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实验探究打造卓越科学课堂——小学科学卓越课堂打造浅议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堂永唱不衰的主旋律。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只有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才能打造出卓越的科学课堂。

1 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 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我们上科学课前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 是把学生带入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故事法、悬念法、谜语法、游戏法等。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 进行情境创设, 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情境当中, 积极投入, 主动思维, 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 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快的、真正的投入探究。

2 勇于质疑, 捕捉探究对象

思维源于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想别人未想过的事, 敢于实验, 才能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从小培养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也就得从提问题开始, 这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探究目标。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进行大胆猜测和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3 量体裁衣, 明确探究主体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 并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学生整个自主探究实验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随地掌握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设计探究活动要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扶到放呈梯状排列。教师只有恰当估计学生的探究能力, 指导上注意适时和适度,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探究活动中有效得到培养和提高。

4 避免平淡, 确定探究侧重

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等是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问题学生自己提, 方案学生定, 观察实验学生自主进行, 但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仍然有侧重点, 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 要提供充分的时间支持, 要考虑在活动中学生探究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和探究思维的递进性。学生的科学探究不应停留在学生亲历的层面, 让其亲历和体验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平淡的经历, 缺乏思维的积极加工, 缺乏情感、态度融入的体验, 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 从而削弱探究活动本身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在“流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能达到这样目的的探究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5 运用感官, 整合探究方式

在科学教学中, 首先是要解放头脑, 让学生自己去想;其次是解放双手, 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际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操作探究, 在亲自动手动脑中研究、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首先要在观察实验中探究。观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也是一种能力, 和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 能让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其次是要在实验中探究。实验能让学生真正去亲自经历一个科学发现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去种、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等。如做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光看一看、听一听是绝对不行的。最后还要在思考中探究。学生参与探究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探究参与意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形式对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 得出结论, 上升为理性认识。

6 走出课堂, 拓展探究时空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而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 课内的研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非是随课堂四十分钟的结束而结束, 要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 常常打破书本的界限, 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师要积极引导, 认真组织课外的后继性研究, 使课内外结合起来。走进大自然, 去发现科学, 做科学, 探究科学。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使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让学生在斑斓的世界中掌握科学知识, 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还要经常反思,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规范的操作, 体现计划对活动的指导, 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提高探究质量为己任, 勇于探索和实践, 变“让孩子们学科学”为“让孩子们做科学”。让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获得自信, 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 增长才能。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科学态度, 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实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让学生在纷繁的大自然中捕捉准实验探究的对象和主体, 明确探究侧重;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综合运用感官, 整合探究方式, 拓展探究时空, 让学生的探究实验走出课堂, 融入生活, 融入大自然;变传统的“学”科学为“做”科学,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验探究, 培养其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卓越课堂

上一篇:抚仙湖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