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课堂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要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准确的施教方法,还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去有序安排课堂活动,做到收放自如。

第一篇:小学科学课堂论文

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要想成功地发展,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参与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堂;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科学实践”,都是科学素养的内容。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参与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那如何才能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本身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科学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广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培养和形成科学素养其他要素的载体。如果缺乏知识素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无法解答,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教师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了解、掌握并能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

二、激发科学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如果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心,那种进取心去探索。”学习的内在动机很重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那些来自外部的动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 “科学寓生活,生活有科学”的科学教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學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探究氛围,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课堂探究环境。例如,在一节《光的传播》的科学公开课上,上课后,教师关上了门窗、拉上了所有的窗帘,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黑暗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问学生:今天的教室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在黑暗的环境中,调动了学生对光的探究的好奇心。课堂上科学探究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生活性。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猜想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力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一科学思维素养。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动手、探究的时间,教师只是要不断的启发引导。课堂时间要让给学生,让他们拥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

四、强化课外实践

“科学寓生活,生活有科学”。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部分。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学生的亲历活动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实践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小学科学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自然、家庭、社会、网络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信息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一切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学科教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会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让小学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奠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增敏.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2,(04).

[2]陈盛兰.提升科学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2).

作者:韩孝阳

第二篇: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是探索知识,教师不应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反,他们应该改变教学思路,并在小学课堂上使科学简单,有趣且丰富多彩,以便学生可以爱上小学。科学课程研究。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小学班级科学教学的实例,探讨了如何将小学科学课堂变成魅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研究分析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儿童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国家科学素养行动计划》还指出,只要我们继续促进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发展,就可以提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保证,直到10或2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的效率。

一、创造一种情况并鼓励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乐观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过去,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忽略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为,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创新和实施设计,将学生的兴趣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鼓励学生学习的意愿,并让科学课堂开始蓬勃发展。

利用实验创造情境。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动手动脑,激发兴趣,激发动力并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指出,只要老师手持器材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到高兴,相反,如果老师仅带着课本进教室,他们将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以责任与使命的为指导,积极创造实验性情境教学运用的条件。可以分组实验的人应该尽可能地分组,而不能分组实验的人至少应该提供演示实验。

利用生活经验创造情境。生命是科学教育的源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常会导致与原始的相关经历相关联,从而产生有趣的研究问题,成为知识增长的新点,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建立潜力。

二、信息援助以激发兴趣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该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高科技含量,这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小学科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的内容。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有深刻的了解,开展生活研究活动,并解释精彩的自然课。在开发研究内容时,教师还需要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并通过“研究”鼓励发展,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促进发展来学习。本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需要多种方法来访问材料并获得正确的信息,以成功地进行培训。同时,适当的课余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1)信息有助于教师清晰地进行教学。在科学课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并且学生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会使老师感到不舒服,使全班都陷入困境。在“关于时间”课程中,学生玩一个小地球仪,突然问我有一条虚线称为国际日期线,有什么用处?上课后,我立即在网上搜索了信息,搜索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由来和计算方法,最后为下一堂课的学生仔细地阐明和解释了该信息。因此,科学不能用这个问题来让每个人放学后思考。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前,您才能顺利地通过科学课程进行同样的更改。

(2)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授“种植材料”课程时,我在线上找到了许多重要信息。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的颜色被揭露,2000年后岳金苟剑的剑被揭开。这些真正的学生使我感兴趣。该示例使学生可以思考和分析长期保存地下材料的原因,以了解湿度,温度和材料本身的特性是影响材料保质期的关键因素。

三、走进自然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强调科学计划应开放并在广泛的背景下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学习,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时,不要总是将学生囚禁在教室中,并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户外进行探索和练习。

(1)让学生直接离开教室,亲身体验自然。理科课程应使学生接触生活的生活世界,而乡村学校则被田野,河流和溪流所包围。当然,需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优势。在“百花争艳”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展示了玫瑰的图片,并要求学生谈论玫瑰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去校园集体观察并确定适当的观察任务。当然,学生们很高兴。在观察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小镇中心的绿地里有玫瑰,因此他们密切监视并仔细记录了各种生物在花中的位置。回到课堂后,我们鼓励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这种实地观察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学习了难以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并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主题。

(2)让学生组织,体验成功。学生对教室外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一项小的生产任务也可以使他们忘记睡眠和食物,甚至可以利用整个家庭的力量为所有人做科学。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忽视教科书制作任务的安排,我们必须充分鼓励学生动手和动脑,并提供爱,游戏和科学的榜样。

简而言之,尽管基础科学教育开始艰难,但只要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够用心地教书,有勇于克服逆境,掌握实践和创新的勇气,他们一定会使科学成为光芒四射的光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兴趣,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新概念。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科学课的设计,这些科学课应从学生的角度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并使科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參考文献:

[1]丁秀元.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育人途径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36):93-94.

[2]陈彩凤.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形式化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9,8(42):92-93.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自治县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作者:冉东玻

第三篇: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摘 要】要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准确的施教方法,还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去有序安排课堂活动,做到收放自如。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 高效课堂 途径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形式大多采取教师按照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一般都是采取教师演讲、解释、演示主题、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提供练习,属于班级授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帮助教师控制管理、指导大班额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国教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困难的课题。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对自己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在对多位科学教师优质课听课后的反思,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要从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抓起

“构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条理清晰的表述、认真热情的教学态度,还应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一定广度的掌握,明确教学目的,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大多数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通过听课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指导教学的模式。教学任务明确;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结构化较强的教学程序并按此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过程中安排了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等活动。

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满足教师配备(虽然满足不了配备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但是可以配备理科毕业生)。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 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培训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毕业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际, 制定适合不同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就教师本身而言, 应当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 明确科学素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乃至远期提高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学习, 给予在职科学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抓起

保证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保证教师拥有娴熟的基本技能,小学科学教学因为涉及学科众多,要求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相对其他学科多一些,大体有:实验技能、制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的技能、科学探究技能等。而我区小学科学教师在优质课、新秀课中反映出科学教师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不强,甚至出现操作错误。

例如:有一节新秀汇报课中,教师就让学生将加热后的坩埚用湿抹布掂着从三脚架上取下来并且放置于抹布上,而我们评课的教师却当作教师工作细致、爱惜公物来加以表扬,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实验操作中是严重违反实验规程的错误行为。如此行为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准确完成,更谈不上高效课堂。那么,我们就要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教师自身主动学习辅助教学技能,能够操作现代化教学仪器,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演示课件、学习应用科学软件;通过自修与交流加强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注意加强小学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教师的基本技能加强了,在课堂上才能更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化的探究活动。

三、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当中处于边缘学科,教研活动不管是在校、区、市、省乃至国家相对其他小学课程都少,至于学术交流、学术刊物更是少之又少,而小学科学教师倾向于参考教学参考书,借助网络进行备课,造成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切实际地照搬新课程理念现象。

从我区小学科学新秀课、专家汇报课中反映,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重心在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教师更多地从“知识”的维度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结果”,更多地考虑“如何教”,而不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结论。在理解科学课程标准上略显偏颇, 教学过程追求新理念、新方法, 强调趣味性, 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甚至有的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 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游戏代替教材, 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强调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小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没有形成, 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结果学生就把科学课视为玩,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等等现象,使科学学科教育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应有目的。我们就要从教师的教科研抓起,加强教师对科学课程理解,增加小学科学类学术交流活动,从实际切实抓起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剖析和诊断能力,引导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关注现实问题,及时更新、补充知识,理解新的理念,尽可能准确把握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当然,“构建高效课堂”除以上三方面,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准确的施教方法,以及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去有序安排课堂活动,做到收放自如。综合以上才能切实构建小学科学学科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舒孝清. 小学科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偏离现象[J] .科学课(小学上半月版), 2006(1) : 46-471.

[2]丁邦平, 罗星凯.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J] . 教育研究,2008(2): 75-80.

作者:王天云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

【摘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的宗旨。在科学课里,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由探讨、研究和尊重事实、倾听别人说话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文中,我还使用日常教学的例子阐述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探究;引导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说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結合这几年的教学心得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把一个已经连接好的电路呈现给同学们看,说: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个电路接上电源,会怎样呢?学生说:灯泡会发光。我接通电源,灯泡发光了。然后,把一块搓成电线模样的橡皮泥接入电路后说,这样,灯泡会发光吗?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我又接通了电源,但灯泡不会发光了。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同学们都在争论灯泡为什么不会发光。

通过创设了以上的教学情境,我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巧设疑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探究。在教学《分离混合物》一课时,我“不小心”把米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哎呀,怎么办呢?你们有好办法吗?学生马上交头接耳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原来比较平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设计疑问,从而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以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在教学《流动的空气》时,我把一瓶醋放在讲台上,过了一会儿,教室里都有醋的气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推理和思考,并将它表述出来“是不是空气把醋的气味带来的呢?”对学生所表述的科学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正确的表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恰当的表述,要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也可以逐步发展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探究目标、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由探讨、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科学素养。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呢?

(一)明确探究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探究时间

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探究目标,学生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思考、去探究,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好完成探究任务。如果探究目标不明确,学生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了解活动的目标或者偏离了探究的目标,这就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第一次,在探究活动前我没有明确地把探究的目标告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要花费一段时间才弄明白研究的目标,还有些学生根本无所适从,只能胡乱探究。这样导致课堂乱哄哄的,探究活动难以继续下去。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明确的告诉学生这次探究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而且把实验报告表出示在黑板上。有了探究的目标,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而且探究的效果也很好。通过对两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有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究活动。

(二)开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时,我把这一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可以多次使用的草稿本”告诉全班同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由探讨、研究。学习活动开始后,学生自觉的围绕“可以多次使用的草稿本”进行自由探讨、研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提出一些常见的方法外还提出令我意想不到的方法,例如用玻璃制作草稿本、甚至提出改变笔里的墨水等。通过自由探究,学生知道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际的需求,制造出需要的物品,并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是新课标要求。因此,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与事实相反或相勃的问题时,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问题的所在,得出准确、科学的答案。

我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用检测电路检测自己桌面的材料,找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在报告展示时,有三个小组发现他们的铁做铅笔盒是不能通电的,所以他们认为铁做的东西不一定全都是导体。这时,我并不强求学生接受我的说法,而是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再仔细研究,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经过再一次的研究学生明白了不导电的是铅笔盒上的油漆,油漆是绝缘体;铁可以导电,铁是导体。通过引导学生用事实解答问题,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五、实行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后的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课后,我常给学生留下一些可探究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自身的成长。如:半导体是怎么一回事,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怎样才能登上月球等问题。课后的探究问题,能促使学生继续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精神得以延续,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就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课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5364】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艳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DB/OL]·中外教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3]韩小林·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OL]·教育2012年第04期

(责任编辑:刘屏婷)

作者:谭宝星

第五篇: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片面,而且知识点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探究实验的过程仅仅停留在实验表面,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同时学生自身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学科视野狭窄,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思维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本文对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改进方案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的科学素养的概念,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积极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是目前教师必须要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科学素养主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参与度。

1.小学科学课堂上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课堂过于关注零散知識点的教学,探究实验只是探究表面现象,导致科学学科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讲解新知识点,虽然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庞大,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建立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结构,也没有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学科的考试,但是仍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更没有能力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显著的提升。

2.把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培养学科基础能力

要想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明确教学中基本内容的“夯实”和“拓展”。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会深刻理解学科内容;其次,注重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体验解决问题。

3.课堂教学从应试到树人的转变

首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明确提出了科学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当中对“应试”现象进行相应的改变,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学科上,同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需求为主要的出发点。我国小学教育已经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应以对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和解释性理论的理解为主要前提,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1.以核心概念为引领,建构具有逻辑联系的知识层级结构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有逻辑联系的知识层级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使小学科学教师不再把“是什么”作为教学重点,而是转换为由下至上、逐渐地归纳知识,使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除此之外,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而且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也包含了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2.提供丰富的探究互动体验,开拓学科视野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观察、分类、测量、推断与预测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行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课堂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变通,目的是让学生有效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来解释日常中的现象,并且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电路模型,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明确“导体”和“绝缘体”的具体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比串并联的电路模型,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科学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就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而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外,如让学生结合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或者热点话题展开相应的探讨,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还要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验活动,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同时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并在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婷 .拓展创新,应用探析——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8.

[2] 崔玉剧 .新课程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 学周刊,2019(26):110.

[3] 张松 .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活动课堂的策略[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19(07):90-91.

[4] 彭德松 .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作者:马燕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论文下一篇:物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