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专业导论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木类专业导论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从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具体知识点两方面,探讨大学物理教学与土木类专业课相结合的问题,并对如何结合提出几点建议。将大学物理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也有助于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

第一篇:土木类专业导论论文

浅谈面向土木工程方向的《近海工程导论》教学

摘要:《近海工程导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面向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拓宽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和学术视野,并使其初步掌握海洋平台等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基于此,本文对《近海工程结构》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近海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由于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比如水资源、海洋生物质资源、矿产与油气资源、海上航运资源、海上能源资源及海上空间资源等,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海洋工程是指应用海洋基础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狭义上讲,也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某些特殊用途所需的各种建筑物、建筑群和其他工程设施[1]。海洋工程主要包括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其中近海工程主要是在近海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近海较深水域的半潜式平台、钻井船、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张力腿平台、牵索式平台等的建设工程。近海工程技术除传统的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外,还包括造船工程技术。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一带一路”海上丝绸战略的提出,海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为了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高等院校培养一批国际一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海洋工程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国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少。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的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局限在陆地上的建筑结构,一般不开设海洋工程结构相关课程。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海洋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因此作为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必须肩负起海洋开发建设部分责任。在海洋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本科生开设了《近海工程结构导论》这门专业选修课,旨在拓展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了解和掌握近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结构特征及近海工程结构的最新进展,重点掌握波浪及波浪荷载的相关理论,初步掌握海洋平台等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近海工程结构导论》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总课时为24学时。由于课时较短,需针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同时兼顾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海洋工程结构概况及前沿,还能够初步掌握海洋平台等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基于此,该课程设计为5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设计授课时长2学时。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海洋工程的了解较少,因此在绪论中需较全面地介绍海洋工程的重要性和发展状况以及与传统土木工程的异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使命感。重点介绍世界和我国海洋资源的禀赋条件、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所需要的海洋工程技术及其发展状况、海洋工程面临的海洋环境特征;海洋工程结构所遭受的环境荷载类型及近海工程结构的灾害类型;近海工程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章为海洋平台结构,设计授课时长2学时。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接触城市建筑结构,对近海工程结构缺乏基本概念,专门介绍近海工程结构的特征、拖运和安装形式,使得学生对海洋平台结构具有较全面的认识。本章重点介绍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海洋平台使用环境和结构特征。第三章为海洋环境荷载,设计授课时长8学时。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都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在这一点上,传统土木工程建筑设计与海洋平台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由于海洋平台处于更加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其荷载形式异常复杂,比如其主要环境荷载形式为波浪荷载或风浪联合荷载。本章首先重点介绍波浪理论及其作用在结构物上的波浪力,其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回顾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及势流理论;建立液体表面波基本方程,重点推导及阐述常深度小振幅简单波动解及特征、简单波动叠加特性、倾斜海底上波浪的传播特性;简要介绍有限振幅波(非线性波)理论;重点推导作用于小尺度结构上的波浪力,简要推导作用于大尺度结构体上的波浪力;简要介绍随机波浪理论及作用于海洋工程结构体上的随机波浪力。其次介绍风荷载、流荷载、地震荷载及其冰荷载,最后介绍荷载组合规则。第四章为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平台)设计,设计授课时长10学时。虽然目前海洋平台向具有更深水深作业能力的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和Spar式平台发展,但导管架平台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平台,不论从设计理论还是从建造技术上来看,它都是一种最成熟和通用的平台形式。因此本章重点介绍导管架平台的基本设计过程。课程内容包括:导管架平台的总体设计要求;海洋平台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桩基设计;导管架设计;平台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圆管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管节点的设计与疲劳分析。本章课程内容较多,是该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由于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结构设计先导知识,因此该章节主要介绍导管架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流程,重点强调与传统土木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异同。第五章为移动式平台设计,设计授课时长2学时。由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世界各国都将油气资源的开发投向了深海,传统的固定式平台逐渐被深水浮式平台所代替,海洋平台朝着深水和超深水发展[2]。该章节将简要介绍浮式平台的设计要求和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包括:浮式平台重量和重心计算、浮式平台漂浮稳定性计算、锚泊系统设计、半潜平台设计。

三、教学方法設计

针对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较短的特点,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利用各种教学工具,通过口头语言讲解的方式,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法的优点是:在“讲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轻松的事情,还可以避免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3]。这使得传授知识变得简捷和高效,非常适合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短的课程。然而这种教学法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去主动思考传授知识的内涵,并且“讲授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强化该教学法的优点,“讲授式”教学还需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建立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快速地讲解专业知识,同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课堂上授课教师需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言,发表其对所讲知识的认识与疑问等。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通过PPT、影视、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快速地将平面、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立体、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绪论中,通过适当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及海洋工程的特征;在海洋平台结构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得学生全方位了解海洋平台的结构特征及建设、拖运、安装全过程。然而对于本门课而言,除了概念性知识外,还有理论知识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具有较多的公式推导,单纯采用PPT介绍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比较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公式推导方面,板书教学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指引性,同时具有启发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考核方法

为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随堂考试、读书报告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多样的考查方式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综合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五、结语

《近海工程导论》是面向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拓展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初步掌握海洋平台等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为建筑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本文根据近海工程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所学土木建筑知识背景,设计了面向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近海工程导论》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探讨了“讲授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薛鸿超.海岸及近海工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建民,娄敏,王天霖.海洋石油平台设计[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3]陈菊梅,张祖荣.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有机整合研究——“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教学案例[J].物理与工程,2014,(s2):23-27.

作者:赖马树金

第二篇: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在大类培养体制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对于学生认识专业、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等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加强“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类模式;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锋(1970-),男,陕西商洛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田雨波(1971-),男,满族,辽宁铁岭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21世纪,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相应地,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知识领域更新与增长越来越快,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紧密。伴随着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分化、细化的同时,电子信息各学科、专业或方向之间的交叉基础知识更加多,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变化快、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共识。大类培养模式提倡按大类招生,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流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事实说明,大类培养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和目标

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主要是学习公共课和大类基础课,大三期间学习技术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四期间学习专业课程和接受综合实践训练。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尽管大类培养适应了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但要更好地发挥大类培养的优势,还必须加强大类学习到专业培养之间的衔接,否则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在大类培养阶段,本科低年级学生对电子信息学科、专业缺乏整体认识,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不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不了解专业课程与基础通识课程的关系;在思想上准备不足,不知为何要学习这些课程,不知道这些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和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作用,没有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努力方向,缺少明晰的学业规划,甚至有不少高年级学生到了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都不甚了解。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结果表明,在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之前学生普遍存在迷茫情绪,找不到发展方向,不能心平气和、扎扎实实地学习,甚至出现了所谓“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的情况。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渴望自主成长的时期,抓好大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可以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引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为实现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导论”作为专业启蒙课程,将学科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就读的学科与专业,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激发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后续课程做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专业导论”课程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电子信息技术导论更加符合教学实际。该课程的目标是: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知识体系、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及发展走向、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激发部分学生对某些研究领域的兴趣;介绍本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进度安排、实践环节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

二、“专业导论”教学模式探索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特殊性,为使该课程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应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1.课程安排

在大类培养机制下,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专业方面接触的主要是大类基础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专业的认识不断深化,了解专业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到了大学三年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某个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及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选择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初和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初各开设16学时的“专业导论”课程。

2.教学内容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初,针对即将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着重介绍专业特色、专业课程及专业知识体系、实践环节;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及发展走向、前沿研究课题等;介绍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及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让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产生认同感,激发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分若干模块介绍信息科学的各个学科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动态,如: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模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模块,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安全模块,微电子、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模块,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图像、语音处理模块,光电信息技术等。介绍各模块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基本框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科学所涉及的领域范畴,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达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3.任课教师安排

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采用课程教学小组的形式安排任课教师。小组长为课程的总负责教师,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或系主任担任,小组成员为专业骨干教师,根据每个教师的专长负责不同的模块。小组长负责介绍课程总体概况,包括主要学科领域、技术、产业、前沿课题等,突出介绍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其他任课教师分别向学生介绍各模块的基本理论、技术及发展动态等。课程教学小组经常针对专业导论课进行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交流、探讨和研究。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课程组长负责,采用作业小论文+课程大论文的形式。每位教师根据自己负责的模块拟出若干题目让学生选择,最后课程组长综合各任课教师的评分给出本课程的总成绩。

作业小论文:若干题目自选,如电子信息技术可分为哪些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与国民经济及工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电子信息技术各个学科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感兴趣的产业或领域,某领域的发展现状,大学期间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等。

课程大论文: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导论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及今后的发展进行规划,形成课程学习报告。包括各自特长和爱好是什么,自己的学习习惯、喜欢的职业,该领域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什么,本科阶段应培养的能力有哪些,大学剩下的时间准备做哪些事情,毕业后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去实施你的计划等。

三、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

通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等形式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本课程之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对学业生涯定位模糊,对基础课不重视。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2009级学生在开课之前认为自己了解该专业的仅占14.3%,了解一点的占50.8%,认为自己对专业学科领域及相关产业了解的仅占9.5%,认为自己有明确专业爱好的仅占8%左右,不少学生渴望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经过课程学习之后,有7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大学阶段学习及今后专业发展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划。教学座谈会反馈结果表明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也对该课程持肯定态度。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与工程实际联系偏少、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时间安排不尽合理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时间安排

“专业导论”作为大类招生专业的专业先导课程,具有教育和引导的多重功能,在低年级开设更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建立对专业的认同感,并尽早确立今后继续深造所要涉及的发展方向,减少专业上迷茫、学习精力分散等情况的发生;在中高年级开设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科不同分支,并结合自身爱好特长对学业和今后发展方向做出合理规划。因此建议将“专业导论”课程的两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开设。

2.改革教学内容

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充分发挥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优势,充分把握学科及其分支的发展动态,把本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专业内容及发展方向,并适当结合学校特色,构建特色化的教学内容。

3.重视条件建设,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建设,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积极利用实验室、企业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努力实现专题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有机结合。

四、结语

在大类培养体制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加强“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引领、规划和导向作用,指导学生认识专业、规划未来,对提高教学质量乃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2(1):37-39.

[2]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4-75.

[3]葛琦.利用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和自主学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47-48.

[4]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李锋?田雨波

第三篇:浅谈大学物理结合土木类专业课教学问题

摘 要 从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具体知识点两方面,探讨大学物理教学与土木类专业课相结合的问题,并对如何结合提出几点建议。将大学物理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也有助于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 大学物理;土木类专业课;理工科院校

Combin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ZHANG Hualin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1 前言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目前关于大学物理与各专业相结合的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李丹等[1]探讨建筑类独立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认为要做好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的衔接工作,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开设要有所调整。陈丽等[2]研究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物理教学问题,指出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制订不同的授课计划,合理决定教学侧重点,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使物理教学内容满足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及时有效地把物理知识向相近专业知识迁移,从而达到物理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目的。王萍[3]研究了在材料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新材料概念的问题,指出通过新材料的介绍,可使材料类专业的学生了解现代材料科学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大学,设有不少土木类专业,每年有大量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而大学物理与土木类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因此,研究大学物理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的结合教学非常有意义。本文从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具体知识点两方面,探索大学物理教学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思想的结合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解决很多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讲到解决问题的思想。而大学物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很多专业课解决问题的思想是相通的,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讲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时,可以适当结合土木类课程中相关的问题来讲解。下面以提出理想化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微元法为例来说明。

任何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都十分复杂,为了寻找某过程中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总是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对真实过程进行简化,然后经过抽象,提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因此在物理学中提出很多物理模型,如在力学中提出了质点、刚体等物理模型[4]。这种为简化实际问题而提出理想化模型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土木类专业课程。下面简单介绍质点、刚体模型。若物体的线度比它运动的空间范围小很多时,或当物体作平动时,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大小,而把它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质量的点,称之为质点。而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又有些物体不能看成质点,也就是不能忽略物体的形状、大小对运动的影响。如在研究物体的转动时,质点模型已不适用。但若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微小形变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又可以引入刚体模型。刚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形变的物体。

在土木类专业课中同样提出很多理想化的模型。比如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课程中,一开始就都提出本课程所研究的问题的理想化模型。工程中实际材料的物质结构各不相同,各种材料的物质结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隙,并可能存在氣孔、杂质等缺陷。在材料力学里进行理想化处理,把实际材料看作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可变形固体,且在大多数场合下局限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和小变形条件下进行研究[5]。

在结构力学中,在计算前需要对实际结构进行简化处理,表现其主要特点,略去次要因素,用一个简化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即做出结构的计算简图[6]。常用杆件的轴线代表杆件,将荷载简化为集中荷载及线分布荷载,将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将支座简化为活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和滑动支座,将结点简化为铰结点、刚结点和组合结点等。在弹性力学中也对材料性质进行简化处理,只讨论理想弹性体的小变形问题,即假定物体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的,并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7]。可见在大学物理和土木类专业课中,这种提出理想化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是相通的。

大学物理中的微元法思想也可用于解决土木类问题。如在大学物理中讨论刚体力学时,通常将刚体分割成许多微小部分,每一部分都小到可以被看作质点,这些小部分叫作刚体的质元。而整个刚体则可看成由无数个连续分布的质元所组成的特殊质点系,各质元之间无相对位移。然后将质点系力学规律应用于刚体,即可归纳出刚体所服从的力学规律[4]。将刚体划分为无限个质元的思想,可以与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联系起来。有限元法,简单地说,就是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弹性力学问题,即首先将连续体变成离散化结构,然后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求解[7]。将连续体变成离散化结构,也就是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多个有限大小的单元,这些单元仅在一些结点连接起来。

3 具体知识点的结合

大学物理中有些原理与土木类专业课中的原理完全相同,可以直接用于土木类课程中解决相关问题;有些公式与土木类专业课中某些公式非常相似,只是符号变了,意义略有改变。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与土木类专业课程中的某些具体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明白学习大学物理有助于学习专业课程,以便提高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大学物理中有不少知识点可以与土木类专业课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其中有些公式与土木类专业课中某些公式非常相似,如在大学物理中讲弹力時可与材料力学中的应力联系起来。大学物理中说的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4]。弹簧作为弹性体的代表,其形变时产生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大小关系可表示为:

F=kx (1)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F为弹力,x为弹簧拉伸或压缩的形变。

材料力学中讲到拉(压)杆的变形时,会讲到单轴应力下的胡克定律[5],其表达式写为:

σ=Eε (2)

其中E为弹性模量,σ为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ε为杆的纵向线应变。

材料力学中讲到薄壁圆筒的扭转时,会讲到材料的剪切胡克定律,其表达式写为:

τ=Gγ (3)

其中G为切变模量,τ为薄壁圆筒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γ为薄壁圆筒表面上的切应变。这两门课程中说到的胡克定律,名称相同,形式上也非常相似,只是符号变了,不过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变化。在大学物理中讲力矩时也可与材料力学中的扭矩联系起来。

大学物理中某些原理可以直接用于土木类课程中解决相关的问题。如大学物理中的电桥原理就可直接用于土木类专业的电测法测应变。大学物理中的单臂电桥原理[8]是将四个电阻R1、R2、Rs和Rx通过导线连接组成一个四边形,在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上分别连接检流计G和电源,如图1所示。当检流计指示无电流时,表明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其中电阻R1、R2和Rs是已知的,由即可计算出待测电阻Rx。

在土木类专业可用电桥原理来测量应变[9],只是将R1和R2换成电阻应变片。将R1贴于构件上,使之与构件同时变形;将R2贴于不受力的地方,与R1处于相同温度下,作为温度补偿片。另外,两桥臂接入仪器内部的精密无感电阻。这时应变仪的读数就等于构件测点的实际应变值。可见在大学物理中学好电桥原理,就可在土木类专业中直接利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还有将大学物理中的偏振光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土木类专业的光弹性实验等。总之,大学物理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与土木类专业相关知识相结合,或者直接用于解决土木类的实际问题。

4 几点建议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给土木类专业讲授大学物理课程,也学习过部分土木类课程,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土木类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人员不要过度压缩大学物理课的学时,否则难以满足土木类专业课学习需要的大学物理知识,进而不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土木类专业原来将大学物理设定为六学分,课时相对充裕,讲授的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后来设定为四学分,课时相对较少,只能省略部分内容,其中光学知识包括偏振光就被省略了。偏振光正好就是光弹性实验的基础知识,而且该实验对土木专业非常重要,在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2)大学物理教学方案要注意做好与专业课的衔接,其内容需针对不同专业需求有所侧重。假如土木类专业培养计划过度压缩大学物理课的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方案又没有做好与专业课的衔接工作,结果可能导致专业课很需要的基础知识也被省略掉。

3)大学物理授课教师可适当了解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在大学物理授课过程中适当将专业课中的知识与大学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4)当讲到与专业课相关的大学物理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适当预览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明白,学习大学物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是有帮助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5 结语

从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具体知识点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问题。首先以提出理想化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微元法为例,说明大学物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很多专业课解决问题的思想是相通的;其次以胡克定律和电桥原理为例,说明大学物理中有些公式与土木类专业课中某些公式非常相似,有些原理可以直接用于土木类课程中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对结合教学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将大学物理与土木类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大学物理有助于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虽然只讨论了大学物理教学与土木类专业课的结合问题,但是可以类似考虑大学物理与其他专业课的结合问题,以及其他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结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丹,姜广军,付静,等.建筑类独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253-254.

[2]陈丽,陈巧玲.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42-43.

[3]王萍.在材料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新材料概念[J].科技信息,2010(1):112-113.

[4]唐立军,黄祖洪.大学物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75.

[5]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3.

[6]李廉锟.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

[7]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109.

[8]唐贵平,何兴,王晓平.大学物理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8-62.

[9]徐飞鸿,韦成龙.材料力学实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88-100.

作者:张华林

第四篇:土木类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工程与经济交叉的边缘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首先阐述该课程的疑难,然后从该课程的第一次课设计、教材的选择及授课内容的取舍、重点内容的讲解、案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土木类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engineering economics; reform in education

1 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介于技术与经济之间的交叉学科[1]。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工程与经济相隔离,导致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不懂经济,而从事经济的人员又不懂工程技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形势的需求越来越难以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的纵深发展,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感到土木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是既懂技术又懂经济,还要懂管理和法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一般高校的土木类专业均开设有工程经济学,对土木类学生进行工程经濟学教学,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

2 本课程的疑难所在

由于本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土木类学生,该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均是围绕“技术”来设置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是技术类的,造成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不重要,在开课之前就产生该课程可有可无的认识。而且在此课程之前,学生毫无经济、管理知识,而该课程一般课时较少,再加上其为考察课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更加困难。

3 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

第一次课设计 授课教师必须重视第一次课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

1)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有关经济学的小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调整利率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父辈所处的时期和现在物价的对比;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含义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贷款买房按揭的计算;负利率时代;等等。这些内容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有利于成就学生的满足感,学生的热情较高。因此,在开始这门课程之前,对生活中有关本课程的小知识进行科普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册职业资格与工程经济学的关系,我国为推进土木行业与国际接轨,土木行业内的各专业、各门类均已实行注册制,大部分的执业资格证书都要求考查工程经济学知识,如注册结构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让学生觉得不仅在以后生活中,更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工程经济学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应认真对待。

教材的选择及授课内容的取舍 目前,可供选择的《工程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上各有千秋,而南华大学土木类工程经济学的课时仅为16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大纲及注册考试要求的内容显得十分紧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选择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学校选择的教材为李南编著的《工程经济学》(科技出版社),在内容上紧扣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及一级建造师对工程经济学的要求,包含现金流量及其构成、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工程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价值工程等,而舍去其他内容(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等)。这样既保证了日后学生工作、考证的需要,也保证了教学要求。

重点内容的讲解 该课程的重点为“资金等值计算的基本公式”,该部分内容如果没有掌握,后续课程无从入手。该部分的内容不宜采用多媒体,而应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教授,使学生跟随公式的推导,加强对公式的理解。但在各类资格考试中,并不要求掌握各公式的推导过程,而要求掌握各种资金等值计算的公式写法,如已知F,i,n,求P,要求会写出P=F(P/F,i,n)。这仅要求学生掌握复利系数的写法及内涵,比掌握公式的推导要简单,有利于毫无经济学基础的理工科学生接受,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在工程经济学中,有一些理念可能跟工科学生固有思想不同,例如: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值(投资);利用银行的贷款去生产经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等等。这些理念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案例及专业知识来纠正学生的固有思想,让学生的头脑逐步具有“经济性”。这一过程有利于成就学生的满足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教学 该课程的难点为“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很自然的,授课教师会采用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评价指标,并积极要求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乏味的纯理论教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案例的选择,笔者有特别的做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即采用一个案例或两个案例来讲解所有的评价指标。如:

某人打算开办一家宾馆,向你借款100万元。他提出在前5年的每年年末付给你25万元,第六年末再还给你30万元。假设现在银行的利率为10%,按照他提供的付款方式,你借钱给他比把钱存放在银行,哪种方式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计算出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净年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等。通过同一个案例计算出不同的经济指标,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经济指标内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也能通过案例分析出各指标的优缺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给学生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采用启迪式的教学方法去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师资的要求 对于工程经济学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且要具有经济、管理、财务等知识。在一般高校,工程经济学要么由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兼任,要么由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类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对经济、管理、财务等知识较为匮乏,授课时难以对经济现象讲述清楚。而经济类教师对工程又不甚了解,且该课程为考察课,课时少,他们也不愿意多花精力在外院的考察课教学上。这就造成该课程在师资上的先天不足,也是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华大学讲授该课程的教师都是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保证了“工程性”;且一般都具有一級建造师资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性”,通过师资的高要求保证了授课效果。

教师课后提升 大学教师授课要紧扣教材的核心内容,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拒绝照本宣科,要能旁征引博,由此及彼发散开来,使一堂课生动而活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提高,应在上完每堂课后立即总结该节课讲授的优缺点,如该节课的编排顺序是否可以再优化,内容的衔接和逻辑表达是否可以再顺畅,案例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等等。通过每堂课的及时总结、修改讲义和PPT,可以使教师每上一次课,教学水平都有一定提高。

除此之外,担任此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该经常去经济管理学院旁听经济学教师授课,以弥补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应该多观摩校内外教师讲课比赛,汲取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开拓思路,把其他优秀教师好的教学经验逐步转化进自己的课堂;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际工程咨询、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活动,切实提高自身解决工程经济方面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的改革 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对于少课时的考察课,任课教师并不很重视,考核方式一般采用交论文的形式,考核的区分度十分有限,同时也可能对一部分学生做出错误的评价,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所有的考察课失去信心。

本专业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上课的表现,根据学生上课时的互动表现,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结合点名时给出)。

第二部分为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给出客观的评价。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次课的考核,从历年一级建造师、注册工程师考试真题里精选两类试题:第一种基础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种案例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于此种题型,教师应该在考核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记录以利于评分。最重要的是,待学生作答完毕,教师应对所有的考题进行讲解,着重讲解案例题,并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使学生在最后一次课中又把这门课的核心内容重新梳理一次,既使学生有所收获,也达到考查的真正目的。

4 结语

大学生成功就业,并为用人单位所欢迎,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课题。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把技术和经济紧密相连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南华大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具有经济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南.工程经济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张杰 刘泽华 宁勇飞 刘源全

第五篇: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的创新与探索

摘 要: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分析 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组织;施工方案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type universities

HE Xi-ping,DING Ke-wei, LI We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Anhui 230601,China)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engineering budget;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 手段,也是理论学习向工程实践过渡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 培养[1]。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泛,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依据专 业方向选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建筑工程专业方向,介绍我院10多年来在 施工类毕业设计方面的选题、要求和实施方面积累的经验,以供参考。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就业,其中施工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占到就业人数 的80%以上,近年来还呈上升趋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力学与结构类课程知识,施工类课程相对较少,且还是书本知识。如何在毕 业设计阶段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毕业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施工与监理工作岗位,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 课题。毕业设计是锻炼学生的最好时期,然而目前的毕业设计在此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

(一) 毕业设计内容与大多数学生从事工作不符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还是进行结构设计,涉及到施工类的内容很少,有的方向一点都不涉及。例如,我院土木工程专 业地下结构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是撰写论文和进行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方向大部分学生进行多层框架的结构设计,极少部分学生进 行施工类的毕业设计。然而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单位却是施工单位,在校期间很少有学生识读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因此,从学生将来的工作 角度来看,在毕业设计阶段使学生熟读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基本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全过程,理解建筑施工中的结构问题并能 进行设计计算、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等内容,达到综合训练、学以致用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须对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选 题、内容和要求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 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脱离

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指导教师给出任务书和建筑方案,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一榀框架的结构设计计算、配筋和绘图,由于缺乏实 际工程背景和有关工程资料,学生“假题假做”或“真题假做”,涉及的实际工程问题很少。即使是真题,多数没有比对分析,没有经过精心提 炼和消化,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要求,出现了理论——应用——工程之间脱离、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 实际脱离。学生普遍感到缺乏工程真实感,没有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三) 毕业设计选题面太窄

就建筑工程方向而言,目前近90%的毕业设计题目为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且没有施工类设计的内容,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相脱离, 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若毕业设计选题从结构型式方面部分选择轻钢结构、网架结构、组合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从基础型式方面部 分选择箱形基础、筏形基础、和各类桩基础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结构设计内容完成部分施工类设计的内容,则不论结构设计还是施工设 计选题面将更加广阔,从而体现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的有机结合,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尽可能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越来越高的 要求。

(四) 毕业设计内容狭窄,不能得到全面的训练

毕业设计根据给定的建筑方案主要进行结构设计,先手工计算,后计算机复核,没有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图集,没有对设计成果进行经 济分析和实施方案分析。然而学生毕业后却离不开标准图集,对设计图纸要进行概算和经济指标分析,要进行实施时的可行性分析。学生 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此感到很茫然,因此在校毕业设计期间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培养方式“重结构轻施工”“重理论轻应用”外,还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知识面和敬业精神、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方式等密切相关,这些方面有的是深层次的,但仅就教学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以突 出“应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80%以上到生产现场从事施工技术员工作,工作性质要求他们不但要懂设计,而且还要掌握每 一道施工工艺和工程造价的计算,同时要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综合协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在学校这方面训练少,若思想准 备不足,往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实际工作中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以下或了解几点:

1.熟读图纸,融会贯通设计规范中的构造措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要求,熟练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方法 ;

2.能编制施工过程中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重大问题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如:模板受力系统与施工工艺的关系;脚手架受力体系与施工工艺的关系;钢筋下料、连接区段、连接 方式等与施工现场材料和工艺的关系等;

4.施工过程与经济结合紧密,每月申报工程进度款,计算班组完成工程量,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等,这些都离不开工程预算;

5.主要是露天作业,工作环境艰苦,工期紧,节假日少;

6.所面临的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

7.往往企业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既是技术员,又是预算员和质量检查员等。

综上所述,利用毕业设计这半年的时间进行与施工技术与管理类工作的综合训练,使学生专业技术上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寻找答案,对从事 的工作从思想上、技术上有所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三、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探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施工类毕业设计方面,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获得了一些经验,从毕业生信息反馈来 看效果明显。我院施工类毕业设计共有16周时间,由几个主要模块组合而成。完整的一套施工图识读、结构设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 量清单组价、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监理细则编制、工程招标文件编制等[5],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与指导 教师协商选择某几个模块。

(一)几个主要模块要求

1.完整的一套施工图识读:指导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套不同的施工图,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等,以多层为主,教学生如何 识读建筑图、结构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照明安装施工图。其中结构施工图要求对基础、柱、梁、楼板、楼梯每一构件和节点的配筋进 行详细识读。

2.结构设计:指导教师给出建筑方案,由于每位学生要完成几个模块,时间很紧,所以通常选择3-4层的框架,结构选型以简单为宜,主要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过程,绘制基础图、框架配筋图、楼层结构图、屋面结构图、楼梯结构图等[6]44。

3.工程量清单编制:根据发给的图纸,依据安徽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算基础、主体、装饰装修的工程量清单,要求有计算过程,注明主要计算规则,清单项目编码,项目特征等。同时对基础或主体 结构中的部分钢筋要抽筋计算。

4.工程量清单组价:先计算工程量清单,然后按照安徽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消耗量定额和市场信息价格进行组价,要求用预算软件编制。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发给的图纸,首先计算工程量清单,然后编制主要部位施工方案,包括:模板支设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脚手 架支设设计与施工方案;劳动力计划;进度计划(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搭接网络图等)和现场平 面布置方案;临时用电、临时用水设计与施工布置方案等。

6.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降水方案、幕墙施工方案、外墙外保温施工方案等。对于深基 坑支护设计,指导教师给定不同的实际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每位学生根据地质条件选定不同的支护形式,进行支护土压力计算和支护内 力计算,并绘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节点图等。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由指导教师选择某个内容,所发的图纸若能满足要求,则依据发的图 纸编制,否则指导教师给定工程背景和部分图纸给学生进行训练[7]14。

7.监理细则编制:根据发给的图纸特点,结合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主要编制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的 监理方式、措施、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8.其他:如: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招标文件编制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选题模块组合

我院施工类毕业设计选题模块组合多样、各有特点(见表1)。

四、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类毕业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施工类毕业设计内容多,涉及的面很广,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同的选题要保证工作量饱满,以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设计模块联系松散,要精心组织安排

施工类毕业设计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联系相对较松散,要以所发的图纸为依托,合理安排若干内容,在时间安排,内容深浅、内容 广度等方面精心组织。

(二) 指导教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施工类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设计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指导教师要有丰富的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因此各高校根据 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可联合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共同指导。

(三) 要确保有一定的设计经费

进行施工类毕业设计时,每位学生都需要一套施工图、可查阅的标准图集、清单计价规范、当地的消耗量定额和综合单价、以及预算软件 、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的项目管理软件等,因此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有的一次投入可使用若干年,只有这些配备齐全才可进行有效的毕 业设计。

(四) 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

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指导教师要规划好讲解、答疑、检查的时间,根据学生情况 实时做出调整,必要时实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可实行网上答疑等[6]45。如果有些学生与用人单位已经签约,可利用用人单位现有 的工程进行选题,这样更具有针对性,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 创新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对于毕业设计中态度认真、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对工程实际有参考价值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起到榜样的作用。

对于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主观能动性、创新性等方面做出突出表现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鼓励。由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繁重,学校 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往往也是“轻质重量”[7]15,使得毕业设计指导日渐程式化,疲于应付,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创新与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与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投入和重视是很有必要的。

五、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此阶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以致用,是我们不断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院施工类毕业且在施工单位就业的学生,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评 价是: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岗位快,专业素质强、肯吃苦,对现场的工作环境准备充分,团结协作精神较强,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等, 充分体现了施工类毕业设计所达到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5):97-101.

[2] 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120- 124.

[3] 王威,姚继涛.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40-143.

[4] 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5] 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96-99.

[6] 庞永师,刘玲,陈德豪.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9):43-45.

[7]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4-15. [责任编辑:吴晓红]

作者:何夕平 丁克伟 李 伟

上一篇:土木本科论文下一篇:图书资料职称论文