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特征”为依据,就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这个目标而阐述,从“教具教学”“情景模拟”“身体部位教学”“手工教学”等策略进行引导,寻求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办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1:

音乐对视力障碍学生心理及身体健康的作用

一、音乐与视力障碍学生的关系

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而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能有效地铸造人格。音乐教育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现已成为残疾人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力障碍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原因行动不便,所以他们只能在有限的环境内(如教室内、家里)通过收音机、电视和电脑等设备听音乐、广播小说以获取外界信息。很多视力障碍学生内向、自卑或喜欢谈话但又爱沉于幻想的复杂性格,这种性格导致了他们具有显著的焦虑倾向。但另一方面,视力障碍人群的听觉器官要比普通人群更加灵敏,从解剖学的方向来看,视力障碍人群的眼睛本应发挥的作用被迫由其他器官代替,而这些器官无形中接受了大量的外部信息的刺激。因此视力障碍人群的这些器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代偿作用。所以,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靠听觉来完成。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特殊教育中,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于视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视力障碍学生虽然视觉受到限制。但是他们的听觉和触觉特别敏感,我们可以运用中国民间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可以使视力障碍学生达到心神宁静、放松、愉悦,消除紧张与忧郁,并且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同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学习弹奏各种乐器来学习音乐,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让他学习乐器。记住乐谱,演奏音乐,从而让他们充分发挥她们听觉、触觉和记忆力的特长。所以音乐活动对于视力障碍的人来说是扬长避短。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里出现过很多优秀的盲人音乐家,如:古希腊的盲人歌手荷马,中国商代的师延,近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阿炳等。他们都是视力障碍人群通过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甚至创作音乐,最后不论歌唱还是演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并名留千古。所以,对视力障碍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他们排遣身处黑暗世界所产生的孤独感与不安全感,愉悦他们的心情,还可以培养一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从事专业的音乐活动,现今世界歌坛就活跃着一位盲人歌唱家Andrea Bocelli(安德烈·波切利),他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男高音,他那优美的声音,宽广的音域将歌剧唱腔融入到流行歌曲中,形成了超越流行和古典的独特流派。还有我国的盲人歌手杨光,因为在歌唱方面的突出表现,杨光成为2007年央视《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突出表现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音乐对视力障碍学生的作用

1、心理作用

音乐能有效地帮助视力障碍学生释放、排解各种不良的情绪,更能使视力障碍学生融入到普通人群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视力障碍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从此远离孤独,融入集体,并给视力障碍学生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发展和锻炼更加敏锐的听觉和触觉。通过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音色和节奏感,视力障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题材、多种风格的音乐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安全感。乐器演奏更能加强和锻炼视力障碍学生的听觉、动觉及触觉等方面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增强对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很重要。曾经有一个班上的学生由于后天的疾病导致视力下降最终失明,身体的变化也导致他性格的变化,他整日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语,老师家长多次和他谈心都没有效果,当得知他以前视力正常时学过电子琴时便把他领到学校的钢琴边,当他触摸到琴键时,明显感觉到他心里的激动,经过短暂的触摸,一首欢快的乐曲让周围的人为之动容,而他也完全放松起来,脸上堆满久违的笑容。从此以后,这个盲童便经常会到琴房弹琴,他的性格也活泼起来,像变了个人似得,老师和家长都感叹音乐力量的神奇。

2、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多年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亲眼见证了许多视力障碍学生从音乐活动中得到的益处,其受益程度超过视力正常的学生。视力障碍学生把音乐作为表达情绪的方法,通过音乐获得内心的满足。当他们开心或不开心、快乐或不快乐时,宣泄情绪经常会选择用音乐这样的途径。音乐的作用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虽然视力正常者也有这方面的需要,但由于视力障碍学生更易受挫折,而沮丧、焦虑经常伴随在他们左右,这些不良情绪就更需要通过音乐获得释放。所以视力障碍学生更应享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每一学期,当学生学习任务最重、压力最大、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老师们总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声乐和器乐比赛。学生们不用动员,自己积极的准备,独唱、对唱、小合唱、二胡、手风琴、口琴、电子琴等整日欢快的歌声和笑声都能从教室里传出。音乐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放松了他们心里的烦躁情绪,能让他们身心愉悦。音乐教育对视力障碍学生来说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适合他们发展,而且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兴趣和爱好。

3、身体的恢复作用

视力障碍学生,尤其是儿童,需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他们的肢体运动技能,强壮他们的体格。在日常的学习中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体育或音乐活动来加强他们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广播操比赛、花样跳绳比赛等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在学校举办的声乐、器乐比赛中老师常常鼓励视力障碍学生用自己优美的舞姿为同学伴舞。音乐活动是他们进行节奏性身体锻炼活动的灵丹妙药,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视力障碍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情绪得到了愉悦,消除了他们原本紧张和忧郁的不良情绪,而且音乐活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与皮层下活动的协调,达到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对视力障碍学生的重要意义

1、根据视力障碍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当的音乐教育课程

视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普通学生一样,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音乐教育的课程。低年级以视唱练耳、较简单的歌曲演唱、不太复杂的节奏活动为主、请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及一些中外名曲;中年级的课程给学生训练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视唱练耳练习比如:和弦听记、和弦链接、二声部视唱等,歌曲演唱中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中外名曲;高年级可以对学生教授乐器演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识记盲人乐谱等。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内容应当清晰、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明确,教学方式要有助于视力障碍学生思维和动作的发展。并且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反应,让学生们都能从音乐教学中得到帮助。通过学习音乐,视力障碍学生都应该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并且鼓励自己完成其他的学习任务。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改善视力障碍学生的不良状态

音乐教学对调节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变化能影响人们心理上的变化。优美的音乐能提高人们的兴奋感,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情感,振奋人们的精神。而且可以帮助消除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人们应激能力。在笔者的长期教学中,音乐对改善学生的不良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曾经有一位视力障碍的女学生,双目先天性失明,上学前很少离开家,除了家人几乎不接触陌生人,很难与他人正常交流。但是她对音乐比较感兴趣。经常会看到她一边听音乐一边高兴的跟唱。所以本人就尝试采取音乐疗法去改变她交流困难的状态。有一次看到她又在一边听音乐一边高兴的跟唱时,笔者走到她身边对她说:“这首歌老师也很喜欢,我们一起来唱吧。”她嘴巴动了一下想说什么但还是没和人交流,但笔者没有放弃,当她又重新唱这首歌时大声的和她一起唱,唱完她高兴地说:“真好听”。笔者听到后高兴的说“老师还会唱别的歌曲,如果你想听可以经常来找老师,老师教你”,她小声说:“好吧”。我们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在课堂上把她的座位安排到了离老师最近的地方。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特殊关注,也便于对她的观察。在音乐的带领下她终于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了。最让人可喜的是。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她唱歌的水平提高很快。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了一个孩子的性格,这将会在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音乐欣赏对视力障碍学生的保健作用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当视力障碍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音乐的内在意义的时候,才能达到欣赏音乐的最佳效果。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会欣赏音乐,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挑选音乐。当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推荐莫扎特的《b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或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等;当学生心情急躁时可选用海顿的《皇家焰火音乐》,罗西尼的《威廉·退尔》,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等;如果给学生做催眠可选用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音乐疗法。帮助视力障碍学生赶走不良的情绪干扰。

最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它是情感的共鸣,是沟通的桥梁。视力障碍学生通过音乐可以拉近他们与外界的距离,还可以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所以,让视力障碍的学生学习音乐,并且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不仅能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还能达到转移注意力、消除自卑、远离孤独,并帮助他们建立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说音乐在视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1

作者:李薇 兰继军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提升盲生识图能力的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以“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特征”为依据,就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这个目标而阐述,从“教具教学”“情景模拟”“身体部位教学”“手工教学”等策略进行引导,寻求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盲生 识图能力培养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和图形,作为一门学科,是对我们所生活的空间进行了解、描述,也是数学中最为直观、具体,并与实际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它的主要价值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思维训练(包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它对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训练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但对我们的盲生而言,空间与图形这门课无异于一本天书,仅有少部分学生(主要是低视生)能掌握部分知识,部分学生只能了解很简单的一点几何知识,有的学生对空间图形一窍不通,部分学生甚至只要上空间与图形课就睡觉……

如何改变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困状,激发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帮助盲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是盲校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教师层面。第一,教师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不重视。因为在中考和高考(盲校)的试卷中,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涉及的很少,有几所学校的招生考试甚至根本就不涉及,这就造成了许多教师对空间与图形这门课程教学的不重视;有的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或者是直接忽略。

第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没有很好地落实。随着盲校的新课改,每学期都有空间与图形这样的教学知识,有些学期这部分知识甚至占据两章。为了教学而“教”,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几何课中,很多教师只侧重讲授,把知识点向学生讲一遍就算了事,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琢磨、探究,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关注不够。

第三,漠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有的教师较少甚至是没有挖掘空间与图形的内涵、作用及乐趣,忽略了空间与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没有用的一门课程。比如,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教师往往只把“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解释一遍,根本不涉及性质的运用,例如“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中转站建在什么地方”等。

2.学生层面。第一,对学习空间与图形不重视。由于盲校毕业的学生面对升学、工作(学生的工作主要是推拿和声乐)所运用到的知识与一般健全的学生以后的生活应用有比较大的差别,盲生知道:空间与图形这门课程根本起不了直接作用。由于缺少学习这一内容的动力,因此学生对这一几何内容的学习就不够重视,总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第二,学习空间与图形有难度。我们的学生因为视力缺陷而造成视力障碍,从而影响识图。空间概念缺乏,对图形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概念的把握就不到位(图形的认识主要靠视觉功能来完成),对许多实物形状难于直接感知,在做题时常常会把文字和图形分离。

大家知道,我们明眼人做几何题,图形是非常重要的。而盲生摸图比较困难,就是摸了也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影像,所以他们在做题时往往把已知条件和图形分离,凭着自己的空想寻找答案,这样就给解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这部分内容时,如图(1)已知 A= C,AB=CD,求证:△ABO=△CDO。盲生已经知道有两个条件,但就是找不出第三个条件。老师提示:∠AOB和∠ COD有什么关系?发现盲生嘴巴不停地在念这对角,但手却是停止不动的。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从图形中找出这对角。盲生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啊!它们原来是对顶角呀!”

这就是说,引导盲生识清图形,在学习几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习空间与图形没兴趣。由于教师、考试等原因,由于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几乎很难体验到成功,由于学生身体条件(视力障碍)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缺失。

综上所述,造成盲生学习空间与图形效果不良的原因,一是教师不愿教,二是学生不愿学。虽然教师不愿教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觉得无法让学生明白图形;而学生不愿学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生识不了图。因此,归根究底是师生双方都不能比较好地解决如何去认识“图”这个问题。

如何去认识“图”,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关键。所以,要想帮助盲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去帮助学生认识“图”这个问题。

三、提升盲生识图能力的有效措施

盲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主要依靠眼睛以外的其他器官,尤其是听觉和触觉(所谓触摸,就是盲生借助手指末端的触觉把零散的信息結合起来形成整体图像印记在大脑里),而靠触觉得到的知识与视觉相比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但是盲生的识图又只能靠他自己手的触觉来完成,所以触摸是盲生正确识图的前提条件。

针对盲生对图形的认知特点,给予有效的补偿,克服视障影响,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是教师必须的责任。

(一)认识生活图形的策略

1.利用教具教学,有效感知图形。教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凡是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工具,都可称之为教具。

(1)借用实物教具教学,直接感知图形

以实物作为教学手段的工具称之为实物教具。实物是最真实、最直接、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具。通过对实物教具的操作、观察、比较可以抽象出图形。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要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这些图形,经历从现实源泉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采用实物教具。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内容时,首先,运用实物教具“卷尺、筷子、松紧带(比较长)”让学生感受体验:①让学生触摸筷子;②两人一组,一人拿着卷尺的圆形部分,另一人拿着卷尺的头往外拉,然后两人交换角色,重复上述动作;③两人一组,两人分别拿着松紧带的两端向两边拉。其次,谈谈三次操作的感受(筷子不能拉长;卷尺向一端往外拉;松紧带向两端往外拉)。最后,根据学生的感受总结出,类似于筷子的我们称为线段,类似于卷尺的我们称为射线,类似于松紧带的我们称为直线。

通过实物教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线、射线、线段”“角”等这些概念,并在大脑中较形象地建立这些图形。实物教具,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图形的“影子”,即让学生比较好地认识图形,体会图形的真正含义,更可以让学生体验空间与图形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空间与图形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2)自制教具教学,真实了解图形

盲生因为视力障碍影响了个体活动与感知的范围。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实物,比如太大的物体和太小的物体,学生靠手摸不能整体地把握实物,不能全面地了解实物中蕴涵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自制教具。

例如,在学习“在一条直线公路的两侧分别有一个村庄,在公路边的什么地方设置公交站点,使两村庄到站点的路程相等”内容时,在一张硬纸板上放两根平行的毛线,毛线表示公路,用两只图钉表示村庄。自制教具的效果图如右图。

有了教具后,学生就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把村庄、站点都看成是点,“要求站点到村庄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说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解题思路是: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盲生不要求作图,但要求用手大致表示线的位置和方向),发现与公路的两边都有一个交点,那么交点处就可以建站点。

又如,在学习“三视图”内容时,盲生对长方体的三视图比较能理解,但对圆柱的正视图、左视图都是一个矩形不是很能理解。

自制教具:准备一个圆柱和一张纸,在圆柱的两底面和侧面都粘一些小棒(小棒表示视线),两底面的小棒互相平行,侧面的小棒互相平行,如图所示。用这个自制教具就比较直观地演示了圆柱的正视图、左视图,并说明正视图、左视图都是一个矩形。

自制教具(如上面的图)比较直观地展现了“公路和村庄”“三视图”等图形,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在空间与图形的课堂上利用直观教具,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知识点,比较好地解决几何课堂中的难点。自制教具能变抽象为直观,为盲生识图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且自制教具的材料往往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物,这样还能为保护环境起到作用。

2.情景模擬教学,生动演绎图形。这里的情景模拟,是指运用熟悉的教具演绎出动态过程。在空间与图形中,有些知识涉及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盲生进行情景模拟,从而概括出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生活中的“日出”相类似。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听《海上日出》的片段,再用筷子代表海平面,用硬纸剪出的圆环代表太阳,然后请学生模拟出海上日出的情景。通过模拟后,学生发现:开始太阳在海平面的下面,没有“交点”,接着太阳与海平面有一个“交点”,再接着太阳与海平面有两个“交点”,最后太阳在海平面的上面,没有“交点”。整个日出的过程演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模拟“海上日出”的情景,不仅让学生得出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还可以使学生体会自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情景模拟,盲生能经历体验教学,通过体验发现知识所在。情景模拟不仅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知识,更给了学生一个动态的操作和体验,提高了盲生学习图形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的形成”内容(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时,学生A和学生B面对面,并把手拉起来,学生A不动,学生B绕着学生A转一圈。这样,在学生相互配合的演示中就形成了圆的图形概念。

身体部位教学法,可以比较形象地、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形成”“荡秋千”等图形,并帮助学生把握图形的要点。通过身体部位来演示或模拟,帮助学生了解图形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把握图形。

4.实施手工教学,直观认知图形。手工教学法是指运用学生所掌握的手工技能(如折、剪)进行教学。

(1)通过折纸教学,动手认识图形

折,尤其是对折,是学生手工经常做的动作,因此,学生对“折”是比较了解的。把手工动作“折”运用于数学教学,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可以运用折叠法找出规则图形的对称轴。如线段——把线段对折;正方形——把正方形对折;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等等。

折叠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轴对称的含义,并比较清楚地找出一些熟悉图形(等腰、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的对称轴及一些相关的知识。

(2)通过折剪教学,操作理解图形

在识图中,利用“剪纸”教学法,更形象直观,学生看得懂,学得快,记得牢。

例如,在学习“弓形、扇形”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在圆(用圆面代替圆)中折出一条弦(非直径),然后沿着折痕剪下。把剪下后的图形叫做弓形。折出圆的两条直径,这两条直径在圆心处相交,并出现四条半径的折痕,然后剪下任意相邻的两条半径,得到的图形就是扇形。

折剪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弓形、扇形的定义和图形,并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弓形是由一条弦和这条弦所对的弧组成;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两条半径之间的弧组成。

手工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并比较好地理解图形;体现学科间的整合。

(二)认识书本图形的策略

1.按顺序触摸图形,建立整体概念

规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触摸图形,有利于学生建立图形的整体概念。但学生按顺序触摸图形时,要要求学生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沿着图形的路径运动。

例如,认识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时:

三角形——左手按着点A,右手从点A出发,经过线段AB到达点B,再经过线段BC到达点C,最后经过线段CA回到点A,与左手相遇;

四边形——左手按着点A,右手从点A出发,经过线段AB到达点B,再经过线段BC到达点C,再经过线段CD到达点D,最后经过线段DA到达点A,与左手相遇;

角——左手按着点O,右手的食指沿着OA、中指沿着OB运动。

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触摸书本图形,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无规则的触摸,能使学生把书本图形与大脑中的图形进行比对、处理和整合,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2.摆出图形组合,认识基本图形

比较多的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在组合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然后用教具进行演示,有利于学生找出图形的实质,并进一步认识图形。

例如,右图是由两个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可以给学生两块三角形板,学生用三角形板摆出这个图形。

通过基本图形的教具摆出组合后的图形,有利于学生明

白组合图形的实质,有利于学生找出图形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较清晰地触摸书本图形。

3.强化语言教学,进行有效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中必须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因此,识图中离不开语言。

通过语言的提示,学生可以明白“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两个交点(第一条线与第三条线的交点,姑且称交点1;第二条线与第三条线的交点,姑且称交点2)之间的角的关系,要找出这些角,可以左手触摸交点1,右手触摸交点2。这样就能比较明确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语言教学法,可以指导学生触摸圖形,找出图形的关键,有利于学生对书本图形的触摸和理解。

五、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1.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成绩明显有所提高

为了验证教学效果,本人对同一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的“三角形全等”这章内容)分别在“新课结束”时、“期中”前、“期末”前进行了测试,成绩如下表(说明:班级共11人,试卷难度相仿)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空间与图形的课上,专注的人数多了。学生专注了说明学生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经过实施识图策略后,本人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大了。

3.提高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利用率。提高识图能力后,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的概念、性质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能运用这些知识。

(二)思考

1.前后知识的教学要有比较性。空间与图形中的很多图形存在着相似性,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把具有相似性的图形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这有利于学生找出图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可以把三角形外接圆和三角形内切圆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三角形和圆的位置”上、“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上进行比较。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外接圆中,三角形在内,圆在外,并且三角形的顶点在圆上;三角形的内切圆中,三角形在外,圆在内,并且三角形的三边与圆相切。

通过图形间的比较,学生就能比较轻而易举地发现规律,并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实物教具的使用要有选择性。盲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对很多的物品不熟悉。所以,在选择实物教具时要选择一些图形特色比较明显的实物。这样学生才能把实物与图形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识图,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语言表达要有精确性。语言也是指导学生识图的一种方法,语言描述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将影响学生对图形的把握。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要准确说明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图形。

总之,视力残疾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这样就能改变盲校的空间与图形的课堂现状,就能让学生喜欢上、乐意上空间与图形这门课程。

作者:金萍萍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3:

论音乐专业视障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很快,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视障学生是特殊教育一个重要的群体,我国的视障音乐专业以音乐表演学科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开发学生音乐创作综合能力,将作曲理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部分加以调整和优化,使之更适合视障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能够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的整体水平及教學水平提升。

[关键词]音乐创作;作曲;特殊教育;视障学生;视障音乐

在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日益关注特殊教育工作,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特殊教育事业进步很快。为推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专门化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中,提出了“办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这些方针的提出保障了残障人士的平等受教育权,也充分展示了国家政策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强大保障和推进作用。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特殊教育在数量提升之后的重要战略选择。促进我国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深化教育改革及提升教育专业化水平。[1]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不断强化整体教育功能发挥的需要。

作为特殊教育分支学科的特殊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视障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人认为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的音乐教育没有差别,早期的特殊教育确实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没有严格的学科分类。在没有细化分类的时期,由于普通的音乐教育对于特殊音乐教育并不能完全适用,所以一直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二者的确存在相似性,但是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教学辅助设备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在特殊音乐教育中,应该尊重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差异性,采用经过特别设计的教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等,因材施教,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思考更适合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特殊音乐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

关于视障学生音乐创作,也就是视障音乐专业作曲课的研究,目前几乎是一项空白,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学科划分不够细致,无法与专门的音乐学院专业门类划分相比较,以基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为主,而高等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并不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招收视障学生的院校都着重培养学生音乐理论,演奏、演唱技术,学生有创作的想法,自己尝试音乐创作,自己演奏演唱。因为特殊教育音乐门类中并没有作曲专业,没有专门的指导和系统化的课程讲授音乐创作方面知识和技术,所以视障音乐专业学生的作曲课程设置应按照专业音乐院校分科细化,又要根据特殊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将作曲课程进行优化与改进。这样既可进一步促进特殊教育视障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发展,也可提高音乐创作能力、音乐领悟力和音乐综合能力。

二、视障音乐学生的特点

在专业的特殊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对象为视觉障碍学生,我们称为“视障”学生。视力障碍,简称“视障”,一般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对于盲这一现象用什么术语来形容,并没有规定一致的称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对于这一现象使用的是“盲”,而国务院批准和残疾人抽样调查时使用的是视力残疾、视觉障碍、视力损伤等。视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从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由此,我们定义视障学生,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障碍或者视野缩小,难以做到正常视力者所能从事的学习等活动的群体。

(一)生理发展特点

1.视障学生动作发展较为迟缓

视力正常的儿童有相当多的目的性行为,如伸手抓握他们看到的物体,这些行为可以增强肌肉耐力和肢体协调性,有效地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视障学生在儿童时期因视力的限制而活动较少,因与物体接触的痛苦体验经历,也限制了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欲望。

2.视障学生行为动作

视障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易出现盲态,也称为盲相,是指视障者反复出现的偏离普通人行为方式的不良体态或行为习惯。许多视障儿童有明显的盲态,主要表现为走路弓腰驼背、亦步亦趋、磕磕绊绊、摇晃身体、动作不协调、挤眉弄眼、面部表情不自然等。这些行为一方面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自信、自我保护过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视力的原因,无法看到正确的姿势,早期没有规范和矫正形成的。

(二)心理发展特点

视障学生心理发展既遵循正常学生的发展一般规律,又因学法有效的视觉活动而表现出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认知发展特性。[2]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受损,听觉和触觉成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不同程度的视觉损伤会影响视障学生的听觉和触觉,形成感觉补偿。即某一感觉器官受损,其他感觉器官经过训练后功能会逐渐增强。视障者靠听觉和触觉感知世界,依靠听辨声音和触摸物体判断事物,没有视觉的直观印象,单凭听觉锻炼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依靠触摸物体,而对词语等形成正确的概念,其逻辑思维、判断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通过长期训练,视障者可以快速摸读盲文,通过触摸“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等。

1.视障学生语言发展特点

视障学生与视力正常学生在语言发展上并不存在较大差异,但在说话的姿势和体态的表现上更为夸张。视障学生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单靠听、触摸获得空洞的词汇,在没能准确把握词语语义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词语与描述对象的形象不一致现象。[3]

2.视障学生的专注力特点

视障学生因为缺少视觉表象,靠听觉和触觉感知,所以在课上能够专注于听觉。视障学生的触觉与嗅觉也明显比普通学生灵敏。在课堂上能够不受外力的干扰,专注于教师的语言、记忆力强并善于思考。

3.视障学生的个性特点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部分盲校237名8至20岁的视力残疾儿童和582名10~17岁普通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视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第一,视障儿童的情绪特征不稳定,视障儿童感到自己容易受到别人的注意,对自身的缺陷很敏感,十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二,视障儿童欠缺人际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第三,视障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第四,多数视障儿童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容易武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考虑环境中的具体情形,一意孤行。或者形成相反的极端,没有主见,易受别人影响,缺乏信心与决心。[4]

三、音乐专业视障学生学习作曲课程的优势

(一)专业课程拓展能力与实践能力

视障学生由于触觉良好,习惯用双手触摸,所以他们喜欢尝试,喜欢思考,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在视唱课上,他们将练习唱谱的曲子熟记于心,在课后将老师在课上弹的旋律模仿演奏出来,或者模仿演唱出来。钢琴能力较强的同学会分析模仿老师弹奏旋律的伴奏,他们具有钻研的精神,对待音乐精益求精,听到好听的旋律也会自己尝试着演奏。所以,视障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非常强,这些能力是进行音乐创作、作曲的有利条件。在音乐基础理论课上,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的概念、理论。因为视力受损,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问题的方式,他们也习惯于以自己的乐器、自己的专业为抓手去理解抽象的音乐概念。如调试、和弦的构成这些章节,他们会在演奏的乐器上触摸,反复试验。因为触觉灵敏,他们基本上都会演奏钢琴,一是钢琴的设计触键为正常手位着键,十二平均律定律,触键与定律很符合视障学生的特点;另外他们的听觉敏锐,钢琴的音色较为统一、准确,音乐基础理论课都是用钢琴示范演奏。在和声课上,由于他们的听觉很敏锐,所以对于和声的色彩与声部进行分辨的能力较强,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老师要求的声部连接练习。在视障音乐学生的和声考试上,与普通音乐学生不同的是,普通的音乐学生在五线谱纸上进行和声写作,而所有视障音乐专业学生都在钢琴上根据老师出题的要求进行弹奏。由此可以看出视障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较强。

(二)独立的学习能力

视障音乐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完成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没有实际接触过他们的老师会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无法独立完成學习,其实不然。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强,如钢琴专业的视障学生,可以根据听到的钢琴曲录音,在没有钢琴谱的情况下,自己完成钢琴曲的练习。依靠的是敏锐的听力与良好的触觉,在钢琴上准确找到要弹奏的音,感知钢琴的距离感,音程与和弦手感良好。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培养了他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而自强,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目标。

(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视障学生因为视力受损,所以不受视觉表象的影响,更专注于听力,如视力较低或全盲学生无法通过文字识别,他们的记忆力强于普通学生、想象力丰富。在音乐上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听过一遍的旋律可熟记在心。无法用谱子记下来的旋律,通过在钢琴上弹奏便可以记忆。这是视障音乐学生与普通学生很明显的差异所在,学习民间音乐课的时候需要将唱过的民歌、戏曲背下来,反复演唱,做到提到某个地方的音乐就可以马上唱出。这是进行音乐创作者和作曲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学习民间音乐文化,对于提高文化底蕴、锻炼音乐感觉有很大的帮助,而视障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着明显的记忆优势,在这些课程中表现很突出。

(四)专注力

学习作曲课程需要有较强的专注力和控制能力,无论是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还是作曲课(音乐创作)。和声和曲式课、复调课,需要在枯燥的知识中钻研,同时注重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这些课程对于普通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讲,都很有难度,视障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力强,对声音很敏感,当教师在课上示范弹奏音响或播放音乐的时候,他们能够很容易地领悟要点。因为他们的身体原因,不经常外出参与活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或创作之中,心无旁贷,这也是视障学生和正常学生在作曲课程学习中的优势。

(五)学习态度与纪律性

视障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专业的基础课还是在专业课中,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虽然他们因为视力的原因,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是在课上都表现良好。笔者教授视障音乐专业学生有近十年的时间,即使遇到恶劣天气和一些特殊情况,他们也从来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的练习和作业也都认真完成,甚至会在课下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加练。他们在课上喜欢提出问题,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活中的磨难让他们懂得感恩、乐观勤奋,他们也将这些状态表现在学习中,学习的态度与纪律性良好。

(六)自身的经历与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每一个视障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都是很艰难的。他们有的是先天视力受损,有的是后天的疾病和事故造成的视力受损。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与痛苦,包括他们的家人在他们视力受损时求医问药,跑遍了各地,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愿意去尝试,只有极少数人病症得到缓解,多数情况都是无功而返,他们的父母可以说为他们操碎了心。视障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经历了一次次失望和一次次的现实打击,可以说他们尝尽了世间的辛酸。他们视力不好,但是他们的感觉灵敏,对待事物有他们独特的体会。在课上,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些感情是丰富而真挚的。他们有太多的故事想要诉说,用音乐表达,音乐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在笔者讲授的歌曲作法课上,他们经常自己作词并作曲,作品也具备一定质量,音乐感染力很强。在课下,也有视障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课业之外写出音乐作品,用音乐讲述他们的故事。甚至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在没有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进行音乐创作,并且用编曲软件制作出来。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创作的热情深深感染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

四、音乐专业视障学生的作曲课程改革

视障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掌握乐器演奏与演唱的技术,视障的学生与健全学生一起上专业理论课。作曲课是一门音乐学院里的特殊学科,包含的门类与内容繁多,对音乐基础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视障学生与普通健全学生有不同之处,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演奏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差异。从教师方面讲,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布置作业与检查作业方面也有不同,所以应研究针对视障学生开设的作曲课,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与音乐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程的重新定义与解读方法上,按照视障学生的特点,将音乐创作课融入他们的学习中,形成音乐创作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帮助他们完成音乐作品。

视障学生的作曲科需要根据视障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以更适合视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挖掘他们的潜力,更好地体现出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一)和声课

将和声课与曲式课同时进行。因为视障学生依靠听力感受音乐,盲生完全依靠听觉,而视弱者基本不能够使用五线谱,所以传统的乐谱分析与和声谱例不能供他们使用。我们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能够弹奏的曲子,让他们感受横向的音乐的动机、乐汇、乐节、乐句和乐段。再通过纵向的和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色彩。

学生通过学习四部和声(四个声部)的写作,熟练掌握写作的规则,并能够通过书写的谱子用钢琴弹奏,或是通过分配给弦乐、管乐或是混合的四个声部来演奏。改进传统的和声理念,多加入能够听到音响的效果,通过不同的和弦横向、纵向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音响概念。和弦的进行被称为音乐进行的“途径”“色彩”,是最基本的作曲理论课程。

(二)曲式课

让学生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来掌握乐曲的风格、体裁、结构,划分结构,写出文字分析,可帮助学生掌握各个时期音乐的不同风格,改进传统教学的“应试”模式。通过音响分析,视障学生可以通过边弹奏边分析的方法掌握音乐结构。

(三)歌曲作法课

因为歌曲是最直观的音乐表现形式,指导视障学生通过解读歌词,了解语境与音乐情境,写出声调和音韵相符合的乐曲。声乐专业可通过作曲作法课了解作曲家的思维、换位思考、提升音乐素养及音乐表现力。

(四)复调课

视障学生听力非常敏锐,本人在近几年课上通过触摸钢琴前的无实物双手对比节奏手势練习,训练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通过对比、模仿等手段表现两个声部及两个声部以上、能够同时或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旋律感,提高模仿能力、感知与判断能力。

(五)器乐曲写作

分为两个部分:乐器法、配器课。在乐器法课上,会为学生按照乐器分类法讲解让学生触摸各种乐器的材质、发音方法,体验演奏技法,讲解作品写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配器课,学生对各种乐器的发音演奏及习惯用法掌握后,能够将这些乐器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辨别乐器的发音色彩,进行音乐的写作。

乐器写作为重点部分,因为视障学生的视觉受限,听觉和触觉良好,对声音的辨别率高。在乐器法部分,可以让学生“摸乐器”,感受乐器的质地和构造,聆听不同乐器的不同发音,感受音色的属性和“色调”,在配器课上发挥想象力,编配各种乐器。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音乐技术,指导学生利用编曲软件进行配器效果展示,可以让学生听到自己配器的整体效果,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看总谱、写总谱很困难,用这种方法可以展现他们的作品,在课上方便教师指导,也方便他们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进行学习交流。

结 论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视障学生作曲方法的专门研究,也没有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视障学生的多媒体音乐、计算机音乐,更没有针对视障学生研究适合于他们学习特征及辅助的音乐软件。因为现有的视障音乐软件并不是专门为视障人士设计的,只是普通的音乐软件,视障人士只能通过为他们特殊设计的电脑发出语音提示,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软件都支持语音的提示,使视障人士在使用中存在很多不便。我们要努力帮助视障学生掌握作曲各个门类课程,推出适合他们的课程,并更好地发挥智能科技手段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让社会重视视障这个群体,提高全社会对特教视障音乐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能力,让社会认可他们的价值。很多视障学生才华横溢,他们缺少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平台。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推出自己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更有自信,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百折不挠、坚毅不屈的精神。

通过对视障音乐学生作曲的研究,可以丰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并可以为音乐理论研究、作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计算机作曲软件可以为视障人士提供帮助,丰富他们的音乐创作手段,通过这个途径创作出高品质音乐作品,改进音乐创作的手段,更加与时俱进,科技化、人性化,形成创作与研发的良性循环。

注释:

[1]杨克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推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8(05):31.

[2]邓 萌.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5—84.

[3]刘 欣.视障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基于西南地区A盲校音乐教育的调研[D].西南大学,2015.

[4]刘淑贤.听之以心——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及对正常琴童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刘铮

上一篇:大学班委竞选演讲稿下一篇:残联协管员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