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家山武陵梦寻——武陵山水画创作浅谈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陵山是盘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周边一块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片连绵山水, 因喀斯特地貌、石壁悬棺、湘西赶尸等传说, 又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熟悉的人都知道, 中国著名花鸟绘画大师黄永玉是武陵山湘西人。然而, 走出去的黄永玉, 却很少涂抹家乡这一方山水风情。这恰恰留给了武陵画坛的后俊们一个展露才华的天赐良机。

武陵山水是指广义上的武陵山脉, 包括湖南周边五省七十二县市。为了表现出武陵山水独具特色的秀美风光, 我先后用了近15年的时间, 走遍了湖南周边的五省七十二县市, 对武陵山脉的地形地貌及历史人文特色均作了系统的比较与研究, 师自然、师造化、师我心。我画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千沟万壑和日月星辰无不浸润着我对武陵山水的真切感受和情感。我愿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创立武陵山水画派的事业中去。

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 我既注重传统绘画技巧的学习, 也受到西洋绘画理论的熏陶和滋养。在传统艺术理论指导下, 我临摹历代名画, 参透传统艺术经典, 汲取董其昌、仇英、关仝等历代大家的艺术精髓并强化书法用笔, 提升线条的审美意趣, 同时大胆出新, 赋予笔墨时代新审美、新气象。四十余年来, 我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精神, 理论与实践并重, 技艺精进, 从而使我的山水画创作注入了深厚学养和人文情怀。

谈及画派, 我们知道, 画派是绘画发展的产物, 是绘画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 是没有画派的, 因为那时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人们集体的创作,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家及绘画思想, 因此也就没有形成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

从六朝起, 作为文人学士的专业画家相继出现, 专篇的中国画论著不断问世, 画家有明显的师承关系, 且出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所谓“画乃吾自丽” (东晋王广语) , 于是绘画流派开始出现。

唐代山水画, 有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派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派。

五代后梁荆浩, 关仝的北方山水画派和南唐董源、巨然的南方山水画派是五代两宋山水国两大流派。“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北宋郭若虚) , 指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形成了五代两宋绘画的两大流派。

两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 为南方山水画派之支派。画竹, 则有文同、苏轼的湖州竹派, 元代李衎、赵孟顺、吴镇、柯九思, 都是其继承者。

明清画派纷呈, 以山水画为最, 次花鸟画, 次人物画。山水画, 明前期有戴进、吴伟的浙派。学吴伟者, 又称江夏派, 为浙派之支派。中期有沈周、文徴明的吴门画派, 晚期有董其昌、陈继儒的松江画派。

近代, 有赵之谦、虚谷、任颐, 吴昌硕等人的海上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岭南画派。

画派的形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觉形成的, 即由一些志同道合的画家自觉地组织起来, 成立一定的组织, 公开打出自己的主张或艺术纲领, 有一支创作队伍和代表性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便形成了自觉的绘画流派。如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

一种是自发形成的, 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画家及在他们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形成的画家群, 有相近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及表现方法, 但无组织, 无共同纲领或艺术宣言。

我的武陵山水画注重画中的线与墨并用, 以浓淡相间的墨法表现山石的植被和光影, 又用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 勾勒出被风化后的山石裂缝和结构, 画中的线与墨交相呼应, 融为一体, 富于变化, 气韵飞动。我在创作中擅长用斧劈皴、马牙皴, 以表现武陵山水独特的形质。此外, 为提升画作内涵, 我多次去武当山、梵净山取其灵气。如我的《春山清露滴幽林》, 写出了天地澄明、雄浑大气;《武陵叠翠图》中的山石、树木、云雾、大雁等意象, 勾勒出一种原始、神秘、深邃的美学意境。

焦墨创作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采用纯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渗透渲染作用作画。焦墨技法的难点, 在于浓墨中不掺入任何水分, 却使画面具有滋润感和层次感。如我的焦墨八尺四季四条屏《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等画作, 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 我以干笔作墨骨, 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 令苍松翠柏等姿态各异的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 同时也使其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笔者认为, 武陵山水画派的创立, 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重视师法自然与传统, 在写生的基础上形象而又艺术地呈现出山川风云流转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 表现出气象万千、亘古苍茫、幽怨广袤的意境。作品的角度、深度、广度要超越传统的山水画, 是真正“从大自然中来, 得江山之助”的具有天然之美、天性之美、天趣之美的笔墨图景。一切都经过了独有钟情的选择和强化, 一切都蒙上了天人合一的静气, 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 显示着画家与众不同的山水视野和一种独特的山水情怀, 应该是有继承也有创新, 在自然中体味着前贤之法, 在自然中创造自家之法, 把古老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传统技法放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中重新构成, 让传统的理法有机地融人自然世界的山光水色之中, 使作品高于现实、超越自然, 赋于其现代精神。

二是继承前辈画家侧重以线造造型的传统。要始终以线为画面的基本结构, 并随着图示的需要与表现对象的形态及情景的不同, 变幻着笔法的样式与节奏, 达到实写与虚写的相补, 写实与写意的浑然。这种笔墨不在意笔笔有出处、处处有来头, 而是重在宣泄激情, 表达自我, 呈现精神。仔细察之, 是以书法笔意入画法为特点, 着重于整体气质的宏大景观。

三是时代气象。要突破古代画家笔下的疏淡、清逸、冷寂的阴柔之境, 画家必须拥抱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热情, 以自然风光为载体, 在回归了部分传统文人画内涵与气质的基础上, 由曲高和寡向趋于亲近人生的现代化转化。

唯其如此, 武陵山水画派方能呈示出中国画艺术阳刚大气的正大气象, 并与传统的山水图式拉开距离。才不会囿于樊笼地迭出我之为我, 我之我法地重塑所追求的对象。从而, 便成就了建立一个画派的可能。

摘要:我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 自幼爱好绘画, 用画笔表现家山, 是我儿时便萌生的梦想。青年时代考入怀化学院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求学于易图境等名师, 后到中央工艺美院、北京荣宝斋画院进修中国山水画, 师从张仃、李燕、程大利等名流大家, 视野逐渐开阔。数十年来自己矻矻终日、孜孜以求, 潜心绘事。自20世纪80年代初, 我就开始武陵山水画的探索。

关键词:武陵,山水画,继承

上一篇:安林煤矿移动瓦斯抽放泵站在26082工作面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