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获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为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中国迈入了一个“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成为我国教育实践改革的新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基础教育实施中倍受关注。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学校加快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尤其是科学课程的改革,许多学校将科学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融合,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便应运而生。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科学校本课程方面不断尝试与探索,并总结了一些规律。个案中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开发的科学类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技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几年来,该校在全国、省市级各科技比赛中,获奖人数上千余人,是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示范学校。科技创新是该校的办学特色,怎样顺应时代建设特色学校?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的成功运行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来探究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当前概况。全文的主线是通过分析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管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几个维度,全面把握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特征,以寻找开发科学类校本课程的经验和启示。本论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方法以及创新点和难点等。第二部分是对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条件和背景的介绍。指出国家课程改革政策是其发展的制度保障,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动力,科研实力、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开发的原则,呈现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况。第四部分通过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数据资料,从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的管理、课程的原则、课程开发的内容以及课程的实施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呈现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第五部分是分析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特征,找出现阶段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深入一个个案研究,以期在这个领域发现一定规律,希望给其他正在或打算开展类似课程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如下启示:重视校本激励,促进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泛性开发课程内容、进行多样化评价;促进科学类校本课程的生活化;有效的管理是校本课程开发持续推进的保障;增强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校际合作能力等。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郭守敬小学

学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本课程开发

(二)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小结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观察法

(五)问卷调查法

六、研究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背景

一、调查对象情况基本介绍

二、课程开发的环境与条件

(一)国家课程改革政策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

(三)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供了人力保障

(五)优良的办学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章 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理分析

一、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二、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原则

(二)科学生活化的原则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四)以实践为重的原则

(五)与教师现有科学素养相适应的原则

(六)与学校和地区特色科学资源相融合的原则

第三章 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况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一)提升科学素养

(二)提高科学学科课程、教材的适切性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管理

四、课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操作性原则

(三)适合性原则

(四)现实性原则

五、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是原有教材的拓展

(二)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三)结合生活中的热点设计课程内容

(四)整合单元、课时内容,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第四章 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创设情境

(一)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二)用游戏形式创设情境

(三)以魔术形式创设情境

三、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自主性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

四、运用真实性地评价

第五章 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与特征

一、主要影响因素

(一)课程本身的因素

(二)学校管理者因素

(三)教师因素

(四)学生因素

(五)社会各界人士与家长的因素

二、主要特征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二)科学类校本课程的常态化

(三)学生的高度参与化

(四)科学资源利用的广泛化

(五)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六章 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一、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二、郭守敬小学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一)重视校本激励,促进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广泛性开发课程内容、进行多样性评价

(四)促进科学类校本课程的生活化

(五)有效的管理是校本课程开发持续推进的保障

(六)增强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校际合作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模块化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创新教育与高等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