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消防员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以期为消防员心理健康促进和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分析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探索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共包括两部分:1.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量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毫州市市区所有消防救援支队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70名消防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2.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的类实验性研究: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消防员中,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70名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消防员,最终确定心理弹性得分≤65分的70名消防员进入本部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抛硬币法确定干预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干预组进行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进行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价消防员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2名干预组消防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的干预效果,作为类实验性研究的评价补充。结果1.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8.09±8.56)分,其各维度的得分分别是坚韧(34.41±5.30)分、自强(23.14±2.98)分、乐观(10.54±2.1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8.07±5.6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8.59±10.48)分,其各维度的得分分别是:主观支持(21.59±4.66)分、客观支持(10.61±4.61)分、对支持的利用度(6.39±2.12)分;积极应对得分为(23.12±5.42)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3.43±4.11);正性情绪得分为(31.09±6.53)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1.23±4.50)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独生子女、工作年限在消防员心理弹性均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正性情绪、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消极应对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工作年限是消防员心理弹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宗教信仰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共解释了 74.3%总变异景;②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各维度、应对方式各维度、正负性情绪各维度是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 80.5%的总变异量,.其中消极应对和负性情绪对消防员心理弹性起负向影响作用。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干预后测量得分为(69.69±3.86)分、干预2个月后测量得分为(72.57±3.87)分,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弹性得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消防员的自我效能、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从而提高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进一步验证方案是有效的。结论1.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提升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有即时性和持续性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2.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在消防员心理弹性干预中推广应用,为消防员心理健康促进和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消防员;心理弹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

学科专业:护理学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消防员的心理状况

1.2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

1.3 心理弹性相关研究现状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3.1 心理弹性

3.2 团体心理辅导

4 理论依据

4.1 心理弹性框架模型

4.2 理论框架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毫州市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对象

3.1 纳入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工具

4.2 研究步骤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7 结果

7.1 消防员一般资料状况

7.2 消防员心理弹性状况

7.3 消防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

7.4 消防员社会支持状况

7.5 消防员应对方式状况

7.6 消防员正负性情绪状况

7.7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7.8 消防员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正负性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7.9 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讨论

8.1 消防员心理弹性水平偏低

8.2 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9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在消防员中的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对象

4 干预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工具

4.2 干预方案

4.3 干预方法

4.4 资料收集方法

4.5 资料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干预过程质量控制

5.2 质性访谈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7 结果

7.1 干预后量性结果分析

7.2 干预后质性访谈结果分析

8 讨论

8.1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

8.2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自我效能

8.3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积极情绪

8.4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社会支持

8.5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积极应对方式

9 小结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心理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高科技企业薪酬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资产评估职业道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