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金融工程是融合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于一体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内容的抽象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于获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把该课程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性,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建议尝试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以及实训教学法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并具体阐述了实施方案以及采取案例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独立学院

0. 引言

独立学院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务实性的一线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定位,然而独立学院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并未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它是高等院校理工、经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为了解决与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相关的问题而产生的,因此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其应用特色,其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可靠性度量、金融风险、保险精算、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且其内容与方法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许多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讲解、逻辑的推导以及运算能力的训练,致使许多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缺乏兴趣。另外,教师常常忽略了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和应用的讲授,致使学生虽然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概率统计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误使学生以为“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为增强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实际案例是解决当前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形象地解释抽象的理论与知识的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将案例成功的运用于教学中呢?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逻辑性强、理论抽象、枯燥难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尽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理论分析与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被枯燥的理论所消磨殆尽。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大力宣扬这门课来源于生活,并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学生始终不明白这些理论到底能用到哪里?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成功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把书本上不变的知识应用到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既能加强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中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讲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其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引导思路后,学生要各抒已见,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胆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需要写案例分析报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转换。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记笔记,而是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需要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5)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的主导,担负着把握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任务;同时在共同讨论中,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还能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之处,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且教学更有针对性。由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容易开阔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6) 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后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愿意向教师请教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也会给与一定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案例教学法在獨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公式的推导会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结合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教学内容生动化。案例教学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不同于一般的例题,必须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且为学生所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或编制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要能够从这个典型案例的解决过程中得出一种分析、处理类似案例的一般性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再次,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尽量由简入难。在教学中,需要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来实现教学目的,比如教学初期由于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对单薄,就选择分析已解决的简单案例,等到知识达到一定量时就可过渡到分析决策型案例,这类案例应作为案例分析的重点。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教师应选择紧扣时代热点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案例,这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提供给学生以后,以方便讨论为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进入案例讨论阶段。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出讲台,更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开展案例讨论时,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展,保证案例教学的重点突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讨论中,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要研究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学生的表情中捕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其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如何接受其他人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如何理解并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需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思维,比起结果,更看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2.3案例的总结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讨论的思路是否清晰,分析的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等进行总结。总结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堂该课的高潮,教师要综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点评,但不进行优先排序,以免使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方法失去信心。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要给予正确的心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对于案例讨论过程中好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一次案例分析课的全面总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回顾案例分析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案例教学法在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逐步在各类法学与金融课程中广泛应用。但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因此,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适应于教材内容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是案例,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案例。目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案例教材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搜集资料,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材,为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相对复杂,除了外聘教师外,自由专职教师都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案例教学更加缺乏经验,所以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案例教学,不能全面地对案例进行启发,也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地点评,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就必须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3)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要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对于长期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尽管让他们有了新鲜感,并且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学生不能全部参与其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在于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在唱“独角戏”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但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思考、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傅文玥.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2-74.

【2】阮曙芬.独立学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11,13.

【3】赵姝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 1):49-52.

【4】赵晓芹, 王国宝. 浅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25( 4):150-151.

作者簡介:亢婷(1984-),女,宁夏中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统计学,金融数学。

作者:亢婷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2:

化“抽象”为“具体”——金融工程教法初论

摘要:金融工程是融合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于一体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内容的抽象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于获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把该课程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性,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建议尝试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以及实训教学法等。

关键词:金融工程;抽象性;具体性

一、金融工程简介

197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希尔·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邁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发表了“期权定价和公司债务”论文,其中给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即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简称B-S模型)。在随后推广和完善该期权定价模型的过程中,美国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教授的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金融社会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期权定价方法进行决策研究,期权思想在现实生活和金融领域中普遍存在,使期权定价理论在投资决策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期权思想的确立修正了传统的净现值方法,也就是说在投资可以延迟的情况下,企业持有了看涨期权,而此时只有当净现值远大于零时,进行投资才是最优决策,这种分析结果与实际中的最优投资情况往往是相吻合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和默顿等人杰出工作及其他们的理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金融领域,经济思想和数学分析工具的完美的组合使这一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命名为“金融工程”[1]。

金融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S期权定价等理论,以及金融风险计量理论(方差及其变异模型,含基准点风险计量模型,VAR模型以及久期理论)等金融工程基础理论。二是研究无套利均衡方法、组合分解技术、工程化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统计综合方法(运筹优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等金融工程方法在金融业中的应用。三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定价及其应用,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掉期、权证、可转债、ABS、PTS、CMO等各种金融衍生品 [2]。

二、金融工程抽象性的表现

1.相关理论的抽象性。以本文开头引入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为例。该模型是用来为欧式期权定价的,买进期权价值为:

C=SN(d1)-Ke- r t N(d2)

卖出期权价值为:

P=Ke- r t N(-d2)-SN(-d1)

其中,S为基础资产的现值;K期权的执行价格;t为期权的有效期;r为期权有效期内的无风险利率;σ2为基础资产(价值)的方差。

布莱克一斯克尔斯模型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估算期权价值的工具,然而它是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下才能够成立的,比如,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股票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在期权有效期中是固定不变的;在期权有效期内股票或者无红利或者有已知的红利;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无风险的利率;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的利率任意的借入或贷出。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得到完全满足的情况并不是常见的,因此,该模型本身就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简化和抽象。此外,布莱克—斯克尔斯模型表达式的推导要用到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数学本身的抽象性进一步加剧了该模型的抽象性。

2.金融衍生品的抽象性。弗兰克·J.法博奇认为,“一些合同给予合同持有者某种义务或者对一种金融资产进行买卖的选择权。这些合同的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相应地,这些合约被称为衍生品(derivatives)。”[3] 事实上,金融衍生品是指从 “原生性金融工具” 或 “基础性金融工具”中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这些原生性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外汇、存单、债券、股票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三种形式: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这些基础性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和远期和约等。

虽然,金融衍生品是在原生性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它们也有各自的市场价值,而其本身却几乎没有价值。金融衍生品既不代表企业所有权,也不代表企业的债权。金融衍生品实际上是高度虚拟的、抽象的金融工具。现举例说明:第一,金融期货的抽象性。金融期货(具体地说是股票和债券期货合约)不但是抽象的金融工具,而且是“无中生有”的金融工具。在期货交易中,多数是根据金融资产价格的涨跌支付其差额。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绝大多数不必真正拥有合约中规定数额的资金或证券,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进或卖出这些证券。第二,期权的抽象性。期权合约达成后,买方和卖方的权利和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买方有履行、转让或放弃的选择空间且不必负任何责任,卖方只有应买方履约的义务而无权利。买卖双方的损益在合约有效期内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有效期内市价的变化和合约履行、放弃或转让的情况来定。可见,期权的交易对象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第三,股指期货的抽象性。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抛弃了期货那种纯粹“幻想的交易”的外壳,就股票指数的涨跌进行博弈。投资者在交易什么产品以及有无产品进行交易都已无关紧要了,人们只需要“交易”这个抽象的形式,而不再需要它的内容。股指期货合同既不代表任何一种证券,也不代表任何一种实际资产。交易是在没有任何交易产品的情况下进行的。显而易见,股指期货只是具有买卖的、抽象的形式,却没有买卖的真实内容,它把投资和交易高度简化了,“低买高卖”的投资原则在此被高度抽象成了纯粹的差额支付 [4]。

3.实践过程的抽象性。我国金融工程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品种已高达1 200多种,而我国开办的尚不足10种,量小面窄,流动性不足。虽然近几年我国银行间市场上参与了汇率、利率衍生品以及远期、互换(掉期)等一些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但缺乏以证券、股票指数、信用为基础的衍生产品,除了权证外我国没有场内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这种状况即使在实际部门工作也很少有机会涉及金融工程的应用,高等院校更加缺乏实践的机会。由于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稀少,金融工程的实践活动极其有限,致使学生感觉抽象的理论与现实十分遥远。

三、从“抽象”到“具体”的教法建议

金融工程学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相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入,另一方面,需要经过老师的描述与讲解,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和显而易见的具体东西。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的方法都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其根本原则在于化“抽象”为“具体”,还“深奥”于“通俗”。建议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金融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教材上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工程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案例的选择。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目的性。

金融工程课堂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案例的引入。教师将所选定的金融工程案例通过口述、文字或图表、多媒体等形式完整地向学生陈述,使学生对该案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在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分析并得出自己初步结论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要簡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第三个环节是评价总结。金融工程中的许多案例并没有惟一的或完全正确的答案,因此评价总结环节教师应该就案例中的关键点、分析过程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总体评价,并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金融工程理论或原理,让学生从教材上学到的抽象知识得到融会贯通。

2.多媒体教学法。金融工程是一门典型的经济应用学科,实践性非常强,传统课堂上,教学形式呆板,单纯讲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方法就是把金融工程教材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原理、模型利用PowerPoint编写成教学演示文稿,并利用这些软件中的某些功能将画面、图形、声音等插人或链接到文稿中。这样可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便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模拟仿真教学法。金融工程模拟仿真教学方法需要依托金融实验室所提供的硬件设施,通过金融实验室接入的市场行情,借助黄金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以及期权等模拟教学软件,模拟金融市场的交易程序,使实际金融市场的环境和交易在金融实验室得以再现。

在模拟试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要求学生从开户(股东帐户与资金帐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都自行操作一遍,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使学生掌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操作流程。以次来巩固和提高学生金融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实训教学法。建议建立高校与金融机构“互助互利”的教学实训基地。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金融机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金融机构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受聘到高校讲授金融工程知识,直接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在此合作的基础上,高校应努力争取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乃至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实习的条件。由此把金融工程的课堂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操作经验、实践能力的实训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交替进行,从而把金融工程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专业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淑云.金融工程学课程特色与教学[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0):107-108.

[2]郭茂佳.金融工程与我国金融学科的转型和创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2-4.

[3]弗兰克·J·法博奇.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3-14.

[4]白钦先,常海中.关于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及其正负功能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7,(8):27-32.(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高彦彬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3:

基于金融科技背景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金融科技在改变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导致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改变,由此现行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发生变革。目前高校在金融科技教育方面的探索还处在初期阶段,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推动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建设;创新金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夯实金融科技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高水平金融科技教学团队建设,从而提高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财富管理

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到要“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金融与科技融合、科技助推金融创新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几年兴起并已经发展到3.0时代的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内涵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诸多新型金融业态,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随之改变。金融科技在改变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导致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改变[1],更加专业化的科技与金融交叉的复合型、跨界性现代金融人才需求将更为旺盛,现行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亦面临变革。

金融学科的发展与金融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与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相吻合。然而,在金融科技飞跃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建立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高校金融教育与金融行业需求之间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刚毕业的金融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现有的金融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另外,金融机构诸如商业银行“躺着挣钱”的时代一去不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持续优化自身的盈利模式、业务形态(支付结算、智能投顾、财富管理等)、渠道拓展等,因此,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研究、强化金融科技的思维理念,对金融机构自身而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都深刻地影响了高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如何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现有金融专业建设、改变商业银行经营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及探寻更加科学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金融科技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成为我国高校金融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截止2019年8月,全国只有5所高校开设了金融科技专业,可见目前高校在金融科技教育方面的探索还处在初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资源有限、金融科技行业本身的因素,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与金融行业要求差距较大

金融科技蓬勃兴起,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与活力。比如财富管理领域,随着超高净值人群的增多、知识型富裕阶层的出现,财富管理客群对基于金融科技创新充满期待;而且,出于集中服务高附加值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将对客户的服务转移到线上,金融科技将助推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向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金融机构要在千变万化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培养和储备大量既具备互联网思维又兼备金融、大数据、信息科技等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关键所在。因此,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是市场导向型的,应各具特点,更新、丰富金融科技理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但是,大多数金融专业课程相关教材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没有兼顾,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金融科技背景下各種金融业务的发展变化;从实际课程设置来看,金融学、投资学等宏观金融课程较多,智能投顾、金融大数据挖掘、量化投资、区块链技术等微观金融课程和实务性课程相对较少,交叉课程设置不够[2],核心专业课程建设滞后,与财富管理、“金融云”建设、数字货币、监管科技等实际金融市场发展有较大的脱节。

(二)教学资源平台短缺,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落地应用并悄然重塑金融行业生态,金融解决方案不断创新。这就需要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革新。一方面,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数据挖掘等课程教学需要有大数据的支持,但目前大数据的获取费用较高,很少有高校能够拥有完备的金融数据库,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数据不足、单调等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敏锐的互联网思维是金融科技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所具备的,但很多高校金融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还是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并没有体现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等技术的特色,利用移动网络和碎片化时间进行教学的理念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学生将来成为金融从业人员后无法更好主动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各种挑战;缺少案例教学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等符合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实践教学与线上学习并没有有机结合起来。

(三)实验条件不足,实训水平较低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应用,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在掌握金融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须具备一定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从而需要高校金融教学内容紧贴金融科技发展时代前沿,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方面入手展开实践教学。而传统金融学教学体系却满足不了金融科技背景下现代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金融科技的重体验性以及金融业发展的微观化,金融专业中不仅商业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传统课程需要开设实验课程,而且涉及金融科技领域的金融大数据挖掘、区块链技术、智能投顾等课程更需开大数据类的创新型实验课以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目前由于办学资金及场地的限制,许多高校金融专业的实验条件还比较落后,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较为滞后,一些涉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实验课程还没办法完全开出。另外,由学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但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很难有完全体现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的校外实习基地,金融专业学生实习的内容和实习质量很难保证。

(四)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业态不断创新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师资团队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少专业教师并不具有金融专业学科教育背景,而是从经济学甚至管理学等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对金融领域的研究关注度不高;很多教师基本没有金融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课堂讲授时,可能较多地讲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动态及知识体系变化的跟踪或补充,与现实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到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科技一线挂职锻炼或培训缺乏积极性,而聘请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科技企业高管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建设相关专业课程由于种种问题,实施起来困难重重[3]。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措施

(一)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推动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建设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金融行业亟需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通才”,这些“通才”不仅精通金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跨界(通识)知识、创新意识以及互联网思维。为此,高校应针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构,以应用能力(能够运用ABCD等技术解决金融实务问题)为导向,实行需求传导式改革,深入市场进行定期人才需求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宏观类课程逐步向微观类课程转化,根据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调整课程结构,适当选取各金融企业的产品手册、培训资料、网站上的业务介绍等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弥补过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做到与市场零距离培养。以满足金融科技业务发展为导向,增加交叉学科课程的数量,强调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运用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以及互联网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设置数字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理等注重提高专业操作能力的相关课程,并根据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发展的要求修订、完善,实现动态调整。

(二)创新金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高校金融专业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手段,把实验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通过先进的网络及信息技术跟踪金融行业技术进步、学术研究动态及实践经验,更新教学内容,关注金融科技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推进相关课程在线开放资源建设,开发MOOC、SPOC,综合运用新形态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 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其次,积极建设财富管理等领域案例库,在此基础上使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把真实的金融案例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设计,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场景式互动;利用模拟教学方法展示金融科技背景下财富管理平台、网络借贷平台等运营情况,直面金融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促进机制[4],开展金融科技知识挑战赛等“第二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由金融科技企业举办的人工智能竞赛等,借以提高学生解决金融科技行业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夯实金融科技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教学平台和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在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依托金融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在考虑金融科技发展技术及实践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搭建具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的实践平台,从而整体优化金融专業教学体系[5]。另外强化专业实习实践。定期组织学生到金融科技企业、商业银行等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直接与实践对接,并以新兴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方式。

(四)加强高水平金融科技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外引+内培+实习基地导师”模式,重点引进具有金融学科教育背景尤其是同时具有金融机构工作经历的博士;加强师资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型金融业态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实践,了解金融科技一线发展情况;聘请金融企业高管担任合作授课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针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和行业的最新实践进行专题讲座,从而提高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竹,陈鹏军.金融科技时代我国金融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8(10):80-82.

[2]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5):64-68.

[3]张敏锋.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1):91-94.

[4]严伟祥,张维.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金融科技语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110-112.

[5]鲁训法,刘凯,崔海蓉.高校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3):88-89.

作者:李建伟

上一篇:广告公司合同(通用3篇)下一篇:教师节作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