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去小学化”的问题研究

[摘 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组织过程中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机械灌输的方式提前教给儿童大量的小学内容,并以小学生的行为标准要求儿童,片面追求其学业发展的错误教育方式。无论从个体发展角度还是从国家发展角度,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从内涵、表现、危害、原因四个角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探寻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去小学化”

[

近些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以“填鸭”方式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内容;一些培训机构为谋取利益广办幼小衔接班,大肆宣传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种种优势。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如《國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均明确指出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大多公立幼儿园也谈“小”色变,但目前幼小衔接中“小学化”教学方式依旧大受追捧。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为何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幼儿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去“小学化”?本研究试图围绕这几个问题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展开全面分析,为寻找更好的出路出谋划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种:有人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即把儿童当小学生进行教育。有人认为,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评价标准等引入幼儿园实践中,使之常规化进而趋势化的一种错误的且带有功利性的教育现象。本研究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无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机械灌输的方式提前教给儿童大量的小学内容,并以小学生的行为标准要求儿童,片面追求其学业发展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幼儿学会大量小学一年级内容,同时强化各种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大量选择智育内容强迫儿童学习,忽视德育、美育、体育、劳动等方面的内容。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小学集体教学的形式,以老师知识讲授为主,很少让幼儿进行个别探究。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只看重学习效果的达成,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小学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儿童大量“灌输”小学课本知识。在行为规范上,教师以小学生的行为标准要求儿童。如,专心听讲、发言要举手等。在教育环境上,活动室的布置效仿小学教室,桌椅摆放采取排排坐方式,四周墙壁贴满幼儿作业。在教育管理上,生活作息完全与小学相同,按相应课表上课,每节课授课时间较长,儿童几乎没有自由活动时间。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无论从个体发展角还是从国家发展角度,它都有不容忽视的弊端。从个体发展角度看,一方面,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之中,非常脆弱,易受伤害。另一方面,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在学前阶段超前学习小学内容,幼儿入小学后容易养成因提前学过相应内容而不认真听讲的习惯,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在小学高年级成绩突然下滑,进而产生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国家发展角度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利于我国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强调对儿童进行大量的机械训练和知识灌输,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应试教育压力给家长带来高度的入学适应焦虑。目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大多以考试形式选拔优质生源,以知识掌握量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引起了家长的普遍焦虑。

2.幼儿园片面追求生源率。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文件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些公办园“小学化”倾向有所减小。但由于家长普遍坚持错误的幼小衔接观,导致一些公办园为了生源率迎合家长,不得不向幼儿教授小学内容。此外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幼小衔接机构大肆宣传幼儿提前大量学习小学知识的种种优势,一些家长也盲目从众,纷纷报班加入其中。

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当前很多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未经过专业的幼儿保教理论和技能培训,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将小学各门学科知识生搬过来灌输给幼儿。同时,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不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缩短课时、加快教学进度、加大课程难度等方式加重幼儿的学习任务,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恶性循环。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路径——去“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有诸多弊端,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去“小学化”。什么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为什么我国长期以来不能彻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应当如何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本研究将从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内涵、困境、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即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组织过程中,摒弃机械灌输的教育方式,教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选择适宜儿童学习的有关自然、生活和社会等内容,并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一些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二)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困境

1.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本位”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沿袭下来的部分教育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知识本位”比较普遍。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读书”“学习”均指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早,越有机会考取功名,越有出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纷纷让儿童超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造成当下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演愈烈的局面。

2.我国缺少相关法律制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在国外并不像在我国这样严峻。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有相关法律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行为进行制裁。例如,1968年在美国内华达州,一位母亲因其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教授了英文字母而将该幼儿园告上法庭,她的理由是该幼儿园向孩子教授英文字母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损失,最终这位母亲胜诉。从这个案例结果中不难看出,美国相关法律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行为,这对我国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仅靠一方力量难以解决,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小学、媒体、家长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解决。

1.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1)加大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投入、监督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使幼儿园不用以实行“小学化”教育方式追求生源率筹集资金办园。同时,建立健全有关幼小衔接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兒园包括幼小衔接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严惩幼儿教育“小学化”行为。

(2)取消小学入学考试,按区入学,适当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资源落差。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精神,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任何形式的小学招生考试,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均衡师资等方式努力缩小各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3)加强幼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岗位准入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师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教研和培训部门要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培养培训园长、教师,加强园本教研,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幼儿园

(1)端正办园思想,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幼儿园要端正办园思想,不能追求一时利益,同时幼儿园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化培训,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2)视情况将部分小学一年级内容以游戏化和生活化方式渗透在儿童的日常活动中。本研究认为,不能将所有的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内容的行为都简单地看作是幼儿教育“小学化”行为。

3.小学

(1)加强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双方共同的任务,小学教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和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与幼儿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课程和教学适当向幼儿园靠拢。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和教学可以适当向幼儿园靠拢。课程上可以适当降低一年级课程的难度和进度,教学上适当采取游戏化、情景化等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4.家长和媒体

家长要坚持科学的幼小衔接观,把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上,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同时,电台、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应大力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向全社会普及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唐山地区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与民办园教师职业满意度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2]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9):10-11.

[3]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97-99.

[4]郭敏.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46-49.

[5]赵南.重温《三字经》:我国传统蒙学读物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90.

编辑 张 俐

作者:王鹤洁

第2篇: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与去小学化策略

摘 要:去小学化,是近年来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因为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让幼儿教育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幼儿教师应当对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清楚的认识,然后通过合理的策略实现教学活动的去小学化,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对此,首先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然后提出了去小学化的一些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去小学化;策略建议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面向3-6岁幼儿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这一时期是开发幼儿智力、健全幼儿人格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智力开发、素养培养等方面,而不应该关注理论知识。然而现在,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将小学阶段的一些内容加入进来,对幼儿进行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些方面的一些知识教育,这导致幼儿教育陷入小学化的误区之中。如何去小学化,让幼儿教育回归本质,值得思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实际中有多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小学化。在一些幼儿园,针对幼儿设置了拼音识字、字母单词、数学计算这些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就会学习,在幼儿教育中提前教学,一方面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会影响幼儿的素养培育。第二,教学模式小学化。幼儿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不局限于环境和规则。但是现在一些幼儿园教学时,在模式上向小学看齐,采取班级化教学,在教室内对幼儿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会限制幼儿的发展。第三,教学评价小学化。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评价应该多角度、多样化评价,衡量幼儿的发展。不过目前一些幼儿园却采取卷面化的评价,向小学看齐,这是不合理的。

小学化倾向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遏制!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要去小学化,不得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识字、英语单词、数学计算等方面的小学化内容,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上,也需要以幼儿为本,不得套用小学的模式。教育部针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对其形成重视,通过合理的方法优化教学活动,避免教学活动向小学化发展。

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具体策略

针对目前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问题,幼儿教师需要立足教学活动,合理展开创新优化,一方面要摆脱小学化内容,另一方面要挖掘幼儿教育的内涵,提升教学活动的深度。

(一)正确理解去小学化

去小学化是一个重要任务,但是也不能在教学活动中“一刀切”,排除全部和语文、数学等相关的内容。去小学化,主要是去除小学课本中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小学课本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做好幼小衔接也是必要的。毕竟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做好二者的教育衔接应该重视。所以,这就需要正确理解去小学化,不能在思想上陷入误区。去小学化,是以去掉理论知识的教育为主,但不能去掉相关素养的培育。比如小学数学中,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就可以从这些素养出发来构建教学活动,让幼儿形成相关的素养,这样既可以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也可以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

幼儿教育要实现去小学化,那么在教学模式上,就需要实现开放式构建,不能套用小学的模式,要走幼儿教育自己的路线。一方面,要构建多样化的区域活动,以美术、阅读、手工等为基础,分别构建不同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对应的区域中进行游戏,在玩耍中实现学习,培养相关的素养。比如手工区,可以设计泥塑、玩具组装等手工活动,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现实生活,以生活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给幼儿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校合作转变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仅仅是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问题,很多家长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语文等基础知识,可以在起跑线上领先。这种思想极其错误,因为这些知识在小学阶段都会学习,在幼儿阶段提前学习,无非就是重复劳动,并不会取得什么领先。所以,就要基于家校合作,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家长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让家长转变理念。让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达成共识,共同为去小学化努力,让幼儿教育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改革在当前新时期是个主流趋势,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去小学化是核心所在。这需要教师正确理解去小学化的内涵,把握准确的尺度,构建开放式教学,并且要基于家校合作,对幼儿教育予以重构,摆脱小学化倾向。

参考文献:

[1]金娟.从幼儿园管理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J].中华少年,2019(7).

[2]俞文,付晶艳.立足现代儿童观合力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J].成才,2019(2).

[3]郭宏.做好幼小銜接,防治“小学化”倾向:关于幼小衔接的政策解读[J].山西教育(幼教),2019(5):11.

作者:张旭慧

第3篇: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更不能虚无化

教育界内部已经逐渐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它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使幼儿的天性及多种能力的发展受到压制,打乱了小学阶段教学的安排,使小学阶段儿童应有的好奇心、学习热情减弱……既然这样,有些人对幼儿园教育有了另一种认识——教育任务虚无化。《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有两个:保育和教育,既然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被诟病,那么幼儿园只要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让他们高高兴兴、安安全全地度过幼儿园时光就行了。

山东省鲁中高级技工学校有很强的幼儿教育专业,也有附属的幼儿园。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我们坚信,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幼儿教育绝不能有单纯的知识化、小学化倾向,更不能虚无化。

塑造人格:幼儿园最应该做的事

幼儿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对人格素养的养成有重大意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的人格”有很多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指一个人应具有的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绪和心态、恰当的处世方式和正常的社交能力的总和。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自我的确认阶段”是3—7岁,这与幼儿的在园年龄基本重合。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必须在内心有一个基本的自我意识,即我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与他人的相处之道。甚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长到七岁前,其人格的基本模式就大致形成了,以后将保持终身。因此,如果这个时期忽视了人格的塑造和引导,或者进行了错误的人格教育,很可能会导致幼儿不能发展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个别人甚至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需要花费数倍的精力来矫正。

我们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人格素养的培养,会尽可能地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平稳的情绪环境,这包括对儿童可能有的不良情绪的提前干预以及教师对儿童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的正确、及时的回应两方面。比如,多数孩子都会有入园焦虑情绪,我校的附属幼儿园会设计一些桥段,让教师们暗示孩子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游乐场”,你看那边有各种游乐设备,还有很多快乐的小同伴,分散焦虑,让幼儿从心理上放松。然后要求教师慢慢走近他们,了解个体的心理需要。

当儿童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不良情绪时,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回应,不能忽视、拖延,更不能压制。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表示理解,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同情,然后进行化解。这之后再分析儿童的要求或行为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这里是两个步骤,无论如何,都先要让幼儿有一个平稳、积极的情绪,在这之后再处理问题。而以往,我们都是一上来就要跟孩子辨个是非曲直,这不利于儿童良好情商的培养,儿童在极端情绪下也无法真正地处理具体问题。人格素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情感的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心态,如果能保证幼儿在园期间,始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平稳的情绪之中,对他日后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控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之间的交往也能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孩子们在相互的游戏、交流中会更明确地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边界,从而发展出更有社会性的健全人格。各种游戏是孩子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一系列的规则之下,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柔性的竞争,孩子们能够体验各种情绪,了解自我,体验社会生活的规则意识,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些都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因素。我们园的游戏十分强调让孩子们投入和忘我,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中要坚持规则,同时要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对失败的孩子要及时进行鼓励,把握好游戏的竞争和友好两种氛围之间的度。

另一种积极交往的方式是分享,即每个孩子都把友善向外扩展一些。分享非常有利于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建立一种未来社会非常需要的人际间的信任感。我们为此专门设立了“分享日”,鼓励每个孩子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玩具,先进行同伴间的交换分享,接下来进行多个孩子间的大分享。整个分享的过程和场面都是非常温馨的,孩子们由衷的善良和朴实让人感动。活动中,绝大多数孩子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分享之于人格形成的意义更大,更积极。

纠正家庭教育偏差

幼儿园在健全人格形成上需要做的另一件紧迫之事,便是要纠正家庭教育中的偏差。今天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的现象。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导致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缺失,孩子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在每届刚入园的孩子们中间,都会有特别极端的“小霸王”、“小皇帝”、“小犟牛”、“小磨蹭”、“小懒虫”、“小馋猫”、“胆小鬼”……幼儿园需要让这些孩子融入到集体之中,逐渐改掉这些毛病。幼儿的可塑性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很多孩子都能恢复正常,但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纠正,将来这些毛病就有可能深入到他们的人格之中,形成既定的认识和行为准则,很难改正,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很多困扰。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作用。近几年我校附属幼儿园利用全园家长会、级部家长会和分类家长会等大中型活动,积极宣传教育理念。我们还积极地聘请育儿、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到幼儿园办讲座,每次讲座,都会请家长参加,也让专家们准备一些面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还会专门留时间让专家解答家长的疑惑。为了让家长和我们取得教育观念上的一致,近些年,我们还组织了幼儿园的开放日、展示课等活动,直观地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方法。

这之中,我们觉得幼儿园和家庭在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最需要形成合力。幼儿可塑性大,但自我控制能力差,习惯的力量能弥补自控能力的不足。比如独立进餐的习惯,我们在园中都会坚持。但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只要一回家就被破坏了。因此我们的很多活动和讲座,都会强调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必须和幼儿园保持一致。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

为了让家园更好地融为一体,形成教育同盟,幼儿园利用一年中的各种节日,开展家园互动的活动,例如“三八节”,让孩子们为妈妈制作爱心花环;“五一劳动节”,制作“我是小帮手”的反馈卡,说说帮助家长做了什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入了幼儿园,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家长也重拾了童心童趣。最重要的是,家长们都有了参与孩子教育的热情,同时,他们也愿意学习正确的育儿理念。这样,儿童教育的联盟就能形成。

当我们不再把小学阶段的知识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时,我们便有精力投入到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上,这是幼儿园教育最该做的、最有价值的分内的事。

能力发展不可错过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除了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外,我们还以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发展指南》)为依据,找到了很多必须在幼儿园阶段就要着力发展的能力,过了这个时期,最佳的教育效果就会失去。

比如,语言能力,从3岁的倾听,到6岁的表达复杂事件和内心感受,每一年都有其发展的重点。据此,我们制定了自己的一套语言训练计划。从倾听教师讲故事开始,然后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用简单的单词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让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件事物。接下来,我们会有短语、单句的训练,然后鼓励孩子完整地说出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故事,最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丰富想法。这样系统的训练都是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而表达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机会说,引导他们说得更多,更好。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能感到,在语言发展这件事上,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去作为与不作为的差别很大,这些年我们园孩子们普遍都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大些的孩子基本能有逻辑地、清晰地表达很复杂的内容,与我们没做这件事之前相较,孩子们的变化是明显的。

还有其他一些基本智能的初级开发,幼儿园都有责无旁贷的教育义务,比如艺术智能,我们也严格遵照《发展指南》的要求,做好我们的教育计划。《发展指南》在艺术感受上形容小班的孩子:“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而大班孩子则会“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每个季节,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集体出游。小班老师会引导孩子观察每件新奇的事物,大班老师则会让孩子们模仿自然界的一些事物,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

再比如绘画,我们不会教更多的技巧,而是遵从幼儿绘画的规律,刚入园的孩子我们会让他们信手涂鸦,4岁则引导他们画些简单的东西。我们不会用技巧去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幻想,更宽容他们的跳跃性思维、无逻辑的联想。我们还组织了多次的创意大赛,展现孩子们的有无限想象力的创作。很多教育理论都认为,幼儿期绘画对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幼儿园放弃了绘画教育,对儿童多种智能的培养都是一种损失。

再有,科学能力中的好奇心唤醒,初级的卫生保健知识,儿童的安全意识培养以及最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内容都是幼儿园教育所必须要做的。

总之,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绝不是说幼儿教育无所作为了,正相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 程路

作者:李忠山

第4篇: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的初步理解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李健轩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倾向化的思考》中指出:“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为适应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少动少玩,勤奋好学;在学习知识方面,几乎按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上课、训练、作业,一味向幼儿灌输文化知识,甚至还布置家庭作业,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要求,缺少图案色彩,缺少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小学化,内容也是以教学活动为主”。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概念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有的小学化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人们对这种小学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是可以提前学的,只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喜欢接受的方式就可以了;有人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小学的知识还是超过了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幼儿也容易忘记,没有多少效果,即使有效果,也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对知识没有新奇感,不认真听讲而导致学习习惯不好,不利于幼小衔接。

有的小学化侧重于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如把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教学的形式则完全是满堂灌,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一堆作业等等,这种小学化在农村学前班较为常见。

大多数小学化现象则兼而有之,只是程度各异。

第5篇: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的精神相违背。《纲要》和《条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教育是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人为限制了幼儿天性,有损幼儿心理健康,会使孩子从小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和发育规律,妨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甚至有可能给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于培养孩子成才,因而揠苗助长。尤其是有的农村家长对幼儿成长规律认识不足,对早期教育的科学性知之甚少,对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缺乏认同感。认为孩子上幼儿园的目的就是看书识字、做作业。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识字多,就觉得幼儿园办得质量高;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光做游戏、不背诗词、不做作业,就以为幼儿园办得不好,抱怨老师不务正业。这种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幼儿园要办下去,就不得不考虑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假如不与家长的要求接轨,就没人送幼儿入园,只能面临倒闭。因此迫于生源问题,私立也好,公办也好只好被动迎合市场需求,违心地以读、写、算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被迫向小学化方向靠拢。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幼儿教育只重视识字、算术的能力,而忽视了智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抑制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错过了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需要家长及全社会形成共识,也需要积极的倡导和成功的示范。首先,作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一份子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安排教学,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科学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完善督导和评估监测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训,认真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幼儿家长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和知识观,明确幼教目标定位,了解儿童成长发育规律,深刻理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科学道理。特别要尊重幼儿的成长特点,不要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避免揠苗助长,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

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教育走上科学正确的轨道。

第6篇: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影响的是幼儿身心健康,也因此屡遭社会诟病。月初召开的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并发了配套文件,要求各幼儿园不能教授拼音、书写汉字、学做笔算算术题等。然而,仅仅以行政手段规定幼儿园不得教小学化课程,就能遏止幼教的小学化倾向吗?

家长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态度很复杂,很多父母扮演了“推手”

一直以来,虽然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深恶痛绝,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80后父母却恰恰扮演了“推手”角色。新区的林女士说,她家孩子在附近幼儿园上中班,已经会说“请坐下”、“要喝水”之类的英语对话了。她觉得,如果孩子有兴趣,提前学点东西是好事。记者在市中心某民办幼儿园随机问了几位家长,都称孩子在幼儿园里算术什么的都学的。有的家长还反问:什么叫小学化?上大班了肯定要教点小学的东西,不然孩子跟不上反而会自卑。

一些作为过来人的小学生家长,也倾向6岁前要学点基本的识字、拼音等。一位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妈妈说,她的孩子读幼儿园大班时,特意到培训机构上了拼音等课程,上一年级时才跟得上趟,而同班没学过的小孩,则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考试卷都不会做。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就说,她孩子的幼儿园啥文化课都没教,今年上小学明显感觉吃力,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辅导。

的确,许多家长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他们赞同“快乐教育”的理念,不忍心孩子从小背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当幼儿园真的回归纯玩乐游戏后,家长又不满,觉得交的学费光让孩子玩了,等“幼升小”后孩子要加倍补回来。于是,就算幼儿园不教,家长还是会在外面报早教课程。崇宁路上一家专门针对3—12岁孩子的英语培训机构说,起码有两百多名学员是幼儿园的孩子。

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一要转变观念,二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五爱小学的华校长长期分管一二年级教学,她非常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她认为,就教育规律而言,学前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而不是超前学习知识。五爱小学对每年入学的新生摸底发现,许多新生已经提前学了小学课程,甚至有的幼儿园大班黑板上,有两位数加减法和连加、连减,而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才涉及到10以内加减。从教学实践来看,提前学的孩子不见得比没学的有优势,一是有的孩子提前学了,反而不爱听了,难以养成好的听讲习惯;二是有些提前学写字的孩子,过早地看书握笔,加上姿势欠妥就会影响眼球发育。

第7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

009年,一部耗时3年、以北京一家名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小人国》上映,展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孩子以天然的状态。

在现实中,巴学园曾饱受争议,“童话毕竟要回归现实”、“我赞成这种教育理念,却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来”。

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和幼教专家们都在思考。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在巴学园园长李跃儿眼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有点儿拔苗助长。

李跃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材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来制定。五六岁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发育都没有达到理解小学内容的程度,提前教授反而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它的成长是由自身机制决定的,懂得种子的成长规律,施以适当的帮助,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她表示,这便是巴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巴学园,这种理念被称为“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

“在巴学园,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巴学园的老师岳静红告诉记者,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

在《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看来,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发展出自我及人格,保持学习的兴趣”。

他表示,每个孩子出生后都是好学的,他的任何举动包括玩、探索、打架都是在学习。“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像成人一样,以书本为主,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触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天然的好学能持续到高年级的极少,“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都被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扼杀了”。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

尽管支持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但张同道也很无奈。如果小学、中学维持原样,幼儿园单方面做出改变,也无法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张同道看来,应试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很大,但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肖翠玲则表示,中国教育的现状要改变,必须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肖翠玲所理解的“真正懂幼儿园教育的人”有3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园长以及教育部门分管幼教的负责人。

在她培养的幼教老师中,有不少人向她反映,口头上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幼儿园要求大班上计算课,并开放了家长日,让家长检查老师的教授水平;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到幼儿师范学校,提出自己选拔幼师的几个要求„„拿了专业幼师资格的老师们很是无奈,“明明知道对孩子不好,还是得按要求做”;幼儿师范学校也很被动,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幼师行业的竞争力,教学会相应作出调整。

而幼儿园园长做的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幼儿园园长是真正懂教育的人,现在却被部分家长及现实因素牵着走。肖翠玲表示,很多幼儿园园长都是有过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很深刻,也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培养。但在现实面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被抛到了一边。

肖翠玲告诉记者,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如同一根紧绷弦的箭,一到大学就感觉彻底解放了;而外国却恰恰相反,大学之前玩,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高考过后撕书发泄、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等现象都证明了教育的可悲。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

“懂教育的人就像一根‘指挥棒’,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需要它指引好正确的方向。”肖翠玲说。

第8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现今几乎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要进入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如何对入园幼儿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此类现象出现的观念层面、社会、家长、幼儿园方面的原因,阐述因此给幼儿带来的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从根源上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提高新世纪幼儿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教育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紧迫实践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系统的基础教育工程。本文希望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此一现象的发生以及危害的分析研究,唤起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从观念上转变现行的幼儿教育方法,使全社会儿童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幼儿园园长的办学理念的影响

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立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招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

现在许多办幼儿园的举办者的理念大多都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去办幼儿园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去竞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办学要求和接受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长的建议,这些家长们要求幼儿园给自己的孩子们上一些比较难的课程,她们觉得这样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创造出更好的机会,所以一些幼儿园的园长为了自己的生源和利益而去接受这些家长给她们的建议。

许多幼儿园的园长为了利益而办学,所以她们一心都放在了要怎样把自己幼儿园的利益变到最大,怎样能让幼儿到他们的幼儿园来,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家长满意,这些都是现在办幼儿园的园长们的错误观念。这些学校懂教育的人员都让那些不懂教育的家长们牵着鼻子走,让原本单纯的幼儿园变成了现在为了利益而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竞争的个人单位了。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着“幼小衔接”的口号,把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接轨,教授一些比较超出幼儿接受范围的学科,开设的课程大多都是一些语言、数学、英语等课程,很少开设有关艺术、科学等的课程。许多幼儿园受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走入了“早教”误区,现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影响

现在幼儿园的教师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都是力不从心的。许多的幼儿园都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但是现在的幼儿教师的缺乏,迫使许多的幼儿园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大多都是一些幼儿园附近的在家妇女和一些初中毕业的孩子们,这些人她们没有什么幼儿教育的观念和很高的专业素养,所以,幼儿教师的观念错误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高,她们片面的理解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教师都是老教师,年轻的教师较少,虽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所以在幼儿园就存在了学习重知识的现象,大多都是以教室上课为主,很少的艺术课程。幼儿园都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师们把游戏拿来当做辅助的教学方式,这样已经违背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影响,使幼儿很早的就接触到了学习的压力,让幼儿会有一些的厌学现象,这一些的现象都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

(三)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

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幼儿一些小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许多的幼儿园为了小孩能升到一年级,过多的在幼儿阶段就灌输了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来管理幼儿课堂,她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幼儿提前的接触到小学的管理模式,能让幼儿很快的适应小学的教学。

( 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

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 2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到处宣扬、津津乐道。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部分家长虽然认为提前学习不是他们的初衷,但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就无法让孩子享受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所以孩子虽然才上幼儿园,他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英语等,以便使孩子能早起跑,领先于同龄的孩子,为以后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略非智力因素发展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首先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规定的幼教目标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忽视了幼儿们的素质教育,如: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这也难怪在2005年两会期间教育界代表指出教育的怪现象,幼儿园小朋友学小学内容;小学生学初中内容;初中生学高中内容;高中生学大学内容;而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内容——对人要讲诚信、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给老人让座。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教育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很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替,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幼儿教育学化的做法不顾幼儿的年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幼儿过度疲劳,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与身心健康,其

3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危害不容忽视。

(一)、扼杀幼儿天性,损害幼儿省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他们刚刚接触外面的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世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好奇,我们应该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环境,让儿童在快乐的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了解。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将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这是因为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充足的发展机会。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造成了对幼儿发展的侵害。

过早地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教学,每天反复的读写练习及知识生硬灌输,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二)、降低儿童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育效果

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一定不能是机械式、填鸭式的,一定要能唤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地去钻研学习,并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幼儿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时,这便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并有可能使幼儿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幼儿教育小学化错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提前的小学教育。把幼教的重心放在提早的识字、背诗、读文、做算术、学英语上,还一直往上加,甚至到了孩子难以承受的地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趣,对进一步学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会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进入小学再次学习此类知识,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知识传授不准确,幼儿进入小学已先入为主,很难纠正。第四,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时,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已忘光,对英语学习根本起不到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幼儿教育不是不可传授知识,但不应拔苗助长;幼儿应该享受快乐和幸福。以快乐、宽松、自由为幼儿教育坚持的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让幼儿在玩耍和娱乐中增长智慧,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加大幼儿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组织幼教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面向社会提供幼教咨询与指导,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的作用,树立科学教育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从而淡化社会上对幼儿教育的功利心态。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的,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幼儿教育小学化跟家长对孩子的过份要求有莫大关系。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抛弃以家长为本的传统观念,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家长还应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总之,家长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设计合理丰富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幼儿师范学校(班)和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在为一线培养合格的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同时,还要尽快对现有的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很多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都存在一个错误的理解,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呈现越演越烈的 6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趋势。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社会的观念层面,以家长为本位,“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过早地接受知识,以知识的多少评价孩子的高低优劣。为了迎合社会的心理趋向,幼儿园偏离办园宗旨,以“读、写、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大消减了孩子活动、游戏、娱乐的时间和体验。教育监管部门由于存在教学内容监管难的问题,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并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作用。

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和幼儿园的联合合作。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要转变教育方式,变小学式的教育为寓教于乐、游戏活动为主的儿童教育;第三是要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进行监管,从制度上加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力度。最后,我要说的是,让幼儿教育健康合理地进行,给孩子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25令.幼儿园工作规程。

【2】 黄仁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4】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国家教委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5】 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DB/OL】.于正式实施《幼儿园共规程》的意见,教基【1996】15号

【6】 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7】 刘炎编著.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邓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谢谢您邓老师!

非常感谢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谢她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和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对她们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

第9篇:幼儿教育“小学化”谁之过?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还在读幼儿园小班或者中班的孩子,原本还处在爱玩的年龄,却不得不在老师的指导下像小学生和中学生一样,按照教材学习心算、识字、英语等课程。尽管政府有明文规定,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已成为幼儿园高收费背后普遍存在的事实。为此,民进沈阳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的提案》。

学前一年就学完小学一年课程

民进沈阳市委表示,沈阳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尽管政府有明文规定,也努力进行了积极引导,但“小学化”倾向是普遍存在的事实,除极少数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幼儿园能够坚守正确的教育价值和行为外,其他幼儿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学化”问题。从严重程度来看,农村高于城区,民办高于公办,家托高于正规园。其中部分幼儿园在教学方面采用与小学教育相似或基本相同的组织形式,用大量的在园时间进行机械识字、拼音、算术,有的园甚至还留作业、做试卷训练,学前一年已经把小学一年的课程全部完成。

幼儿园“小学化”是家长逼的?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很多本来不愿意“小学化”的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也不得不走上“小学化”之路,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恣意蔓延,严重影响了沈阳市学前教育的质量。有些幼儿园园长无奈地表示,大部分正规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是想下大力度杜绝“小学化”的,但是由于很多家托和民办园“小学化”的倾向很严重,其短期效应很强,家长发现在园儿童“确实学到了东西”,认为孩子在这样的园“学到的东西多”,而以游戏为主的进行科学教育的幼儿园反而“很被动、失去了竞争力”,无奈之下只得拾起了“语、数、外”。也有的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开设奥数培训、珠脑心算等非正规、科学性有争议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对幼儿园“小学化”实行惩戒

为此,民进沈阳市委建议政府在加大对学前教育建设和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同时对社会进行积极、科学、有益的引导。首先,建立和完善对幼儿园的年审制度。对办学不规范,存在不同程度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实行警告、罚款、限期整改、吊销执照等惩戒措施。其次,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畴,从公办幼儿园抓起,逐步扩大到各类民办园,将小学化问题作为重要的督导内容加以整改。此外,利用各种媒体开辟专门栏目,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和正确理解幼小衔接,积极宣传科学开展学前教育的正面典型,形成广泛的、科学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新家庭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德国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