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外伤护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通过对优质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5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2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护理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症脑外伤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重症脑外伤护理论文 篇1: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ADL恢复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ADL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病人,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结果:2组对比护理后NIHSS、PSQI、FMA等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P<0.05);但护理前2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相关睡眠质量等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病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相对较多,在治疗期间使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疗效评价

系统护理干预理念最早起源于国外,随着系统护理干预理念的逐渐发展以及优点的展现,国外医院已然相对十分擅长于利用系统护理干预解决急性重症脑外伤病人的康复问题[1-2]。本文基于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探究,由此进一步认知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病人恢复治疗的重要性。

2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2.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60例患者,其治疗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随后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脑外伤患者年龄最低为50岁,最高不超过75岁,其年龄平均值为(65.73±1.24)岁。实验组脑外伤患者年龄最低为51岁,最高不超过76岁,其年龄平均值为(65.89±1.32)岁。通过进行两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验,不具备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第一,符合临床上的脑外伤标准。第二,脑外伤发的时间不能大于三个月,同时其含稳定的脑外伤临床症状。第三,无精神疾病障碍者,意识清醒。第四,可以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训练。第五,脑外伤患者的家属,知晓其康复训练过程。

2.2方法

对于对照组来说,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对于实验组来说,采用早期康复模式。入院护理:当病人首次住院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及家属关于医院的充分介绍,使患者了解医院及病房环境,介绍陌生感,以便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减轻不适应感觉。急性重症脑外伤早期康复治疗的知识宣讲:首先给病人以及家属发放早期康复治疗知识的相关手册,并开展关于患者疾病知识的宣讲,使患者能够充分对自身疾病足够了解,这也有利于后续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合理用药指导:增强病人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病情及相关药物的认知,为其讲解最基本的药理知识,促进其合理用药。

心理护理:设置心理治疗方案,病人由于罹患疾病的原因,导致机体以及能力的下降,造成其心理落差巨大,再加上病人饱受机体病痛的折磨,心理更加脆弱,需要医护人员的同理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所以护理人员可以为病人深入开展心理建设,减少其焦虑情绪。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内心,了解深刻内心需求,并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3-4],比如:按摩、音乐疗法或者呼吸疗法等。正向引导患者宣泄出心中的苦闷,利用带激励性色彩的语言关心患者,同时为患者介绍预后较好的案例,使患者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疾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告知患者积极情绪的作用,并加强疾病信心。不仅需要对患者的饮食以及药物展开合理搭配,还要加强科学运动。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通过对具有清淡且营养的食物进行食用,禁止对油腻且辛辣食物进行摄入。通过使用少量多餐法以及食用新鲜水果确保排便顺畅。深入了解到患者内心需求后开展饮食与药物的合理配合,并通过科学运动方式,促进疾病恢复[5-6]。

环境护理:有医学研究表明,医院内具备良好温馨的住院环境能够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并且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病房内环境,积极调整患者的焦虑内心情绪,这将会给患者疾病恢复带来有利作用,并且需要注意将清醒病人与昏迷病人进行分离,因此彼此之间存在的消极状态,将会影响到患者心情。通过使用温馨柔和的颜色点缀病房环境。做好卫生以及空气通畅,将赃物床单及时完成更换,可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足休息。

肢体功能的训练,以此来减少发生偏瘫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进行良好姿态的训练能够使患者肢体痉挛得到有效改善,通过使用病理预防的模式,加强患者肢体恢复提升训练功能[7]。语言障碍训练。当前脑外伤患者易出现语言障碍情况,同时伴有发音困难问题等,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积极鼓励帮助其做到大声说话,通过采用趣味话题,激发出患者交流欲望,并且对患者的书写能力展开训练。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和观察,采用积极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也要注意更换。采用常规的方式对关节进行活动。进行翻身训练,保持10分钟时间,动作樣式为桥式运动。随后再次进行翻身坐起训练,时间同样为10分钟。随后进行平衡感训练,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态完成心肺功能的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改善情况对比,并包括生活质量指标以及睡眠情况对比等。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获得的信息以及计量资料主要利用(x±s)进行表示;利t对各项计量资料进行系统检验;最后利用[n(%)]表示各项计数资料与信息,利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2组对比护理后NIHSS、PSQI、FMA等评分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差异明显较大(P<0.05);但护理前2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

4讨论

急性重症脑外伤作为当前一种常见脑疾病,临床指征表现为意识障碍,同时体温相比常人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急性重症脑外伤中营养的补给。对于重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临床护理则病情则会加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死亡率相对较高,变化也较为快速[8]。患者接受颅脑手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而且此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脑水肿的诱发因素,会造成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和恢复产生严重影响。将系统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其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如存在康复率情况低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病人由于护理看护不够仔细而影响病人的疾病恢复,再加上行急性重症脑外伤病情的病患都是重病病人,疾病情况相较于其他类型疾病的病人要严重的多。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脑外伤病情的病患都是重病病人,疾病情况相较于其他类型疾病的病人要相对较为严重,因此系统护理干预的服务理念将更合适该类病人的护理。通过应用此护理方式,可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发生率,并且有利于提升对于护理满意度。因此通过应用科学康复护理方式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拥有重要意义对于此类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而且可促进身体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柳燕.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鼻饲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2):45-47.

[2]杨浩.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2):78-79.

[3]胡凤香,李晴,苗新,胡曼.研究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进行系统护理对其康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6):161-162.

[4]王晓姗.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15(03):64-68.

[5]梁萱,郑爽,王培丽.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21-122.

[6]朱晓莉,彭美蓉.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6):174-175+196.

[7]張艳.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19327-19328.

[8]张小佳,商赫兰,汪立刚.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55-130.

作者:骆贵兰 周燕雯 杨丽平

重症脑外伤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目的 通过对优质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5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2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护理方法。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来说,优质护理更具有人文关怀,能有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外伤患者;生活能力;影响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创伤疾病,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危急情况严重[1]。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护理,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大脑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说,除了身体的疼痛外,病情还关乎到日后的生活能力。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除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护理也尤为重要。常规护理虽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但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甚微[2]。针对这一问题本院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方案,以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康复,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掌握了解更多康复知识,更好的应用于自己的病情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获得更大信心,用最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治疗。在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通过该方法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85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2.51±7.50)岁。将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6~70歲,平均年龄(40.51±7.52)岁,实施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1.33±8.24)岁,选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诊断标准;无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不愿意或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具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

研究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病情发展、生活能力来制定合适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案要重视以患者为根本的原则,以专业的医学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灌输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焦躁、痛苦的心情,多以成功的临床实际案例来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充分尊重患者,对他们有耐心,用温柔通俗的语言来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治疗中来,用更加自信的面貌去战胜焦虑症。为患者家属讲解专业的护理知识,保护怎样为患者翻身、擦拭身体等。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监督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发生,是否出现脑脊液漏出。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且需要指导患者摆正姿势。其次还要结合专业的医学知识让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比如语言练习、画图识字、手臂抬升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按照医院和医生的处方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输液护理的关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尿量控制,强化生理指标。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鉴于患者的病情,前期以流质食物为主,为患者推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注意营养搭配的均衡度,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有均衡的营养支持。同时要关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身体指标异常,需马上告知主治医生,连同医生一起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医生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心理辅导和用药指导,对患者定期进行康复指导,回答解决患者疑问难题,同时将用药方式告知家属,让家属协同一起监督患者用药。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①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③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的满意度来源于自制的调查问卷,共15个条目,包括康复护理、服务态度以及语言沟通等内容。标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89~70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依靠NIHS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范围在0~42分,其中分数与损伤程度成正比,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主要依靠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生活能力与评分成正比,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研究组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

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脑外伤症状越来越多见,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创伤疾病,它有着起病急、发展快、危急重的特点[3],研究表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此外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非常高[4]。针对这一问题,在临床治疗中,除了高超专业的手术治疗外,护理也尤为重要。优质护理通过运用专业护理知识,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以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紧张不安心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帮助他们早日康复[5]。

通过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非常大。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三项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重视患者的康复护理,通过日常功能锻炼恢复生活能活,给与患者生活的信心。重症脑外伤患者不同于常人,他们日后生活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优质重视患者的情绪,以鼓励、关怀、引导的形式,让患者重拾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治疗中来。优质护理整个治疗过程符合患者的需求,所以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巨大,它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讓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俊霞,梁伟.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4):259-260.

[2]王亚萍,贾琼花,吕晓丹.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7):252-253.

[3]徐伟.优质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0):183-184.

[4]鄢杰.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 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健康必读,2019,(35):91.

[5]周素敏.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2):130-132.

作者:张红艳

重症脑外伤护理论文 篇3:

综合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00%,低于对比组的16.00%,昏迷恢复期量表评分较对比组高(P<0.05)。结论:在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中施行综合护理,对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意识障碍。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压力性 损伤

重症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情进展较快且危险性较高,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尽早予以积极治疗[1]。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分析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比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2~70岁,平均(51.45±10.36)岁。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0岁,平均(51.23±10.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按照重症监护室护理常规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首先,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加强病情观察,详细掌握患者体征、面色等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协助翻身、辅以拍背,并按摩受压部位;其次,重视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室内温度、湿度调至最佳状态,如有必要还应进行人工气道湿化,确保呼吸道时刻处于通畅状态;最后,昏迷患者需通过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重视营养支持干预,确保摄入充足营养物质,营养液在输注之前先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37℃,合理控制输注速度,若发生严重胃潴留需及时反馈至医生并协助處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昏迷情况。昏迷情况采用昏迷恢复期量表(CRS-R)进行评价,共6个子项目,评分高,意识障碍程度改善好,为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性,应进行3~5次测评,以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CRS-R评分比较

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00%,低于对比组的16.00%,CRS-R评分较对比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直接、间接暴力是造成重症脑外伤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交通、建筑等行业发展影响下,重症脑外伤发生率出现明显上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效果、改善预后结局需引起临床重视。既往在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中一般给予常规护理,虽然可满足临床和患者基本需求,但整体护理效果并不佳,需采取其他干预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00%,低于对比组的16.00%,CRS-R评分较对比组高(P<0.05)。说明综合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中干预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综合护理属于新兴干预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更具系统化、规范化以及个体化特性,可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芳芳,王芳梅.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588-3590.

作者:孟建红

上一篇: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精选2篇)下一篇:红色文化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