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编者按:李江泳特级教师工作坊近年来通过对“提升美术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以课堂为载体,以四大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为研究对象,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课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优秀课例经验在各类教学培训中得到了推广,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

摘 要:美术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索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听力障碍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听力障碍;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为听力障碍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能增强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造美,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鉴于美术学科的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听力障碍学生认为美术学科教学非常枯燥。有的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在上课时摆好石膏像或静物,就让学生自行临摹。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关注,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情况无法掌握,无法进行美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找不到根据。这样的教学形式十分散漫,学生缺乏对基本绘画技法的掌握,学习的效率自然不高。由于这种美术学科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美术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设置有趣的课程导入,可以使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艺术家小故事,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与学生们分享。通过在课堂上穿插这些有趣的美术小故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优化了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注重鉴赏,培养审美

在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鉴赏课部分的教学,大多直接忽略不讲,或者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欣赏。这就使鉴赏课无从实施,更谈不上教学效果如何。即使有的教师教学鉴赏部分,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画作的作者,以及画作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画作,在教师介绍时会出现一头雾水的状况,下课就会忘记教师所讲内容,教学的效率较低。鉴赏课是美术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提起对美术学科鉴赏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鉴赏部分教学的方法。

将多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美术学科的鉴赏课教学中,改变了鉴赏课以往教学的形式,能激起学生对美术学科探索的积极性,使当前低效教学的现状得到有效改观。为了配合美术学科鉴赏课教学,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师也应熟练地学会多媒体操作的技巧。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变得更为活泼,多媒体不仅能展示图片,还能播放与美术相关的小视频等。教师将名家画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使鉴赏课的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助于学生高效率地吸收美术学科知识。

三、自主创作,发挥想象

很多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对创作的技法、创意等,事无巨细地进行讲解,对于创作的过程讲解的过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自主创作的个性。这就导致所有学生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创作,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这样的教学形式,完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为美术学科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作,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应抓住重点,交给学生基本的美术创作技法,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线分享一些作品供学生参考,但是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创作的空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学生创作的灵感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的美术作品各具特点。

四、拓展实践,提升能力

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同样不能缺少。通过拓展美术课外实践,不仅能丰富美术学科教学的形式,而且能引发学生探索美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对听力障碍学生的美育作用。

美术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与之相关联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作画的基本技法后,教师可以在周末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将新学习的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欣赏馆内珍藏的精美艺术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再如,在学习达·芬奇的相关画作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电影《达·芬奇密码》。电影中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对画作的一些打破常规的新奇解读,激起了学生对艺术探索的热情,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积极性。

小结

总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中,通过趣味导入課程,注重鉴赏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以及积极拓展美术实践活动,能有效引发听力障碍学生探索美术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海丽.基于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美术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10-111.

[2] 曹鸿雁.特殊教育中聋生的美术课程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9):181.

作者:李璇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2:

探索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编者按:李江泳特级教师工作坊近年来通过对“提升美术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以课堂为载体,以四大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为研究对象,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课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优秀课例经验在各类教学培训中得到了推广,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有效的教学中,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的无限创造潜能,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通过探索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我们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努力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便于学生接受,构建适合的教学模式,完善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它是实现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践联结的路径。将教学的“有效”指向教学实效,具体体现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对个性品质中的独特性、创造性的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保护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我们的研究团队将课标中的理念具体移植到美术课教学中,以有效教学为研究核心,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现状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提升“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一、探索提升“造型·表现”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学习领域。我们在探索“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中,重视欣赏和体验的作用,突出欣赏和体验功能的互动美术创作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欣赏与表现一体,重视体验,回归生活”的学习创作表现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项目研究以模块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线的律动——静物写生》这一课,由于本课教材是校本教材,教材从舞蹈、运动、武术等艺术表现中,将韵律的快慢、刚柔、强弱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进行发散思维的联想,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律动。通过造型表现与创作,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达到康复身心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执教者李江泳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的直观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线的粗细、曲直、长短、虚实以及点的疏密对比表现节奏和韵律,强化线的韵律表现,让聋学生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感受韵律和律动美,同时要求学生选用钢笔直接进行线描写生。由于用钢笔画线条不能涂改,可以锻炼聋学生用笔大胆、果断、线条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韵律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李江泳老师运用直观、启发、体验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来达到三大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掌握线的种类及表现方法的知识目标。②技能目标。通过静物组合的造型和创作训练,培养聋学生的概括、夸张、变形的个性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线描创作方法。③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线的粗细、曲直、长短、虚实进行静物写生,表现韵律美,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培养聋学生健全的人格。

李江泳老师通过启发,唤起学生对律动的回忆;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观察、认知、感受、联想,拓展发散思维,对课文有一个认知和了解;通过直观演示不同质感的线描表现,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在静态物体中表现动态的律动美感,教学突出了重点、难点,让学生思考探索;通过结合所学的构图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运用韵律美的表现形式,在线描创作中达到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对画面的分析鉴赏能力。最后,布置作业:4人一组自由摆放静物造型,用线描表现韵律美,画一幅线描写生作品。

根据“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教学以欣赏启发、学生体验和生活实践作为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源泉,强调欣赏创作互动,体验创作互动,师生互动,以线的种类、线的表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从舞蹈、运动、武术、建筑与韵律的快慢、刚柔、强弱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的艺术表现体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并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律动,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培养聋学生健全的人格。本课教学特色在于,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的直观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创作手段,并选用钢笔直接进行线描写生创作。由于用钢笔来画不能涂改,有效节省了创作时间,能锻炼聋学生用笔大胆、果断、线条肯定,增强自信,体验线描造型的乐趣。本课教学强调以欣赏促进造型表现,以体验促进造型表现,欣赏与创作互动,激发学生创作出反映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内容生活化的线描作品,提升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实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二、探索提升“设计·应用”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运用价值,而不是创造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我们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设计·应用”领域的特点,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设计创作出新颖创意的生活化作品,发展学生个性。

例如,《标志设计》这一课,执教者何莉利用生活常识导入新课,从用途、造型特点、颜色构成方面让学生认识标志的种类(同时出示各种标志图画),然后再告诉学生标志的定义和来历,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艺术表现方式和方法步骤,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完成一幅标志设计作品。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让学生谈设计的构思过程,并说明设计的标志含义,教师再进行总结。

根据“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何莉老师教学案例的特色之处在于,通过赏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内容形象具体地展现。课例不仅有国内的标志而且还融入了国外的文化知识。通过对标志的赏析,何莉老师提出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主要原则以及它的艺术表现方式。教学以欣赏启发、渗透文化内涵、设计艺术表达方式的高度概括赏析,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志设计为例,强调设计的创造意识和特定的功能性特点,同时又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创作,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创作力,提升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实效。

三、探索提升“欣赏·评述”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评论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中,我们根据“欣赏·评述”领域的特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评述、评价艺术作品,同时唤起学生的体验。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采用鉴赏和表现结合的方法,欣赏与动手相结合,适当增加写与画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效率,实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例如《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授课教师农善锋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见下图)

根据“欣赏·评述”的教学特点,农善锋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重视对欣赏课程结构的合理化。从创设情景、故事导入到讲述历史渊源,从提示作品审美方向,再到学生独立欣赏、交流、评述活动,还安排了小实践活动为下节美术创作课做铺垫等,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过程流畅。(2)重视欣赏评述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在欣赏中安排有现场动态表演、小速写等,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参与合作交流活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改变以往单纯欣赏教学的单一模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3)本课以教师创设问题,提示欣赏方向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图片文字为教学方向,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评述,改变了以往让学生盲目交流,一片散沙的状况。(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评价,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培养良好班风、学风也有一定作用。

《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的欣赏评述课,此案例除了重视美术技巧的应用,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实践为审美欣赏基础,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优秀作品资源,以学生自主欣赏、交流与评述的综合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探索,使学生对花山岩画有更深入了解的愿望。通过对具体作品审美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学生形成丰富具体的审美感受,逐步达成对其审美特性的理性概括和本质上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以花山岩画的主题内容以及创作年代、创作风格为知识背景,围绕花山岩画的民族艺术文化与内涵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把握四个关键环节:(1)通过具体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逐层深入地把简单关系发展为复杂关系,直至教学重点,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又巧妙地提示和引导着欣赏的方向,帮助学生完成由欣赏到认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增强学生实际审美理解能力,获得审美愉悦体验。(3)欣赏评述与体验相结合,改变以往单纯欣赏教学的单一模式。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现场动态表演岩画人物造型,通过岩画图像小速写与展示,掌握花山岩画人物造型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情感,加深对民族艺术的理解。(4)进行知识的讲授与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索、综合评价和阐释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或是和同学之间展开交流,聆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不仅使学生达到对作品艺术特征的本质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审美过程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发挥个性的机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实效。

四、探索提升“综合·探索”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探索”领域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中,我们根据“综合·探索”领域的特点,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

例如,韦一菠老师上的《元宵灯谜会》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展、分工合作布置灯展等一系列活动,综合语文、音乐、社会、历史等学习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材包括文字、灯会场景图片、花灯制作步骤图、花灯范例、学生作品等丰富的内容。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平台,拉近了学生对制作花灯的距离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韦一菠老师通过设计连贯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做好策划、创作、布展等,体现本课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学习用纸立体造型制作花灯的基本方法,组织集体布置和策划一场元宵灯谜会;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出有特色的花灯,以及有序地、科学地组织元宵灯谜会。韦一菠老师通过欣赏、谈话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花灯结构,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分工策划、设计草稿),制作花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提供帮助。最后,各小组将制作好的谜语牌系在花灯下或贴在花灯身上,然后教师统筹安排各组的展示位置,尽量将每位学生的作品都挂出来。在猜灯谜之前进行一个简单的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宣布猜出谜底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花灯,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在这个过程中韦一菠老师注重组织好活动的秩序,并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根据“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特点,韦一菠老师以元宵灯谜会文化背景为问题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元宵灯谜会的习俗与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以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线,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赏析、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创作、策划、布展等活动中,体现了本课的综合性和探索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展、分工合作布置灯展等一系列活动,综合了语文、音乐、社会、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让学生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活动,加强跨学科教学的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本课教学特色在于课前收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有效地节省时间、扩大知识面和容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大量丰富的相关资料,发现更多综合知识,实现与学习内容相关学科知识的链接与整合,学习活动组织有序、有效。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责编 黎雪娟)

作者:李江泳等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3:

特殊教育美术课堂中情境趣味化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被更多的教师所推崇,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生理功能是有一定缺陷的,如果能够使用情境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就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作为特殊教育中的特色教学,如果能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趣味化的情境,就能强化对学生的教学,提高美术课程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课堂;情境趣味化;教学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94

教育具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给社会和国家提供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特殊教育也是如此。尽管特殊教育中学生自身的生理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更多的时候,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个人价值,认同自己,但仍然希望这类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随着教学的改革,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投资的力度,提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得到了重视,它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获得发展。因此,特殊教育的美术课程采用情境趣味化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更加轻松进行,学生也能在不断地熏陶和教育中进一步接受美术知识,获得成长。

一、在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学科的作用

“特殊教育”是和“大众教育”“普通教育”相互对立的名词,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不是教育的原理和教育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特殊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能够有效进行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同自己,从情感上接受自己的缺陷,适应自己的缺陷,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更好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而美术学科是利用美术的活动进行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学科时,教师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作为依据,利用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有次序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是为了锻炼视觉障礙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能够灵活的感知到具体的事物,由此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形象和思维,让学生的双手能够更加协调。也正是因为不断的动手和动脑,学生就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协调性,实现独立生活。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感知能力能够提升,小肌肉群也能更加活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均有一定的提高。而对于听力方面有障碍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其他能力均高于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增长,那么对这类学生而言,美术课程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在开设美术课程的时候,学校应当根据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生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特殊教育美术课堂中情境趣味化的教学策略

在特殊教育中,利用情境趣味化的方式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情境趣味化的教学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的美术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辅助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在实施情境趣味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技能应用,让学生能够具备娴熟的技能,在以后能够更加自信的走向社会,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制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中,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能力得到全方面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对一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来说,美术教育的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教学的过程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的缺陷,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能够有所特长,有所发展,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对生活的自信,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要为学生之后学习专业性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让学生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中独立的生活。

总而言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够奠定一定的基础,树立正确的观念,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为社会奉献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对于一些生理缺陷不是很严重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强,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便可以较高,如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色彩教学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能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其将来进入社会准备好一技之长。而对于一些因自身缺陷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感悟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对生命的热爱,在绘画的艺术中能够感悟到生命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二)使用生动的教学素材

素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能更好地传递知识。尽管素材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有效表达教学的内容,但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选用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应当选取生动活泼的内容,呈现教学中理论知识。并且,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课件,给学生创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为了有效开展情境趣味化教学,教师就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的材料,将教学的内容能够有效呈现出来,一般有教科书、课程标准、视频、动画、录音、电影等不同的形式。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搜集不同的教学素材,将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编写,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的资源,有效筛选出与教学活动一致的教学素材。同时,在收集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选取适当的内容,既要符合一般教学的普遍性质,又需要具备特殊学生的特殊性质,让教学中的素材能够依据不同的方式有效呈现给学生。

除此之外,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同,学习的效果也将不同。只有将收集的教学素材加以合理的使用,学生才能更进一步感受到绘画教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美术教学的活动。一般对于聋哑学生而言,可以选择具有刺激性的图片和视频,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器官获得刺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抽象的绘画内容变得具体和生动,更进一步表达绘画的主题,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绘画技能。

(三)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

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依据的基本素材,它能够有效体现教学目标。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收集,制定一定的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其中的内外逻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加强整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进而利用不同的形式组织相关的教学环节,以最适应学生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由于教学内容是整个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体现教材的主要工作,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因此,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要想尽设法开展情境趣味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引入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利用视频等相关的内容,给学生呈现本节课的知识。因为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来说,其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单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难以和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进行课程。如在总结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文本形式呈现,依靠学生的身心特点编排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科学选择交流方式,开展趣味化教学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是根据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互动的,这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存在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基本实践方式。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除了通过教学过程实践,对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体系,让学生的能力能够超越一般的存在形式,更好地给学生进行服务外,更要注重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是主要存在的主体,他们之间的顺畅交流,对于教师趣味化教学课堂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生成新的经验,而这种互动同样是情境趣味化教学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在交流中具有一定的障碍。对此,学生可通过手语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效和教师进行互动,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教师则可通过手语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轻松面对教师的提问,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特殊教育的学生和正常學生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在教育上应享有同等的待遇。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制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使用生动的教学素材,选用有趣的教材,让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如开展手语为主的教学等,对学生进行有效讲授,进而创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由翱翔在美术的天地中。

参考文献:

[1]肖晓慧.浅谈特殊教育美术课堂中情境趣味化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19(4).

[2]熊志娟.浅谈特殊教育美术课堂中情境趣味化教学[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3(10).

[3]刘理达.浅析艺术教育中“以文入道”教学方法——把美术鉴赏课上成趣味文化课[J].知识经济,2016(11).

[4]张库.“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鹤岗市特教中心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田继永

上一篇:耒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