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审美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双减”是一项需要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深入贯彻的政策理念。小学美术课是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会重点讲述如何打造“双减”背景下特色的小学美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美术课审美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课审美教育论文 篇1: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欣赏课的探索与渗透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美术的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学美术课中的美育欣赏课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并且探索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美育欣赏 意义 现状 方法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欣赏课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分析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课程,也就是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及审美情感的课程。小学美术课是当前小学教育的必修艺术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初级的美术知识和画画技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辨别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推动其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单纯的灌输文化知识,却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学就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充实他们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康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个作用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取代的。在小学美术课上,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临摹、手工制作等形式,就会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产生一定的审美观念,从而清晰准确的评价日常生活里的善恶美丑,形成自身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此外,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天马行空,具有活跃的创造力,美术教学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例如他们画的画就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想象,他们制作的手工品就是在感受和创造形态美。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第一,小学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受升学率的影响,多数学校和教师都把多数的心思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主科的教育上,轻视了美术教育的地位,在课程表上也就是安排每周一两节的课程,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充分展开。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未来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績,侵占了本来就非常稀少且宝贵的艺术课,从而使得学生的美育几乎为零,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强迫性的让学生临摹,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涌现,与素质教育观念背道而驰。并且有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的领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自身也缺乏审美表达能力,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

第三,学生家长存在偏见。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把美术和音乐、体育等学科放在一起,把它们称作“副科”,认为学习这些只会影响文化课的成绩;也有的认为自己孩子未来也不考美术学院,学这些毫无用处;还有的看到了学习美术要购买各种工具颜料,将来更要承担巨额的艺术院校学费,从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美术的天赋和爱好。

三、小学美术课中滲透美育的有效方法

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育观念

在当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但在实践中,有的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渗透美育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是纯粹的传授美术理论知识,不停的重复训练美术技能,而没有注重学生对美的欣赏和体会,导致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比较差。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研究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美育观念,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好美育的引导者。

2、充分利用美术教材

小学美术课本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美的内容,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深入分析并利用,指引学生发现并感悟教材中的美,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五彩的烟花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教材里烟花的各种颜色搭配产生的美丽景象,然后运用对比的方式,突出颜色搭配的各种美丽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此外,小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比如在讲解美丽孔雀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孔雀开屏时的形象和色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努力挖掘生活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美的景象,小学美术教师要指引学生注意观察和感悟生活,从中发现和体会美,从而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走进公园,去感受树木、花朵与湖水等景观,并让学生尝试勾画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活动体验和创造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愿望和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美。比如在学习巧用瓶盖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瓶盖,并进行一定的制作和运用;在学习对折剪纸中,让学生准备材料制作喜欢的动物或物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验美,还能提升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认识美育的意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再加上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一定会促使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崇尚美、践行美,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巩凤霞.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216.

[2] 罗著展.浅论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2:238-239.

[3] 吕轶敏.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上),2012,08:133.

作者:刘晶

小学美术课审美教育论文 篇2:

“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美术特色课堂

摘要:“双减”是一项需要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深入贯彻的政策理念。小学美术课是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会重点讲述如何打造“双减”背景下特色的小学美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知识。将结合我的实际教学,采用灵活、快乐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提高学生在学习正确完成家庭作业的艺术方面的主动性效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体验美的能力发展,让美术课堂美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特色课堂

引言: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里,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教师常常采用满堂讲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得学生难以深入课堂,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或者是教师并不重视美术课教学质量,有时被其他主课所占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倡导学生“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调动内在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去参与学习知识,并主动实践和操作,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因此,要求老师在小学美术授课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打造小学美术特色课堂的重要意义

国家“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感受艺术、独立思考,为教育全面健康发展做好铺垫。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小学美术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讲究情感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帮助学生找到内心世界,并学会表达内心世界。小学美术课不同于文化课,小学美术课若采用教条式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双减”政策指出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美术实践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流露和艺术灵感。

二、打造小学美术特色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从简到难,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时,美术课程并不会涉及到太多的专业性绘画技巧,老师的授课内容都相对比较简单,那么在这时老师应注意以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图画为主,例如可以教学生画一些简单的简笔画,从简单的内容入学,可以让学生体验自身的学习乐趣,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小学美术课程产生自我认同和成就感,为后期美术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会滚的玩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观察倒下来的可乐瓶子是如何滚动的,说一说,动手滚一滚,然后再让他们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有难度,同时也会觉得这一课很有兴趣。

(二)加入游戏环节,增强课堂趣味性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热门活动,游戏可以使学生热情激昂,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课堂,同时可以提高自学能力[1]。例如教五年级《喜怒哀乐》这一课时

时,可以玩模仿游戏,让学生模仿身边熟悉的人或自己熟悉的名人的笑啊哭啊怒啊愁啊等等表情,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谈论他们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模仿他们快乐、平静或悲伤的样子。我们可以重点观察他们的五官变化后的面部表情——眼睛、眉毛和嘴巴的状况如何?通过以上游戏可以更好地了解,然后带着目的进行绘制所显示人物的主要特征。以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个非常有趣且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要明白游戏只是一个帮手,不能本末倒置。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此环节的目的,教会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

(三)情境创设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教育中,通常需要创造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明亮、特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具有体验特定场景的态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内容,而多媒体教学是大多数教师较为常用的教学工具,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提供生动、具体、形象的视听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从而发展自学能力[3]。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美丽的纹样》时,可以播放各种各样的花儿盛开的视频,继而动画欣赏月季花由写生到花卉纹样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纹样以点、线、面、色彩组合产生的装饰美以及单独纹样的骨架结构,从而直观掌握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四)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提问式的教育,摒弃填鸭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小组协作学习侧重于面向所有学生,秉着人人参与、人人合作原则,给每位学生参与、交流、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全面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美术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创造协作的小组学习模式,也创造了一个轻松舒适的教育环境[4]。为了保障学习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分組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将优生和差生相互搭配,然后根据不足再做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形形色色的人》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将各小组任务分配下去,有的研究不同人群的特征,有的了解不同人群的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不同从业人员的造型、动态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在“双减”环境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扎根,研究教学内容,学会融会贯通,打造具有特色的美术课堂,让学生乐于美术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蔷薇.\"双减\"下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探究[J].少年写作,2021(30):3.

[2]张玉芳.\"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数据,2021(12):2.

[3]柯也好.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的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3):2.

[4]陈佳.创新增效,控量减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变[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2):2.

作者:谢友云

小学美术课审美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在实施美育教育

【摘 要】小学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

【关键词】小学 美术课 美育 人格

人们常说,现代学校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的事物感观也在层层变化。而我们要打破陈旧的思想去接受新的事物,就必须接受审美教育,从而解放人的感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

美术教育并非是单纯的以绘画技能为主的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在育人方面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打破传统的把学生当着容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定向思维,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的人本主义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在实施美育教育,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

一、在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生成过程,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在小學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机会,加强创新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愿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拓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运用色彩、线条描绘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的自然风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反之,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批评、指责接踵而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徒劳而无功。

二、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

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小学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

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三、注重作业的布置,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评价的中介

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小学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是以人们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的,也是以人的感性不断敏感和丰富为目的的。人的感官如果长期不去感知,就将变得迟钝,就将逐渐退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应该积极去体现这种感性教育,为学生创造一片体验美好事物的感官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感知天地。让小学美术课堂上具有美好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感,体现了美的教育过程。

作者:郑红

上一篇:教师高级职称述职报告三篇下一篇:企业工会工作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