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桂林541306)【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来研究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在目前,我们知道治疗严重肝伤的重要手段是手术治疗,部分轻度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且,在现在看来,早期及时的诊断是外伤性肝破裂处理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 篇1:

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急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急诊救治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给予患者抗休克、维持呼吸道顺畅,快速补液,尽早止血、对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处理。结果在对外伤性干破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其中57例患者中,均获得成功抢救,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针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实施早手术、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關键词】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33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以及建筑行业不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意外事故发生导致患者腹部损伤逐渐增加。肝脏因所占体积大、质地脆弱,易被伤害,引起功能、结构复杂以及血运丰富,因此患者所受创伤一般较严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和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以及致死率较高。为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对其接受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2.1岁。致伤原因:刀刺伤20例,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致伤24例。本文挑选的57例患者中,均处于休克期或者休克早期,应该给予患者输血、手术止血、补液等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及时治疗之后,患者病症基本痊愈。

1.2护理

1.2.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功能正常有效调整患者头部,使其偏向一侧,及时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中异物和分泌物,从而避免阻塞患者呼吸道。若患者痰比较多,则可以先将患者口内痰液吸出,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因其出现舌后坠,医护人员可采取舌钳,同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来有效转变患者缺氧状况,通常情况下可将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4-6L。如患者合并为肋骨骨折,可对患者的缺氧程度、节律变化或呼吸频率进行严密观察。

1.2.2严密检查患者病情以及护理一天24小时使用中心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意识、表情、黏膜以及皮肤等进行观察。休克过程中,由于患者皮肤黏膜比较苍白,因此在早期,患者情绪比较兴奋与烦躁。当患者休克情况加重时,则会将兴奋转变为抑制,最后则出现患者面部表情淡漠状况,也无法敏感反应周围刺激。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状况,严重者则会陷入昏迷。仔细观察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肢体体温、湿度与脉搏,当处于休克状态,患者脉搏会较血压之前产生转变。在本次研究中,5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脉搏不清症状,其中1例患者脉搏70-80次分,属于迟发性肝破裂。2例患者血压<80mmHg,脉压低于15mmHg。因此,应注意对患者血压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在开始10-15分钟后对血压进行测量,待血压稳定后将其延长到30分钟-60分钟测量1次,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1.2.3急救高效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开通输液和呼吸通道,恢复以及调整血流动力学,从而降低患者术前准备时间。由于入院初,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护理人员拥有高效护理的能力、敏锐观察力,及时掌握患者具体病情,从而准确科学地分析与判断患者病情。相关护理人员也可从患者的先兆病情中获得患者症状发展趋势,而后针对患者病症采取一些预见性术前准确,为患者实施治疗赢得更多时间。其中实施术前复苏其重点主要在于:①能够快速准确地构建多条输液通道,可以选择中心静脉穿刺联合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来给予患者输液治疗,这项措施能够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进而增强患者手术耐受力,方便医护人员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②将林格液或平衡盐溶液以及血浆快速对患者实施输注。③如患者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新鲜的血浆补给。④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顺畅状态,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给氧治疗。⑤对患者合并伤进行妥善处理,按照胸-腹-脑-四肢脊柱的先后顺序对患者实施治疗。

1.2.4术后处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定期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进行测量而后记录。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应该注意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鼓励其在手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结果

在对外伤性干破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其中57例患者中,均获得成功抢救,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

3讨论

肝损伤多合并失血性休克,在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给予患者必要的复苏急救室是缓解病情重要方法,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复苏治疗,施行紧急救治[1]。由于患者出现休克,其最早表现为患者血管收缩,特别产生于患者的四肢末端静脉处,如患者四肢关节出现萎缩,呈硬索状,在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时较难进行穿刺,患者会出现早期休克生命体征以及血容量严重不足情况[2]。在患者出现休克早期,因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强烈应激等因素,导致患者的呼吸呈加快加深性代偿。如患者临床体征表现为鼻翼扇动或呼吸浅,表明患者病情出现严重恶化现象。在当前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可以将患者的尿量发生的变化当做患者灌注内脏血的有效监测“窗口”,若患者出现尿量每小时30ml以上,表明患者的肾脏血液灌注良好[3]。给予休克患者导尿管引流,并对患者尿量进行准确记录,并对尿比重进行检测,在临床补液时可将其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如患者血压水平较低、中心静脉压为0.2-0.5kPa时,则表明患者的血容量不足,需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若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超过1.47kPa时,表明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病症,并将补液速度减慢,同时给予患者利尿、强心治疗[4]。若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在允许情况下对肺动脉楔压进行测定。针对上述情况,需要详细的检查患者的腹部体征,之后对患者的腹腔采取复查,给予患者穿刺治疗。与此同时,可以采取B超诊断检测方法,对患者肝被膜下出血情况科学有效诊断与分析,以上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后,所选取的57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肝破裂患者多是因外伤、车祸引起的,同时患者可能合并其他胸腹部脏器伤痛,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发展缓慢,在患者入院后,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有全面了解,针对具体病症,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5]。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有计划的抢救以及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避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情况出现[6]。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外伤性肝破裂15例急救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029-1030.

[2]杨晓峰,岳茂兴,杜建国.严重外伤性肝破裂65例临床救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9,68(54:554-556.

[3]Kuppusamy A,Ramanathan G,Gurusamy J.elayed diagnosis of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 with herniation of the liver:a case report[J].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erg,2012,18(2:175-177.

[4]王琦,刘旭东.老年外伤性肝破裂1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66(20:557-558.

[5]吴金术,王方明,刘初平.外伤性肝破裂合并严重胆管损伤的手术处理[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0,36(1:885-886.

[6]李林立,张代场,林峰.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64(1:885-886.

[7]周玉东,陈萍.外伤性眼前房积血的临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9(15:24-27.

[8]王志远,郭力群,裴晓东,郭跃明.未成年人外伤性股骨颈elbetⅠ、Ⅱ、Ⅲ型骨折综合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2010:355-359.

[9]卢灿荣,黄志强,董家鸿,周宁新,黄晓强,张文智.闭合性肝外伤的治疗决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12(8:119-121.

[10]Fiscon,Valentino,Portale,Giuseppe,igliorini,Giovanni.Laparoscopic repair of intrathoracic liver herniation after traumatic rupture of the diaphragm[J].Surgical Endoscopy,2011,25(10:3423-3425.

作者:佟月红

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 篇2:

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

(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桂林541306)【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来研究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在目前,我们知道治疗严重肝伤的重要手段是手术治疗,部分轻度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且,在现在看来,早期及时的诊断是外伤性肝破裂处理的关键。在目前,外伤性肝破裂的最常见致伤因素是交通事故,遭遇交通事故的患者在肝破裂时大部分都还会有一些合并伤,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一定要将肝破裂与合并伤在诊治上的先后、主次关系妥善处理好;在现今的手术技术条件下,还有很多难题,比如合并近肝静脉损伤和多发性台并伤的肝破裂的处理等,在这种条件下,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的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修补近肝静脉损伤,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

肝脏外伤的止血方法有很多,如创口直接缝合、创口填塞大网膜或止血纱布后缝合、肝固有动脉结扎、腹腔镜下肝固有动脉造影和栓塞、肝门阻断等等,对创口较深的肝外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联合处理,方能达到止血目的。有时对创口呈星芒状且较深的肝外伤,为了能确切地止血而实施不规则的肝叶切除后,直视下缝合、结扎受损的血管或胆管。肝创面渗血的,也可以使用电凝止血。严重的肝外伤病情往往非常凶险,对于这类的患者,我们要及时以及迅速控制得控制患者的出血,这才是决定严重肝外伤患者生死的关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阻断肝门,用双手直接压迫肝破裂创面或采用肝周纱布堵塞。用导尿管阻断肝门,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30min是安全的。在肝门阻断后,用指折法扩大肝裂口,暴露损伤的血管和胆管,直视下结扎或修补,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术中如果见肝裂伤口向后顶部延伸至肝后区接近下腔静脉,尤其存在血肿或有活动性静脉出血,阻断第一肝门不能控制出血,搬动肝叶时从肝后汹涌出血时,则应考虑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此时应迅速用纱布垫压迫肝脏暂时减少出血,直接阻断全肝血流,然后缝合修补静脉裂伤。必要时切除右半肝,直视下结扎或修补。肝周纱条堵塞也是处理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有效方法[4]。(2)清创

严重的肝脏钝性伤,肝脏伤创沿不齐,有的有较多的失活肝组织。为了充分暴露出血部位、预防术后感染,手术中要清除失活的肝组织。(3)引流

为了及时了解创面的出血情况、预防膈下感染,肝破裂修补应常规于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同时行胆总管T管引流:肝外伤累计三级以上胆管的;肝破裂合并有胰或十二指肠破裂的;肝段以上的部分切除的;严重肝外伤使用纱布填塞止血的;肝破裂后再次出血并有胆汁性腹膜炎的。2.3在手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手术结束之后,有很多需要患者及患者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1.首先保证患者的腹腔内引流通畅,在患者体内负责引流的引流管不应该过早地拔出,在患者进行手术后,为了防止患者的伤口不发炎以及不会形成各种感染等,因此还要一直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还有,在对患者的用药品方面,患者使用效果都非常显著的就是使用抗生素以及别的药物联合应用的;2.其次,要严密监测患者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生任何不寻常的地方,医务人员要及时处理,想出正确的应对方法;3.最后,对于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我们要进行严密监测其呼吸功能对于严重肝损伤合并有胸部损伤的患者,一旦出现有呼吸窘迫现象发生时必须及早对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支持,让患者得到充足的氧气,另外,使用呼吸机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限制液体入量,也可以适当给予患者激素及利尿剂的治疗。2.4 .导致肝外伤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其他原因有工伤事故、斗殴、坠伤等,医生在接诊这方面的患者时,一定要认真询问病史,既要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又要重点突出腹部,肝脏等的重点检查等。医生在接诊患者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什么样的伤以及受伤情况,并将这四者紧密结合起来,及早了解肝破裂的程度以及所受合并伤的具体情况,大致估计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困难,指导医护人员尽量完善术前准备。如果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有矛盾时,在我们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患者,生命之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付诸实践,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妥善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对其他合并伤进行简单有效的止血、包扎、外固定等处理,待到肝脏手术后或伤员情况好转后再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肝破裂的程度以及合并伤的具体情况。对严重的肝裂伤患者大量失血时,要一边抗休克一边手术止血。3.小结严重的肝外伤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死亡率高。所以,我们在对待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中,要谨慎对待,一方面要与时间赛跑,要及时的抢救病患者;一方面手术前对手术的困难和手术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手术时要方法正确,技术到位,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最后一方面就是要注意患者手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参考文献[1]辛建,夏泽锋,刘兴华,等. 67例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J]. 临床急诊杂志. 2011(1): 42-44.[2]李谨峰,赵晓海,王成志. 创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4).[3]赵永昌,陈士新,崔祥滨,等. 肝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出血[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7): 1043-1045.[4]康国华. 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6).[5]周崇臣,刘寒松,马超. 肝创面内引流在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中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 2007(7): 46-47.

作者:农跃

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 篇3:

肝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挽救肝外伤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记录较完整的96例严重肝外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肝破裂患者中,全部行肝固有动脉结扎,单纯肝创面清创缝合修补30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6例,肝动脉结扎(HAL)及T管引流42例,14例不规则肝叶切除,右半肝外伤18例,以肝裸区为主的严重粉碎性破损,无法修被,失血量平均2500 mL以上,情况危急,用纱布带填塞受伤部位及膈下,行HAL及T管引流,全部患者均在Prin-gle’s法下进行处理,阻断时间均在20 min内,术后平均输血量在1000~2400 mL。胆道出血共19例,膈下感染12例,肺部感染、器官功能衰竭15例,死亡12例。结论:肝外伤破裂的患者要早期正确诊断,配合医生治疗,快速恢复体液平衡,在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快速准确做好术前配血输血各种准备,术后各种护理,抗失血性休克同时手术治疗,积极的急救护理对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 肝外伤; 急救护理

【Key words】 Hepatic trauma; Emergency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1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7.031

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肝破裂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生率往往超过脾破裂而跃居首位[1],死亡率高达10%~59%[2-3],严重的肝破裂死亡率高达70%[4]。近10年来,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和外科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肝外伤病死率降至10%以下[5]。如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成为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为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救治和护理经验,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现对本科2000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记录较完整的96例严重肝外伤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64例,女32,男女比2∶1,年龄3~71岁,受伤后2~27 h入院。致伤原因为钝器致闭合伤79例,刀刺伤10例,火器伤7例。其中右肝损伤73例,左肝损伤8例,左右肝同时损伤15例。合并血气胸8例,心包填塞3例,颅脑损伤6例,脾破裂4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小肠系膜损伤1例,空肠破裂4例,右肾挫伤5例,盆骨四肢骨折7例。按照1994年美国创伤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提倡的6级分级法为依据,本组Ⅲ级36例,Ⅳ级42例,Ⅴ级18例[6]。

1.2 方法 严重的肝外伤均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深层褥式缝合、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明胶海绵填塞、肝后纱布填塞、清创性肝叶切除、规则性肝切除等。但效果并非满意,仍有一部分病例达不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常需要综合措施方能奏效。

2 结果

根据AAST分级法,36例Ⅲ级患者中使用单纯清创修补术30例,附加T管引流6例,42例Ⅳ级患者使用HAL大网膜填塞/肝叶切除T管引流,18例Ⅴ级患者HAL纱布填塞T管引流。全部患者腹腔积血量、术后引流量、胆道出血、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1。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急救与高效护理 肝损伤多伴有失血性休克,术前必须积极及时、有效地复苏,抢救休克[7]。接诊后,护理应根据受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卧位,最好给予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头及下肢抬高15°,增加回心血量,以利于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呕吐物等异物,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安置心电监护,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观察尿量、意识等。立即快速开通输液通道,尽快复苏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对严重肝损伤的患者,可于床旁行腹腔穿刺和或超声以明确诊断,超声可协助临床医生判断肝脏外伤的损伤程度和类型,并可对腹腔各脏器进行扫查,估计腹腔内出血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肝外伤超声诊断率可达97%[8]。超声对肝外伤的确诊率较高,但其对肝脏损伤的分级及严重程度判断较CT欠缺,采用CT增强扫描,则能够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9]。对严重肝外伤需要手术干预的实行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护士必须具备有高效护理的能力,预见性地做好一切术前准备,为急救赢得时间。笔者在术前立即建立至少两条静脉输液通道,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联合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以达到快速输液,这样既便于抢救复苏,又利于观察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的量和速度。静脉通道的选择一般原则上是对于创伤患者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如头部胸部上肢受伤应选择下肢静脉如腹部盆腔下肢受伤应选择上肢静脉四肢受伤时选择颈外静脉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快速补液输血一条用于静脉用药[10]。迅速输入平衡盐溶液,争取30 min内先输平衡盐液1000~1500 mL[11],并同时给予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如羟乙基淀粉、血浆等。如出血量大,及时输血。妥善处理合并伤,处理程序按胸→腹→脑→四肢脊柱先后进行[4],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多科协作作相应的处理。护理应配合医生根据病情、手术和麻醉的方式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3.1.2 肝脏外伤的处理 目前认为,B超或CT确定Ⅰ~Ⅱ级肝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脉搏稳定正常,无腹膜刺激征象,无剖腹探查指证者,有效的ICU监护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目前的观点认为,对腹腔实质脏器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是利大于弊,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肝脏外伤,进行非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共识[12],在某些损伤的系列研究中,单纯肝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达到100%[13]。笔者的经验是给予镇痛、止血、绝对卧床休息2~3周并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需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有彩超和/或CT监测的条件下,一旦有变化可立即手术治疗。本组有1例患者接诊后彩超、CT检查提示肝脏损伤不严重,腹腔内有少量积液,体查腹膜刺激征较轻,予以观察对症处理,在观察17 h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腹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明显,急诊行彩超和CT等检查,发现腹腔内液体明显增加,以中下腹部为多,肝脏损伤范围没有增加,此时血WBC增高为17.4×109/L,中性为83%,考虑腹腔内有合并肠道损伤或胆漏的可能,积极术前准备后立即行破腹探查,术中发现为小肠系膜严重损伤破裂致肠缺血坏死,给予坏死小肠切除,肝脏损伤创面探查未见明显出血,术后肝外伤继续保守观察处理,术后病情稳定,住院27 d痊愈出院。对Ⅲ级以上的肝损伤均应采取手术治疗[14]。手术的原则是迅速止血,彻底清创,消灭无效腔,充分引流,防止胆汁溢漏[15]。

3.1.3 心理护理 肝破裂的患者多在意外情况发生,而且并有内出血,患者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状况,此时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该沉着冷静,可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疏导,尽快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以更好的配合接受治疗[16]。同时要向意识清楚的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大概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多介绍一些本病成功救治的病例让患者对自身情及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娴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2 术后护理

3.2.1 基础护理 术后患者转至ICU应采取平卧位,待伤者清醒及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观察伤者术后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原则上每15 min进行一次监测,病情平稳后改为0.5 h或1 h测量1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24 h出入量,尿量可以判断休克是否纠正,如术后24 h患者尿量<400 mL,应警惕由于休克没有纠正所造成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加强基础护理,给予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防止肺部感染。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嘱伤者尽可能在床上适量活动,对不能主动活动者应督促陪伴给予2~3次/d不低于15 min的身体按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同时也可预防压疮的发生。术后第3天如出现体温增高大于38 ℃,要及时查找原因,应考虑膈下或修补残腔内以及肺部是否有感染情况的发生。伤者术后一般都暂禁食水,对于是否完全禁水笔者的经验是如术中未发现伤者有胃肠道损伤,术后6 h待伤者清醒后可让伤者每次饮50 mL左右的白开水,3~4次/d。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适量给予流食和半流食至正常饮食。

3.2.2 再出血的观察护理 再出血是肝破裂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7~9 d缝合肝创面的线结要松动、脱落,这个时间段是肝破裂术后再出血的高危时段。本组有1患者右肝外伤严重,经术中证实为Ⅳ损伤,肝创面出血较多,用纱布填塞压迫观察创面广泛出血,活动性出血点及可疑胆管予以逐一结扎,创面渗血应用氩气刀局部喷气止血,观察5 min创面未见活动性出血,再用10号线行深层褥式缝合肝脏创口,术后前3天引流管每天有约50~100 mL淡红色血性液体引出,至术后第4天腹腔引流管再无液体引出,继续对症观察处理。在术后第7天下午患者突感心慌,并出现头晕、口干等不适症状,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至120次/min左右,立即测血压为92/47 mm Hg,引流管内见新鲜血液引出,量不多,立即查血常规RBC 208×1012/L,Hb 9.4 g/L,考虑有腹腔出血,双通道快速输入平衡盐液1000 mL,羟乙基淀粉500 mL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通知彩超室急诊行床旁彩超,提示腹腔内有积液,最深处约4 cm。分析患者出血有可能是肝脏创面再出血,决定先给予补液、少量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保守观察处理。观察8 h后,患者仍感口干、心慌、头晕,心率在110~120次/min,血压仍维持在90/45 mm Hg左右,床旁复查腹部彩超腹腔积液有明显增加,最深处达7 cm,血Hb降至6.2 g/L,提示腹腔有继续活动性出血。术前准备后,立即进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腹腔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约1500 mL不凝血液,并见肝创面一支3 mm的动脉在喷血,分析是因创面脱痂后继发出血,出血动脉给予1号线结扎。术后患者病情平稳,住院34 d痊愈出院。因此术后早期观察是护理的重点,密切注意伤口渗出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并注意患者有无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和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若术后血压进行性降低,引流管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应及时告知医生注意有无继续出血的可能,积极行床旁彩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另外还需观察患者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排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3.2.3 引流管的护理 术中安置引流管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观察腹腔内肝创面有无渗血和胆汁等漏出,二是将腹腔内残留的积液引流干净。护理时要对腹腔各引流管进行仔细观察,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引流量一般第一个24 h在300 mL以内,很少超过500 mL,以后逐渐减少。若腹腔引流液呈鲜红色,引流量增多,超过500 mL/d或2 h引流量200 mL以上,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17]。笔者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因为伤者病情重不去翻动伤者,使引流管压在伤者身体下面或扭曲没有起到有效引流。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及时主动向治疗组进行通报,定时更换无菌引流袋,指导伤者不要将引流袋抬高超过伤口平面,防止逆行感染。

3.2.4 胆瘘的护理 伤者出现腹胀、腹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且在引流管内发现引流出胆汁,应及时报告医生。指导伤者采取半卧位,禁食,笔者处理胆漏的经验是对引流量较小每天低于100 mL的患者,可予以保守处理,包括通畅引流,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并加用抑制胆汁分泌的药物,这种小的胆漏经过1周左右的保守治疗大多都能痊愈。对每天胆汁引流量大于300 mL的患者,靠保守处理一般很难自闭愈合,笔者一般选择应用ERCP行鼻胆管引流(ENBD)处理,引流时要注意鼻胆管的前端应通过漏胆的肝管,一般经过3 d的通畅引流胆漏即可自闭愈合。陈旧性胆漏引流时间要适当延长,笔者遇到1例从外院行肝破裂修补术后的胆漏患者,转到本院时已在外院因胆漏引流20余天未愈,每天引流量在500 mL左右,入院后笔者立即给予ENBD处理,经14 d的引流后胆漏自闭痊愈。

3.2.5 感染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

3.2.6 术后疼痛的护理 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焦虑、失眠,并影响伤者术后康复。术后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止痛,对严重肝外伤术后患者麻醉科一般都予安置镇痛泵,因此护理要熟悉镇痛泵,要会使用镇痛泵,适时给予止痛,对镇痛泵药物不能很好止痛的病例要根据情况给予镇静或应用强的止痛剂处理,如按医嘱给予哌替啶、曲马多等止痛药物。术后还应当注意体位的改变,术后6 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减轻切口张力,便于腹腔引流。同时给患者创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养。

4 讨论

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脏器,质地脆软,极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而损伤[18],肝外伤约占腹部外伤的15%~20%。肝外伤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及B超、CT辅助检查和腹腔穿刺等,因此笔者在抢救、治疗和护理严重肝外伤时应当引入整体医疗观念,在肝外伤患者的整个抢救过程中积极开展医护一体的有力配合,整个过程包含医生、护理、医技科室如CT和彩超的配合,甚至急诊室转诊搬运护工的参与。外伤致肝破裂患者接诊后要进行早期正确诊断和伤情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体液平衡,在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快速准确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在纠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快速的纠正休克是手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止血,术后加强各种护理,给予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要及时发现,对术后观察出现再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时要及时报告,给予积极的干预,减少死亡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赵青川,李开棠,会田池.肝外伤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11):253-255.

[2] Pachter H L, Feliciano D V. Comopler hepatie injury[J]. Surg Clin Nor Am,1996,4(76):763.

[3]Feliciano D V, Jordan G L, Bitondo C G, et al. Management of 1000 consecutive cases of hepatic traume <1979-1984>[J]. Am Surg,1986,204(66):439.

[4]汪维生,梁力健,吕明德,等.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诊断与处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2,9(9):379-381.

[5]折占飞,张俊斌,王亮,等.肝外伤病人的围手术管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4):405-407.

[6]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2-503.

[7]胡德扬,任培土.137例肝外伤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8):496-497.

[8]牛文娟.肝脏外伤的诊断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8(13):109.

[9]余东鹰.CT增强扫描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78-79.

[10]叶敏.严重肝外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61-162.

[11]李继锐.外伤性肝破裂急救措施与护理配合[J].内蒙古中医药,2013,30(34):139-140.

[12]马永,卞建民,曹红勇.腹腔镜治疗肝外伤的临床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2):173-175.

[13] Velmahos G C. High success with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hepatic trauma[J]. Arch Surrg,2003,138(6):475-480.

[14]高志清,王建锋.纱布填塞压迫治疗严重肝外伤3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2):149-150.

[15]雷敏.肝外伤5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30-131.

[16]黄铮,吴海红,曾燕香.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急诊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5-76.

[17]郭玉英.外伤性肝破裂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6):66-67.

[18]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0.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周洁等

上一篇:幼儿园度工作计划范本下一篇:区管委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