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课程简介

2022-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幸福心理学课程简介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对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评价

摘 要 目的:对军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评价干预对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课程开展期间学生持续2周每日自主记下当天发生的3件让其感到幸福的事情。干预前后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某军校护理学专业三年级36名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进行两次测量。结果:干预前后学生的积极态度有明显差异(t=-2.172,p=0.037),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态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军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教学干预 主观幸福感 军校 护理专业学生

積极心理学强调以积极正向的心态解读情感和行为,从而激发积极力量,进挖掘潜力,促进个体获得人生幸福感。[1]主观幸福感指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评估自身情感反应和评价生活满意感后产生的积极心理体验。[2]目前,已有学者将积极心理学干预应用于高校的外语、思想政治、体育以及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医学相关研究证实积极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3]积极心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多关注积极心理学在理论层面的引入,缺乏规范化的具体应用程序和干预实施。[4]因此,本研究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干预,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干预,并对干预对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整群抽样法,选取军校护理专业大三年级36在读本科生进行干预,纳入标准:参与2017年秋季学期“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在读全日制本科生。排除标准:有明确诊断的心理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吴春年等人根据我国大学生情况改编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分量表(Cronbach =0.83),积极情感分量表(Cronbach =0.87)和消极极情感分量表(Cronbach =0.86)三部分。[5]

(1)生活满意度分量表:评估个体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共5个条目,采取7点计分方式,1到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

(2)积极情感分量表: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成分,共6个条目,评价过去一星期内所感受到积极情绪的时间,采用9点计分方式,1到9分别表示“根本没有”到“所有时间”,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感受到积极情感的时间越多。

(3)消极情感分量表: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成分,共8个条目,采用9点计分方式,1到9分别表示“根本没有”到“所有时间”,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感受到消极情感的时间越多。

1.3 研究方法

1.3.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为培养和发展护生的积极态度体验;“知识目标”为护生掌握护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心理护理基本技能;“能力目标”为提升护生发现、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培养护生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2 教学内容

在与临床结合较紧密的“患者心理反应”“护患沟通”“临床心理护理实施”“护士职业健康自我维护”等教学内容中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1.3.3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把患者心理反应等课程的相关内容打包,上传至微信群;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学习这些幻灯和材料;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教师集中答疑;课后学生结合自身掌握情况反复学习,其间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提前将临床情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将情境演绎出来,并要求学生在情境设置过程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元素和理念。

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在患者心理反应共性规律教学前和护士职业健康自我维护教学后进行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4周。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一录入与分析,以例数、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对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比较。

2 结果

共36名同学全程接受干预和并完成前后两次问卷调查,36名同学均为女生,年龄18~24岁,平均(21.44€?.58)岁。干预前后学生的积极态度有明显差异(t=-2.172,p=0.037),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态度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

3 討论

3.1 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品质现状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个体心理健康和环境适应十分重要。[6]本研究中大三年级的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均高于武汉市两所高校的450名学生,[7]以及某军校的403名在读本科生。[8]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为大三本科生,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较新入学时已有所提高,因此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态度都显著高于纳入各年级大学生的两项研究结果。再者,军人职业的崇高感、军校教育相关费用的减免以及日常发放的生活补助,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大三年级军校护生的消极情感也明显高于地方大学生以及包括4个年级的军校大学生,其原因可能与大三学业课程压力较大,学生们处在考研准备阶段,也即将面临实习,军校分配工作这一特殊性质更加重了学生们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感和担忧,因此消极情绪较重。

3.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教学干预有助于提升护生的积极态度

本研究中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干预中要求学生撰写幸福日记、引导学生感恩、体验疾病获益感等,从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课程干预前后护生的积极态度有了明显提高,证实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教学干预在提高军校护生积极态度上的有效性。积极态度有助于促进个体拥有健康与幸福,提升人际关系,并提高个体的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本干预在课程中教授学生从积极角度看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人和事,传授积极情绪的相关知识和保持积极情绪的技能,通过让学生积极回顾每日能让其感到幸福小事体会积极心理学的魅力,这一系列干预都有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并逐渐建立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3.3 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护生主观幸福感及消极态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追踪

目前尚无针对护生的积极心理学教学干预,针对护理人员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多集中在护士群体中,如欧阳敏等人[9]在初责任护士专业培训中联合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减轻了护士的焦虑,增强了护士的幸福感、心理韧性。王运平等人[10]对急诊护士进行了积极心理学相关干预,使得急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针对护士群体的研究中均证实积极心理学干预有助于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但本研究中尚未观测到护生在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及消极态度的明显改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仅在课程开展的4周内对学生进行了积极心理学干预,干预持续时间较短。同时,军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需要参加更多的军事相关训练,在日常生活一日制度管理上也更为严格,其主观幸福感体验常与训练和日常管理息息相关,可能使得短期的干预并没有对其主观幸福感带来明显改善。然而,积极心理学干预所培养出的思维习惯和积极态度对护生远期生活满意度可能会有所影响,积极态度的增强也可能促进消极态度的减弱。因此,有必要对护生主观幸福感及其消极态度的变化进行纵向研究以评价课程的远期影响,以不断促进课程实施方案的优化。

*通信作者:吴菁

基金项目:军队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19QNP019)海军军医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YC2017020)

参考文献

[1] 孙晓杰,李柯莉.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56-59.

[2]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 Psychol, 2000,55(1):34-43.

[3] 梁挺,刘洁,李树学,等.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4):1957-1958.

[4] 辛小林,孙宏玉.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7, 14(9):711-714.

[5] 吴春年.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6] Okbay A, Baselmans BML, De Neve JE, et al.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neuroticism identified through genome-wide analyses[J]. Nature genetics, 2016,48(6): 624-633.

[7] 谢祥龙,谷传华.知觉压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51-156.

[8] 黄海,彭鑫鹏,郭振豪,等.军校学员组织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4):604-607.

[9] 欧阳敏,徐智萍,郝云玲,等.专业培训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减轻初责护士心理危机的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7,31(7):2585-2588.

[10] 王运平,王晓丽,邹雯妃,等.积极心理学在急诊护士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6):548-551.

作者:王婧婷 邓娟 闫妍 吴菁

第2篇:幸福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浅议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界的对幸福感的一大分支——幸福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现今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结合大学生辛福渡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偏离幸福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心理学;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1.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曾指出:“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大家展现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却极少的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所拥有的某种实际愿望或是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是自愿固步自封的,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与心理学这种传统倾向相一致,现实中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现象,侧重于对它们的外在干预和管控,而较少注重或花气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正面教育和培养。

这个世界的抑郁症患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益年轻化。为此,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热情,却又不时陷入迷茫,焦虑的社会群体。诸如研究大学生抑郁、焦虑、自杀、精神紊乱等,研拟和制定相关的直接干预和管控措施、对策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天的抑郁症比例是1960年的十倍。我们承认有部分原因是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能更准确的判断出抑郁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抑郁症在客观上增加了。

其实,且不说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培育主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远比就事论事地外在干预和管控更内在、更基础、更有效。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抑郁、焦虑、精神紊乱,大学生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和充满希望。实际上,真正的幸福、快乐和希望是建立在大学生主体的幸福感基础上的。而大学生主体幸福感的培育,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那些影响他们成长生涯,影响他们人生感悟的积极心理的培育问题。例如,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生存质量、幸福生活等,以指导和帮助他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体。

相反,如果我们的社会仍旧像现在这样,过度的专注于高考,好像每一个孩子经历过高考之后,家长的使命完成了,老师的使命完成了,学校的使命完成了,政府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去解决形形色色的各种成长问题,直到就业问题出现,我们才又重新去想这样一个群体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去关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是否真的健康成长,只是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才开始纠结他们是否能够就业?……这样的做法和环境怎么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幸福、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呢?

2.幸福心理学的积极转向

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门研究幸福心理的学问。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从而直接推动了现代幸福心理这一门科学研究的形成与探索热潮。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权利。在这个现实感不断增强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然而,归根结底到底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感,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去追求幸福并获得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说来,幸福是人作为行为主体对其当下生存状态及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人的个性化感受。每一个人都因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而精彩,幸福也正因个体存在的独特性而表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依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肯定性,整体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其它各方面的全面主观评价,并由此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的精神状态。

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幸福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在中国,可以说它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顺应新时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多侧重于消极心理学,如病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致力于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质,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关注和造就真正健康的人。

3.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当生活保障,生活质量以及各种各样的客观幸福指数显著增长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却愈发明显,这的确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通常人们大多将其归咎于诸如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这些直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本文认为,隐藏在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3.1 成长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去问大学生,上大学究竟有什么用?在大学的校园里究竟学什么?每一个正视中国大学问题的老师或是学者或是媒体人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因为,这是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所教给他们的。考试成绩高,就是好学生,即使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们应该学会什么,甚至都不了解他们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一部分大学生衡量自己在大学中学习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不挂科;许多学生在近乎绝对自由的大学生涯中通过游戏,恋爱放纵自己,用来释放和缓解前12年所受到的所有的精神压迫,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从小到大,好的考试成绩就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自己养成了这种心理定势,似乎社会、学校和家长也都这样认为。这种成长环境成长起来的下一代,要么是被动接受,读死书的“好学生”;要么是用不读书进行反抗的“新式”学子。当他们意识到或与真正的社会现实相融合的时候,种种不适应、被否定、挫折或失败等,就会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焦虑、彷徨和自我否定的心境之中,幸福感顿然尽失。

3.2 就业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几乎成为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标签,这样一种现状折射到在校大学生当中,是大学生焦虑,迷茫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大学扩招在使大部分人拥有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直接造成学历贬值;经济不景气,本专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并向低层次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梯度攀升;激烈竞争中的不正之风的泛滥等等。当人们去反观这种社会现状时,无不会纠缠于深深思考,大学生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大学中求学?就成了困扰学子们的问题。如果毕业等于失业,如果好工作等于好关系,那大学中的努力奋斗又是为了什么?

3.3 情感困扰对幸福感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生活”,可见,当代大学生注意的是恋爱的过程本身,对结果则不太在意。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即便两个人投入了无比真挚的感情,但毕业之后,绝大多数还是躲不了分道扬镳的结局。恋爱本是人世间纯真美好的事物,大学生在具备了成熟的恋爱心理之后却难以回避客观现实问题,为今后的人格发展,恋爱心理都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但不可否认,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了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窥阴癖等。这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人生的幸福体验,甚至造成具有长远和广泛影响的心理阴影。

3.4 社会舆论对幸福感的影响

当今多元化甚至是良莠并存的娱乐和舆论背景,使无数大学生在网络,电视调侃自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消极的定义。舆论告诉我们,不挂科是王道;舆论告诉我们,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学谈恋爱,男的是给别人养媳妇,女的是挥霍青春;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整体能力缺乏;舆论告诉我们,好大学才有好就业;舆论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基本上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舆论导向,很直白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否定。消极的心理伴随着消极却娱乐至死的舆论环境如影随形,将大学生本就不多的幸福感销毁殆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我们的舆论媒体从来都是批判的告诉大学生多么的无能,大学多么的无用,我们如何能指望一批刚刚自我成长,自我负责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消极批判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与具体建议

事实上,当幸福感越低,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就越强。按照幸福心理学的宗旨,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跳出对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或环境的一味的消极的抱怨,侧重从积极的方面发掘和培育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但前我国的大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深入思考,面对现实的社会背景或环境,大学生应当保持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做着怎样的一份努力才能算作是成功的?那种仅仅用成绩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做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迎合时弊,让一个有着理想憧憬而又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去做他们本质上不会有幸福感的事,又怎么能指望他从中感到快乐,收获成功?

我们需要运用幸福心理学的理念去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以使他们即使在不怎么好的成长环境中,也要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这是社会应该做的,也是大学的责任。

让大学生通过积极健康的心态去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衡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幸福心理教育。从人类的本性出发、因材施教,重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理念与我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创新教育是紧密相关的;这与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教育理念看似对立也并不冲突。它是让大学生们积极拼搏。但却是将艰苦的奋斗过程转化为幸福的终极享受。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对人生发展、对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大学可塑性是极强的,要使大学生对看问题的视角,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就要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这种发展的,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决定他们的一生。当然,幸福教育不是一朝即成的事情,它有赖于社会制度和学校系统的长期努力。单就大学本身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幸福教育迫切需要重视的。

4.1 感动教育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幸福观

感动是性本善的一种表现,其实21世纪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他们都拥有着。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同样也是不幸的,因为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缺乏。就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不懂得感受和珍惜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幸福唾手可得。这就需要在各个高校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具备感受真善美的能力。目前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在美国已经到了普及的阶段,约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在我国清华、北大、浙大等一些大学也逐步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讲座。把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这是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4.2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明确生活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把自己的命运与之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因为学习是始终是大学生的本质工作。事实上,缺乏理想,信仰,幸福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幸福感。中国学生在经历高考后,普遍就失去了目标和理想,同时也就失去了幸福感。大学教育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生活信仰,自身愿意从事的、对社会有价值的目标。在大的目标之外(二三十年或更远),还可以确立一些小的目标,这样每实现一个小的目标,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离目标靠近的喜悦,使学生们感受到过程的幸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幸福感实现的基本主体条件。

4.3 引导大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调整健康生活状态

充实丰富、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是构成人们幸福感的重要要素之一。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不但可以体现一个人积极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标准,并且还是人们幸福的重要源泉。因为健康的生活通常表现为拥有积极的、向上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大量自由自主的闲暇时间,很多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考试成绩,便无所事事就是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而对自主教育缺乏导致的不良结果。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将积极幸福的生活教育纳入、融入校园文化的活动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是当前幸福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4.4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拥有幸福的感受可以通过对心理认知水平来提高,也可以通过情感控制能力来提高。首先,培养大学生心理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排解,保持平稳健康的情绪和良好向上的心态。然后,指导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性格成熟等各个方面确定实际合理的期望与目标,做到不盲目,不自卑,不自负,不自暴自弃,这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陈矫.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3]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东华师范大学学报,1999(1).

[4]郑雪.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馨可(1987—),女,山西洪洞人,西安理工大学思政部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王馨可

第3篇: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年来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新方向。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从多个侧面对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其与传统心理学流派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并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评价和启示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评价;启示

近十多年来,西方心理学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是一门促进人们幸福的科学。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探究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美好行为,关注构建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修正了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构建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现实背景

从1879年单独成为一门科学之日起,心理学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第一是心理疾病的治疗;第二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第三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治疗精神疾患和研究心理问题,以及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当时心理学家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的心理问题,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致使传统主流心理学被误认为是“病理心理学”、“消极心理学”。时至今日,这种“临床心理学家”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专业人数的总和。

值得肯定的是,消极心理学发现了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没有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心理健康。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产生了,积极心理学家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研究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积极心理学把心理学长期被遗忘的两个使命重新提上了日程。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的最早研究。后来随着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性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新关注人类的积极层面,重视积极的心理活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提出,为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视。早期积极心理学家为了能跻身于主流的心理学领域,Seligman等人一开始否认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的关系。但从两者的理论主张上不难看出它们的渊源关系,两者几乎拥有相同的研究主题,都重视人的积极层面,如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马斯洛称为健康人格)等。

2002年以后,随着理论和研究的发展及深入,积极心理学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也开始承认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一定的渊源。另外,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来看,积极心理学在人类进程和潜力开发方面与建构主义心理学是相同的。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里,未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不应该是悲观的病理学者,而应该是积极建构人类精神的促进者和培养潜力开发的专业人士。另外,从建构主义心理学那里,积极心理学还学会了防止乐观偏向,即不盲目乐观,而把握现实性乐观的理念。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积极情绪与个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上。以1967年Wanner发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心理学家开始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幸福感研究已发展到多种理论框架的整合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Diener,他最早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和情感的评价。2000年,Diener发现了先前的观点的不足,于是他修正了他的一些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拥有的生活状态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所持的一种肯定态度。同时,他提出人的气质、人格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宏观条件如社会关系、经济健康状况与幸福感存在联系。近年来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研究的重点大都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如生活事件、人格因素、金钱观念、文化、健康、社会支持以及信仰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快乐作为一种积极情绪体验,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研究者从认知、跨文化、人际关系、进化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比较了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在社会信息加工上的不同,还有快乐与收入水平、亲密的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的关系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者从跨文化的和时代变迁(进化)的角度对快乐进行了研究。Buss从事物进化的角度指出,快乐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同时提出了提高人的快乐程度的建议:有选择地控制一些心理机制 (不适应、嫉妒、竞争性选择等),而激活另一些心理机制(婚姻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快乐是影响人心理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人类只有对其充分关注,才能真正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爱、工作能力、勇气、交往技能、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积极的人格特质中,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性和乐观。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发展能作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Ryan认为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对个体的内在动机、社会性发展和幸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认知评价得以实现。

乐观也引起较多关注,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乐观的人总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 Seligman在“习得性无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习得性乐观”的观点。Seligman等人的研究表明,乐观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 。另外,Peterson通过研究乐观主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他把乐观人格特质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在一定条件下,非现实性乐观人格对人的生活、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容易使个体产生乐观偏差,忽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他人的风险小,盲目乐观而不现实。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但Sandra和Schneider于2001年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为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似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同时,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三)积极的社会环境

积极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的外部条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社会环境分为积极的社会大环境,如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还有积极的社会小环境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Williams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如同伴、老师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Kasser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

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良好社会、积极社区和积极的组织对人积极品质的影响。在造就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和发挥的环境因素上,许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更多的是来自培养而非与生俱来,Sternberg等人认识到了积极的社会环境是人为创设的。他们依据创造性投资理论,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潜能的策略,主要包括鼓励假设性的质问、允许含糊和不明确、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进行定义或重定义、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进行奖励等策略。

三、积极心理学的评价和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评价

1.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空档,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两个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空间,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使原来具有片面性的心理学变得更完整、更平衡。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幸福生活、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它给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使心理学致力于社会人变成正常人上升为使普通人过得更幸福。过去消极心理学作出了许多相当有价值的研究,但它在心理研究的方向上却出现了偏向,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正好修正了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轨道。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学的许多领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改变了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心理学仅仅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

积极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高扬人性的积极性、建设性,它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这也是心理学的最终归宿,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同时,它也批判了“消极心理学”的观点,如认为人要么由本能驱使要么由环境决定的消极、被动的人性观,把人喻为动物和机器。

2.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积极心理学兴起不久,它的理论基础单薄,理论体系不完整。尽管积极心理学吸收了消极心理学中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人本主义的人文关怀和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还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模式。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和跨文化的研究。首先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价值取向,导致它在其研究对象的取样上还不够全面,忽略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重要的群体。另外,由于积极心理学兴起只有十几年,其发展的历史较短,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重要影响的纵向研究以及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具体表现为方法如何整合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等。目前积极心理学只涉及关于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些概括和笼统的理论,对于具体的操作和实证研究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其实积极心理治疗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积极心理学学科由于本身兴起历史的相对短暂性和复杂性,加上人类心理的多变性,如何吸取已取得的心理学成果来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也是积极心理学家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教育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教育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而传统教育强调的教育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但在过去的时间里,教育者经常会碰到许多难解的困惑,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时,与之伴随的新的错误、问题和缺点又出现了或优点消失了,就像人的“好动”与“活泼”总是共存的。所以说,在对待有错误、问题和缺点的学生时,教育者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应该去认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面。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里,教育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因为这样只会造就一批没有自己思想的盲目服从者、接受者,而是要创建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另外,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激发和强化所有人积极的人格特质,要求教育尽可能地建设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当这种环境的激发和强化使学生的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Martin E.P.Seligman.Learned Optimism.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98.137~173.

[2]Martin E.P.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3]Snyder C R,Lopez S J.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745~

750.

[4]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严标宾,郑雪.自我决定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99.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电邮:zengwx123@tom.com)

编辑/何 妍 终校/李益倩

作者:曾文雄

第4篇:积极心理学与幸福课程感悟

为了幸福,我要改变

幸福是我们最求的终极目标,是我们的人生意义所在,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现成的幸福,幸福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最求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着幸福突然降临,而是要主动的争取它,而争取的方式,当然是要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改变自己开始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做出方面改变呢?

首先,我们必须改掉悲观与颓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满怀希望的状态 乐观而怀有希望的人具有积极的态度与美好的憧憬,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充满奇妙、人生无限精彩。 有这么一个例子:拿破仑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遭遇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非常危险。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不堪。

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只听他大吼一声,“冲啊! 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那副滑稽模样,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但同时也被拿破仑的乐观自信所鼓舞。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昂,奋勇当先,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无论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充满希望的状态。作为一名学生,自信可以感染到无数接触到的人。有没有乐观自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的成败与否。乐观不仅给予活下去的勇敢和力量,单从健康角度说,我们也应该乐观地活着。乐观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几个好处有减少疼痛,抑郁,心脏病,高血压,感冒及其它感染和癌症的几率,并且能更加长寿 其次,我们要发现并改正消极的人格,拥有正面向上的积极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 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乐、希望、负责任、宁静、 谦逊、宽容、仁慈、慷慨等,

这两股力量谁都可能战胜谁,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 生活中人们终是会遇到各种选择,总是会接触不同的人群,总是会参与不同的工作,而在这些事情背后都是需要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人格才能很好的处理,拥有负责任、慷慨的积极人格,我们才不会在选择面前变成小人,拥有谦逊、宽容、仁慈的积极人格,我们在和他人接触的时候才不会被人排斥;拥有希望、负责任、宁静的积极人格,我们才会在工作中变得更加出色。

最后我们还要改变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仔细的安排我们的人生,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一百个人中有两个人清楚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并且有可行的计划,有力的实施,他们都是各行业的领导者。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缺乏目标的人,如果缺乏目标就会懒惰。

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年龄,他真正的人生是从设定目标开始的,以前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心胸宽广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阻碍我的大目标的实现,其他的就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

“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你内心那座无价的金矿,也终因不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土一样”。一个人无论他现在有多大的年龄,真正的人生是从设定目标开始的,以前只不过在绕圈子而已。

再举一个例子: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子的人生,世上有 98% 的人对心目中喜欢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画面,他们没有改善自己生活的目标,无法用一生的目标去鞭笞自己,结果他们继续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意改变的世界里。 只要做到了以上这些改变,我相信我的人生也一定会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正是我们通向幸福的第一步

所以为了幸福,让我们改变吧

第5篇:幸福心理学感受

学习了幸福心理学这门课,我的感受主要是对课堂的感受和对幸福的感受这两方面。 对课堂的感受主要是轻松,总是有笑点。起初还以为是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解有关幸福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上课后才发现是一位同学在给我们上课,课堂就从传授知识变成以分享为主。这位老师每节课给我们讲一些自己的感受体会,放一些有趣的视频,这就让课堂变的很放松,有乐趣。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还让我们分组,互相认识交朋友,一下子就让我认识了五个朋友,这是没有想到的事,也是很难得的事,如果不是这样,我大概也就自己上课下课,不会认识新朋友。所以,这件事是不错的收获。

然后是对幸福的理解,每当提到幸福我们就会有两个问题,幸福是什么以及你幸福么。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可能讨论一个学期都不能下定论,因为幸福包含的内容太多,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幸福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我说的是对我而言的幸福,我觉得对就好,你甚至不能反驳。所以,幸福是一个很主观的词。而对我来说,幸福也是一种情绪。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美好的事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很舒服很满足,就会有种幸福感。而这种感觉就是一种情绪,像别情绪一样,虽然在生活中总会出现,但它不会一直持续。

所以,就第二个问题,如果你突然问一个人幸福么,这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因为要一个人保持持续的强烈幸福感是不容易的,他通常处的状态并不能说幸福,也不好说不幸福。生活中说一个人的状态我们更多的会用过得好或不好,开心或不开心这类词来形容,而幸福这个词似乎只在特意讨论它的时候才说,所以我觉得“你幸福么”这个问题不问也罢。幸福这个词留给每个人自己去考虑就好了,不必去问别人。

第6篇:幸福心理学论文

摘要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如同每个人的爱也各不相同一样,当幸福敲门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当幸福逝去的时候你有没有遗憾曾经没有牢牢抓住幸福的尾巴,当幸福已成往事你有没有被过完的幸福折磨一生被幸福深深锁起来。幸福的容量很大,有时它无限大。幸福的容量很小,有时它趋于平淡。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幸福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溢于言表的愉悦。没有人可以预报幸福也没有人可以代替的,珍惜现在的幸福把握自己的幸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简单的可以单纯的沉溺其中。其实幸福很复杂,复杂的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他们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每天积极向上期待幸福来临吧。关键词幸福.容量.提醒.爱所谓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愉悦的感觉,在被爱或是付出爱之后心理满足感,而我们常常狭隘的认为幸福只有在爱情之后才会产生,其实不然,所有来自于周身的爱或父母或朋友或师长或陌生人都会让我们产生幸福感。题目援引于周国平的《爱情的容量》一书,阅读之后感觉深受启发,不单单是他在书中提到关于爱情的部分,更多的是他在书中与大家分享关于幸福的分析。当期盼已久的愿望达成之后,我们看似就应该获取了幸福,可是,往往那个时候我们茫然大于幸福感,因为当一个期盼已久的事情结束之后,我们内心一下落空了,目标没有了,或者说我们想要的更多,这个时候幸福感就差强人意了。我常常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要大于一切爱赋予的幸福。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在恋人面前我们总是要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失去了自我,活在对方的生活中,我们担心他各种超过关心自己,就算不平衡的感觉隐隐若仙,可是还是会努力做到最后。可是,所有的恋人最后都可以相依到老么,都可以让对方享受到幸福的感觉么。这样的要求似乎太过于苛刻了,看惯了现在8090后的爱情,新鲜感大于平淡的生活,我们总是败在时间上,而时间又是可以让曾经所有的幸福全部消失的良药。父母呢,总是默默守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就算你有时忘记回头,忘记他们在原地等待,忘记关怀他们,可是,但一切散尽,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或者什么都拥有的却少了身边自以为最亲近的人的时候,总有他们一直等待着你,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感受到幸福呢。

现在想想,所谓幸福的容量,即是我们在爱或被爱的时候所能承受最大程度的幸福。在爱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包容忍耐和相互的理解,平淡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超越了激情燃烧过后的空虚感。爱是奉献,但爱的奉献不是单纯的支出,同时也是必是收获,爱的

经历决定了人生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一个人的爱的经历越是深刻和丰富,他就越是深入和充分的活了一场。如果说爱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那么,爱的体验则丰富了心灵,我们这里说的爱的体验更多的即是我们在爱的经历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当代的大学生,往往遇到的是感情的空虚,精神的贫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们说这样的四年经历下来,我们收获的可能仅仅是知识上的丰富,少了对于爱的体会和经历,常常说很多人的大学生活是堕落是颓废的,为什么我们不在自身找找原因呢。见了太多封闭自己的人,见了太多自私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奉献爱怎么会体会到被爱时的幸福呢。幸福的实现其实很简单,有了目标,甘愿为了目标不断努力付出,当愿望达到的时候,自然会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一个经常给予别人幸福感的人,我相信他本身是幸福的。一个逢人便微笑的人,我相信在他给予被人笑容是他的内心是充满阳光的。大爱者一般不求回报,了断浮世恩怨,然而大爱者的救世报复受挫之时大爱也会表现为像鲁迅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恨。总之,一切人世的爱都是不能割断与恨的联系,而一切爱的体会都不能割断恨之后的悲凉。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我们都已经习惯提醒,提醒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醒着风霜雨露,提醒着健康疾病,可是我们经常忘记提醒着我们身边的幸福,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忽略了身边最平凡的幸福,也许我们认为幸福不需要提醒,那些幸福的感觉想跑也跑不了,所以我们常常忘记提醒幸福。而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候需要提醒,有时感官上的享乐是不需要提醒的,因为人可以自然而然的学会感受,人却不能天生的掌握幸福的节奏。这样说来,我们就不可不在幸福来临之前时刻提醒着幸福,用心灵来感受幸福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就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换另一种说法来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那个时候心灵是纯净的,是愉悦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这样的感觉,无论这种幸福感是来自于哪里。有时当幸福已经过去之后, 我们才发觉曾经幸福来过我们身边,我们常常陷入过去的幸福无法自拔,这时,过去美好似乎填充了现在的生活,使我们错过现在生活中的幸福。回忆总是美好的,我们会自动过滤掉不好的往事,忽略了向前看,忽略了眼前的幸福,一切都逝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样才是幸福,幸福也曾光顾我们,曾经参加过一个学姐的结婚典礼,那还是我第一次接到邀请参加结婚典礼,一直以为,婚姻是爱情的枷锁,套上枷锁以后我们多了一份束缚和平凡。那天看到光鲜的学姐,想起她和她应经在一起十一年之久,长久的爱情让她的生活中多了一点安定和平淡,少了激情与浪漫。看着父亲亲手将她的手交到他的手中的时候,眼泪簌簌的往下流,那时我不懂,就是止不住的流眼泪。后来我懂了,那是为她的幸福而流的眼泪,我们这些一直在她身边的姐妹陪同她一起经历了那些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看到他们终于可以走入婚姻的殿堂,满心的喜悦,她的幸福感染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后来我们聊天, 她说道期待很久之后终于完成心愿却是茫然和失落。那幸福呢?我是这么问她的,她淡然一笑,一直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温暖彼此。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有时幸福很平淡,激情和浪漫只是一时之欢愉,彼此付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的容量到底有多少呢?当我们身在幸福之中的时候,幸福的容量是无限大,可是,当幸福远逝的时候,幸福就成为我无法承载的痛,因为曾经那么幸福的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承载曾经无限大的幸福呢?我们会不会追悔无法触摸没有珍惜的幸福呢?所以时刻提醒幸福,提醒珍惜现在的幸福,而不是一直活着曾经的幸福之中去,让回忆成为丰富我们人生的记忆吧,不要让他们填充我们的寂寞,因为幸福时刻都有可能来敲门,我们要准备迎接幸福。看过一个聋哑人的爱情,一直网恋的他们却禁不住世俗和父母的压力,对他们来说幸福是什么呢?聋哑的他声嘶力竭的哭吼着力求近似她的名字,我想那个时候他是幸福的,就算失去了但是爱情还在,算得不到但是她一直都会在他心中。幸福这个时候显得那么的卑微和无助,又是那么的强烈和浓郁, 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他那沙哑的哭喊声。在他们之间或许幸福不再是得到不再是彼此拥有, 更多的是为彼此祝福,得不到大家祝福的爱情是不会幸福的,而在彼此都相爱的时候离开对方,为了彼此的幸福退一步,那样幸福又是那么的伟大和无私。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怎样才能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机遇。牢牢抓着现在的幸福,没有人可以预言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可以遥望到下一刻幸福又去敲谁的门。幸福的容量又有多少, 使我们可以承载的容量,是我们在幸福时洋溢于表的愉悦感。

第7篇:心理学与幸福人生(三)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二)

幸福人生的两个条件与三种途径

幸福首先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 没有好的身体也就很难保证我们的幸福;没有健康的心理就很难体会我们的幸福。心理健康就要看向我们的内心,观看自己心的人,才有可能幸福。越能尊重自己内心的人幸福指数越高。越逃避的人,对自己不真诚、不尊重的人越不幸福。比如说逃到最后他把自己杀掉。这人不但不幸福,他身边一群人都不幸福。比如他说遇到问题时,他不做了,这也是逃避。

幸福的三个途径。

第一种途径:要有自己的理想。

有理想,在人生的过程中你就会去追求。比如我的理想成为一个心理学家,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学家呢?在世界的各地进行心理学的的演讲,传播东方的心理学价值观,运用在最需要的人中,所有的有因为他而受益,运用在教育领域中,司法领域里,就是让心理学让更多的人而受益。我有了这个理想,为了他而追逐。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难不幸福。

我们要从小为孩子们做职业规划。中国现在很多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初中时不做职业规划,到大学时没有目标。到大学做演讲,问你们有多少自己学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举手的只有20%,当初哪个学校好报就报哪个,爸爸帮我选的这个专业。我曾经参加一个心理学论坛,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王思峰教授做的报告是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我很感兴趣就和他做了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需要做的事情。中学时就要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结果孩子都是跟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吻合的,他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加。我们中国100个孩子,有90个孩子走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路,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自豪感的人他怎么会幸福呢?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现实理想,从一开始就要打基础,在中学就要给孩子们做职业规划。这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

在社会上我们就是呼吁更多的人尊重自己,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尊重你的心。从今天开始我可不可以尊重我的心去做一些事情。可不可以让我身边的人尊重他们的心去做一些事,少一些控制。未来不是吃饭的问题。开什么车的问题,最怕的是没有路给你开。未来是快乐工作的问题。

有些人有很多的借口,困难。我如果不做这个工作了,我会怎么样。其实只要你努力,比如你在一个超市里,你努力,你很快就会升为经理。很多孩子想做很多事情,结果你不让他做,这就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一个博导1年只能

1、2个博士,可这个博导到45岁时才可能带博士。到57岁就不允许再带了。他能带几个呀,有些人考博士,是因为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考的专业跟他原来的理想相差也很大了,所以有些博士要跳楼,这完全是根基的问题,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根基只是包含知识的积累,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社会只有尊重老大的价值观需要改变。中国的传统就是一个科室里,5个科员一个科长。谁最幸福呢?科长,其他人呢?有的整天想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着当科长,有的没有希望放弃自己,有的另寻他路,剩下来的才是做事情的。我们只有老一才快乐。我把小孩子放在最好的学校,从小就要是老一。有钱人放孩子打高尔夫球,上贵族学校,未来去英国留学。我们呢?即使在乡村,也要把孩子放在乡村里最好的学校。结果这个第一的价值观,导致扫地的,商场里做售货员的,街上送外卖的,谁有幸福感。于是这种职业平等的心理成为了社会内容。科长只有一个,科员好几个,经理只有一个,工人好几百,真正发展到一定程度,来参加这个沙龙的就会是有经理,有售货员,有工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从如何快乐的工作开始。潜意识里是我不当老大,我就不快乐。你选择你喜欢的工作,比别人认为高级的工作你更幸福的。当初我选择心理学,别人就会说他不是最能赚钱的,发展不是那么好的,可是今天很多人羡慕我,当初跟我一起学心理学的人,他们说我没有象你一样坚持,结果他开了个什么店面,或做了个什么生意,但那始终不是他喜欢的。他今天要找我帮他做心理辅导。他有困惑,但我却觉得自己的职业很有价值。

第二种途径:和谐的亲密关系。

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和谐。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呢?某种层面来说,心理学研究的就是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就是这些,临床心理学研究个体内部心理疾病的产生,心理冲突,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一生的发展性问题。一辈子当中遇到的问题,心理的变化。这些研究的方向,无一不是自我与他人。现在社会上有多少人,可以跟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身边的人有很好的联系。你比如说上非诚勿扰的男女吧,他们的手机里都能存上300人以上的号码。为什么他不能从这些人中找到呢?难道真的是有个传说中的人在等你吗?真的是缘分未到吗?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任何一个男女都可以产生爱情,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当把你跟另一个人放到荒岛上,你们很快就恋爱了。因为你们彼此之间有依附,需要有安全感,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人都差不多。可为什么不去找他的朋友呢?就是我们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谁离我最近,我就跟谁越远。所以又叫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亲密关系已经变了,谁离得越远,我就跟他说心里话,在网上一问“你在哪里”“我在纽约”于是我跟他说,我跟老婆吵架了。旁边一个人问:韦志中,你有什么问题。今天怎么不开心。我说没关系,我不会跟他说,我要跟那个纽约的人说。越遥远越亲近。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没有安全感了。我们害怕,我要把真心说给你,你那边就会说“韦志中今天和老婆吵架了告诉你你并不理解我,还误解我。当然还有别的因素。我们自我已经没有信任他人的能力,反过来是没有信任自己的能力。你认为你会被告他人伤害,他人只是一个代表。我们没有良好的关系,朋友越来越多。我来帮你接近你跟你电话本里所有人的关系。电话本团体。所有的朋友让你觉得在这个世上还是有价值的,觉得是温暖的。我的手机里也是有上千个号码,可能打电话的没几个。除了节假日,转发的短信。有的人还把别人的名字带上,一点诚心也没有。所以我最近做了个实验,我隔两天就跟一个人打电话,你最近怎么样。我们俩之间的感情就迅速升温。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其实这是不难做到的。他有五十个朋友,但是这四十九个人都只在节假日给他发短信。可是我就不同了,别人给他发短信时,我给他打电话,别人给他打电话时,我就跟他见面。我走到某个城市要去看他一眼。于是他就认为我是他的至交。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只做了第一步,你的电话我留一下,就再什么也没有了。结果半年后一看,电话不认识,给删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有社会依恋。如果你想不让你对别人好,你在车上给人让位,他说不要。你走路时,人家跟你说不要你扶。你回家跟小孩说妈妈抱抱你,结果不让你抱,你对先生说,今天给你做个菜,他说不要。你会疯的,爱是种需要,帮助别人是种需要。但是很多人会报怨,你要搞清楚。对他好是你的需要。为什么你对他好,不对别人好,这里一定是有你的需要的。妈妈对孩子好,是妈妈的需要,满足她母性的需要,满足了她生物本能的需要,满足了她自我的需要。走到外面说,你看我的儿子长得多光,刺猬都说它的孩子长得光。这个世上没有父母不觉得自己孩子好的。父母在嫌弃自己的孩子时,实际上应该想到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来帮我的。凡是父母讨厌一个孩子,可以判定他的自我人格是需要成长的,他内心里有一个小孩,是他讨厌的。他有个小孩子后,是给他个机会再次成长。可是很多人把这个机会放弃了。第一次是自己把握不到的,是父母来把握的。他每天指责这个小孩,骂这个小孩子。结果就跟这个小孩发生冲突了。他错过的是比错过我的沙龙一百次一千次都要重要,你错过了一次,你的孩子跟你一起成长,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有的人想生第二个小孩,想弥补,他没有爱自己的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小孩,其实也就是他没有爱他内心的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孩是来帮你的。第二个你满足了你的社会的自尊。你在社会当中有个孩子,是你的未来。哲学家尼采研究,人的四大主题,死亡、自由与责任、与焦虑,孤独,人是要面对一个主题死亡的。我们过去不理解,以前农村里那么穷,他生那么多小孩做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可留下来的,人类在面对死亡恐惧时,想方设法把自己保留下来。小孩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欧亚大陆上的草原大通道,到里海之间,隔不远就是一块石头,石头上画个人。每个石头下面就有一个墓葬。这是早期的突撅人。他们相信人死了后还是可以活的,所以把人画到石头上,灵魂到了石头上就不会死了。这是他们处理死亡恐惧的方式。

我们的小孩是帮我们的人生不再焦虑。丁克一族的焦虑是怎么缓解的呢?可能通过性成瘾等。这需要去做个调查。没有社会亲密依恋的人,是不是会有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亲密关系,没有爱的关系,被爱也一样,是不行的。很多人问你怎么对我不好了,其实就是要爱,要尊重我支持我,我要跟别人有一个好的依恋的关系,爱与被爱的关系。这就是生物、社会、心理三位一体的依附关系。社会当中也是一样,为了避免被孤立。任何一个群体在社会中都需要有依恋。所以中原地区的人,一天到晚换人,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依恋关系,有了依恋才能安居乐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多少人有良好的社会依恋。在依恋当中,整个社会都需要。可是社会中人们都不觉得自己需要,不觉得这个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当他恐惧时他就拼命地挣钱,或通过其他的方式,可是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这些方法有些是科学的,有些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方法就能帮他减低恐惧,可是有时短期的快感过后,他更加孤独痛苦,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谁跟他生活在一起,就会受到影响。这些人也是社会中的定时炸弹。医院里很多人出现小毛病,很多是心因性的。一个家庭里如果出现一个人格障碍,他一会觉得你是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一会又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杨丽娟就是攻击性人格障碍,凤姐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他对自我知觉有问题。空间知觉错误,判断错误人际关系。在两性关系里也一样的,他评估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爱。他不好了骂你打你,打完了后跪下道歉。结果把身边的人弄崩溃。孩子也受影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离婚,浪费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式进行修复的,并不是说心理学包治百病,但这些人就是心理上的,人格上不健全。到底什么样的心理学理论是对的,但都有针对性,比如我们拿把菜刀切西瓜,也可以用砍刀切,当然用西瓜刀是最匹配的。所有的刀都能杀人。过去的人没有电也不富裕,但是有良好的依恋的关系,他们很幸福。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把所有的幸福都只变成了一种方式。就是赚钱。大家都在用不断提高物质来获得幸福感。但这有没有一个度呢?这个度心理学上叫做阈限。幸福也是有阈限的。比如手机送你一个,幸不幸福?不幸福,两个呢?幸福。当初拿个大哥在幸不幸福呢?全国只有几十台。那时物质层面的冲击有很大的幸福感。物质的生活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时,开始问自己幸福吗?不幸福了,因为获得幸福的渠道没有了。通过物质来获得幸福感,很快就会不幸福了。因为很快就满足了。那如何获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得幸福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职业的过程中享受当下。然后是亲密关系,有一帮朋友,互相信任,家庭有良好的伴侣,孩子。不要穷得只剩下钱了。很多人要重新再找回来,很多人到了四十五岁找我们做咨询了。为什么我不幸福?

第三种途径:信仰

精神的追寻。你有没有一个精神的追寻,可能是在漂的,为什么活着,象我就是为了心理学能在中国让更多的人受益,这已经不是一个职业了。我要做一个好的工作者,是我的职业。我要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我的信仰。这理想是高尚的,远大的,也许是超现实的,实现不了的。看不见的,但是方向性的,我坚持走下去。就像我的文章中写的,韦志中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不希望有的人说,你为什么来,我跟他是亲戚不来不行,这就说明你这个人活得很窝囊。

很多人的人生旅程中没有做什么事,没有一个追寻。做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坚定一个信念,超现实的理想,但是也跟现实相联系的。比如有的人说,我想让很多人懂得善,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精神方向一定不能少。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把所有的幸福都只变成了一种方式。就是赚钱。可当钱赚到一定的程度,你再也不会感觉到幸福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感觉阈限的问题,到了这个界限,你没有感觉了。

你有没有一个精神的追寻,如果没有,你的心可能就是在漂的,你就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而找不到答案。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中没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专业的心理培训机构

0311--85333282 有做什么事,没有一个追寻。你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坚定一个信念,也许有些是超现实的理想,但是也跟现实相联系的。

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都会是你生命到一定程度的感悟。去寻找自己的信仰,在此过程中感悟幸福。

先具备两个条件,然后才是三个方法或者三个途径,向着三个目标努力,你的人生就行了。一开始时我们要去亲密依恋跟我们的现实的职业理想中是不同的,在成长中有些问题要解决,你需要围绕着关系去调整,等这些好了后再去选择职业。

河北省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

第8篇:际的幸福心理学论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幸福心理学》科目考察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冯晓 姓名:

成绩:

一.我为什么选择《幸福心理学》这门课程

选修这一门课程不是偶然,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作为一位大学生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学习,感情,生活,还有未来的就业问题等等,对于幸福我过去真的无从谈起,我不了解何为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要怎么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一切我过去都很模糊。但是经过学习幸福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了解到了许多与幸福有关的知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应该怎么去看待幸福,怎样去把握幸福。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看待幸福和金钱,爱情,友谊的关系。

二.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可以很广,有的人认为有钱了,过上物质富裕的生活就幸福;也有人说有个爱自己的,关心自己,体贴自己的人就幸福;也有人说在自己老的时候还可以牵着自己的爱人在公园里散步也叫幸福。幸福的定义也可以很简单,其实开心快乐就是幸福,暂时的快乐是小幸福,维持时间长了就是大幸福。

汉语词典上解释说:“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对生活有巨大兴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而非可以量化的物质。” 如果“幸福”也可以分类的话,可分为“典型幸福”和“非典型幸福”。所谓“典型幸福”,就是指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人生重大幸事、重要转机中获得的欢愉和满足。所谓“非典型幸福”,则是指从平常生活中感受的那些细碎的快乐和愉悦。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就把幸福完全理解成了“典型幸福”,却看不到“非典型幸福”,所以他们总是缺乏幸福感。

幸福就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谈谈对学习幸福心理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三.幸福和金钱

一个人的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在当今的社会金钱与幸福却有着千丝万缕。金钱始终影响着幸福的指数。虽然金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这已经是千古流传的话。这也很现实,我们也难以否认它。在某种程度上,金钱确实会给人带来幸福感,但是当金钱远远超过了一个人满足度时,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就会慢慢下降。就像老师在课上提到一个中了彩票的人,在他中了彩票一段时间之后他并没有感到很幸福。也就是说当人们连衣食住行这样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会感到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收入每提高一点,就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就开始呈递减态势,并且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也就是说幸福既可能与金钱有关也可能与金钱无关,决定有关无关的并非你的修养、价值观,而是我们的生活基本需求。金钱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它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看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不要过于愚昧,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幸福和友谊

没有友谊我们就会被孤立,而孤独的人生让我们很难有幸福。从幸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友谊与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比如说爱情吧,爱情就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所以说友谊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也理不开友谊。友谊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它。友谊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因为我们的朋友很多时候可以和我们一起分担烦恼,他们也愿意和我们分享快乐。在幸福心理学课上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建立我们自己的友谊,如何去培养朋友之间的感情。当朋友犯了错误,摔了跟头时,应该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给他以友情的温暖和力量,帮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汲取经验教训,把他从摔倒的泥泞中拉出来,使他从错误的痛苦和烦脑中解脱出来。而不能冷淡他,疏远他、歧视他。真正的友谊,不仅表现在朋友一帆风顺之时,更表现在朋友陷于泥泞之日。我们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朋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朋友。当朋友处于受到委曲或遭到诬陷的逆境时,应该安慰他、勉励他,使其能经受得起委曲和挫折的考验,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同时,要刚直不阿,敢于挺身而出,为朋友说真话讲实情,而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真诚的友谊是幸福的重要源泉,是人生的无价之宝。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不易,保持真正的友谊更难。真正的友谊需要精心培育,努力维护,百般珍惜。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这样写道:“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更加绚丽,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朋友之间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友谊需要真诚来浇灌。

五.幸福和爱情

爱情也是我们人生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它与幸福也有着很大的联系。从柏拉图式的爱情到现代社会的爱情都与我们的幸福感有关。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方面的东西。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爱情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有关爱情的一些重要因素。爱情需要什么来维持,我们应如何去经营我们的爱情,怎样从爱情中去获取我们的幸福感。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爱情,但我知道那也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关于爱情,经过初识的惊喜,热烈的爱恋之后,我们最渴望的仍是被所爱的人了解和理解,期望彼此个性契合,希望能一起共度无数个充满美妙和梦想的明天,这也是爱情能否迈向永恒的关键。因为一时的爱恋始终无法完美,如果无法真正走入彼此的内心世界,彼此了解,相互认同,筑建信任,爱,终成幻灭。在爱情的路上,我们寻寻觅觅的不外乎是心有灵犀的爱情,而真正心有灵犀的爱,不仅是片刻相通,而是人生长路上的一路相伴,把美好的想象变成真实的触碰,了解对方的好与坏,并接受对方的一切。甜蜜的爱情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给我们的幸福增加筹码。真正爱情可以让彼此之间等到一定的满足需求,让彼此之间感到幸福。

六.幸福之我见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当我不知道幸福离我有多远时,我很努力,我努力向幸福迈进,我以为幸福就在遥远的彼岸等我。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身边,只是我们只看到远处的风景却时常忽略身边的美丽。有人说:无知的人最幸福,因为无知,所以无求,就容易感到幸福。 饿了的时候,有一碗香喷喷的面;困了的时候,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难过的时候,有个人开导你;遇到挫折时,有人能帮你一把;想家时,能陪陪父母;有了爱人,可以跟他过平淡的日子。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幸福。我认为拥有健康才是最幸福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幸福不需要寻找,只需要你试着打开自己的心扉,用心去看待这一切,你就会发现原来幸福并不遥远。 在你痛苦的时候,有一个宽厚结实的肩膀让你依靠,这就是幸福;在你遭到风暴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你躲避,这就是幸福;在你面临决择的时候,有一个人始终在你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你给你力量,这更是幸福。

到底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搜到了太多的幸福定义,原来我的幸福就在身边,不曾远走。

七.总结

总的来说,我的这门选修课老师讲得很精彩,生动,让我也接收到到了不少的知识。老师给我们讲了不少故事和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幸福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幸福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分析我们自己的幸福,学会如何去把握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幸福。把我们所学的东西与我们自己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课上得更加有意义。让我了解了到了一些有关幸福的因素,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看法,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不需要拥有太多的金钱,只要我们去经营好我们的爱情,真诚地对待我们拥有的友谊,珍惜我们的健康,爱护我们的家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好我们的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尔 2008 年4月 中国当代出版社 [2]:《幸福心理学》 肖永春

2008年8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9篇:幸福心理学期末考试要求如下:

结合上课所学有关理念、理论或者概念,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阐释分析,探讨自己的幸福感及在挫折压力面前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文章要求真务实,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是最重要的。

要运用但是不要罗列过多理论。

不要求制作封皮,但是文章要按照规格来写:首先写文章标题,在标题下面写上学号、姓名,如果是周三下午两点十分的同学,请另外标注“1”,下午四点二十的同学请标注“2”,之后就是正文。不要求一定有参考文献。字数1500-2000字,适当多一些也可。

文章名请认真拟定,不要是诸如“幸福心理学论文”“我的幸福心理”之类,能有你的个性展现的地方,别放弃。

文章无论手写或打印,一律用A4大小的纸张,请自己装订好。

论文在本课程最后一次课提交,延期者,扣分处理,会有些许小不幸福。

谢谢!

作业与思考:

•回忆你六岁之前生活中的突出事件,尤其回忆你

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对你的反应以及你对每个

家人的反应。

•在你看来,你儿时在家庭中的感受与你现在在社

会中的感受有什么联系?你认为你的家庭对你有

什么影响?对于你现在的个性,这些早期经验又

有什么样的影响效果?

上一篇:企业诚信承诺书模板下一篇:教师在家长会的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