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刍议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初中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提供了途径,为提升班级建设水平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班级管理;应用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班级建设,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分主题来实施心理辅导,其对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班级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一、有效“破冰”,建立和谐班级氛围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是每个班主任都会面临的问题。怎样通过第一课尽快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怎样通过第一课为今后的班级工作做好铺垫,成为许多班主任关注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有集体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常常作为“破冰”活动应用于各种场合之中。采取适当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快速形成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为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比如,在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次见面会上,笔者运用“大家好,我是XX”这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活跃班级气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大胆地介绍自己和他人。首先,笔者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7人左右。其次,让学生以“我是XX(姓名),来自XX(初中学校),我的特长是XX”来进行自我介绍。每个学生轮流介绍一遍。再次,笔者要求每个小组用接力的方式介绍本小组的所有成员,介绍的方式是“我是XX,来自XX,我的特长是XX,坐在我旁边的是来自XX学校的XX,他的特长是XX”。最后,笔者开展小组文化建设活动,让每一小组的学生设计本组的组徽、组名、组歌等,并轮流进行介绍和展示。展示结束之后,笔者对小组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点评。从自我介绍到集体介绍再到团队文化建设,学生实现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合作的转变,建立了彼此间的友谊,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自我介绍环节使学生与同学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接力式介绍环节以强化的方式,使学生记住了他人的名字和特长,既体现了趣味性,也体现了合作性,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小组文化建设环节不仅让学生展现了才华和思想,也为今后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破冰”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面向了全体,又关注了个体,同时丰富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二、积极疏导,解决班级焦点问题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班级建设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有关,与学生的品行和习惯有关,而其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成为班级管理中的焦点问题。初中学生对待人和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面对学生身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果班主任只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或者是机械反复地说教,都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丰富、有趣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学生能够明白道理,体验情绪,进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比如,针对某些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学生,笔者利用班会组织开展了“我是盲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成效。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为盲人组,一组为光明组。其次,让盲人组的学生独自在安全的范围内走一段路。接着,要求光明组的学生扶着盲人组的学生走到有障碍物的路上。最后,让盲人组的学生两两为伴,相互搀扶,走到有障碍物的路上。活动结束后,一位刚才独自行走的“盲人”学生说:“虽然知道前方的路是安全的,但心理依然觉得孤单和胆怯,没有勇气和胆量独自走完这段路。”盲人组的学生都表示,光明组同伴的存在给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因为他们是能见到光明的人;而光明组的学生则表示,他们在扶着“盲人”的过程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帮助伙伴抵达安全地带,当把伙伴带到安全地带后,他们都体会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两位盲人组的学生表示,虽然刚才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因为身边有同伴,所以非常安心,当两个人互相照顾,达到胜利的彼岸的时候,都感受到了互助的力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受到心理的正向刺激,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生转变。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单独体验和合作体验中,体会到了合作与诚信的力量,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帮助班主任解决焦点问题,解决班级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三、舒缓身心,丰富班级文化生活

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再加上课外生活的单调,学生常常感到焦躁。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补充到班级活动中,能够丰富班级活动的内容,创新班级活动的形式,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

根据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指向性特征,笔者设置了一系列主题班级文化活动。比如,初一阶段以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为重点,设置了“我的初中,我的班级”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包括“手拉手”“光明使者”“接力人生”等,并利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初二阶段围绕“合作”“诚信”“自律”“生命”这四个主题,安排设计了“盲人”“背对背”“多米诺”“大树与小草”等8个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化、个性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活动身体,活跃思维,激活心灵,受到教育。初三阶段围绕“压力的释放”“积极的心态”两大主题安排设计了“气球飞跃”“迷途森林”“寻找宝藏”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释放压力,缓释心情,从而协调好学习和生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迎接中考。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立不同主题和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動,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为班级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有效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教育主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和帮助。

四、心理激励,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以及来自学生的适当的内驱动力。对学生而言,提高自我内驱力是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主动探求自我的阶段,引导学生真实、客观、准确地认知自我、评价他人,对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团体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心理指向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从而有利于班级管理自主化的最终实现。

比如,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20个我眼中的自己,20个我眼中的同伴”中,首先,笔者用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然后给每组发红色和蓝色的卡纸,要求学生在红色的卡纸上写自己的10個优点和10个缺点,同时,在蓝色卡纸上写同伴的10个优点和10个不足。然后,同伴之间交换卡片,并找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之间的“交集”。最后,针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与同伴一起制定“提升与改进”计划。为了使“提升与改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同伴之间还要签订监督契约,定期进行互评,学期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最终评价。这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班级建设水平,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进程。

要想让学生有效认识自我,推动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就需要借助有效方式。说教式疏导往往不能够使学生“入脑入心”。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入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将潜意识中的自我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评估和内省。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同伴互助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完成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在判断别人和倾听自己的过程中实现双向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学会在自我的约束、他人的监督、教师的激励评价中调节自我、修正自我,进而走向自我认知和自主管理。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活动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创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充分挖掘蕴含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的心理建设机制,并将其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洁.团体辅导在初中生涯教育中的尝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6):43-45.

[2]刘珍.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J].江苏教育,2017(80):43-45.

作者:赵勇

第2篇:生命教育视野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剖析了学校融合生命教育课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内容,并对融合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步骤,旨在提高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6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生命教育成为了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基于此,本学期我们成立了团体心理辅导教研小组,由十位班主任与专职心理教师共同组成。立足校本,聚焦课堂,融合生命教育,在实践反思中初步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步骤与教学方法,提高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以《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在文献研究与实践反思中探索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真正落实生命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同时,提高班主任上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一)融合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探索生命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之间的联系,并从现有心理教材中归纳整理出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二)生命教育视野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在专家指导与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确立了生命教育视野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步骤。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取向,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等。

五、研究结果

生命教育视野下初职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内容

1.生命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在联系

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感受,并特别关注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进行人格辅导,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总而言之,两者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社会,完善人格,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现有校本心理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初职校生命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分析,我们初步整理了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实施建议。(见表一)

(二)生命教育视野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1.设计原则

(1)强调“心味”取向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心味成分”需要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加强,它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品德教育所带有的强烈的价值判断和灌输色彩是大不相同的,它更加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出发,合情合理地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惑。

(2)强调活动环节少而精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是在一种自由、松弛、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切不能出现为完成已制定的教学任务而匆忙过教案的现象。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但每一环节的内容力求精彩、充实,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

(3)强调体验,重视情感目标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内容均应从“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的直接情感体验,使之产生真切深刻的情意倾向,从而推动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自助发展。成功、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使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畅快淋漓、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

(4)体现生命教育的原则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必须要体现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注重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设计步骤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把握,方法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媒体与辅助材料的准备,实施场所的规划等。

第一步,内容的选择,了解该活动内容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考虑该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预计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第二步,目标的制定,根据初职校学生的情况分析,寻找生命教育在该活动课中的落实点,从而制定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的目标数量不宜过多,一节课不应该超过两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三维目标中更加强调情感目标。同时在目标的达成上,要注意防止滋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重难点的把握,重点对内容而言,难点对学生而言,重难点之间往往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生命教育的重点难点多集中在非认知领域。例如,要知道什么是“挫折”、什么是“困难”并不难,但要真正形成一种坚强的品质则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在重难点的把握上切忌只重视对一些名词概念的罗列和阐述,而忽视了良好人格品质的鼓励和培养。

第四步,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形式而形式。一切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五步,时间的安排,各个活动环节时间配给合理。

第六步,媒体与辅助材料的准备,实施场所的规划,服务于整个活动设计的实施。

注:前三步必须与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目标相适应。

六、研究的成效

(一)生命教育渗透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意识得到加强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并要求生命教育须有机渗透在各门学科教育中。通过本学期的课题研究,班主任老师已不再把生命教育作为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而是让其逐渐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上课模式,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语言的感染力与肢体语言的魅力,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发展。

(二)初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正逐步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过渡

大多数班主任是在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上阵的,其知识、经验的不足与角色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质量。本学期我们成立了团体心理辅导教研小组并在专职心理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文献学习与实践反思等一系列自我培训的方式,加强了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实际教学能力,使初涉团体心理辅导的班主任从非专业化迈开了向专业化转变的第一步。

(三)学生对待班主任执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兴趣提高

我们运用调查法,就班主任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喜爱程度、学习兴趣、活动设计是否新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二)

由此可见,通过实施生命教育视野下初职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研究,拓宽了班主任执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思路,通过新颖的活动设计,并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也非常喜欢班主任执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四)过程性研究成果丰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撰写了学科教研报告一篇,会议综述10篇,活动设计28篇,非智力因素论文投稿26篇,青春期教师(学生)课件比赛投了45个作品;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课培训一人、参加情绪障碍辅导课培训一人,团体青春关怀14次。

参考文献:

[1]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内部资料)

[2]雷静 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教育探索,2005(5)

[3]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5.6

[4]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0

[5]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7]吴增强.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6

[8]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小学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9]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初中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电邮:cuiding@yahoo.com.cn)

编辑/何 妍

作者:丁 翠

第3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咨询实践活动探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随着高职院校整体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逐年递增,常规个体心理咨询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方式亟待改革与创新。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根据团体咨询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效果,探讨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团体活动课程的新思路,并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团体咨询;实践探索;应对策略

[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偏低、学习兴趣较低等自身特点,以及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使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常规个体心理咨询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团体心理咨询以其自身见效快、应用广和易操作等特點,已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团体心理咨询概述

(一)概念定义

团体心理咨询即团体心理辅导,又称集体心理辅导或小组心理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而提出的一种常用的多人同时进行的心理辅导方法。团体心理咨询指的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多人互动,引导个体在团体中进行觉察、观看、体会、学习、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掌握新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法与态度,促进自我发展的助人及自助过程。团体心理咨询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特定的团队氛围,通过同他人沟通和游戏的互动等方式,探索自身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学习他人的有效方法,增强集体归属感和个人的自信心,逐渐掌握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发展现状

欧美国家是团体心理咨询的先行者。团体心理咨询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1950年普拉特(H.Prattle)将肺病患者组成了第一个团体,通过讲课、讨论和现身说法等形式,鼓励肺病患者战胜疾病。20世纪3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式的课程遍及全美各地,学校团辅类书籍相继出版,20世纪30年代勒温创立了“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并发表论文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的。1967年,罗杰斯将这个“密集团体的经验”改为“基本体会团体”(Basic Encounter Group),并受到多方关注,从此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才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生学习的调适、人际关系处理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我国的团体心理咨询仍然很“年轻”,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阶段。我国台湾地区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先行者,而我国大陆的团体心理咨询起步较晚,1991年,日本教授松原达哉应邀来华讲学,使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团体心理咨询理论有了初步了解,随后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开始系统讲授相关知识,团体心理咨询才得以在高校广泛传播。团体心理治疗的载体主要是心理团体,目前按照其功能最常用分为“成长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前者强调的是团体参与者身心发展,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与肯定;后者强调的是参与者个体经验的剖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后者更倾向于治疗,前者更倾向于“个人成长”,高职院校里的团体心理治疗大多是“成长性”团体。目前在我国从事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非常有限,多数从业心理咨询师倾向于运用个体咨询,且主要集中在医院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中。面对高职院校日益增多的学生,需要庞大的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队伍,但实际全国高职院校心理教师同高职院校学生比例尚不足1∶100,面对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现状,常规个体咨询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非常必要且紧迫。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也增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变成了“不再吃香的蓝领”,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以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两学期,笔者利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报选这门课程的近6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卫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心理问题普遍集中表现为人际交往、敌对、情绪和强迫等,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惑、情绪低落和无学习动机等。通过这次调查,也间接体现高职院校的相关现状:工科技术类院校男女生比例大致为5∶1,严重失调。工科院校多开设高强度体力作业的专业,女生因不喜欢该专业而放弃学习。高职院校生源来自院校单招考试或职业高中,学业成绩普遍偏差,面对周围诸多压力,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机构设置不统一

据调查,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基本成熟,师范类院校专设教育学、心理学系部,配套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整体运行良好。但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尚未完善,以笔者所在的绵阳市为例,虽然本地四所高职院校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机构,但隶属的部门却不一致,有的隶属校学工部管理,有的隶属系部管理。且几所院校的心理健康部门运行机制皆不同,很难统一划分标准。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笔者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普遍反映自己的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究其根本,是人手不足导致的。教育部规定高校心理教师同学生的比例应不低于1∶3000,但是这个比例在高职院校基本无法达到。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除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外,还需要整理课题报告数据以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等工作,甚至有些心理老师兼职从事其他部门的工作,如,学工部的学生管理工作、其他系部心理学类课程讲授工作。巨大的工作量同专职教师缺乏之间形成了矛盾反差,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开展。

3.专职心理教师再教育问题严峻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工作后停止继续学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由于工作量大,个人可支配时间有限。(2)由于公费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高校教师业务培训大多是理论培训,操作性知识偏少,而在心理咨询的日常工作中操作性技能使用较多,官方搭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平台几乎没有;社会上相关心理学操作技能培训虽有平台,但收费高昂。(3)在高校任职的专职心理教师为行政人员岗,工资普遍低于学科专任教师,且多数在校内进行的学生咨询不计入课时费,年轻教师没有经济实力去自费学习,不得不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

四、团体咨询实践活动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大胆尝试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实际应用,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路。

(一)团体咨询实践活动过程

笔者于2018年4月,以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1602班50名学生为例,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团体辅导实践活动。活动以素质拓展与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主题为“匠人匠心,争做卓越汽车人”,目标是增加同学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人际关系,体验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活动过程以“破冰之旅”拉开序幕,随着游戏的展开和团队公约的介绍,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自主承诺的价值,也体会到了良性竞争的氛围;随后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让学生体会到了合理规划时间和合理分工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顶岗实习以及日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心理基础。提高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提升了同学间的信任程度,营造出了互相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这次团体咨询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心理能量得到较大提升,既加强了班级整体管理,也解决了班级之前内部一些冲突问题,充分说明了团体咨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应用优势。

(二)团体咨询实践活动的优点剖析

团体心理咨询区别于个体咨询,因其自身见效快、应用广和易操作等特点,已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好途径和新趋势。其优点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节约资源,优势明显:团体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团体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载体进行的。可有效缓解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不足,通过开展团体心理体验活动课程,既解决了个体心理咨询费时的弊端,又可以促进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2)生动有趣,促进教学: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以实训课为主。团体心理咨询采取体验式活动授课模式,区别于理论教学,所有的体验环节多以游戏形式展开,新颖有趣,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得心理学常识性理论生活化和落地化,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理论教学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3)团体形式,利于管理:推广以“班级为单位,辅导员为助教”的团体交互活动形式,开展日常团体活动体验课程,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加深对班级同学的了解,更有利于班级整体凝聚力的提升,既营造了一种互相支持、包容的集体氛围,又有效地减少了班级日常人际关系的冲突。(4)助人自助,开启智慧:团体心理咨询可以运用实践活动,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从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肯定,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解决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进而推动个体与团体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工作进程。

五、发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咨询实践活动的对策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发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咨询实践活动的对策主要概括如下:

(一)加强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应该加大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力度,把经验丰富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输送到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岗位上。其次,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及时治疗和关注,缓解其压力,不断提高心理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热情;再次,努力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督导机制,聘请高层次院校的心理专家作督导老师,成立督导小组,促进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迅速成长。

(二)建立新模式,不断尝试创新

要不断探索发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道路,积极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代替传统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训练,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为途径,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路子。

积极发展“以班级为单位,以辅导员为助教”的团体活动模式,带动各班级的辅导员积极学习和参与本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工具沟通学习,建立学习小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讲座,共同分享学习与工作中的问题,运用团体心理学操作技术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和学习生活等问题。

(三)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除设置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外,指导各系部分设心理辅导站,在系部选取一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同时把团体心理咨询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实训课,以课程标准的形式明确。建立相应考核机制,改变常规的学生评教的单一模式,采取“学生评,同行评,领导评”的新型考核机制,确保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推行家校联防制度,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与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很多家长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不再花费精力管教自己的孩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大多源于其家庭环境,要想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降低在校生突发事故概率,就要积极推行家校联防制度,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必要的发展心理学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应工作,针对少数在入学之初就筛查出的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倾向性的同学,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同家长沟通反馈,让家长承担其应有的责任,降低突发事故的概率和风险。

六、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发展心理健康团体咨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个人职业生涯和生活,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我国的团体心理咨询整体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有关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团体咨询的实践,仍然需要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更加本土化、落地化,让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104-106.

[2]彭燕凌.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45):17-18.

[3]林丽平,金春寒.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103-105.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杨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6]刘一村.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7]许平友.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

[8]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8).

[9]韦志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轻工业出版社,2015.

[10]邵瑾,樊富珉.1996-2013年国内团体咨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4).

作者:杨坤

第4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为增进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演绎精彩的初中学习生活。9月30日下午树人中学在学校体育馆开展了“协作信任珍爱:心灵的纽带”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新举措,也是今年“家长开放日”的特色活动之一,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及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学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建立协作信任的关系,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赵关军副院长的激情演讲和活动主持人的充满活力的引导下,大型拼字、风中劲草、蚂蚁翻叶等团体活动搭建了学生之间合作信任的平台,特别是“珍爱拥有,健康成长”这个互动形式,使学生和家长彼此捧出真情,分享心里话。所有的参与者用心去呼唤,用爱去奉献。在活动中参与者学会了互相欣赏、奉献、赞扬、关爱、信任与体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热情的欢呼声中,体育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沟通的乐土。这是爱心的传递,这是希望的承载,用心去沟通你我,用爱去开启心灵,精彩的初中生活就在此刻起航……

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情感,建立了学会自信、展示自我的教育情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与信任的精神,同时创造出了融洽、和谐、激情、共赢的教育氛围。此次活动成为了今年树人中学“家长开放日”的焦点,也为今年的“家长开放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5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为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今晚,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心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一场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时难免有一段“心理失衡期”,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害怕和别人交流, 难以和别人相处, 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况且,大一新生刚入校,离开了家庭,独立生活,很多都渴望新朋友的关怀, 本次团体辅导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游戏, 让大家很好地直接体会到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获得一些新的朋友。

一、活动流程:

1,活动前的自我介绍,带动同学积极性 2,进行心理学游戏

(1)《刮大风》

同学们在“风儿刮,风儿刮,风儿呼呼的刮,风儿挂到某某同学身上”的歌谣中迅速离开座位,和其他具有相同特征的同学互换位置,同时也认识了新的同学。

(2)《微笑你我》 同学们根据口号围成里圈和外圈,再相互微笑握手,介绍自己。随着圈的转动,相互认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3)《滚雪球》

让同学滚雪球似的连带介绍,并让小组成员给其他同学介绍本小组成员,从而在多次重复过程中,彼此了解和记住他人信息。

(4)《纸笔练习》

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四个最深刻的大学生活经历,和小组成员一起分享。 (5)《解开千千结》和《同舟共济》

在《同舟共济》活动中,地面象征着一片汪洋大海,一张报纸则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需要每组所有成员同时站在船上,小组成员们想方设法使全体成员同时登上船。

(6)《真情告白》

在活动即将进行到尾声时,我们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感慨或对周围伙伴想说的话,写在对方后背贴的白纸上,活动结束后就可以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

(7)合唱

最后大家以一首《朋友》结束了这个活动,把祝福送给了认识的朋友和自己。

二、活动心得

团体辅导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避免大家觉得无趣,每位同学都参与了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才能从自身的角度去体会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灌输让大家知道我们活动的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明白这对于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步入大学不到一年的我们,现在是似乎迷茫的,难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不要逃避,正确面对,相信自己。同学是伴随我们四年的最重要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友谊,结交更多的好朋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团结协作,使我们的集体更和谐,更温暖。

三、活动反馈

参加活动的很多同学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他们交到很多朋友,学会很多与人交往的知识,并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例如《滚雪球》活动环节中,在团体形成初期,成员相互接触、相互了解,逐渐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关系,减少防卫心理,学会了互相配合、支持、协作,形成团体凝聚力;在《同舟共济》游戏中,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大家的努力也越来越加多。在练习过程中大家忽略了性 别、年龄、力量等因素,全组一条心,大家创造性的发挥了全组智慧,共同克服了困难,解决了共同面临的问题,也让大家充分体会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四、活动总结

总体上看,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短短的几个小时活动里,大家都很积极,活动中,大家激情释放自己,积极融入集体,感到了快乐,感到了温暖,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但是,也难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① 在互动环节时,场面有点混乱;② 有迟到早退现象。以上两点会成为以后活动的借鉴, 以便日后能更完美地开展开来。

从活动结束大家的沟通来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大家都表示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很开心,得到了心与心的碰撞。

五、结语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学习生活的巨大压力心理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自己是以何种心态来面对、把握大学生活的,以及对今后大学生活的规划。而这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很好地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通过团体游戏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很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这种极具意义的活动我们将更多地举办。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让大家了解自己,了解大学生活,把握美好将来,我们一起努力!

宁夏大学大学生心理协会

二零一二年五月四日

第6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同学积极的配合下,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圆满结束。

在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中,共进行每周一次,共八次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每一次的辅导主题围绕团体合作、人际沟通和交往、自我认识、自信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内容进行,每次课课时为60分钟。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扮演等一些简单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他人的关系。例如:在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千千结”,体会团队合作之间所带来的成功。同时让学生动手完成“会飞的鸡蛋”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并集体展示实验成果,最后进行总结与分享。通过一个课时的活动,使参加活动的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树立更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次活动,不难发现瑶族女子班的学生心态是很乐观的,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上一些困难,但是她们都会想着努力去克服去改善,很高兴学生们能够拥有如此阳光的心态,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也在不断感染着我,对于这一次活动,作为教师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拥抱才能飞翔。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带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关注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第一次组织此类活动的我来说,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时候活动气氛还带动得不够,学生会感到无趣与沉闷,有些课时分享不够到位,学生难以领悟,工作做得不是非常细致和全面。经过本次的经验,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努力改进,会做得更好!

第7篇:趣味团体心理游戏活动的总结

关于管理学院举办的趣味团体游戏总结

由管理学院举办的“友来友往,情真意切”新生趣味团体游戏历时一上午于2012年10月13日中午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

中考过后,带着些许幼稚的想法踏上我们的高中!高考过后,带着些许火拼的冲劲, 憧憬我们的大学!初入大学,进入陌生的环境,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过着陌生的生活,远离家人,远离曾经一起疯一起闹的那群朋友,很多人会感到迷茫,感到孤独。但人生,是一列向前行驶的单行车,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回顾,是自省走过的道路,憧憬美好的前程;不是为了沉浸一段美景,回味咀嚼,百般缠绵;也不是空想一段坦途,驻足遐思,千种慕羡。而且,在我们人生每一段路程,人来人往,人际的交往影响着我们每一步,每一个人生足迹。在新环境,新生活中,只有顺利与人交往,才能更快更踏实的开启新路程,体会到丰富生活的真感觉。因此,我们必须告别昨天,尽早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

为了顺利开展此次活动,帮助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里的新环境,更好的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结交更多志趣相投之人,我院心联部部长、所有干事及学院各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部长的指导下,干事们积极地向广大学生宣传此次活动的主题和意义,不仅吸引了众多新生的参与,更有不少学长学姐的光顾。干事们显出了高度的热情,并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到活动现场进行模拟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干事们体会到了举办活动的乐趣并获得了成长。同时心联部的干事也踊跃参与,所有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都一丝不苟的,为此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10月13日周六上午九点,活动在大家的一片欢声笑语中井然有序地开展。热身项目的“微笑握手”游戏消除了大家初次相见时的羞涩、陌生,将大家带入一种随和、温馨的大家庭氛围,随即举办的比赛项目“风中劲草”、“蜈蚣翻身”、“绑腿跑”,让大家在紧张中学到了信任、团结、协调的重要性,“一个人强,再强也只是头牛,一群人强,那就是一群狼,势不可挡”。团体游戏是放松,是游戏,但它却让所有人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信任是心灵交流的桥梁,用心付出,用心交流,你就会收获到心的情意。与此同时,通过集体的心理游戏互动,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

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到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整场比活动下来,看着所有参赛者最终的笑脸,愉快的交谈,所有的工作人员一片欢呼,付出就有收获,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圆满结束了,而且活动的意义仍在延续。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好好反省,以后作出相应改进。例如,宣传活动方面并没有做到全方位宣传,所以以后需要利用可以利用的网络平台以及传统宣传方式。另外一个问题,在现场活动中,活动秩序有出现混乱的状况,所以得到的经验是,以后活动要注意安排好秩序管理这一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出反思,以后活动考虑周到,尽量减少失误,

同时,再次感谢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辛苦的部长、干事、心理委员,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每个人用心浇灌的结果,离不开心联部各个成员的紧密合作和精心策划。活动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只有每个人都用心参与了才能将事情做好。同时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的成功不代表什么,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每一次挑战。万事开头难,虽然我们心联部刚刚成立,但我们坚信我们心联部能办好每一次活动!

管理学院学生会心联部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第8篇:学校信任之旅团体辅导活动总结

学校团体辅导信任之旅活动总结

什邡市方亭中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且对民众的心理也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同时,另一项同样重要甚至说今后更重要的工作,也应该迅速展开与部署,那就是对灾区人民进行长期持续的心理安慰与重建,帮助他们预防次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2008年5月12日,那个令人永世难忘的下午,让我们的孩子们经历

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创伤,他们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灾难过后的心理创伤持续时间长,自我调整的能力差。他们的表现往往比成年人更明显、更严重,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主要表现有:(1)暂时的心理麻木感、恍惚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力减弱、暂时性失忆等;(2)灾难事件持续的再体验,反复出现灾难的情境、梦魇、错觉;(3)明显逃避会引起灾难回想的刺激,如谈话、活动、地方或人们;(4)过度焦虑或警觉,如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惊吓等。生理方面表现为:肠胃不适、食欲不振、等。情绪方面表现为:常出现害怕、焦虑等。认知方面表现为: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表现为: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潜伏期可能长达几个月,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这时心理帮助就非常重要了。

而中国红十字会从地震一发生直到现在一直在灾区进行着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心灵阳光工程”一直在什邡市坚持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脸上的笑容终于绽放得像阳光般灿烂。

从2008年9月开始我们方亭中学部分教师接受了心灵阳光工程的培训,就在学校开展了学生辅导课程,由唐丽萍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具体实施,先后对1300多名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得到了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本次我校接受团体辅导的班级是一年级三班,学生人数45人。

学生现阶段心理状况描述:

本班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他们大多能敞开心扉接受大千世界带给他们的无穷无尽的信息,像海绵吸水那样吮吸着周围各种各样的知识,纯洁、天真、单一是他们情绪活动的基本方面。遇到高兴、欢乐的事,他们无遮无拦,开口大笑;遇到困难、伤心的事,他们双眉紧锁,哭丧着脸。情绪活动在反应时间上的特点是情绪体验迅速。他们的情绪反应来得快,平息得也快,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

但是他们的情绪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明

明看见他们俩在一块玩,但马上就开始打架了,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面临考试,他们感到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带有跃跃欲试的心情,不安可能就是有一些担心。一旦考试完毕,学生感到一种轻松,而在轻松的同时,难免对成绩好坏产生担忧。这种快乐与悲哀,愉快与忧愁,肯定与否定的情绪体验,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无法放松、持担心家人健康,恐惧与焦虑可能使他们出现旺盛的斗志,增加活动力量;也可能减弱他们的活动力量,在情景面前手足无措而丧失斗志。于是出现了不信任他人,多儗的特点。

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低,还要面对父母工作忙,长期无人辅导,当受到挫折或失败时,常常会造成心理崩溃或其他严重后果,比如因为考试不及格甚至想跳楼;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心理受到创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父母态度恶劣;还有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严重的甚至引起反社会行为,犯罪、自杀等后果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合其心理特点的心理辅导已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相当重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比单纯地讲道理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心理教育的特点。所以团体辅导是一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地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我相信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一定会受到老师、孩子和家长们的支持和信赖。

我的感受

从第一次接到这个任务的时的一点信心都没有,到现在通过上两次团体辅导课,积累了经验,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感动。这一步一步的走来,全都是中国红十字会给我的机会和信任,让我心中充满感激,促使我不得不认真完成这项活动,而且要把它完成得非常好。这才不辜负中国红十字会的爱心与信任。

这一次的活动,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在时间上比较紧,我通过与班主任的商量,好不容易答应给我一节体育课。时间不够,我只有利用中午的午休时间来开展此次活动。还好学生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都积极配合。我们的课仍然在板房学校上,经过我多方联系,在学校领导以及什邡市心理服务中心心灵阳光指导站的帮助下,终于我们的第二次团体辅导活动在5月31日中午顺利开展了。

在活动前,我首先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分组,但我提出了一个比较苛刻的要求,每个组必须要有四名男生,然后才坐女生。学生就有些不太愿意了。但我想到后边的活动需要有力气的同学才能完成,所以没有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一意孤行,结果让活动的气氛有些紧张,在后边的活动中,虽然想了办法用老和尚背年

轻女子过河的故事来弥补,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第一个暖身活动,孩子们好像还没怎么进入状态,我说,“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信任之旅” ”的时候,孩子们出现了惊讶的表情,于是我把活动的要求说出来,请了两位同学示范,当看到同学被刮鼻子时同学们忍不住大笑起来。特别是一个同学夸张的大叫“哎哟”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响亮的笑声,是那么欢快,那么愉悦!每当一个同学被刮鼻子的时候,下边都是一阵阵的欢呼。在课堂上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我顺势引导,通过孩子交流,将孩子们的注意引导到信任上边,孩子们就积极的加入到后边的活动中去了。以至于好多其他班的同学都在教室外边看我们上课,一来了就在教室在不走了,一直等到上课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当他们在参与疾风与劲草的活动时,刚开始时很多孩子都不敢往后倒,总是看看后边再犹豫的微微向后一点,再站直。在我的一再劝导和鼓励下,她终于向后倒下了。其他同学每一个参加时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但最后都勇敢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了。一个孩子在交流活动感想的时候说到:“当我当草的时候,我问他们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担心,害怕,怕他们不接住我,担心自己摔倒了怎么办?当听到伙伴洪亮而坚定的回答‘我们准备好了。’的时候,虽然还是有点担心,但还是有点相信他们。在倒下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一片空白,直到有一双坚定的手支撑着我的背的时候,我那空虚的心已变得无比的充实。心中充满着幸福和喜悦。原来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支持我。同时,我也为我刚才对他们的不信任而感到羞愧。”在活动中好多小组都从开始的不敢参与,到后边的主动参与。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孩子们在交流活动感想的时候,都谈到了信任与责任。有个孩子说:“在我当风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好沉重,因为别人把自己的安全还有生命都交到我的手上了我就应该竭尽全力来保护他。因为这是同学对我们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她。更不能恶作剧了。”当听到孩子们在交流中谈到的信任他人是一种美德,自己能让他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时我深深的被孩子们感动了。他们知道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把自己的身心全都交给你的合作伙伴,那样才能取得成功。是呀,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奇迹,愿我们的孩子永远生活在信任与背信任的美好境界中。

整个活动持续了90多分钟,时间有点长,但当我宣布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活动室。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通过自己亲身的感受,体会,知道怎样去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聆听周围同学的感受的同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也有了重新的审视。不同的学生因为家庭或个人经历的不同,他们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分辨,感受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归属。 正如一个学生所说的那样“最动人的爱是信任,他的祝福会让我们长久封闭的心打开。相互送出幸福,快乐。”

通过本次活动,我校的学生都感受到红十字会给予我们的关爱,特别是心灵阳光工程对他们心灵的无微不至的呵护。而他们把这种大爱精神用到了日常生活中,在学校的学生会生活部的组织下,他们主动成立了垃圾分类的小组,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习惯。还有的同学学习比以前勤奋努力了许多。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听话多了,比以前要尊重父母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您们——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的爱的感召。

通过团体辅导课的形式也让我感受到相比讲授式教学而言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体验式教学收效更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课堂的真谛。正如信任观而言,单纯讲定义,空谈理论道

理学生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换成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情景。参与的同时,学生就会去积极思考,去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会去评价。轻松的活动中蕴涵着大道理,短暂的课堂90分钟,剖析了自身也聆听了周围人的心声收到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第9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0128

攜手共進,心心靈相約

——心協理事會團體凝聚力輔導方案(室內)

一、指導老師、領導者和其他成員介紹: 【指導老師】:

高美才,南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有較強の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曾多次主持領導團體心理輔導。 【領導者】:

海柳娟,南昌大學教育學院應用心理061班學生,心協會長顧問 【協助人員】:

劉偉芳,應用心理072班學生,心協心研部副部長。

二、團體性質:

結構式の,異質の,訓練成長,自我體驗の封閉式輔導。

三、團體對象: 心協理事會成員。

四、團體規模:13人,男女比例為7:6。

五、地點:心協辦公室

六、活動時間:共一次,1.5—2小時,時間10月18日晚7:00—9:00。

七、活動費用:

各種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費用以及團輔相關道具,獎品等。

八、理論依據:

1、團體凝聚力是以團體共同活動為中介,在團體活動中,成員經過互動,彼此訴說自己心中の感受和想法,從而增進成員之間の感情和思想交流,這時,彼此發生認同,互相滿足心理需要,產生親密感和相互依賴感,加大成員之間の相互吸引和團體多成員之間の吸引,在這樣の團體中,成員心情愉快,精神振奮,行為,認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2、馬斯洛の需要層次理論出發,歸屬の需要,一個人成為一個團體の一員時就希望自己能找到歸屬感,希望自己在團體中能發揮自己の作用,實現自我效能感,充分實現自己の價值。

3、自我價值の實現,個體希望與團隊中其他成員有人際互動,並希望投入該團隊の活動中,並從團隊中獲得自己の價值實現,有自我滿足感。

九、輔導目の:

通過一系列の活動,讓所有成員都參與,並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充分進行體驗,感受,發揮自我能動性,與成員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在團體中實現自我成長和體會團體凝聚力の重要性,並把團輔の收獲運用到今後の學習和工作之中,真正實現自我價值,並與團隊其他成員更好の合作,增強團體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團隊意識,發揮主人公の角色為團體目標一起進步。

十、活動內容:

(一)、開場白:

領導者做自我介紹,並介紹協助者,把團體成員按男女比例分開,讓大家更好の融入進集體中,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為大家營造一個平等,互相尊重,信任の小組氛圍,促進團體成員の自我發展,增進組員の團體歸屬感和對團體の信任,以提高小組內部工作積極性,增強團體凝聚力。 時間:5分鐘

(二)、熱身活動:

0128

0128

1、小遊戲:先伸出兩只手の食指,領導者叫開始,

一、

二、三一起派三下,然後再伸出中指和食指一起跟著口令派三下,依此類推,最後變成一個手掌一起排三下,隨著手指の增多,你會發現聲音越來越大,力量越來越強。雖然遊戲簡單,在但這個過程中,你會不經意間發現“團結就是力量”,在一個團體中,也許一個人の力量是很微弱の,但當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全體成員齊心協力為共同目標一起努力,一起付出の話,你會發現不一樣の收獲。 目の:通過這個簡單の遊戲引導大家初步形成團體意識,充分體驗這種氛圍,積極融入到團體中,與團體成員一起成長。

領導者引導大家帶著這種氛圍充分體驗今天の活動,並要求在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體會,積極發言。自己有什麼體會,收獲或者什麼看法,觀點都可以說,這不但是我們一起成長の過程,更是我們發現不足,改進不足の過程。我們の目標就是敞開心扉,共同進步。

讓團體成員簽協議:(准備承諾書),要求每個人都要簽上自己の名字,並遵守承諾,做不到の要接受一定の懲罰。這部分工作由協助者完成,發紙和筆讓成員簽寫承諾書,寫好後貼在心協辦公室。 10分鐘。

三、無家可歸

活動前奏:所有成員圍成一圈,並轉身成為一個人在另一個人背後,相隔一定の距離,領導者說開始時,每個人給前面一個人做按摩,捶背,一分鐘之後換方向,進行同樣の動作。 目の:所有成員都放松,准備好進入接下來の環節中。

正式活動:所有人任意走動,當領導者報數の時候就要按要求の人數組織在一起,進行三到五次,要求每一次都有人落單最好,但也要注意有些人因挫敗而喪失信心。

要求:這個活動中看似很簡單,但蘊涵の道理深刻,要求領導者要作好引導工作,指導成員不是為了玩遊戲而玩遊戲,要認真體會遊戲過程。

創新:當看到成員都在集中注意力等待數字時,可叫一,很多人會反映不過來,當發現時大吃一驚,這時請大家分享一個人是什麼感受??? 討論:

1、 在這個遊戲中,你有沒有積極參與,是否處於主動地位,當聽到數字時你是主動去找他人組隊,還是等著別人來找你?

2、 你為什麼被拋棄了,是什麼感受?當第一次被拋棄之後,第二次你想到了什麼策略了嗎?

3、 作為組織の一員,你是否意識到家の重要性?這個遊戲給你什麼樣の啟發? 時間:20分鐘。

“家”對我們如此重要,我們不但需要家,我們更需要一個充滿溫暖、包容、溫馨の家。

四、畫圖接力賽:

這是一個有難度の活動,一般在一個組織中都是領導者分配任務,下面の人去完成就行,但今天我們要求每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中,自己做主の同時還要求與其他人配合,完成共同の目標。

過程:指導者介紹活動規則,根據所規定の題材(如走進考場,我們の學校,未來の學習,成功の日子等),各組成員在限制の時間內,通過充分の討論,發揮各自の想象力,輪流接力將圖畫完成,要求是成員每人都必須動手,圖畫必須是團體合作の結果.成員如果各執己見,不能充分討論協商,會由於意見不集中而耽誤了時間,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如果成員協商充分,意見集中,作品不僅有創意,有特色,而且所花時間少.成員通過此練習,可以學習團體內如何溝通,促進合0128

0128 作。

要求:成員之間可以提供意見,但不可以代畫,每人都要畫,最後小組進行解說,領導者進行評選,頒發獎品。這個活動有獎品哦,大家一定要加油。 目の:培養成員の合作態度,訓練思考,討論和創造の能力,學習合作の行為,培養團體合作精神。

這個活動會因意見不和而發生爭執,這就要求大家學會包容他人,作為一個團隊就要以團隊の利益為重,以共同の目標為首,拋出個人思想,齊心協力,一起努力達到目標。 討論:

1、 你們是如何確定來這樣畫這幅畫の?

2、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小組是如何完成の?有沒有出現一個人中心の現象?

3、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揮了什麼作用?若沒有你,他們能達到目標嗎?

4、 當意見分歧很大時,你們是怎麼解決の?你是否意識到團隊合作の重要性? 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還要注意觀察小組動態,組員の參與程度和積極性。 材料:一組六人,一組七人,一起完成畫。兩張大材料紙,13只彩筆。 時間:約45分鐘(畫30分鐘,說15分鐘)

團隊合作不是要求你聽從安排,而是要你積極主動の加入到團體中,充分發揮自己の重要作用,為團隊貢獻自己の一份力量。

五、心靈寄語:

這是今天活動の最後一個環節了,相信大家對家の重要性和團隊角色の重要性都有了一些思考認識,下面就把我們對這個家の期望寫下來,作為我們一起奮鬥の目標,我們互相督促,一起成長。

要求:在心型卡片上寫下你對心協の期望,每位成員寫下對團隊の祝福,希望自己の團隊是什麼樣の,以及在團隊這麼長時間の感受,貼在海報紙上。要求寫出自己最內心深出の想法,我們會把它貼在辦公室牆上,作為勉勵。並要寫上自己の名字,在互相監督の同時也要自我反思,帶著我們の期望一起成長,一起奮鬥,為了心協の明天,為了我們心中の信念,有了夢想我們一定能飛翔。

播放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 材料:15張心型卡片,彩色。 時間:10分鐘 六:填寫反饋表:

協助者發表格,現場填寫。要求真實填寫,我們要發現不足,才能一起成長。 時間:10分鐘 歌曲:《明天會更美好》

0128

上一篇:幼儿园班级创设自然角下一篇:网络营销知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