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作者:樊富珉,何瑾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内容推荐:

本书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用性强、操作性强。为了使本书的学习过程成为团体辅导的体验之旅,本书按团体辅导的发展顺序,分六个单元逐步呈现教材的内容;为了更方便教学,本书的每个单元均包含“导入”“技术点拨”“知识学习”“活动参考”“单元作业”五个板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选取和组合。本书是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初入团体心理辅导学习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第2篇:中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在我国中学中,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方法、辅导方式、研究工具、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领域、辅导方式与测量问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学 团体心理辅导 研究综述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训练)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应用心理学的技术,使团体成员互助并达到自助,帮助成员学习新的行为,获得新的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目标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起初在我国高校进行了一些开展,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中心彭纯子等人对22名大学生社交团体治疗训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春燕对实验组14人进行团体应对方式训练等。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我国的中小学也进行了启动,如杨彦平在上海市某中学就网络成瘾现象对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郑小东等人将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定义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照团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等原理,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指导学生(通常属于一个班级)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以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随着团体心理辅导走入中学,其在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 研究现状

1.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方法

关于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将研究的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需要的被试,并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设计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对于对照组不做干预。实验前后测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得分,从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否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果。如侯文婷在研究初中生考试焦虑症状时,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选取辽宁师范大学附中的初中生作为研究样本,随机筛选出考试焦虑的成员60名,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变量上进行严格匹配。对实验组作了7次干预,验证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于初中生考试焦虑干预的有效性,得出以下结论: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于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的干预作用明显。此外,除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也有应用。

2.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目前,我国中学开展较多的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而各个学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校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健康课程,有固定的时间、由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有的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德育的一部分,采用机动的时间,由班主任或德育老师负责。近年来,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如辽宁本溪实验中学的老师李艳在该校团体心理辅导上,利用校园广播,传递正能量;在校报开设“心理咨询”栏目,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主要还是以班级的思想品德课为主渠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一些学者的研究需要,我国中学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或集体心理治疗(台湾也称为团体咨商)也在发展中。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以问题为分类的矫治性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了主题明确、相对连贯、针对性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如姜芳在对高一新生孤独感的研究中,以枣庄市第十八中学高一新生为被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筛选出30名孤独感较高的学生,进行孤独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设计了10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此外,在我国许多中学,特别是初三、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高考时,学校会举办讲座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尤其是针对高考前夕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在很多学校都开展过。这种辅导形式的优点是受众多,学生可在1小时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

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很多培训学校,开展青少年的拓展式培训,这种拓展式培训也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重在锻炼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训多采用集中式、封闭式培训,短的需要2~4天,长的需要7~10天,如夏令营等。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研究中学生心理状况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如PAN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但对中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通过发展,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出现了针对我国中学生设计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如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唐红波、陈俊、刘学兰结合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编制的《考试焦虑诊断量表》等。

4.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

在我国,针对中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也各不相同。如顾敏敏在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中,就选取了10名身心健康,但有提高人际交往动机的同学,共安排了10次团体心理游戏,每次持续一小时。每次由领导者带领成员进行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游戏。每次游戏后,都会进行解说和布置家庭作业,与成员们分享感受。总结其他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基本都要考虑领导者、成员构成、场地布置、道具或材料准备、团体目标的确定、内容策划、时间规划等因素。尤其在内容策划方面,必须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贴近性的游戏。如顾敏敏在实验中设计的“蒙眼作画”游戏,具有趣味性。

5.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

在已有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中,中学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通常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效果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设立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对象,做出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成果。金家新、杨彦平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作用;袁贵勇、侯文婷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一定作用;孙妍、吕京京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中学生的情绪水平,在其他领域的是否具有效果资料尚不全面。

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金家新指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很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取向,而且能反映班级的个性、年级特点、年龄特征及不同年级所出现的问题。这种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所以能够在班级管理、团队活动、教学活动、校务管理、家长教育、心理辅导中得到广泛应用。周元臣的研究发现,班级团体辅导能充分利用班级中的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自我评估,强化成功体验,在互助与自助中成长,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级团体辅导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精神。

而一些高考前的讲座式心理辅导和培训班以及夏令营的形式是否具有成效还没有具体证实。

二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问题

国内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主,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也有开展,但仍然表现为研究数量少,领域相对较单一,测量工具不多。

第一,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单一。从中国知网进行的文献检索情况看:2000~2014年,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涉及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所占分量很少。在已有的40多篇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论文中,其涉及的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学习拖延、考试焦虑、网络成瘾方面。近年来,才有了针对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改善高中生情绪实验研究、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等多样化的研究领域。但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领域相比,还是略微单薄了些。

第二,现有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存在局限。在我国中学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下,金家新的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的多少与班级每周实施的时间密切相关,从辅导效果来看,设计活动的方案最好是结构性设计(有目标、有明显的几个辅导程序),但结构性设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宜于在假期中进行。而现行的中学课时分配情况是,心理辅导课(或称心理健康课)每周只有1课时,似乎只能采用非结构设计(有目标,但无完整的程序)。这就很难保证辅导的系统性和效果。此外,我国很多中学将思想品德课、德育课、班会与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相混淆,关于这个问题,华中师大心理系刘华山老师提出,心理辅导所要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德育工作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心理障碍与政治错误、思想意识不健康、品德不良是性质不同的两类问题。有些思想品德不良的人可能并没有心理问题,但有些心理问题不是思想品德等教育课可以解决的,需要辨别好。

此外,有关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张杰指出,在辅导对象的分组上,研究者在研究中多将其分为心理健康者和问题人群两类,前者是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称之为发展性团体;后者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称为治疗性团体。国内当前以治疗性团体为研究对象的居多,通过对照组显示出对于某个心理问题的辅导是否有成效,而对于同样是有问题的对照组或更多其他学生,则没有进一步的辅导。这也需要改进。

第三,测量问卷的使用问题。在对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上,针对中学生中特定群体应采用适宜的专门量表,如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但总体数量不多,涉及的领域还很狭窄。

2.研究的建议

第一,扩展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团体活动领域已深入到提升学生幸福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辅导员本身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探索等,在我国的中学中,同样存在着学生幸福感不强、中学适应不良等问题,还有提升中学生耐挫力等其他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商榷的课题。

第二,改善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导致在很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不受重视,好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形同虚设,或请一些高校心理学的研究生代课,课时不能保证。我国中学亟须重视这个问题,开设以班级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保证课时。同时,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改善学生的心理,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有帮助。

第三,编订适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尽管我们现已有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等相关适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但是若要研究其他心理问题,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还是不全面,需要广大学者继续编制。

三 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我国中学的起步较晚,其研究方式、方法都尚未健全,领域也不完善,但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中学对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日趋重视,其正日益成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弛、田宝伟、郑日昌.团体心理训练[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2]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3]陈虹、郑小东、叶一舵.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 侯文婷.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考试焦虑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6

作者:钱晨露

第3篇: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摘要】对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方便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现在很多高职学校班级团体中的学生心理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他们的状态采取心理辅导,维护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作用

一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变化大

适度的宣泄情绪对于排解压力等负面情绪具有很好的作用。上高职时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在校阶段基本上已经形成,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心里产生矛盾会使他们情绪不稳定,时而很亢奋、时而很消极。

(二)人际关系

在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来自各个不同地区,他们在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都会使人际交往变得比较的复杂。在一起生活或者一起上课,他们渴望与他们交流,得到他们的关注,但是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之间的不同都会给交流带来困难。且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流中一般都会以自己的交往标准来衡量其他人,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这样会阻碍交流。

(三)就业压力

高校的扩招,让很多人可以上大学,但是造成就业紧张,社会竞争更加的激烈。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了毕业以后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学生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证书,但是毕业后依然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局面。他们面对压力时,甚至怀疑上大学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此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可以找到一个好点的工作,这就造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压力不能及时的发泄出来,学生会感觉精神紧张,产生心理问题。

(四)自我调节情绪能力差

在上高职学校时离开家里的父母,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到家人,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或者抱怨的态度,这样会使自己心情低落,如果不能及时发泄这种情绪,会影响心理健康。需要根据他们的心理情况进行辅导,改善他们消极的想法。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高职学校的学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高考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进入到新环境,对周围身边的人不了解,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由于班级中的学生相互之间不认识,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改善他们的心理消极的状态。成员一起接受心理辅导,起到的作用比较明显,增强自信心。

(二)意识到班级团结的重要性

根据班级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管理班级。把班级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的方式,可以帮助管理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意识到班级的重要性。可以在班级中组建一些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大家对彼此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同学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式,创造一个融洽的班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中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不熟到彼此之间了解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快的增进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团体心理辅导促进班级建设

班级管理的效果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和建设工作,需要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实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重视学生心理状态,学生之间不融洽或者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他们重视班级的发展,加强班级的凝聚力。需要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念,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发现学生之间存在分歧或者矛盾,及时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同学在学习上面遇到问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根据班级情况组建小组,制定合理的团体心理辅导计划,根据计划执行,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

(四)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建立团体心理辅导,需要研究它的实际工作内容,辅导员需要在其中起到积极地作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校的辅导员和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他们的成绩提不上去,心理压力会比较大。长时间处于压力下,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影响班级管理和他们的学习。采用合适的管理方式,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心理辅导,把自己的心理情况告诉辅导员,由辅导员进行开导。这样可以排解他们的情绪。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特别是就业或者其他方面。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他们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反向,对未来比较迷茫,所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开导他们,他们容易形成消极的状态。需要根据班级情况,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专门的辅导小组,鼓励学生诉说心理问题,辅导员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采取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凌,俞雪峰.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0,(15):231.

[2]丁雪.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心理辅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185.

[3]陶大伟.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新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29):212-213.

作者:郎惠英 朱瑾

第4篇: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摘要: 心理咨询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团体心理辅导则以其经济、高效的特点在心理咨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概念、作用入手,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为心理咨询者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概况

1.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樊富氓,2005)。

2.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心理干预途径。卡普其(Capuzzi)与柯里(Corcy)认为,团体咨询的作用有: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哲学;能容忍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学会问题解决和决策,并能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增强关心他人的能力;学会将团体中学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

1.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

团体辅导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1950年普拉特(H.Pratt)将肺病患者组成了第一个团体,采取了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鼓励、激发患者战胜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团体辅导运动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美国衣阿华州山德瑞比(Ceder Rapids,Iowa)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1908年康涅狄克州渥帕(Wertpart,Connection)高中引进“职业信息”课。这些课程偏重教导式,提供学生职业和生活的信息,被视为职业性团体辅导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团体辅导式的课程遍及全美各地,许多学校团体辅导的图书也先后出版。团体辅导真正用于帮助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20世纪30年代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y)开始的。勒温在1931年美国教育期刊发表了A Group Guidance Gurriculu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一文,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1967年,罗杰斯将这个“密集团体的经验”改为“基本体会团体”(Basic Encounter Group)。罗杰斯(C.R.Rogers)开办的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生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1971年,William Schutz在加州将学院的团体称为“坦诚的会心团体”。随后出现各种名称的会心团体,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对不同的人进行辅导。如训练团体(Training laboratory)、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个人成长团体(Persona growth group)、学习团体(Learning group)等,名目不同,但是有共同的实质点:都以小团体(20人以内)来进行辅导或咨询;团体中有十分安全、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气氛;在此气氛中成员相互表露自我想法、自我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探讨,以促进成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或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融洽关系、如何坦诚愉快地与人交往的技术;团体中的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辅导技术,尤其是团体咨询的过程偏重于感觉、情绪的表达与处理,具有预防心理障碍、促进成长及少许的治疗功能,更要求其团体领导者有专门训练。

美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的工作效率很高。“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心理机构就迅速开展了工作。许多学校都开展了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团体心理辅导。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日本等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很好。

2.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被介绍到我国后,各地教育、治疗机构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开展团体辅导。1991年6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全国第一期大学心理咨询员培训班”。系统的团体咨询师培训则在1991年10月开始。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如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等。为了培训心理健康专业骨干教师,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8学时的团体心理咨询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大陆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

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发现,1994—2001年间全国共发表关于团体辅导研究的文章27篇,其中杂志发表5篇,会议发表12篇。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集中在团体效能、团体形式、团体规模等,多为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如,团体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非常有效(樊富珉,1996);团体咨询可以改善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王晓刚等,1998);团体心理咨询矫治神经症倾向的学生(樊富珉,1999);团体咨询有利于改善学生抑郁、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孙时进等,2000);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官锐园等,2001)。2001年以后,各类学术会议中团体辅导研究的论文明显增加。

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2002)认为团体辅导基本理论与技术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邢秀茶、洪震(《提高大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2002)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具有个别咨询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特别适合于学校。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2005)通过对50名有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提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降低其抑郁体验水平都是有作用的。

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2005)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2005)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王军(《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2005)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参加团体训练前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训练后的男女学生的综合交往能力明显好于训练前。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2006)通过对高社交焦虑倾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比较其在干预前后社交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抑郁、孤独感和自动思维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同时被试在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偏执、抑郁和焦虑等方面有较大改善,改善了消极的思维习惯,降低了孤独感。夏海燕(《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06)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形式是有效的,效果是良好的。

张玉千,吴汉(《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2006)研究认为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张姝(《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2006)通过实验,深入研究了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在人际交往、焦虑水平、自我意识等心理方面的影响,并试图探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方法、内容和干预模式。

朱海荣(《团体辅导(咨询)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分析》,2007)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咨询)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学业成功、促进心理和情绪健康、支持生涯发展。

三、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团体辅导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但团体辅导的理论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团体成员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研究方面,且主要是在医学院校、其他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

作者:彭燕凌

第5篇:将团体心理辅导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讲述本人在一线班主任工作中,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理念、方法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所进行的一些粗浅尝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开展班会活动课,融化生生、师生间的“坚冰”; 二、举办励志故事讨论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实施人文关怀型的班级管理方式,“润物细无声”。实践经验告诉我,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集体教育,学生由被动的“老师要我变”变为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我要变得更好”,其教育力量绝非以说教为主的传统的集体教育可比拟。同时,团体活动中产生的“能量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作用于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其教育效果远大于个体教育的总和。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会活动课;励志故事会;人文关怀

团体心理辅导,顾名思义,是通过团体对成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使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在一系列活动中增强对自身的认知,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流改正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缺点。互帮互助的形式既能够让成员认清不足,还可以学习他人优点,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团体,培养自己的助人意识。在完善了意识和思想之后,未来面对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团体心理辅导从根本上上来说,是以“助人自助”的方式,即个人在帮助他人融入团体之后,会得到反馈,个人受到反馈对思想的影响,对团体和个人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协助求助人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引导其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肖(Show,1992)在对团体凝聚力的研究中发现,凝聚力高的团体可以发挥下面几点明显的效益:

①成员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沟通;

②成员较为友善且更为合作;

③能对成员发挥较大的影响力;

④更能有效地达成团体目标;

⑤为成员产生更多的满足感。

在学校,班级是一种最普遍的团体形式。一个班级的力量是否强大,往往取决于班级是否有强大的凝聚力,强大的凝聚力对个人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的集体氛围不仅使团体更加具有活力,还能够让每一个个体有更强的进取心,激励每个人进步,成为个体进步的驱动力。这对于新时代教育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班级的基本管理,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近两年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把团体辅导理念融入班级管理,致力于寻找建设优质、高效的班集体的途径,并稍有所获。

一、开展班会活动课,融化生生、师生间的“坚冰”

我倡导运动。下午放学后,我常常和学生一起踢毽子,打羽毛球,校园里常回响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学校组织冬季阳光跑时,我总跑在队列中,边跑边为学生鼓劲,从不会“袖手旁观”。我还和心理老师联手,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心理活动课如“解手链”,“坐地起身”,“建立你的自信心”等。一次次大型集体活动,象一股股强大的纽带,把同学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有学生跟我说,临近高考几个星期,体育课组织了很多集体比赛,如乒乓球团体赛,拔河比赛等,每次比赛,我们班的同学都主动上阵或在一旁做拉拉队,体育老师都说我们有一个多么团结的班集体!毕业前夕,我把有关相片做成毕业纪念册,配上学生爱听乐唱的歌曲,在最后一节班会课上放给他们看,很多学生感动得哭了。高考前一晚,有学生在黑板上写着“三(7)班,我爱你,一个和谐进取的班集体”这该是大部分学生的心声吧。付出爱收获爱,我会心地笑了。

今年接手带三(5)班时,上课一周我就发现我们班同学上课很闷。我使近浑身解数使课堂生动有趣些,学生就是不领情,任我怎么启发、引导,多数同学就是闷声不响,一言不发。有个科任老师说得更无奈:“上完六班的课再上五班,那才叫累。”我想,在沉闷的学习气氛下,不会有高效的学习,更谈不上思维的迸发,我是班主任,我必须改变这种压抑的状态。我组织了一节有关人际沟通的班会活动课:

人际沟通

活动目的:

1.向团队成员展示,人际沟通,要简单明了,不要故意弄得很复杂,人为地设置障碍。有意见一定要说出来,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而且表达意见一定要明确,描述一定要到位。

2.向團队成员展示,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是不够的,真实的自我中心意识会更加强烈;认识到关注他人也是十分必要的。

活动一、6盒新粉笔

1.招募24位志愿者,其他同学做观众和评委。

2.将志愿者分成两个竞赛队(自由组合),每队又分成两个小组(指导者和操作者)。

3.每个小队中的一个组(指导者)在不让另一组(操作者)看到的情况下,首先以自己的方式摆放6盒新粉笔,紧接着向另一组成员进行描述,另一组成员根据听到的描述进行摆放,另一队也是如此进行。

4.十分钟后,比较两队摆放的结果,更符合描述的即为胜者。

5.游戏分享:

(1)指导者在活动中有何心得?

(2)操作者在活动中有何心得?

(3)指导者在看到操作者的操作与自己的描述不相符时有何想法?

(4)操作者在不理解指导者的描述时有何想法?

(5)在看到另一队已经完成任务开始庆祝,你们有什么想法?

(6)在看到最后的成果与原本的示例不同时有何想法?

(7)是时间更具有压迫感还是正确与否更具有压迫感?

(8)怎样交流效率才能更高?师生应怎样合作更有效?

活动二、自我中心意识(关注他人的重要性)

1.在关于人际关系技巧或交流的讨论结束后,随意地向团队成员们指出,虽然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忽略了别人而变得有些以自我为中心。

2.所有的观众找一个自己的同伴,在两分钟内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自己的一切想法,也可以做任何事,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能在整个过程中说“我”这个字,并由志愿者进行监督和记录,记录下能够不打破规则的人数。

3.2分钟之后 (通常总是充满笑声并且情绪高涨),宣布结束活动并引向讨论。

4.游戏分享:

(1)遵守规则并且坚持两分钟不打破规则的人数。

(2)谈谈你对一部分人下意识会说“我”这一情况的见解。

(3)你对自己以“我”开始讲话或听到别人以“我”开始讲话有何看法。

(4)谈一谈你认为想要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应当采用怎样的交流方式。

(5)没有打破规则的人谈一谈你的方法和心得,并说一说你在与他人交流时是否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上完这节活动课,同学们都深切的感悟到:老师上课时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有多难受,如果学生不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老师很难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上课进度的调控就会出现偏差,课堂效率就会低下。懂还是不懂,都只有大胆直接地说出来,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同时,日常交往中要学会放下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关注他人,增强理解,使人际关系融洽。

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几个科任老师都说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各科成绩都在向上攀升!级长问我:“你是怎样做到的?”我笑着回答:“我在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理念融入班级管理中。”近期我又在联合心理老师策划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系列班会活动课。

二、举办励志故事讨论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举办励志故事讨论会是我们班的主要德育模式。我举办过多次励志故事讨论会,让学生阅读励志故事,分享心得感悟,互提问题和答辩,感化学生,影响和改善学生行为。如《桃花心木》讨论会,让学生懂得了“种树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并且树木并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降雨,因为自然降雨的不规律性,树木需要自己寻找稳定的水源来让自己存活和生长,在扎下根后,长成参天大树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倘若种树人按时浇水,树木就会对浇水产生依赖感,树木的存活和生长全靠人的浇水来维持,树木就不会努力扎根去寻找水源,脱离了人类就无法独立生存,并且在狂风暴雨面前显得弱不禁风。”种树尚是如此,育人则更甚,“只有学生自己有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断地磨练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未来独自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无所畏惧,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了独立意识学生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思想甚至是人生有自己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价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从此,学生改掉了要老师牵着走的坏习惯,学会了积极、主动地成长。

我还举办过《上帝是爱我的》讨论会,《谁动了我的奶酪》讨论会,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只要态度改变了,行为会随之而改变,假以时日,结果自然就不同。在2009年高考中,我带的三(7)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班58人,其中14人考上本A,20人考上本B,20人考上专A,3人考上专B,只有1人落榜。

三、实施人文关怀型的班级管理方式,“润物细无声”

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教育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任何时候都应将尊重作为管理的前提,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是教育者应当贯彻的教育原则。过于强力的外部控制只会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谐的学习氛围与优良的学风才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基础和源泉。教育首先要从良好的关系开始。可以说:良好关系+管教=顺服;恶劣关系+管教=叛逆。

在很多教师心目中,学生做不到限制自己的行为,不守纪律是一种常态,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控制去加以管束,这就造成了教师过于严格地要求学生或是學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尊重,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出现矛盾。过于严苛的管束不仅会剥夺学生在身体上的自由,甚至阻碍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学生每天都在和教师作斗争,直接导致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和责任感低下。相反地,如果班主任能无条件地关爱、接纳学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根据学生以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来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看到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自由后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接纳教师,有了学生的信任,教师也能随之开展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并成为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一员,教师也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形成良性循环。

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无论哪位老师、领导在任何场合表扬我们班或班上某一位同学,我都会开心地复述给同学们听,最终达成“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上每一位同学都是好学生”的共识。平时,我只是默默地观察班级动态,跟踪量化管理的扣分情况。扣分较多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温馨提示”:“因同学们的疏忽,近日扣分较多。请同学们自爱自律,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情况马上就会好转。如果是个别同学犯错,我绝不会在班上大讲特讲,只是单独找他们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并注入希望:“老师希望你能够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学业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慢慢地,有学生犯错了,我还没去找他,他自己就来找我了:“老师,我拖班级后腿了……”头低得很低。我没有批评,反而安慰说: “下次注意就好。”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够和谐相处,整个集体才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只有让集体拥有强大的凝聚力,集体才能够进步和发展。上高三以来,在学校每次文明班评比中,我们班都稳据前五名。

刚毕业时,年少气盛,真的以“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居,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管教,动不动就“居高临下”地训话。管教越严,反叛越烈,效果越差,学生对老师越是“敬而远之”。吃一堑长一智,尊重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应当看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之处。帮助和引导才是老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热情、上进等积极情绪,消除学生孤独、忧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现在我是以一种“养花”的心态带班 :我在阳台上养了九盘花,应该说是九盘绿色植物,普通得很,一点也不名贵,刚养时还有点病歪歪的。我不离不弃,每天早晚以洗米水浇之,不使长一点杂草。寒来暑往,现在我家阳台一片生机勃勃,绿趣盎然。

在学校,班级是一种最普遍的团体形式。实践经验告诉我,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集体教育,学生由被动的“老师要我变”变为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我要变得更好”,其教育力量绝非以说教为主的传统的集体教育可比拟。同时,团体活动中产生的“能量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作用于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其教育效果远大于个体教育的总和。实践证明,把团体辅导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锻造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同行共同探究,开发,为教育大业贡献力量。

作者:姚伟业

第6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点亮学生感恩心灯

自从参与了学校“小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我就开始注意对本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引导。我发现,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效果明显。

“团体心理辅导”是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团体氛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产生暗示、模仿、从众等心理效应,获得接纳、宣泄、互相慰藉、互助互学等心理体验,提高心理素质。与个别辅导相比,它以活动为主,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投入,效果较好。

一、放松身心,切入主题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创设轻松、和谐、信任的氛围至关重要。团体辅导初期,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也不明确,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特别是小学生,一开课就直奔主题,会让他们心情紧张。因此每一次的辅导活动我们都精心设计相关的暖身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本次辅导的主题。暖身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歌曲,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小故事。

例如:三年级“了不起的爸爸妈妈”活动开始,全班一起唱歌曲《天下父母心》,然后引导:“我们刚才唱了一首很有趣的歌,有谁能说说,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呢?”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不仅有好爸爸,还有好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好爸爸、好妈妈。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学生进入主题体验活动时就不会感到被动,因此,暖身也称为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不是“老师要我感恩”的。

二、参与互动,分享探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学生在课程中以角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领会必要的知识点、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发展自我的方法。

例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个“生活小剧场”,由两个学生先进行扮演。剧情是:小明课余对电脑的兴趣可浓了,打字、上网查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样样在行。可妈妈一直不同意他的爱好。这天,妈妈下班很累,还要拖地,此时,小明拿着一张单元测验卷回家。妈妈一看成绩,火了,说不让小明再上电脑班了。小明也委屈,大声辩解。于是两人开始争吵,最终互不理睬。这时,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完表演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让妈妈知道小明这次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卷子的难度太大而不是电脑班,而且双方又不伤感情?最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汇报。学生在互动探讨中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在互相商量中懂得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在这个生活剧场里,学生悟出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活动才有互动,活动促使学生展示。通过共享展示,孩子自己去选择,最终得出答案。我们应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在互动探讨中感受、体验、思考,领悟父母的恩情。

三、情感体验,促进内需

心理辅导最离不开的是“情”, 用丰富的情境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可谓行之有效。

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给五年级学生上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我充分发挥语文老师情感渲染的优势,通过配乐朗诵一封母亲的信,引领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然后把家长事先给孩子写的一封信郑重地发到学生手上。学生静静地看着,整个教室相当安静。大多数父母是第一次写信给孩子,孩子们觉得有点意外,信中父母都亲切地称呼“心肝宝贝、亲爱的”,让他们感觉很温暖。其中有一个孩子读到妈妈写的信中提到她平时为妈妈准备便当、爸爸手受伤时自己紧张又心痛的情景,感动得哭了。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此时,正是促进学生内需外现的最好时机。“同学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信纸和信封,你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回一封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和爱。”(音乐背景中学生写信)

这样的情感打动,学生不感到乏味空洞,而是在其心灵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感化,达到了教育无痕的境界。可见,只要将认知转化成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邹韵文

作者:苏绮玲 李文萍

第7篇:团体合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初稿2) 20110417

团体合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刘爱萍

一、设计理论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 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二、辅导目的

1、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大家初步的合作能力。

三、引言(带领者自我介绍;团体基本概念介绍;说明此次团体目标,5分钟)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刘爱萍,文刀刘,爱情的爱,萍水相逢的萍,性格较外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合作。今天我们将进行团体合作的心理辅导,简言之,就是带领大家一起玩几个游戏,放松放松。目标是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 ,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可以断言,

21 世纪是一个讲究合作的世纪,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也将是人们适应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 种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期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将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大家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很容易折断一根筷子,但如果让我们折断一把筷子,是不是变得很难?当很多根筷子团结起来的时候,力量不可小觑。由此可见,人多力量大。再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一个和尚跳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在这里,却出现1+1+1<3呢?也即三个和尚却是人多力量少,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合作精神。三个和尚后来又怎样了?后来庙里失火了,三个和尚争先恐后挑水救火,火灭了,他们也醒悟了,从此以后他们轮流挑水,又有水喝了。

备用例子:足球比赛中,每队各有11 人,每个人的位置、作用可能不同,但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他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争取胜利!请一名熟悉足球运动的学生讲述一下前锋、中锋、后卫、守门员的任务和作用。教师总结:一场比赛如果能取得胜利,球员们个人的的精湛技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乃是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各队教练在训练球员球技的同时,积极培养球员们合作精神的原因。

备用例子:拔河比赛中,如果队员们没往同一个方向使力,那么即使他们每个人的力气都很大,也赢不了比赛。拔河比赛需要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把力作用到一个方向上,力的作用才会相加,拔河比赛时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我介绍

1、 叠罗汉(暖身游戏)(20分钟)

活动目的

用强制记忆的方式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

“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2、微笑握手(15分钟)

活动目的

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一二报数,报二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并向后转,内外两圈面对面,均向右走,要求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眼睛,尽可能多地和同学握手问好,我们说停时,手不要松开。(这一过程每个人只能用眼神和握手这个动作,不能有言语的交流,当你觉得你已经很真诚的注视着对方和对方握手,就可以和另一个同学握手)

在大家刚才上面的交流中,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记住我们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大家现在可以认识几个人?

3、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的

(1)巩固活动效果,活跃气氛

(2)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

(3)成员讨论,分享感受

具体操作

(1)请各成员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但不能写自己的名字

(2)写好后投入摆放在团体中央的纸箱内

(3)每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猜是谁

(4)如果抽到的是自己,就再抽取一次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分小组进行的话)

活动目的

让大家对彼此有一份最基本的了解

具体操作

7或8个人一组(通过分发扑克牌随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出自己的组长,然后顺时针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家乡、性格、爱好),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发言并介绍自己小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看哪个小组组长介绍得生动有特色,能让大家都记住他们的组员)

五、热身游戏

1、“大风吹,吹大风”(20分钟)

活动目的

活跃团体气氛;调动成员积极性;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考查换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具体操作

现场所有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开始喊口令:“大风吹,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其他同学围着主持人转动,一旦听到吹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然后进行位置互换。(重复或者站错的都将受到惩罚,要当场表演节目)

教师将一椅子置于场地中央,同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某一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学员听到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并坐下。不断重复地做此游戏。如教师可喊口令: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

具体操作

1.领导者发出指令,如”大风吹带眼睛的同学”,那有这一特征的成员就要互换位置

2.没有及时反应的人就要扣分,看哪位扣的分最多,要接受小小惩罚

2、解码DNA (15分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来使得大家体验受挫的感觉或者是体验团队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悦

具体操作

大家围成一个圈,同时伸出左手,然后再伸出右手,抓住其他人的左手,这是就要求你们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再解开这个结,最终回复成一个圈的样子。

2.1、解开千千结(30分钟)

(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记住自己左右的两个人。然后所有的人随意围着圈走动,当主持人喊停的时候,都停下来,然后试着左手牵原来左边的人,右手牵原来右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2.2、心有千千结

游戏要求:

(1)

1、几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各自先伸出自己的右手,与对面同学的右手握住,然后再伸出各自的左手,与对面同学的左手握住,不能和刚才的那一位同学再次握手。相互配合,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打开,恢复成一个圈或8 字。

(2)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松手, 在解开结的过程中,可以用转身、钻、跨等动作。

(3)游戏的时间设定为 10 分钟,时间一到不论是否解开,都必须停下来,如果你认为实在解不开,当然也可以中途放弃。

(4)

4、下面的同学监督游戏的同学是否犯规,并观察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游戏开始,同一组的同学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合作。

游戏进程:

(1)先由我和3 位同学进行示范,向其他同学解释整个过程。

(2)加大难度,由6 位同学来完成这一活动,请6 位男同学和6 位女同学。

(3)再加大一点难度,请8 位同学来做游戏,4 男4 女,看异性合作的效率。

(4)最后,请一位同学来担当领导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活动,看看在有领导者的情况下大家的表现。

思考的问题:

参加游戏的同学:

(1)你们组会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你们组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在游戏中你是否思考过如何解开结的办法,还是整个过程中听从其他同学的吩咐。 未参加游戏的同学:结合你对比赛的观察,来谈谈认识,并找出有利于合作的行为。

总结:

首先,从上面的问题情景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合作;接着,又从心有千千结这个游戏

中,我们又初步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合作来解决我 们遇到的问题。

3、无家可归(15分钟)

活动目的

感受团队,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具体操作

(1)全体成员站立,手拉手围成一圈

(2)领导者说出一个数字,成员们必须马上围成同样人数的圈

(3)没有组成圈的同学谈体会

4、终极密码+可怜的小猫

活动目的

在回顾了上次活动同时,彼此做个活动前的热场准备

具体操作

大家围坐一圈,领导者从数字1——100之间随便写出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只能领导者知道),每位参加者轮流猜出一个号码后由主持人提示,多了或少了,直到最后猜中,而猜中者就要受到惩罚。 惩罚准备

家人手拉手围坐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坐下,推选一人扮作小猫。

玩法

游戏开始,扮小猫者,可任意蹲到其中一位的身前,模仿三声猫叫,每叫一声稍停一下,被选中的人应立即用手抚摸“猫”的头部,并说:“可怜的小猫。”如此三遍后,被选中者如果笑出声来,就应该与扮小猫者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如果顺利通过三次猫叫考验而本人又未笑出声,扮小猫者就应走向另外一人,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小猫不能接触选中人的身体;

(2)选中人只能轻抚扮小猫者。

5、分小组的话——“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六、团队合作游戏

1、“生死与共”/同舟共济(20分钟)

准备

报纸

活动目的

促进成员学习合作共事;增进团队的氛围;让大家知道,在困难面前要懂得互相支持、互帮互助的道理。

具体操作

(1)通过随机分配,成员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张(半开的)报纸。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全部的脚不能站出报纸的边界。

(3)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如此循环,直到胜者决出。主持人与助手示范一次。

(4)活动结束后,组长引发大家对活动的讨论,并总结

2、同心协力 (20分钟)

活动目的

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具体操作

(1)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2)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3)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4)相关讨论

a、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b、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C、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5)总结

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

具体流程

2人一组,背对背坐在地上手臂互扣,然后一起运力,互相依靠着站立起来;若两人成功,则再加一位成员,直到小组所有成员都一起站起来为止。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感。

3、“寻找支点”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为若干队小组(两个人互相手搭着肩),由两个人出来互相追赶,逃跑的一方需迅速地找到一组组合,并迅速用双手搭在对方肩上,然后该小组另外一名成员需要迅速离开以躲避追捕人的抓捕,同样需要找到另外一个栖身之所。(被抓者视为失败者,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需要表演节目)

游戏意义

人是需要帮助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个单独地生存下去。

活动总结 (10分钟)

(1)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4、突围闯关

活动目的

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重要性;使成员更愿意投入团队,增强团体凝聚力。

具体操作

(1)突围时,有一位成员站在团体中间,作为突围者,其他成员用手臂相互勾结相成包围圈;

(2)突围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中突围出来,包围圈的人尽力不让他出来。

(3)闯关者,一位成员站在圈外,作为闯关者,力图打入圈内;

(4)闯关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外闯入圈内,其他成员围圈面想向外,竭力排拒,不理睬闯关者。

5、红与黑

活动目的

了解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知晓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具体操作(游戏规则)

(1)目的:你队与另一队分别为队A、队B,各自争取取得高分。

(2)程序:每轮你队有两种选择-------红或黑,由工作人员了解你队每轮的选择并告知你们的得分,你队可根据上轮得分确定下轮选择。

(3)沟通:两队在第四轮选择后,征得双方同意,可进行第一次沟通,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外出面谈,面谈时间为一分钟;两队在第八轮选择后,双方必须进行沟通,面谈时间为一分钟。

两队除按上述规则可召集的面谈外,禁止其它沟通。

(4)得分计算

1)队A、队B均选红,各得1分;队A、队B均选黑,各减1分;

2)一队选红、一队选黑,选红者减3分,选黑者加3分;

3)第9与第10轮选择,得分乘3后计入总分。

点评

(1)要取得长期利益,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

(2)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

(3)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4)信任一旦逝去,难以补救。

七、总结(5分钟)

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每位成员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与心得

要想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先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的。有时候,成功并不是的一个人事情,要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帮助。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创造力的发现需要尝试和每个人的支持,团队的创造力决定团队的质量和前景。

活动结束后,召集大家集体摆个三维立体的“心型”,然后大家一致喊口号进行最后的收尾环节,拍照留念。

第8篇:“增强团体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团体名称 增强团体凝聚力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30日(周五)晚7:00——9:00

三、活动地点

华凤校区一期大学生活动中心

四、团体方案

五、团体辅导具体安排

(一) 简要介绍,建立团体契约(5分钟) 道具:团体契约(90份) 内容:

1. 介绍团体辅导、辅导目的以及辅导过程中的要求,同时欢迎成员参加团 体活动。

2. 宣布团辅应遵循的活动规范:

我愿意真诚的遵守下列团体契约,若有违背愿无条件接受自我检讨, 我绝对:遵守团体规则。

我绝不:无故退出活动。

我可以:在活动中尽情地放开自己,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能够:真诚互动、积极投入并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

我一定: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沟通等。 我愿意:团体活动开始之前关闭通讯工具,不在团体活动时吃零食、开小差,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 我期待:建立互助友爱的团队。

3.介绍这期的主题——“增强团体凝聚力”,引领进入正式辅导。

(二)热身环节:分组和“滚雪球”(15分钟)

分组:循环报数1—6,分成六组,由六位协助者各自带领一组。

“滚雪球”:

1.给每位成员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分组的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环节中,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 (3)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4)引导各组成员帮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和定一个口号,并选出组长。

(三)人椅大比拼(15分钟) 活动过程:

1.每组围成一圈,每位成员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成员的肩上; 2.听从协助者的指挥,每位成员都慢慢坐在他后面成员的大腿上;

3.坐下之后,可以喊出自己队伍的口号,看看那个小组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 ; 4.给坚持最久的组颁发积分卡。

(四)无敌风火轮(30分钟)

道具:报纸100——120张,透明胶布6卷,小刀6把。 活动过程:

1.协助者领道具,并带领组员制作“风火轮”;(10分钟) 2.各小组成员进入“风火轮”测试,让其搭载“乘客”运转起来;

3.六个小组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开动风火轮,看哪一组先到达终点线,并排名; 4.给第一名颁发积分卡。

(五)“盲人”过雷阵(30分钟) 道具:眼罩6个,2根约10米长的绳子,空饮料瓶70—100个

游戏人数:每组派2人做代表,作为一对参赛者,其他人做监护员,每组协助者一名(负责组织游戏和主持分享),比赛是每两组为一个比赛单位,最后决出第一名。

游戏简介:给每对参赛者发一个眼罩,其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各组参与者眼睛都蒙好之后,剩下的人开始布置地雷阵。把两根绳子平行放在地上,绳距约为10米,这两根绳子标志着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一些“地雷”(硬纸板或泡沫垫子来代表游戏中的“地雷”)。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蒙上眼睛的队员要在搭档语言的指引下顺利穿越“雷区”,尽可能

少的“踩雷”,游戏过程中监护员负责记录队员的踩雷次数并且维持规则,保证引路的队员身体不接触其搭档。最后选出踩雷最少的搭档作为胜者。

游戏结束,给踩雷最少的一对参赛者颁发积分卡;各组协助者组织大家围在一起分享游戏过程(当参加游戏的人较多时,游戏场地会变得非常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这会使穿越地雷阵的人无所适从,难以分清听到的指令是来自自己的同伴,还是来自其他小组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挥者如何让自己的指令清晰地传递给穿越雷区的同伴,被蒙眼者如何在众多声音中捕捉给自己的指令,都将是分享过程的重要内容,协助者还可以引导参与者描述蒙上眼睛穿越雷区时,以及听到来自同伴的鼓励和指导时,踩到地雷时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变化。)

(五)小小搬运工(30分钟) 道具:30cm的空心塑料管90根,乒乓球30个(每组5个),小纸箱12个,绳子2条。 活动过程:

1.每组成员每人一根空心塑料管,每组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小纸箱。 2.两条绳子直线摆好,相距约50米,以标记号起始线和终点线。 3.每组的小纸箱放到终点线外一排。

4.每组成员从从起始线到终点线相距约3米一字排开。

5.在领导者的主持下由各组的协助者拿着乒乓球放到给每组的第一个人手里的空心塑料管中。

6.每组成员从第一个人开始用手中的塑料管合作运送乒乓球到中终点的小箱子里,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最先把规定的5个乒乓球从起始点运送到终点的小纸箱内。

7.给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颁发积分卡。 活动规则:

1.每组的协助者为监督员,每组成员必须遵守规则,一个违规,全队取消参加此项活动的资格;

2.运送乒乓球过程中,每个成员收不能触碰乒乓球,必须用手中的工具—空心塑料管;

3.各小组乒乓球运送过程过如果掉地,必须从起始线开始运送。

4.每一个乒乓球运送过程中必须全部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运送,不可以部分成员(1个或几个)单独运送。

六、团辅总结

总结团辅,互相祝福,展望未来。强调团辅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向成员们寄语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争做优秀学子。宣布本次团辅圆满结束。

附 道具清单:

棒棒糖100只,小袋饼干100袋,小袋薯条100包,马克笔6支,报纸120张,透明胶布8卷,小刀6把,眼罩10个,约10米长的绳子2根,饮料瓶70—100个,30cm的空心塑料管90根,乒乓球40个,小纸箱14个,便易贴书签若干、签字笔5—10支,A4纸30张,胸牌12块(做积分卡用),彩带2卷。

上一篇:小区物业管理下一篇: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