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平台建设背景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药管理平台建设背景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摘 要:文章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探索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因、建设原则、建设路径与方法、建设成效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该门课程网络资源利用及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与5G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国家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教育部专门创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目前已有两万多门课程资源网上共享,最近又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MOOC),这说明网络课程资源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网络课程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综合展示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内容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网络课程开发者以网络为媒介,以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支持、学习评价与反馈五个核心要素面向学生和用户对某门课程进行资源集中展示[1]。网络课程资源大多以微课、慕课、微课件等视频加文本的形式呈现,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纸质教材资源单一、封闭、静态、弱交互、可视化程度弱等缺点,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教学,拓展了传统教育的功能[2]。

一、“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教学实践及网络课程建设动因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也是农药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现代农药发展现状和创制途径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程序,树立研发、生产和使用新型农药的理念,掌握现代新农药创制的方法和原理,为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该门课程涉及农学、植物保护、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等诸多学科,主要围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展开,具体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前沿進展等。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交互弱,大多为静态学习过程,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不断充实的当下,适时引入微视频网络资源进行串联,可以活跃“教”与“学”的氛围。另外,该课程涉及药物作用靶标、分子合理设计、模型建立等一些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由于一些经典的实验原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拍摄才能呈现较好的效果。视频制作过程耗时长、难度大,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因此,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较少。没有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效率就很难有质的改善,因此“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对于“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和“线上线下”均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原则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3]。因此,在准备该门课程网络资源时,课程组需要非常注重人与物、人与人、人与技术的对话与交互,这样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对话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独立判断。好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既能反映出现代科学前沿研究进展,又符合当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基于以下原则:第一,针对制药工程或农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精选本课程网络资源内容,设计和制作出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学习效果的有效资源。第二,在资源质量把握上,尽量采用教学价值高的优质资源。第三,在资源建设规范中,严格把关,遵守教育部规定的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要求。第四,确保建设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原则,可以让教师、学生对选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制作,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基于上述原则制作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既可满足学生课堂在线互动需求,又可实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在动态可视化、情景移动交互、分享中获得更多体验和学习的乐趣。

三、“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过程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资源采用如下建设流程:第一,进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调研、资源搜索。按照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分割或重新设计,形成多个微型的、模块化的教学素材,同时搜索教学价值高的优质在线资源。第二,课程资源的制作。按知识点的内容(微课等相关要求)进行制作,每个知识点单独制作一个教学录像,每个微课录像控制在15分钟以内,短视频控制在2分钟以内。第三,教学课件微型化。将以前按章节为单位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分解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课件,教学素材微型化也为后续的教学视频录制提供方便。第四,课程资源的发布、使用及信息反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完成后,及时通过网络教育中心上传,并搜集用户访问量、使用频率等数据。第五,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并重新发布,评价审核。

按照上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流程,开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资源建设。比如,在第二章“新农药创制程序”视频PPT制作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4],对其核心内容进行简化,以新农药创制程序为中心,通过动画视频呈现该程序中的关键内容,如图1所示,在视频中逐一凸显、逐一讲解。再比如,在建设视频录像过程中,由课程组主讲教师分别录制该课程教学视频或者部分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慧教室课程教学录像、利用bandicut、Camtasia等专业软件剪辑视频(音频、字幕、叠拼、混视等)、上传、获取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等。

四、“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一)网络资源课前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网络课程资源与传统教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在每个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学生可根据教学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利用课程组教师精心制作的基于学生学习场景的“简短、震撼”视频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对预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好记录,并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积极准备课堂课件和最新文献,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网络课程资源课中交互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教学活动,答疑解惑,结合短视频对重要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在课堂上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互动交流。小班上课的课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者作用,引导和调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在讲解以靶标为导向的新农药创制过程中,调用模拟药物在生命体中穿透过程及其与靶标(比如乙酰胆碱酯酶)相互作用的短视频(大约30秒,重复播放一次),让学生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从网络资源中调用已知靶标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小分子逆向设计过程。此外,还可以将部分新靶标蛋白大分子的冷冻电镜照片或视频等最新研究进展带入课堂,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边界,激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开发新农药的动力。

(三)课后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后可以针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利用课程网络资源(例如试题库、互动体验软件等)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反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讲解或搜索网络中针对同一内容的更多精彩讲解,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领会和掌握。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课程组教师一对一互动,最终实现学生对新农药创制原理和方法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方法学的基础。

(四)面向大众课程资源的应用探索

在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和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创造丰富的网络课程动态资源,帮助网络用户有效开展在线学习。尽管目前关于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相对较少,但是,在国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强有力的推动下,众多涉农高校也将逐步开放网络资源,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也将为制药工程或农药学专业课程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在万物互联、AI赋能的时代背景下,云课堂、雨课堂、腾讯课堂、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优酷视频、华为视频、抖音、快手等诸多有内容但无精彩专业内容的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也必将由“娱乐带动”走向“有用带动”,由“大众好奇”向“专业”过渡。或许今天的专业内容难有较高的收视率,但没有精彩的、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作为桥梁,必将难以持久。“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也将由校内建设逐渐向外渗透,通过互联网终端用户的交流学习,有效提升目标用户对该专业课程的了解。

五、“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利用实践与反思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已基本建成并开始初步应用,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与初步应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值得深刻反思。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利用利弊分析

首先,在传统教学中涉及的难于理解、不宜讲清楚的内容适时引入网络课堂、微课和小视频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切换授课方式会使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注意力更集中。其次,教师前期一次性繁重劳动能够减少多次重复劳动,而学生可以反复利用网络资源多次学习。再次,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学习利用情况全程可追踪,特别便利的是学生可在线完成课程作业与考试,客观试题系统自动判卷。最后,网络课程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黏度,与此同时,即时通讯也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一对一的问答模式和交流空间,更好地寓教于乐。

当然,网络课程建设与利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前期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在整理教学视频、收集网络资源时因时间关系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过程中经常受到网络广告、游戏、非课程小视频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的网络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将改变该门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与之同时改变的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途径。为便于学生独立有效地学习该门课程,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应及时建设,比如“植物化学保护学”“农药学”“农药分子设计”“组合化学”等。开设这些课程的高等院校共同努力建设各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并及时共享,为“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生态资源的建设提供必要支撑,共同“组网”。此外,该门课程涉及背景知识,可以将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网络资源剪辑加工再上传,方便学生从相关课程资源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基于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的智能课程推送

智能信息推送技术是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与因特网、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和预测各种用户的兴趣或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向用户主动推送所需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5]。“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中的许多章节都可以独立成书,其相关内容和知识点都涉及不同的课程,在课程生态资源建设完备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喜好、进度自动推送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为未来新农药多元化的创制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可选、可用、可借鉴的优质资源,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学生利用该门课程网络资源,进而使专业的课程内容让大众受用,并能进一步引导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开展新农药创制培训、指导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崔苗,王静.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和思考[J].教育现 代化,2019(97).

[2]郝凯亭,邓祖道.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02(9).

[3]陈滔.保罗·弗莱雷对话型师生关系及现代价值[J].基础教 育研究,2016(13).

[4]文生兰,刘倩,韩艺兵.思维导图——高效学习的得力助手[J]. 高等数学研究,2020(4).

[5]刘军,陈伟.基于智能推送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J]. 高教论坛,2015(11).

作者:吴华 马志卿 冯俊涛

第2篇:农药开发背景

1.1.5.2 项目建设的背景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及沙漠化,可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因此只有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由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才能依靠有限的土地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现在,农药就像种子和化肥一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材料。

目前使用的农药种类从广义上讲,可以划分为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因其具有安全无毒、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而为公众接受并向前发展,但由于生物农药存在不易规模化生产且生产成本高、不易储存,在使用过程中起效缓慢等缺点,因此它的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面对生物农药的缺点,化学农药真好弥补了它的不足,化学农药具有结构修饰容易,起效快、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成为主要使用的农药种类。

的确,人类曾经依靠化学农药创造了许多奇迹,有效地防治了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保证了世界人口的生活问题,而且目前化学农药仍然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面积使用和大量不当滥用,以及农药的不可降解性,已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由此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因此,在2001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了POPs公约,公约要求列入名单的对环境具有持久性污染的农药和化工品禁止生产并逐步销毁;2004年1月1日起,欧盟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并实施了REACH制度,启动对农药的重新登记;美国也将采用与欧盟类似的做法;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这些措施意味着国际市场对高毒农药进出口将采取越来越严格的管制。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最近农业部又开始对氧乐果、甲拌磷、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8 种高毒有机磷和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等 3 种高剧毒氨基甲酸酯农药作出限制。为此,近10万吨高毒农药替代将为募投项目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专家预测,到2010年,高毒农药退出将给市场留下100亿元的缺口,而这样庞大的缺口,就需要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来替代。

农药这一特殊的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高效生产的目的。农药新产品、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可加快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改善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矛盾,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对发展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品种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并由发改委制订、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及国家发改委2006年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6年)》,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其开发、投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同时,原药生产向中国转移和中国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同步推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农药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全球农药生产向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转移趋势渐趋明显。我国农药工业的基础良好,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治理成本低,在国际上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未来的出口增长潜力还很大,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将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而且促使我国农药品种从高毒为主转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农副产品品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副产品的出口。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需要,对于加入WTO的中国而言,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原药及制剂新品种开发和产业化,替代现有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已成为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吡啶类杂环化合物毒死蜱、氯氟吡氧乙酸酯这类农药产品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它们的优点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尤其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政策下,替代同领域现有的高毒高残留品种,对我国农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3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建设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之一,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的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57-03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育信息服务以及科研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之一,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及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转型创新,发挥其教育辅助职能,而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该转型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1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的重要性

1.1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大数据的实现离不开当代通信技术,更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实现需要借助互联网,需要借助互联网更新传统行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创新发展动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的传播方式开始改变。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数据储存地之一,受大数据的影响,开始向大数据变革,其管理方式和信息资源储存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为了迎接时代潮流,更为了向现代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合大数据理念,进一步加快电子平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潮流。

1.2高校教育转型的新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冲击,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受到学生喜爱,在校园里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学校开始对校园现有的信息数据进行完善,引进多媒体设备,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同时,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和课堂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在这场信息化教学改革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始转变,其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3图书馆的新生长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学术文化中心,承担着文献资源保障的重要任务,顺应时代发展有其内在需求。互联网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服务自动化,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无数挑战,同时使其必须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入实体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实体图书馆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文献资源及电子平台的建设,注重资源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读者,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

2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的策略

2.1完善制度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无论是服务模式还是信息资源的储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足以说明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进入全新的时代。尽管如此,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仍比较落后,体现在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的不匹配、不完善。此外,随着高校图书馆读者人数的不断减少,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文献信息中心转变,由传统的学校信息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变,高校图书馆在这场变革中必须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为变革保驾护航。制度除了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更要确保其拥有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的顺利建成。

2.2加大图书馆硬件建设

2.2.1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是适应当前高校图书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能吸引读者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必定是技术先进、基础设备完善的图书馆。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设施的完善是其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随着选座预约系统、3D打印机等现代化先进设备引进高校图书馆,这些设备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吸引大批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学习。同时,高校图书馆配备现代技术设备,可以激发高校图书馆的内在活力,促进高校图书馆布局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知识需求,为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提供了条件。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科学和工程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向学生提供3D打印机的图书馆,工程学、化学、戏剧、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项目和研究中计算机模拟的数据进行3D打印。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服务打印出具有3D效果的物体原型,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调整与重塑,还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自己的模型作品。将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当代高校图书馆,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高校图书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重要保障。

2.2.2构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在设计学习环境时更加注重人性化,注重将图书馆设计成舒适灵活、方便快捷的学习场所。如:传统图书馆座椅往往采取统一颜色、统一质地和统一摆放的标准,而如今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始引进椭圆形布艺沙发和座椅,这些沙发、座椅的摆放多采用错落有致和动静结合的布局,既起到了美观的作用,更满足了读者的多种需求。此外,传统图书馆往往在设计上只规划出一个空间供读者学习,而现代图书馆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开辟了安静的学习空间和用于交流讨论的自由空间,这种动静结合的空间设计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开放、多样的学习平台。科技的进步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高等院校在建设现代化图书馆进程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线上学习平台,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满足高校读者的需求。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局限在图书馆内,而是将其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打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意味着摒弃图书馆内死气沉沉的标语和呆板的空间设计,构建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共享学习空间,在共享学习空间里,学生之间不分专业和年级都可以在此探讨与学习相关的内容,交流意见。此外,在这个共享空间里,高校图书馆应添置一些基础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电脑等,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

2.2.4调整服务布局,优化空间资源。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实体收藏空间开始受到制约。同时,随着电子资源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纸质书籍的利用率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高校图书馆及时调整当前收藏布局,在书库设计上应设计密集书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

2.3加大图书馆软件建设

2.3.1人才建设是关键。硬件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条件,而软件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在软件建设方面,应将人才作为第一要素。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有责任心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是成功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的关?I要素。①实施“走出去”战略。即通过岗前培训、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结合馆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高校图书馆为经验丰富的馆员提供短期培训的机会,使其保持自身知识的先进性,跟上时代潮流;为年轻馆员提供基础业务技能的深造机会,加快他们对图书馆业务的了解。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可以学习其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办法,又可以完善自身专业能力。②实施“引进来”战略。高校图书馆在招聘图书馆员时应优先引进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让他们把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带过来,借助其先进的方法和理念提高本馆的服务水平。

2.3.2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职能是为读者提供服务,鉴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当摒弃传统的服务方式,引进新型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服务于广大读者。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摒弃传统单

一、分散和被动式的服务模式,开展全天候的主动服务。如: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地点往往是固定的,服务仅在图书馆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引进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助设备等,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在学生考试期间经常是一座难求,学生需提前排队抢占座位,由此滋生许多矛盾。对于此类问题,高校图书馆可开发引进图书馆选座系统,使学生可以在线预订座位,这不仅解决了自习室座位紧张的问题,也避免了矛盾的产生。

2.3.3开展人性化文明服务。纵观国内外先进图书馆,无一不秉承人性化的服务原则。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人性化服务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必须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在座椅布局上,应当坚持动静结合原则;在多媒体设备、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的配备上,应坚持分散原则。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性化服务,不仅应注重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图书馆结构布局、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

3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构建系统、完善的学习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爱玲,刘新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挑战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3):147-149.

[2]李路.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68-70.

[3]任精举.“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43-46.

[4]郑丽娟.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开放学习的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3):80-82.

[5]童林泉,张灵聪.高校图书馆利用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3):156-158.

[6]肖琳.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贵图学苑,2016(4):52-54.

[7]黎小妮.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与实施路径:基于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对MOOC认知和参与程度的调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5):47-56.

[8]余鹏彦,陈珏静.面向泛在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7):13-16.

[9]赵蕾,杨九龙.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8):56-60.

(编校:马怀云)

第4篇:加强三资管理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三资管理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为会面提升我镇“三资”信息化管理水平,我们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建立市、镇、村三级“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解决当前“三资”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慢、监督缺乏针对性等难题。目前已在全镇完成各村全面推开。

一、组建班子,成立了镇信息化工作组,镇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经站、村会计为业务骨干。

二、多方联络,市农办、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沟通联络,掌握相关信息,加强组织谋划,明确“三资”信息化建设要凸显“六大功能”:专网运行功能、“三资”管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信息发布功能、业务提醒功能、全程监管功能。

三、广泛调研为确保清产核资开展顺利,首先在全镇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各村“三资”管理工作底数,重点掌握各村“三资”管理电算化工作水平、从事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情况等。

四、高标准、大投入。在建设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中,以“科学谋划、打造精品、注重实效、安全运行”为思路,已投入20多万元,超前配置,一次性采购了高配置服务器、精密扫描仪、高性能电脑、触摸一体机等实行专线、专网、专电脑、专人操作,规范操作流程业务培训,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并通过现场演示,对软件产品功能模块,包括资金管理(账务处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用户平台管理、财务公开、综合查询(监管)及触摸屏查询等,通过集中培训,实现了市、镇、村多点网上业务处理、查询统计、适时监控,构建了覆盖全镇的“三资”信息采集、处理、审批、监督机制。

在建设目标上,镇实现业务处理、查询、统计汇总、监管、审批等功能;村实现公开查询功能。在时间要求上,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市、镇、村三级“三资”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硬件配置到位、软件安装到位,“三资”同步由手工记账转换到软件系统操作,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5篇: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教学中心实验室运维服务,逐渐面临着课程多变化快,实验室设备、软件多样化,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很难全面的对实验教学工作提供较高质量的支持和保障。故为了适应教学中心的发展对支持部门的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服务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师生服务,同时体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特点,决定联合采用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和工具,规范化、流程化实验室运维服务过程。

实施方案

基于客户对网站、实验室预约和服务管理的整体需求,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集展示、管理和服务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包括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实验室预约系统和实验室运维服务系统三部分。其中实验室预约系统和实验室运维服务系统组成实验室管理系统。 教学中心网站和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以网站作为用户入口,方便教师和学生浏览,且同时体现展示宣传功能和应用功能。

实验室运维服务系统采用先进的IT运维管理系统,结合运维流程梳理和改进,对内部服务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由实验室预定系统产生的预定信息和从网站提交的服务保修请求自动在运维管理系统中生成服务工单。基于对系统安全的考虑,加强了从底层代码级严格防范各种入侵攻击,完善数据保护措施和应用系统自恢复能力,确保数据安全、快速地从故障恢复。

网站:

通过深入调研,并对比多家兄弟教学中心网站,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框架进行重新规划和组织,以突出实验教学、实验室资源等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中心发展规划,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新增实验教学论坛,常用教学软件、工具下载等模块。

通过搜集、整理教学中心现有教学资料、课程文档等,进行分类、筛选,定制课程展示的栏目和内容。其中包括详细的课程介绍,授课教师介绍,教学方法,典型教材、课件,心得体会等栏目,突出其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和特点。 为了体现实验教学在校内外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在网站内集成了实验教学BBS论坛系统,方便校内外师生对课程、实验、学术问题等开展网上交流。网站布局基于传统的导航栏和栏目分块设计,稳重大方;配色多采用清晰明快且具有现代感的颜色,以体现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和管理上不断创新,并走在同行的前列。

实验室管理系统:

对于实验中心来说,对实验室的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的预约管理和实验室运维的管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学上的深刻理解和探索,,试图在高校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新方法。 通过详细调研,充分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问题,理解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分析实验室使用者的使用范围、流程和习惯。根据调研结果,整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管理需求,完善系统设计。

实验室预约管理覆盖实验室资源信息维护,实验室查询和预定,统计等内容。实验室运维涉及日常的实验室设备维护,故障报修处理,巡检和系统软件安装与使用,实验室教学准备等具体事项。实验室预约管理和实验室运维管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实验室预约能够触发实验室运维事件,对运维事件的良好快速处理能够促进实验室更好的为师生服务,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两者在工作流程和管理结果上的结合,给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合上述思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计了基于校日历的实验室资源展示和预定管理系统。实验室使用者可通过查看日历上的颜色标注了解实验室空闲情况,并点击校历上的日期课时进行单次、批量实验室预定。同时,该系统还包含完整的学期管理、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和预定规则管理,预定冲突检查和预定历史记录等功能。为了满足实验室管理上的需要,系统还提供了实验室预定情况统计,课时统计等报表。

实验室被预定以后,需要工作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准备、设备调试等运维工作。教学中心实验室的运维工作由IT服务中心中心负责,在本方案中我们为其提供了先进的IT运维管理系统作为日常运维管理工具,为了统一运维管理流程,简化步骤,实验室的预定结果会自动发送到运维管理系统,并生成运维工单,工单的内容包含实验室的使用时间,要用的软件和教具等,以及需要完成准备工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可对自身的运维工作进行统一记录、提醒和跟踪,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对下面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和考核。

通过将实验教学中心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整合,业务系统与服务系统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需要服务管理软件一套 服务器及相关设备一套

第6篇:《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要点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2.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目标,为卫生管理与决策人员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提升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 《指南》从概念层面和逻辑层面上提出了对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和信息要求。概念设计是在对各个业务应用抽象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设计;逻辑设计则是提出了技术实现的要求和方法,并不考虑具体硬件和软件选择,保证各建设单位,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同时又能满足整体性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要求。

4. 《指南》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利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应用整合技术,为用户提供统

一、方便的信息服务。设计内容包括信息标准技术、应用集成技术、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技术、门户与安全平台、以及系统部署和运维机制等方面内容。

5. 《指南》根据综合卫生管理目标要求,界定了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边界范围、技术路线、发展策略,提出了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业务需求、数据标准体系、系统架构、技术架构、安全体系设计等设计参考依据,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管理者、业务用户、系统开发和建设实施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第7篇:

上一篇:报关员职业规划下一篇:推广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