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与思想道德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的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今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归纳了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并梳理了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体系,包括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原则等内容。通过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总结出了其核心思想是“仁”,以“礼”为道德规范,以“圣人”、“君子”作为理想型人格;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提出了仁、义、礼、中庸、孝悌、忠恕等思想;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提出因材施教、躬身自省、见贤思齐等方法;在道德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平等、知行合一、注重主体性等原则。从正反两方面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做出了评价,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出了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学校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的当代价值,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必须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基本道德修养,助推公民道德建设;要加强个人品德教育,推进立德树人任务,重视学校道德教育,发挥道德教育作用;从而推动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道德

2.1.2 道德教育

2.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经济背景—井田制的破坏

2.2.2 政治背景—周礼制度的崩塌

2.2.3 文化背景—私学兴起

2.3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2.3.1 孔子对殷商时期礼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3.2 孔子对西周时期礼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4 研究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

2.4.1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学说

2.4.2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学说

2.4.3 伦理学理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学说

3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体系

3.1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目标——培育理想型人格

3.1.1 “仁以为己任”

3.1.2 “谋道不谋食”

3.1.3 “文质彬彬”“敏而好学”

3.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

3.2.1 “仁义礼智信”思想

3.2.2 “中庸”思想

3.2.3 “忠恕”思想

3.2.4 “孝悌”思想

3.3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3.3.1 平等原则

3.3.2 知行合一原则

3.3.3 主体性原则

3.4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

3.4.1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4.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4.3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3.4.4 见贤思齐躬身自省

4 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4.1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4.1.1 提出了“德育优先”的观点

4.1.2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

4.1.3 打破了道德教育的限制

4.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4.2.1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4.2.2 过度注重道德自律

5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在价值的当代转化

5.1.1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5.1.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

5.1.3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

5.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借鉴

5.2.1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2.2 提高公民基本道德修养,助推公民道德建设

5.2.3 加强个人品德教育,推进立德树人任务

5.2.4 重视学校道德教育,发挥道德教育作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论文提纲下一篇:名义汇率人民币汇率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