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化科学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入生活素材,帮助幼儿找到生命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化教育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融合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教师需要对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运用进行探索。一、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价值幼儿主要通过感知生活获得学习经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活动化科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活动化科学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探微

摘 要: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教育予以重视,使得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事实上,在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者逐渐推动相关的教育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幼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逐渐从生活中取材,继而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探讨我国的幼儿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推动相关的教学环节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推动科学启蒙教育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引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

一、加强对科学探究氛围的创设

1.创设有观察及探索价值的物质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活化科学教育,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及有探索价值的物质环境的建设,继而让幼儿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的欲望。

以“可愛的小动物”主题科学活动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悬挂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并带领幼儿在教室中进行教学。事实上,这种方式能够高效促进幼儿对动物这一类别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

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动物拼图等教学用具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并由此加强幼儿对动物外形认知的巩固。再者就是在教室的一角进行金鱼、蝌蚪等小型水生动物的饲养,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对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活特征的了解,带动科学教育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2.营造和谐交流的心理环境

相关的教育实践显示,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能够推动幼儿对自我想法的大胆表述。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围,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身体接触,诸如摸孩子的头、背等,或者对孩子采用鼓励的眼神。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对自身想法的表述,并由此推动其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而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教学效果的取得。

二、提供生活中具有可探究性的操作材料,实现科学教育生活化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加强对幼儿的引导,继而使其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经验的总结。基于此,幼儿教师在推动生活化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需加强对生活中具有可探究性操作材料的使用,由此实现活动效果的提升。

1.选择特近生活且具有探究性的操作材料

事实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往往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性。以幼儿园的相关研究活动“有趣的镜子”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则谜语,将镜子这一教学用具引出,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使其观察到镜子的外形差异以及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孩子去照镜子,切身感受一下镜子平面反射成像的过程。此后,教师需要加强相关教学的难度。让孩子观察各类事物在镜子中的样子,启发幼儿对镜子成像会呈现左右颠倒现象的认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到户外的阳光下感受镜子反射的特点。事实上,这一过程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幼儿进行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

2.操作材料提供应具有层次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对此,根据幼儿差异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上应加强层次性的选择。

以科学活动“怎样使小铁块不下沉”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纸片、橡皮泥、塑料盒、泡沫块、棉花片、积木等材料,并让幼儿自选。事实上,由于这些材料在生活中都较为常见,幼儿在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都敢于尝试,并由此使幼儿感知到成功的喜悦。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进行了诸多的改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逐渐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我相信,随着相关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措施的落实,我国的幼儿教育必将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175-177.

[2]杨亚博.浅论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J].学理论,2015(5):160-161.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幼儿园)

作者:林彩虹

幼儿园活动化科学教育论文 篇2: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入生活素材,帮助幼儿找到生命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化教育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融合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教师需要对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运用进行探索。

一、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价值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生活获得学习经验。幼儿园教师组织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获得学习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为幼儿园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受身边的科学知识,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制订生活化策略,深度推进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创造条件,让幼儿探寻生活的意义。

生命教育于1968年被首次提出,多年来不断发展,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被引入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融入我国教育体系。如何在当代幼儿教育中增加生命科学教育,各方均在不断摸索与探究。深度推进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能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赋予幼儿更多的人生体验。教师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引入生活化资源,运用生活化策略完成幼儿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应用

(一)寻找素材,挖掘生活化资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教育是向幼儿普及生命形态、揭示生命发展规律,激发幼儿产生探索生命欲望的重要形式。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能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其不仅包括和人体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圆圆的肚脐》《我们的身体》《忽闪忽闪的眼睛》等活动,而且包括和动物有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虫儿的秘密》《一眼看穿动物》等活动,还包括和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如《有趣的叶子》《豆子酣睡》等活动。

大自然是生命科学教育最好的教材,教师可挖掘自然中的素材,开展生命科学教育,为幼儿和自然的交流提供途径。幼儿在与自然事物接触的过程中能运用生活经验,思考生命科学现象。教师可开发生活化资源,让幼儿认识生命现象、了解生命科学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种植、养殖、观察、管理动植物等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由重“形式”向重“材料”转变,为幼儿准备良好的、符合生命科学教育活动需求的材料。在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幼儿的学习,为其带来丰富的体验。例如,教师将学校的空地开拓为小菜园,在小菜园中分层种植不同的蔬菜。基于幼儿园现有资源的改造能简化活动步骤,帮助教师快速推进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可带领幼儿共同收集生活材料,让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教师适时向幼儿介绍植物的播种方法和动物的饲养方法。教师可以开设动物角,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选择正确的食物饲养小动物,如乌龟、兔子、蜗牛等。通过对动物的进食状态、繁殖现象、睡眠状态和排泄状态的观察,幼儿可以了解动物习性,掌握基本的动物饲养技能。教师挖掘生活化资源能为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素材,使幼儿可以直观观察生命科学现象,帮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展开学习,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巧用微课,创新生活化教育模式

教师可观察幼儿生活,找到其感兴趣的事物,应用到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在选择活动教育模式时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微课生动地呈现科学内容。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觀察发现,幼儿对鸡蛋较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践行《指南》精神,笔者选择孵蛋作为生命科学教育的活动素材并设计实践活动。笔者利用微课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小鸡孵化的全过程,使其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力量,锻炼幼儿观察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家长发送微课课件,让家长明白生命科学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和了解。首先,家长和幼儿共同填写孵蛋计划调查表。其次,幼儿园提供孵蛋器,组织幼儿展开“21天见证奇迹”科学探索活动。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积极引导幼儿,使其对生命产生期待,让幼儿将孵蛋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幼儿不但能亲眼观看生命成长的过程,而且能展开思考,对生命发展形成全新认识。最后,幼儿感受了鸡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发生的变化,体会到生命孕育过程的美好与神奇,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爱心。教师可记录活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程,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感受生命成长蕴含的无限可能,体会发现知识的喜悦,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切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从中找寻灵感,及时将幼儿接触的社会、生活等元素引入幼儿教育。例如,虽然很多幼儿不理解病毒、疫情是什么,但是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如不能出去找小朋友玩,需要戴口罩以及及时洗手、消毒等。教师可以从生命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养成健康习惯,培养幼儿乐观心态。据了解,一些学校组织幼儿教师设计绘本图册——《一个不能溜达的春节》《我是小战士》等,帮助幼儿理解病毒,乐观地应对疫情。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挖掘灵感,及时把握时代与幼儿教育的结合点,推进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巧妙地将生活融入课堂,创新教育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生命科学教育的辅助作用,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让幼儿对生命科学形成全新的认识,见证生命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成长。

(三)活动拓展,丰富生活化教育载体

教师可设计拓展活动,让幼儿用感觉器官观察生活,从家中挖掘元素,实现家庭与校园的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将信息传递给家长,与家长互动,增加家校黏性。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等,为生命科学教育注入家庭生活内容。这不仅贴近幼儿生活,唤醒幼儿社会意识,也是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基调,在生活中找寻灵感、资源,以此推进生活化教育。比如,观察萝卜活动可让幼儿观看各种萝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教师将萝卜切开,指引幼儿观察内部颜色,让幼儿品尝后说出萝卜的味道。通过观察、切割、品尝等方式,幼儿对萝卜的特点有了直观的感知。笔者在“果汁颜色丰富多彩”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橙子、葡萄、西瓜等,让幼儿猜想果汁的颜色,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果汁颜色不一定和果皮颜色一样。这些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了全新的理解,可以不断完善幼儿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在生命科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发挥幼儿园区域环境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比如在幼儿园开辟“树叶书签”“叶子找家”等区域,让幼儿收集不同形状的叶子制作书签。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不同叶子的叶脉纹路进行观察,体会植物多样性特点,还可根据叶子寻找到对应植物,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完成实践任务。教师以活动为载体,向幼儿实施生命科学教育,可以使教育活动和幼儿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能培养幼儿感受生命、热爱科学和自然的品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使用新颖的教育模式,应用生活化素材,引领幼儿探索生命和科学的奥秘。教师还可设计区域活动,拓宽活动范围,充分运用生活化策略,辅助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幼儿园)

作者:蒋含清

幼儿园活动化科学教育论文 篇3: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摘要】《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紧随课程游戏化理念,让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成性。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努力挖掘生活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一日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促使幼儿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关键词】一日活动 科学教育 科学 数学

正文:

一、 聚焦生活点滴——让科学教育“妙趣横生”

1.自主餐点——渗透“科学”

自主餐点具有自主游戏的性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进餐时间、进餐伙伴、进餐品种、进餐数量、进餐用具等,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餐点活动。良好常规的建立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自主性,还可以渗透数学知识的启蒙与探究,最终学会自我管理。

自主拿取,学习点数。餐点区设置数字牌提示牌,孩子在拿取点心时,可以根据提示牌的数字,知道自己拿几块,认识数字,拿数饼干时进行点数。

多样餐点,数学探究。餐点中多样的饼干可以引发孩子数学探究,如图形饼干比较大小,认识形状;夹心饼干和薄脆饼干比较厚薄,通过猜测验证从而感知两种饼干的厚薄关系;手指饼干比较长短,学习排序;动物饼干学分类,如两条腿与四条腿的动物、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在水里生活与在陆地上生活,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等等;数字饼干可认数及运算。孩子们在自主愉悦的餐点中“玩中学,学中玩”。

水果分发,目视量化。实行自主餐点后,每天的水果也是孩子们自主拿取,每天的

水果不同,幼儿对于不同水果拿取的数量会主动商讨约定如何制定数量,并自主的增添量化标识。如海南蕉比较大,半只为一份;皇帝蕉一只即为一份、哈密瓜一个切成30块,两块为一份;火龙果切成几块,几块为一份。讨论过程中,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记录,以图画方式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明确的标识每种水果一人份的量或者半份的量,幼儿既可以选择吃一种水果,也可以选择两种水果每种吃半份。

自倒牛奶,容量测量。我们的倒壶上有刻度,数字毫升,孩子在倒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依据去倒,现在很多孩子已经熟练,他们已经学会目测,估摸多少。

餐具分发,一一对应。值日生可以通过签到人数分发碗筷,并有顺序先后分发。

2.美食趣报——探索“科学”

午餐时间孩子自主介绍饭菜,不仅学习营养和健康知识,也可以挖掘教育契机,如个别孩子会挑食,可进行科学绘本活动“小身体大学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从绘本故事中知道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吃不同营养的食物,知道挑食偏食的危害。进行科学认知活动认识人体内部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进行科学教育“食物的旅行”,探究食物进入身体后的旅行加变化并通过绘画活动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问卷调查自主探索食物的秘密,研究小朋友们喜欢吃的食物。生活馆活动自己制作美食,摸索怎样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尝试不同食物的制作方法,班级还可增设了身高测量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本子,自主记录每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并写上日期,孩子們根据自己的记录讨论等等。

3.盥洗饮水——发掘“科学”

盥洗饮水环节时,常被老师作为健康教育的契机,那么在这一环节可以挖掘出哪些科学教育的契机呢?如对很多幼儿来说,都是不愿意喝水,以此为契机的,可以跟孩子们一起探索水的秘密,水有哪些形态、我们为什么要喝水,及水进入我们人体内的活动,还可延伸进行主题活动如:流动的水,盐不见了,沉与浮,破冰取物,净水实验等等。

二、优化过渡环节——让科学教育“兴趣盎然”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同样不容小视。晨间来园、午间散步、晚间离园……他们虽然在一日活动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是,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挖掘其中的科学奥秘,会让幼儿更加着迷于神秘的“科学王国”。

1.自主签到——巧用“科学”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对于自主签到环节的有效开展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各班迁移已有经验,对班级幼儿的签到栏依据幼儿能力提升在做不断改变。小班的签到表用照片形状、颜色来组合,每几个孩子为一组,设定一种颜色或一种形状去匹配对应,或孩子们通过认识头像,熟悉同伴小朋友,潜移默化中巩固颜色形状的科学知识。中大班的签到表,老师们把更多的主动权给予孩子,由幼儿自己完成,并体现多样性和留白。看,大班老师只提供了边框板块,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记录。孩子通过日期、时间、天气的记录学会了数字信息进行简单推理,了解时间天气等知识。

2.悠闲散步——趣用“科学”

散步活动是轻松的、愉悦的。我们在散步时,把“有趣的数学”融入其中,孩子们乐此不疲。首先是约定出发人数,每天推选进餐第一名的孩子作为当天散步活动的“小老师”,“小老师”和老师约定散步出发的人数。有时10人一组,有时8人一组,“小老师”就要时刻注意排队的人数,按照老师提出要求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一一点数的方式进行检验,愉悦中轻松练习点数和计数能力。其次变换排队方法,増强计数、分类、统计能力。孩子们常常变换不同的排队要求,让散步活动变得趣味无穷。按性别排队、按衣服颜色排队、按个子高矮来排队,按照男孩女孩交叉的顺序排队……孩子们在反反复复的游戏中不停地变换自己的排队顺序和位置,既活泼有趣,又具有挑战性,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分类、排序以及数量统计的能力得到锻炼。再次是行进中的计数加,分清空间方位,如在教学楼的二、三楼层的班级老师轻松的引导孩子玩数楼梯的游戏。作为老师时刻提醒幼儿用右手扶住栏杆要靠右边楼梯走,同时可帮助幼儿分清左右的空间方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如何利用科学教育培养幼儿数学兴趣[J].冉启桂.课程教育研究. 2020(03)

[2]有效渗透数学教育优化幼儿体育游戏的案例[J].张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6(02)

[3]将科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J].徐佩华.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5)

作者:吴娟

上一篇:公司信访工作总结优选下一篇:交警中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