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费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接受者视角的亲社会消费与幸福感研究

摘要:围绕接受者幸福增益、双主体幸福增益互动、接受者幸福增益的心理机制三个方面,本研究探讨了亲社会消费中接受者幸福感的影响要素、接受者受益反馈对花费者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接受意愿影响接受者幸福增益的基本心理机制。上述三个方面是亲社会消费幸福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领域,但一直被忽略,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其理论空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社会消费幸福学的整体理论框架,不仅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亲社会消费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增强花费者和接受者的幸福感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主要创新如下:1)发现了接受者幸福感的影响要素,并揭示了其共同作用机制。本研究发现了赠予物吸引力、感知正向动机、接受者接受意愿对接受者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以及其中接受意愿所发挥的关键性中介作用:赠予物吸引力和感知正向动机只有通过接受者接受意愿才能影响接受者幸福增益,即后者是前两者的完全中介。上述的研究成果对开启接受者幸福增益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初步揭示了双主体幸福增益中的反馈效应机制。本研究从互动的视角出发,以自我决定理论与目标理论为基础理论,发现了:接受者受益反馈对花费者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以胜任需要满足与关系需要满足为中介的花费者幸福增益的心理机制以及双主体关系强弱对以关系需要满足为中介的幸福增益路径的调节作用(该增益路径只在强关系下成立)。上述的研究成果开启了亲社会消费幸福学研究中双主体幸福增益互动的研究领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3)初步揭示了接受者幸福增益的基本心理机制。本研究以普适的基本心理需要为框架,以接受者幸福增益中的核心要素—接受意愿为例,发现了以胜任需要满足与关系需要满足为中介的接受者幸福增益的关键心理路径,为填补幸福增益心理机制领域中接受者端的研究空白,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

关键词:亲社会消费;幸福感;接受者;花费者;心理机制;受益反馈;基本心理需要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2.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2 研究范围界定与研究对象选择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术语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幸福感概述

2.1.1 幸福感的定义

2.1.2 幸福感的测量

2.1.3 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2.1.4 简要评述

2.2 消费行为与幸福感

2.2.1 产品类型与消费者幸福感

2.2.2 亲社会消费与幸福感

2.2.3 简要评述

2.3 亲社会消费幸福学的相关理论

2.3.1 自我决定理论

2.3.2 社会比较理论

2.3.3 目标理论

2.3.4 简要评述

2.4 本章小结与总体评述

3 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构思

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3.2 研究一的构思与设计

3.2.1 研究方法选择

3.2.2 研究一的主要内容

3.3 研究二的构思与设计

3.3.1 研究方法选择

3.3.2 研究二的主要内容

3.4 研究三的构思与设计

3.4.1 研究方法选择

3.4.2 研究三的主要内容

3.5 本研究的整体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一:接受者幸福感的影响要素及其共同作用机制

4.1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4.1.1 接受者幸福感影响要素的识别与界定

4.1.2 赠予物吸引力与接受者接受意愿

4.1.3 赠予物吸引力与接受者幸福感

4.1.4 感知正向动机与接受者接受意愿

4.1.5 感知正向动机与接受者幸福感

4.1.6 接受者接受意愿与接受者幸福感

4.1.7 研究模型与假设总结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检验

4.2.1 问卷的设计与收集

4.2.2 量表选择

4.2.3 样本的描述统计

4.2.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3.1 部分中介模型

4.3.2 完全中介模型

4.3.3 完全中介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4.4 核心发现与讨论

4.4.1 核心发现

4.4.2 讨论:赠予物吸引力与感知正向动机对于接受者接受意愿的正向影响

4.4.3 讨论:接受者接受意愿对接受者幸福感的正向影响

4.4.4 讨论:关键中介变量——接受者接受意愿

4.5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4.5.1 理论贡献

4.5.2 实践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二:接受者幸福增益的心理机制—以接受者接受意愿为例

5.1 基础理论:自我决定理论

5.2 研究假设

5.2.1 关系需要满足

5.2.2 胜任需要满足

5.2.3 自主需要满足

5.2.4 假设提出

5.3 研究设计与数据检验

5.3.1 问卷的设计与收集

5.3.2 量表的选择

5.3.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3.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路径分析

5.4.2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

5.5 核心发现与讨论

5.5.1 核心发现

5.5.2 讨论:接受意愿影响接受者幸福感的心理机制

5.5.3 讨论:为何以自主需要满足为中介的幸福增益路径不显著

5.6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5.6.1 理论贡献

5.6.2 实践启示

5.7 本章小结

6 研究三:亲社会消费中接受者受益反馈对花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6.1 基础理论

6.1.1 目标理论

6.1.2 自我决定理论

6.2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6.2.1 接受者受益反馈与花费者幸福感

6.2.2 胜任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

6.2.3 关系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

6.2.4 花费者与接受者间关系强弱的调节作用

6.2.5 研究模型与假设总结

6.3 研究设计与数据检验

6.3.1 问卷的设计与收集

6.3.2 量表的选择

6.3.3 样本的描述统计

6.3.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中介效应的检验

6.4.2 调节效用的检验

6.5 核心发现与讨论

6.5.1 核心发现

6.5.2 讨论:接受者受益反馈与花费者幸福感

6.5.3 讨论:胜任需要满足的中介效用

6.5.4 讨论:关系需要满足的中介效应

6.5.5 讨论:关系强弱的调节效用

6.6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6.1 理论贡献

6.6.2 实践启示

6.7 本章小结

7 总体结论与展望

7.1 总体结论

7.2 创新点

7.3 理论贡献

7.4 实践启示

7.5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一的调查问卷

附录2 研究二的调查问卷

附录3 研究三的调查问卷

上一篇:高校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政府效率提高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