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作为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充实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学科,其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体态律动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实现多样化的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学习音乐的正确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篇1:

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达尔克洛兹是瑞士音乐家与教育家,他试验并创建了一整套有关音乐教育的体系,“体态律动”是其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一部分,在我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实习、见习中得到了成功的尝试和运用,更适合中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那么,什么是体态律动?“体态律动学”的教法要点有哪些?

一、体态律动的内涵

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达到多看、多想、多发挥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的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二、“体态律动学”的教法要点

1.人体的基本节奏

人体的基本节奏,就是身体活动的自然动作,进行音乐基本节奏和速度的练习。这些动作应该以学生已有的体验为基础,绝不是把教师的节奏强加给学生。这些动作分为十个方面:即拍手、列队行进、走、跳、跑、跃、单脚跳、摇摆、奔腾和唱。

2.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我们把人身可以称为一个管弦乐队,它包含许多不同的乐器,手指、手、手臂、脚、脚趾、腿、头、眼睛、臀和整个身体等。这些各部分肢体可以单独或一起做动作。训练后,学生可以意识到这些不同乐器的功能,并可以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乐器最适合于表达所需要表现的节奏或乐思。

3.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动作的控制与反应

要同时几个部分一起活动往往是很困难的,因此,训练和发展头脑和身体间灵敏的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训练可以增进学生对各部分肢体动作的控制,使他们的反应能力更快、更敏捷。

4.时间和空间

体态律动学十分重视活动场地这一因素,必须使学生在活动时间互相不发生任何冲突,即让学生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并且不和别人发生冲突地在其他学生中曲折穿行,尽兴发挥。

5.紧张和放松

任何一个活动都不要进行得过长,要穿插采用放松的练习或采用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直接吸引力,并能造成一个宁静状态的练习。用一个自然的姿态躺在地上是所有放松动作中最容易的方法,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

要进行体态律动和和乐动作,必须首先进行音乐节奏的形象训练。如:发出、拍出或用动作表现出各种形象的声音。

(1)交通工具声

汽车笛笛:24××·‖;火车呜呜:24×—︱×—‖

(2)动物叫声

公鸡喔喔喔:24××︱×—‖;母鸡咯咯达咯咯达:24×××︱×××‖

(3)乐器声

锣声哐哐:24×—︱×—‖;鼓声咚咚咚咚咚:24×· ×-××︱×—‖

(4)自然界的声音

雷声轰隆轰隆:24××·︱××·‖;雨点声滴滴答答滴滴答答:24×× ××︱×× ××‖

(5)拍语言的节奏

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或幼儿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其节奏或用其他律动形式表演。

(6)拍节奏型,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①教师用手拍一个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或幼儿重复拍出来。如44× ××××‖;××× ×× ×‖

②教师用乐器敲出一个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或幼儿用手拍出来。

③教师拍一个节奏型,让学生或幼儿用乐器敲出来。

④教师拍两小节稍复杂的节奏型。如44×·×××︱×·××—‖等让学生或幼儿重复拍出来。

⑤请一个学生或幼儿自己想出一个简单的节奏型拍出来,别的学生或幼儿重复拍出来。

⑥教师拍一个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或幼儿用长短线表示出来。

⑦拍稍复杂的歌曲或乐曲的节奏。如“卖报歌”可用拍手动作拍出其节奏,也可用与歌词意义相接近的动作表示出其节奏。

因此,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是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这一教学法已在音乐、舞蹈、戏剧、音乐治疗学、康复医学、弱智、伤残等特殊教育和普通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尤其适合于中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音乐教育或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卢建华

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篇2: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作为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充实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学科,其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体态律动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实现多样化的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学习音乐的正确方法。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探索有效将体态律动运用于音乐教育中的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学习充分领会到音乐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音乐水平的同时形成优秀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方位培养。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运用

目前来看,体态律动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能够促使教师以多样化的形式将音乐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易于理解音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将音乐知识有效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学习的热情。这是由于体态律动能够使小学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世界,使学生可以充分投入到音乐教学当中,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主动探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体态律动的可行性方法,促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的作用

(一)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小学学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限制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并将无法所学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简化音乐知识,使学生借助身体动作能够减弱音乐学习的难度,加深自身的音乐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在音乐教學中利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领会到音乐学科的魅力,让学生逐渐丧失开展音乐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运用体态律动能够使学生处于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学生在充分运用体态律动的音乐课堂中也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逐渐感受到音乐中暗含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开展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不能只重视学生音乐概念的掌握,还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以及通过音乐进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运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会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形成自身对音乐独特的感知认识。本身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就不应该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学生需要通过切实的体验对音乐产生最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运用体态律动能够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从而促使学生具备音乐欣赏以及表现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提升学生掌握音乐节拍的能力

大多数的小学学生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化音乐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从而影响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把握。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哒”字喊拍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节拍,会让学生无法明晰音符与音乐节拍之间的联系,影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效运用音乐节拍的能力。而教师顺应教育的改革发展,采用体态律动会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音乐节拍在歌曲中的变化,使学生逐渐能够在音乐训练中有效地掌握音乐节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节拍,也可以为学生设计较为简单的动作来让学生进行音乐节拍得表达。利用体态律动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开展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节拍的认识,避免学生出现错拍以及抢拍的情况。比如,教师在教唱《我们的田野》时就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进行身体摆动,从而引导学生有效感知歌曲的音乐节拍,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歌的节奏引导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如拍手,拍腿等,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该歌曲的音乐节拍进行完美的演唱。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音乐欣赏能力才能够充分感知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并体会到通过音乐所传达出来的美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可以更加清晰的感知到音乐的变化,其可以利用手臂摆动的幅度来表达音乐中音的高低变化,也可以利用手臂摆动的速度来表达音乐中节奏急缓的变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会主动通过身体动作来配合音乐的节奏以及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三)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有效把握歌曲的音准,学生用自己的手与身体的位置来感受不同的音的高低[2],从而提升自身准确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师运用体态律动还可以将音乐内容简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歌词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表现音乐时可以充分加入自身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有效表达歌曲思想以及包含的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赶海的小姑娘》的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律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歌声准确的表达小姑娘赶海时欢快的情绪以及小姑娘在赶海过程中的动作变化。然后,教师在学生掌握该歌曲的演唱后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歌曲内容进行动作设计。学生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借助身体动作将歌曲内容形象的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音乐做出动作,如打拍子,拍手,拍腿,拍肩膀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能够将体态律动有效运用在音乐教育中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提升自身音乐水平,为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小姣.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20(17).121.

[2]张云鑫.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20(10).123.

作者:胡宗辉

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探讨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学习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律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能使枯燥的课堂焕发活力,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应用方法

律动教学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律动能够唤起学生的身体感知,使学生的思维、情感、肢体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要意识到律动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律动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律动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充满激情。另外,律动教学还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律动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实践,也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在提高小学生音乐水平的同时,贯彻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律动调动教学氛围,引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前期为学生播放或弹奏一段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音乐律动的导入能快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音乐律动还能起到管理课堂的作用。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律动去提醒学生,更好地调节教学的氛围。小学生好动好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将歌曲与春天融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律动教学生活化,形成生活意识

律动教学是一种肢体动作有规律、有節奏的教学行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律动,从生活中探究音乐律动的存在。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一些事物中的规律,或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并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匹配的音乐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肢体动作。在音乐选材方面,要适合小学生,选用一些简单、易于记忆的。如在教学《洗澡歌》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洗澡,一边哼唱,并配上动作,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肢体动作是可以用来表达律动的。

3.律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律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不同的律动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进而树立审美意识。律动和很多事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律动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将律动与现代发展相互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不同的律动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当为不同的律动配上不同的动作时,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与思维,从而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内在潜力。

4.利用律动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

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学科教育,长时间以来枯燥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疲劳,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律动教学改善小学生的心理,舒缓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各学科学习效率。如在音乐课堂中,当学习《小小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小船划动的动作,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形式下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冬梅.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0).

[2]鲁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3]林阿芳.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

作者简介:郝勇颖(1976—),女,汉族,山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律动在唱歌教学中的研究。

作者:郝勇颖

上一篇: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个人技术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