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与幼儿园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个学段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这样就出现了幼小衔接的问题。农村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各异,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家长对幼小衔接要么关注错位,要么重视和支持不够,小学与幼儿园又各自为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幼儿园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该不该提前教授知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授知识,就是“小学化”,就是违背《指南》和《纲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指南》在语言领域针对5-6岁儿童的阅读和书写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5-6岁儿童:第一,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第二,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第三,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第四,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第五,會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第六,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在科学领域针对5-6岁儿童的数学认知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第一,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第二,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第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 10以内的加减运算。第四,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幼儿园并不是不能教授知识的,相反幼儿园教授的知识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探索发现,从语言描述到图画符号表达。都是为孩子将来进入小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幼儿园既要教授知识,又要避免“小学化”。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避免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用小学教育的方式取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的做法。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和“重复型教育”,它极大的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严重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讲授为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幼儿自主性、随意性较强;而小学以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的突破,需要比较严肃的课堂氛围。

其次,要避免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活动不能像小学那样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比如幼儿园的《夹豆子》活动,它可以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分工合作的协调能力;也可以发展儿童的颜色、大小、形状的认知能力和计数能力;还可以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述能力。你不能单一的把它划分为语言或是数学。

然后,要避免幼儿园环境小学化。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最后,要转变家长观念,共育幼儿。现在的家长只关注儿童的知识准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孩子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孩子独立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以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是否会拼音来作为择校标准。正应为家长这种观念和择校标准,无形之中将幼儿园逼近了小学化。因此,幼儿园教育要避免小学化,就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上一体,才能真正避免幼儿园小学化。

作者:曾文凤

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农村小学幼小衔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小学与幼儿园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个学段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这样就出现了幼小衔接的问题。农村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各异,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家长对幼小衔接要么关注错位,要么重视和支持不够,小学与幼儿园又各自为政。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留守儿童过多,家校互动缺乏实效性,对接的小学与幼儿园缺乏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改进的策略:一是发挥乡镇中心校对村小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同步培训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三是积极构建家、校“两位一体”的衔接模式。

【关 键 词】 农村小学;幼小衔接;教育与管理

小学与幼儿园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就教育手段来看,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则以学习活动为主。就学习内容来看,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会有一定的坡度,这就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顺利过渡。从儿童身心发展看,两个学段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因此在这一个过渡期,儿童身心会发生一些质变。从家长和老师的状态来看,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儿童发展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幼小衔接的问题,给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农村小学幼小衔接的时代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广安市作为国家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2013年5月制定了《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2-2015)》,提出广安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2015年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2013年新修公办幼儿园50所,2015年新修公办幼儿园50所,基本达到每个乡镇均有一所及以上中心幼儿园,并将其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幼儿园独立成园后,改变了过去普遍由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的状况,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小学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 幼儿进入小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幼儿和小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和非智力的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2. 不同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农村小学起始年级,一部分孩子具备了认真听课、提笔书写、与老师同伴交流等学习生活的能力,但还有一部分孩子缺乏这些基本能力,他们进入到小学后很难或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3. 不同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千差万别。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才需要掌握的汉语拼音、两三百常用汉字、简单的加减法等知识,而其他孩子却不会这些知识。

(二)家长层面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小学校于2015年9月开学第一周每天上、放学时段开展了采访调查,调查地点是中心校和四个村级小学校门口,调查对象是前来报名或接送孩子的一年级学生家长,从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爱”过度,影响孩子幼小平稳过渡。

2. 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和支持不够。

3. 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出现偏差。

(三)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小学校于2015年9月对本镇所有幼儿园(班)和小学的老师、领导进行随机采访调查,发现如下问题:

1. 小学与幼儿园各自为政。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广兴镇所有幼儿园(班)均进行了拼音和识字教学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学习进度和效果五花八门。

2. 学校管理缺乏制度创新。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成园之后,各小学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管理没能及时跟上,各种制度和管理仍然停留在以前小学附设学前班时代的水平,急需与时俱进,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制度创新。

三、农村小学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现有水平及生存状态方面的原因

1. 不同小学的幼儿生源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农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存在很大区别,条件好的场镇孩子可以接受三年学前教育,而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却常常只能接受一到两年学前教育,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

2. 留守儿童过多,给幼小衔接带来不便。广安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随着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越来越大。对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的留守儿童而言,会面临更多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难,给幼小衔接带来问题。

(二)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和文化素质方面的原因

据对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中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致使其不能正确地辅导孩子学习。调查也表明,农村学生家长的学习意识淡薄,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家校互动缺乏实效性,有的家长甚至从未参加过家长会,不认识孩子的老师,对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1. 学校普遍不注重制度建设。对内的纵向管理比较粗放,发展凭经验,管理靠感情,没能形成有效的幼小衔接管理制度和关注幼小衔接的文化氛围。

2. 对接的小学与幼儿园缺乏紧密的联系与沟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以前主要由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进入小学时对环境比较熟悉,幼儿班老师与小学老师平时也经常沟通,学校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纳入统一管理,幼小衔接相对容易。

四、幼小衔接教育与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发挥乡镇中心校对村小的示范引领作用

1. 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村小和学前幼儿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保留村小的附设学前幼儿班,为尽可能多的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同时解决孩子上学远的问题。

2. 建立中心校年级组、教研组对村小的结对帮扶制度。学校将中心校和村小的幼小衔接纳入统一考核和管理,一年级开学前后,中心校年级组、教研组要通过组织老师深入村小指导、下村支教等措施发挥中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村孩子有机会实现学前与小学的顺利过渡,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3. 统一开展小学入学“准备期”活动。在开学之后的前两周统一开展小学入学“准备期”活动,让入学新生实现从幼儿生活到小学的自然平稳过渡。学校要明确目标,统一认识,放慢节奏,重视习惯、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信任学校,让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乐于与伙伴、教师交往。

4. 小学一年级落实“零起点”教学。由于村小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时间和水平与中心校存在差距,这就要求中心校要率先垂范,真正落实“零起点”教学,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影响,保证每一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园校联动,同步培训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学前班教师

1. 集中组织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由中心校牵头,主动与乡镇中心幼儿园衔接,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专门针对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学前班展开。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学前班的一些常规,让学前班教师熟知小学一年级的工作路线。

2. 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竞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幼小衔接竞赛,竞赛以有益于幼小衔接为主旨,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以幼小衔接相关教学实践为内容展开。

3. 大力举办幼小衔接论坛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大型幼小衔接论坛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三)积极构建家、校“两位一体”的衔接模式,合力开辟孩子成长的“绿色通道”

1. 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2. 家校合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3. 积极探索、正确引导“代理妈妈”“代理家长”等“留守学生”托管形式。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基础教育界的关注。通过对幼小衔接教育与管理策略的改进以及幼儿园的积极配合,完全可以消除幼小衔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从而使幼小之间实现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付瑞华.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浅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2]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小幼衔接 放慢节奏兴趣培养 重视习惯上海市2007年学习准备期实习情况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上海市2007年小学学习准备期实施情况[J]. 现代教学,2007(11).

[3] 李秀红. 做好幼小衔接教育之浅见[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 李敏. 让小学与幼儿园顺利“对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10).

[5] 钱红石. 幼小衔接的改革尝试[J]. 中小学管理,2009(6).

作者:谢大斌

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思维认知、学习能力快速提高的关键阶段,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保证合理有效的衔接,可以为后续系统化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文章主要分析小学与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思考有效的教学模式。包括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生活化策略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解析,关注师生关系等有效策略,以期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贡献,助力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儿童

數学是一门基础教育阶段十分关键的学科,有着较强逻辑性,所以需要合理、连贯且系统的展开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而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对简单数学知识的讲解,更多会采用教具、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方法,但是小学阶段并不会使用太多教具,也不会像幼儿园教师一样去声情并茂地细致讲解,所以容易出现因为幼小衔接转变落差太大而出现儿童学习效率偏低的情况,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与幼儿园数学教学之间的差异,然后基于这些方式提出具体可行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策略,希望能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时能有一定参考。

1.小学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差异

纵观小学与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实际情况,可明显看出有以下差异:一是教育目标。幼儿数学教育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与有趣”作为目标,而小学则将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等作为目标,前者更注重兴趣与体验,而后者更看重基础知识与技能;二是教学内容。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为数、量及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数学方法运用等方面;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有数与代数、图形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等。整体来看,幼儿园大班阶段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有一定重合地方,不同就在于小学数学内容相对来讲更加深入与细化,知识结构性更强,有更为系统的数学学科体系;三是教学方法。幼儿园基本上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10以内的数字会采取教唱儿歌的方式去吸引幼儿学习,而小学数学教学则更多是讲解、练习的方法,很少在课堂上开展长时间的游戏。此外,幼儿园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趣味性、操作性为主,而小学数学作业更多是书面形式。

2.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1)了解学生数学基础,延续幼儿园教学经验

刚刚升入小学的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幼儿园学习背景,所以在数学知识基础方面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甚至已经超过小学一年级水平,而有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几乎没有。如果教师完全忽略这一差异而直接按照既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开学之初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全面了解,通过问询、测试等手段进行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删与合并,部分幼儿园已经讲过的简单计算且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适当删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给予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进度保持关注,多加鼓励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去了解幼儿园大班的教材,比如在大班教育期间,一般会向儿童讲授1~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顺序排列、大小比较、认识几何图形、认识人民币、口算10以内加减法等内容,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会有一部分与这些内容重合,仅进行了一定深入,所以教师要找准其中的联系,并且由幼儿教育的直观图示运算向小学教育的抽象数字运算转变。此外,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适当了解幼儿园大班教学方法及模式。比如,幼儿园教师在讲“1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基本上会采取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比如雪地里有5只小动物,过一会又来了2只小动物,让学生在扮演游戏中去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则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把握好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很多小学在脱离了教具和手指以后,很难进行心算;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始终要教师不断调动兴趣;自主完成作业能力较弱,需要同学或家长共同完成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全方位了解且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克服。

(2)推行生活化数学教学,凸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基本上都会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幼儿从小就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时期,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来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注重如下几点:一是数学知识生活化。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非常熟悉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事物去提取教学素材,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二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切忌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更多地用生活化语言、生活化素材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分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创造垃圾分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分类去投放,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生活技能;三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立足小学生现实生活,引导他们应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帮父母买东西的任务,在任务中去复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3)实施游戏化数学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属于常规教学方式,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密切关注“游戏性”特点,为了能够激发甚至说延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避免他们在数学学习行为中有心理落差,则可适当实施游戏化数学教学。

首先,合理设计游戏情节,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去开展游戏。比如在讲解“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五只小狗钻树洞”的手指游戏,在一只只小狗全部钻进树洞之后,五只手指也全部勾下握成拳头,此时询问学生“还有小狗吗?”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0”便是“没有”的意思;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答游戏中的问题,巩固数学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设计“小猪,小猪,几点钟”的游戏,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现在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请问现在是几点钟?”通过逐步提高游戏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巩固所学习的钟表知识;最后,还要更多设计各种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如设计建构游戏、智力游戏、表演游戏,通过扮演超市收银员、银行柜员去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等等,均能表现出不错的教学成效。

(4)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儿童刚刚走出幼儿园迈进小学校门,接受有规律、系统化地学习,一时之间依旧无法改变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问题,而且情感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究其原因就在于在幼儿园时,教师更像家长一样的存在于幼儿的身边,幼儿也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去求教教师,学习过程也非常随意,更多像是在玩,并无时间与任务约束,但在小学这种情况将彻底改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则要从情感出发,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先接受自己,在彼此距离拉近且产生信任感之后,才会更愿意集中注意力听讲。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足够注意力,教师可尝试学习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会用儿童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快避免用枯燥的语言去讲解数学知识,必要时还可通过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不必大声呵斥,否则可能影响这一阶段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情绪。因此,教师可用眼神提醒他要注意力集中,或是装作无意间走到桌前轻轻提醒,通过点点滴滴去引导学生慢慢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5)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听(听问题、听表达)、说(态度自信、声音清亮、表达清楚)、读(读教材、读板书)、写(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做(整理学具、运用学具、完成作业)五个方面[5]。要助力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则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首先,逐步推进习惯养成。刚踏足小学校门之后要利用专门时间去教导学习习惯,允许学生犯错,在数学课堂上和家庭中一步步改正;其次,多鼓励、少批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需要肯定孩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对于不好的习惯则要面对面私下指导;最后,采取量化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进步。比如,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等情况去奖励“小印章”,当盖满十个小印章之后,便可拿到老师给家长的表扬信,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两个独立阶段,在数学学科教育的衔接过程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先清晰把握这两个阶段的教育特点,然后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具体分析,既要延续儿童在幼儿园的数学经验,也要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还要注重与家庭配合,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数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燕.论如何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20(04):27.

[2]孫海燕.绘本融入课堂,促进“幼小衔接”[J].小学数学教育,2018(Z3):25-26.

[3]邵丽娟.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42.

[4]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47-148.

[5]李德明,谢利民.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的“问题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05):104-106.

作者:刘莉娟

上一篇:乡镇党风廉政工作总结推荐下一篇:石油公司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