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白化教育方法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听力语言障碍生的应用探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入学, 进行“全纳式“教育, 是残疾人教育的一个趋势。而让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听力语言障碍生 (以下简称听障生) , 我们俗称“聋哑生”融入职业技术学校, 不仅需要在生活上关心帮助, 更要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寻找切入点, 那就是, 对于听障生进行浅白化教育。

老牌职业技术学校, 利用自己的雄厚的职业技术师资、设备等, 来努力弥补普通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设备方面的不足, 并且非特教老师、健听学生和听障生的磨合, 能够大幅度提高听障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在“全纳式“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 健听人和听障生通过大量手写、口形等其它方式进行交流, 虽然最初听障生理解起来较吃力, 但是对于纠正他们的语序、语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种有别于普通特教学校的环境, 直接将听障生以后步入社会才遇到的交流障碍问题, 提前至在校期间, 即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学校问题。

1 听障生的学习特征

(1) 语序混乱、谓宾颠倒。

听障生把“红色衣服”, 习惯称为“衣服红色”。这种思维、理解方式给授课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沟通上的困难。听障生解读句子, 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

(2) 重形轻义。

听障生感受较为直观, 用手语表达较写在黑板上容易理解。例:“请根据所给范例和样文制作项目一”, 用手语描述学生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 而写在黑板上学生则显得反应迟钝。

(3) 遗忘周期短。

听障生的遗忘周期较健全生短, 需要通过复习来加深印象。拿计算机专业部的学生举例, “建立一个网站的站点”这一步骤, 3次/周的学时数, 健全学生不需要复习, 而听障生则需要至少2次/周的复习数次。

(4) 重实用轻理论。

听障生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却不愿意理解相应的理论。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影响了他们技能功底。拿计算机组装举例, 学生倾向于动手组装电脑, 而非背记各配件的作用。

(5) 模仿快而创意少。

听力语言障碍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 他们能够根据操作步骤、视频, 样子……迅速地模仿完成任务, 但是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则较为困难。举例, 在计算机专业, 课堂任务要求听障生根据样文制作一份邀请函, 学生可以模仿做好, 但听障生则不能够再创作一张名片。

2 浅白化教育方法的形成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转化为特殊教育教师, 或者所任教班级中有听障生;而听障生由接受传统的特殊教育转化为职业技术教育, 两者互相磨合, 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方式。

3 普通特教学校与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方式的区别

普通特教学校中, 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只有特教老师和残疾学生, 特教老师按照传统的特殊教育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而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 特教学生面对除了特教老师和残疾学生, 还有普通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和健全学生, 特教学生处在一个半融入社会的学习环境中, 授课教师也需要用半融入社会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 浅白化教育定义

在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 授课教师在特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 融合对健全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逐步提升听障生的理解沟通能力、学习能力, 让听障生逐步适应社会。用浅显易懂、简单明确的方式让听障生掌握健听人基础的沟通能力。

5 浅白化教育方法

(1) 顺其义, 纠其误。

理顺听障生语句中语序的混乱, 对表达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

多使用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 增加听障生读、写时间。首先让听障生理解健听人的表达方式, 其次提升听障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师生的交流有作文、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班级计划等。健听生和听障生交流有小组交流、班干述职、班会活动、内宿管理等。

(2) 简化语言重释义。

用日常口头语, 代替些晦涩的书面语, 避免听障生纠结一两个较难懂的书面语, 而忽略了整句话的表达意思。例, 用“气量小、心胸不宽广”来代替“狭隘”的意思并让他们使用, 学生就能迅速明白整句话的意思。

(3) 适当符合听障生的思维习惯。

当听障生能够大致表达正确时, 不要过分纠结于极小的语法使用、语气助词等错误。努力让听障生的表达能力趋近于健听人, 而非一味要求他们按照健听人的思维方式来做, 否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感官教学法及剩余能力开发。

(1) 实践操作法。职校中的实践操作有:电脑实操、烹饪实操、物流实操等。实践操作让听障生的剩余能力得到开发, 如他们的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等。拿烹饪专业白案中雕刻这门课举例, 就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听障生的触觉。

(2) 媒体教学法。使用先进的媒体手段, 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媒体手段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摄像机、电视、媒体实训平台等。例如烹饪专业的教室安装有摄像头和电视, 将老师的操作以实时直播形式多个角度显示在大屏幕上, 学生可以远距离观看学习, 也可以录制课堂内容, 方便在课下反复观看学习。

(3) 实训室教学法。设立模拟工作室、实训平台等, 同步学在校学习内容与社会工作内容, 消除学生踏入社会的不适应性。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实训室, 模拟真实的办公环境, 配有卡片机、打印机、油印机、收款机等等。工作室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 书本上脱离, 置身于一种类社会的环境中。

(4) 课外活动。与健听人共同参加的的课外活动, 是转换课堂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 与健听学生的结对子活动, 就在活动是极大提高了听障生的沟通能力。

(5) 语言缺陷补偿法学。

补偿聋生的听觉缺陷, 不仅仅是指用其它感觉器官的补偿作用, 而是直接恢复和提高他们保存下来的不同程度的残存听力。

主要体现在唇形、听力、听觉的三方面教学法。通过老师、同学对于简单词句的重复, 刺激听障生的听力、听觉, 而听障生通过对众多不同唇形的学习, 来掌握基本的交流用语。

总之, 浅白化教育, 是用最实用、实际、简单、易懂的方式, 结合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的教育环境, 对听障生的沟通、理解、学习、生活能力等进行半社会化式的教育, 达到听障生最终顺利融入社会的目的。

摘要: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 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的从教经验, 结合当前“全纳式”教育, 就对听力语言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浅白化教育的形成、定义、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浅白化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听力语言障碍,全纳式

参考文献

[1] 季佩玉, 简栋梁, 程益基.聋教育[M].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0 (10) .

[2] 陈少毅.从聋到龙[M].华夏出版社, 2009 (6) .

[3] 李慧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0) .

上一篇:供电所线损管理分析下一篇: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