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音乐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律动音乐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小学生音乐接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以及分析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从实践方向讲述了体态律动教学对音乐课堂的帮助。

关键词:实践 体态律动 旋律 节奏 积极性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一)体态律动的含义

“体态律动”是一种从感受音乐到表达音乐的过程,作为体验音乐的表现形式,这些动作能够直接地表达人的情感,与普通的动作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动作”,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目的性的肢体语言,以及能表现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外化方式。结合上述,以其来区分与普通动作的不同,我们称之为“体态律动”。“体态律动”从根本上服从音乐,以音乐为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体态律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注意力及敏感的感知反应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体态律动教学

音乐欣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大量的音乐听觉训练和音乐情感的积累。但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会引起听觉疲劳,对于爱动而且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以专心学习,导致了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体态律动作为一种音乐教学方式,它通过肢体语言利用尽可能的空间和动作有规律、有韵律地用身体表达音乐。如“跺脚或者拍手”“跟随音乐节奏的快慢用走路的速度来表达”等等,从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速度变化。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理解歌曲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又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在情感。

二、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的教学形式现状

1.广州市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现状——以穗石小学为例

国内的音乐教育研究虽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倍加重视,但对于小学中教学法使用研究关注度还不够。笔者对广州市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抽样式随机调查,以番禺区穗石小学为例,虽然小学生有音乐教室和多媒体设施可以自由活动,但授课模式比较单一,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得多,教学模式上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化州市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现状——以第二小学为例

笔者在二三四线城市中抽取了化州市作为调查样本,在化州市八所小学当中以化州市第二小学为例,进行随堂听课的研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市里的重点小学,但对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声势教学”等的教学模式有了解的音乐教师很少,甚至连学生可以在带有钢琴的音乐教室上课的情况都极为罕见。因此,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的传统授课方式导致音乐课堂缺乏生动性,教学形式单一,小学生备感枯燥,学习积极性也渐渐降低,专注度不够集中,因此会出现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的问题。

(二)当下小学生音准与节奏学习方面的情况

1.当下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的原因分析

在大学时期,笔者曾担任广州市某小学的合唱指挥老师,在排练的时候,发现了小学生参差不齐的音准和极度不统一的节奏频率。虽然部分学生音准还是可以的,但仍有部分学生音准和节奏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帮助那些唱不好的学生调节音准和节奏,先让他们细心聆听一下演唱正确的学生的声音,再针对性地调整他们的旋律和节拍,发现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也稍稍变好了,证明这并非先天性问题,只是后天没有多加注意和培养。更严重的是,小学生对于演唱正确与否的警惕性不高,可能演唱错误也不知道,然后渐渐养成习惯,到以后定形了就很难更正过来了。

2.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的普遍现象——以广州市穗石小学为例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中提到“节奏和旋律是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谁也不能缺了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真实存在”。而且,节奏与旋律的学习更是小学生阶段应该牢牢掌握的重要的音乐知识,但在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忽视了这两者的重要性,缺乏可以调节的音乐教学法。该小学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约有五个班,每个班有40到50个孩子左右,以班级为单位,比赛时听到音准与节奏有偏差的班级高达20个班级左右,而且合唱比赛的呈现已经是经过时间调整后的声音,但还是出现问题,证明了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在该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三、针对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所提意见

(一)丰富教学形式

1.“体态律动”教学的多样性

那么如何解决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又枯燥的问题呢?笔者在给小学生上欣赏课时,发现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学生们就喜欢开始“开小差”,当老师改变策略让学生们齐唱时,也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开口。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渐渐降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可以设计一小段的律动环节,以一小段4/4拍旋律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站起来,让他们围成一个圈,手拉手,绕圈走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律动中注意力集中,耐心听着音乐,到了换句点能准确地判断其位置及时转换行走方向。课堂上有时会因为有些同学的失误而哄堂大笑,有时也会为整齐无一人出错而互相拍掌鼓勵,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即使有人出错也能互相鼓励改正过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同时又能达到有效学习旋律与节奏的目的,更是为枯燥的课堂气氛作出改变和应对之策。

(二)“体态律动”对于小学生旋律与节奏学习中的优势

“人类的情感是构成音乐的重要部分,而身体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小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受音乐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把音乐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有效学习。

1.“体态律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感

《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4/4拍节奏感明显,旋律欢快,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模唱、范唱等方式来学习歌曲,但是唱多了学生会产生歌唱疲劳的情况,课后也容易忘记。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悉该歌曲背景后,作出一次简单的示范,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结有4拍,前两拍每一拍用“捻指”来表示,后两拍分别用“跺左脚和跺右脚”来表示;鼓励学生们有规律,有韵律地动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中可以感受音乐的欢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到4/4拍的旋律感,增强学生们的节奏感。

2.“体态律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旋律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由于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老师一般会用齐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演唱歌曲,尽可能地去希望小学生都开口唱歌,但毕竟学生还小,他们不懂得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聆听,齐唱时教师无法分辨每一个学生的音准,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只能听到大概的音效,而小学生又没有具体的音高概念,又不会聆听别人的声音,往往即使音不准,他们也一样当作是正确的高声歌唱,日积月累成了一种常态,造成了音不准的现象发生。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演唱和肢体语言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音乐,通过了解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后,让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去演唱歌曲,或加入欢快的舞步,或加入优美的肢体语言动作等等,让学生去自主创编。

四、结语

体态律动是一种运用简单的身体语言表达音乐韵律的新型教学法,对于乐感和节奏感的学习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节奏与旋律的学习是小学生阶段应该牢牢掌握的重要音乐知识。综上所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帮助小学生解决旋律的音准和音乐的节奏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最终能够真正融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中去。总而言之,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会情感,慢慢理解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从而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博.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王佳楣.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体态律动在白石学校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3]庄孝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4]陈晓丹.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

[5]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實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13).

作者:李婉露

第2篇:舞蹈在音乐律动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是以音乐为背景,以人体的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通常运用舞蹈来进行形象的塑造,抒发情感。舞蹈律动,就是人们根据听到的音乐节奏而进行的肢体的运动,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包含了情感运动规律和审美规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美术等科目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条件有限等,使部分小学生对这些科目失去了信趣,教师难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急需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探索能够利用的资源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舞蹈律动就是其中一种简便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同样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律动,跟音乐相辅相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音乐教学的拓展和升华,丰富学习音乐课堂教学。

舞蹈律动有助于表现音乐内容。将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在歌声中舞蹈,在舞蹈中歌唱,形成一个声音与肢体协同配合、情感表达由内而外、立体完整的“唱”与“演”结合模式。舞蹈律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小欠缺,让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内涵,把握发音位置,提高声乐水平,帮助学生在演唱中找到自信,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倡导的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能够在融洽的氛围中理解、欣赏和体验音乐。例如,在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牵牛花当喇叭》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牵牛花的形状和生长特点,根据歌词内容,引导他们用动作来模仿表现。在音乐旋律中,进行欢快的舞蹈律动,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如此,就在轻松的舞蹈律动中,降低了歌曲的理解和学习难度,促进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的,心情舒畅的学习音乐,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舞蹈律動有助于表现音乐内容。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的产物,一种通过声音、旋律、节奏来表现情绪,另一种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学习音乐教学中,有意识的将舞蹈融入音乐中,让学生通过动作变换,自然的投入情感。促使他们更直接地切身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进一步准确的表现作品。不同的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是有所不同的,如小学音乐课本中《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是一首歌词紧紧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小调式旋律加上附点和切分等节奏型,使歌曲活泼天真又不失风趣诙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刻画一个个活泼可爱、调皮天真的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音乐旋律下的舞蹈律动,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好音乐的这种德育功能,抓住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时机。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舞蹈律动避免了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学习产生的心理倦怠现象。在欢快优美、节奏轻快的音乐声中,舞蹈律动帮助学生缓解了疲劳,减轻了学习压力,愉悦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舞蹈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律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探索和尝试,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在舞蹈律动中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造,不断地实践多种教学形式,在教会学生唱歌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和表达能力,将新课改中的要求落实到音乐教学中,让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更加鲜活生动,结果更有成效。

作者:郭燕燕

第3篇:小学音乐课改教学中律动因素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就产生了音乐和舞蹈这两种最为原始的艺术形式。直至今天,音乐和舞蹈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精神食粮。本文从律动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具体应用原则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实践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舞蹈

音乐课是小学课程教学的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意义重大。律动在音乐和舞蹈学习当中都属于学习的基础,适当的将律动带入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够使音乐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改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能够丰富音乐教育手段

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仍然运用传统的音乐教学的方式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也不可能达到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有的教师在讲授音乐乐理知识的时候,只是机械的讲解,缺乏适当的演示,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少。而将律动融入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一改过去机械的讲解方式,把听觉、视觉有机的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动来感知音乐的韵律,用音乐的韵律来影响身体的节奏,使学生其他身体器官被激活,将其身心带入于音乐学习之中,使音乐教育的效率明显提高[1]。

(二)能够激发学习音乐兴趣

音乐课往往安排在数学、语文课的后面,所以如果在音乐课上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往往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律动的环节,学生更容易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2]。无论是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上,学生都不可能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保持精神状态的高度集中。

(三)能够增强音乐艺术感受力

音乐是需要人们用心来感悟和体会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在感受音乐的过程当中获得。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律动教学,是把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带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也逐渐缩短,音乐的感受能力进而增强。

二、小学音乐课改教学中融入律动的原则

(一)要注意保持融入的适度性

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律动的设计,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运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如果活动已经停止,但学生还没有从律动的活动中走出来,仍然在回味刚刚的活动,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影响,对课堂内容的进行起到了反作用[3]。所以,做为一种教学手段,律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为服务音乐课而设计的,而不能让它影响音乐课的教学。

(二)要注意强化教学的指向性

在音乐课堂上,采取律动的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疲劳感,还可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养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在设计律动环节时,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尽量使律动的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所关联,如欣赏欢快的舞曲时可以设计简单利落的律动,在欣赏柔美的抒情曲时,律动的节奏也应该是轻缓的,学生参加入律动的环节当中,又没有完全脱离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完美的融合。

(三)要选择有特色的典型音乐

当教师运用律动来辅助教学时,舞蹈的优势也凸显出来。音乐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将舞蹈与歌曲完美结合,既增强了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又培养了舞蹈方面的兴趣,有助于良好气质的培养和形体的塑造[4]。

三、在小学音乐课改教学中的融入律动

(一) 注重律动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在音乐课的教学当中,节奏训练的效果一直较为明显,在节奏训练的各种体验当中,每一种节奏都蕴含着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要尽量避免用机械的方式去讲解音乐的理论,这样的教学不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律动教学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效率,所以一直以传统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师,要学会把更新的适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方式带到教学中来,音乐课上的律动教学即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握有学习的主动权。

(二)恰当运用体态律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音乐教学与其他理论课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要努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律动环节的设计就颇具这一效果。例如在教授《青春舞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先播放一些优美、明快的曲子。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对音乐的学习十分有利。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自觉的进入课堂学习的情景之中,在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进入到音乐独有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 设计舞蹈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知能力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和表情的变化带给人美的熏陶,虽然两种审美教育差别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之中,这二者又常常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当音乐与舞蹈完美统一时,形成的美感是让人无法忘怀的。律动环节就可以看做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它使教师与学生进入声音与形态完美结合的艺术氛围当中。律动动作的设计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难易适度,在发挥律动教学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师在结合舞蹈来设计律动动作时,要选择有代表性又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的舞蹈动作,真正使学生能够乐在其中。这种律动环节看似简单,却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学生的情绪既轻松又深受感染,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结语

音乐教育是小学美育教育的关键,而小学音乐教师是培育学生审美音乐素质的启蒙者,更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恰当的运用律动教学的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5):43-46.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先出版[J].学周刊,2014(5):21-26.

[3]李培培.体态律动——让小学音乐课焕发活力[J].音乐时空,2014(4):19-22

[4]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育[J].教学论坛,2015(5):17-19

作者简介:范琼艳(1982—),女,浙江宁波人,小学一级教师,在浙江省金华市江滨小学工作。

作者:范琼艳

第4篇:音乐律动

半日活动

教学名称:音乐活动

教学内容:韵律活动——网小鱼

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用小碎步做小鱼游,合拍的做吃食的动作。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有序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鱼网、鱼头饰、音乐

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网小鱼》并讲述有关情节,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2.引导幼儿学习小碎步,表现小鱼游动作。

3.引导幼儿听乐曲,学习小鱼吃食的动作。

4.教师扮渔翁,介绍“网小鱼”游戏规则,带幼儿玩游戏。

5.引导幼儿听完整的音乐,玩游戏1—2遍。 体能活动:小蚂蚁运粮食

活动目的:1.学习手脚着地并交替向前爬行的动作。

2.遵守活动规则,有序并积极的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沙包、垫子、皱纹纸 活动过程:1.教师介绍游戏内容

2.学习小蚂蚁爬行

3.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4.带领幼儿游戏

5.对孩子的游戏给予鼓励及奖励

第5篇:音乐律动:摘果子

武进区卜弋幼儿园园本教研课教案:

音乐领域

中班音乐活动:《摘果子》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总结并归纳出与动作相一致的语言提示,并根据语言提示 模仿学习舞步。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摘果子的乐趣。

二、重、难点: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三、活动准备:《摘果子》的音乐、动作图谱、PPT(果园丰收视频)、一篮水果

四、活动过程:

(一)看果园丰收的视频,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播放果园丰收视频。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怎么样了啊?(播放PPT图片) (2)师:农民伯伯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果子,你们愿意吗?怎么去?

(二)学习、掌握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要领,能跟着音乐节奏合拍的表现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1.教师示范踵趾小跑步,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1)教师示范,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2)出示图谱1,看图谱分析动作。介绍这叫“踵趾小跑步”

(3)教师小结:原来是脚跟、脚尖、跑、跑、跑,跑着去的,一共跑三下。

(4)师幼一起看图谱练习踵趾小跑步。 2.师幼一起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前奏及第一段)

(1)师幼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

(2)再请两名幼儿上前做一做“踵趾小跑步”,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再来一边。

(三)学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1.学习拿篮子,找果树的动作。图谱2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图谱3 (1)提问: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摘果子了,怎么摘?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提示:眼睛看着手摘果子、放果子。

(3)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并总结。

(4)师幼共同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3.师幼听音乐练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四)学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1.学习转一圈展示成果,擦汗的动作。图谱4 2.学习跑去送果子的动作。图谱5 (1)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果子,那我们把果子去送给农民伯伯吧。可以怎么去?最后可以怎么送?

3.师幼听音乐练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五)出示完整的图谱,一起说一说图谱内容。 1.师幼共同完整的说一说做一做图谱内容。

(六)幼儿学习表演摘果子。

1.播放音乐:听音乐,完整做律动。(第一遍音乐完了后:这边的果子摘完了,那边还有很多果子,我们再到那边去摘一摘吧。第二次音乐教师可带领幼儿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五、结束活动

1.教师出示农民伯伯为感谢小朋友们帮忙摘果子送的水果。 2.回教室品尝水果。

第6篇:大班音乐律动《采茶》

活动名称:采茶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律动《采茶》,让幼儿掌握不同方向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验繁忙的采茶气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泡一杯茶、采茶舞曲的音乐、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

精神准备:幼儿掌握一些采茶的简单动作(左、右采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杯茶泡好的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差的种类、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1、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你们都喝过那些茶?

3、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优点:美容养颜,对皮肤好,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记忆力也会增强,冬天的时候和红茶能使身体暖和,茶还可以清热解毒,有时候多喝茶也有利于身日健康 害处;虽然喝茶对我们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些人不适合喝茶,胃不好的人不宜喝茶这样会加重胃病,不能空腹喝茶,这样会引发胃病,容易胃寒,体质弱的人也不适合喝茶,

二、放音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并给幼儿简单介绍采茶的知识

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是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够喝到又香有鲜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间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在篮子里。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

三、教律动《采茶》的过程

欣赏音乐《采茶舞曲》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采茶时是怎么样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叫《采茶舞曲》,听着这首音乐想象一下采茶的场景,试着采一采,怎样采动作最

2、教师引导又幼儿采茶师需要什么工具?采茶的时候应该怎样拿

篮子? 请幼儿将手放到肚子前面做抱好的动作,应该怎样采,手是怎么样的?提醒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拉采,要手到眼到,让幼儿大胆的做出,教师给予正确示范

3、采茶部分

采茶的篮子已经拿好了,怎样采才是最美的?启发幼儿做出采茶的动作,提出左右采的采法:

(1)左采一片放进篮子里,右采一片放进篮子里,再左边采一

片放进来,右一片放进来。采完放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手放进来,小心把茶叶放到外面去 (2)我们要快一些了,在左边连续采两片放进篮子里,在右面采两片再放进篮子里。 (3)外面的采完了,里面的该怎么采呢?我们用一只手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在用另外一只手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4)前面的还没才采呢,我们左右采各采一片加上前面的两

片一起放,该怎么采呢?怎样才能采的快一些呢?那就在这里快一些,连续采,左采一片右采一片前面再采两片在放进篮子里。哇采了这么多,都成了一座小山了,我们把它晃一晃,抖一抖。

四、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动作连起来表演两遍,加上适当的语言提示,要求

幼儿手到那眼睛就要跟到哪。

五、教师完整示范表演一次,幼儿可以跟随老师一起表演,熟悉音乐节奏,按节拍来做动作。

六、分组表演,请男孩子来当茶树,女孩子站起来当采茶的人,进行表演,然后交换表演 。

第7篇:小班音乐律动(修改)

来宾政和幼儿园

小班音乐律动《小鸡出壳》

执教者:李莉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内容,做各种小鸡出壳的动作。 2.喜欢音乐游戏,体验小鸡出壳时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的内容,做各种小鸡出壳的动作。

活动准备:

PPT,音乐《小鸡小鸡》、音乐视频《小鸡出壳》、鸡蛋模型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李老师来做鸡妈妈,你们来做我的鸡宝宝,现在跟着鸡妈妈一起来做做操吧。

(播放音乐《小鸡小鸡》)

二、播放音乐《小鸡出壳》,学习律动。

1、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播放音乐视频,请幼儿说说小鸡是用什么办法出壳的?

3、播放音乐视频,幼儿跟随音乐,模仿小鸡出壳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教师:鸡宝宝们可真棒,都学会了小鸡是出壳的本领了,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表演吧!

第8篇:音乐律动活动教案

金苹果班·音乐律动活动教案

教学活动名称

《我们一起来跳舞》 教学内容: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舞蹈。 教学目标:

1、能模仿老师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2、能伴随音乐做出正确的舞蹈动作;

3、A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规定的舞蹈动作;

4、B组能在提示下模仿老师做出舞蹈动作;

5、C组学生能与老师配合,在家长辅助下完成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能模仿老师的肢体动作。 教学难点:

跟随音乐节奏做出舞蹈动作。 教学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学生站姿纠正。

2、 师生问好,小朋友互相问好。

3、 运动前准备活动:手腕活动。

二、 主要活动

1、练习舞蹈《春天天气真好》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动作;

教师纠正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并作强化练习; 重复一次舞蹈。

2、练习舞蹈《小小蛋儿把门开》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动作;

教师纠正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并对个别动作作强化练习;

3、练习舞蹈《数鸭子》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动作; 强化练习不正确动作; 重复一次舞蹈。

4、复习舞蹈《小毛驴》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动作;

教师纠正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并作强化练习;

5、舞蹈《放学歌》

准备音乐;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跟音乐做舞蹈动作; 对重要动作强化练习; 让一个小朋友独自表演舞蹈。

(依小朋友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来练习舞蹈的顺序,先练习小朋友比较感兴趣的舞蹈。

三、总结、巩固

针对小朋友个体的表现,预留家庭训练内容(有针对性)。

第9篇:小班音乐律动《虫虫飞》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动作建议:

第1-2小节:前奏,做睡觉的动作。

第3-10小节:做伸懒腰、揉眼睛、洗脸、两手食指相对准备动作。

第11-12小节:两手在胸前,两食指随节奏做对对碰动作(虫虫飞手指游戏)。

第13-14小节:两手食指伸出,随乐做小虫虫拍动翅膀的动作,在最后一拍藏于背后。

第15-16小节同第11-12小节;第17-18小节同第13-14小节 第19-20小节:两手在身体两边做翅膀飞动的动作。

第21-22小节:做两手环抱拍拍自己的动作。

第23-24小节同第19-20小节;第25-26小节同第21-22小节最后,打雷下雨音效:做静止做躲雨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此活动建议在单圈中进行,幼儿坐在面向圆心的椅子上。鉴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已有经验少。A段在故事情境小虫虫们起床,做伸懒腰、揉眼睛、洗洗脸的准备动作后,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边轻轻念“虫虫飞、虫虫飞,喝完露水往回飞”,边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两手食指对对碰,说到“喝完露水往回飞”时,幼儿将手藏起来,老师象征性的去抓)。B段幼儿两手在身体两边做小虫虫翅膀随乐节奏飞一飞,再自己开心的抱抱自己。C段打雷下雨幼儿静止做躲雨动作。(A:从坐侄一B:散点斗c:原地蹲下)。此活动设计在动作和位移方面,都以“动静交替”为原则。

环节上,幼儿从“坐”着随乐做上肢动作,到“站”在位前做动作,到自由空间状态下“散点”做动作。通过不断丰富幼儿动作经验和游戏经验,层层递进,让幼儿在一定故事情境中,学习律动,感受音乐的节拍,并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ABC结构,在三段音乐中做出不同的动作和反应。

2、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和互动,在音乐中感受从坐位一散点_原地蹲下的空间变换。

3、锻炼克制能力一一知道在C段音乐中要保掎“躲雨”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虫虫飞》音乐

上一篇:外协检验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带头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