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伤护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腹外伤患者应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71例严重腹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院前急救处理措施。实验组46例患者选择综合急救措施,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功率为95.6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腹外伤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腹外伤护理论文 篇1:

严重腹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和抢救成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近来36例以严重腹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院前急救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虽然本组病例伤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但通过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使91.7%伤员获救。结论 快速出救、全面检诊、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治和精湛细致的途中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 严重腹外伤; 院前急救; 护理

腹部损伤无论在战时或平时均较常见,以腹外伤为主的多发伤在院前急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严重腹外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多,稍一延误就可造成病员的死亡。有文献报道,伤后每耽误30min则病情相应增加3倍[1]。本文通过对36例严重腹外伤患者的院前救护措施的阐述,包括快速现场稳定,即高级生命支持(ATLS)和开放性腹外伤及以严重腹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紧急处理及转运途中的护理,浅谈救护体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3~72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以车祸、高空坠落、刀刺伤为主。受伤至处理时间最短10min,最长40min。其中10~15min25例,15~40min 11例。

1.2 临床表现

损伤严重评分:经ALS-90评定ISS分值在5~21之间,平均在30.30分。合并休克(失血性、创伤性)20例,不同程度昏迷12例。腹部损伤情况:开放性伤6例,闭合性伤30例。其中脾破裂18例、肝破裂9例,肠破裂5例,肾挫裂伤4例。合并颅脑损伤12例,胸外伤8例,四肢及脊柱骨盆骨裂6例。院前急救成功33例,死亡3例,成功率为91.7%。

1.3 死亡原因

3例死亡病例从受伤到处置均在30min以上,其中2例因合并严重脑外伤,1例合并胸外伤多发性骨折等,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2 院前救护体会

2.1 现场稳定

外伤性死亡的50%都发生在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和护理的情况下,现场稳定对提高伤者存活率有重大的意义,但时间不宜超过10min,严重腹外伤的院前急救主要是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以及开放性腹外伤及肠管脱出的紧急处理。ATLS包括气道处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2]。在对患者做好ATLS的同时还要进行现场评估,首先要确诊是否存在多发伤,如有腹外多发伤时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如颅脑外伤、胸部外伤等。其次对心输出功能、组织灌输的改变及体液丢失情况进行评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遵守先救后治的原则,做到配合默契、分工协作,在医生对伤情进行初步判断的同时,护士应立即在上肢开辟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尽快恢复有效循环,然后根据血压、脉搏、皮肤、粘膜、肢体温度等情况评估液体丢失量,决定补液的速度和量。静脉输液要求选用一次性留置套管针,腹外伤的输液应在上肢而不应在下肢,因为盆腔腹部内脏血管损伤者,经下肢输液在液体进入右心房前大量液体经过损伤血管会进入盆腔、腹腔;腹腔内静脉损失者血管修复时需阻断盆腔腹腔内静脉[3]。所以此时下肢输液会影响休克的恢复,这点值得引起注意。液体的选择上,林格氏液及平衡液被认为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最理想最安全的液体,严重休克者15~30min内输入1000~2000mL,以达到迅速扩容的目的。目前按“加”、“减”、“乘”、“除”法四字方針抗休克是最有效的措施,即加大晶体用量,减少胶体用量,成倍的补给丢失者,除掉过分依赖升压药[4]。对于严重腹外伤休克伴颅脑损伤昏迷者,选何种液体进行复苏不仅关系到患者生命特征的稳定,更关系到患者脑功能的保护。我们选用7.5%NaCl溶液200mL 15~20min灌输,可迅速改善休克,一般2~10min内可提升血压至正常水平。7.5% NaCl溶液复苏休克,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吸收细胞外液或肠道内水分而扩充血浆容量,增加心搏出量。高渗NaCl液与平衡液复苏休克,均能有效恢复血容量,但后者常使颅内压升高,因而对伴有颅内压升高的休克患者,选用7.5%的NaCl溶液紧急复苏更为有利。有最新报道,高渗盐复合液(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复苏效果及降低颅内压作用更显著且持久,既能快速恢复血压,又不会加重脑水肿[5]。对开放性腹外伤及肠管脱出者应立即现场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止血常用方法有腹部压力带法、填塞止血法、疼痛引发的休克仅次于大出血应立即处理,一般肌注杜冷丁100mg或吗啡5~10mg,但病情不明或呼吸困难者禁用。开放性伤口应严密包扎,脱出的脏器应以浸入生理盐水的无菌敷料覆盖并包扎。现场基本稳定后应设法使患者安全平稳地转送医院,搬动患者前需特别注意的是:应仔细检查是否合并脊柱及四肢骨折,有四肢骨折者应夹板固定,疑有脊柱骨折者至少要有3人以上平衡搬移患者至上置硬板的担架上,搬动时不能扭曲患者的身体,以免损伤脊髓神经。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严重腹外伤病员尤其是闭合性腹外伤者,早期休克症状腹部体征可有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救护车的颠簸会迅速加重出血,所以患者抬上救护车后应立即吩咐驾驶员注意平稳驾驶,避免人为加重病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皮肤、粘膜、腹部体征等情况的变化;时刻保持输液管道的通畅;根据病情分别行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呼吸机给氧;安放合适的体位,合并休克者取平卧位,适当垫高下肢;合并颅内高压昏迷者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位。

一旦病情有所缓解就应进行第二阶段评估,包括很好的了解病史、事故损伤机制和部位,对严重创伤患者逐一进行全面检诊,为了避免抢救过程的漏诊,应牢记(CRASH-PLAN)检查指导,即(循环系统C-呼吸系统R-腹部A-脊柱S-头颅H-骨盆P-下肢L-动脉A-神经系统N)[4]。对闭合性损伤疑有腹腔内脏损伤者可行诊断性穿刺,尽可能在黄金1h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我中心在每辆救护车上配备了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气管插管、心电图等各种抢救监护设备,大大提高了各种急危病重的院前抢救成功率。如本组一例从高空坠落致腹外伤合并失血性创伤性休克,10min后查BP、呼吸不规则、心跳微弱、就地气管插管开放气道,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转运途中通过监护仪及时发现心脏停跳,经除颤、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注射后复跳,立即联系中心调度通知医院做好输血及手术准备,30min后经手术止血获救。

所以,在对严重腹外伤为主的损伤的院前急救过程中,我们认为快速出救,全面检诊、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治和精湛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 急诊救护指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80-387.

[2] 王一镗,李德馨,林桂芳,等. 实用急诊医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199,146,201.

[3] 王庸晋. 急救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9-10.

[4] 龙怡,李辉,曾红科,等. 高渗盐复合液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2:130.

(收稿日期:2009-03-03)

作者:卫庆云

腹外伤护理论文 篇2:

严重腹外伤院前急救处理探析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腹外伤患者应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71例严重腹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院前急救处理措施。实验组46例患者选择综合急救措施,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功率为95.6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人员抢救的成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严重腹外伤患者综合院前急救措施,可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检查与治疗,提升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严重腹外伤;院前急救处理;急救措施

腹部损伤患者一般会伴有内脏损伤等疾病,若腹腔出现实质脏器或者大血管损伤,患者可能因为大出血而死亡。当空腔脏器有受损破裂情况时,还会出现严重腹腔感染,威胁生命[1]。严重的腹外伤一般变化快,伤情严重,容易休克,如果病情延误则会导致病人伤亡。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要进行及时、快速、正确的处理,院前急救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提供良好的院前急救措施[2]。现在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71例严重腹外伤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急救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71例严重腹外伤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处理措施。实验组患者46例,年龄范围:17-76岁,平均年龄为:(38.6±7.0)岁,32例患者为单纯的腹部外伤,14例患者为复合伤。致伤原因:10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26例患者为车祸伤,4例患者为利器伤,3例患者为挤压伤,3例患者为电击伤,17例患者闭合性损伤,29例患者为开放性伤。治疗时间最短的为30分钟,时间最长的为18小时,38例患者为2小时之内,4例患者为2-4小时,3例患者为4-5小时,仅有1例患者为18小时,患者伴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对照组患者25例,年龄范围:18-74岁,平均年龄为:(37.9±6.2)岁,16例患者为单纯的腹部外伤,9例患者为复合伤。致伤原因:7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14例患者为车祸伤,2例患者为利器伤,1例患者为挤压伤,1例患者为电击伤,9例患者闭合性损伤,16例患者为开放性伤。时间最长的为16小时,20例患者为2小时之内,2例患者为2-4小时,1例患者为4-5小时,仅有1例患者为16小时,患者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处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的院前急救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现场初步急救 在黄金时间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急救,可降低致残率,提高存活率,最好在10分钟内迅速完成。其中包括呼吸支持、开放气道、止血、抗休克等措施。救护人员首先要判断患者的伤情,进行生命体征和意识检查,若有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处理。检查患者是否有腹部之外多发性的创伤,立即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等处理。遇腹部开放伤,使用0.9%的NaCL浸湿无菌纱布覆盖脱出腹腔的脏器,并严密包扎,采用填塞止血法或者腹部压力带法止血。嘱护理人员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液体,若处理后患者血压依然未上升,则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剧烈疼痛烦躁的,可酌情选择10mg的吗啡或100mg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进行镇痛处理[2],对于呼吸困难或者病情复杂的患者不可使用强镇痛剂。若患者为严重的腹外伤且伴有颅脑损伤昏迷,要使用7.5%的NaCL注射液快速灌注,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复苏。保持患者平卧位置,吸入氧气,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

1.2.2运送护理 经过现场的急救处理后,要迅速将患者送入医院。搬动前检查患者有无四肢骨折和脊椎骨折的症状,对于出现四肢骨折的患者采用夹板固定。若怀疑其为脊椎骨折,要保持颈部的中立位,颈托固定或选择软枕保护头部的两侧,避免头部转动[3]。特别对于闭合性的腹外伤患者,由于早期不明确病情,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但随时间的延长及路途上的颠簸,容易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因此,要叮嘱司机在开车时保持平稳车速,减少颠簸,尽量不要急刹车。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腹部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患者上车后,保持头部朝向车头位,并对患者进行牢固固定。利用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第二阶段的评估工作,对受伤部位和原因重新明确。根据相应的检查指导原则,进行相关复查,避免漏诊。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若怀疑有内脏损伤,要对腹腔实施诊断性穿刺处理,及时确诊,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4],同时及时向医院的急救中心进行患者病情汇报,做好抢救准备。

1.2.3院内衔接 患者达到医院后,救护人员和急诊室的医生要做好交班,并对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立即进行相关会诊,及时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5.65%,对照组25例患者中21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4.0%。两组人员抢救的成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内的脏器组织较为脆弱,而且血液循环较为丰富,在受到相应的暴力损伤后,会出现破裂情况,从而造成大出血。救护人员要强化急救意识,并增强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能力[5]。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后,还要保证护送途中的安全,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实验组抢救功率为95.6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人员抢救的成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部分,要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对现场伤员给予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安全将其送入医院进行良好救治,尽量挽回患者生命,避免伤残情况的出现。近些年来,不断增加的意外伤害事故,使得腹外伤越来越多发,若没有在院前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则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尤其对于明显出血和开放性血气胸患者,要及时进行救治处理。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必须准确诊断,快速处理,以救命为基本原则,然后再治伤。通过采取正确的抢救顺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救治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应症状,一旦發现患者有窒息等情况,要及时开放气道,将口鼻中异物和分泌物及时清理掉,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要切开气管或者采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据情给予多巴胺应用,保持血压稳定。总之,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严重腹外伤患者采用院前综合急救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广.严重腹外伤54例院前急救处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44.

[2] 杨丽.浅谈严重腹外伤的院前急救 [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外科护理学组)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3.

[3] 盛家鹏,陈志刚.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提高院前急救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04)

[4]卫庆云.严重腹外伤的院前急救 [J].中国现代医生,2009,23:81-82.

[5] 顾连峰.腹部外伤的急救处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6)

作者:郝义伟

腹外伤护理论文 篇3:

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严重腹外伤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严重腹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严重腹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28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纳入DCS理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DCS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严重腹外伤;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严重腹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1.6±4.7)岁;患者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空坠落伤11例,钝器伤9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组研究患者纳入标准为:(1)治疗前体温<35℃;(2)凝血酶原时间(PT)>1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PT)>50s;(3)pH<7.3;(4)预计输血量>10个单位。

1.3 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放弃进一步治疗患者;排除转往其他医院救治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纳入DCS理念,具体方法如下。

简化快速手术。采用腹腔堵塞、出血压压迫止血、血管壁修补、结扎等方式给予患者迅速止血;控制肠内容物等漏出引起的污染;需二次手术患者完成一次手术时给予固定静脉营养袋。

复苏治疗。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给予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血浆、凝血因子;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体温;给予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配合其他医师治疗合并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确定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给予确定性手术治疗,一般于简化快速手术后22~74h后行确定性手术。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7例死亡,其中2例由于术中大出血,4例由于术中MODS和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突发心肌梗塞,本组死亡率为29.2%;治疗组3例死亡,1例于简化快速手术时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肝损伤合并门静脉裂伤导致的大出血,1例于ICU复苏治疗中死亡,死亡原因為严重感染休克,1例于再次确定性手术时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大出血,本组死亡率为12%,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次,腹腔感染5例次,胆瘘3例次,粘连性肠梗阻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5.8%;治疗组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次为腹腔感染,2例次肺部感染,1例次为切口感染,1例次胆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给予积极的治疗后均获得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对比

组别例数死亡(%)并发症(%)治疗组253(12)*5(20)*对照组247(29.2)11(45.8)*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DCS是近几年创伤外科领域出现的较为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其采用简单、可行、有效、损伤较小的方式进行手术处理致命性损伤,进一步复苏与计划分期手术处理非致命性损伤,目前已被多个国家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我国关于DCS手术原则的应用正在起步,但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本组研究中,分别对两组严重腹外伤患者应用DCS及常规手术步骤发现,应用DCS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刘庆文,周宾径,秦宏兴,孙康.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7):506-508.

[2]陈明易,董家鸿.损伤控制理念及其在肝脏外伤中的应用[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6):401-402.

[3]黄瑾.危重腹部外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5-736.

作者:陈泽华

上一篇:减速器设计论文下一篇:高职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