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认知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听力障碍儿童认知

北京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往往無法顺利与人交往沟通,容易陷入情绪困扰。有研究发现,聋人较健全人更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因此,培养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状况,以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海丛 吴彤 刘美玉 杨龙 董金亮 郄继燕

第2篇: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技巧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得到重视,发展成为融综合性学科。听障儿童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学会说话。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康复教育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流程不规范等。听觉语言康复教育是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听说形式交际手段,听障儿童听力康复后要回归语言教学正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要根据实际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听障语言康复训练技巧,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研究阐述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分析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机理,探讨总结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方法。

【關键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特殊教育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约2100万,目前有50%左右听障儿童不能及时得到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多数听障儿童存在语言障碍,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得到重视,使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通基础教育学校。听障儿童康复成为综合性新型学科,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建立以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网络。但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覆盖面相比广大听障儿童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听障儿童科学语言康复训练是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帮助听障儿童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研究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研究

听障儿童接受科学的康复服务关键是树立正确康复理念,随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总结,很多专家运用多种康复手段开展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听力障碍是双耳永久性听力障碍[1]。听力障碍以0.5Hz-4Hz频率听阈级划分级别。一级重度>91dB,四级轻度41-60dB。听力语言康复是采取医学教育等康复手段,发挥人工耳蜗作用开展康复训练,达到与人正常语言交往的目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7岁以前如及时发现耳聋佩戴助听器,可以使聋儿发展接近正常儿童[2]。

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初部分专家进行系列个案研究,集中于听觉诊治与康复[2]。90年代特殊教育界探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问题,华师大等高校儿童心理学家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出发,系统分析汉语为母语儿童语言学习规律。90年代后少数语言学家关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问题,通过跟踪记录等方法产生有价值的成果。语言康复机构缺少借鉴成果的主动性,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缺少多学科联合攻关。经过多年探索,学界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形成很多共识,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起到积极作用。

二、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理论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关键是把握语言康复规律,3-6岁听障儿童生理发育具有独特特点,由于听力缺损处于无声世界,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育要强调与正常儿童的相似点,但不能套用正常儿童语言教育模式。要考虑差异性与共性,充分发挥有利因素。把握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本质要理解人类语言行为,人类语言交际是说话人将表达内容变为特定语言形式,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语言形式意义[3]。言语行为是信息编码传递解码过程。

语言康复教育本质是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听-说形式的交际手段,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经历手语法-综合沟通法发展过程。儿童获得母语能力从具体语言开始,言语语言学实质是联系过程到结果动态语言学,明确儿童言语特点可以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4]。听障儿童必须通过听觉语言康复获得有声语言能力,语言康复要明确听障儿童有声语言性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是有计划地学习第一语言过程,语言获得途径与正常儿童相近。听障儿童语言要素获得与正常儿童顺序一致。

根据听障儿童语言获得规律,康复训练教育中要合理安排语言要素顺序。听障儿童汉语母语习得顺序与正常儿童一致,在语言康复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语言材料,提高康复教育效果。正常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语言,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接收外界语言刺激。听障儿童失去语言获得听力渠道,导致掌握有声语言认知能力失去作用,儿童语言获得关键期及早恢复听力,可以使儿童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听障儿童语言习得接近第二语言学习,如教学条件下形成语言等,听障儿童语言习得必须进行系统学习训练,有赖于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识。

三、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研究现状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要有成熟的理论研究支持,目前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理论包括HSL理论,全面康复理论等。HSL理论充分反映综合现代听力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成果,主要由听觉康复、言语教育等组成,听觉康复侧重点是听力补偿重建,通过科学训练促进听力发展[5]。语言教育是通过聋儿语言学习提高说话能力。语言康复阶段理论是针对语言康复训练理论,具有很强实践性,包括前语言能力训练,词组短语与短文理解表达能力训练。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训练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听障儿童康复需求,相关研究存在偏重医学模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是集听力学等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旨在帮助听障儿童获得有声语言能力,我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以医学背景支持下建立,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于医学领域。统计显示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80%以上围绕听觉病理等领域。根据语言学研究中应用语言学期刊统计表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缺乏语言学界参与。总结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经验,探讨加强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对策,是康复医学领域的迫切重大课题。

全国现有1700多个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机构,每年在训听障儿童超过10000名,但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质量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教育目标错位,语言教学内容偏向,教学方法机械等。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未形成正确儿童教育观,忽视听障儿童学习主体主动性的激发,使得听障儿童失去对有声语言学习的兴趣。主观割裂听觉语言能力与身心发展的关系,忽视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缺少对听觉语言能力构成系统科学认识,听障儿童语言能力未得到提高。教师教育行为不统一,缺乏统一管理指导;语训教师专业知识陈旧,语言素养不足,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驾驭。

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要求

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中约1/3为未成年人,由于听力受损,儿童存在语言障碍影响其接受教育水平。我国自80年代开展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但目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听障儿童进入专业康复机构仅有1.9万人,大部分听障儿童无法正常上学。分析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原因包括家长关注度不高,听障儿童助听器使用时间晚等,主要原因是康复机构教育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要遵循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教育方法,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材料设计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被动句主语为严格受事,约2.5岁后开始表示内容等语义词语用作被动句主语,被动句主语向非原型受事扩散。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句法同化特点,早期儿童对语义成分认识受制于词语客观所指。儿童习得语言中语义角色掌握向非原型扩散,在听障儿童原因康复材料设计中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儿童语言获得是语法系统逐渐完成过程,要建立科学的听障儿童语法教学模式。

听障儿童康复包括听觉和语言康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内容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要素。教学方法包括多感官教学,保护动机等。家长参与度决定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成功,3-13岁儿童具备自然习得语言能力,家长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教学会影响康复效果。父母要明确在康复教育中的责任,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不断加强儿童语言学习兴趣,使其成为自主学习者。家长参与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提供良好语言环境,提高听障儿童语言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要素与交际能力,语言要素教学重点是词汇语法教学,选择词语语法教学要联系语言表达功能,语言要素教学是形式与意义统一教学,语言能力发展与认知能力紧密联系,要求具备处理语言所需认知能力,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损制约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其掌握有声语言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涉及语音语法知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必须与认知能力同步协调进行。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展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中,要调查中国语言文化背景下儿童交际生活确定情境任务。

五、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是针对有残余听力障碍儿童,通过语训帮助学习语言,培养自主学习语言意识,使其掌握说话能力,为今后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式有多种,我国听障儿童数量巨大,听障儿童康复研究者致力于探求科学系统康复训练方法,听觉康复与言语矫治于一体的语言康复训练可以使听障儿童清晰表达日常生活要求,充分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听障儿童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因材施教需要了解其听力语言水平等情况。要为听力障碍儿童测试听力,让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检测听觉能力。了解听障儿童智力水平,让听障儿童认读卡片等。与听障儿童进行简单对话,如询问听障姓名年龄等,了解听障儿童语言水平。根据听障儿童听力等级分层进行训练,对听力较好的听障儿童培养其听说能力,如听录音、听人说话等。有的听障儿童可能听不清说不准,教师要及时纠正让听障儿童反复聆听。对听力较差的听障儿童要进行读唇形训练,模仿是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习得语言,如教听障儿童读拼音a,要求张大嘴巴放慢语速。听障儿童发音不准时,让听障儿童用手感受振动体会正确发音,掌握正确发音方法。

听障儿童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要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如发音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等。训练手段可以通过教材、幻灯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对接受语言能力一般的听障儿童要求加强语言交往训练,要求看图完整表达语句。对接受语言能力较差的听障儿童选择浅显的教材,使其掌握简单词汇编导自己的愿望。对接受语言能力较强的听障儿童要求加大训练量,借助汉语拼音注音读物,唱儿歌等方式进行训练。通过模拟表演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听障儿童有自身特点优势,日常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听障儿童群体世界丰富多彩,有的喜欢跳舞,有的爱劳动,语言训练教学中要根据听障儿童性格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听障儿童的健康语言。

家庭教育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要让家长配合学校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体验康复教育课等方式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大部分听障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教育认识不足,学校要向家长传授听力障碍医学知识,教育理论等,使其增强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信心。提高家长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能力,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可以促进听障儿童学说话的积极性,使听障儿童语言水平得到提高。

结语

听与说是人的基本权利,国家促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相互理解交流。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要为公民学习使用通用文字提供条件。有声语言是人类交流理解的重要途径,面对有迫切听说愿望的听障儿童,能否保障其听说权利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者的现实考验。听障儿童语言获得具有特有规律,本文介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的相关理论,综述现有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育研究,总结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要求,提出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技巧,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雅丽.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效果评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3):382-384.

[2]崔方方.听力障碍合并孤独症倾向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训练个案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1,19(01):75-78.

[3]苏丹,潘晓倩.探讨影响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相关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54-57.

[4]潘齐敏,张哲璇,林少菁,张哲妮.2~8岁孤独症儿童与学前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融合教育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7):168-170.

[5]刘梅华,张兰.33例听力损失儿童随访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2247-2249.

作者简介:王庆芳(1971.01),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1998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专业,专科,现供职于安徽省安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康复教育。

(安徽省安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246001)

作者:王庆芳

第3篇: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车祸已成为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头号杀手。本文从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教育的现状 、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交通安全课对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学生的影响,以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交通行为;听力障碍儿童

清远特校学校一墙之隔就是省道,车流量非常大。是孩子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部分年满16周岁的听障生是没有家长接送,自行走读的。学校开办8年来,每年都会发生一到两起交通安全事故,轻则轻微刮蹭,重则失去生命。因此,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体验式安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听觉神经的不足或缺失及视觉神经发育的不足性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1]。同时,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神经还没发育完全,他们的视野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看不到眼角边以外的东西,因而不容易注意到一辆正在逼近的汽车。因此他们既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声,同时视野狭窄,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生理的好动性

学龄期的听力障碍儿童总是在活动中,急切想运动的思绪会让他们忽略安全。放学后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在学校呆了一天,他们的运动欲望急切地想释放,从而也不顾安全了。比如:在道路上踢球,边骑车边打闹。

(三)判断能力的不足性

听力障碍儿童不是很分得清汽车是处在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汽车在运动时其状态改变不是很明显(不象人和动物在移动时身体外形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听力障碍儿童会等待一辆慢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而对一辆快速驶来的汽车选择继续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比如:抢在车辆到来之前快速的跑到道路对面,却过高的判断自己的跑步速度,导致车祸的发生。

二、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教育的现状

(一)自身因素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和健全学生相比,听障学生的记忆力差,学习能力弱,社会适应力不强,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表现在对交通安全中会发生的潜在危险缺乏判断能力,不认识或认识不清交通标志的含义。对交通规则也不是很了解。

(二)家庭因素

在粤北山区,听障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封闭和贫困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或缺失,大部分家长不会手语甚至无法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长更多的是依赖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学生普遍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缺乏交通安全自护自救能力,更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三)学校因素

首先,目前学校普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普遍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形式,交通安全教育方式较为封闭,教学内容、方式单一,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高,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校园交通安全课大部分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甚至有的学校交通安全班会课直接变成了语文、数学。

三、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为了吸引特殊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启发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游戏和模拟,活动和体验为主,注重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越现实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例如:在教学交通安全自行车篇时,我会先准备好儿童版的交警制服、斑马线胶带、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及护具、布置好场景(设置斜坡、弯道)后让其中一名学生扮演警察,一名学生负责交通信号灯。其他同学依次实操,骑自行车前先检查车胎是否有气、车刹是否完好,链条是否完整。骑车时,先戴上护具、调整座椅高度、在自行车道或公园、广场上骑车,不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转弯过弯需做手势、不可拖把,做危险动作,双手刹车、人行横道下车推行。一名同学在完成上述过程时,其他同学人手一张评分表,做到其中一项就打钩,没有做到的打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即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2]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對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有现实意义。

(二)“1+3渗透模式”

安全教育,人人有责。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强化科任教师的安全与人意识,由班主任牵头制作每一安全主题教育的“安全卡”,让科任老师采用“1+3渗透模式”的方式进行强化教育及学科渗透,即在课前对“安全卡”内容进行1分钟的强化教育,在每天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进行3分钟的“安全卡”强化训练,持之以恒,使之变为教育常态。同时,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安全教育入心入脑,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三)PECS图片沟通系统法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视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对于听障学生而言,除听力受损以外,其他所有的认知器官和认知功能基本健全,大脑认知功能并没有受到损伤。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认知功能代偿训练法,以多感官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加以贯彻执行。[3]注重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的内容,关注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的“能力本位”理论,采用PECS图片沟通系统法,将通过“班级安全园地”,进行感官强化,注重图片与文字的鲜明应用,多使用图片指令,令学生从感官上便于接受与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交通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体验式教学,但是我们人为布置的交通情境远没有实际的交通情况来的复杂、多变。这是我们今后改进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俊峰,张杰,黄卫红.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44-49.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

[3]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朱蓓

第4篇: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

<1064750202@qq.com>

时 间: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中午12:46

一、感知觉的定义

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举例:面前有一个苹果,看到的它是红色的,吃在嘴里它是酸甜的,拿在手里它是有重量的,所谓的红、酸、甜、重量都是人对苹果的感觉;而苹果的红、酸、甜、重量在人脑中形成的作用就是知觉。

因此,感觉是指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直觉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事物多种属性或部分加以综合而产生的整体反映。

2、感知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关系

直觉是依据反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进行分类的,如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各个器官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其主导作用,其他起辅助作用。在正常儿童上课时起主导作用的是听分析器,学生同时还要看教师、看板书、看课本、看挂图、记笔记,即在听觉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视觉、动觉等都参与听课活动。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来说,上课时不是听课而是“看课”,视觉起主导作用,听觉与其他感官起辅助作用。

二、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的特点

(一)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 活动: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能看带什么呢?请同学们回答。 正常的我们看到的是大千世界,万物都有,而障碍儿童不是。 对听力障碍来说,突出的特点是“以目代耳”

听力障碍儿童视觉特点的表现: 1.感知活动贫乏,范围狭窄,缺乏完整性 举例:看无声电影

2.听力障碍儿童视觉感知能力随年级增长逐步发展 分析书上的两个表格

3.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缺乏选择性、系统性和准确性 (1)不善于区分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2)对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比例的认识比较模糊 4.分析能力比概括能力强 实验:画有轨电车,颜色分组

5.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不相适应

听障儿童不能同时感应物体的声音信号和词语信号,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 (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触觉

1.关于谢切诺夫

2.触觉帮助学习模仿语言,感受音乐(声带振动) 3.听觉丧失影响触觉发展(N.M.萨拉维约夫的实验)

(三)言语运动觉 1.是什么,包括什么,怎么理解?

2.言语运动觉是听障儿童模仿、检查、监督自己发音器官的重要工具 创造条件利用、发展语言能力(1)学语前聋,助听器、电子耳蜗 (2)学语后聋,有意识、目的的训练 3.讨论:聋哑是否同时出现? 4.言语运动觉是看话的主要依据

(四)残余听力

1.定义 2.现状

(1)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发病原因、时间、程度不同) (2)听觉功能受条件的限制 (3)对语音的感知难度大

(4)对多样声音刺激的感知受到局限 3.利用与训练 (1)利用 佩戴助听器

联系实际谈谈对现今残余听力利用的看法 (2)训练

a.有意识倾听能力训练 b.辨析性倾听能力训练 c.理解性倾听能力训练

三、听力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及培养

观察力补偿听觉缺陷,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观察力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顺序性

3.整体性:偏部分,忽视整体 4.深刻性:逻辑思维能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任务

2.相应的知识准备(举例,物理化学实验) 3.教观察的方法

(1)观察方向的指导,培养观察的逻辑顺序 (2)利用多种感官

(3)选择不同的正确的观察方法 4.观察结合及时的语言指导 5.重视观察的总结、评价和反馈

第5篇: 第二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

(一) 感知活动受到局限

1、 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

2、 缩小了感知的范围

3、 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

(二) 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

(三) 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1、 视觉反应时

2、 对物体的视觉认知

3、 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4、 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 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

1、 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

2、 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1、 自觉性差

2、 缺乏选择性

3、 整体性不强

(二)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 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4、 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

5、 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

6、 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一)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二) 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

(三)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四) 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

(五) 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

(六) 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

(一) 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1、 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

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 优化教学环境

(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

2、 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

3、 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

4、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5、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

(三)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 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3、 课堂组织要紧凑

4、 防止疲劳产生

(四) 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

1、 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

2、 词语——逻辑记忆薄弱

(1) 对语音的感知困难

(2) 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 (3) 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 (4) 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 (5) 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 (6) 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

二、教育对策

(一) 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

(二)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

2、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 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努力培养有意识记

1、 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

2、 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

3、 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

(四) 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

1、 及时复习

2、 边复习边回忆

3、 复习方式多样化

(五) 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

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

(一) 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

(二) 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

(三) 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

二、教育对策

(一) 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二) 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1、 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

2、 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

3、 抓住时机,捕捉景象,丰富表象

(三) 讲究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1、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2、 巧设疑难,诱发想象

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四)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第五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

(一)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二)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三) 听觉障碍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

1、 时间更长

2、 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仍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 两种思维呈现出均势状态

(四)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形式

1、 分析与综合

2、 比较

3、 抽象与概括

4、 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二、教育对策

(一) 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 提倡启发式教学,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气氛

(三)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发展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关键

1、 抓好“词——概念”的教学

2、 合理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3、 在发展学生外部言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

(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

第6篇:英语听力障碍

英语听力障碍剖析: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所遇到的障碍可分为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要突破听力障碍 ,提高听力水平 , 必须提高听力技能 , 扩大词汇量 , 提高基础英语水平 , 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心理素质。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 英语教学亦不例外。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 , 听、说又是首当其冲 , 因为人们只有在听懂对方语言的前提下 , 才能获得对方的信息 , 并将自己的信息反馈给对方 , 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1Jones认为 ,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力 , 才能学好语言。他认为 , 听力训练即是听力记忆的养成 , 听力记忆是可以通过训练 , 而且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养成的。事实上 ,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 大多数学生听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读写方面的难度。造成这种状况

1语言障碍

英语听力水平是多种语言能力和技能的综合产物 , 它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结构和词汇量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差异 ,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单词发音错误 , 对于各种语法规则运用得不熟练 , 以及对句子重音、各种语调表意功能的不理解等等 , 均会造成言语听辨和话语理解上的障碍 , 其中语音和词汇是制约学生听力的主要语言障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普遍较差 , 主要问题是在语音方面 , 如强读和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省略、连续、重音、语调及语速等。他们把主要精力花费在阅读上 , 靠分析语法、词汇来理解语言材料 , 而不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 , 不重视言语技能 , 导致听不懂、讲不出 , 患了语言上的“聋哑症”。此外 , 学习单词、课文时 , 习惯于按词典注音力求“准确”地读 , 一音不漏 , 久而久之 , 习惯成自然 , 而在听到英、美人正常连贯的讲话、语音发生某些变化时 , 反应迟钝 , 一筹莫展。对一篇简单的对话或短文 , 一看就懂 , 可一听就懵。具体情况如下例句所述:

111同化现象

(1) I thought you would come. 按字典注音去读这句英语是 [ait ju wud km] ,而在连贯的讲话中读成了 [ai’tu wud’km]。

(2) I haven’t seen him these years. 按字典注音读作 [ai’h*vnt sin himiz jz] ,连贯讲话时读作

[ai’h*vnt’sin him’iz]。

112失去爆破现象

(1) She took good care of the children. [i’tu (k) ’gu (d) ’krv’tildrn]。

(2) We heard David sing last night. [wi’h (d) ’deivi (d) ’silas (t) ’nait]。

113连续现象

(1) Take a look at it.(2) I’ll be back in half an hour.

单词在书写时是由一个个有固定形状的字母组成 , 易于辨认 , 而在语流中 , 单词的元音和辅音都会发生读音变化 , 产生同化、连续、省音等现象 , 没有这方面的基本技能 , 自然会产生听力上的障碍。如

education [edju’kein] , 在语流中产生同化现象 , 读成 [edu’kein 这就增加了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困难 , 加上学生受各自方言的影响 , 很容易在听的过程中造成听辨失误。

制约听力的另一个语言障碍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 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主要单位 , 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 (1972)一书中指出: 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 , 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 但是如果没有词汇 , 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既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 , 没有词汇也就不能进行交际。那么 , 要通过顺畅地接收和理解言语信号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 , 而英语中的同音异义词 , 近音异义词非常多 , 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很多 , 词组的构成也很复杂 , 于是在听辨过程中 , 如果对词义的理解太狭窄 , 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 如果只知道free 的意思是“自由的”, 不知道还可以作为“免费的”解 , 那么 , 听到“The wind mill costs money of course , but the wind itself isfree.”时就会不理解。“free”若作“自由”解 ,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自由的。”这样的理解自然不通顺 , 与上下文的意思不衔接。但若把“free”解释成“免费的”,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建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免费的”, 就很好理解了。在另一句中“Dr.

Koope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year 2000”,“free”则应理解成“无 „„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 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抽烟的美国。”

此外 , 基本的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听的过程中 , 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做后盾 ,即使掌握了语音、词汇 , 也犹如听天书。从哪个词到哪个词一句 , 必须根据有关的语法知识断句、理解 , 否则也会形成障碍 , 造成听辨失误。

2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 由于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所形成的阻碍。听力理解过程中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 在这一过程中 , 听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 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他的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于中国学生而言 ,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科技常识等等 , 是提高听力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少学生往往听懂了大部分内容却因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使理解受阻。社会文化知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共有的知识 ,外国人只有通过学习来了解。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讲 , 缺乏社会文化知识是导致理解困难的障碍之一。如:

(1) 英汉两种语言的计数进位和序数习惯不同。汉语中有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而英语中只有 hundred , thousand , million , 所以听后不能立即反应过来。

(2) 不熟悉英语的人名和地名。如 Winston Churchill , Albert Einstein , Wall Street , White House ,Independent War , Thanksgiving Day等 , 这些词本身就与英美历史、社会、科技、经济、政治、风俗有关 , 如果对这些专有名词不熟悉 ,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3) 缺乏背景知识。对于不熟悉西方社会的中国学生来讲 , 即使听到一句很简单的句子 , 也会产生理解障碍。如在一篇介绍美国电话网的内容中听到这样一句话“It provides 800 telephone service.”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了“该电话网提供 800 个电话服务。”这样的理解从词汇上、语法上讲没什么错误 , 但意思完全不对。在美国 , 打不收费的长途电话 (如旅馆预订等) 要拨“800”三个数字。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加拨 800 是该网提供的免费电话服务。”有关调查显示 , 听力理解好的英语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很注意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 , 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 , 捕捉话语的真正含义。心理素质对听力理解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 一个人、一个整体做事情成功与否与其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心理素质的好坏与英语学习和考试 , 特别是听力的学习和考试尤其重要。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与一个心理状态失常的人在同一时间里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有关资料表明 , 两个听力水平相同的人 , 由于心理状态不同 , 考试的结果要相差 30 %。心理素质对听力的影响既表现在对平时学习的影响又表现在对考试的影响。

心理素质差对平时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是: 思想涣散 , 注意力不集中 , 身在课堂心在外 , 脑子里全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 , 过分强调困难 , 埋怨客观条件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低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 教师和教材再好 , 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听力课不感兴趣; 对听力感到特别困难 , 产生急躁情绪而丧失信心; 或者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感 , 产生抵触情绪; 或者是认为学好英语听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没多大关系 , 等等。心理素质差对学生听力考试的影响表现为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情绪紧张。录音机一播放 , 就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心慌、惶惑 , 似乎除了自己的心跳什么也听不见了。造成这样心理障碍的原因是: 对听力考试心中无数 ,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或估计过低 ,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 害怕考试不过关。由于心理紧张 , 造成大脑记忆机能暂时减弱 , 考试结果自然不好。

听力不是孤立的语言能力 , 在听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是必然的 , 但造成听力障碍的因素很多 , 与自身的学习基础有密切关系 , 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 要根据自身的弱点 , 有的放矢 , 循序渐进 , 克服障碍 , 提高听力水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以上分析 , 我认为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障碍: (1)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 , 坚持不懈地提高和强化语言知识和技能 , 学会不完全爆破发音、音的同化与省略、意群和连读、音的强读与弱读、了解美音和英音的异同 , 这样在言语听辨过程中就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反应。(2) 提高基础英语水平 , 增加词汇量 , 加深对英语词义的理解。(3) 泛读、泛听、广泛积累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 扩大知识面。(4) 能够把概括 ———分析 ———综合 ———记忆相结合 , 掌握推测信息的本领 , 提高抓住主题的能力。(5) 增强自信心 , 提高学习动力 , 消除心里障碍

第7篇: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 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事情来得很突然,一次爸爸骑自行车忽然就跌倒了,摔掉了门牙,然后去医院做检查,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萎缩的情况。”于是回忆。当时她并不知道,无故跌倒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善忘、表达困难、迷路、忘记关煤气、关门以及判断力下降都是初期的症状。

于是和姐姐曾回顾过之前父亲的状况,她们发现,此前父亲已经有了一些“老糊涂”的征兆,比如会冤枉家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健忘的情形。罗伯特·杨告诉记者,这些症状出现时,没有相关知识的家属往往不会想到去就诊,所以该病的确诊往往都是在真正发病的一两年之后。

及时就诊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医生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尽管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罗伯特·杨表示,针对该病引起的不同症状,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一定延缓病程的作用。

由于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于是起初并没有为父亲的情况想太多,直到不久后老人连续两次走失,第二次失踪了整整三天。

“这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病非常可怕,不仅患者本身。作为女儿,我整个的个人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于是告诉记者,第二次走失回来之后,她的继母便将父亲送到了她的住所,此后便没有再出现。

姐妹俩商议了轮流照顾的方案,并为父亲请了保姆。

“和爸爸住的那段时间,我会想去陪他聊聊天,但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就笑笑,‘侬好,好啊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还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但再也没机会去问了,尽管他就在我的面前。”于是说。

接下来一个阶段,于是发现父亲开始会和镜子里的影子聊天,有时候半夜也会起来聊,这把她和保姆都吓坏了。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感觉他好像是和另一个人在聊天,有时候还会吵起来,到后来他甚至冲镜子发火,把镜子都打破了。我们只好把家里的镜子全部用毛巾包起来。”于是回忆。

病程进入中期,也称为“混乱期”,患者不仅会出现幻觉、妄想,还会失去时间概念、方向感,计划和判断能力进一步衰退,个人清洁等自理能力衰退,语言能力进一步衰退,母语以外语言的能力会消失。因为各种能力的衰退,老人也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描述都是来自香港公益机构提供给社区的免费材料,而于是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详细、准确的辅导资料,这其实也是中国大多数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病患家属、照顾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是认知障碍症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安妮·勃洛克教授告诉记者,“照顾者的状态改善,也会让老人的状态改善,避免照顾者因为护理的繁重压力而产生坏情绪,甚至放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见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于是和姐姐开始物色合适的养老院。但找养老院并不容易,姐妹俩找了将近2年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碰壁,几经周折才将父亲送进了上海当时唯一一家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公立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是3000元一个月,他的退休工资刚好可以负担这笔费用。硬件也很好,外国进口的,就是挺难进的。”对于是来说,这段日子终于有了喘息。

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养老院,上海的另一户家庭刚刚面对着认知障碍症。2年前,薛舒70岁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起初,薛舒只是觉得老头有“退休病”,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开始出现无端怀疑,不仅会怀疑家里有人偷钱,甚至怀疑老伴生活不检点。

“崩溃,持续崩溃。”薛舒描述自己的感受。除了照顾爸爸,还要经常疏导母亲的情绪,“妈妈要照顾爸爸,但爸爸已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有时还无端怀疑妈妈。”

这其实是所有病人家属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初期的病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衰退,但思维、精神和行为出现的异常状况,往往是对照顾者们最大的挑战。

“我是找了养老院,就在父母家附近,我们去参观那天,爸爸本来蛮开心,还拍手,结果走进去看到其他状态萎靡的老人,爸爸忽然回头看我们,露出一个像孩子那样祈求般的笑容,妈妈看到他的表情,唉,还是把他领回家了。”薛舒说:“常人讲,得痴呆症的人自己不知道,不痛苦,家属很痛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疾病,他每时每刻都会感觉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不认识的人。”薛舒说,“爸爸会表现出非常非常恐惧,会喊‘快点送我回去呀!这里不是我的家呀!’我也不知道他指的家是哪里,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不认得你,好像我们都是坏人一样。”

现在薛舒父亲的照顾方式是老伴24小时不离身,每天有钟点工去帮忙做一些杂事。“妈妈请的是钟点工而不是24小时保姆,也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有时为了让父亲能够安静一些,会给他吃一些镇静类的药物。”薛舒叹了口气,“人是安静了,但状态并不好。”

另一边,今年5月,于是的父亲在养老院里去世了。

“过年以后,反复几个月发烧,到4月底,吊盐水也无法退烧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痰咳不出来,连喝水都会呛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咳痰的动作,可他的大脑给不了这个动作了。我姐姐是医生,她说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最后的结局,大多如此。所有的大脑机能退化,一个个器官的控制力衰退,水和药都进不去,恶化得非常快。”于是说。在这个疾病的最后阶段,老人会陷入呆滞,表情冷漠,嗜睡,也无法步行,长期坐卧。

最后几个月,于是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很难过,因为完全帮不上忙,我去看他,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合适,因为他也不会理睬你。他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并不高兴,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呆滞。”

有一天傍晚,于是离开之前对父亲说,“爸爸,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如果能祈祷,我就跟妈妈、跟菩萨讲,希望能让你少受一点罪,爸爸,太受罪了。”父亲仍是无动于衷,于是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这样的病,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第二天傍晚,老人走了。

根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认知障碍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2013年,上海的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10%,据此估算,目前上海已经有将近20万认知障碍症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障碍症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提高,根据上述数据,上海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30%。罗伯特·杨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患有认知障碍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预计有1000万人。但同时,这个疾病在政府以及公众中的认知度却远远不足。

认知障碍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65岁以上人口花费最高昂的疾病。其负担主要来自漫长病程中的照顾与护理。另一方面,研究已证明,对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可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护理模式探索: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90%患者家庭照顾,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对认知障碍症老人而言,优质的护理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邻邦日本于2000年保险改革后,就开始尝试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但日本模式能移植到今天的上海吗?面对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和于是讨论过一个问题,病人进入呆滞阶段后,家属是否会怀疑他还有意识和感受?因为有时候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任何东西了。于是没有确切答案。记者也将这个问题带给了另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家属——洪立,她是一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疾病专项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一直在推广“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的理念。

洪立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美国的一家养老院,90岁的老太太格雷迪瘫坐在一把轮椅上,她已进入病程的最后时期,身体枯槁,面容呆滞。护理员纳奥米尝试着给老人唱歌,她认真地抚摸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耳朵和双手,轻轻地哼唱起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老人起初没有回应,但过了一会儿她的手开始拍打纳奥米的手——那是这首歌的节奏,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张开了嘴,竟喊出了一个个的音符„„

“这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这样。不过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呆了痴了傻了,他们只是生了病,其实还保有很多人的情感能力,就像孩子,他们不能表达,但他的感受依然还在。”洪立认为,针对中国目前90%患者在家庭照顾的现实,提高家属对这项疾病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

英国的专业照顾起步很早,8月底在上海,记者采访了英国斯特林大学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中心设计部主任安妮·勃洛克博士,斯特林大学是一所以研究认知障碍症而闻名的高校,安妮·勃洛克博士在20多年前便将园林设计引入了认知障碍症护理,她的婆婆也是一名认知障碍症患者。

安妮·勃洛克博士介绍说,在苏格兰,有一些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机构,会为老人们准备一片花园,如果老人年轻时曾是农夫,则花园里会有他们年轻时下田干活时常见的植物。老人每天可以去浇浇水,松松土,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还能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这些“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身体,同时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

“老人如果不忙,整天坐着、躺着,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就会不高兴。但如果他们每天可以走一走,心情愉悦,那么他们的护工也会感觉不错,会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继续做。”安妮·勃洛克博士说。

她解释说,这个案例告诉人们,优质的护理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早期生活环境来进行规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勃洛克博士强调,对于在家照顾的老人来说,家属们也应该设法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优质护理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护理成本。采访中不少外国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无论发达与否,今天所有的老龄化国家都在面临着棘手的养老问题。

为了应对严峻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于1995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日本也紧随其后实施了《护理保险法》,并且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强制4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参加。日本的养老产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专门的认知障碍症照顾机构纷纷成立,模式是小规模,嵌入社区,因为日本的专家认为,认知障碍老人应尽量和熟悉的环境在一起,并且鼓励家人多和老人相处。通常这样的一家养老院只有10个以内的床位,除了全托老人外,白天还运营日托班。

这种更符合东方家庭价值观的模式被称为“小组之家”。在8月的上海养老展览会上,记者遇到了其中一家认知障碍照顾机构的中国项目组负责团队,他们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小组之家”。这家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赵衍捷告诉记者,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机构会来到中国,他们公司此番除了为自己探路外,也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调研中国市场的情况。

护理员收入2500-3000元,都是50多岁

专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日本的老人护理员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拿执照,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护理员几个星期就可以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少。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郑居住的位于上海北郊的养老院便是中日合资的。这所养老院的办公室主任陈平(化名)告诉记者,日方之前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开设过一间“小组之家”,共有10个老人居住,四五个护理人员。“完全像一个家,我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陈平在那里作为护理员工作过几个月。不过这所照顾机构的费用不菲,床位是12000元起。“即便这样的价格,据我所知还没开始盈利,因为房租就要5万元一个月。”陈平介绍说,同样由于成本原因,上海这边最后选择了在郊区做较大规模的模式。

在上海这家养老院的介绍手册上,醒目位置突出了它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方面的专长,不过陈平告诉记者,目前这里还做不到日本的服务质量。去年开院后,日本曾经派了一个培训教师到上海,但当时受培训的这批护理员如今大多已跳槽了。陈平坦率地说:“最缺的就是护理员,我们护理员的收入是2500-3000元,有的最高可以开4000元。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做这个,我们这里的护理员都是50多岁的。”

陈平记得,日本教师当时教了“自然疗法”,“就是尽量让老人们参与活动,不要总是坐着或是躺着,这样晚上他们不吃镇定类的药物也能睡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市场上专业的人员少,或者就要追加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北京的模式,1万元一个月,多少家庭出得起呢?”

目前认知障碍症老人占这家养老院接收老人的一半,院长王华丽(化名)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长,她对记者说:“吃力,真吃力。很多老人送进来时,都说好得不得了,自己都行的,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照顾起来很困难,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

对认知障碍症市场做过详细调研的洪立表示,她认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社会资源、专门接收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公立养老院并不能实际解决目前的老人照顾压力,民营机构的广泛进入并且成功运转,才具有更好的示范意义。

陈平告诉记者,就他而言,他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还是抱有期待的,今年他参加了长宁区和徐汇区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会议,他觉得政府对社区养老的看重,说不定会是“小组之家”模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第8篇:浅议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现代英语学习由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组成,而要做到会说、会读、会写、会译,其前提是必须要会听。学会听、学好听是掌握英语这一语言的前提与基础。当前,学生在学会听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这已影响到学生对现代英语的掌握。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初中生存在的听力障碍以及解决的对策。

一、初中生在英语听力方面的障碍

1.语音障碍。发音不准,辨音能力差,造成听力障碍。语音障碍包括语音、语调、朗读习惯等几个方面。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听好、听准的前提,尤其是一些发音接近、易混淆的音素。

2.词汇障碍。单词拼写不准,词汇量不足,造成听力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多少、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对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一定影响。

3.语法障碍。语法知识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备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识别能力差,造成听力障碍。对于所学的时态、语态、句子结构、主从句等语法知识掌握不好,不能活学活用,势必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含义。

4.心理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心理紧张主要出现在测试或大型考试中,由于求胜心切,又怕不适应考试的内容和语速,心里总感到被动、无把握,从而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结果是越想听懂越听不懂,越听不懂心理越紧张,脑子出现暂时的空白,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动局面。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几分钟,哪怕几秒钟,对信息的摄入也会出现断层,导致无法正确理解所听材料。

5.听力习惯障碍。听的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 1

听后的过程中关键是尽力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了一个“心译”过程,这些不良习惯是会影响听力理解的。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训练策略

1.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若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以及语法知识。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敏感性是很难听得懂的。因此在平时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多做听写练习,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积累丰富的词汇量;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背诵一些惯用语固定短语,扩大词汇量,为提高听力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语法是一个句子的命脉,语法结构是句子的框架,熟悉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因此要帮助学生过好词汇、语法关。语法只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熟记,分类总结。比如:make, let, help等动词后面是加do的。finish, enjoy, practice等动词后面是加doing的。forget, want, need等词后面是加to do的。熟记了这些规则,在做听短文填词时,自己可以自查了,这样准确率肯定会高一点。

2.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听音过程中心态的调整很重要,心理紧张容易导致对所听信息的摄入出现断层,从而导致无法正确理解所听材料。所以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态答题,才能准确把握信息,提高听力效果。遇到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要舍得放弃。听时,注意力要集中到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在大意上而不在细节上。在平时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等,这不仅可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还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听力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 5 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数分钟安排训练听力。第三,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第四,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除此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例如:要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重点、要点;学会预测,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甚至还要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放松情绪,培养听的兴趣。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单项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相当复杂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去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听力教学方法。

第9篇:国内外专家呼吁关注老年人认知障碍及预防老年性痴呆

今年4月,由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及法国驻华大使馆卫生与社会事务处共同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协办,国家卫计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共同承办的“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 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届论坛中,多位专家分享了自己针对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动脉高血压与痴呆》、《预防老年人跌倒》等。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往往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因为这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大大降低。所以,专家建议7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估,避免由于服药依从性下降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报告中,专家提出除了外部因素,老年人易出现的抑郁、痴呆、失眠等内部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走路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在法国,跌倒是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家人应该多多关注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国内外专家还在大会上呼吁关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以及预防老年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退化,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失眠、易醒、健忘等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人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没有引起重视。但是这些症状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轻度认知障碍,如果老年人出现经常性的失眠或健忘等状况,需要家人多加注意,有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预防演变成老年痴呆。

用于改善认知障碍的药物有很多种,目前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有3类: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阻断剂、抗氧化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加兰他敏、石杉碱甲为代表;谷氨酸受体阻断剂,以美金刚为代表;抗氧化剂,以司来吉兰、褪黑素、银杏提取物为代表。此外,用于多环节防治干预的药物主要有以海蛇为主要原材料的中成药,如复方海蛇胶囊。海蛇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的效果。复方海蛇胶囊已被多地纳入医保,常用于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调理,预防病情加重;或作为益智、促智的药物,与抗焦虑、抗抑郁、抗精神失常药联合使用,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

上一篇:关爱教师活动方案下一篇:国家赔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