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课程简介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学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应该为护生养成护理职业素质、专业价值观奠定基础。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本着传承南丁格尔精神的宗旨,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念,潜移默化中在学生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奉献精神的白衣天使。这种教学改革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职业素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孙 茜(197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学、社区护理研究。

[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应该为护生养成护理职业素质、专业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思政就是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随着各个高校“大思政”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往的学生道德修养只能通过思政课教学来提高的唯一形态已经改变。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将成为助推当代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构建的重要途径。根据“护理学导论”的课程特点,结合本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该课程作为护理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基础和原则,并在课程中积极探索各环节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全面提高护理学生的人文情怀与职业素养。

一、“护理学导论”的思政基础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思想的基础,而稳定的专业思想又可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形成职业信念,加强职业信仰[2]。“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其他护理专业课程的导入课程。该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阐述了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由于该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求知欲较强,对于护士的角色和各种临床护理的相关工作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临床护士的角色,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这样在给护理新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人文情怀、培育职业素养、增加社会责任感,為将来其他护理课程的思政元素的衔接做好铺垫。当然,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应该只是简单增设几个环节,也不应该是通过某一章节或某次课的内容来实现,而是需要对“护理学导论”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此外,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开展特色思政教育,包括拓展至学生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引导护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护士对待病人的真心、爱心与责任心,为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型护士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强调立德树人,思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而专业课教师就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群体。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带领人,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师,要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4]。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为了让全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切实增强思政意识,提升思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定期邀请国内思政教学开展比较好的专家和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多次组织与思政教学相关的学习沙龙、专项培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政专题培训及学习,教师逐渐加强了课程思政的意识,同时根据自己所讲课程的内容深入思考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护理学导论”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在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的角度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了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挖掘各种思政元素。这种护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模式,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关爱病人、无私奉献的理念,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人文情怀并提升其职业素养,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具有精湛护理技术,又具有高尚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护理人才[5]。

(二)课程思政的教育路径

1.以关爱教学和叙事教育作为主线。“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思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用关爱教学和叙事教育作为爱的主线来引导学生。从第一次课开始,每次课前5分钟都是学生的讲故事时间。我们每次都安排一位学生讲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从南丁格尔的故事到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再到身边优秀护士的感人故事,每一位准备材料的学生课前都认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再由教师师对PPT进行修改,并对学生现场讲故事的具体环节加以指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讲故事效果。课前5分钟的故事时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讲故事的学生用心地讲着那些护理前辈的事迹,展示了自己风采,而下面听故事的学生被感动、震撼。每位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再就学生讲的故事进一步升华主题,提炼精髓,鼓舞在座的全体学生。在“护理学导论”最后一堂课结束后,我们还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自己对护理认识的思想转变及未来的护理生涯规划写出心得体会。这种以关爱教育及叙事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同学生对优秀护士事迹的精彩呈现,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及谈感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护理前辈的优秀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南丁格尔精神,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护理专业信念,建立护理职业认同感[6]。

2.翻转课堂、情景表演辅助教学。在讲到“护理与法”这一章节时,我们应用了翻转课堂及情景表演辅助教学方法。首先,在这节课授课之前把教学相关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PPT、教师授课的视频及其他课程相关的拓展内容等都放到网络平台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及查阅资料,并在课前找擅长表演的几名学生,把不同的剧本给他们,加以适当指导。接下来在课堂上我们再让这几名学生通过角色分工表演等方式对临床上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案例进行情景再现。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一个个临床上由于护士言行不当引起护理纠纷的案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在每一个情景表演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首先让不同角色的扮演者谈谈表演时的感受,尤其着重让扮演病人的学生谈谈感受,这种亲身感受后的体会是更具有说服力的;接下来教师再让作为观众的学生针对情景表演进行分组讨论,并由每组代表提出小组讨论的观点,教师对回答较好的小组和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在大家共同探讨后指出案例中护士言行中的不当之处,并总结出针对这个场景的一个最佳沟通方式。通过翻转课堂、课上情景表演等体验式的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典型护理纠纷的案例的讨论和个人观点的分享,学生在观察和反思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将护理职业情感内化于心,能真正体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教师在最后对回答较好的学生的肯定及总结归纳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护士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交流,如何关爱病人,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7]。

3.采用临床案例教学,使学生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在讲到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章节时,我们安排学生进行护理临床见习。首先,在课前给同学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护理沟通相关技巧的内容和文章,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学生走进临床后,由临床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分组收集临床不同病人的健康资料,并且顺利地完成和病人的沟通与交流。不同小组学生在完成病人资料的收集之后,再由临床教师集中讲解,教师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和分析,并总结案例中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提出护理诊断,课后学生要完成护理程序相关作业,总结与病人沟通和交流后的体会。通过走进临床,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学生学到了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不仅强化了护理程序中关于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相关内容的学习,也进一步熟悉了护理问诊的内容和基本技巧,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护理的本质及护生应具备的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当学生走进临床与不同病情和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面对面沟通和交流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更好地体会病人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沟通与交流技巧等及时给予病人有针对性的安慰和鼓励,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对病人的关心、同情、尊重和接受,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这些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护理病人及进行病情观察做好铺垫。

4.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缺少与患者的共情,缺乏人文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没有做到人性化护理[8],这是缺乏关爱之心的表现,而这种对病人的关爱之心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还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青苑团队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去当地医院、养老院、居民社区、血站、自闭症儿童中心、小动物救助站等不同机构进行志愿服务。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扶老助残公益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参加公益活动后提交参与公益活动对将来护理工作的感悟的文章。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并逐渐生根发芽。因为学生在参加各种扶老助残的公益活动中遇到的那些弱势群体与将来工作中需要护理的病人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他们都是身体或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疾病,都需要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而学生在陪伴和帮助那些弱势群体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心理上的共情,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态度及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去对待他们,将来也会把这种关爱之心用到自己将来的护理工作中,用到自己要护理的病人身上。由此可见,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南丁格尔精神,体会爱心、耐心、责任心的真正含义,进而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敬业奉献精神,这也是深化德育教育另一种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使命。这种“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护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等综合素养与能力,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其树立了正确的护理专业思想并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也为其后续的专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知识、职业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8):586-590.

[2]余惠琴,華筱娟.“护理伦理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5-76.

[3]黄潇漪.浅析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转变[J].山西青年,2019(15):146.

[4]欧阳满,郏弋萍,刘小龙.移动教学平台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0-62.

[5]王洋,胡佳慧,迟晓华,等.以“护士职业精神”为契入点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6):175-177.

[6]谭祥娥,梁娟,徐志平.“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20(36):146-149.

[7]崔怡,丁俊琴,张秀果,等.护理人员服务分级制度对护理服务质量影响的调查设计[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466-468.

[8]張潞,曾勇.敬畏生命——医学人文的核心与基石[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10):974-977.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ursing Science

SUN Qian, ZHANG Li-juan

(College of Nurs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Liaoning 110032, China)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ursing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literacy; teaching reform

作者:孙茜 张丽娟

第2篇: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护理学课程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理应将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坚持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分析了高职护理学导论开展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其次结合实践经验,指出制约高职护理学导论与课程思政结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思政课程融入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提高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制约因素;教学改革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可以融入各类课程之中,这就是课程思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为了营造健康、温馨的就医环境,国家对此给予充分重视。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平台,面对社会形势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及时变革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为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贡献一定的力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设护理学导论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了思想素养的培养,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探讨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高职护理学导论开展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走进新时代,各行各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此背景下,护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疾病为中心阶段过渡到以病人为中心阶段,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与丰富的理论知识的人才,旨在引导护生对护理专业有正确认识,树立专业信念,培养职业认同感。

作为一门为病人服务的课程,护理工作不仅事务繁杂,还需要处理好与患者及其家人的关系。闯关夺隘,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何谈为病人服务。因此,在高职护理学导论中融入课程思政,使专业思想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程,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此外,将护理学导论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致远。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杜绝就医乱象,只有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始终心怀病人,才能够做出一番成就。

二、高职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制约课程思政应用的因素

正所谓“对症下药”,只有首先明确当前高职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以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从当前护理学导论教學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渗入课程思政,但是,教学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首先,教学安排沦为“一纸空文”,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很多教师并没有摆脱束缚,不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进行分析,课程思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护理导论教学思路缺乏创新,在落实“三全育人”机制方面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探索。最后,针对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护理学导论的结合,还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与考核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指引,在制度缺乏的情况下,难以真正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一)重构教学理念,重视课程思政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只要认真研究书本上的知识,将其完完整整地传递给学生即可,这种教育理念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也很低。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之于普通大学学生较低,学习自信心不高,学习习惯较差,枯燥乏味的课堂必然无法提高学生成绩。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汲取现代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在新时代课程思政视阈下,学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课程观。具体而言,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教学改革兼顾理论知识与品质素养,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南,而良好的品质与素养则是学生稳步前行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制作精美课件,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借助简单有趣的课件呈现。又如智慧树平台,通过开放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促进交流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教师在观念上重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上创新教学手段,真正培养救死扶伤、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才。

(二)重构教学目标,纳入思想素质考核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只强调成绩的高低,陷入“唯分数论”的陷阱中,缺乏对人文素质的考查。这种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成绩高就能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至于思想素养则无关痛痒。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错误思维,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纳入有关思想素质的考核。为此,学校可以与医院深度合作,划定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进入真实的工作现场,使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此外,学校可以在学生考评体系中纳入相关的指标,尤其是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认同感等进行考查,对这一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赏,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予以一定的批评与指导,在学生群体内营造“评、比、学、赶”的良好氛围。

(三)重构教学体系,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之于授课,就如同航线之于航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指引教学工作高效率展开。“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是新时代崭新的教学理念之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满足护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深入了解临床护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产教融合背景进行护理岗位能力分析,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认知与理解护理、护理相关概念、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工作方法、护理职业安全。在每一个模块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典型案例,就医学工作中曾经出现的案件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找准德育切入点,引导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思想素养之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四)重构教学团队,培养“四有”好教师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人员,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课程思政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重点与方向,教師必须重新审视教学现状,理清教学重点,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完善自身,多阅读专业书籍,丰富知识储备。在此过程中,高校也要积极作为,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此外,要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修,保证教师能够与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及行业内专家学者有较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了解护理行业发展态势,扩展教师的知识面,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如此,打造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备课程思政意识的教师队伍,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而各类学校则是负责输送人才的平台。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学校必须深思的课题。当前,学校应当意识到在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相应对策,包括:重构教学理念,重视思想素养的培养;重构教学目标,纳入思想素质考核;重构教学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重构教学团队,打造“四有”好教师,以此稳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培养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为时代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玉芳,王艾青,张艳林,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40-41.

[2]王艳.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探析:以妇产科护理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3):27-29.

◎编辑 郭小琴

作者:匡立娟

第3篇: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探索

【摘 要】“护理学导论”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中高等院校学习的入门课程,“护理学导论”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重要。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先要制定出科学的目标。然而,当前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仍存在着片面而不严谨的问题,从而结合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与研究,从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着手,提出并探讨了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应该实现的五大主要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护理学导论课程;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导论”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类专业学生进入中高等学校学习的入门课程,只有制定科学的“护理学导论”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分析多本“护理学导论”的相关教材,发现大多把这门最基础的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护理专业相关伦理与法律等,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这样定位“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严谨的,更是不全面的,通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至少应该实现以下五大目标。

一、增加学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护理学

“护理学导论”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导论”课程是以此为导向,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特点、任务与目标、相关概念、内容与范畴、工作方式、形成与发展、相关学说理论,介绍了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二者的关系、判断的依据、保健的常識,介绍了护士与病人的概念、角色特征、护患关系,介绍了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程序,同时介绍了护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伦理与法律,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教学,学生应该全面掌握护理学专业初步的知识体系,认识护理学,清楚认识自己选择的护理专业,为今后深入学习其他专业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学生的护理学专业视野,让学生养成发展的思维

护理学的形成、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护理学已从以疾病为主的护理,发展成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进而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发展成为一门囊括了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在内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所以,在全面学习与掌握“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护理学专业视野与思维,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视野与发展的思维,来认识与思考护理学。

比如,在讲到课程中“我国护理发展”内容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冯先琼主编的《护理学导论》第2版为例,下同),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教材上对我国护理的古代中医护理、近代西方护理、现代护理三个发展阶段的有关时间、事件、特点的简单介绍,要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开拓的思维,来思考“我国护理发展”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初建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这跌宕起伏的社会中诞生、壮大并走向辉煌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千百年来,在无数护理和研究人员的艰苦奋斗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国护理事业取得了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还要通过对国内外护理的横向与纵向对比,找到我国护理与国外护理的差距,认识差距,分析差距。

在这门课程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还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进一步思考与认识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通过进行这样系统地教学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用专业的视野、发展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将来可以更好地实践护理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意识,让学生增强护理专业情感

职业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保持的主要观点,反映出一个人对其职业的态度、情感与评价,体现在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与行为上,其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高职学生大多在15~20岁,职业意识正是从幻想到现实的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都将“护理学导论”课程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新的学期,面对新的专业,中高职学生好奇心很强,期待心也很强,很想知道自己报考的护理专业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也很容易对护理专业、护理工作形成第一印象和第一判断,影响深远。因此,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对学生选择护理后认定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意义非常重大,尤其对那些在报考护理专业前对护理专业没有任何了解的学生。

作为“护理学导论”的教学目标之一,要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树立起学生学习信心、职业态度,要增加学生对护理行业与工作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其他一系列的专业性课程打好知识、思维、情感与心理的基础,从而建立起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信心和职业操守。

例如,笔者在讲授教材第二章《护士的素质与礼仪规范》中“护士的素质”内容时,没有满足于教材上对“护士的素质”概念的解释和对素质内容的解读,而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推进“培养护理职业意识,增强护理专业情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着重强调素质的后天养成

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加强实践锻炼与自我修养,逐步获得开展护理工作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及思想品质,引导学生要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四个方面同步提升发展。

2. 引用有影响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如英国著名医护者南丁格尔曾经说过:M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我听到了上帝在召唤我为人类服务,我将用我的行动,来维护我的职业的神圣”,她还赞誉说“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可以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近百年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护理事业的发展凝聚着几代护理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心血,承载着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使命,护理工作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护理专业学生神圣的责任和学习的意义所在。

四、锻炼学生护理学专业能力,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构建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解决护理学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教材第七章“人际沟通与健康教育”中的“人际沟通”时,采取“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确定“准确无误地沟通”这一重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再以此任务为核心,突破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的局限和障碍,糅合教材第六章“护士与病人”中的“护患关系”内容,全面构建任務驱动的课程体系,制定出9大具体学习任务。在情景模拟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项任务,笔者提出明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任务实施评价、建构新知四个教学环节,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布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改变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讲授教材第八章“护理程序”时,笔者采取班级分组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5组,从第1组到第5组依次负责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五大步骤,通过5个步骤(5项任务)的依次完成,最终解决一项护理问题。通过这种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班级分组、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总结点评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专业能力。

五、辅助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德育与智育同步发展

德育教育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诸如“职业道德”“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哲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其实,德育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德育教育手段,在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都要紧密结合课程、专业、职业特点,辅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护理学导论”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最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如笔者讲到教材第九章“护理工作中的伦理与法律”中的“护理与伦理”时,以案例分析等教学法重点引导学生遵守护理道德原则,倡导“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等道德原则,探讨护理工作中“尊重、公正、关心、同情、廉洁”等基本要求与规范。在讲到“我国护理发展”时,通过分析护理发展与国家统一稳定、繁荣富强的关系,有机融入民族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讲到“现代护理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时,进行以“敬业、乐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其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护理学导论”是中高职院校护理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承载着重要的教学使命,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制定要全面、严谨、科学,教材编写者、教育工作者不可人云亦云,以偏概全,要真正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和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峰,赵雁.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11).

[2]苏长兵.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1,(2):40-41.

(编辑:郝 婵)

作者:徐小未

第4篇:《护理学导论》课程简介(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Nursing》

开课单位:护理系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0学时

学分:1.7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及工

作方法,树立专业思想,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简介: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

生的主干必修课。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及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

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主讲教师:江智霞主任护师邓仁丽副主任护师

第5篇:本科新生心理学导论课程感想论文

在我的心理

2014级本科新生心理学导论感想

===

二○一五年一月三号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在2014发生了许多变化的这一年,心理学到在我们心中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爸妈及街坊邻居看来,心理学就代表一所一本的大学;至于我哥哥姐姐,那是一个大学专业的名称,作用是标识妹妹在大学里所属的专业;而在我班主任及高中老师的角度,心理学是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心理学师范就是师范,一个老师的未来;对于我高中朋友来说,心理学又无疑是诱惑的,意味着获得强大的心理能量,给予治愈、抚平、激励;若以职业规划师的角度看,心理学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等;而在我队友的初印象里,心理学是个高大尚、在全国排第三的专业,让我具有了巫女的神秘恐怖感;在郑勇老师眼里,心理学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光辉未来、是每一届心理学学子共同的使命;在马老师眼里,心理学就是一批需要帮助理解的可爱孩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确,我并不是上面提到的任一主角,我只是我自己,我怎能知道别人眼中的心理,那我的心理呢?

初二时通过好友介绍认识了她,有幸成为朋友,并在初三时同班成了学习上的竞争对手。那时的关系简单、微妙却又很牢固,留下的是美好饱满的回忆。中考前的一次模考失利,在我们两个傻丫头眼里,未来似乎又模糊了几分。对于未来的畅想,我俩的共同期许便是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医生。那时我的心理,是个无限垠阔的海洋,那儿能够聆听病人的心灵故事,拥有曲折惊喜的治疗经历,获得挣扎的心路历程等等。高中分开了,去了不同的高

中。如今,我如愿来到这儿,如愿学习心理学,而她想圆一个北大梦,愿偿一年再读高四。虽改变了方向,但仍在梦想的路上。那么,我呢?

青春期的我们,心情诡谲善变、变化多端。有人说90后讲究个性、独立特行,是物质丰富的一代,也是精神匮乏的一代。心情不好了、哪天高兴了都可以手指点点划划,瞬时网络分享。刚来大学时,曾听这样一句话,“有人问我为啥来学心理学,我答自己心里有病才来呗”。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是个没脱离现实的喜感。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最重要的技能,不是刷屏吐槽,不是出镜上位,不是炫富晒美,不是谋人利己,不是处事圆滑,就只是学会如何和自己相处而已。

郑勇老师曾说,如果说心理学究竟是什么,那就该是帮助找寻自我的工具,无论是帮助自己,还是帮助他人。现在高中同学称我为“心理同学”,虽然在他们眼里,心理学可能就指能看透人的心里,能解决心里各种的纠结、迷茫、痛苦等,但可能心理学就该这样吧,帮助他人自我寻找。可是我现在不能像尼克胡哲一样坦然说出“我明白破碎心灵的痛苦,我知道孤单是怎么一回事,我在耶稣基督里找到力量”,我还太小,还没不能克服痛苦,还没经历苦痛,也知道真正的孤单并不是没人能够倾诉、生病没人照顾或是心情没人理解这一般地简单易熬,我想,如若此刻有人问我心理学在学什么,我可能没有答案。但我还是会接受他人的倾诉,借尼克胡哲的话来说,当他们头上刮着暴风,身处生命的

逆境,而我作为他们信赖的人,虽没有力量战胜暴风,但我可以提供支持、温暖,直至风暴过去。最近一朋友在说完后问我:

“你学心理学肯定特别幸福吧?”

“其实心理学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那你学心理学感觉怎样?”

“幸福……”

希望有点呆呆的我在幸福地生活四年后能够拥有一颗活络通透的心,在我的心理!

第6篇:《护理学导论》课程见习计划

一、见习目的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密切理论与实际联系,培养学员爱伤观念与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创新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安排学员到医院临床科室进行课间见习,为后期理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见习内容

1.通过临床见习使同学们了解各种护理文件,了解医院的组织结构,了解不同科室的环境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

2.体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3.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①与各类人员尤其是与病人的沟通: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临床常见的妨碍有效沟通的因素;②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4.医院健康教育,包括:

(1)健康教育的程序:评估、确立健康教育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健

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2)健康教育的方法:讲授法、示教法、小组讨论法、个别会谈法、视听教材

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

(3)健康教育的内容:入院教育、在院教育、出院教育。

(4)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第7篇:护理学导论导论

奥瑞姆认为人的自护能力包括多少个方面 ?10个功能制护理的大力推行以下哪种护理哲学思潮的影响, 实用主义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属于—— 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理,论纽曼认为当压力源穿过人体正常防线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是——二级预防。当人体的基本结构及能量源遭到破坏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是——三级预防。

1、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目的 (2) 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3) 降低发病率和医疗费用

2、 在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中,系统的预防机制包括哪些?

护士根据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可采取的干预是什么? (1) 预防干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3、 简述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

(1) 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分别写了《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在医

院札记中,她述说了自己对改革医院管理及建筑方面的构想,意见和建议,在护理札记中她简明了自己的护理思想、意见和建议,如环境、个人卫生、饮食对服务对象的影响等。

(3) 致力创办护理学校: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

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4) 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4、 简述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观察熟悉期,合作信任期,

终止评价期

5、 举例说明奥瑞姆护理系统理论中的护理系统的分类。

(1) 完全补偿护理系统,是针对完全没有智力能力

的患者,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完全的照顾,如昏迷、高位截瘫的患者。

(2) 部分补偿护理系统,是针对有部分智力能力的

患者,护士的功能是补偿换证自理不足的部分,如骨折固定后的患者。

(3) 教育支持系统,是针对患者有较好的自理能力,

能进行自理活动,护士的作用是教育和支持患者,提高其自理能力。

6、 简述医疗事故分级?如何分法?

医疗事故总分为四级

(1) 一级、造成病人死亡,重度残疾

(2) 二级、造成病人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

严重功能障碍的,

(3) 三级、造成病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

一般功能障碍的,

(4) 四级、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7、 如何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1) 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2) 明确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3) 寻找支持系统 (4) 尊重病人对的风俗习惯 (5) 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6) 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8、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

成哪些层次?

马斯洛将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五个层次,依次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9、护士怎样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1)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气氛和环境 (2)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气氛和环境 (3)应用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4)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理解其所承受的社会心理负担

(5)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

10、制定护理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护理措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2、护理措施应有针对性

3、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因人而异

4、护理措施应安全

5、护理措施要具体细致

11、简述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

1、为病人创造轻松的康复环境

2、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3、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4、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

5、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

12、在进行护理实施前护士应做哪些准备?

1、重新评估护理对象的病情

2、检查与修改护理计划

3、准备实施护理措施所需要的只是和技能

4、决定是否需要其他人员的帮助

5、准备服务对象及环境

一、奥瑞姆自理理论及其自理观念被广泛地应用在护理实践中,以奥瑞姆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工作方法分一下三步:

1、评估患者的洗礼能力和自理需要在这一步中,护士可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患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自理缺陷以及时什么原因引起的自理却缺陷来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从而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护理帮助。

2、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护理能力,在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护理系统,并结合患者治疗性自理需求的内容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恢复和促进健康、增进自理能力的目的。

3、实施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计划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协调和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

二、简述罗伊适应模式一级评估的主要内容

1、一级评估的内容有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

2、无效反应的表现:生理功能方面的无效反应查常表现为病理反应,如分泌物增多,缺氧,休克等。自我概念方面的无效反应如性概念紊乱,自卑,自责等,角色功能方面的无效反应如角色差距,角色转移,角色冲突,角色失败等。 相互依赖方面的无效反应如分离性焦虑,孤独,无助等。

三、纽曼认为护士根据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不同水平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1、一级预防 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确实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一级预防便可开始,主要目的是防止压力源侵入正常防线,主要措施可采取减少或避免与压力源接触、巩固弹性防线和正常防线来进行预防。

2、二级预防 当个体表现出压力反应,就可以开始二级水平的干预,即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治疗、增强抵抗线,主要目的是减轻和消除反应、恢复个体的稳定性病促使其汇到健康状态。

3、三级预防 指继积极的治疗之后或个体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为能彻底康复、减轻后遗症而采取的干预,三级预防的目的是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防止复发。

四、奥瑞姆提出三种不同的护理系统适用于哪些病人,举例说明。

1、完全补偿系统:适用于没有能力完成自理的病人。1)病人在你神志上、体力上都没有能力完成自理的病人如昏迷病人。2)病人神志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但体力上没有能力去做,如高位截瘫患者,病情危重患者)3)病人存在精神障碍、无法对自己的自理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精神分裂症病人、智能低下者。

2、部分补偿系统:适用与能完成部分自理活动,但某些方面缺乏自理能力的病人。1)病人由于疾病或医嘱限制活动,如骨折、手术后的病人。

病人缺乏自理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如糖尿病病人,每日餐前胰岛素的注射。

3)辅助教育系统:在此系统中,病人需要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学会如何自护。护士应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技术上的指导和适合的环境,使病人克服自理缺陷而完成自理。如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自理活动。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提出的三种防御线的作用各是什么? (1)应变防线:是机体的第一层防线,是一种活动性的、易变的状态,具有保护性的缓冲力量,充当机体的缓冲器和过滤器,又称弹性防线。

(2)正常防线:是机体的第二层防线,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主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精神信仰的变

化来预防压力源的袭击。(3)抵抗线:是机体的第三层防线,位于基本结构外。是保护人基本结构稳定、完整及功能正常的防卫屏障。

病例 急性心梗男性病人,49岁,汉族,已婚,在教育子女方面夫妻有矛盾,一度关系紧张大专文化程度,某合资企业经理,工作压力大,个性较强,嗜好吸烟,平时喜欢吃肉,不喜欢蔬菜,缺乏运动。

请分析评估病人可能存在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并根据病人自理能力和自己缺陷情况选择适当的护理系统。

(1)一般性自理需求方面:平时自理没有困难,但缺乏一些健康知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自理的局限性。如需要戒烟;低脂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恢复期适当增加运动;改变对工作和休息的认识等。

(2)发展的自理需求方面:需要处理好子女教育问题及调整夫妻关系。

(3)于健康有关的自理需求方面:心梗急性期有疼痛紧张,需要止痛、扩张血管和镇静;心功能下降,医嘱绝对卧床三日,一切生活自理需求护理帮助;心肌缺血缺氧,需给氧4L/min;卧床排便不习惯,应说明原因并指导病人避免用力屏气动作,注意预防便秘;病情危重,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和心电监护;病人担心预后,卧床带来不便等可引起焦虑,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针对此病人情况选择护理系统:

(1)急性期:采用完全补偿系统 病人绝对卧床,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提供帮助,满足病人全部治疗性自理需求。 (2)恢复期:先采用支持部分补偿系统 病人可床边活动,生活护理需要护士提供部分帮助,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病人自己完成部分治疗性自理需求。 (3)恢复后期:采用支持–教育系统。

病例张某,女,38岁,因右乳腺癌术后行第二次化疗入院。体检:体温36.5°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社会心里资料:自诉1次化疗后经常掉头发,有一8岁儿子在读小学,丈夫为某公司经理工作较忙,担心孩子无人照管。入院第2天开始化疗,化疗当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情况。

(1)生理方面一级评估:体温36.5°C、 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化疗当天出现恶心、呕吐。

二级评估:主要刺激: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相关刺激:患者化疗前进食,周围不良气味的刺激。固有刺激:患者曾行乳腺癌手术。

护理诊断:呕吐:于化疗药物副作用有关。

制定目标:患者一天内能复述缓解恶心呕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化疗期间不会再有呕吐发生。

干预:告知患者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减少不安情绪;嘱患者少

食多餐,进易消化食物,保持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无异味,减少患者的不良刺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评价:患者已复述缓解恶心呕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住院期间无呕吐发生。 (2)自我概念

一级评估:第一次化疗后经常脱发,担心此次化疗会引起头发掉得更厉害。

二级评估1:主要刺激:脱发。相关刺激:患者非常爱美。 固有刺激:患者是青年女性。 护理诊断:自我形象紊乱:与化疗引起

有丈夫,有儿子,家庭和睦,但丈夫工作忙,不能经常探视。 二级评估:主要刺激:生病住院后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圈子变的狭窄。相关刺激:亲人们工作疏忽了患者的交流。固有刺激:患者性格不开朗。护理诊断:孤独:于住院社交活动减少有关。制定目标:减轻患者孤独感。干预: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病友多接触;鼓励亲人、朋友每天到医院看望和陪伴病人;指导患者通过看书:患者孤独感减轻。

病例:陈女士,29岁,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一年、不能平卧,于两天前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入院。

”体检:体温 36.8°C、脉搏106次 /min、呼吸26次 /min、血压14.1 /9.60kpa、精神差、半卧位、肺底部中量湿罗音。实验

:

13×10

sao20.88,pao 11.1kpa,paCO24.80kpa。社会心理资料:自诉虽然查出风心病已一年,但此次还是第一次入院,觉得医院环境很陌生 加之女儿两岁,自出生后还从未与女儿时间分开、很担心家里人照顾不好她,同时,认为查出病才一年就成现在这样子,病情发展很快,不知以后会怎样,可不可以根治。想到这些事,加上紧张,整夜不能入睡。

(一)护理诊断

首先对陈女士的基本结构、各防线特征以及体内、个体外、人际间存在和潜在的压力源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注意比较护士和陈女士自身对这些评估内容感知的一致性。然后,就其中偏离健康的方面做出诊断,并冠以优先顺序

体外的——环境陌生;(3)人际间的——与女儿分离。 压力反应:生理性的——胸闷、气促、不能平卧、hp106次/min,R26次/min,肺部湿罗音、sao20.88, pao2 11.1kap失眠。

1、 评估

基本结构:心血管系统存在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目前有肺淤血。

弹性防线:已被压力源穿透。入院后不适应医院环境、日常生活规律打乱、失眠、思念女儿等因素使其防御效能较弱。目前健康状况恶化又使正常防线进一步萎缩。 抵抗线:已被激活,白细胞13×10/i。

压力源:

1、体内的——劳累、感冒、二尖瓣狭窄、肺淤血、对疾病的无知与恐惧,担心疾病预后。

2、体外的——环境陌生

3、人际间的——与女儿分离

压力反应:生理性的——胸闷、气促、不能平卧、hp106次/min,R26次/min,肺部湿罗音、sao20.88, pao2 11.1kap失眠。

2、 诊断

舒适的改变:气促 与二尖瓣狭窄、肺淤血以及劳累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失眠,与陌生环境、对疾病的无知与害怕、与女儿隔离、气促有关。

二、护理目标

以保存能量,恢复、维持和促进陈女士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等方面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为前提,与陈女士共同制定预期目标并制定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1. 目标

舒适的改变:气紧(1)陈女士自述气紧缓解,感觉舒适;(2)呼吸形态(频率、节律)正常;(3)肺部湿罗音消失,呼吸音正常;(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SAO2,pao2 poca2 正常,睡眠形态紊乱,失眠(1)陈女士每晚睡眠不少于7h(2)无睡眠不足表现,无面色青灰,黑眼圈,打哈欠,注意力下降,烦躁等。

3、 措施

由于有明显的压力源存在,并且已突破弹性防线,侵入正常防线和发生压力反应,故应该采取二级水平干预并同时采取一级水平干预。具体措施主要有:舒适的改变:气紧

1、控制 解除压力源:身心休息防止着凉,遵医嘱予抗感冒、强心、利尿,扩展血管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解除肺淤血,

2、对症治疗: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吸氧,

3、增加各防线功能,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身心愉快,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见睡眠相关措施)睡眠形态紊乱:失眠

1、控制解除压力源:介绍病室环境,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前景,鼓励家属探视时告知女儿详情,必要时带女儿前来探视,缓解气紧(见气紧相关措施);

2、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助眠措施。

三、护理结果

着重于压力反应状况,如气紧、失眠等改善程度,评价方法将干预后陈女士在气紧、失眠方面的变化情况与护理目标中制定相应的目标行为相比,判断目标达到情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评定护理目标及干预措施。

四、其他护理理论

华森的关怀科学模式,、金的达标理论

患者男性,34岁,因乏力纳差10余年,加重3年,呕血3次于2002年9月13日入院,入院时体检,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颈部可见散在的蜘蛛痣,上腹部可见静脉曲张的静脉,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T:36.5° P:84次/min R:20次/min BP:12/7kap 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当晚,患者又呕血2次,量约1400ml 排柏油样便1000ml,予以心电监护,吸氧,输血补充血容量,并遵医嘱用药,在出血停止后,在胃镜直视下行曲张的食管静脉硬化治疗,经过顺利,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试述用奥瑞姆护理系统理论结构,并具体分析患者处于大出血时;患者到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好后,各护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及护士服务对象在各系统中所承担的责任。

1、 患者处于大出血时

(1) 评估: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大出血直接危及

生命,故要求直接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由护理人员帮助执行。

(2) 计划:为患者提供全补偿性护理。 (3) 实施:

1)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暂禁食,向患者说明

卧床的重要性以及禁食的目的。 2) 鼻导管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

3)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呕血、黑

便的量与次数

4) 抽血检查,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5) 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并注意观察药物的

疗效和不良反应

6)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

保持环境整洁

7) 避免诱因,防止患者因恶心再次引起呕血 8) 各项操作前均要想患者解释

9) 由于大出血的患者存在焦虑、恐惧,做好

心理护理,多倾听患者主诉,允许家属陪伴。

2、 患者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后:

(1)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了一定自理能

力,如自行进食,医嘱改成流质饮食,能自行入厕,但感头晕。

(2) 计划:患者能满足大部分的自理需要,但需要

帮助和指导,故为患者提供部分补偿系统护理方式。

(3) 实施:

1) 指导患者从床上活动过渡到床边活动;

患者坐起时给予扶持,动作缓慢,防止因头晕而跌倒;上厕所时应有人陪伴。

2) 服药时给予指导,药片应碾碎为粉后服

下,同时服药时应坐起,防止因食管静脉曲张而使药物集聚食道,或因食道蠕动药物与食道摩擦再次出血。 3) 指导患者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避免粗

糙食物。

第8篇:心理学导论感想

梦想照进现实

某日,做了一个梦,我居然再梦里圆了自己小小的一个愿望。小时候我很喜欢小动物,比如猫、虾、小鸟之类的,都是我平时玩乐的好伴。那时家里有花园,有鸟儿飞过来,可惜我想尽一切办法也抓不到。日思夜想,最后当然梦有所思。不是说梦境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根据我这么多年来得做梦经历,确实有一定关联。

然而,在此我更想讨论关于梦的话题是:到底我们是在达不到某种状态时才会在梦里试图补偿这种缺失,还是说我们梦境的缺失才正是我们在现实中需要被提醒去达到的。经常听到某个关于名人的例子,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很努力,当他们在现实遭受阻碍时,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是梦中的灵感给予了他们现实的答案,于是,奇迹诞生了。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他们在现实中往往解不开最关键的难题,于是梦境会提供这个难题演绎下去的种种可能版本,即问题可能被上帝解决了,亦有可能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当然,各种状态并不是不受主观意识的约束的。就像我有一个同学曾告诉我他的一个梦境一样,当他在现实中对一个女孩子有好感但却怯于主动交往时,内心的矛盾令他对她的这种思念更加纠结。于是在一次班级联欢会上,他抓住了机会和她一同上台主持了节目,他和开心。然而,班会结束后,他发现他还是像原来那样保持着与她的距离。事实上,我们看到了他迈出了第一步,可是他却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他告诉我,就在班会后的几个晚上,他惊奇地梦见她和他牵手说悄悄话了。我很难想象他在说这些“梦话”时的满足感,但我更关注他在这种现实与梦境间的差异。

差异何在?仅仅是现实中他没有达到的与那个女孩约会的目的那么简单?试想一下,一个人在现实中对于自己经常做出的否定竟然会在梦境中得到正向的、积极的、肯定的答案。如果那些科学家们、企业家们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时总是说自己不敢、自己不可以、自己没办法,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能够从梦里获得灵感,抑或汲取能量,从而最终不仅解决了个人的问题,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反,我的朋友在现实中除了一次班会的“偶遇”,实际上在此之前并没有实质性行动和进展,而且从班会之后的状态亦可看出他缺乏内心主动的力量。后来他关于那几个梦的苦思冥想正好也印证了我在前面提到的第二点的假设,即现实中并不是我们难以解决问题,而是我们的过度敏感,或者说是多愁善感的品质特性注定了我们对于这种美好梦,境的幻想。我的朋友是否一定程度上有进展呢?这是该肯定的,然而对于这种梦境的缺失,他却难以释怀,因为他把现实的答案都寄托在梦里。我们都知道美好的梦是多多益善的,不过,当我们回味美梦之余,又是否该扪心自问,如果没有人可以帮助我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的“梦想”,那么我们的梦境又是否在关键时刻提醒着我们去补充我们在现实中的缺失呢?

现实中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跟我们的梦境搭上关系,说是梦境,其实是个人品质特性和现实环境的综合体现。就像我说到,当孩童无知的我对小鸟充满期盼时,我会好几个夜晚梦见和它们一起玩;而现在成年的我,经历与小鸟更多的接触和认识,它们在我的梦中不再“神圣”,可惜的是如今我已有好几年不在梦见可爱的鸟儿了。

大多数人的有这样的心理:之前执着追求某个东西时,它是那么的珍贵。而当这个东西到手后,这种重视的程度便会锐减。换句话说,白送的东西“不值钱”!就比如别人送你一张电影票,你就会很想去影院把它消费掉。可是后来你弄丢了电影票,于是你就觉得不看也罢了。相反,假如这张电影票是你自己决定去影院而掏钱买的,你就很可能在丢了之后再掏钱买一张。同样是看电影,同样的价钱,同样是丢了,而看不看电影却会因为你丢了的票是否是免费的而发生改变。现实中很多人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他们往往因为付出而到不到应有的收获,然后继续在沉没成本上面投入,企图发挥沉没成本已经损失的大部分价值。简单地说,我们往往把别人送给我们的一张电影票归于“意外财富”这个心理账户,导致我们并不认为丢失电影票是一项沉没成本,于是做出不看电影的决定也是意料之中的。

人们常为了自己做过的事而后悔不已,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可以说是多不胜数的。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尽管现代科技的发达已经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抗抑郁的药物,却唯独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消除人们后悔的那种感觉。此处我不是要谈后悔的利弊,而是想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后悔的心理。后悔一般被认为是做错了事之后的感觉,相信没有人是为了自己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够好甚至不够完美而后悔的吧!好,那么既然错了,又无法改变过去的错已造成的后果,即后悔无济于事,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事发相隔好长之后还是会在提起之时表露后悔之态?这里我想引用一下我前面说的“沉没成本”一次来解释一下,虽然这是经济学上词汇,可是在心理学上亦有很多经济学理论的影子。那么,在现实中人们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是有目的的,不管这种选择是主动的、抑或被动的。而且我们应当确定,即使是处于同一个出发状态,基于同一个目的而发生的错误选择,也会因为每个人相当不同的心理期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后悔“症状”。有趣的是,期盼越大的人往往对于他之前的付出的肯定也是越大的,当然这也更有可能在错误发生之后,沉没成本的效应更加明显。这些更加呈现出后悔之意的“过敏者”便会把沉没成本的剩余价值看得过大。此时有一个分界点,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这种错误是一种折磨;对于积极乐天派来说,这却是非凡的体验。那么,消极悲观者是怎么对待错误的选择的呢?对于这类人的沉没成本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之前的错误选择是由于在那之前的错误选择而导致的,于是他们的沉没成本效应就会不断累积加,但却不会产生有益的价值,所以最终他们后悔的成本将可能压垮他们自己。

当然,心理预期可大可小,沉没成本亦可有可无。现实的后悔可能在梦境中重圆,沉没成本却不可能在现实中消失。后悔实现不了梦想的人不少,而后悔不曾有过梦想的人则更多。要记住的一点是,重要的选择是需要强有力的行动作保障的,否则,一切都只能是黄粱美梦罢了。

第9篇: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护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护理实践的范畴:临床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 3.现代护理学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2)以患者为中心阶段:对健康的新认识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 (3)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第二章 护理学发展史 1.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学: (1)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2)著书立说指导护理工作《医院札记》《护理札记》 (3)1860年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4)创立了护理管理体系

2.中医护理学:(1)特点:整体观与辩证施护(2)原则:“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未病先防,即病防变”(3)技术:服药、压豆、刮痧、针灸、推拿等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 2.贝塔朗菲是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的创始人

3.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组合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4.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整体性、相关性、开放性、目的性、动态性与层次性

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步骤:输入-输出-反馈 5.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特点): (1)护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系统 (2)护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护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4)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系统 6.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7.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相关。 8.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 了解护理对象未满足的需要 (2)领悟护理对象的言行

(3)预测护理对象尚未表达的需要 (4)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用于确定满足患者需要的层次 9.弗洛伊德-性心理理论 创立潜意识的概念 10.性心理理论内容:

(一)意识层次: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二)人格结构:本我(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原则)

(三)人格的发展阶段:

(1)口欲期 0~1岁 口腔和嘴唇 (2)肛欲期 1~3岁 肛门

(3)性蕾期 3~6岁 恋父、恋母情节

(4)潜伏期 6~12岁 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活动上 (5)生殖期 大于12岁 异性、生殖器 11.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发展过程:

(1)婴儿期(口感期) 出生~18个月 (2)幼儿期(肛肌期) 18个月~3岁 (3)学龄前期(生殖运动期) 3~6岁 (4)学龄期(潜伏期) 6~12岁 (5)青春期 12~18岁

(6)青年期(成年早期)18~35岁 (7)成年期(中年期)35~65 岁 (8)老年期 65岁以上

1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和行为 14.认知发展理论内容:

(1)感觉运动期(0~2岁):通过身体的动作感觉和认识世界,思维的萌芽阶段

(2)前运思期(2~7岁):开始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从事思考活动,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3)具体运思期(7~11岁):开始对具体事物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4)形式运思期(12岁以上):能运用概念的、抽象的、纯属形式逻辑的方法去推理

第四章 护理理念与工作模式

1.护理理念:是有关护理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 2.我国护理理念的发展:

(1)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养”指的就是护理。

(2)把患者作为一个“人”来全面考虑,这是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核心内容。 (3)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3.人、环境、健康、护理构成了护理理念的主要要素。

4.健康:不仅没有躯体疾病和身体障碍,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1)生物因素(2)心理因素(3)环境因素(4)生活方式(5)获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 6.环境包括:(1)内环境:心理环境、生理环境(2)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内涵是照顾,人道和帮助性关系。

8.常用的护理工作方式:(1)个案护理(2)功能制护理(3)小组护理(4)责任制护理(5)综合护理(整体护理)

第六章 护士的角色功能与要求

1.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力和义务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为。

2.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1)健康照顾者(2)计划者(3)管理者和协调者(4)咨询者(5)保护者和代言人(6)教育者(7)研究者 3.190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专科护理的概念。 4.护士应具备的资格:

(1)正式护理学校毕业(2)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3)申请护士职业注册

5.1993.3.6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4.1.1开始实施,建立了我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1995.3.6日首次考试。 《护士条例》2008.5.12开始施行。 6.护士应具备的条件技能方面包括: (1)娴熟的技术 (2)敏锐的观察力 (3)协调沟通能力 (4)解决问题能力 (5)自我评价的能力 (6)教学能力 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

1)具有“三热爱”“一奉献”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较高的慎独修养 (2)科学文化素质 (3)专业素质

(4)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沟通 1.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1)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偏差: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 (2)人际吸引

2.护患关系:护患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3.护患关系的性质(性质):

(1)“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是专业性人际关系。 (2)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性关系。 (3)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中心。 (4)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5)是一种互动关系。 (6)是一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4.护患关系的3种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 (2)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性(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 (4)护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5.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分为: (1)初始期(观察熟悉期) (2)工作期(合作信任期) (3)结束期(终止评价期) 6.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角色模糊(2)责任冲突(3)权益差异(4)理解分歧(5)文化因素 7.沟通的基本要素:

(1)信息背景(2)信息发送者(3)信息、编码与解码(4)信息接收者(5)传递途径(6)信息反馈

8.沟通的层次分为:

(1)一般性沟通(礼节性沟通) (2)事务性沟通(陈述性沟通) (3)分享性沟通 (4)情感性沟通

(5)共鸣性沟通(共享性沟通) 9.常用的沟通技巧:

(1)倾听(2)重复(3)澄清(4)提问(5)反映(6)阐明(7)沉默(8)移情(9)自我暴漏(10)幽默

10.非语言性沟通主要包括:表情体态、触摸、空间距离、环境信息 11.空间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霍尓将人际沟通中的距离划分为:(1)亲密距离(2)个人距离(3)社会距离(4)公共距离

第八章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发展):一个人的生命过程要经历成长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要经历几个相对应可以预测的阶段,每个职业生涯阶段也有一些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或任务。

第九章 评判性思维与循证护理

1.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和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式与形式。 2.评判性思维的组成:

(1)专业知识基础(第一构成要素)

(2)护理经验(护士的经验水平对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3)认知技能(是评判性思维的核心)

(4)态度(积极的态度是护理实践中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动力) (5)判定标准(包括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 3.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1)是一个主动思考过程 (2)是一个独立思考过程 (3)是一个提问过程 (4)是一个反思过程 (5)是一个开放过程

4.评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评判性思维是对已知产生质疑;创造性思维是探索创造未来。

5.循证护理: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士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其核心是强调证据,要求在严格的科学证据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 6.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1)发现循证问题 (2)查找证据支持

根据所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找;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的可信度级别最高,专家的经验级别最低。

第十章 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其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是一种科学的识别,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有机划得对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护理工作方法。

2.系统论构成了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护理程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计划(4)护理实施(5)护理评价 4.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 5.收集资料的目的:

(1)为正确提出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2)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4)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5)为其它医务人员提供有益信息。 6.收集资料的方法:

(1)交谈法: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 (2)观察法 (3)体格检查 (4)查阅 7.整理资料: (1)核实资料

(2)整理资料:按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理论;按戈登11个功能健康形态分类;按护理诊断领域分类。

(3)分析资料 (4)记录资料

1)记录时应客观、真实、准确 2)及时、认真记录:避免错别字

3)记录格式:反应不同专科疾病的特点;清晰;方便护士记录。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9.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1)三部分陈述

P-问题 即护理诊断的名称problem E-原因 即相关因素etiology S-症状和体征 symptoms and signs (2)两部分陈述:多用于潜在的护理诊断,即PE公式。 (3)一部分陈述,即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 10.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能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2)要有充分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 (3)明确找出每一个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 (4)避免将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相混淆。

(5)有关“知识缺乏”的表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6)应该是护理职责范围内能够处理的因素。 (7)避免使用引起法律纠纷的词句。

11.根据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将护理诊断分为:

(1)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 (2)中优问题:不威胁生命,但能导致其身体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 (3)次优问题:不属于此次发病所反映的问题。 12.排列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按照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排序 (2)注重护理对象的主观感受 (3)分析和判断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 (4)护理诊断顺序的可变性

(5)“潜在的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的排序 (6)科学的安排和解决护理问题 13.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1)目标应以护理对象为中心 (2)目标要有明确针对性

(3)一个预期目标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 (4)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 (5)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 (6)目标不应超出护理范围

(7)目标应由护士和护理对象共同制定 (8)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 14.实施后记录的要求:

(1)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可靠地反应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进展状况 (2)描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体现动态性、连续性

(3)记录要客观、具体,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15.实施后记录的方式: (1)P-问题problem (2)I-措施intervention (3)O-结果outcome 16.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贯彻“整体”观念 (2)注重科学性 (3)注重安全性 (4)注重灵活性 (5)不盲目执行医嘱 (6)鼓励护理对象参与

18.护理评价:是将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评定的过程。 19.护理评价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对比标准,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可分为三种情况: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 (3)分析原因 (4)重审护理计划

第十章 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其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2.系统论构成了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护理程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计划(4)护理实施(5)护理评价 4.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 5.收集资料的目的:

(1)为正确提出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2)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4)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5)为其它医务人员提供有益信息。 6.收集资料的方法:

(1)交谈法: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 (2)观察法 (3)体格检查 (4)查阅 7.整理资料: (1)核实资料

(2)整理资料:按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理论;按戈登11个功能健康形态分类;按护理诊断领域分类。

(3)分析资料 (4)记录资料

1)记录时应客观、真实、准确 2)及时、认真记录:避免错别字

3)记录格式:反应不同专科疾病的特点;清晰;方便护士记录。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9.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1)三部分陈述 P-问题 即护理诊断的名称 E-原因 即相关因素 S-症状和体征 (2)两部分陈述:多用于潜在的护理诊断,即PE公式。 (3)一部分陈述,即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 10.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能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2)要有充分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 (3)明确找出每一个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 (4)避免将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相混淆。

(5)有关“知识缺乏”的表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6)应该是护理职责范围内能够处理的因素。 (7)避免使用引起法律纠纷的词句。

11.根据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将护理诊断分为:

(1)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 (2)中优问题:不威胁生命,但能导致其身体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 (3)次优问题:不属于此次发病所反映的问题。 12.排列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按照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排序 (2)注重护理对象的主管感受 (3)分析和判断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 (4)护理诊断顺序的可变性

(5)“潜在的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的排序 (6)科学的安排和解决护理问题 13.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1)目标应以护理对象为中心 (2)目标要有明确针对性

(3)一个预期目标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 (4)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 (5)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 (6)目标不应超出护理范围

(7)目标应由护士和护理对象共同制定 (8)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 14.实施后记录的要求:

(1)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可靠地反应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进展状况 (2)描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体现动态性、连续性

(3)记录要客观、具体,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15.实施后记录的方式: (1)P-问题 (2)I-措施 (3)O-结果

16.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贯彻“整体”观念 (2)注重科学性 (3)注重安全性 (4)注重灵活性 (5)不盲目执行医嘱 (6)鼓励护理对象参与

18.护理评价:是将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评定的过程。 19.护理评价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对比标准,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可分为三种情况: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 (3)分析原因 (4)重审护理计划

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 1.奥瑞姆—自理理论 2.自理理论内容:

(1)自理理论:自理;自理能力;自理需要;治疗性自理需要 (2)自理缺陷理论:是整个理论的核心部分

是自理能力不足时出现的治疗性自理需要与自理能力之间的差异。 (3)护理系统理论:(选择题) 完全性补偿系统 部分性补偿系统 支持—教育系统 3,.罗伊—适应模式 4.适应模式基本内容:

(1)刺激:主要刺激;相关刺激;残余刺激 (2)适应水平

(3)应对机制:生理应对机制;心理应对机制

(4)适应方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 (5)应对结果:适应性反应;无效性反应 5.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一级评估

生理功能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自我概念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角色功能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相互依赖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2)二级评估

对引起反应的刺激进行评估 (3)护理诊断 (4)制定目标 (5)干预 (6)评价 6.纽曼—系统模式 7.系统模式的内容: (1)机体防御机制 应变防御线(弹性防线) 正常防御线 抵抗防御线 (2)应激源

(3)反应与护理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减少个体与应激源接触,增强应变防御线抵抗力 二级预防:发现早期症状,对症治疗

三级预防:再适应,再教育防止复发,维持稳定

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健康相关行为:指人类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1)健康行为:

特征:1)有利性2)规律性3)合理性4)同一性

分类:1)基本行为模式2)预警行为3)保健行为4)避开环境危害5)戒除不良嗜好 (2)危险行为

3.健康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 (1)评估健康需要的能力

(2)设计,组织与实施健康促进规划的能力 (3)评估健康促进计划实施效果的能力 (4)开拓健康教育资源的能力 (5)健康信息传播的能力 4.教与学的三个领域 布卢姆——目标教学

(1)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接受与注意,反应,价值内在化 (3)技能领域:模仿,操作,自动化 5.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

知(基础) 信(动力) 行(目标)

(二)健康信念模式 经历三个阶段:

(1)获得“暗示”(提示因素) (2)知觉到威胁

(3)对行为效果的期望:知觉到利益,知觉到困难

(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四)保健教育过程模式:评估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

6.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7.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护士是健康教育具体的组织者和实验者 (2)护士是健康教育的联络者 (3)护士是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者 8.确定教学内容: (1)疾病的防治知识 (2)日常生活起居 (3)心理健康 (4)合理用药

(5)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教育 (6)健康行为的干预 9.教育计划实施的原则 (1)患者需要优先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整体性原则

第十三章 文化与护理

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文化的构成: (1)价值观

(2)信念和信仰:中心信念是牢固的根本性信念,是决定人们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 (3)习俗: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应 包括饮食,沟通方式,家庭,传统医药等 3.文化的特征 (1)超自然性 (2)超个人性

(3)地域性与超地域性 (4)时代性与超时代性 (5)文化的象征性 (6)文化的传递性 4.文化的分类

(1)根据文化现象的不同特点分类:硬文化,软文化

(2)根据文化的固有性质及其与社会关系不同分类:专业文化,社会文化 (3)根据文化的功能属性分类: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信息文化,人本文化 5.文化休克的原因 (1)风俗习惯 (2)活动差异 (3)态度与信仰 (4)沟通交流 (5)孤独 6.文化休克的分期

兴奋期,意识期,转变期,接受期7. 跨文化护理的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2) 以因人施护为主导(3) 以康复为主旨(4) 发挥文化的正面效应

第十四章 护理与法律

1.卫生违法: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破坏社会公共卫生秩序和卫生关系的行为。

2.卫生法律责任:是行为主体因违反卫生法律义务或未正当行使权力而应当或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是卫生法律法规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

3.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4.护理法:是卫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地方以及专业团体等颁布的关于护理人员的资格,权力,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的总称。 5.护理立法的意义: (1)促进护理管理法制化

(2)有利于切实保障护士的执行权益 (3)有利于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维护护理对象的正当权益 6.护理工作的法律范围主要包括: (1)护理质量标准 (2)执业资格 (3)执业许可

7.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给患者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8.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9.护理事故:因护理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10.护理纠纷: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和护理后发生不良后果,并因此与医院就这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原因,性质及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分歧或争议。 11.护理事故的分级:

(1)一级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伤残疾的

(2)二级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严重功能障碍的 (3)三级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一般功能障碍的 (4)四级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

上一篇:免费舆情监测系统下一篇:课堂教学问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