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精准定位及对策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71县市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该地区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分布广,扶贫先扶智,随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这成为继西部大开发后,国家对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又一战略性政策支持,武陵山片区作为一个跨越四省市的经济发展落后山区,尤其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其发展状况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关系紧密。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职责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民办教育的精准定位,无疑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成功的重要一环。

二、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的精准定位

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受各种因素制约,文化教育落后是其根本原因。国家对武陵上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启动,对于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发展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随着服务“三农”和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公办学校招生规模严重超额和人们对高、精、尖教育的需求,原有的办学规模和培养模式适应不了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其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面对日益突显的问题,武陵山片区的教育改革必须走多元华发展道路,民办教育是短时间内对该地区教育最好的补充,民办教育发展要精准定位,既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以武陵山片区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并寻求特色发展之路,对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

民办教育对我国的教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满足武陵山片区对教育选择多层面的需求,随着国家颁布一系列扶贫政策,武陵山片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子女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品质的优质教育快速增长。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包括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武陵山片区人们对教育的多元化、优质化需求。

(二)弥补地方经济落后教育经费不足

由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落后不均衡,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教育均衡化发展,而民办教育发展可以弥补该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补充了政府单一投资教育的体制,变通为吸纳社会、企业、个人等资金,实现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教育的模式,这样既能扩大教育资源,又能增加教育投入,弥补地方政府对公办教育投入的不足,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

(三)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

民办教育具有名、优、特的品牌机构,也有小、灵、活的培训中心,它们充分利用大量社会闲置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教育资源更加灵活优质;同时这些机构还聘用一些离退休、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和干部,发挥他们的余热,提供老有所为的工作平台;而且民办教育机构师资流动性大,每年大量招聘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地区教育培养优质的师资,还为公办学位紧张的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对武陵山片区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促进教育公平

民办教育既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选择。民办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国家公办传统的单一办学体制,形成民办、公办、合资等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创造了一个竞争的教育环境,民办与公办之间、民办教育之间、合资教育与公办民办之间竞争,这样既增强了民办教育的服务意识和办学效率,又也促进了公办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管理质量。民办教育灵活机动的教育观念和办学体制,为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也有许多办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值得公办学校学习借鉴。

三、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对策

(一)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融合、协调发展,武陵山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扶贫攻坚是国家政策,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国家通过扶贫攻坚政策为教育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也为武陵山片区教育扶贫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脱贫致富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族群众特别是贫困人群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二)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武陵山片区因为地理位置、历史、民族风情等因素,对民办教育等新事物发展应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务实探索、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教育扶贫与改革的强大动力,深化优先发展地区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促进区域内民办与公办教育的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在相关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区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多元化教育新格局。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民办教育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快武陵山区域经济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步伐。同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把民办教育列入政府工作中,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促进各种教育资源最优配置,给于政策和经济支持,满足民办教育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提高区域内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让少数民族群众受益。

(四)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机构想持续、健康发展,可以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身特点,尽快出台促进武陵山片区各地域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对我国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为帮助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公办教育可以主动给民办教育让出一块市场份额,同时,扶持推出一部分教学质量好、办学资质强、有一定的办学规模的重点民办教育机构办成品牌。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的教育负担,又可以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创造一种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相互促进、公平竞争、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五)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

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与教育发展广大干部群众是主体,民办教育靠社会资本经营,有很强的自主性,要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灵活机动和特色分明的特点,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也要联合当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和经济投入力度,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民办教育事业,解决片区教育扶贫的特殊困难。

摘要:武陵山片区是国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经济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受各种因素制约,文化教育落后是其根本原因。民办教育在该地区起步较晚,发展慢,怎样有效的和地方教育协调发展,精准定位,提出了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精准定位,对策

参考文献

[1]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国开办发[2011]95号.

[2] 李立民.精准定位破解难题推进学校发展[J].宁夏教育,2017(2):30.

[3] 吴华,周谷平,陈健.西部地区民办教育发展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Z2):8-17.

[4] 马艺桐.甘肃临夏地区民族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3):153-156.

[5] 秦平.试论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教育教学,2008(7):50-51.

[6] 何克昌,贺良林.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9(7):179-180.

上一篇:手术室专业腹腔镜护理组的设置及培训下一篇:浅析现金管理内部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