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所谓的颅脑损伤主要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造成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损伤, 在颅脑损伤的急性期与恢复期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活动异常等并发症, 此为颅脑损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1]。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发病率极高, 约占颅脑外伤存活者的40%以上[2]。颅脑损伤可导致患者出现认识、意志和情感、行为等认知障碍, 此疾病的患病者多为青壮年,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患者多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为探讨颅脑损伤外伤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以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现总结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90例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90例, 其中, 男50例, 女40例, 患者的年龄为24~76岁不等, 平均 (45.3±2.7) 岁。患者的受伤部位主要为额叶、颞叶、额颞叶等;受伤原因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摔伤等。该组患者在严重的脑外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所有患者的病例诊断均符合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的颅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的相关标准。该组患者在受伤之前无精神病史, 且无家族精神病史。

该组患者的精神障碍分型如下:记忆障碍, 患者表现出记忆障碍, 即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严重的记忆力下降;情感障碍, 患者表现出严重的不安、易怒、冲动和狂躁等, 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抑郁寡欢、睡眠障碍等;智能障碍, 患者表现出思维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理解能力降低等。

随机将该组90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 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20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5.2±2.5) 岁;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20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5.8±2.9) 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护理干预,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首先, 健康教育。颅脑损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是一个时间较长的治疗过程, 此疾病所导致患者外伤性痴呆与人格改变等均很难完全康复, 因此, 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3]。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讲解此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告知其坚持服用药物、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帮助其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其次, 改善睡眠。一般情况下, 颅脑损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基于此, 护理人员应缓解患者的头痛、失眠等症状, 并为其提供舒适、安静、光线充足的房间修养, 叮嘱患者每日用温水泡脚, 睡前喝牛奶等, 以改善其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4]。

第三, 狂造型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此种患者而言, 护理人员应注意防止患者的暴力行为, 临床中, 严重狂躁的患者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以便及时发现其暴力行为倾向, 例如, 患者出现情绪激动、狂躁、愤怒、恐惧等, 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苦恼、大骂等行为。对于严重狂躁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的安全措施, 尽快控制其临床症状, 并采用人道主义护理方法, 积极改善患者的狂躁情绪。此类患者在医院中切莫单独出行, 告知患者家属应至少1人陪床。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并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 掌握其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等, 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其疾病的干扰, 以促进患者的早日痊愈[5]。

第四,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颅脑损伤导致患者出现的精神抑郁主要是指患者在经受严重创伤后, 机体内外环境发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反应。一般情况下, 颅脑损伤导致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中多表现出意志消沉、情绪压抑、睡眠障碍、失去信心等。对于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可运用心理疗法, 不断开导患者、并使其将注意力或情感转移, 在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患者建立深厚的情谊, 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帮助其适应医院的生活方式, 告知其遵医嘱按时服药、保证充足睡眠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对于存在情绪负面, 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患者应时刻观察其举动行为, 将其置于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 以积极防治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五, 智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颅脑损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中, 智能障碍患者最为多见, 在众多的智能障碍患者中, 记忆力损害的发病人数极多。对于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应运用直观、具体化的教育方式, 从视觉、听觉与感觉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训练, 指导患者认人、识物, 在运用数字卡片、动物卡片等教学道具的基础上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 增强其时间概念。此外, 重视对智能障碍患者的鼓励, 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均应表扬, 或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增强患者的学习信心。

1.3 统计方法

该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3.0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3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 与对照组患者的82.22%和80%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颅脑外伤后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 临床中对其病因至今无统一认识。从相关研究结果得知, 在治疗患者的颅脑外伤同时, 应积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精神障碍等并发症, 针对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为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 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在系统治疗、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6]。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3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 与对照组患者的82.22%和80%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由此可见, 颅脑损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等并发症, 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的早日痊愈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患者90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3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 与对照组患者的82.22%和80%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颅脑损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等并发症, 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的早日痊愈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 龚丽.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0) :73-74.

[2] 葛贝贝.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6) :91.

[3] 王丽静.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3 (36) :5689-5690.

[4] 黄小华.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8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0) :75-76.

[5] 余爱梅.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2) :3345.

[6] 陈美莲.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探论[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8) :105-106.

上一篇:我国烟草企业销售预测系统应用背景和意义研究下一篇:高等院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