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作为一名家村幼儿园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个人认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幼儿的参与和这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篇1:

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把握,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文章将课题研究聚焦于田园课程落实过程中,结合园本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探究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势,规范园本教学内容,把握幼儿特点,以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田园课程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90

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得到有效的开展,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解决了教师在落实课程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注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并能够进行歌曲演唱,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在这一过程中,田园课程落实工作成为幼儿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将课题研究聚焦于田园课程落实过程中,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以有效解决田园课程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主导学习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体验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借助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理解当中,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1]。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被转化为多种教学模式,如情景模拟式、案例式、社会调查式等。在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有效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配合,以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注重创建一种互动的交流形式,把握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情感体验。开展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幼儿的个性、重视幼儿的需要、倾听幼儿的意见,学会接纳与感受,能够包容幼儿的缺点,让幼儿在体验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产生积极的情绪,能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把握情感和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原理,从个体情感认知活动入手,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能够与教师积极配合,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在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更乐于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我国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开展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一)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这给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兒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也导致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开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2]。同时,因为音乐属于艺术类科目,家长对幼儿音乐学习情况缺乏关注,这也使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相对来说较差。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流行歌曲代替了音乐教学,这也导致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限制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存在较大的限制。另外,由于家长对音乐教学的关注度较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强,无法突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加上师资力量本身的薄弱,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农村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教学条件限制,音乐教学更多的是以唱歌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音乐教材内容,搜索相关音乐教学课件展开教学。农村幼儿园在音乐教学设备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音乐教学只能局限于唱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音乐视野,导致一些幼儿认为音乐教学就是唱歌教学。同时,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有限,在音乐教学的设计方面,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幼儿的个性化特征,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从而使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教师的教学视野也比较狭隘,在音乐作品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幼儿在音乐作品欣赏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对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比较滞后

与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条件相比,农村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依旧沿袭了教师讲授,幼儿听讲的教学方式。虽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中得到一定的渗透和推广,但是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高效。此外,虽然有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教学的结合,但是由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限制,导致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于对网上教学资源的照搬照抄,缺乏加工和处理,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符合音乐教学的学情,进而制约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思考

结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将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与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进行了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加强园本课程的开发,以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加强师资培训,把握体验式教学模式内涵

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使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使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渗透和应用,以提升音乐活动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开展师资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1.注重做好教学理念培训,使幼儿教师对体验式教学内涵、应用方法进行有效把握,从而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对幼兒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

2.针对幼儿的年龄段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发展情况,搜集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师生共同进行歌曲的演唱。通过教师的带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歌曲演唱的积极性[3]。

(二)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和歌曲演唱中。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要注重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例如,在开展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园本音乐课程,让幼儿对音乐乐器进行学习和认知,拓展幼儿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范围,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园本课程的创立,应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以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园本课程

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把握,对于幼儿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园本课程的特色,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使幼儿对音乐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注重让幼儿对乐器的种类进行认知,借助于信息技术,搜集乐器的相关图片资料信息,使幼儿对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体验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音乐知识,并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演唱。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动画片、音乐MV等,调动多种感官,陶冶幼儿情操,促使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内涵的把握,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结合本园的特色,使幼儿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要结合体验式教学,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拓展幼儿的学习视野,使幼儿对乐器有一个认知,并进行歌曲演唱,以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小花.体验式教学理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89.

[2]尤利波.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9(4):195.

[3]王璇.幼儿音乐体验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4):179.

作者:陈阿霞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作为一名家村幼儿园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个人认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幼儿的参与和这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展是为了丰富幼儿教学,因此要加强教师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开展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音乐教学,能为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发展空间。然而,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上加入了很多的音乐游戏成分,从而方便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儿童的2~6岁和12~15岁是开发音乐潜能的黄金阶段,由于后者较晚,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而对于前者,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音乐游戏则是最有效的方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内容和动作要与音乐的性质、曲调、内容和节拍相吻合,音乐游戏并非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它有内在的规则。音乐游戏对儿童音乐的感知能力、动作的学习、乐观积极性格和想象力的培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情绪性,与儿童此阶段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因此,儿童对音乐游戏不会有排斥心理,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初衷。

一、提高游戏组织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1.正确认识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劳民伤财,而且还浪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支持音乐游戏的开展。改善当前现状,校方务必要改变对音乐游戏的看法,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年人看来,音乐游戏是一种极其无聊的娱乐形式,而对学生而言则是学前音乐启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着重于内容的完成而忽视幼儿一些方面的需要教师上音乐课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么内容、怎样教的问题,而忽视对幼儿的现有水平、特点、需要、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这就导致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果:

1.教师重教的内容而忽视幼儿的天性

我在实习时第一次组织中班幼儿开展音乐活动是学唱新歌“好娃娃”,为了让他们理解并记住歌词,我借来了头饰让小朋友扮演爷爷、奶奶等人物。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结果的确达到了学会唱一首新歌的目标。但是,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没有离开过椅子,他们的热情和好动的天性并没有得到发挥。现在想起来,头饰的提供虽然符合内容,但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等角色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这个道具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2.教师重教的内容而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组织的一个教学内容是歌曲《中国菜》,虽然歌词幽默有趣,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但是无论我用什么方法教,他们都掌握不了整首歌的节奏,内容的難点始终解决不了。活动也就草草收场。后来我看完资料才知道这首歌只适合大班的幼儿,我把它选为中班的内容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改编为中班孩子玩的活动,效果自然不佳。

3.教师重教的内容忽视幼儿的先天条件

我记得带小班时。教幼儿学会《小雪花》这首歌,当时准备的道具,动画录影,散文诗欣赏都非常好,也成功的吸引了幼儿学这首歌的兴趣,但当幼儿一遍一遍唱这首歌时,我总能看见有的幼儿脖子上声带处因唱歌的高音使劲嘶喊时鼓起的筋脉,而有的幼儿则唱完歌曲嗓子就已经哑了。小孩子在小班的年龄本是属于各个器官发育期,这样,教师如果长期下去不注重幼儿的声带条件让幼儿不适合声带的歌,对幼儿的后期成长发育肯定会造成影响。

因此,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内容,都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孩子跟内容同等重要。其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过程和教的内容,忽略了幼儿在其中的表现,幼儿往往被我们牵着鼻子走。我们或许看不到孩子,或许看到了却不会去调整。

二是教师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了音乐的功能许多教师都知道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活动中也会尝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去开展活动,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那就是让幼儿动起来了,却没法让他们静下来,游戏中找不到音乐,游戏与音乐脱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老师太急,在幼儿还未充分感受音乐、分辨音乐性质时就让他们进入游戏当中,幼儿一进入角色,兴奋点就全集中在好玩的游戏里了,耳朵里根本没有音乐。既然是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着眼于让幼儿从音乐中获得兴趣。

三、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师与课程方面幼儿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是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必须掌握声乐、器乐、音乐理论欣赏及其组织辅导各种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既要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又要有音乐专业工作者部分素质与能力。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教师应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能根据幼儿特点与课题内容、确定目标、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安排教学时间,使整个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习能积极主动、难易适当,利于接受。防止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或单纯“模仿式“教学模式。

要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自卑心理。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作者:邓志娟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篇3:

农村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越社会广泛人群逐渐注重将我国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中。基于幼儿园阶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性,教师在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以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学为例,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众多便利资源。农村地区的游戏资源来自于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来自于生活,多种多样,风格迥异,操作简单,很适合在幼儿教育当中进行教学应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幼儿的学校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课堂;游戏教学

农村游戏资源来自农村,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娱乐趣味,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往往需要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深受幼儿欢迎,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多人协作配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幼儿的游戏心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幼儿开展教学,实现素质教育。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基于农村文化环境的娱乐和生活趣味,游戏教学可以通过与幼儿音乐教育的结合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幼儿的综合文化素质。

一、幼儿音乐教学结合农村文化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农村地区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所蕴含的资源,植根于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民间游戏往往需要多人合作,互帮互助,所以引导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强身健体,释放情绪,活泼性格,又可以磨练心智,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幼儿互助共赢的意识。传统游戏当中隐含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游戏逻辑与思维都可以帮助幼儿在幼小的年纪接触到良好的精神文化滋养,为其未来成长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

幼儿音乐游戏基本逻辑简单,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可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农村幼儿园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丰富幼儿的课程内容,提高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基于幼儿丰富的学习内容,打造良好的童年回忆,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提供幼儿未来长久学习和生活中的艺术文化滋养[1]。农村地区游戏资源中蕴含的智慧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网络产品的发展和普及,很多幼儿的家长经常在闲暇时间沉迷于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活动,幼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容易受家长影响沉迷于网络娱乐,养成不良生活和娱乐习惯,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民间游戏可以引起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娱乐习惯,丰富幼儿的课余兴趣。

二、农村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有地域特色特色的音乐游戏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授课氛围和授课质量,好的游戏教学环境设置可以给幼儿提供沉浸式的音乐游戏课程体验,教师需要在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课程前根据农村地区独特的游戏方式创设具有农村地区特色的音乐教学环境,通过游戏元素和音乐元素对幼儿产生熏陶作用,领会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民间文化知识[2]。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需充分利用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道具的制作,例如废弃纸板、花朵蔬菜等植物、粮食作物的秸秆、树叶和泥土等等,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亲近农村广阔的环境,提高文化素养,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幼儿和教师制作的玩教具应用于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例如装饰教室、装饰活动区、在课上做道具使用等等,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二)在区域活动中实现音乐课程与游戏教学的结合

为了提高游戏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教师可以在日常想区域活动中增加音乐活动区域,结合农村地区的独特环境,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相关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在幼儿的运动区域设置民间游戏项目和道具,将农村地区的民间游戏文化散播到幼儿日常学习娱乐活动中的每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和内在逻辑的熏陶,提高幼儿的身体和文化素质。

(三)鼓励幼儿在掌握游戏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游戏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诞生了种类数量相当丰富的民间游戏,例如秋千、蹴鞠、踢毽子、踢石球、捶丸、打贝阔、投壶、套圈、爬杆、打竹球、竿球、抛绣球、大陀螺、丢手绢、老鹰球捉小鸡、指星过月、摸瞎鱼、捉迷藏、老虎换山、斗百草、走月亮、舞狮子、踩高跷、跑竹马、跑旱船、皮影戏、木偶戏、抖空竹、放风筝、射覆猜枚、七巧板、解连环、击鼓传花、拔河、相扑、摔跤等等[3]。各式各样数量丰富的游戏给教师进行游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游戏的玩法不同,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例如可以通过木偶戏、皮影戏结合童话故事,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让幼儿配合演唱相关的儿童歌曲。在保证幼儿音乐游戏环节参与度的前提下,提高幼儿的音乐情感素养、逻辑素养。

(四)在日常学习中融入结合游戏活動的音乐教学

幼儿一天中待在幼儿园的时间是最多的,那么教师就需要注意到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所有的时间和活动都是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切口,充分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学理念,将农村地区常见的文化活动结合音乐教学对幼儿进行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幼儿的课间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舞狮、丢手绢、击鼓传花等游戏,播放或者由幼儿演唱歌曲,将民间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入到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增加幼儿接触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机会。

结束语

教师通过在农村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幼儿音乐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协助幼儿探索生活,发挥特长,丰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观察幼儿学习音乐的特性,为幼儿定制个性化的音乐游戏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广阔天地的教育作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生武.快乐音乐快乐成长——幼儿园音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12+216.

[2]陈友梅.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好日子,2019,000(015):P.1-1.

[3]吴靖,李岩.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J].动漫界:幼教365,2020,000(008):P.84-85.

作者:张琴

上一篇:辅导员年度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运输收入管理铁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