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武陵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吴武陵

吴武陵其人其事

叶 航

据《江西通志稿吴氏族志》载:濮阳吴勔热衷于悠游名山大川,当他经过江西贵溪时,见这里山清水秀,便深深爱上了这块宝地,于是举家迁居于此。其后裔非常发达,成为贵溪的名门望族,贵溪翰林桥吴家、仰潭吴家都是吴勔的后裔。吴勔在贵溪生有五个儿子,其中吴武陵(约784—834)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一位很有个性、很有特色的作家。在整个唐代的江西散文作家里,他的成就首屈一指;在中国散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新唐书•艺文志》载:吴武陵有书一卷,诗一卷,《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但他的著作大部分失传,《全唐诗》卷479存其诗二首:《贡院楼北新栽小松》、《题路左佛堂》;《全唐文》卷718存其文七篇:《上韩舍人行军书》、《上崔相公书》、《遗吴元济书》、《遗孟简书》、《谏窦易直》、《新开隐山记》、《阳朔县厅壁题名》;《贵溪县志》收其诗两首:《长陇山》、《龙虎山》。由于吴武陵仕途坎坷,官位不显,晚遭厄运.身后冷落,因此后人对他知之甚少。

阴错阳差中进士

史书对吴武陵的记载始于唐贞元末年(公元802—804年)。唐朝“政府”有一个传统:凡家庭贫困的举子进京赶考前可以向地方长官申请资助。这年,青年才俊的吴武陵准备进京赶考,临走前照例向饶州刺史李吉甫请求帮助。然而李吉甫态度傲慢,只送给了他五匹土布和三匹丝绸。吴武陵嫌少,很不高兴,竟将绸、布退了回去,并附了一封信给李吉甫,信里言辞很是不敬,还数落起李吉甫的父亲李栖筠的旧事。

原来李栖筠当年赶考时也很窘迫,于是进见维扬护军宋甄请求帮助。宋甄架子很大,对李栖筠不理不睬,李栖筠便当场吟诗一首:“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有空归。严霜昨夜侵人骨,谁念高堂未授衣”,宋甄方才送了点薄礼打发李栖筠。

李吉甫见信又气又恨,心里很是惶恐,担心吴武陵将此事到处张扬。天黑后,李吉甫急于召见吴武陵,并送给他两百斛(一千公斤)大米。此后李吉甫对吴武陵一直记恨于心,而大大咧咧的吴武陵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把李吉甫给深深得罪了。

几年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吴武陵再次进京赶考,冤家路窄,当年的饶州刺史李吉甫几年工夫步步高升竟爬到了宰相的位置。这年的科举考试由礼部侍郎崔邠主持,崔侍郎将放二十七人及第,他拿着录取名单去相府给李吉甫过目。李吉甫见到崔侍郎突然想起吴武陵今年也来赶考了吧,并联想到几年前吴武陵对他的无理和羞辱,心里怒气难消,还没看名单就迫不及待地问:“吴武陵中了吗?”崔侍郎一听,以为吴武陵是李吉甫要推荐的人,虽然吴武陵名落孙山,但他急中生智,赶紧说“中了!”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李吉甫接旨”的喊声,李吉甫急忙出屋接旨,崔侍郎不慌不忙地拿出名单,在第二十七名的后面加上了吴武陵的名字。好一会儿,李吉甫回来了,接着刚才的话说:“吴武陵这小子是个粗野之人,怎么配中进士呢?”崔侍郎一听,这才明白原来李吉甫是不想让吴武陵中举,阴错阳差,反倒为吴武陵的落榜扭转了乾坤。面对白纸黑字,骑虎难下的崔侍郎心里一个劲地骂自己自作多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只有将错就错,他说:“吴武陵的品行我倒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的文笔很好,现在名单已经定了,怕是不好更改了。”李吉甫不好多说什么,也只有顺其自然。

吴武陵向李吉甫请求资助没有如愿,竟揭人家的隐私,年轻人真不懂事。而李吉甫却企图以断送吴武陵科举前途作为报复,也实在是过分。看来“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是因人而异的。

最有意思的是放榜那天,吴武陵看到自己的姓名派在榜的最后,竟指手画脚地对旁边几个朋友说:“想不到崔侍郎今年把榜排倒了。”意思是他本来是顺数第一名的,因为排倒了榜,才使他变成了倒数第一了。当时周围的人听了这句话都很惊讶,吴武陵确实有点恃才狂傲。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登第的隐情,如果知道,不知会作何感想?当然,吴武陵原来榜上无名跟他的才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时行朝廷命官公荐人才,而他不谙也不屑此道。但吴武陵确有奇才,不久便官拜翰林学士。

永州结识柳宗元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走马上任才一年的吴武陵便被李吉甫抓住把柄贬到永州去了。在永州,吴武陵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柳宗元十分高兴这位年轻人的到来,对他另眼相看,并引为知己,彼此惺惺相惜。柳宗元对吴武陵的文章赞赏有加:“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吴武陵对大自己十几岁的柳宗元非常敬重,把他视为良师益友,常常虚心请教,而柳宗元则以“仆滋不敢”的谦恭相待。他们经常诗文唱和,秉烛夜游,成为患难之交。

在永州,柳宗元很多诗文作品都写到了吴武陵,如:《贞符并序》、《复吴子松说》、《同吴武陵送杜留后诗序》、《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小石潭记》、《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等,其中有些大作还是在吴武陵不断鼓励和再三督促下完成的。从中可知,吴武陵是柳宗元贬永州期间在学术研究上互相切蹉交流不可多得的文友。

当吴武陵得知柳宗元因被贬永州而中断了《贞符》的写作时竟“叩头邀臣”说:“此大事,不宜以辱故休缺,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以核万代。”在吴武陵的极力劝说下,柳宗元终于“不胜奋激,即具为书”。

《非国语》是柳宗元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吴武陵读完《非国语》初稿后大加赞赏,使柳宗元受到巨大鼓舞,并对完成这部论著充满了信心。

吴武陵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柳宗元曾由衷评价他:“吴武陵,刚健士也„„”。元和二年镇海节度史李錡谋反,睦州刺史李幼清(后叫李睦州)因不愿为其所用而被诬陷。李吉甫讨平叛乱,李錡被杀,李睦州的冤案自然大白于天下,但令人气愤的是朝廷却没有给他官复刺史原职,而是降级为永州员外司马。李睦州自己缄口不言,吴武陵却“怀不能忍”,“于是踊跃其诚,铿锵其声”,勇敢地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柳宗元“闻吴之先言者,激于心,若钟鼓之考,不知声之发也,遂系之而重以序”,从而激发了内心压抑很久的心声而奋笔作序。《序》文中吴武陵为朋友、为正义慷慨陈词,不畏险恶的形象跃然纸上。

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回到长安,但他念念不忘患难与共四年的柳宗元,多次向新任宰相裴度和工部侍郎孟简陈述柳宗元的不幸,请求他们帮助柳宗元调出穷乡僻壤。后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虽然官位升了一级,但柳州比永州离长安更远。吴武陵又对斐度说:“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他还写信给孟简:“古称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霆砰电射,天怒也,不能终朝。圣人在上,安有毕世而怒人臣邪?且程、刘二韩皆已拔拭,或处大州居职,独子厚与猿鸟为伍,诚恐雾露所婴,则柳氏无后矣。” 由此可见吴武陵为人正直、仗义,对朋友忠诚不渝。

伯乐相马荐杜牧

太和初(公元828年),吴武陵入为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崔郾受命于东都洛阳任主考官,一时中书省、尚书省、黄门省的大员一起涌向常乐传舍,盛况空前。

这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也来赶考了。考试前,他先找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请吴太学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在当时这种走后门的行为叫“行卷”,就是应试的举人把自己撰写的诗文做成卷轴,投送至公卿大臣之门,以求得到推荐,是公开操作的。若不按照惯例向权贵们行卷,反而会被认为你目中无人,恃才自傲。

杜牧此前混迹江南,沉迷酒色,无所事事,吴武陵早有耳闻。今日见他相貌清雅,举止有度,倒有了几分好感,待看完《阿房宫赋》后,不由得刮目相看,拍案叫绝:“‘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之扰扰,梳晓鬟也„„’写得好!写得好!真乃神来之笔!先生有济世之才,为何„„”进而劝他不要自暴自弃,要洁身自好,力求上进。杜牧听了吴太学的话大受鼓舞,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事后还写下了著名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诗句。

吴武陵收起《阿房宫赋》赶紧骑着驴子去见崔郾,崔郾听说吴太学来了,很惊讶,立即迎了出去。吴武陵说:“你以德高望重为皇帝选拔人才,我怎么能不帮你略尽微力呢。前几天,我在太学里见几十个学子围在一起读一本书,大家又是赞扬又是鼓掌。待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是在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我看这个杜牧真有扶佐君王的才华。你这个主考官日理万机,恐怕读不到这篇文章。”说着便从袖中取出杜牧的文章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高声诵读了起来,崔郾听后发自内心大加赞赏。吴武陵趁热打铁地说:“那就请你选他做状元吧。”崔郾面露难色地说:状元已经定了。原来,有人比杜牧先走了后门。吴武陵只得降低要求,请求将杜牧取为第二名或第三名。想不到就连第四名也被人捷足先登。吴武陵说:“实在不行,就第五名吧。”崔郾未及作答,吴武陵愤然对崔郾说:“取不上就算了,把《阿房宫赋》还给我!”崔郾赶紧赔着笑脸说:“我答应你”。崔郾转身回到屋里对在座的官员说:“刚才吴太学帮我选中了一位第五名的人。”人们纷纷问是谁,崔郾说:杜牧。有人说杜牧这个人生活作风不好,崔郾说:“我已经答应了吴太学,杜牧即使是个杀猪卖酒的,也不能更改了。”

这样以来,尽管杜牧才高八斗,也只能屈居第五名了。不过对于这个名次,杜牧自己倒很满意。皇榜发布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真是春风得意。

都说性格即命运

吴武陵虽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行为轻佻,又喜欢揭发别人的阴私,跟不少达官贵人都发生过冲突。因此,很多人都怕他。

大和六年(832年)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被召为兵部尚书,第二年又升为宰相。当时吴武陵任韶州刺史,一次因经济问题被人告发,办案人员在李德裕的指使下对吴武陵很是无理,吴武陵看到此等得志小人非常气愤,于是在路边佛堂里题诗曰:“雀儿来逐飏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其桀骜不训的强悍之态可见一斑。事后吴武陵被贬为潘州司户参军,不几年便郁愤而逝。

第2篇:武陵春

《武陵春》教案

王汉平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猜个谜语。请看这副对联:“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1. 教师范读

2. 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3. 二生读,a告诉我你的朗读是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b.你从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4. 大家一定很好奇作者为何有如此愁怨呢?这和作者当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屏显:写作背景

5.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请你再次动情朗读读这首词。 三:品悟愁情

这几位同学动情的朗读,一下拉近了我们和李清照的距离,仿佛悲伤感怀,愁怨深重的词人就在我们面前。

1. 请你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词。【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2. 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一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哪些词句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愁情。 3. 这些句子中觉得写得最生动最富有特色的词句是?(比喻手法,将无形的无法触摸的愁绪写成有形有重量的东西,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让读者读了不为之担心。突出了愁的深重。)【读】 4.回头再看整首词,词人的情感是否一直处于愁闷低沉状态,有过一丝变化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

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 ,直接抒情,细节传愁,比喻摩愁等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中愁云笼罩,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5 .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上会处理得比刚才更好,请各位同学深深沉浸在一代才女的文字中,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朗读。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四:闲话愁思

李清照是写愁的大家,用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写成有形的,写出了愁的重量。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经典的写愁的名句。你能说出几句吗? 1. 用了比喻手法的名句: 愁是 ,诗云: 愁是 ,诗云: 1. 我的比喻句:

五:剖析愁怀

李清照一生写了大量的愁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她就如一眼愁泉,愁思愁语愁绪汩汩向外冒。难道她天生就是愁种吗?我这里有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三首。 屏显: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一生读。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2.是什么原因让活泼热爱生活的李清照成为了“满纸愁怨语,行行辛酸泪”的这样一位妇人?【小贴士:可以从词人的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去思考】 3.师总结: ”

是啊,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多舛的命运,世人的冷眼嘲讽。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满腹愁怨。

不由让我们想起江河的诗歌中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推荐篇目:《一剪梅》,《声声慢》........

第3篇:武陵

武陵区公务员法实施情况工作汇报

一、全区公务员基本情况

全区行政机关(含党委管理部门)共有编制xxxx名,其中:行政编xxxx名,机关占用事业编xxxx名,参公编xxxx名。有在职公务员xxxx名(含参公xxx名),其中:少数民族xxx名,占xxxx%,女性xxx名,占xxxx%,;中共党员xxx名,占xxx%;研究生学历xx名,占xx%,本科学历xx名,占xxx%,专科学历xxx名, 占xxx%,中专及以下学历xxx名,占xxxx%;35岁以下xxx名,占xxx%,36-45岁xxx名,占xxx%,46-55岁xxx名,占xxx%,56岁以上xxx名,占xxx%;厅级x名,占xx%,处级xxx名, 占xx%;科级xx名,占xx%;科员以下xxx名,占xxx%。

二、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主要成效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以来,全区按照“一年入轨,三年建制,五年完善”的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成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做好实施公务员法准备。

为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做好公务员实施入轨工作,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区对公务员法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文件精神,2006年8月,我区成立了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县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同时,设立了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人大办、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全区的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也落实了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公务员法工作。

(二)认真部署,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辅导

公务员法颁布后,全区党政机关深入开展了学习宣传公务员法的活动,把公务员法纳入了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内容,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对公务员机关领导和工作骨干进行辅导,各单位认真组织公务员学习考试,参学率、合格率都达到100%,在全区营造了学习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公务员登记

按照公务员登记的有关要求,成立了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业务培训、明确政策界限、严格审报程序,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第一批登记的行政机关xxx个,公务员xxx名,参公单位xxx个,参公人员xxx名,暂缓登记xxx名,不予登记xxx名。第二批参公单位xxx个,人员xxx名的登记报批工作正在进行。登记工作实行了政策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和登记结果公开的公示制度,开通举报电话,使登记工作置于组织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严格政策界限,对违规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作出了不予登记或调离处理。全区公务员登记工作组织严密,进展顺利。

(四)规范职级,认真执行公务员工资套改政策 按照《公务员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设置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规范非领导职务名称,加强了非领导职数的管理。全区公务员中有正处级7名,副处级46名,正科级407名,副科级417名,科员xxx名,办事员xxx名,进行了工资和津补贴套改,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得到落实。

(五)严格管理,不断完善公务员录用、考核与奖惩

全面建立了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录用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实现了全省统一网上报名,统一组织笔试,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资格审查、面试、考核和体检,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区人大、政协参与监督的工作体系。从2006年以来,全区共录用公务员xxx名,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xxx名,接收军转干部为公务员xxx 名,从事业单位公开选拔6名优秀人才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5名,少数民族xxx名,占xxx%,女性xxx 名,占xxx%,硕士研究生xx名,占xxx %,本科xxx名,占xxx%,专科xxx名,占xxx %,中专以下xxx名,占xxx%,35岁以下xxx名,占xxx%。我区的公务员录用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公务员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全区五年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评选优秀xxx人次、称职xxxx人次、基本称职xxx人次、不称职xxx人次。共处理涉及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贪污贿赂、工作失职等xxx名。

(六)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全区按照公务员法有关培训和省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公务员初任、任职和更新知识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举办培训班培训新录用公务员xxx名,新任副科级干部xxx名,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了100%。组织公务员开展《公共管理核心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培训考试,合格达100%。使全区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中,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公务员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再加上人事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这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

(一)学习宣传不够深入。少数单位对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存在应付状况,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它作为重要的学习宣传内容来抓,少数公务员对具体法律条文熟悉不够,理解不深,一知半解,法律意识不强。

(二)超编混编用人现象突出。部分机关存在超编使用人员,长期借用乡镇公务员,有的乡镇长期编制空缺,人员不足,年年招录,年年缺人,给乡镇和部分单位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全区机关占用事业编制现象较为突出。

(三)非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健全。依照公务员法规范管理后,非领导职务设置、规格和职数受限,在区县市不设置副调研员、调研员,乡镇街道不设置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位,使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狭窄,有的公务员担任科级实职十多年退下来还是科级,有的年龄已40多岁,工龄20多年的工作骨干难以晋升非领导职务,有的非领导职数还没有用足、用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培训工作缺乏对性。公务员培训中注重抓培训过程,而忽视了培训评价效果考核,缺乏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培训效果不明显。

(五)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公务员年终考核采取通用的量化标准来对所有的公务员单位岗位职责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的可比性不强,有的单位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完全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达不到最终奖惩的目的要求。

四、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公务员法的学习和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使广大公务员充分认识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对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公务员素质、保障公务员权益的重大意义,广大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人事工作者全面掌握、熟悉乃至精通公务员法的内容,使公务员法在我区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进一步增强编制管理意识。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把编委所核定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作为配备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依据。杜绝不按编制和职数限额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和晋升,控制在行政单位增设事业编制的内设机构,防止将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混用等现象,对于现有的超编、超职数以及行政编、事业编混用等情况,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消化解决,从而逐步实行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管理。

(三)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公务员录用和培养力度。要继续设置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公务员岗位,确保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录用为公务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公务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公务员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对现有的公务员,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改进培训方法,建立适合公务员特点的培训制度,立足解决综合能力不强,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增加投入,将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五)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长效机制,制定与公务员法相衔接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等相关办法,充分利用考核成果发挥奖惩激励机制作用。加强非领导职数的管理,健全正常晋升机制。

(六)进一步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要积极探索公务员交流办法,逐步建立健全公务员交流轮岗制度。继续坚持在公务员机关内设科室中开展竞争上岗,切实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优秀公务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4篇:《武陵春》教案

武 陵 春

教学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4、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一、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看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 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们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 品味语言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同学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闭上眼睛细想,风住尘香花已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三言两语即可。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看,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沉重感。 [齐读]

四、知人论事,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里曾经如此活泼快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载不动的愁里究竟有什么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则背景资料,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吧。咱们班谁的声音比较宏亮的!

来,你来展示一下你的声音吧!

PPT6:北宋“靖康之变”后,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学生:读

师:读得很响亮,师:你从这则背景资料里读出哪些愁?你来说说? 生:丈夫去世了

生:国破家亡,还要流落异乡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师:你呢?

生:只身流亡之苦

师:你为什么要加“只身”呢?

生:这时候,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哪个更苦?

生:后面的

师:是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将词人的愁凝成一个重字,别说是词人自己,就是我们的心灵之舟也难以承载吧!

师:咱们再一起去感受这许多愁!

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沉重的愁,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

教师朗读《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

六年前的春风又吹起来了!我心相依的夫君呢,却永远留在了石头城的黄泉下。十年前的金戈铁马消失了,我大明湖畔杨柳的倩影,却永远留在了我子夜不眠的乡愁里。

谁与携手,春风中同看庭前花开花谢?谁与同行,暖阳里聆听檐下归燕呢喃?

明诚君的花落了,我的世界不再有春天!更何况人间四月,春天的花都谢了。江南的阳光虽然明媚,可怎能融化我心海三千六百个日子日复一日凝成的坚冰?

明诚君与我一同收藏的金石还有几片,那是一份记录,一份见证,全写着劫难、流离、飘零!

人说金华城外的枝头残花还在,那是春天最后一树梨花吗?

我多想走近你啊!但双溪的扁舟啊,你怎能载得起我三千六百个日子层层叠起的浓愁? 或许《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包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下面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去体会感受这份愁情!

六、 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等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板书:

武陵春

直接抒愁 细节传愁

愁 触景生愁

比喻摹愁

第5篇:《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她是——(李清照)。

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师展示屏幕总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金军挥兵南侵,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到浙江。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如梦令》《醉花阴》)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

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 1. 反复诵读,熟能成诵。 2. 把握感情,领会意境。

3.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 4. 重点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5. 难点意境的领会

三、学习新课

1. 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总结强调个别字:“拟”nǐ,打算的意思,“舴艋”zé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载”zài装载(多音字)

2. 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3. 精读赏析

探究交流活动一

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

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

生思考交流 教师灵活总结

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 (生:朗读)

探究交流活动二

师:<1>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2>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 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 (生答)

<3>作者最终成行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 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探究交流活动三

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

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4.活动四(反复朗读课文,体现本节的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 (指名读生评论)

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 生(齐读)

师:谁能试背一下全文?

四、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 1. 课内巩固练习见〈〈学案〉〉一 2. 拓展练习A见〈〈学案〉二

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做一比较,看看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

附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积累带“愁”的诗词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

2. 渗透思想教育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爱国

五、音乐欣赏放松与巩固

六、布置作业

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上交。

第6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 授课人:张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李清照的“愁”情,学会从词、句的角度鉴赏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大家一起齐读: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呢?(李清照)大家是从对联的那个关键词看出这幅对联写的是李清照呢?(女儿花)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根据昨天的预习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支女儿花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脚步走进这支女儿花的内心情感世界,用心品味她独特的情思,一起学习她的《武陵春》。 【诵其愁】

①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学生诵读,再请学生评价。落脚点:是否读出了感情?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愁)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诵读,初步感知李清照的愁绪。(配乐) ③我们全班齐诵,尝试着用我们的声音来传递李清照的愁情。(配乐) 师评:大家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老师感受到了言语之中的那一丝愁情。 【探其愁】

同学们在诵读时有没有发现有两句词,我们读得比较轻快、轻快?(闻说„„泛轻舟) 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打算出游) 其实李清照是一位极爱游山玩水的女子,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过她的一首关于出游的词作,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呢?(《如梦令》)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两首与出游有关的词,说说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如梦令》:娇若春桃的女儿花,欢乐、俏皮、无忧无虑 《武陵春》: “闻说”:听旁人说,自己已无觅美景而赏的冲动与闲情逸致

“也拟”:打算去赏残春之景,似乎心中有一丝悸动,然而曾经陪我赏景

的人已不在,我去了也不免是睹物思人呐!

“只恐”:心中的愁绪太多,为情愁,为家愁,为国事而愁。

“载不动”:这双溪的小舟又怎能载得动我的满腔愁绪呢?

总结:随着时光的变迁,世事沧桑的变化,李清照由一支无忧无虑、享受生活乐趣的娇俏女儿花变成了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愁成了她的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字眼,接下来,我们深入解析李清照的愁情世界。 【解其愁】

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诵读带有愁情的这两首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具体的字词来说说这两首词的愁情有何不同?(提示同学们从对比的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景的不同、事的不同、情的不同、时间的不同、房间陈设的不同等。 《武陵春》的鉴赏要点: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春天应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却是狂风呼啸,落红满地,满眼尽是衰败之景,心中满是凄凉之情,眼前景物的不堪正是内心情感的不堪。花朵被风摧残不正印证着人被世事摧残么?心酸愁苦之意溢于言表。

尽:完尽的意思,在这里是指花朵已经被狂风全然摧残,暗指人被现实摧残,世事难料之下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②日晚倦梳头:“女为悦己者容”,那个让我为他梳妆打扮的男子已不在,我还有何梳妆的必要呢?表现出了李清照那份夫死之后对生活的无望和无奈,对生活的兴致全无。

倦:疲倦的意思,在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倦,更是心灵的倦怠,经过人世沧桑、国破家亡等多重打击的李清照已是身心俱疲,哪里还有梳洗打扮的兴致呢?哪里还有好好生活的欲望呢?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眼前之景年年如此,可与我赏景之人却已不在身旁;眼前的自然之景年年如此,可国家的格局已全然不同。我想要诉说我心中的那份愁绪和痛苦,然而却无人诉说;心中的愁绪太多太纷乱,我也无从诉说,只能欲语泪先流。

事事休:指所有的事情在李清照的眼中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她的眼中满是苍凉,满是凄楚。那份厚重的愁绪已经全然笼罩着她。

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李清照内心情感的变化,她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打算泛着轻舟去赏春,亦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忧愁,然而却担心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内心这份厚重的愁绪。运用了心理上的变化诉说了那份厚重不可言说的愁绪。

⑤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绪是一种情感,是看不着,摸不到的,然而作者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她厚重的愁绪,将这份虚的情感实化为舴艋舟载不动的实物,这里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醉花阴》的的鉴赏要点: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景色的黯淡正是内心情感的黯淡,我手写我心。

永昼:整夜发愁,整夜思念。

②瑞脑销金兽:沉香袅袅飘散,闺房之内陈设还有贵妇之气,慵懒之味。

③佳节又重阳:重阳佳节之时,人们多与家人一起登高望远,而此时的李清照却是独自一人,思夫之情溢于言表。

④半夜凉初透:凉是指秋季凉意之凉,更是指丈夫不在身边的心灵之凉。

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时的词人还有派遣闲愁的方式,还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体味生活的趣味。

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菊花相比,菊花本是纤瘦细长的状态,而思念成疾的李清照比菊花还瘦,这是一种怎样的相思。

配乐齐诵《武陵春》

总结:我相信同学们都已醉心于《武陵春》中的愁和美,的确,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愁的内涵是丰富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她经历了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国破家亡夫丧使李清照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沦落为一个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身为一个弱女子的她却也能深感国家的重任,例如她在乌江边发出的豪迈宣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不输于男子的胸襟与抱负,这样溢满着忧愤之情的难言之愁又怎不令人赞叹呢?我们可以说她是万古愁心的绝代女儿花。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上一篇:高三升旗演讲稿下一篇: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