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将科学探究活动转向学生的生活,建立科学探究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文章在分析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将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方法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1: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探究的实践研究

【摘要】科学是小学生接触到的不同于数学的一个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改革下,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之后进行高年级学习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比较轻松的去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本文就小学科学探究性探究的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探究

【正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一切知识都不能够去纸上谈兵。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应该在实验中大胆尝试,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充分了解后,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实验内容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上手,直观和清晰的了解知识原理,这不同于只在课本上去学习。亲身经历让学生对动手实践的课程产生兴趣,学生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一、小学科学探究性探究的实践的好处

1.1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会面临不同于现实发生的现象,比如,破茧成蝶,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看到过类似大自然生命活动的场景。只能够在课本上去了解破茧成蝶的具体过程,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去探究这个现象,合伙动手养一些虫子,记录虫子破茧成蝶,会对学生产生真实内心上的影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更加倾向于面对一些没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一些事情,能够勇敢去了解知识,做出实质性的探索,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属于一个比较基础型的理科,对学生的讲述内容一般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火的发现是怎样出现的,学生依据科学知识思考后,可以得到通过不断的摩擦可以产生小火苗,或者是当雷劈中易燃体同样也可以做到。学生根据科学学习到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知识推理。教师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学生做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思路,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思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探究的实践措施

2.1创设提问情景模式教学

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时,科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所目标的去了解这节课程的具体操作步骤。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上先了解一下,再对学生面对到的困难以及转折点进行提问,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去解决问题。科学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中,会更直观的去了解自己想要解决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会有一个新奇的思考方式,打好学生的思维基础。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学制科学四年级下册《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中,科学教师对这个日常现象能够进行精准提问,让学生能够联想以前用到的知识,去进行问题的知识性思考。“自行车轮胎在哪种气候中更容易爆胎?”“影响轮胎爆炸的因素有哪些?”“经常出现轮胎爆炸的地方在哪?”,学生会首先结合实际生活看到轮胎爆炸的地点以及因素进行猜想。比如,能够回答“轮胎的膨胀使得轮胎爆炸”,或者是“轮胎的内外气压不同导致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答题,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指点,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2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

当下的社會时代是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的更加频繁。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讲课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学习科学不需要死板的技巧和背书,更加需要一种自主的创新和不断地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教师将多媒体平台融入到课程中,学生面对教室精心准备的视频或者是ppt会有继续学习的兴趣。视频和ppt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探究性实验的具体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在刚开始给学生做一个基础铺垫,提高学生的自信程度。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学制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雨量器》中,科学教师先在课堂上展示出视频中的角色是怎样将雨量器制作的。学生先准备好尽可能大的平底塑料瓶,纸张,刻度尺,笔,再用纸,笔,刻度尺在纸张上画出刻度,接下来将矿泉水瓶子从顶部裁剪下来,最后将刻度贴在瓶身处,就可以使用了。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放在下雨天均匀地界中,等到下雨结束后,去收集雨量器中的雨水。学生动手去实验的过程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的记忆深刻,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具有多样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应该在实验中大胆尝试,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充分了解后,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实验内容的探究。科学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中,会更直观的去了解自己想要解决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会有一个新奇的思考方式,打好学生的思维基础。在新课标改革下,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传春.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42.

[2]朱治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有效性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27-128.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9.15.127.

作者:夏培富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教学探究

摘 要:科学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将科学探究活动转向学生的生活,建立科学探究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文章在分析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将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

作者简介:胡宏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湖北 恩施 44500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满足学生对科学学习的需求,提升科学素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思维方式和学习偏好,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出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探究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培养理性思维与科学素养。

一、重要意义

1. 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教育家比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发现行为对于人类直觉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将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科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增强探究的动机,并且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具有好奇的天性和探究的意愿,他们对周边世界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与兴趣激发,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问的良好习惯。

2. 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尽量将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热情。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了解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有效途径,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科学知识的积累。在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科学探究流程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策略

1. 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为“提出问题—合理猜想—验证猜想—完善验证—得出结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并不苛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对科学教材中的问题、实验、结论融入生活化的内容,降低探究活动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保护其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日常生活现象为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生活中的静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切入:在比较干燥的冬天脱毛衣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大家不小心碰到时也会被“电”一下,出现麻麻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静电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静电”这一不可见的物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上述日常生活现象则能将学生引入探究情境,让学生觉得亲近、熟悉,进而对探究这一常见现象的原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是将科学实践活动“生活化”的第一步,一个好的生活化科学探究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日常才能得出。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情境是导入生动形象的新课的有效方法,它搭建了日常生活与科学探究活动之间的桥梁,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2. 利用生活用品开展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二步就是以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例如,在“热胀冷缩”的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玻璃饮料瓶和饮料吸管开展实验,不必使用烧瓶、量杯、玻璃棒等实验室专用器材。使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学生能够较为大胆地做实验,既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在实验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充分利用物资的环保意识。

小学生注意力有限,教师要注意不能将他们拘束在实验室中。对他们来讲,在熟悉的环境里探索科学是最好的探究活动。例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做实验,并按时观察、记录,学生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不免产生诸多问题:为什么我种了三颗种子,只有一颗发芽了?为什么种子会偏向一处长?为什么发出的芽叶子大小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讲解清楚,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他们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更好地观察种子发芽的种种变化与现象。将科学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以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利用日常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进行探究活动,并在实践中巩固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科学探究范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应用普及,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引入网络资源,一是辅助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利用网络图片、3D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二是打破课内外界限,学生在课余也可以接续课堂的实验进程,巩固所学。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好科学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先搜集相关资料,初步得出问题答案,将课上所学科学知识进行扩展扩充,深入了解教材知识点,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将科学探究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所学内容或实验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在利用网络辅助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需求,在课外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精心设置探究问题,合理安排探究流程,充分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常见物品、网络资源来建立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科学探究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聪.小学科学在“探究活动”中扬帆起航——浅谈如何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春岁月,2016,(2).

[2] 许国忠.科學实践活动中教师科学素养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6).

[3] 杨东琴.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读书文摘,2016,(19).

责任编辑 曾轶维

作者:胡宏碧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3: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侧重学生主观学习与思维能力发挥的学科知识教学方式。本文立足于新课程背景,重点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价值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为科学素养培养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关系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在以往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侧重知识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无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开展自主思考和学习活动,影响了科学学科教学的最终效果。而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开展有效思考、提高学生探究效果的一种重要教学路径,非常有利于构建小学科学课堂。

一、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教师提问量过多

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很多问题,并且在课堂上频繁提问,因此许多教师只注重问题的数量而不关心问题的质量,让学生面对问题产生疲劳状态,无法真正地消化阅读的内容。而且在课堂上一般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没机会提出,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愿再去提问问题。

(二)学生不会主动提问

由于教师成了提问的主体,导致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从没时间提问转变成不敢提问,最后甚至会产生不会提问的情况。教师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围绕着学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讲解,再对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进行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内容过于单薄

在传统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尤其是提出了简单的判断是非的问题,基本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那些特别难的问题又极大占用了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問的价值

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个人终身发展需求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学科能力与必备品质,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与态度处理科学学科问题。而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侧重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几个方面的培养,关系小学生能否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以及是否可以顺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其中探究式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即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了解与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促进他们科学核心素养形成。而思起于疑,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教学活动并开展深入思考和探索活动,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帮助他们以问题为基础,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分析和求解有关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必要的学科知识,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科学课程课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三、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问题设置要具有探究价值

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是探究问题,核心在于开展深入探究性思考活动,即要在探究实践中找寻解决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确定最终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促使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教师必须为他们科学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保证可以借助有效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从中获取必要的知识。课堂提问的最终效果是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启思性或导思性作用,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科学设计,增强提问设计的有效性,避免因为问题设置不准确、不具体或者缺乏启发性等影响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平时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有客观答案的内容或者没有固定答案的内容,针对性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保证可以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可以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溶解的快与慢”过程中,为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学活动,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增强问题设计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比如,部分小学生可能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认为打碎、加热与搅拌等操作会加快溶解的速率,这时候教师如果提出“如何亲自验证你们各自的假设与猜想是正确的?”这一探究性问题,学生可能会对比分析上述3种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却很难得知如何分别证明上述3种方法是否都有利于加快溶解速率,这表明相应的问题设计不是非常准确。而如果可以将相应的课堂提问内容换为:“如何证明搅拌是否可以加快物质溶解速率?”这一明确的问题,可以避免学生将上述几种方法混为一谈。教师只有灵活地换提问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回答和解决。这样能避免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分散,导致学生的思维发散,难以把握问题的实质和核心逻辑,减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改变回答问题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加强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并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应运用清晰的问题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培养回答问题的逻辑思维。

(二)问题设置要体现逻辑顺序

思维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等都是一般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为了引导他们有效思考,需要高度重视一般逻辑思维的运用,保证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思考活动。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如果经常对课堂接受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提问,反应能力弱、探究能力弱的学生就会失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活跃学生的思维。同理,在小学科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开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高效开展思考活动,同样需要注意增强问题设计的逻辑性,增强相关科学教材内容中内在知识的联系与沟通。在增强科学课程课堂提问中学习内容逻辑性的时候不可随意、无序地发问,必须本着层层深入的原则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问题,保证可以指导学生严格依据规定的思路开展有效思考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使他们可以在探索科学问题过程中遵从基本的逻辑性思考顺序。

例如,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将难度比较大的探究性问题相应地分解成一些难度比较小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可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避免因为难度过大的探究性问题影响学生的思考效果。比如,在“杠杆的研究”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杠杆做试验,让他们探讨如何使杠杆保持平衡。经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小学生都会意识到只有杠杆两侧所挂钩码质量保持一致才能使杠杆平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不费力不省力杠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一探究性问题,这时候学生会得到“力点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教师可以继续询问他们:“到哪里的距离相等呢?”紧接着学生会得到“到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一发现完整地表述出来。通过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得到“在力点和重点相同部位处悬挂相同砝码,且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保持相等,那么相应的杠杆为不费力不省力杠杆”这一结论。教师设置探究问题之初,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开展操作探究,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开展探究操作,引导他们逐步归纳和总结杠杆平衡规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归纳和总结出不费力不省力杠杆的基本特征。在探究过程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技巧和实践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进行积累和灵活运用,以巩固先前所学的理论。

(三)注重学生感受,采用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在新课程下,要强化生本理念在小學课程探究式教学中渗透,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换言之,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在探究性课堂中的课堂提问同样需要充分地展现出公平教育理念,即要保证班级中每个小学生都有回答课堂提问的机会或者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中开展课堂提问期间,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与学习情况等给予差别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

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期间要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确保不同学生都可以有适宜自己学习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之后指导不同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探究问题进行回答。同时,教师要注意要求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问题回答语速以及描述的详细程度,但是切不可采用惩罚性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否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小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回答,“某某同学,下面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将他们注意力吸引回课堂,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的机会。在学生回答之后,可以让班级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保证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对问题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有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此外,在学生回答之后也要注意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保证可以有效激励他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优化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课堂中,总想表现一些想象力,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很难将知识以及问题询问清楚,不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影响了学生日常学习效果。针对此,教师应当优化课堂设计,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提问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更加活跃,更加灵活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提问,即从某个知识点角度进行出发,抛出一个大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进一步提出多个问题,从而进行思考和探究;或者教师可以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此循环,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这样通过多种的提问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教师提问中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内容进行知识复习和拓展,从而让学生挖掘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和巩固课本内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学相关知识时,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形入手,让学生讨论有关图形。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发问:“你能介绍一下三角形的特点吗?你喜欢的三角形是什么?”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会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中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有效地安排时间,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整合时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紧密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主题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探讨数学相关知识和内容,从而实现有效的思维发散式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已经掌握和了解到的知识点上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和探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其本身同课堂提问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或者说,课堂提问是决定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平时开展探究式教学中,要保证课堂问题设置具有探究价值和体现逻辑顺序,注意抓住最佳提问时机丰富课堂提问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效果。

(邱瑞玲)

作者:费薇

上一篇:镇团委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党员评议自我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