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调节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调节

论体操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调节方法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质量;它来自于教学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本身和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本文作者就此指出了改善大学生学习体操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体操;心理障碍;调节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科学系2006级学生共1600名。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体操知识肤浅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对体操学习态度冷漠,在学习期间除了做过广播体操和一些简单的单双杠动作外,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体操项目。对体操特有的健身价值知之甚微。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愿意上体操课,怕受伤。

(2)大学生体能素质较差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即人体在运动、劳动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体的能力。体操对练习者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调查的结果可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差,学习动作往往难以跟上节奏,达到动作要求。一般来讲素质较好或一般的同学,练习中情绪稳定,表现积极,对所教动作技术掌握快,且善于完成动作。

(3)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同,往往对各种练习所持的态度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不同。体操是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其动作内容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但心理素质不同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调查中47.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情绪受本身心理素质的影响,52.75%认为不受影响。调查还显示,42.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属内倾型性格,56.3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属外倾型性格。内倾型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意志比较坚定,对动作要领理解力强,情绪较稳定,但做动作缩手缩脚。外倾型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敏感活泼好动,在练习时能充分表现自我,大胆地完成动作,情绪比较激烈,波动性大。

(4)大学生生物规律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同其它生物一样,人体各器官机能也是有规律的,有周而复始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人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如:女大学生在月经期间情绪波动较大,即使对所喜欢的事情也可能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多参与活动,有65%的女大学生在月经期间会产情绪波动,在课中表现为不认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那些先天条件不好,过于肥胖或身材较高,也影响动作的完美和完成。

2、来自大学教学方面的原因

(1)大学体操教材内容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现有的大学体操教材内容呆板没有趣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的大学体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体操教材内容与大学生练习时的心理障碍有着蜜切的联系。对自身素质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较难技术存在着一定困难。学习较为容易的内容则又显得单调乏味。部分大学生会因体操教材内容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情绪即产生心理障碍,故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优化体操教材内容,将是调动大学生情绪,保证大学生教学质量的前题。

(2)教学过程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一节课的练习密度、运动强度、动作难易度等安排是否合理,均对大学生的练习及心理障碍产生影响。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就易使大学生感到疲劳,从而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效果。运动强度小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应根据体操课的特点及大学生本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3)教学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不完善,大多数学校体操设施只是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地投入使用。而现有设施陈旧、破损,即使用于体操教学,大学生心理仍产生恐惧感;体操教学通常在室内进行,受外界干扰较小,但受天气、温度的变化影响却较大,温度低或温度高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情绪低沉;场地破旧、空间狭小、器材不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效果。

3、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原因

(1)大学教师的素质和情绪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体育师资数量匮乏、质量急需提高。绝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师体操业务水平比较低,他们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学体操专业的很少,他们对体操运动也存在有害怕心理。因此,对大学生心理障起着诱导的作用。如果大学教师的素质高,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能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技术嫻熟、精神状态好、举止言行落落大方、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那么就能感染学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2)教师的讲解示范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体操动作的讲解示范要求较高。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示范准确优美,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教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才能激发他们学习体操的兴趣。反之就会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3)组织教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从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剖析大学生对动作表现力、节奏感、乐感、力度和动作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组织教法,实行个体化教学。只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组织教法,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使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操运动。

(4)帮助指导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来源不同,体育基出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故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等形体语言纠正大学生错误动作,对动作比较好的大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

(二)调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在体操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并与基本技能训练互相渗透,如“头倒立”“仰卧起坐”“杆端屈臂伸”等,每次课都安排适量的相关内容并布置课后练习内容,经常评定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逐渐克服心理障碍。

2、激发大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在大学体操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简明的讲授,准确优美的示范,辅之以优美的音乐,激发大学生对体操的参与意识;体操是直观教学,教师示范必须萧洒自如、准确、规范,才能使大学生具有信心和勇气练好体操。教师以自身的形体美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育,使大学生体验到练好体操确实可以达到健与美的目的,能培养良好的动态和气质;平时应多启发、引导、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练习中传授一些容易掌握的动作,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进一步提高对体操的认识,产生多练习、抡练习的欲望。在体操教学中为大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保护与帮助

教师在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是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保护与帮助时手法要熟练,方法要恰当,并不时给予大学生鼓励,使大学生安全感倍增,从而放开胆子练习;但帮助一定要掌握度,应不影响大学生单独完成动作为前提,由全力以赴到安全放手。教会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4、优化体操教学方法

教师的体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学生感到快乐的形式进行,且能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的结构、内容、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施体操教学。在体操教学中一定要区别对待,多鼓励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增强信心。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突出,备课时应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序,层次分明,这样减少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体操教学中,应紧紧围绕项目各其特点,将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动作特点展示音乐风格,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地融汇于其中,而产生喜学情绪。

5、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时时记得关心和鼓励大学生。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学,如教师上课时要注意,留心周围环境,那些器械不牢固,垫子辅的合不合理,消除不安定因素,学生练习时把技术好、胆子大,有把握的大学生排在前面,技术较差、胆怯的排在最后,利用好生影响差生,从而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6、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程,掌握体操动作过程也是丰富美感的情绪体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表情、举止等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以心动情、以情顺理,使大学生乐于受教。在体操教学中应多以语言激励为主要手段,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自信心,照顾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能获得较大进步。同时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重点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7、利用音乐调节大学生心理障碍

体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故能振奋大学生的情绪,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体操音乐可培养大学生节奏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大学生受到音乐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兴奋,并对音乐旋律、意境进行认知分辩,随后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条件反射。91.25%的大学生认为音乐的选择对其练习情绪具有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心理障碍伴随着整个体操的教学过程,影响着体操的教学效果。

(二)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情感,作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对体操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重点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步标.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茅 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

[3]王 晓.健美操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

[4]赵卫民.潘桂红.西北五省(区)高校体操教学基本状况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4)

[5]罗达勇.对淅江省中学体操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

作者:唐斥非

第2篇: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心理压抑调节研究

[摘 要]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压抑问题也使他们在学习中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影响到英语学习有效性。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为学生彻底消除心理障碍指明方向,夯实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

[关键词] 初中;英语;心理压抑;调节

初中生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再加上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与父母的高期待,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压抑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假如学生不能够调节好自身的心理压抑问题的话,不仅无法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还会在英语学习当中遇到重重困难与阻碍。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把控,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压抑问题。

一、营造和谐愉悦学习氛围,调节心理压抑问题

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保持强烈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信任以及尊重是对等关系,特别是在大力倡导人本教育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全面改革个人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消除学生对英语畏惧心理的同时,帮助学生调节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压抑问题,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基础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以及对良好学习氛围的打造,应该体现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之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灵。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用轻松的语言作为开场,如“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boys and girls?”这样的说法能够让师生像朋友见面,也要体现出教师的亲切随和和对学生的关爱,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的情绪。

二、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学生地位,缓解心理压力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必须要理性分析师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过去的传统课堂之所以会让学生感觉过于压抑和紧张,是因为课堂教学把教师放在主體地位,要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仅让课堂心理环境过度压抑,也影响到学习效率与质量。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应该从转变师生角色和在课堂当中的地位开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可以充分感知英语学习的乐趣。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要有意识地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发展空间,自己则是在一旁悉心指导,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与支持。例如,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写作方法与技巧,主动进行英语表达,教师可以在写作之前先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沟通互动,能够让写作教学更有意义,也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不必再有过重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

三、组织多元英语实践活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英语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其他综合技能的发展。新课标特别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求,指出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注意开展多元化的英语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传授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整合起来。这样的做法符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也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符。因为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等基础要点是必不可少的,还必须能够勇敢地说出来,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将语言理论应用到生活交流当中才算是达成了英语学习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和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和心理素质在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满足教书育人的教育要求,给学生的身心综合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英语教师要重视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英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整合起来,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抑的问题,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韦元平.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学业焦虑关系研究——班级管理角度[J].学周刊,2019(2):170-171.

[2]黄国霞.在英语课堂上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J].英语广场,2018(11):142-143.

(责任编辑:文宝)

作者:解自如

第3篇: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 要:大学生情绪调节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从而消除负面情绪的过程。随着我国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朝着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上述背景下,各种情绪调节机制应运而生,情绪调节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心理健康

一、 引言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反应,情绪调节是每个人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目前正处于青年期和成年期的分水岭,正是需要做出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考虑职业规划、知识储备、恋爱择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为人处事、社会交往、恋爱等方面遇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忧虑、恐慌、忧郁等消极情绪。同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新旧文化思潮的冲击都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甚至出现大学生休学、退学以及自杀现象的发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正常的情绪和不良的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同影响,其次又阐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二、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着我国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政府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更是国家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在备受瞩目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情绪,但是,不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只要在正常的控制范围之内都有助于大学生压力的缓解和情感的释放。然而,过度的情绪宣泄和长久的负面情绪堆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 正常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常的情绪分为当事者本人所预知的或在正常接受范围之内的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和当事者听到好消息之后产生的开心愉悦的情绪两种。愉悦的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愉悦的情绪会使大学生的大脑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会使大学生的食欲增强,有足够的精力应对一天的学习任务,使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并且可以保证大学生充足的睡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为人处事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愉悦的情绪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免疫力,减少由于情绪紧张、身体虚弱而造成的疾病,使大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给自己减压,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以及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正面的情绪还可以使大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积极的情绪具有感染力,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由接受范围之内的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中,当事者的情绪反应并不大,这种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平复。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度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行速度加快,帮助大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给大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使大学生不安于现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专业能力。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积极情绪推动大学生智力的发展、积极情绪可以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三个方面。首先,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思维惯性,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拓展大学生的执行能力,提高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水平。积极的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知识记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差错,积极的情绪可以推动大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大学生更加适应学习生活,从而增强大学生培养个人资源的能力,使大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其次,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期望比较高,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增加。因此,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排解,从而导致大学生忧郁、自闭甚至自杀现象频发。针对这些问题,当代大学生应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释放出内心的消极情绪,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积极的情绪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使大学生在面临周遭环境变化时,能够以积极的情绪来应对这些改变以及处理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满足感,使大学生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可以积极应对,从而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 不良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良的情绪主要分为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两种,二者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人的情绪主要由皮层下的中枢神经支配,当中枢神经过于活跃时,大脑皮层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相应的推理、辨别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大学生如果产生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就会导致认识范围缩小,降低自制力,使大学生不能做出正常的行为反应,从而忽略自己的行动造成的严重后果,导致大学生失去正常的学习能力。实验表明,大学生在受到强烈刺激之后,会出现过分紧张、失去理智的现象。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考试时如果过分紧张,考试失利的概率就会增大。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时如果过分紧张,就会出现发挥不好的现象。因为屡次失败后的成功而出现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也很容易使大学生乐极生悲。种种研究表明,强烈的情绪会导致大学生患上心理健康问题。另外,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也会使大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短暂的烦恼、忧虑、气愤、哀愁属于正常现象,会随着情绪反应的结束而恢复平静,不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如果这种消极情绪持续下去,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也会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过度悲伤或过度喜悦都会使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情绪调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忧郁消沉、冷漠厌倦、焦虑、紧张恐怖、胆怯敏感、敌对逆反以及易被激怒几个方面。另外,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还有情绪不稳定、心境恶劣以及情感迟钝麻痹等,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导致大学生的精神极度痛苦。也会干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大学生能力的发挥。此外,还会使大学生的判断力下降,认知出现障碍,使大学生难以融入集体,危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懂得调节情绪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调节大学生的情绪: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将丰富的形式应用到心理专业课程中,从而诱发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名人名言,在政治课堂中讨论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也可以通过翻译一些有趣的英文作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程体系改革浪潮的引领下,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心理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将自身积极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高校还可以通过增加心理课程来实现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当今,高校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生,而是通过对大学生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载体来加强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另外,通过对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大学生在对心理问题、焦虑以及忧郁的处理上要明显高于情绪调节能力弱的大学生。大学生对于情绪的调节主要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认知重评能力强的大学生更擅长自我肯定,显然情绪调节能力也更高一些。而男大学生更偏向于用表达抑制这种方法来调节情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地位不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教育男大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高校和社会也更偏向于抑制男大学生情绪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年龄的增长,男性形成了较为成熟稳重的性格,导致男大学生更多地运用表达抑制这种方法来调节情绪。而女大学生的情感较为细腻敏感,更擅长情绪的表达。无论运用哪種方法,都可以看出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可以使大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 结束语

积极的情绪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正面影响,促使大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人生规划。消极的情绪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甚至会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密不可分,大学生必须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汪依桃.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46(3):102-103.

[2]蔡文鹏,肖婕,潘昱,等.中国青年军人社会期望现况调查及其对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22):2244-2248.

[3]杨娃,邢禹,关梅林,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心理资源对中职生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59(5):156-163.

[4]徐媛媛,黄伟荣,蔡云,等.基层官兵特质正念与情绪健康的关系及注意控制和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6):504-508.

[5]吴佳.学校教育下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惑与教学形式的科学方法解答——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6(24):26-27.

[6]杨晨晨,李彩娜,王振宏,等.状态自恋与攻击行为——知觉到的威胁、愤怒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的多重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2):236-245.

作者简介:陈虹,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陈虹

第4篇:中学生的心理调节及其对策

初一2班 颜君波

一、教学目的:

1、中学生中的学习紧张、压抑、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心理反应。

2、活动,使学生学习心理的自主调节,的心态,自信,营造宽松、乐观向上的班级。活动内容及:

二、教学活动导入:

据媒体报道:2005.7一周内深圳大学两学生跳楼自杀,警方认定自杀者分别有心理障碍及忧郁症,精神病学专家应加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4年10月7日 ,常州一名16岁的高一学生,因情感问题而自杀。

据某教育科学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因素的调查,有49.6%的中学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中学生着的心理问题。某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调查,有3-6%的学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同学们,你们已了高三年,到了青春期的年龄,应该说,阶段你们的想法更多了,学习负担更重了,还有来自各的,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等等,都了你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习,了生活,甚至成了你们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三、现场调查

同学们,你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是往往感到、忧愁、力不从心等等?当然,不同的人,他的心理感受是不相同的。同学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过不良的心理反应?比如说,焦虑、烦闷、易冲动、自卑等等。大家现在分组交流,看看有哪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既可以自我检查,也可以谈的观察感受等。

(学生交流后)

现在来作一项调查,作统计,看看有哪些不良的心理反应?请大家踊跃发言。学生边发言边板书。

学习反面的:

生活情感的:

个性心理的:

不良心理的: 学习 生活情感 个性心理

感到大 紧张焦虑 厌学 骄傲自大 自理能力差 易冲动 烦闷 孤独 困惑 孤僻 自卑 偏激 忧郁 嫉妒 ,

小结:感谢同学们的发言,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是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或有过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反应,来自学习,来自生活情感,来自个性心理,不管是的,其实很的。

四、不良心理的调节和对策

你们说,不良的心理反应能够克服和调节呢?(学生齐答:能够。) 那么,同学们再交流一下:不良的心理反应,应该?有办法应对?

学生回答后,可行的肯定,然后总结。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学会心理自我调控,这是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所在。

1、地学习和心理健康知识。(板书)

2、平时要学习和心理健康知识,多听听有理健康讲座,多阅读的心理学书籍,心理素质,就会预防和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第5篇:大学生心理的调节问题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及调节

内容摘要: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 复杂、自身和社会问题 , 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关键词:身心健康心理压力负情绪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

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策略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6篇:体操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调节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质量;它来自于教学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本身和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本文作者就此指出了改善大学生学习体操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及相应措施。论文关键词:大学体操;心理障碍;调节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科学系2006级学生共1600名。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体操知识肤浅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对体操学习态度冷漠,在学习期间除了做过广播体操和一些简单的单双杠动作外,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体操项目。对体操特有的健身价值知之甚微。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愿意上体操课,怕受伤。

(2)大学生体能素质较差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即人体在运动、劳动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体的能力。体操对练习者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调查的结果可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差,学习动作往往难以跟上节奏,达到动作要求。一般来讲素质较好或一般的同学,练习中情绪稳定,表现积极,对所教动作技术掌握快,且善于完成动作。

(3)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同,往往对各种练习所持的态度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不同。体操是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其动作内容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但心理素质不同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调查中47.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情绪受本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52、75%认为不受影响。调查还显示,42,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属内倾型性格,56.35%的大学生认为自已属外倾型性格。内倾型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意志比较坚定,对动作要领理解力强,情绪较稳定,但做动作缩手缩脚。外倾型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敏感活拨好动,在练习时能充分表现自我,大胆地完成动作,情绪比较激烈,波动性大。

(4)大学生生物规律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同其它生物一样,人体各器官机能也是有规律的,有周而复始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人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如:女大学生在月经期间情绪波动较大,即使对所喜欢的事情也可能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多参与活动,有65%的女大学生在月经期间会产情绪波动,在课中表现为不认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那些先天条件不好,过于肥胖或身材较高,也影响动作的完美和完成。

2、来自大学教学方面的原因

(1)大学体操教材内容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现有的大学体操教材内容呆板没有趣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的大学体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体操教材内容与大学生练习时的心理障碍有着蜜切的联系。对自身素质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较难技术存在着一定困难。学习较为容易的内容则又显得单调乏味。部分大学生会因体操教材内容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情绪即产生心理障碍,故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优化体操教材内容,将是调动大学生情绪,保证大学生教学质量的前题。

(2)教学过程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一节课的练习密度、运动强度、动作难易度等安排是否合理,均对大学生的练习及心理障碍产生影响。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就易使大学生感到疲劳,从而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效果。运动强度小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应根据体操课的特点及大学生本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3)教学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不完善,大多数学校体操设施只是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地投人使用。而现有设施陈旧、破损,即使用于体操教学,大学生心理仍产生恐惧感;体操教学通常在室内进行,受外界干扰较小,但受天气、温度的变化影响却较大,温度低或温度高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情绪低沉;场地破旧、空间狭小、器材不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效果。

3、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原因

(1)大学教师的素质和情绪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体育师资数量匾乏、质量急需提高。绝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师体操业务水平比较低,他们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学体操专业的很少,他们对体操运动也存在有害怕心理。因此,对大学生心理障起着诱导的作用。如果大学教师的素质高,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能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技术娴熟、精神状态好、举止言行落落大方、全身心地投人教学之中,那么就能感染学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2)教师的讲解示范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体操动作的讲解示范要求较高。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示范准确优美,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教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才能激发他们学习体操的兴趣。反之就会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3)组织教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从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剖析大学生对动作表现力、节奏感、乐感、力度和动作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组织教法,实行个体化教学。只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组织教法,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使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操运动。

(4)帮助指导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来源不同,体育基出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故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等形体语言纠正大学生错误动作,对动作比较好的大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

(二)调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在体操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并与基本技能训练互相渗透,如“头倒立”“仰卧起坐”“杆端屈臂伸”等,每次课都安排适量的相关内容并布置课后练习内容,经常评定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逐渐克服心理障碍。

2、激发大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在大学体操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简明的讲授,淮确优美的示范,辅之以优美的音乐,激发大学生对体操的参与意识;体操是直观教学,教师示范必须萧洒自如、淮确、规范,才能使大学生具有信心和勇气练好体操。教师以自身的形体美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育,使大学生体验到练好体操确实可以达到健与美的目的,能培养良好的动态和气质;平时应多启发、引导、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练习中传授一些容易掌握的动作,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进一步提高对体操的认识,产生多练习、抡练习的欲望。在体操教学中为大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保护与帮助

教师在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是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保护与帮助时手法要熟练,方法要恰当,并不时给予大学生鼓励,使大学生安全感倍增,从而放开胆子练习;但帮助一定要掌握度,应不影响大学生单独完成动作为前提,由全力以赴到安全放手。教会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4、优化体操教学方法

教师的体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学生感到快乐的形式进行,且能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的结构、内容、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施体操教学。在体操教学中一定要区别对待,多鼓励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增强信心。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突出,备课时应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序,层次分明,这样减少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体操教学中,应紧紧围绕项目各其特点,将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动作特点展示音乐风格,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地融汇于其中,而产生喜学情绪。

5、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时时记得关心和鼓励大学生。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学,如教师上课时要注意,留心周围环境,那些器械不牢固,垫子辅的合不合理,消除不安定因素,学生练习时把技术好、胆子大,有把握的大学生排在前面,技术较差、胆怯的排在最后,利用好生影响差生,从而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6、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程,掌握体操动作过程也是丰富美感的情绪体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表情、举止等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以心动情、以情顺理,使大学生乐于受教。在体操教学中应多以语言激励为主要手段,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自信心,照顾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能获得较大进步。同时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重点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7、利用音乐调节大学生心理障碍

体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故能振奋大学生的情绪,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体操音乐可培养大学生节奏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大学生受到音乐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兴奋,并对音乐旋律、意境进行认知分辩,随后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条件反射。91.25%的大学生认为音乐的选择对其练习情绪具有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心理障碍伴随着整个体操的教学过程,影响着体操的教学效果。

(二)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情感,作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对体操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重点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第7篇:心理安全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 %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手淫等自慰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②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不良认知和认知歪曲是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他将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和无”的思维五种形式。③情绪:不良情绪很多,主要有大喜大悲、紧张焦虑、寂寞烦躁、自卑自责、抑郁沮丧、自私霸道等,它们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④挫折:失败和挫折会打击青年人的信心,使他们遭受悲哀、沮丧、烦恼、厌倦、抑郁、痛苦、灰心等不良情绪体验。⑤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挑食、贪食、懒惰等,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生活情感相背离,其外在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准则,常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并给自己带来痛苦。⑦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心学习。⑧能力和社会适应:独生子女的问题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又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出现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

3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高等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高科技的要求。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8篇:中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由于现在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学习,他们身上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仅有自己给的压力,还有老师和父母给予的期望,那么如何调节心理压力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1.转移注意 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过分注意那些令人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以, 当感觉到过强的学习压力时, 请放下往日“勤拿不放”的笔,出去走走, 使自己长期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与缓解, 使注意力从学习环境转移到休闲环境, 以缓解过重的学习压力。2.烦闷时最好做自己喜欢做得事 当人们面对压力时, 特别是在不知道如何应对时, 常常逃避退却, 什么都不做, 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和方式。所以当感到烦闷时, 可以做自己想做得一切事情。3.大练笔头有“ 说不出来的难受”时, 不妨拿起自己的笔, 一口气把内心的烦闷和难受写下来或用图画画下来。这时不必追求什么文采, 也不必讲究什么逻辑, 让自己的内心带动自己的笔头随意挥洒。 4.照镜子照镜子几乎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 它有助于减轻压力。因为一个人常常照镜子, 他的自我感觉就会趋向良好, 而良好的自我感觉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基础。当然, 这里所说的照镜子并不是单纯地照镜子, 最好在照镜子时在心里默念一些自我激励的话语, 如“我身上也有许多优点, 我可以使自己做得更好”。以上谈到了几种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调节,让自己的心里压力变小,用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第9篇:教案中学心理健康之情绪调节

我的快乐我做主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韩亚平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情绪丰富而强烈,他们情绪的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因此使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方法】 游戏活动 情景表演 讨论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活动需要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 暖身活动:《快乐拍手歌》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齐唱快乐拍手歌,拍手、跺脚、揉肩来感受快乐,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题。

二、 学生活动

1、情景表演

请四个同学表演不同的情绪:喜、怒、哀、惧。要求同学们不能用语言,借

助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请其他同学来猜讲台上同学表演的是哪种情绪。

2、讨论分析通过鞋厂职工小王和小李的案例来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事例,促成学生得出“情绪ABC理论”。

教师总结:A(诱发事件) → B (信念或想法) → C(情绪与行为反应) 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

3、七嘴八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运用“情绪ABC理论”来分析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自己不良情绪原因的能力。

4、阅读故事

阅读三个小故事,了解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控制调节情绪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并帮助学生获得三个领悟. 领悟一: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领悟二:不良情绪危害大 领悟三:情绪必须要调节

5、快乐钥匙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会„„

“你有什么高招来调节情绪?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妙招。

教师归纳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PPT图片显示。

三、 分享收获,总结本课

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情绪作为主题,采取故事阅读、游戏体验,小组讨论和分享感受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2、由于活动设计以小组讨论为主,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全面。时间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是以后课程设计安排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下一篇:质监局标准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