化研究工作,要把握好方向,注意做到几个结合。

(1)把对东西方企业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并以麦肯锡在中国一些不成功案例加以证明。持这种观点的人,采取了不重视研究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态度。另有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企业文化来自西方,真正管用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在西方,于是忙于研究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而对中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态度。实际上,企业文化研究首先应找准立足点,立足点既不在西方文化,也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研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凡是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营养,不管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吸收过来,并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

(2)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结合起来。目前,有一种观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属于党的政治工作,而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二者是分离的,在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时,采取了以企业文化建设排斥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其实,无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二者都统一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都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3)研究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要与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西方的理论是在西方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对西方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进行总结的结果,对西方理论的研究借鉴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的社会心理。特别是中国企业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及企业向现代管理制度转型时期,很多制度和机制性障碍有待排除。这就要求必须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对西方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这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

作者:公茂虹

第4篇: 朱梦河:开拓创新,促进企业良性循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天津渤海和兴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梦河表示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企业要有创新意识,这样的企业才会前进发展,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也要坚定信心,积极拓宽市场渠道,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抓好产品质量、技术等关键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把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迈向前方。”

朱梦河谈到企业发展时表示,和兴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经营理念,传承创业初期的“和”思想,延续“和”精神,遵循“客户第

一、质量至上、诚实守信、力争上游”的企业宗旨,倡导“低调做人,高效做事,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的企业文化。集团的发展愿景是通过不断地创新以及人本思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

企业因创新而发展,创新让企业更强大,强大的企业又会主导新的创新,这样的良性循环,能让企业为客户更好的服务。

和兴集团把企业价值观当成品牌一样维护践行,告诫员工高效做事,开拓创新,诚信守诺,任何一个子公司,都要有创新意识,相关部门要强化创新理念,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在建项目推进和竣工项目投产,加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

朱梦河说,未来,和兴集团不但要继续完美达到顾客的需求,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企业发展的更好。

第5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谋求企业新发展

当前正是全省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而作为青海盐湖集团的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自上而下认真动员,部署,积极贯彻省委的要求,公司领导率先学习,深入讨论,分口负责,组织动员;中层干部带头学习理论,查找问题,充分发表表率作用;广大员工自上而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形成三位一体,自上而下,上下合力,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大好局面。

作为刚来镁业公司实习的新员工,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从思想上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们也借此机会好好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最终回归到企业的发展上,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学习,使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多感慨,更主要是产生了许多共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过之后颇有感想,把解放思想与我们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感到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

一、人才的新认识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企业工作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必须全面贯彻企业方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企业员工的利益,一切依靠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牢固树立正确人生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认识人才标准,统一思想。要重视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长爱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员工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具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工业变革的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化工人才队伍,积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坚持以解放思想为主线,加快推动开放创新,努力打造企业发展理论引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不断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即你一不更新观念,调整思维,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性的,也有机制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更多的是人为的因素,抱守残缺,固步自封,得过且过,进取性、创新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努力转变,力求更好。

团结是一个班子、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是发挥整体功能不可或缺的基础。一支过硬的团队一定要有“团队精神”。经过学习,大家思想更新了,也充分认识到了实际工作中团结的重要性。并且,支部各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体现出了“团结、高效、求实、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把讲原则、讲纪律、讲制度、讲企业利益基础上的团结放在了第一位。

职工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相互加强了沟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

对于职工,支部改变说教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组织他们参加“拓展训练”,提高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进了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工作。而职工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换位思考中意识到自己有哪些旧观念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新观念是需要树立的,摆正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明确了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新的从业观念。愿意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力求更好。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找借口的少了,发牢骚的少了,责任感增强了,都力争成为一个勤奋敬业的人,一个对企业有所贡献的人。

四、工作扎实,作风严谨,形式多样,宣教全面

为了使职工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支部结合“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宣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职工观念的改变成为自身的一种本能。为了让职工易于接受,支部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工作。因面能针对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以便让思想工作做到实处,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

针对职工中可能存在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如:“混日子”,滥竽充数,不愿、甚至害怕承担责任,更不愿付出,得过且过,缺乏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等。支部和领导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思想的渗透性,随时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教育。让职工领悟到竞争与团队精神两者不是相互矛盾的,一个部门需要有竞争意识和激励机制,才能不断地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为部门、为企业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实际操作中,思想的转变要从工作出发,工作能力的提高要从思想入手,让大家觉得而思想的转变与经济利益的创立不是油水分离的,而是水乳交融。

同时,支部和领导班子充分利用会议、学习、讨论等时间,向职工阐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的企业文化理念。努力让职工理解其内涵,用企业的发展这一事业去统一职工的思想,把总经部和博旅公司的工作统一到创新服务的行动中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在统一中凝聚力量,形成团结向上的合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求得自我的突破,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要求,最终促进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在新的形势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开拓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问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在企业攺革改制、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改制和发展中去,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企业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任务、方针和原则、内容和方法、体制和队伍等,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代跨入了新的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原则冲击着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在逐渐转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必须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指示精神为指针,创新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在发扬中改进、创新。我们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等的要求,根据时代的变迁,结合现代企业体制的特别、发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探索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超前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它一切工作在时序的关系上有超前、同步、滞后的三种形式,所谓的超前就是做在其它工作的前面。我们在企业的各项方针、目标、决策、制度的落实之前,要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增加思想上的认识,具体是对干部、职工群众的教育、提醒、警示,要预防各种事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所谓的同步,就是下及时雨,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任之发展,让问题成堆,那么,造成的影响就更大,甚至于造成矛盾的冲突。所谓的滞后,就是当问题成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时,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予当事人适当的惩处,以教育本人,也警示群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作用是导向引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必须立足于超前。以保证企业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其他的工作护航。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突出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做人的思想工作。要选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要突出重点。主要突出在以下方面: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政策方针导向教育;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为主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以“三个主义”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进行中华民族灿烂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的教育;以“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公仆观念教育;

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先进性思想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三信”教育,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任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集中表现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就更加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内涵,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重点。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力求灵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应当紧密联系实际,抓住改革改制的主要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分开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教育,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群众和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实效。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置在空对空的形式上,对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地解决,对存在的矛盾要能及时地化解,我们不但要说道理、讲解、宣传来提高职工群众的觉悟,更要在制度,维权上能主持公道,摆平职工群众的利益。这就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们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深入掌握情况,面对职工群众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采取生动具体、灵活轻松的方法,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解决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要做到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改制企业,矛盾很多,认真对待群众的呼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细致、认真,更贴近基层,更贴近人本,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

五、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新方法、新内容,认清形势,把握主动,才能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就企业来讲,传统的加强“空洞说教”的灌输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找到新的途径,我们就说企业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勃勃生机。搞好企业的经济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组织领导,通过思想政治去贯穿,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职工,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去凝聚人心,为企业的改革、改制发展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所以,企业必须利用职代会、班组会、班级的学习和企业组织的演讲会、黑板报、调查问卷等方式向职工灌输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意识,把企业转变观念的重要意义和市场竞争的观念,让职工自觉地融入市场竞争当中,与班组的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认识到个人工作的质量、数量关系到班组生产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部门的利益,直接影响企业全年任务的完成,从而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优劣。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曾记得江泽民同志这样说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方面工作的生命线,是用结合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 我想,只要我们抓住好这个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各项工作一定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者向春阳:湖南省作协会员、《湘乡文学》执行主编、《湘氟集团报》編辑)

第7篇:创新文化论文《中小企业的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的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姓名 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而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有新的企业诞生。小企业很多,正是由于众多的企业存在,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获得更高一筹的成就,就得有所改变。而如今对企业的改变在努力增加业务量和改变质量上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优势了,只有在企业的创新文化上做一些努力或许能有很好的收获。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不仅没有为企业发展提供软实力,相反地甚至已经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培育和渲染积极地企业文化来塑造和影响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价值观与精神风尚,使人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条件,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逐步构建一个企业的创新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创新文化文化建设

1.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还有就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针对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3.如何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作用,其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创新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

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4)坚持学习的观点来促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学习是可以改变一切的观点,把学习纳入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中去,用学习来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用学习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执行力,用学习来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用学习来统一员工的思想,总之,用学习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5)及早谋划,早享成果。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要求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及时总结、及时提炼、及时培训、及时宣传,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那些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等到企业正常规模化经营时才可建立,这好比人们习惯养成后,去纠正。而不是积极方法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而是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同样这种观点也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岂不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6)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4.结束语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作,必须把企业文化当成企业每时每刻的工作,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否则就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从而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同时企业还要确立正确的思路,采取专业的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塑造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真正的长期贡献。

5.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3(2)

[2]赵烨,徐宇迪.中小企业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商业,2011年26期

[3]张传松.参与竞争必须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A].2008年 [4]李海军等:谈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5]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熊哲玲.企业文化创新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 (3)

第8篇:开拓创新

一、开拓创新

1、带领党员群众走出去到广场、社区街头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册,广告栏、设布标等 2五比五看、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奖勤罚懒,激发职工积极性

4、购买学习书籍, 开展了“天天读”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阅读,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能力素养,形成了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新风尚

二、组织指导能力

1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建立完善了党员示范岗,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2、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在局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局工会的运动会,为他们添置必要的运动器材,既增强了职工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凝聚力。

3、利用七一表彰期间,不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组织党员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三、教育疏导能力

在王口医院工作期间,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坚持树新风,讲风险,树正气,立榜样的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弘扬新风正气,正确使用权力”、“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医院的业务逐渐提高。

四、培训辅导能力

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上党课,传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有课程表,人手一份,有考勤,有存档、有专用笔记本,适时撰写心得体会,年终写一篇思想汇报进行交流

五调查研究能力

经常深入社会、深入群众中,深入科室、深入职工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专业文字能力、实际工作中,非常注重文字书写能力的煅炼与文学水平的修养。平时注重勤学、多练、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扩大知识面,提高思想认识,丰富写作素材。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如何站在历史高度理解为什么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一文在天津市政工师论文集上发表。撰写的《新时期血站文化建设的思索》在天津市卫生行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集上发表。工作中,先后起草了调查报告、血站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简报等材料,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第9篇:勤奋务实 开拓创新

勤奋务实

开拓创新

---------------申报“巴东一中学科带头人”的述职报告

巴东一中 刘德科

1997年8月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从教16年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宋发刚老师和谭明忠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地理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致力于 “学生在快乐中听课和学习,在听课和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教学风格的目标不断努力!

在教学方面:

一、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特别是努力开展兴趣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方法、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地理学科重视基本原理。日常教学中致力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将知识原理讲授给学生,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成绩优异。无论是快班还是平行班和补习班,都走出了一批地理成绩优秀的弟子,如黄玉凤、许波、谭本军、向前、汪远航、杨璇、向国宇、蔡宏恩、赵海青、邓璇、薛丽、催翰文、郑刘竹、谭璐、曾大伟、薛好、朱玉平等。

二、言传身教,做学科带头人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扎实的专业功底,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多年的高考锤炼,使我形成了生动幽默、灵活多变的教学特色。熟练地掌握教学大纲,自如地使用教材和教具,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胜任高中各年段的地理教学。我尊重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了知

1 识,提高了能力。我所教班级的地理成绩十分突出。多年都承担了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给他们上示范课,听他们上课,看他们的教案,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进步明显。2006--2007被学校聘为文泽波老师的指导老师,2007--2008被学校聘为潘德勇老师的指导老师,2011年8月被学校聘为朱毅老师的指导老师,他们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或者正在快速进步中。

自2001年恢复高考地理以来,全校地理老师团结协作、勤奋进取,在学习中改进、在摸索中创新,认真研究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正确把握高考形势和方向,广泛收集来自北京、武汉和网络上的高考信息,认真研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新课教学和复习备考的有效性。辛苦的工作终换来累累硕果:从2001年到2011年的高考中,在学校连续12年获得恩施州第一的同时,地理所在的文科综合也连续12年获得恩施州第一,自2006年有高考成绩分析报告以来,地理的成绩也一直处于恩施州前列,帮助学校文科年年都有一人多则5人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上百人被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巴东一中高考成绩的新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恩施州教育上的奇迹,成就了“巴东教育现象”!

在教研方面

一、在学习中求发展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地理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省州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州级等论文评比中获奖。

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河流》2011年5月获科技节论文二等奖; 论文《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发表于2010年第6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亚洲国家间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发表于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9期;

论文《中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发表于2008年第5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情景材料推陈出新

学科能力要求上升》发表于2008年第

7、8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发表于2006年第3期《中学时光---高中地理》上;

论文《区域地理读图训练》发表于2006年第12期《高中生学习》上;

论文《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发表于《历史学习》2002年第5期。

1999年撰写的论文《洪灾过后,我们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1998年撰写的论文《借抗洪抢险的成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998年撰写的论文《让学生讲一课》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

2 等奖;

1999年撰写的论文《知识经济时代,山区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恩施州教科所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因为工作比较突出,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奖励:

2006年被湖北省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办公室评为“湖北省地理学科优秀教师”; 2006年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关于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治理重要性的研究》荣获首届恩施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

2006年主持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垃圾处理与环保》和《地理探究课题》分别获得中央教科所第二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

2002年在恩施州研究性学习活动研讨会上主讲的示范课《地震》得到专家汤吉舜、张世平等人的高度评价;

2004年在巴东一中第一届“教学质量活动月”中主讲的习题讲评课《专题二》被评为“优质课”;

2006年在巴东一中第三届“教学质量活动月”中主讲的《西亚》在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7年在巴东一中第三届“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月”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在巴东一中第十届文化艺术节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8年在巴东一中第四届科技节中撰写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关于黄土坡小区大气质量的调查报告》荣获二等奖;

2008年在巴东一中第四届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评比活动中指导的学生作品《智多星搬运器》荣获二等奖。

以教研促教学,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2011年2月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了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学科子课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负责撰写了课题申报表和课题研究方案。其他研究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作为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由宋发刚老师主持的恩施州“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自2002年立项以来,我主要负责学生研究学习活动案例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案例集,该课题于2005年10月经过汤吉舜等专家组一行评审结题并颁发研究成果证书。

2007年由我主持申报了恩施州“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自申报以来,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已取得《开题报告》、《推荐‘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优秀文章’学习资料集》和《地理课堂过程研究的评课活动资料集》等阶段性成果。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由宋发刚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已于2006年6月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结题证书。

二、抓教研促学科组建设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多年担任学校地理教研组长和所在年级的地理备课组长,领导和组织地理教研活动。我们地理教研组组风正,教研气氛浓厚。我组现有13名地理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名,中级教师5名,5名新教师。身为学校的地理教研组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不仅注重本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的提高,而且要承担其他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任务,特别是全校地理教学方向的把握。所以平时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和沟通,经常帮助、指导青年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起示范作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为青年教师讲示范课、观摩课,得到了领导、同行及学生的好评。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课时,并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学期组织全组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共同研究把握各年段地理学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确保地理教学方向的正确。在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案例课教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开足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各类课型,以使青年教师和新教师快速成长。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地理教研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先后有1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几十篇。

备课组是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的核心组织。日常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考成绩的好坏,都与备课组教研工作组织的好坏息息相关。经认真组织和组员团结协作,高考成绩屡创佳绩: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11年的地理高考成绩居全州前列。

在德育方面:

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巴东一中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工作精神,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学校办学理念,履行“以爱博爱,以德育德,以心换心”的胸怀,在教育中“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

二是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4 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政教处编写的《走进一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

三是重视班团活动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团活动的质量,改进班团活动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

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 →‘挽救’ →‘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

经过不断的努力,所带班级多次获学校奖励: 2008年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2008年获得“巴东一中优秀班主任”称号;

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月”、体育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中获得“先进班集体”、“一等奖”及多名学生获得活动“积极分子”和单项奖;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称号,班团支部也被授予“优秀团支部”称号。

2009年的毕业班三(3)班、2010年的毕业班三(1)班和2011年的毕业班三(2)班无论是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成绩还是高考成绩均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还创造了高分超越中班的优异成绩,特别是在文科综合的备考复习上形成优势和特色!

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早就应该说的一些内心的感谢:感谢宋校长和谭校长两位师傅多年的精心指导和培养,感谢地理组的同事们多年来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感谢全校同事对我多年来的帮助和关心!

巴东一中是我的舞台,更是我的家,我将竭尽所能做好一个演员、一个家庭成员应该做好的事!

我是农民的儿子,读书的时候,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一名好老师的作用;参加工作后,当了一名老师,更知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一直努力着!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我深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上一篇:初中数学研修计划单下一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