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

论体育的“科学"属性与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导向

摘 要:体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复杂的,体育科学的研究内容依赖于母科学的原理和概念,体育的科学属性决定于对体育现象的研究过程,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取决于体育学者的价值取向。求真求理、求实求效、求美求同的价值观对体育科学研究有着复杂而矛盾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体育科学;价值观;体育本质

文献标识码:A

尽管人们对目前的“体育科学”中是否存在科学成分还存有质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自体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日起,体育学在不断分化综合,体育学科群在不断壮大,体育理论在不断完善,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效益在不断显现,这些足以表明“体育科学”在不断“科学”化,在不断接近“科学”。体育科学属性是什么?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对体育科学的研究有什么导向作用?

1、体育科学的现状

狭义的“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19世纪中后期社会科学及其主要学科(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的出现,以及20世纪兴起的交叉科学,则使科学的外延大大增加,科学成为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科学等所有科学部类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认识活动、社会活动、社会事业、社会建制、社会职业等,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体育之所以与科学关联,其根本原因是关于体育现象的研究过程具有现代科学属性。首先,体育是一种关系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管理的社会现象,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赋予了体育科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其次,体育也是一种关系生理、心理、疾病、健康的生命现象,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赋予了体育科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总之,当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以体育现象为阐释对象,任何一种科学方法以体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任何一种科学技术以体育现象为服务对象时,体育科学即被赋予了科学属性。体育科学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对各母科学的先天性依赖,确立了体育科学在各个研究方向的科学属性。

然而,体育科学的各个研究方向脱胎于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或关联较弱的母科学。就当前体育学科的分化水平而言,支撑体育科学殿堂的母科学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体育科学往往只是在母科学的知识体系中取其一份子作为自身的立论基础,并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法进行下一步探索,于是才形成了枝枝蔓蔓的体育学科群,是“本质”还很不明确的共同研究对象,才把这些母科学的零散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类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主要相关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医学等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学科群,主要相关学科有哲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民族传统体育学是认识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运用体育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和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各领域的矛盾问题。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看看这个交叉含糊的释义,就知道它在研究内容、方法上与上述的3个二级学科难分彼此。

要汇集如此庞杂的知识点,为体育科学建立相对独立、互相补足的知识体系(包括范畴、定理、定律等)和研究规范(包括研究范式、方法、技术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体育科学也创造了几个原始概念和理论,如运动生理学的氧债、无氧阈、第2次呼吸、极点等,运动训练学的项群训练理论、翼项系数理论、一元训练理论、二元训练理论、技术健身论等。但总体来说,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度不足以形成强劲的横向黏合力或嵌合力,从母科学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手法在体育科学中比比皆是。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运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几乎没有自己的原理和概念。好不容易创立的概念与原理时常遭遇质疑一萎缩一凋亡的厄运。如今,氧债没人再提了,在分子生物学的冲击下无氧阈(乳酸阈)面临分子水平的诸多尴尬和质疑,生存地位岌岌可危。训练理论更是相互攻伐、群雄逐鹿,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无奈之下,只有把金牌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来看,体育科学都较为混沌,各母科学均可在此舞枪弄棒。因此,体育科学的科学属性受到无尽的质疑也难免。

2、从科学与价值看体育科学

理想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一种收集和解释关于自然事实的理性、无偏见的客观工具,科学应该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自然属性的明晰而严密的说明书,从而让人们可以通过该说明书控制自然”。对于科学的价值,理想主义科学观始终坚持“价值中立说”,强调“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科学“价值中立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在科学界影响甚广的是逻辑实证主义。既然体育现象是一种既存的自然事实,依照理想主义科学观,那体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思路也就基本明确了:体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逻辑实证法;研究目的是为人类体育现象提供明晰而严密的说明书,并通过该说明书控制体育现象;研究思路是客观地收集体育数据,无偏见地解释体育现象。毫无疑问,这正是体育科学的理想。面对体育科学多维的研究方向,庞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知识积累,体育科学的理想似乎只能是空想。

理想主义科学观完全排斥科学的价值取向。依据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解,科学和价值是完全对立起来的两极:科学是关于事实的,价值是关于目的的;科学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价值是追求功利的;科学是理性的,价值是非理性的;科学是可以进行逻辑分析的,价值是无法进行逻辑分析的。然而,科学与价值能做到绝对互斥吗?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代表如库恩、劳丹和拉卡托斯等冲破“科学价值中立”的逻辑主义束缚,把价值引入科学的殿堂。库恩的“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包含了价值。科学范式不但被证据和推理所支持——常常被实质性证据和充足的理由所支撑,而且还可能被形形色色的个人偏好、假定、猜想、合理性观念、审美观、个人憎恶、政治顾虑,以及任何可以想到的人类品性所左右。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家的价值观。

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概念。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包括一切物体、动作、事件或现象,包括精神世界中的一切思维,以及这些思维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因为生命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满足生命的存在、延续(即新陈代谢)或发展进化等等其中某一种需求的属性,即称为“价值”。因此,科学的价值体现于满足人类的某

种需求。从这一意义出发,任何科学都是有价值的,体育科学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对体育现象的认识需求以及对体育现象的有效利用和控制。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所以,人们对科学的价值观带有绝对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在科学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时可能就已存在。其中,科学家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认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反映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科学实践本身之中,诸如真理、一致性和证实这些科学规范本身就是深刻的人类职责的高度凝炼的反映。不幸的是,体育科学是个“大杂烩”科学,业内的学者并无集中统一的科学信念。基于不同母科学的价值观对体育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有着复杂多向的导向作用,这使得体育科学的知识体系总有一种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之感。

3、不同科学观的价值标准对体育科学研究

的导向

3.1 求真求理

求真即追求真理,是指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求理即追求逻辑实证,强调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把握事物的规律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逻辑实证主义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求理是理想主义科学观的过程性要求。只有研究过程符合逻辑实证主义,所得的结论才是真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按照理想主义科学观的目的性要求,体育科学的目的必须且只能是追寻体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无须质疑体育本质的唯一性和发展规律的存在性。体育学者必须无条件坚信,体育的本质是唯一的,体育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复强调,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规律,而且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否认规律的存在即是唯心主义。按照理想主义科学观的过程性要求,体育科学研究必须首先收集体育现象的事实、数据,再进行逻辑推理、概率统计,最后得出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体育的科学属性正是在研究过程中得以确立的,并非是因为坚信体育本质的唯一性和发展规律的存在性。

理性思考一下,求真求理是抛开科学价值取向的一种绝对、理想的价值观——价值中立,这一价值观(科学信念)在科学诞生初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关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都在这一科学信念的指导下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如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元素周期律无不印证着求真求理价值观的生命力。不可否认,体育学者在体育现象的自然屙陛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都依赖母科学“求真求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在体育与其母科学的交叉领域中,体育现象的复杂程度也并非自然属性可以概括,求真求理的导向作用值得深刻反思。

3.2 求实求效

求实求效是实用主义科学观的价值标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对立派别。理想主义者追求真理,实用主义者追求实效。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不反对神学,承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些改革开放的话语,反映了我国思想界的实用主义哲学倾向。

这一哲学倾向亦体现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体育科学研究躲不开求实求效的价值判别标准。体育的功能是立体、全方位的,甚至是互斥的。对竞技体育范畴的科学研究而言,金牌就是硬道理。对群众体育范畴的科学研究而言,健康、减肥、防治疾病、愉悦身心就是硬道理。然而,有理未必有效,有效无须有理,真理和实效有时的确不合拍。因为真理是普遍、共陛的,而实效往往是特殊、个性的。但体育科学研究有一个非常不妙的倾向:以实效辨别真理、验证真理、推广真理。检索运动与糖尿病的有关研究论文,论证的思路不外乎是:选择研究对象、实施运动方案、测试若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验证运动如何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实际上,数据的变化繁杂,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有的不变,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更是矛盾重重。当某一指标(如血糖、血脂、胰岛素等)达到“改善糖尿病”的价值标准时,该指标的变化及其一大堆作用机制便成为真理的组成部分。当达不到“改善糖尿病”的价值标准时,研究者习惯于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频率等“运动”因素中找原因,其目的还是为某一指标的真理地位找借口。更有甚者,篡改数据服从价值取向,这已经突破科学的道德底线了。在这类基础研究中,研究者应保持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价值中立,而不应该把某一指标的变化赋予求实求效的价值取向。反之,在应用性研究或实践中,研究者可以保持求实求效的实用主义科学观,但不应草率地把个性化经验上升为一般性真理。马俊仁是“牛”了一把,但他没有大肆发表论文,没有出版一部“马氏训练理论”;孙海平的训练秘笈恐怕也只能训练出刘翔。敬告坐在书斋里探索体育真理的学者们,不要简单拿手中的真理去妄断金牌,也不要轻信金牌就一定是真理。无数事实证明,在以金牌为价值标准时,体育科学没有永恒的真理。体育科学研究不能不考虑研究背景,实效与研究背景有关,而真理却是相对静止的。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观——求真求理与求实求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体育科学难成知识体系的原因之一。

3.3 求美求同

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前臂的血管画得很美,滕野先生告诉他:“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与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但审美观确实也体现在科学研究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就科学研究而言,求美即求同,求同亦求美。体育科学求美求同的价值观有两种表现:(1)合纵。体育科学向其母科学纵向求同。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因为体育科学的原理、概念绝大部分都是母科学给予的,体育科学收集到的数据、事实必须以母科学的原理、概念来解释。但是长此以往,体育科学永远只是母科学的附庸,体育科学的研究始终是描述性而非创造性的。试看体育对健康促进的解释,无一不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原理的再现。(2涟横。体育科学各研究方向之间的横向求同。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各母科学的价值观、发展水平不一致,体育本质论的纷争足以证明横向求同的难处。关于体育现象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关注的是个体及其微观,尊崇求真求理的价值观;关于体育现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关注的是群体及其宏观,尊崇求实求效的价值观。传统的还原主义科学思想根深蒂固,金字塔式的科学体系非常霸道地认为,万事万物均可归结于统一的物理学本质和规律。因此,体育学者也习惯于循着还原主义的科学信念以零散的知识点搭建体育科学的大厦,然而《霍金的宇宙》惊破了科学家的美梦,他说:不同尺度的空间有不同的物理学。将目前山头林立的体育科学一统江湖,简直遥不可及。

体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复杂的,体育科学的研究内容依赖于母科学的原理和概念,体育的科学属性决定于对体育现象的研究过程,体育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取决于体育学者的价值取向。求真求理未免太愣,求实求效未免太浮,求美求同未免太早,但这些主观的价值取向确实在左右我们对体育现象的探索和解释。当前之势,体育科学仍当分而治之,不必急于另立门户,学者们应在各自的母科学领域取其恰当的体育剖面进行局部剖析,方为上策。

作者:蒋炳宪

第2篇: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融合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社会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得到了普及,使得知识的存储、传播和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要给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运动健康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作者将从整合的视角出发,对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者为中心环境来构建,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线,研究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相互融合的方式和路径,并对此提出了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融合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对于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发展对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上的不足是一个很好的缓解,解决了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文化知识上的不足和缺失,有助于对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了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现实情况来说,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中,这样就能实现高校体育运动健康人文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意义

1.有助于缓解高校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不足的现状

根据当前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当前高校在扩招的形势背景下,高校在校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当前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已经出现了体育运动健康教学场地不够用、教学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高校现有的体育运动健康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对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资源不断地挖掘,这也是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1]。以信息技术来对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将有效地解决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对体育运动健康理论是一种弥补,有助于培养体育运动健康文化

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是生活性和实践性相互融为一起的,两者要同等对对待,不能偏废。从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对体育技能的传授过分注重,从而导致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出现不足。第二,脱离育人的核心價值,对学生的真实体验不太重视,这样使得体育运动健康文化育人的内涵虚化了。这两个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的体育运动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难以有效地培养。

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发展方向就是体育健康文化,这也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根据高校体育运动健康的特定作用和体育教学的地位而决定的。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注重于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而对体育文化学科教学比较忽视。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当前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理论的学习时间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健康理念的培养不足。现实情况是,高校体育运动健康作为中小学体育健康教学在时空上的一种延续和拓展,是学校体育运动健康和水体育运动健康的有效衔接,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提升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成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信息技术将使得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

当前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在体育运动健康理论教学中电子板书将盛行,手写板书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现代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管理系统越来越先进,这里面有课程学习系统、体质监测系统、运动技术评价体系等。这些都有助于使得高效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水平不断提升。

二、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具体举措

1.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手段和模式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和新颖化,促进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可以对体育运动的过程全面、直观地展示出来。比如,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视频短片,使得学生将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之外的体育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体育运动健康教学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

以往信息技术的教学都是老师进行讲解的,当前移动互联网接收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做中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可以得到反馈和解决,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的学习环境。高校当前已经做到了无线网络覆盖,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手机做到随时学习和沟通互动。在高校校园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将获得更多的知识,数字图书馆、教学视频等资源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2.不断打造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核心价值,提升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中整合和融合是一个比较耀眼的词语,追求的是教育思想的整合。从整合教育思想的角度提出了教学整合,使得学生在主动训练中创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这样就有助于将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教学中内容单一性的局面得以改变,使得学生的只是体育运动健康课程实施过程变得更加整齐划一。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领悟体育运动健康教学,在合作中更好地学习体育运动健康知识。这种整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真正地将体育运动健康过程中变成真实化的生活,深入对生命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体育运动健康的人文素养将有效地得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变得更好[2]。

3.实现对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这样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

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引发教学方式的很深度变革,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体育运动健康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学生通过观看体育运动教学视频来提升体育技能。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方式的变革得益于体育运动健康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使得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时空观念将发生重大改变,体育教学不将仅限于在操场上,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来实施,比如图书馆、校园草坪上。其次,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对象将转变为学习工具,在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第三,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辅助手段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化探究性学习模式将增多,将尽可能将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发挥出来。最后,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外作业,使得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化学习模式,不断推出新的学习模式。

三、结语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和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的相互融合,在这里面老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具备更好地的信息技术素养,这将是在高校体育运动健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性举措。对此,高校要积极对体育运动健康老师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培训活动,使得体育运动健康老师能够掌握最前沿的教学技术,鼓励体育老师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和高校体育运动健康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白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5-16.

[2]罗琳.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23-24.

作者简介:张惠(1973.5)女籍贯山东,学历大学,单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四期项目

作者:张惠

第3篇: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发展

[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体育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产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推动和指导意义。同时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体育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广泛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文化意识转型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体育产业 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繁荣和进步,其中,也派生出了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之后,又促进了体育(Sports)与工业(Industry)的结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即体育产业(Sports Industry)。体育产业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仅仅有10几年的时间,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别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如今,体育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机械制造业、商业、旅游业、娱乐业、纪念品开发业、邮电、餐饮、药物、通讯等领域。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本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产值也日益飚升,大有替代传统产业地位的趋势。

一、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产业的产生

体育产业的产生,是紧随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确立的。

早在1100年~1650年间,英国贵族就借助赛马来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产,赛马不仅是贵族的娱乐形式,它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前来参加观赛。马的主人为自己的马悬赏,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也有人为了取悦前来观赛的国王,支付当天比赛的所有费用,这种现象,虽然包含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即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以获取一定社会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但无法称之为体育产业,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娱乐为目的的阶段,对其产业价值还没有认识。

16、17世纪发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18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此时大英帝国处于昌盛时期,受科技革命的影响,英国赛马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贵族们建立起自己的赛马俱乐部,由有经营头脑的专门的人来管理,各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不再是免费,并形成了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模式。每个俱乐部从马匹的选种、培训方法,驯马师的专业能力、参赛路径的布置、出场马匹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更加注重符合力学原理和统筹组织。这样的比赛不但没有因为收费而失去观赛的人,反而由于比赛更加激烈,水平更高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观看。赛马俱乐部的成功带动了其他体育比赛的发展,并从英国发展到世界各地。体育产业从此开始兴起。

2.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自然经济社会中以分散、自发、小规模状态存在的“小体育”,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以集中、自觉、大规模状态存在的“大体育”过渡过程中,随着体育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逐渐展开和逐渐解决,使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具有自然发育的性质。也就是说,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从而使从属于上层建筑部分的体育概念、功能、地位和自身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体育事业价值观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日益崛起的体育产业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先驱,为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体育产业结构方面看,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相互契合,并推动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发育成长,它表现为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新的专门化工种逐渐发展成为低一层次的具有独立产业性质的工种或行业,从而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分化成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低一层次体育产业的整体。分工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新的产业的产生都是其结构进一步成长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又都是体育产业自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谋求更大经济收益取得进展的过程。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已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经纪人乃至俱乐部专利产品经营等各种产业或行业的整体。

3.体育科学与体育技术、生产一体化

体育产业和行业的细分使它们各自独立,又增强了他们的紧密联系,使每一个体育产品的诞生,都蕴含了大量的多个子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从每一个科学设想的产生开始,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和技术攻关,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互为一体。例如,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和2005年洛桑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比赛中,分别创造出了12秒91的平世界纪录和12.88秒的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这一劳动产品的创造,除了刘翔本人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包含教练员广博的训练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科研队伍的技术攻关、医疗营养保健人员的体质跟踪监督、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包括耐克公司根据刘翔脚膜、通过受力试验而专门量身制作的质量只有8克的跑鞋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体育产业知识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产业知识体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体育产业的范畴不尽统一,所以迄今为止,对于体育产业的概念还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体育事业中可以盈利的那一部分,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娱乐业的下位概念。在这里,笔者认为,體育产业不仅仅包含在第三产业中,它也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其它产业内容,从而其发展也应该是多学科的、广泛的、综合的多学科知识集合的综合产业,例如,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各种体育器械的制造、运动饮品的生产等等,我们认为其更符合大产业范畴下的工业范畴。在我国,1985年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三个产业的划分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门类,是依据体育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划分的,即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服务业,体育经纪人、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均属于此类范畴。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各种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也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高,某一高新产品的生产,包含了多个行业的合作,由多种知识体系结合作为研发基础。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多行业集合体,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度也相当高,由于其作为产业所提供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所以,体育产业在借助传统产业知识构建自身产业理论时,其必然又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而独具一格,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理论。例如,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经营管理和维护保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典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远不是体育界的盛会,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将奥运会装扮成全世界、全人类的盛会。每隔四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全人类的目光,在16天的日子里,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各个环节。以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并作为基础支撑着“绿色奥运”和 “人文奥运”的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食医药科技、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的运用,无疑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奥运会的“眼球经济”凸显,各个国家把争办奥运会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也将奥运会作为广告宣传的必争之地,奥运品牌、标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能力等无形资产价值被很好的挖掘。有人推算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及就业机会。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717.06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影响419.32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297.74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656万个就业机会,并将额外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奥运会当年可吸引77.7万国外游客和2.3亿国内游客。

四、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下“现代”与“后现代”文化意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社会的物质进步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进步将现代社会细分为“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现代”与“后现代”这种说法,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的现代化阶段。我们可以大致上认为,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价值指向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致使社会和个别产业的同步发展日趋明显,体育产业借助现代科技得以迅猛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子行业中优先发展。例如,美国的NIKE、ADIDAS运动服装公司、我国的李宁运动服装等公司日益崛起和壮大。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生产方式转变是文化转型,人们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发生转变。社会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文化意识在承袭“现代”文化意识转型基础上,又创新了自己的观点。“花钱买健康”、“享受生活”、“表现个性”的观点日益得到更多的人的赞同,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例如,美国人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在观看体育比赛上,各种挑战运动如蹦极、攀岩、远足、漂流和张扬个性的运动如轮滑、赛车等日益风靡全球,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替代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后现代”文化意识使人们格外看重信息,一些体育网站、报刊、电视频道等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

很显然,“现代”与“后现代”阶段的区分指明了体育用品业优先于体育产业其它子产业发展的最终根源和发展趋势。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用品业优先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發展的印证。继而受 “后现代”文化意识的影响,在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体育自身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体育服务类行业开始繁荣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流趋势,体育经纪业、体育旅游与探险、体育保险业等开始悄然兴起。

五、小结

现代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或通过影响文化意识形态而间接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将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调整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同时,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与其它产业有着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现代社会产业的缩影,比其他产业更能全面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希佳 周 江 赵士陆

第4篇:科学运动与健康

关于运动与健康的思考

上了科学运动与健康这门课后,我收获很大,了解到很多关于运动和健康的知识,了解运动与健康是有必然的联系,了解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

正如我们每个人所知的:生命在于运动,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运动健身已经成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获取健康的途径。然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误以为只要运动就有益健康,学了科学运动与健康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运动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具有"双向效应"的适应性变化,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只有合理运动才能保持肌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想要拥有健康必须要恰当科学的运动,选择强度适合的运动,合理安排时间,坚持运动。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如果不坚持运动,只是偶尔运动一下,这样的效果跟一直没运动的效果的效是一样的,所以既然要通过运动来获取健康就要坚持的运动。另外运动并不是说做得越多越有益,一次性坚持的时间越长越有益,凡事都要适量,运动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运动过量或者连续持续时间太长也是不利健康的,就像老师上课讲她朋友的例子一样,老师的朋友有运动强迫症,总是想要运动,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并且他经常连续长时间的运动,这没使得他更健康,反而导致他身体日益消瘦与衰微。所以如果想让运动与健康挂钩,合理的安排运动时间是必不可缺的因素。

可是运动有很多种,我们该怎么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运动来锻炼自己呢?所以接下来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运动的种类及其对健康的相关影响和怎么合理的去进行该项运动。首先介绍的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以一种连续而有节奏的方式锻炼大肌肉群,形式包括步行、骑单车、舞蹈和爬楼梯。虽然所有的氧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消耗热量,对身体健康有益,但随着强度的提高,有氧运动对于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愈来愈显著。对成年人来说,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或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能有效地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除了燃烧热量和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外,有氧运动还能降低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高人们的幸福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接下来是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包括涉及肌肉及韧带活动度的运动,常见的如瑜珈和伸展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柔韧性训练。在进行高强度跳跃运动前,进行充分的伸展运动能减少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柔韧性训练还能帮助缓解塑型训练后产生的肌肉酸疼并有效提高运动成绩,在此,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怎么了解我们自己身体柔韧性的方法,还

找同学上台示范,让我们深刻的了解该方面的知识。然后是塑型训练 ,塑型训练,如举重,主要作用是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和骨骼的体积。目前一般建议每块目标肌肉群每周训练2-3次。塑型训练是最有效的保持瘦体重,增加肌力及肌耐力方法。还有研究表明此种运动能显著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即使是简单的塑型训练也能提高骨骼的健康程度。最后还有无氧代谢运动,无氧运动是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补给的情况下工作的一种运动。正因为没有充足的氧气,能量使用不充分,肌肉的时间就受到限制。因此,无氧代谢运动一般不能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最典型的无氧运动是指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100米跑、跳高、投掷、举重等。

通过这节课程,不仅仅了解到运动的知识,还深刻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为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健身锻炼计划,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跳舞,所以我决定以后每周至少抽3天时间来跳舞,每次至少跳1个小时,做多不超过2个小时。这作为有计划的运动。另外我要使自己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运动,计划之外的时间也可以把运动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后能不搭车的时候就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能不搭电梯就走楼梯。

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健身计划来维持健康,也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忘记科学运动是获取健康的关键,希望自己能在以后也坚持科学的运动。

第5篇: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的思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301020052庄园林 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对体育的发展起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自身的潜能的挖掘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奥林匹克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伴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上的运用,人类甚至能超越自身的极限,达到更快,更高,更强。鲨鱼皮泳衣的出现,掀起了打破记录的狂潮;刘翔110栏夺冠,专有的“红色魔鞋”也功不可没;九齿棒球鞋的出现,为运动员发挥最大潜能提供了安全保证„„用科学技术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例子不计其数。

其次,科技发展促进了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高速摄像机的出现,传感器的大显神威,鹰眼的无可辩驳„„科技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使得击剑比赛中在瞬间的差距得以获悉,网球出界与否得以鉴定,100米短跑成绩得以准确判断,极大地方便了体育比赛的裁判,极大地促进了判罚公正。

再次,有科技作后盾,运动员避免了诸多伤病困扰。随着现代科技与医学的发展,科学训练方法的应用,器材、护具的进步,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大大减小,即使受伤,也能得到良好且及时的治疗。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也得到关注,这也是由科技间接带来的。

同时,科技推动了体育的商业化,增加了体育的观赏性。现代科技下,卫星使人们能在千里之外观看比赛的实时现场画面,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豪华美观的体育场馆使现场观看比赛更为舒适,对体育的宣传推广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科技将体育推向了大众,大众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了体育的发展。

然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兴奋剂之类的问题,诸多运动员在此失足。但我想说的是,错的不是科技,错的是人心,科技只是工具,只是手段,科技本身没有错。作个比喻,我们不能因为一把刀杀了人,而去责怪这把刀的锋利,而是应该去逮捕用这把刀杀人的人。

纵观体育风云,无处不见科技的影子,科技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体育的发展,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第6篇:运动科学选材与育才

学号 14080401479

(运动选材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 论中长跑运动的科学选材和育才

者 罗 浩

2008届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任课教师 刘建鸣

教授

完成时间

2011年12月20日

摘 要:

我国非常适合中长跑运动的发展,中长跑是以耐力为主的项目,随着体育科技的迅速发展,竞技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个人条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由于科学训练和体育情报工作的迅速发展,单纯依靠先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已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优势,运动水平的提高,比赛日趋的激烈,对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使其形成“拳头”项目,力争在世界级比赛中拿奖牌,关键在于对儿童青少年的选材即如何选好人才,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提高成才率。

关键词:科学选材;育才;长跑;素质。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数学方法;定量分析法。

目 录

摘要..........................................................2 关键字........................................................2 1. 竞技运动中科学选材的认识................................4 1.1 竞技运动选材的转变......................................4 1.2 现代竞技运动科学选材的内涵..............................4 2. 中长跑运动科学选材的基本方法和要求......................4 2.1 科学选材的标准及要求....................................4 2.1.1 身体形态的选材..........................................4 2.1.2 身体素质的选材..........................................5 2.1.3 生理机能的选材..........................................5 2.1.4 心里素质选材............................................6 2.2 科学选材的方法..........................................6 2.2.1 目测法..................................................6 2.2.2 家系调查法..............................................6 2.2.3 检测分析法..............................................6 2.2.4 参照对比法..............................................6 2.2.5 综合评定法..............................................6 3. 中长跑运动科学选材的手段................................6 3.1 初选阶段(12-13岁) ...................................6 3.2 重点选择阶段(14-15岁)................................7 3.3 优选阶段(21岁以上)...................................7 3.4 阶段选材标准列表对照分析................................7 3.4.1 阶段选材标准初选阶段(12-13岁) .......................7 3.4.2 阶段选材标准重点选择阶段(14-15岁)....................7 3.4.3 阶段选材标准优选阶段(16-17岁)..........................8 4. 运动员的科学培养........................................8 4.1 在训练中注意从小打好基础, 系统训练, 积极提高............8 4.2 训练安排................................................8 4.2.1 多年计划................................................8 4.2.2 重视技术训练............................................8 5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论中长跑运动的科学选材和育才

1 竞技运动中科学选材的认识

1.1 竞技运动选材的转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们清楚的看到,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竞技体育已日趋激烈,竞争出现白热化。于此同时,竞技运动背后的科学选材也已经从自然选材到经验选材,再到科学选材的竞争;从主观到客观,从理论到实践等多方面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在科学选材顺应现代化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赋予其新德内涵。所谓运用科学选材,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培训,并且不断的监测其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预测。 1.2 现代竞技运动科学选材的内涵

现代科学技术和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我改过一大批工作者已经从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以及遗传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选材研究,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医学、人体科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等许多相关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且这些学科在科学选材中得到一定纵深程度的发展和运用,这些将为运动员科学选材实践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理论知识依据和实际运用方法。再者,随着研究者对科学选材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绝大多数研究已经从肤浅的表面现象的描叙向深层次理论探讨和新科技的应用等发面转变,从而更丰富了科学选材的内涵。

2 中长跑运动科学选材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从中长跑运动的专项特点出发,以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特点等方面的的指标为依据,选择心肺机能好、耐力素质突出、支撑能力强、跑的自然技术理想、意志品质好的运动员,同时要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物年龄(骨龄)。

2.1 科学选材的标准及要求 2.1.1 身体形态的选材

在体型选材的过程中,即要考虑先天的身体因素,又要考虑实际心肺和跑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身体修长,体重较轻,下肢比上肢稍长的人适合中长跑,当然不能排除身高较矮者就不能从事中长跑运动。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选材,已成为预测未来成绩的客观指标,在选拔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一般应集中在两个年龄组:(1)男子10-12 岁 女子 10-11岁,此时期测试运动生理机能比较清楚,能比较容易地看到运动员的先天运动能力。(2)男子15-16 岁 女子 14-15 岁,这一年龄时期,正常发育的少年第一发育期已基本结束。这时人体机能运动特征及形态特征和主体遗传都比较清楚。同时,对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参加运动比赛的意志品质及自然的技术特点和身体素质都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出来。

2.1.2 身体素质的选材

《大纲》将身体素质划分为两个方面: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一般身体素质选用30m起跑、跳远、推铅球和1500m(男)/800m(女),作为选材测试指标;选用lOOm、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速度耐力(印On跑或1200-2000m跑)及1500m(男)/800m(女),作为选材专项测试指标,以上两类测试指标中以专项素质为主。

在选拔儿童、少年运动员时,要把身体素质作为必测项目。以了解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能力,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进行身体素质选材的过程中,要根据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项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考查.耐力是中长跑的关键素质,随着中长跑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力和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因素很大,约各占到93%和93.4%。因而选材时,一定要很好进行测定。速度是中长跑的第二素质。目前,不论是中长跑或长跑都对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选拔儿童、少年选手时,要注意其速度素质。一般情况下,速度好的运动员,其它条件大致相同,将来成绩肯定提高快。柔韧和灵敏,由于遗传能力相对较小,训练可塑性大,在选材时进行必要的考虑即可。总之,身体素质的选材,在选材时的整个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只凭专项成绩进行选材,淘汰率必然很大;只有结合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才能使成绩迅速达到先进水平。

2.1.3 生理机能选材

《大纲》中规定肺活量与安静脉博作为心肺功能指标,有条件的可以对下列指标进行测试:a.最大摄氧量(VO:ma。)——男70ml/kg分,女,60nl/1召分;b.无氧阈值(无氧阈时耗氧量)——男50ml/kg分,女,40ml/1召分;c.红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比重)——红肌纤维占优;

d.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舒末期容量——优秀运动员可达1015--1027ml,一般人为765--785ml;e.心功指数——男,女≤9(指数值越小越好)。

在进行生理选材时,一般抓住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一)心率选材,在测定负荷前后心率变化时,给运动员极限负荷后心率上升180次/分,休息1分钟下降到160次/分,休息2分钟下降到140次/分,休息3分钟下降到120次/分左右,证明这类运动员心血管功能较好,且耐力乳酸能力较强,一般应选拔为运动员。

(二)肌纤维类型选材,中距离跑运动员肌纤维中ST纤维所占比例大约在65.5%左右,而长跑运动员肌纤维中ST纤维所占比例平均高达72.2%。故根据ST纤维所占比例的不同,确定其所从事的专项,一般情况下慢纤维比例较高,说明其天赋能力越好,约有发展前途。最近研究证明,肌纤维类型受遗传影响很大,男人遗传因素占99.5%,女子占92.2%。

(三)最大摄氧量得选材,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最大摄氧量对中长跑训练成绩的提高起着很大作用。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的高低基本上是相关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运动成绩突出.最大摄氧量的百分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当运动员的每分吸氧量为1.5升,而最大摄氧量为3升时,那么该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百分利用率为1.5/3*100%=50%,如果另一个运动员在运动时每分摄氧量也是1.5升,而最大摄氧量是4升,那么他的最大摄氧量的百分利用率为37.5%.两人虽摄氧量一样,但第一人运动时很省力。摄氧量达到最大吸氧量的某一百分比时,乳酸开始堆积。因而可知,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越大,乳酸出现大量堆积时的最大摄氧量的百分利用率越高,耐力越好。因而选拔运动员时,既要观察其最大摄氧量的值,又要计算出百分利用率,这样可提高选材的准确程度,并能预测出以后的发展前途和潜力。

生理机能方面选材的种类和方法还很多,诸如血红蛋白选材,血乳酸浓度选材,血型选材等,对中长跑运动选材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2.1.4 心理素质选材

根据中长跑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自觉性强,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能承受长时间的大强度负荷,有拼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中长跑运动员在选材时,还必须考虑心理选材,中长跑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脑皮层就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反复单一刺激。选材时应考虑应选者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一般情况下活泼型和安静型适合中长跑,这两种活泼,沉着,有忍耐精神,中长跑运动苦而单调.因而在选材时,要求运动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并能较好地控制情绪变化和应付各种复杂的比赛场面。

2.2 科学选材的方法 2.2.1 目测法:

凭自身的经验感知被研究对象的过程拔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入手。中长跑运动员形态特征是相对体重较轻、下肢较长,《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采用身高、体重、比体重(体重/身高Xloo)、比下肢长(下肢长/身高XlOO)四项作出选材测试指标,后两项为重点,在符合前两项标准前提下,比体重数值以小为好(男》270《330,女,》250≤350》;比下肢长以大为好(男、女均》51.0)

2.2.2 家系调查法:

主要从运动员的家系遗传因素泡括:祖、父辈身高、身体状况、有无运动史、病史等)调查为主,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

2.2.3 检测分析法:

依据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检测方式,予以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技术特点分析、测试。

2.2.4 参照对比法:

参照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特点指数,根据所选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对照。

2.2.5 综合评定法:

根据以上几种研究方法,经过科学、系统的综合评定,最后落实的最佳行之有效的方案。

3 中长跑运动科学选材的手段

选材工作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选阶段、重点选拔阶段和优选阶段。现就各阶段的选材重点作如下分析

3.1初选阶段:(12--13岁)

选材重点:广泛地从少年儿童中选择合适中长跑训练或较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

①形态:选择身材匀称、干瘦有劲、重心高、跟键长、踝围细、足部力量较好的少儿。

②素质:具有良好的速度能力、较快的速率,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③技术:评定少儿运动员整体技术,观察一定负荷下的技术来评价跑的动作是否协调、轻松、自然实效好。

④机能:着重选择能承受较高的运动负荷,不易疲劳,具有良好的耐久力和较快的恢复能力的少儿参力口训练。

⑤心理:中长跑是一项枯燥而艰苦的项目,选择那些对跑步感兴趣、思想稳定、意志力强、能吃苦耐劳的少儿参加训练。

3.2重点选择阶段:(14—15岁)

选材重点:

在注重形态、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同时,考虑机能指标和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程度。

①形态:应该选择基本符合本项目要求的运动员。

②素质:重视青少年选手的速度天赋,选择那些具有卓越的速度能力,尤其是短距离的冲刺能力,在疲劳状态下保持较高步频的能力运动员;同时注重基础耐力和速度耐力,力量耐力较好的以及良好的放松能力。

③技术:经过初选阶段的训练。运动员应具备好的技术,整体动作结构合理、协调,合理的步频、步长组成及最佳的调整能力。

④机能:在经过机能测定确保少年运动员的健康状况下,选择能随大强度运动负荷,具备快速恢复疲劳能力的运动员。

⑤心理:着重评定少年选手在比赛中的心理适应和调整能力。选择对跑步有强烈的渴望,

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的少年运动员。

3.3优选阶段:(16—17岁)

选材重点:

根据主攻方向,着重考虑运动机能水平和在训练和比赛的各种困难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①形态:此时应表现出接近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②素质:具有超强的速度能力,包括短跑的加速能力、速度变化能力;良好的耐力天赋,包括稳定的耐力机能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③技术:形成较完善的中长跑技术。强调技术的合理、实效性,尽可能节省体能的消耗。

④机能:稳定的健康状况、支撑和运动系统的稳定性、比赛能力和最大的运动员能力及对大负荷的良好承受能力。

⑤心理:选择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较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运动员。

3.4 阶段选材标准列表对照分析

3.4.1阶段选材标准初选阶段12-13岁类别

男女身体形态体重/身高下肢长/身高》270≤330》51》250≤350》51机 能心功指数≤9≤9身体素质30m起跑(秒)后抛铅球(m)立定三级跳远(m)600m100m(秒)跳远(m)推铅球(m)1500m/800m4.95.506.101:54.0013.44.87.55:10.005.15.005.001:54.0014.13.805.002:38.00 3.4.2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类别

男女身体形态体重/身高下肢长/身高》300≤340》52.7》290≤330》52.7机 能心功指数≤5.0≤5.0身体素质30m起跑(秒)后抛铅球(m)立定三级跳远(m)600m100(秒)跳远(m)推铅球(m)1500m/800m4.410.007.61:32.0012.45.9011.004:35.004.68.006.301:38.0013.25.007.502:24.00 3.4.3优选阶段16-17岁类别

男女身体形态体重/身高下肢长/身高》336≤344》52.4》326≤334》52.4机 能心功指数3.03.0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100m(秒)立定十级跳远(m)600m800m1500m3000m5000m10000m11.329.51:22.001:53.003:55.0014:45.0030:50.0012.325.501:30.002:08.004:25.009:32.0017:00.0036:24.00

4 运动员的科学培养

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这种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也就是说若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科学选材是否正确对训练的成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否达到高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是关键一步。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更是其重要的一步,选材再优秀,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专业训练,也很难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这是不可否认的。少年短跑业余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不仅表现为运动员成绩的增长,而且也是小到大,经过反复的生长发育的过程。本人依据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和竞赛任务而制订的长期训练方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4.1在训练中注意从小打好基础, 系统训练, 积极提高

在训练的同时,还要抓他们的生活管理、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使他们逐步树立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管理教育上,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 1) 加强目的性教育,使他们知道训练是为了攀登高峰,将来为广西、为国争光。要逐步使他们树立为祖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经过不断教育和帮助, 运动员进步都很大。

( 2) 重视文化课学习。体校学生是边训练边学习文化课, 所以体育和文化都一样重要。抓好文化基础学习,对自觉接受科学训练有着长远的意义。事实证明大部分凡是文化学习比较好的运动员,他们的训练也同样出色,而且更容易理解教练员的讲解和训练安排意图,技术要领,专项技术也很容易掌握。

( 3) 注意纪律教育,严格管理队伍。这些队员由于年龄小很难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把他们爱动、可塑性大的特点引导到学习和训练上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4.2训练安排 4.2.1 多年计划

系统训练我们的训练宗旨是以培养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优秀苗子,因此必须要有多年训练打算,在少年运动员的初期训练,必须是以提高有氧代谢耐久力和参与短跑有关的素质全面发展为训练重点,按照训练大纲要求,根据运动员实际身体素质及技术情况安排多年基础训练计划比例。 4.2.3 重视技术训练

合理的技术对提高速度起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完善要通过专项素质来实现。技术是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表现,贯穿整个基础训练的核心就是技术。掌握正确的技术是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的关键,狠抓技术训练质量,开动脑筋,不断吸收新信息,注意引用对技术动作质量评价的方式进行指导、示范和改进对比,严格技术规范,针对运动员不同的技术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抓住重点加以突破,不断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和经济性。技术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合理、先进、决定了专项水平高不高,专项成绩的提高,依赖于两个方面: 合理先进的技术; 高水平的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5结论

(1)选材是一个长期的筛选过程,科学的选材是否正确对训练的成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否达到高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是关键一步;对于提高成材率减少训练中的人才浪费现象有重要意义;是当今高水平运动队抓好的重要环节。

(2)训练安排要多年打算, 从小打好基础, 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训练上要重视全面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加强比赛作风和心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新洁.少年运动员要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J].少年体育训练, 1997.5 [2]曾金发,康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与基础训练[ J].少年体育训练, 1999 [3]金彤.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初探.少年体育训练[ J] ,2005.5 [4]姚绩伟,余梅.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及其现状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期. [5]高文绪,乔勇.对投掷运动员选材问题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5年11月.第4期. [6]雷桂成.从运动员选材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3月. [7]王开英,张振.现代中长跑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8]俞樟炎.青少年奥林匹克田径基础知识及训练技巧.1994.12

第7篇:学习《科学运动与健康》的感想

大二第一学期我选修了《科学运动与健康》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改掉了对运动与健康的一些偏见,让我知道运动要适度,要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运动量超过了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不仅不能达到强健自己的体魄的目的,反而会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使之达到运动相反的目的。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真理。

自从人类诞身之日起,人类就不停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运动,而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不需要为了生存去运动。尤其在大都市交通工具发达,高楼林立。出门有汽车,地铁,上楼有电梯。工具代替了人类的大多数运动,是人类的身体素质下降。而由于缺少运动,导致人类出现了大量的疾病。因此运动对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运动要想对人类有益,就要学会科学的运动,只有科学的运动才对人类有益。

科学的运动可以改善人类的心肺功能。在静止的状态下人类的心率是每分钟80次左右,但经常科学的运动可以使心率保持在60左右。运动使心率下降,心脏跳动少了,工作效率高了,它的寿命自然延长了,人的寿命也延长了。

科学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骼的机能。运动会促进血液流向肌肉,帮助肌肉使用能量,同时肌肉和骨骼会对施加它的刺激产生反应。这样就增强了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密度、弹性和韧性。慢跑等科学运动无不刺激我们的肌肉和骨骼,使我们的肌肉和骨骼增强,让我们的身体素质

增强。

科学的运动能改善血压,高血压是使我们人类 致死的疾病之一。运动能增强血管壁的弹性,能改善中枢神经对血液循环系统各器官的机能,锻炼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加强了血管壁细胞的氧供应,减慢了动脉硬化的速度,是安静的血压下降,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使人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科学的运动能使人的体态更美。运动可促进能量的消耗,促进脂肪的代谢,减掉多余的脂肪,使身体变得更苗条。

科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防治皱纹的产生,使皮肤更美。

科学的运动能健脑。运动能促进血液和呼吸循环,脑细胞能得到更多的营养与氧气,使脑的代谢加速,脑的活动越来越灵敏,人的思维就越来越快,人就变得更聪明。脑的代谢加快使脑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延缓大脑的衰老,使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的运动能消除疲劳。在工作累的时候,人会感到很疲劳, 继续工作会使人的效率很低,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科学的运动能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对工作得心应手,是人在工作上取得好的业绩,这样既能活的物质财富,也是人的心里得到满足。人的心理好了,身体

自然会更好。

说了这么多的科学运动的好处,那什么是科学运动呢?

科学的运动就是合理的运动。就是符合身体机能需要的运动,它使人的机能很好的发挥,而不会破坏身体机能。科学的运动有步行、慢跑、爬山、骑自行车和打太极拳等。总的来说科学的运动就是适应身体的需要,既不能少量,也不能过量。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科学的运动更加必要。它能使我们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大学知识。科学的运动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利于我们学习,也对我们今后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的人民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当代大学生更加要科学的运动。

在《科学运动与健康》这门课上学到了如此多的东西,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科学运动的好处,也使我学习科学的运动,下面是我的运动安排表。

1、 每天坚持跑步。每天坚持跑步。首先会跑4个圈,等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数量,直到自己能跑半个小时。跑步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

2、 每天做仰卧起坐。首先是30个,然后逐渐增加,直到每天能稳定作200不吃力。时间安排在睡觉前半小时。

3、 每天做俯卧撑。首先是30个,然后逐渐增加,直到能做150不吃力 。时间安排在早上起来后。

第8篇:浅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融合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步伐,使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手段,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发展、锻炼学生。

2.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体育教学模式;影视、录象、VCD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

战术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看录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分析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使得学生对足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足球局部进攻战术”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我们还可以采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中文版足球游戏软件,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象功能,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2.2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之上,灵活的运用和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来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例如,“倒挂金钩”的空中动作,教师如果动作示范,一般在瞬间就完成,而且动作异常复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

2.3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象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和加工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学生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例如,在操场教学中,我们先用摄象机,摄下云动员或学生体操动作,再把这些动作录象输入计算机里就能够知道运动员或学生运动轨迹,与同样条件下优秀运动技术进行比较,为运动员训练中改进动作提供依据。

2.4便于自学、因材施教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加上多媒体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无师自通,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

2.5动作创新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研究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设计出该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先把运动员基本动作用摄象机摄下来输入计算机相应的软件中进行研究,得出该运动员动作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绝对速度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出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大量文字和图象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既快又准,在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动作创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有关的图文资料以不同文件形式输入计算机内存储起来,在备课中可随时查询和筛选,以利于套路不断更新以及动作分解、组合、修改等。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师素质

融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入,整个融合将无从谈起。首先是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挑战,在教学设计准备中,体育教师是策划者、引领者、协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实践的支持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要成为学习伙伴的协调者、参入者。

其次是教学观念的挑战,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要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彻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和教学观念的转换。

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体育教师要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课程融合能力,促使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充分利用,为教学服务。目前国内有许多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中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体育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适应当前提出的终身教育,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合于体育课程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002年5月

3.《谈CAI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峤洪中主编

清华大学

第9篇: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可以向学生更好的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学习,形成良好动作定势和体育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融动画、文字、声音、图像、背景等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看到 “ 部分 ” ,也能看到 “ 整体 ” ;不仅看到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免局限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交互反馈、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必须具备以 “ 知识共享 ” 、 “ 合作研究 ” 、 “ 协同发展 ” 为内核的素养。在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 的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常流常新的 “ 自来水 ” ,成为学生的 “ 活水源 ” 。教师应不懈地追求真知,扩展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整合从认识趋向提高和更新。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自主式学习感兴趣,而对动作技能学习(例如掷垒球、跳高、跳远、技巧等)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技术动作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在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立体的、丰富的、分片段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从认知到求知,从尝试到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动作推敲、问题解答和动作形成的寻求与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从以往的平面思维转向立体思维,增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运动形式主动锻炼的同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通过整合,要给学生提供很多就是我们以前也未掌握的知识。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的完美整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自主锻炼,适应当前终身体育的需要。

上一篇: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下一篇:走进外国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