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幼儿教育的根本规律。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有的幼儿园还存在着“小学化”倾向。为此,我园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 篇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阶段融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强调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强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忽视了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幼儿教育的工作愈来愈重要,但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为现象也愈来愈严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造成阻力。本文主要就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详细探究。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阶段融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强调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强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忽视了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相符。幼儿的神经系统功能、认知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等,尚未发育完善,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势必会造成幼儿对教育活动不感兴趣,使得他们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丧失了自主思维能力。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很不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入手,重点引导幼儿锻炼身体,培养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而言之,幼儿教育需要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不能过于强调知识点的灌输。幼儿教育小学化则直接忽视了对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兴趣、社会交往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再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幼儿过早接触了小学阶段的内容,使得他们在日后进入小学校园时,会接受到重复性的内容。虽然这能够让他们轻松地拿到高分,但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思维,会让他们在进入中学校园之后,一下子不能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得以发生。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因素

(一)学校

1.幼儿园

(1)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修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幼儿行为和思维习惯的直接影响者。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成果。组织幼儿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幼儿教师的思想得到转变,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让广大幼儿教育掌握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2)重视对幼儿园日常工作的指导。有些幼儿对于玩具或者游戏活动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则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内容,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逐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盲目地追求办学质量,而需要坚定最初的办学理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严格按照山东省省编教材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每一个教育主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过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探索游戏化学习。所谓游戏化学习指的是,为幼儿创设一种游戏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当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知识融入到游戏情境中,既杜绝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又让幼儿实现了知识视野的拓展。例如,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设置图书角,供幼儿随时翻阅;益智区内拼图等开发智力的材料;生活操作区内投放串珠、插花等材料,引导幼儿在材料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散思维,强化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

2.小学

据了解,现在小学一年级的上课进度很快,如果完全没有接触一年级知识的幼儿学习起来是非常吃力的,所以,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家庭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家长与教师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对《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有所了解,引导家长充分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家长讲解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共同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

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现实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引导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摒弃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注重对幼儿行为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而不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幼儿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家长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朝着合理的方向大胆探索,让幼儿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加入到幼儿的探索活动中,与幼儿共同成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中一些辅导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而他们也似乎明白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如此,就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日益明显。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杜绝报名辅导班、培训班,减轻幼儿的压力。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幼儿教育不应该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应该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突破幼儿教学障碍,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纠正措施.幼儿教育[J],2002.

作者:郝倩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 篇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幼儿教育的根本规律。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有的幼儿园还存在着“小学化”倾向。为此,我园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

一、现象观察

在行为规范方面,许多幼儿园的“幼儿在园行为细则”都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严格遵守规则,如要求幼儿对教师绝对服从,驯顺听话、不顶嘴、不辩解,课间不追逐打闹、不跳跃奔跑、不大声说话,等等。在集体活动时,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正襟危坐、认真听课,课堂活动中没有演示和游戏,只有单纯的知识灌输;个别幼儿园还进行像小学生一样的测试,完全是严格的知识教育。在园所活动方面,则设有过多的对活动内容的复习和竞争性项目。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上,更是根据幼儿的竞争性测试结果来评价教师。凡此种种,皆是对幼儿的过度强调规范、过度注重竞争、过度讲究服从、过度知识传授,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危害分析

(一)过度强调规范,限制了幼儿探索精神的发展

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和合作的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探索精神的发展,不同游戏背景的创设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幼儿自主发挥、合作游戏,不能过度强调规范,否则会限制幼儿探索精神的发展。

(二)过度注重竞争,阻碍了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在各种各样自主游戏的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就会暴露出多种弊端。例如,幼儿户外活动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幼儿因为没法自主换下衣服而号啕大哭,而那些自主能力强的幼儿会积极想办法或寻求他人帮助。对此,幼儿教师应多采取一些鼓励性语言,减少对孩子的限制性要求,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推动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三)过度讲究服从,损害了幼儿主体精神的发展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主体的发展。3~6岁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发展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常被动等待教师来分配角色,而不是自主选择;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来表达与思考;甚至在一些生活活动中,有的幼儿会表现出消极被动的一面,连饮水、如厕等都要老师允许才会去。

(四)过度传授知识,约束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在传统观点中,儿童的玩耍是毫无意义的,是浪费时间的,幼儿家长也倾向于早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管束起来,让孩子认真学习知识。但是,过度地注重知识传授,会使幼儿失去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幼儿缺少游戏过程中丰富情景的刺激,其想象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教育要顺乎天性,幼儿教育更应如此。上述“小学化”的危害表现归根结底都是违背孩子的天性,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本质上就是要求教育回到孩子的天性和规律上来,顺乎天性,符合规律。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要想去“小学化”,幼儿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师资培训是去“小学化”的关键环节,就现阶段来说,职业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我园融合教师教育的新理念,把教师的教育分成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入门教育和在职教育。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递进的过程,为此,我园确定了循序渐进的教师培训制度。首先,幼儿园根据不同教师的性格及特长,推荐给教师适合各自专业发展的方向。其次,园所采用系统递进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园所培训还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带班时间,让教师学以致用,实现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最后,幼儿园结合网络研修社区,运用互联网资源对教师进行混合式培训。

我园特别强调以教研为抓手,积极研究教育部门颁发的文本文件,提高教师的去“小学化”观念和行为,让参训教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透彻的认识。我园还积极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帮助教师找到各年龄段去“小学化”的具体抓手和突破口。

此外,幼儿园还合理指导教师选好学习内容,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例如,我们会对大班的教学内容适当做一些调整和变化,由于小学以分班教学为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截取一些适合大班孩子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教学的改变。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现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幼小衔接”方案。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科学制订保教工作计划,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为此,我园各项保教工作必须做到一日生活游戏化、集体教学游戏化、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一)一日生活游戏化

我们在一日常规流程的设计与安排上,围绕游戏化目标,分别对保育员、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们积极与一日生活游戏化进行衔接,营造出游戏化氛围。在重要的节庆日,我们还组织幼儿与家长、教师一起上台表演节目,加强幼儿园的游戏氛围,既让幼儿轻松地度过一日生活,又把游戏化氛围渗透到家庭中,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中班区域游戏“我来当医生”,活动的主要流程包括:找出主题,讲出故事;小朋友当体检医生或被体检人;了解常规的体检项目;开始角色扮演。经过一系列游戏过程,幼儿了解了到医院需要体检的基本项目,萌发了对他人的关爱,了解了医生需要做的一些基本工作和任务,更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二)集体教学游戏化

根据游戏化的要求,我们的教室和活动区域装饰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各领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引入游戏的因素,体现出相应的游戏氛围。我们还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幼儿家长参与游戏化教学,和教师一起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游戏化的氛围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和幸福。

例如,我们常做的大班体育活动“快乐爬虫”,该活动主要培养孩子积极大胆地参与,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负重爬行的方法(姿势、动作),并能在狭窄的通道里控制身体、迅速爬行,以克服游戏中的恐惧心理。活动中,教师会把若干个大号可乐瓶装满水作为炮弹,再准备4张网和4根平衡木。首先,教师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做自由运动,也可以让两个小朋友在前面做示范;然后,老师引导幼儿:“我们家里的娃娃被老鼠偷走了,听说娃娃就藏在‘山洞’里面,我们赶快找‘弹药’,把‘弹药’运送过去吧!”小朋友们开始寻找散落在各处的‘弹药’,然后抱着找到的‘弹药’快速穿过重重障碍,把‘弹药’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教师也可以在中途增加一些难度,如设置独木桥、跨越网桥、翻越障碍物等。“战斗”结束后,小朋友获得了游戏的胜利,成功地解救了娃娃,并将其送回了家。

(三)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还有着大量的非游戏活动,包括一些教学活动、亲子活动和师幼交往沟通场景等。这些环节的游戏化不够深入,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非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缺乏吸引力,必须由教师设计,然后加入游戏活动的因素,其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交往活动和学习活动更具主体性。所以,非游戏活动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是否感受到了活动的真正意义,是否对活动充满兴趣,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体的能动性,是否挖掘到了幼儿的兴趣点。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关键点在于游戏对幼儿的真正价值,而不是表面的游戏形式与游戏数量。

五、家园协作,促进家长转变观念

为有效促进家长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我园给每位家长发放了一份指导手册,手册分别从认知篇、准备篇、适应篇、沟通篇、习惯篇等方面推动家长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不同。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入园心理焦虑?如何减少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如何做到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诸如此类问题,我们都与家长进行了具体交流。与此同时,我们还定期设置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活动咨询等,接受家长的随时咨询。此外,我园还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向家长推荐科学的育儿方式,让家长了解“小学化”对幼儿健康发展的危害,教会家长科学育儿,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最终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一些大班毕业生的家长特别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表现非常优秀。这印证了我们的做法,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幼儿园不仅要做到整体氛围游戏化,还必须要做到一日生活游戏化、集体教学游戏化、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如此才能真正提供给幼儿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环境,化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孙云晓,赵霞.中国儿童想象力危机报告[J].少年儿童研究,2009,(22).

[3]于珺.重读先哲皮亚杰[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作者:郑琴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 篇3:

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教育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幼儿园教育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学化”现象。这种现象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仅不能提升幼儿综合素质,还会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并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排斥、抵触等不良心理,必须予以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就具体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成因;应对措施

合适的教育应当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育,一旦违背了规律,教育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所以,面对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小学化”现象必须予以重视,针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采取解决措施,让幼儿在合适的位置上学习合适的内容,既让幼儿习得知识,又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1.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成因

(1)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现如今,社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让孩子接受有效的教育,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家长认为提升孩子未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未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许多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够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尽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家长在和幼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提及最多的内容就是孩子的成绩、智力,很少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家长需求,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灌输过多的知识,导致他们学习压力过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即使是学前教育中,也存在幼儿园与幼儿园争抢“生源”的战争。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幼儿园不断致力于提升办园质量,而对办园质量的提升主要依靠增加幼儿学习量或者学习难度等方式去实现。 所以,现下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比艺术特长、比记忆单词、比数学运算、比识字背诗等各种情况。这也是让幼儿园教育陷入“小学化”的一个重要推手。这是社会大環境的逼迫,也与幼儿园自身认识不清存在一定的关系。

2.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的应对措施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借助新闻媒体、学前教育行政机构等途径对幼儿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要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性进行宣传,以此提升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让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所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这可以起到全民号召的作用。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性进行阐述,以此矫正幼儿园教育观念,提高社会人群的认识。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指导,严加监管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问题。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将“小学化教学”作为一项扣分标准,甚至以此标准对幼儿园办学质量进行评价,作为“不得办学”“停顿整改”的衡量指标,通过这些方式引起幼儿园的广泛关注,这是消除“小学化”现象的有力措施。

(2)提升幼师综合素质,优化幼儿园办学质量。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与教师自身认识不清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为了迎合家长需求,还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竞争力,均不能通过“小学化”的现象加以实现。所以,要想消除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只有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让幼儿教育在正确的道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有关部门以及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把关工作,要求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而对已经上岗的幼儿教师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培训,比如,外出考察、跟岗学习、现场观摩等,帮助教师端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以及与幼儿的沟通技巧、相处技巧等,这些是每一个在岗教师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端正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

(3)建立家园共育平台,净化幼儿的学习环境。在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幼儿园教育。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问题,幼儿园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首先,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活动日、家长会、亲子教育、微信等途径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这些途径将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告知家长,让家长认识到最好的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而不是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幼儿园再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传授家长正确的、科学的育儿方法,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始终坚持以游戏教学为原则,让幼儿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有家园有效携手,才能为幼儿创建统一的、和谐的成长环境,这对发展幼儿智力、提升幼儿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幼儿园必须予以重视,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要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以此净化幼儿的学习环境,让学前教育的价值得到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吴龙.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26-129

[2]徐青.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纠正和预防[J].林区教学,2010(01):116-118

[3]王缤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7-79

作者:刘晓勤

上一篇:卫生局加强灭鼠活动方案下一篇:环境整治示范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