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对青年学生应该更多注重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想象力、独立性、冒险性等,团体心理辅导是培养这些人格特质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篇1:

河源市中职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班级干预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并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中职学生又是网络成瘾青少年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群体[1]。由于对网络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问题、人际交往困难、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可导致他们对学习、生活、社交失去兴趣[2][3][4]。因此,对中职生网络成瘾进行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是网络成瘾的良好干预措施[5][6],最适宜在学校、社区等环境中推广[7]。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方式[8]。然而,当前关于中职生网络成瘾如何进行干预的实证研究甚少,所以本文旨在了解中职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并且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干预,以期为中职生网络成瘾的集体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河源市三所中职学校(河源理工学校、河源市卫生学校、河源市技师学院)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编号,采用抽签方法随机抽取6个班共210人为研究组,其中205人完成调查;余6个班235人为对照组,其中228人完成调查。共抽取445人,实际完成调查433人(97.3%),女生184人,男生249人,平均年龄16.1±1.5岁。学生家长主要为农民、工人和个体户。测试前均未发现经医院诊断的任何心理疾患,无明显躯体疾病,无药物滥用史。

(二)工具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2)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该量表包括13个条目,采用2级评分(是,计1分;否,计0分),得分≥5分者为网瘾,<5分者为非网瘾。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主要反映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方面。该量表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量表因子分或总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或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方法

研究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均参加有效量表调查,研究组参与整个心理干预过程,对照组不参与本研究设计的干预,研究组末次干预后立即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复测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量表调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同一时间发放问卷,由被试者独立完成,并向他们讲明保密原则,消除心理顾虑,填答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

(四)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干预研究,通过研究组-对照组的前测后测相关数据的比较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研究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共20周的班级干预。本方案针对全体学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开学6周内,由统一培训的研究员对研究组学生按班级进行相同内容的网瘾知识宣传教育。②采用自编的心理辅导方案对研究组学生按班级进行每2周一次,共10次,每次45分钟的心理辅导,每次主题活动划分为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亲情链接、改善同伴关系、价值选择等阶段,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主题讨论与分享、团体游戏等方式进行。③在整个班级干预的过程中,对研究组开通个体心理辅导服务。

(五)统计处理

全部测试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一)网瘾检出率

433名中职一年级学生中检出网瘾者88例,网瘾的检出率为20.3%。男249人,有52例网瘾者,男生检出率为20.9%;女184人,有36例网瘾者,女生检出率为19.6%,男女生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组网络成瘾者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网络成瘾学生(干预前检出)网络诊断量表(IADDS)总分、SCL-90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除了躯体化因子外,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五)研究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者干预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网瘾者网络诊断量表(IADDS)总分、SCL-90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网瘾者,除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四、讨论

(一)网络成瘾检出率

2018年国家卫健委指出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而我国比例接近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职生的网瘾检出率为20.3%,这与谢永华的20.5%较为一致[9]。这检出率存在的差异可能是受到调查工具、地域以及调查对象年龄、年级等影响,但该结果足以说明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比其他青少年群体更为严重[10]。这可能由于中职学生相较于其他中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差距,其自我约束能力和家长对于学生的监管状态都相对较弱,使得中职学生成为网络依赖的高发群体。总之,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已处于严峻态势,急需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本研究男生网瘾检出率为20.9%,女生检出率为19.6%,未发现网络成瘾发生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这与牛锋(2007)[11]、刘健仁(2013)[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络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便捷消除了男女上网的差异。

(二)网络成瘾的班级干预效果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主要与个体的低自尊、低自信、社交焦虑、人际交往障碍及孤独感等有关[13]。其中有研究表明,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是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因素[14][15]。因此提升网络成瘾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对其网络成瘾程度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基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设置了针对中职生特点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开展多个主题的班级干预,促进网络成瘾学生在班集体中建立起互助支持的同伴关系,减少不良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学习网瘾相关知识、学会悦纳自我、改善亲子关系、加强自我规划等,从而摆脱对网络的过分渴望和依赖。经过20周的班级心理干预,研究组网瘾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班级干预效果得到了验证。

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是一项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助人活动[16],而且具有持续性的改善效果[17]。因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网络成瘾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学习到社交技能,进而建立现实生活人际关系,满足其人际支持、归属感的需要[18]。因此,其在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被许多学者认可[19][20][21]。刘何(2014)[19]对网络依赖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的网络依赖程度得到显著改善。栗鑫(2015)[20]对轻度和重度网络依赖进行团体辅导,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干预高职医学生网络依赖的方法。宋清海等人(2017)[18]对20例网络成瘾进行为期4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及焦虑症状,且有利于药物治疗后的长期康复和预防复发。总之,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于对网络成瘾的干预已被大量的研究证实有效可行。

然而,限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中职生网瘾矫治的长期效果仍有待检验。此外,未来可针对中职生心理特点,进一步探寻预防网络成瘾问题的更为有效且易推广的干预策略。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教育关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7年度)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QNJSKT0072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振舫.中职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

[2]居文.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及心理预防措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2): 309-312.

[3]王玺,高明扬 ,郎延梅.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7(03):197-200.

[4]趙玉霞,章涵.河南某乡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3):299-301.

[5]Sakuma H ,Mihara S ,Nakayama H ,et al.Treatment with the Self-Discovery Camp(SDiC)improves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J].Addictive Behaviors,2017,64:357-362.

[6]刘珺.运动处方及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3):73-75.

[7]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20):81-83.

[8]罗秀芬,蔡宇轩.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的团体辅导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2016(24):162-163.

[9]谢永华.中职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沙财经学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0]徐凤伶.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与班级干预的研究[J].才智,2018(23):159.

[11]牛锋,杜鹏,甘景梨.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4):339-341.

[12]刘健仁.中职生网络成瘾与自尊、信赖他人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SPSS 11.0软件的中职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123-124.

[13]宫婷婷,周惠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9):179-180.

[14]Park S K ,Kim J Y ,Cho C B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correlations with family factors among South Korean adolescents[J].Adolescence,2008,43(172):895-909.

[15]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和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4):989-991.

[16]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17]王瑞霞.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过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18]宋清海,朱桂东,金国林.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的干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4).

[19]刘何.中小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干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2):10-15.

[20]栗鑫.不同网络依赖程度高职医学生团体辅导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76-1178.

作者:邵燕芬 蔡任娜 骆渊

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篇2: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五年制高职护生创造性人格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对青年学生应该更多注重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想象力、独立性、冒险性等,团体心理辅导是培养这些人格特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生;创造性人格;团体心理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发现,创造力是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较为欠缺的积极心理品质[1],对青年学生应该更多注重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因为只有在青年期激发出具备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才可能在未来工作中产生创造性产品。高创造性的个体在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不盲从)、冒险性、意志力、自制力等人格特征上特别出众[2],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训练形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格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它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和人际互动,引导成员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和接纳,学习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在高职一、二、三、五年级中,各抽取5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年级进行数次团体心理辅导。

表1 创造性人格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次数 名称 主要内容 培养目标

第1次 插上想象的翅膀 针对想象力测试结果,采用想象力培训軟件、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开发想象力。 激发想象力,认识想象力对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想象力,开发右脑。

第2次 谈谈从众现象

和好奇心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系列活动,锻炼学生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思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

第3次 面对挫折 通过小组游戏协助自我探索

和了解,增进理解与接纳。 遇到困难挫折时,通过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顺利解决问题。

第4次 培养意志力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等明确

自身意志缺陷,制订增强计划 训练意志力,学会自控。

第5次 自信的力量 采用语言、行为练习,结合活动、游戏等方式掌握提升自信的方法。 认识自信的重要性,了解自信者表现,掌握建立自信方法。

第6次 自我意识辅导

优势大转盘 了解自我优势,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 培养自信,正确认识自我。

第7次 自信演讲训练 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 认识语言自信的重要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8次 时间管理 做游戲、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练习合理分配时间,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控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第9次 情绪调控 学习调控情绪和行为的策略。 提高自控能力,完善人格,促进成长。

第10次 担当责任 针对不良现象,采用讨论、发言帮助学生认识不足,增强责任感;深入了解“责任感”的内涵,让信念永植心中。 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做有担当的人,促进成长成熟。

表2 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满意度调查

维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累计

冒险性 55% 33% 8% 4% 0 100%

好奇心 25% 29.5% 35.5% 10% 0 100%

想象力 34.5% 27.5% 24.5% 13.5% 0 100%

挑战性 47.5% 32% 12.5% 8% 0 100%

三、讨论

创造性人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独立性强,意志坚定,善于自控,敢于冒险,自尊自信等。该团体辅导系列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责任感等创造性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坚定的意志能使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取得创造性活动的成功;强烈的责任感是完成创造性任务的保证[3]。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比较认可,认为这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提高创造潜力的有效形式。团体辅导为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而使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参与的同学反映,团队成员之间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彼此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了消极情绪,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更加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碰撞出创新的火花[4]。

结果还表明,学生对创造性人格各维度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他们对冒险性和挑战性的辅导满意度较高,可能与该系列活动着重培养了自信心有关。因为有了自信心,才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去冒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坚持己见,独树一帜,所以,自信心是创造发明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好奇心维度的辅导满意度最低,说明好奇心的辅导内容不够丰富,参与者没有得到足够训练,体验不够深刻。

四、结束语

该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中,所采取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脑力激荡在、组际竞争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也促进他们形成踏实、协作、包容的处事作风。他们在团体中探索自我,悦纳自我,加深同伴间的理解和友谊,学习更加适应集体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云波,朱馨侬.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J].科技资讯,2015,13(33):193-195.

[2]Torrance, E.P. (1990).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technical manual figural (streamlined) forms A&B. Bensenville, IL: Scholastic Testing.

[3]张志刚.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心理机制初探[J].教育探索,2004,4,81-83.

[4]卢家楣,刘伟,贺雯,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34(4):381-386.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DY2015017)

作者:潘云波

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篇3:

班级团体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研究及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抽取一年级四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实验班组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实施团体辅导。结果表明,接受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大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对于改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品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生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廖桂兰(1967-),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高级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 肇庆/506060)

罗红金(1965-),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高级讲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 肇庆/526060)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本文以一个自然班级为辅导对象,以实证的方式,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我校一年级的班级中抽取了2013电算化(3)、2013室内设计(2)班共计89人(其中男生26人)为实验班组。抽取了2013电算化(2)、2013室内设计(1)班共计88人(其中男生25人)为对照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时间相同、相同专业所开的课程和科任老师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了10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按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开展团体辅导。

(二)方法

1.工具与测评

工具:(1)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量表共有6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因子名称分别是:①强迫症状;②偏执;③敌对;④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⑤抑郁;⑥焦虑;⑦学习压力感;⑧适应不良;⑨情绪不稳定;⑩心理不平衡。(2)采用班级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量表。该量表根据樊富珉的《团体心理咨询》(2005)“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的内容,结合本次班级团体辅导的实际情况编制,分10个评价项目。

测评:团体辅导前,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分别对两个组的学生施测。测试后,实验组的两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理论、方法加情境体验(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在一个学期19周的教学中,进行了每两周一次共10次的团体辅导,每次90分钟左右。对照组的两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19周的教学中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不进行团体辅导。19周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再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后测。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成员对团体活动效果自评量表》的测评,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所有施测的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团体辅导自2014年2月开始至6月30日结束。班级团体辅导的干预地点是实验班的本班教室,部分活动在室外进行。

(1) 准备阶段:确定团体的名称,制定团体辅导方案,签订团体契约。

(2) 实施过程: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健康与我们成长的关系。认识团体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向往团体辅导,积极参与辅导的过程;建立关系,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使团体成员学会适应团体辅导的氛围,对团体环境有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引发成员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促进成员参与互动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主题。这一阶段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依次为“良好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的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性情绪管理”、“感恩生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当花季邂逅爱情”等。其中“自信心的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性情绪管理”为重点内容,各安排2次辅导。每次活动都从情境问题、合作交往、体验分享、延伸践履四个环节展开,对话与沟通贯穿整个过程。具体流程包括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小组互动,分享与自我探索,领悟与促成行动,形成性评价。活动类型有热身运动、书写活动、信任活动、配对活动、绕圈发言、回馈活动。团体辅导技术主要运用认知提高、情绪表达、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

第三阶段,结束活动。回顾总结活动以来的收获,分享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帮助学生把团体辅导学习的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团体辅导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对话等方式实现。学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班级团体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研究及思考

德育研究

(三)统计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简体中文版)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前后测数据差值T检验。

二、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上的差异检验

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与对照组MSSMHS的测试结果各因子及总分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见表1)

(二)两组前后测差值T检验

计算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之差及实验组前后测数据之差,然后对两组的差值进行T检验,得到数据如下。(见表2)

表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在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中的前后测差值与对照组相比,除敌对和适应不良外,其余8个因子的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在各项因子上的前后差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在同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4个月后,接受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大于对照班,班级团体辅导对于中职生心理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三)班级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团体活动成员自评量表是要求成员根据自己参加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后的主观感受评价自己在各方面的改变方向和程度。以学生刚参加时的状态为0分,在-5—+5的尺度范围给自己打分。(见表3)

表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成员10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分数大多分数在1~5之间。每个成员的项目得分集中在正分上,呈现显著的正性变化。团体成员倾向于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关怀别人、理解别人;责任感得到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加强,学会分享经验,喜欢团体辅导活动。从均值可以看出,成员在“理解他人”、“乐于交友”、“与人沟通”、“接纳自己”及“喜欢参与此类活动”项目上分值较高,表明本期团体辅导活动在这几个项目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积极效果,学生在这几方面改变很大,而且非常喜欢团体辅导这种方式上课。

三、讨论

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10个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样本心理健康水平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经过10次的团体辅导干预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差值进行T检验,发现在下面几个因子:强迫(t=-2.891,p=0.005<0.01)、 偏执(t= -2.881,p=0.005<0.01)、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t=-2.015, p=0.049<0.05)、抑郁(t=-3.807, p=0<0.01)、焦虑(t=-4.371, p=0<0.01)、学习压力(t=-2.741, p=0.007<0.01)、情绪不平衡(t=-2.413, p=0.018<0.05)、心理不平衡(t= -2.341, p=0.035<0.05)等8个因子的分值表现上,以及在总分(t=-3.892, p=0<0.01)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是有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强迫、偏执、抑郁、焦虑、学习压力等因子的干预效果十分显著。而在敌对、适应不良等因子中,虽然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参照前后测差的均值可看出,实验组在这两个因子上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这就表示实验组学生在接受团队辅导后,其所有因子的健康状况的改善均大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班级团体辅导,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积极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蔡锦风.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论文,2006.

[4]王放.班级团体辅导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0-621.

[5]邓玉娟.中专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路标[J].职业技术,2010(6):74.

[6]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6(8).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作者:廖桂兰 罗红金

上一篇:地下工程岩爆评估分析论文下一篇:铁路电力远动终端干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