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以及“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为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民众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运动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都在推动着整个体育和运动营养行业的强势崛起。市场经济与运动营养的互动愈发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为运动营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 篇1:

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运动素养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基础性的教学科目,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架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关键科目。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时,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运动积极性与参与互动性,实现体育教学的知识化与理论化;另一方面,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意识以及掌握体育技能,进而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意识,全面优化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身体素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意识;运动素养;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文化意识、体育运动意识、体育技能意识,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方法、技巧、规则、注意事项。因此,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强化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以及体育运动能力的激发与培训,实现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标、有侧重、有选择、有取舍地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提高体育运动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算完成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再提升。

一、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树立体育安全教育观念,积极控制好体育教学流程以及学生运动范围

为了做好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体育安全教育观念,将安全教学意识融入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中,控制好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形式与活动范围,保障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情境中不会出现不安全的体育事

件,进而保证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顺利有效地组织与运行。

2.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同感与参

与感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的教育力度,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体育运动方法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愛程度以及认同感,保障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对体育赛事、体育规则、体育意识等方面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综合能力。

3.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构建体育运动

信心

一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运动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运动积极性不高或者抗拒体育运动,此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尤其应该帮助学生建构起体育运动信心,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找到体育运动的兴趣点,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运动过程中。

二、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以及体育运动素养

1.积极做好体育教学示范,实现学生对体育运动规范的准确性掌握与实践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体育示范教学,一方面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规范性动作有一个精准化的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肌体损伤,实现体育锻炼的安全性与标准性。同时,教师在示范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好体育教学节奏,进而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

2.利用体育器材设计体育游戏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利用体育器材、场地等设计体育游戏形式,保障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将学生按照数字编号进行划分,并随机叫出两个数字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比赛,实现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专注度,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与运动意识。

3.善于利用体育热点组织体育教学拓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现代体育赛事具备多样化与高关注度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热点组织体育教学拓展,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体育文化,进而构建起体育文化意识框架,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可以以奥运会、世界杯、NBA/CBA等体育赛事作为教学切入口,帮助学生完成对体育文化知识以及体育规则意识的认知与拓展,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质。

4.健全体育教学考核制度,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

体育学习与考核需要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闭环,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尤其是应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效率之间进行联系与整合,采取随堂考核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考核,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作为,进而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以及体育运动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运动意识,是现代体育教学必须做好的教学渗透,教师应该结合初中体育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运动意识,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体育素養的跨越式提升,进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晨晨.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提高体育素质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2(13):88.

[2]肖长龙.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32):50.

编辑 任 壮

作者:卢彦双

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 篇2:

体育运动与营养学的相互依存与优势互补

摘要: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以及“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为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民众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运动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都在推动着整个体育和运动营养行业的强势崛起。市场经济与运动营养的互动愈发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为运动营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而实现运动营养的市场化经营,才是壮大運动营养产业的根本。

关键词:运动营养;运动训练;全民健身;市场经济;科学化

一、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生活水平与体育事业同步发展

1.市场经济为体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其在国家建设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逐步实现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了体育与市场的融合,全新的“体育+市场”出现,市场经济为体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体育本身也彰显着新的活力。

中外资本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带动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体育也借机发展,国外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博采众长,相互融合,探索出了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2.高水平赛事推动中国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现代化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不仅让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更有生机,且积累了更多的资源。奥运之后,国人体育热情进一步上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体育管理机制不断科学化,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周边产业兴起,运动营养强势崛起。

2008年之后,中国运动营养向着科学化前进。国际高水平赛事在中国开展,中国体育迎来了发展新的春天,体制更加健全、环境更加开放,运动营养学的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

(二)体育反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2018年全球运动营养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7.01亿元,同比增长11.87%。当下的运动营养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市场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稳定的战力输出。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了运动营养专业化的轨道。之后各类运动饮料进入市场,营养市场逐渐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体育+市场”模式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更加丰富多元,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二、经济体制变革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一)改革开放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改革开放促进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模式,让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逐步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的幸福,也在带动着全世界走向幸福。

2.改革开放促进国民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体育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习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中国体育改革发展40年来的宝贵经验,对于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体育事业从低谷走向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新思想指导体育发展新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育体制改革狠抓痛点、革除缺陷。“简政放权”深入推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体育事业朝着科学化发展,推动着中国体育朝着更高水平发展,运动营养成为我国体育发展新的突破点。

三、合理运动与科学营养,中国运动营养的必经之路

(一)“运动健身+运动营养”成为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1.“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运动营养行业转型升级

未来运动营养食品的研发必将朝着多功能、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在科技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健康运动和科学营养也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发展中找不足,在市场中求革新,才能保证拥有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

2.体系化建设成为运动营养发展的科学前提

运动营养食品三大体系分别是:以满足运动机体对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需求的运动营养素补充剂;为高强度运动人员提升体能的运动营养强力剂;为极限运动员调节代谢的运动人体状态调节剂。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运动营养市场化的基础,并衍生出一系列附加产业,为运动营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构想。现今运动营养的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化、适量化原则,健全机制,构建起现代化的运动营养调理体系,推动运动营养的健康发展。

四、运动营养发展前景展望

(一)体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加深

运动营养的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将是发展的必然。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运动营养必将朝着更加科学的体系化方向发展。在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中,主动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更加科学的发展模式,促进运动营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补充

作为体育发展的衍生产物,运动营养的发展是紧紧依附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存在。现阶段,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极为迅猛,而新兴的运动营养,也必将在纷繁复杂的体育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在体育产业中,成为重要的一份子,与其它子要素一道,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结语

中国运动营养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各参与主体要积极主动协同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体育运动营养的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完善体制,充分激发出市场活力和自身创造力,构建起科学健康、高效稳定、分工明确、主次协调的运动营养发展体系,推动中国运动营养产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钟美玲,俞志.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4):39-42+47.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1995(5):8-9.

[3]宁小卫,王平波.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7,39(4):15-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J].体育文史,1995(5):63-64+62.

[5]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85-92.

[6]鄂文举.浅论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的利与弊[J].网友世界,2014(4):52-52.

[7]靳东生.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发展研究[J].饮料工业,2020,23(4):70-73.

[8]王冬生.运动营养在体育运动人群中的作用剖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I0037.

[9]肖学成,P.PILARDEAU.运动营养[J].辽宁体育科技,1994(1):48-49.

[10]运动营养产业为什么没能极速发展?——监管低靡[J].食品安全导刊,2016(8):58-59.

[11]孟素荷,蔡木易,杨则宜,罗云波.运动营养产业行业发展报告[J].食品工业科技,2011(6):16-18+20,22,24.

课题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四川轻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N—栩宸酷动”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23)

作者简介:姓名:郭晓亮,出生年月:1997年12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宜宾市,学历:本科,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职称:无,研究方向:体育产业、运动营养、体育科学体系,邮箱:1240717683@qq.com

作者:郭晓亮 陈鑫 冯龙

体育运动与体育学论文 篇3:

创新教学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刍议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先贤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求知、探索的内趋力,也是天然的启蒙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小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 兴趣培养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促使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如何培养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成了现阶段体育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儿童的体育运动兴趣呢?通过日常在教育教学方面理论联系实践进行的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集合队形的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强好奇心,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因为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笔者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学生听到后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这样每次课后根据学生的想法确定下次课的队形,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会早早地排好队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充满信心,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教学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一是自由组合的分组,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中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动作,又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材内涵的延伸

在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发挥“导演”作用,让学生“领衔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在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教师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在自编操和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让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一节体育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学生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六、个性化的终端评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了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评定,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基数,在期末考核中,根据期初的基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化身体差异减小了,只要你在本学期有进步了,那你就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的考核,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运动动机,树立良好的运动观和终身体育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而且有助于小学生形成鲜明、活泼的个性,促进大脑皮层发育,提高智力,使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付丽娟

上一篇:党校培训学结下一篇:医药销售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