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课改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校本课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篇:小学课改论文

农村小学课改探索之路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改。我校从2012年开始课程改革,制定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1稿)》。当时实施的目标有4个,分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提出了一个核心价值——三有教学。所谓三有教学,就是指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惑可解”“有情可表”。我们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预习、展示、整合。在时间上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根据时间的划分简称为“121”模式。预习、展示、整合三个内容分别就主要任务、主要形式和主要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带有强制性。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一线教师根据课改的要求和理论依据把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课改领导小组汇报。课改领导小组再通过深入课堂的调研和课后的反复论证,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1稿)》进行修改,以此诞生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2稿)》、《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3稿)》及最后到2013年下期才最终确定的《鹿硐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4稿)》作为学校的实用有效方案。

一、课改模式是课改的根本

我校课改模式采用的是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师生整合三个环节。并且把每课时的操作策略都做了细致安排,不同的课时,操作策略不同。我们以语文学科的第1课时为例。

1.我们把自主预习分为低段和中高段。低段自主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己标注自然段或句子。中高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每部分意思,再将各部分合起来想一想全文的内容。

2.交流展示时首先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合作交流词语理解的方式、字句意思,可以交流各自理解的每段内容及全文内容,可以交流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

3.展示方式可以是小组共同展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个人展示。展示内容可以是文章脉络或主要内容等问题。

4.师生整合中,主要整合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时没读熟的字词,对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基石

1.在小组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三个原则。

(1)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

(2)依学生特质分组。

(3)小组名称、小组口号以及奋斗目标需要遵循原则。

2.学校对各班级小组建设应有明确要求。

(1)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小组的特殊意义及作用。

(2)教师必须在前黑板上做好计分表,记载各组每天的小组得分,并总结评比。

(3)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教学,自问自答,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采用学校小组建设教学模式,必须强化班级小组建设,落实学校小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激发教师热情是课改的源泉

1.为了课改,学校校长谢淑清同志提出了课改三原则: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到底的原则。

2.运行初期,学校首先在语文、数学科中各选6名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愿意参加课改的中青年教师组成课改先锋小组,带动全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推进课改。

3.制定出《鹿硐中心小学课改发展规划》,成立由学校校务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监督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校务会成员各分管、监督一个年级的课改情况,为教师进行课改做好后勤服务,监督教师是否提前写好导学案,是否按照学校课改模式上课,并负责处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4.在村校的课改方面实行领导包片村校,捆绑考核。

5.教研组长每周听2节本组教师的课,每次听课后,在当周进行交流评课,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6.为了让课改模式行之有效,学校研究决定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定为数学课改教研综合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定为语文课改教研综合会。

7.制订方案,每期开展村校“同课异构”和“送教下村”,为学校村校提供新课改专业支持,实现全学区的教育资源互补。

8.始终把合格课验收工作与课改执行有机结合起来,合格课的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模式,时间掌控展开。

通过种种努力,我校上至58、59岁的老教师,下至才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全部接受课改,并在课改上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编辑 孙玲娟

作者:谢淑清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课改前注重结果、注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等逐渐转变为注重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等等。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从实施起来困难,到现在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将综合课改以来教师的实践,对课改后数学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从推行之初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形成一定的模式,新课程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其结果是可喜的,教师以及学生都从新课程改革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此总结出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经验,以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国在各个学科均颁布了相应的课程计划,以及相应的教材,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师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其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改革科目,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来过于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过于强调学习的结果等等不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体验,并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改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下文总结了新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性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究式原则

新课改后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探究式原则,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体悟,比如:在人教版《圆柱、圆锥和球》的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找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当然,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主题,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身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确立探究式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生活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前,数学教材有着明显的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任务奠定基础,而且更是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遵循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实际比较熟悉,通过与生活有关的情境甚至通过生活实物,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是先从生活实物再逐步抽象出数学符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四)开放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正确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课改后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启了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了教学方法,下文对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管是新课程改革以前还是新课程改革之后,都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流于形式,在课堂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新课程改革后,十分强调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合作学习的变得有意义,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合作中掌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探究中发现的,因此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觀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从探究中得到数学知识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但是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数学知识的发现不是经历简单地探索能得到的,很多知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才形成了今天的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使得有些知识的探究成为了可能,而不是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

毫无疑问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接触数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而是从很早的生活中就开始不断地接触数学了,比如学生可能在一年级之前就会简单地数苹果,在学习除法之前也会分苹果,这些都说明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数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生活中实物的数学抽象出符号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结合生活化的题材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数学。

总之,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上文总结的三种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动最大的三种教学方法,其实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使这些方法更好地位数学教学服务,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很多教学内容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芬.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2]李红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简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83-84.

[3]韩宗鹏.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4]赵洪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才智,2018(21):45.

作者简介:田正彩,1965年1月,女,汉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民族小学,小学一级,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田正彩

第三篇:论小学音乐课改

摘 要: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校本课程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不被重视的原因

1.音乐不是考试学科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决定了考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小学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想通过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没有突出小学音乐的地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在教师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无疑是比较低的。尽管存在一些家长为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现象在学校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或者是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体育、音乐和美术的课堂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着课程资源不合理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尽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课程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一个长期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绝不会因为一两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音乐课改当中应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乐课改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法律支撑,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深入进行的依据。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要体现满足需要、普遍适应情意统一、综合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2.改变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课改的保障。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制定小学音乐教材,也为了更好地统一小学音乐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课程资源。

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强、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其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小学音乐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郭生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志远小学)

作者:周媛

第四篇:农村小学课改面临的困境

农村课改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束缚着课改的步伐。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地束缚着课改的步伐,受农村传统习惯的影响,学校大多只重视文化课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次,教育资金的严重不足,使课改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最后,现有的评价体系已跟不上课改的步伐,课改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仅仅重视学生文化课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近年来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然而在偏远山区任教的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课改的春风。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农村小学各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阻碍了课改的步伐,目前农村小学课改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地束缚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我们农村小学以往的教育观用一句俗语概括再恰当不过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奋斗的。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学生家长的头脑中已成真理,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希望就是学生取得好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考试题型传授,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无快乐可言。然而,这一切在师生的心目中早已生根发芽,他们认为学习就该如此,让教师们学习课改,聆听专家讲示范课时,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认为,那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就将课堂秩序搞乱了,课堂成了菜市场,学生很难学到真知,因此,便口上喊着学课改,行动上实施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资金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阻碍了课改的进程

新课程改革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电脑、远程教育等,这些都是一大笔的投资,而农村小学有些学校连学生的校舍都不能得到改善,危房问题普遍存在,有些偏远山区的学生至今连有线电视都没有。这些东西只能是天方夜谭,望“电”兴叹。学校领导提到课改就头痛,不课改吧,大势所趋;课改吧,这些资金哪里来?那可不是小数目的投资,我们连学生的校舍都没有钱修补,那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从何而来?因此,课改便了一句空话。

要想教育上新阶,教育资金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在美国,一流的小学随地可见,美国的教育之所以能走在世界教育的前列,是因为人家很重视小学教育,对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相当充足。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学校有能力进行课改。

三、现有的评价体系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保障为一位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个学生充分的、多元化的、和谐的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改的基本理念道出了课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人尽其才,多角度发展,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仅仅是单一的每学期期中、期末终结性考试,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使积极推行课改的教师受挫不浅。我镇有位教师,曾多次参加镇、县级课改观摩教学,并受到上级领导和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学生也喜欢上他的课,而每次的统考中,成绩却位居全镇末尾,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这位教师不优秀吧,他可是课改标兵、领头雁,你说他优秀吧,成绩如此,使对课改跃跃欲试的教师只好畏首畏尾。

因此,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制订一套能紧跟课改步伐,有效促进课改进程的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总之,课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关系着成千上万学生的健康成长,著名学者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可见,课程改革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扫清课改途中的绊脚石,课改才能顺利进行,课改之花,才能常开不败。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洛南县永丰镇张坡小学

编辑 张晓楠

作者:李立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改探讨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从内容到理念都有了全新改革与变化。新课改靠教师实施,教师实施新课改靠教学策略。

一、树立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四点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应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态度,丰富语文的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养成良好个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即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二、把握课程目标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其目的是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目标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统一在同一过程之中。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三、开放语文课程

开放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的基本理念。开放性的语文课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社会性、全程性、实效性。开放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要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要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根植现实,面向未来,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

四、改变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关注课程评价

关注课程评价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的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不再仅仅是得一个分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学。评价内容应多样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互动的。

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灵丹妙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做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探究,做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突破,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教学经验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情景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教学应用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做到对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有内涵、有意境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则能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用园林介绍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

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勤奋努力同等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案例材料,教师要精心设计素材呈现的形式、时机,内容的深度、广度等,课上、课下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理解和运用,豐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比如,在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比萨斜塔公开试验。学生看着这样的试验视频很兴奋,想通过观察看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自然谈科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是从网站上查阅“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相关假说、试验、讨论的资料等。通过一系列学习和感悟,学生理解了科学的真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分析由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的观点的变化,体验科学发展的艰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八、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离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交流、感悟、实践的平台,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2]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下坳小学)

作者:韦炳杰

上一篇: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下一篇:项目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