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方法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借鉴

摘要: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经过两千多年流传至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沉淀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资料是以《论语》作为主要参考,共分四大章来分析研究:第一章介绍了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前提,第一是以孔子道德教育理念为前提,分别是“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有“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第二是以孔子道德教育目标为旨归,分别以“圣人、君子”为理想人格,以“为政以德”作为理想政治。第三确立依据是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以“仁”为核心、包括礼、孝悌、忠恕、信义等几个方面。第二章从自我教育方法和指导性教育方法两大方面,对孔子道德教育方法进行阐述,自我教育方法主要分为立志有恒,见贤思齐,克己自省,改过迁善,学思并重,知行合一这几点;指导性教育方法主要分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褒贬分明,严慈相济,诗乐熏陶,交往观摩这几点。第三章首先是对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特点的介绍,主要有深入生活的现实性,兼容并蓄的多样性,适应变化的发展性,学以致用的时效性和教育载体的丰富性;并且还对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总结。第四章是对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借鉴,包括借鉴原则及对其合理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措施上,存在着相似性。所以,本文期望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能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借鉴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前提和依据

一、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前提: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二、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旨归:教育目标

(一)理想人格——圣人、君子

(二)理想政治——为政以德

三、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依据:教育内容

(一)“仁”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灵魂核心

(二)“礼”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孝悌”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本源基础

(四)“忠恕”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处事原则

(五)“信义”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规范

第二章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自我教育方法

(一)立志有恒,见贤思齐

(二)克己自省,改过迁善

(三)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指导性教育方法

(一)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二)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三)褒贬分明,严慈相济

(四)诗乐熏陶,交往观摩

第三章 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特点及评析

一、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深入生活的现实性

(二)兼容并蓄的多样性

(三)适应变化的发展性

(四)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五)教育载体的丰富性

二、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历史局限性分析

(一)注重培养为政者而轻视劳动实践

(二)个人内心作用突显导致唯心主义倾向

三、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合理性内容分析

(一)发挥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动作用

(二)肯定了个体能动性的积极作用

(三)体现了多种方法联合互动的优势

第四章 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借鉴价值

一、孔子道德教育方法继承借鉴原则

(一)历史分析原则

(二)批判继承原则

二、对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合理内容的继承和借鉴

(一)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觉性理念

(二)学会自控自律优化道德内化方法

(三)促进灌输知识与平等对话相结合

(四)加强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紧密结合

(五)树立优秀榜样激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六)实行表扬与批评相辅相成以表扬为主

(七)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良好的环境熏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专题论文提纲下一篇:行进艺术之表演艺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