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研究了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篇1:

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论析

摘 要:中职学生要学好金融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开阔专业视野,拓展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有关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倩,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 200231)

一、中职学校金融课程特点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相关知识较为庞杂。为反映金融知识的全貌,金融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可以深化拓展成为多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如“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也可以化繁为简全部融合在“金融基础知识”这一门课程中。因此,金融课程可深可浅,可繁可简,需要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不同而定。中职学校金融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做到面面俱到,点到为止,即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面,而理论深度相对浅显。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整体把握,形成全局概念,而不需要掌握过于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金融课程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时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性意味着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晦涩,需要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的时效性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国内和国际金融动向,能够用理论解释现象,用现象说明理论,从而达到深化理解的效果。较强的政策性则意味着学生要比较熟悉和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以及制定政策的目的。较强的实践性是指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够表达合理化建议。

因此,中职学生要学好金融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开阔专业视野,拓展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二、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所用教材的特点

不同中职学校、不同专业方向可能选择不同的金融课程教材。以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为例,“金融基础知识”课程被定为国际商务专业中本贯通班级的考试课程,教材选用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陈炳煌主编的《金融基础知识》。这本书已经更新至第八版,是财政部规划教材,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由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审定,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的通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概述、货币与货币流通、信用与利率、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国际金融基础和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等八个部分。这本教材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理论知识浅显,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导入和案例分析与启示,适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

但是,由于篇幅以及中职学生的层次所限,该教材对于理论知识的处理过于简单,很多地方仅仅给出一两句结论性的描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无法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理论的阐述采用更加生动、直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

三、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总结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他们从普教初级中学毕业,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课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他们社会常识不足,专业素养薄弱,兴趣爱好也比较简单,对社会经济金融问题关注度不高,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金融生活经验,因而对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如何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于以上对金融课程特点、教材、受教学生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就成为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并行于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目的。对于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金融基础知识”课程中进行了反复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些许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课前10分钟拓展专业知识。中职校金融课程一次课为90分钟(中間休息1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开始前十分钟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而不直接讲授教材。拓展知识与课程内容相关,却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是相关经济、金融类新闻报道;也可以是重大金融事件的回顾与分析;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概念的专题拓展,等等。通过10分钟的知识拓展来增加学生的专业信息量。很多时候兴趣来自于了解,当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金融相关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生根、萌芽,而且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储备,从长远角度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帮助。10分钟不是很长,没有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但足够完成一个小小的专题,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以18周计)下来,如果每周一次课,将完成十几个专题,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业视野的开阔以及专业知识的补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①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关知识专题,自行组织拓展材料进行解析,这种形式有的放矢,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师的教学目的,但教学形式单一,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对学生吸引力并不大,教学效果一般。②由教师提前限定题目或内容,学生在课下自行组织材料,制作PPT或者下载网络视频,形成图形文字,由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并讲解,教师进行评析与补充。③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10分钟的拓展内容,从选题、组织材料、制作PPT到课堂演示与讲解。教师只是在最后进行评析与补充。后两种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总结、归纳、阐述、表达的能力,动手制作课件PPT,下载视频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与被动学习相比,自主学习更能让学生主动思考、选择、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使用后两种方法,让学生成为10分钟知识拓展的主角,学生的表现也大部分令人满意。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下来,笔者发现10分钟知识拓展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被激发。本人的教学班级课前10分钟专题涉及内容广泛,有金融事件分析,如中美贸易摩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巴林银行的倒闭等;也有现实问题分析,如中国房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贬值等;有金融概念普及,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黄金储备和庞氏骗局等。

2.运用微课与网络视频,提升教学效果。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听见的记忆没有听和看同时进行的记忆深刻和持久。因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方便了教师备课,减轻了教师的上课负担,而且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具教与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课堂上,采用适量的微课或网络视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使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节奏感,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鲜活、深刻、持久。与教师讲台上的满堂灌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来自微课动画或网络视频的相关知识教学。

在讲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时,笔者准备了一段4分钟的小视频“关于黄金的那点儿事”,视频采用动漫的形式讲述了黄金自古以来在金融领域和生活领域的作用。在讲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时,笔者为学生分别找到了相关视频,了解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一个发展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了银行在现代金融的核心地位;在讲到金融风险的时候,笔者不仅给学生讲到了2008年源起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给他们播放了介绍“庞氏骗局”的小视频,让他们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诈骗的存在,从而增强风险意识。

当然,教师在采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要控制好视频的时间与长度。教师要做到以讲授知识为主,视频教学为辅;课本知识为主,课外知识为辅。何时穿插教学微课或网络视频,也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来设定。有时可以先放相关视频,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再详细讲述课本知识;而有时教师需要把课本知识讲述完整、透彻之后,穿插相关视频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与广度,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有些时候也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间穿插教学视频,调节学习气氛,控制教学节奏。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金融知识视频,本人搜集了大量网络视频作为教学补充资料。

3.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生动、直观的案例引人入胜,印象深刻,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释,其中隐含的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便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案例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比如教材中关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全部解释是“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它利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礎上,以贷转存,以存放贷,派生活期存款,创造存款货币。这一职能,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标志。”可见,对于没有任何金融常识的中职学生而言,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比较晦涩难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一个比较生动的多家银行与多家企业进行贷款,转账支付,货款转存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边演示边提问启发,使学生对存款货币和信用创造形成了感性认识,也就理解了这段理论文字的真实含义。金融案例可以分为模拟案例和现实案例。模拟案例可能是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造,比如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职能的案例或者单利、复利计算的案例都可以采用模拟案例来说明问题。现实案例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金融事件,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事件、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事件等,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意义。

4.对于教学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对于“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中的教学难点、重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开展,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内容是以小组形式准备课前十分钟的展示内容,主题是通货膨胀。这个准备过程等于学生在听课之前有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对通货膨胀相关知识一个大体的认识。准备的学生通过课堂演示把信息传递给全班同学。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时自然过渡到课本知识的教学,将课本内容补充完整,中间穿插几个现实通货膨胀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通货膨胀的直观印象和理解。最后,笔者在网络上搜集到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5分钟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进行了多次重复: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中间穿插案例的引入与分析)→视频播放,多角度(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多层次(视听结合)重复学习,丰富了教学形式,强化记忆,深化理解,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最后,再通过课后的作业练习加以巩固。

总之,“金融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需要活泼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表明,信息拓展、视频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姬.如何改进中职学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J].投资与合作,2011,(6):255-256.

责任编辑 陈 莉

作者:李倩

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篇2: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内涵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意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工学结合对专业设置进行了合理调整,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一重要文件为高职院校指明了办学目标,并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培养重点。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逐步深入,改革开放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关于如何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问题,能否成为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最重要因素就是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技能水平,身心素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素质基础都被称之为综合素质,它是包含了多种素质的复合概念。一个能够符合金融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要具备上面所说的这些素质。高职院校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目标就是要具备综合素质,才能有机会成为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面对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营业机构,主要从事这些部门的一线工作,应该具有金融专业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重点是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但重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途径

(一)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关键就是做好课程教学改革问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金融课程教学中为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拓宽知识范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总之,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教学方法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具有主导地位,而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切实推进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时,一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利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选择金融专业教学案例时,要积极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才能自金融部门得到大量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实际案例;二加强模拟教学。在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中进行模拟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境方面。在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时重点应该是实践活动和行为、操作技能。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置于教学情景当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意识,善于与同学交往。另外也要发挥校外实践活动的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到校外企业当中去观察去锻炼,在金融工作第一线的学习中获得真实感受,有利于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明确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专业学习活动中可以开展针对性学习与锻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四)校企合作方面。第一,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金融企业文化内容,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和素质培养有利的原则,在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时,要积极发挥金融企业文化的作用,将金融企业文化中包涵的职业要求、技术技能、道德品质、人文标准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在引入金融企业文化过程中,要重视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利用形式多样的策划活动,如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技能大赛、聘请金融界专家来学校讲座等,让校园文化与金融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金融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聘请金融企业参加。利用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在制订金融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聘请金融企业专家参加。同时学校要依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制订课程体系,应用最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企业需要的职业课程,使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彰显职业特点。

(五)师资建设方面。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职业素质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利用假期让教师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深入到企业当中去。高职教师只有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总之,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自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高职院校都要重视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学生自高中生向金融专业工作人员的转变,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董研.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黄蕊

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篇3: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

摘 要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例,以培养国际化、实践能力强、数理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为目标,针对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现状,从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基础、教学管理改革建设重点、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探索了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金融学 教学管理 制度改革

0 引言

金融学密切服务于国家的未来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隶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金融学也被列为中国的紧缺专业之一,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金融财会列为紧缺人才专业。金融学专业人才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亟需人才。

(1)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要求大连提升核心功能。大连是东北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带动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大连“十二五”规划的核心。(2)金融专业人才是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紧缺人才。据统计国际金融中心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伦敦、东京等也都在30万之上,而上海目前只有10余万,大连更是金融人才缺口巨大。如果按世界上国际金融中心城市,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计算,上海只有1%,而大连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按照当前大连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在未来的15年内,每年应当增加10万名金融人才。

1 国内研究现状

金融学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且具有国际化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各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在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资源的建设方面较为模糊,金融学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高速的发展及用人需求。如何对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发挥高等院校教学优势,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金融学专业,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探索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现状方面

宋杨①认为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各院校教师队伍不断更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比例逐步扩大,但是绝大多数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从企业或金融部门到学校的,这就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先天不足。韦明升②认为,虽然金融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技能性和实用性,对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普遍存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1.2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改革对策方面

张琦③建议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要有机结合。赵洪丹,邹之坤④认为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为:首先把握现代金融学发展的趋势,然后通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杜英娜,乔立娟,王文青,王秀芳⑤认为应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优秀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一是引进海外杰出人才。二是鼓励现有年轻教师跨校进修、出国研修。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师流失。四是建立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制度,增加教师队伍数量。

2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现存的问题

(1)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也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没能科学地运用学生互动、案例教学和实际调研,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足,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竞争机制。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教师竞争压力较小;教授主要从事科研,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学精力;辅助教学的实验技术人员不足,分散教师精力等。因此,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影响。(3)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虽然学校建立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比如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但是仍然缺乏与之配套的制度,如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评教制度、基于评价结果的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实时公开制度等。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金融学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3.1 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基础

(1)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以假期实践为主、日常实践为辅的社会实践体系,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引导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相结合;积极拓展学生工作新领域,不断丰富辅导员博客的种类和建设方法,全面提升辅导员博客育人功效。系统推进“春雨计划”,强化学生发展咨询和个体指导。(2)课程建设。启动荣誉课程建设,设立学校荣誉课程和荣誉主讲岗位,从政策上激励和引导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3)人事制度。实施“358”讲师履职考核制度。即“非升即转、非升即走”的“358”考核竞聘制度。对新入校博士和受聘的讲师实行3、5、8年竞聘考核淘汰办法,要求青年教师在上述时间点必须参加副教授岗位竞聘,对8年以上仍未竞聘上副教授岗位者解除聘用合同或转岗。

3.2 教学管理改革建设重点

建设教师引进机制与奖惩机制,保障金融学教师团队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深化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教学;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与“学”管理。

3.3 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内容与方法

(1)建立教师团队长效机制。针对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从“教师引进”与“教学质量保证”两个方面来建立相关制度。第一,按团队教师队伍需求进行教师队伍制度管理建设,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两个类别、三种岗位的评聘模式:两个类别为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固定编制中按照专任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分类管理;流动编制按照研究人员、实验人员和服务人员岗位分类管理,保障教师团队的可持续性。第二,为保证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建立相应的教师教学质量奖惩机制,保障金融学教师团队教学质量。

(2)深化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金融学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结合我校金融学专业自身特点,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① 加强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借助我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建立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与实践项目。例如建立与创新实践相关的评价机制,并对创新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给予一些特殊奖励,如学习成绩乘系数、对等替换相应学分机制(让学生免修相关课程)。② 深化奖学金制度改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通过捐赠设立各类专项奖学金,增强学校奖学金总体激励力度,扩大受激励群体。例如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专门针对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设立激励金融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专项奖学金。

(3)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制度。①设立金融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请3~4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成立金融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专职研究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问题。中心负责起草《金融学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抽查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设意见及建议。②实行教学质量量化考评。制定《金融学专业课程群教学质量量化考评办法》,对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学、毕业设计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依据该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监控平台所反馈意见,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论

应该说,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国理工科院校的一个缩影。因此,本文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我国整个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金融学子,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更大的活力。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13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0-028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项目(11JHQ 023)资助;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2 0041110048)

注释

① 宋杨.有关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2):306-306.

② 韦明升.金融学教学改革浅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4):85-87.

③ 张琦.构建知识延展型和教学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8):87-89.

④ 赵洪丹,邹之坤.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77-79.

⑤ 杜英娜,乔立娟,王文青,王秀芳.金融国际化环境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53-55.

作者:李延喜 周锴 薛光

上一篇:财政局工作总结与措施下一篇:客服内部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